2017-2018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选择题 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 A .代田法已经出现 B .耕地面积增加 C .懂得精耕细作D .水利灌溉发达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D .图四是宋朝发行的五铢钱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 )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本质上化反映了 ( ) A .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 .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 .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 .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5.《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 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图一 司母戊鼎图二 素纱单衣图三 水排 图四 五铢钱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6.“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
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①,八百载,最长久。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②,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唐高祖,起义师,③,创国基。
……太祖兴,④,号洪武,都金陵。
A.①始诛纣②嬴秦氏③除隋乱④国大明B.①始诛纣②除隋乱③国大明④嬴秦氏C.①除隋乱②始诛纣③国大明④嬴秦氏D.①嬴秦氏②始诛纣③除隋乱④国大明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5.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6.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③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④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该制度是()A.秦朝三公制B.秦朝“朝议”制C.隋唐三省制D.明朝内阁制8.《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精编文档】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
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
”(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2.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一位外国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这位领导人是( )A.美国总统 B.英国首相 C.法国总理 D.意大利首相4.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的根本原因在于该体系( ) A.没有承认民族自决的原则B.内部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矛盾C.在分赃时造成了新的不均D.将美国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5.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②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③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④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6.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的实质问题是(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D.受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7.“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
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甘肃省静宁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 48分)一、单选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 代田法已经出现B. 耕地面积增加C. 懂得精耕细作D. 水利灌溉发达【答案】C【解析】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
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C正确;代田法出现在汉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D. 图四是宋朝发行的五铢钱【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31年,南阳太守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故C项正确;后母戊鼎也称为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反映了商朝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故A项错误。
1972年,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因该素纱单衣轻且薄而闻名,反映了汉代丝织业的高超工艺,故B项错误。
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
3.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静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2.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丝织业质量超过官营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3.《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④商业发展的推动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②③4.《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一税制改革()A.增加了周王室的赋役收入B.加速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D.以法律手段稳固了井田制5.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6.17世纪中后期,一位阿姆斯特丹商人写道: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将近1500所房屋无人居住。
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荷西商业竞争的结果B.欧洲经济危机对荷兰的影响C.英荷殖民冲突的影响D.荷兰金融业遇到了严重危机7.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在这届博览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C.本茨的汽车D.大清的青花瓷8.“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甘肃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选择题 48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A .代田法已经出现B .耕地面积增加C .懂得精耕细作D .水利灌溉发达2.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一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唐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是东汉时期发明的冶铁工具D .图四是宋朝发行的五铢钱3.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重要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4.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本质上化反映了 ( )A .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 .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 .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D .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5.《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名如下:“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 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 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素纱单衣 图三 水排 图四 五铢钱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6.“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衡水中学)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可见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统治秩序尚未稳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到神权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2.(2016安徽师大附中)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的确立。
秦汉时期已经确立了封建私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的统计并且逐级上报,体现了官僚制度的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并不是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3.(2016蚌埠市二中)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国家政权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5.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体现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6.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
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夏朝B.秦朝C.唐朝D.元朝8.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9.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11.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2.按秦朝制度,具有监察权的是A.典客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13.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郡县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14.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中央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16.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17.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8.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多了。
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A. 经济发展加大消费资料供给
B. 经济建设深受外来模式影响
C。 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 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名师点睛】在当今的历史试题中,基本上每一个选择题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就如同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给出已知,然后求证,在证明的过程中所给的都是要用上的,如果有的条件没有使用,必然得不出相应的证明。历史题也是如此,题干给出的材料,都是有用的信息,只有将所有的材料均予以考虑、分析、甄别,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D。 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答案】A
【解析】
从福建、江西和苏南浙江地区设置的郡县数目不断增多可知,江南地区随着经济不断得到开发,行政管理得到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江西在唐朝前期设置洪州等7州34县比福州还多,并不能说明是隋末战乱影响最大,故B项错误;古代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是南宋以后,故C项错误;福建地区设置郡县相对较少,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故D项错误。
甘肃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静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提升对土地的占有权 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2.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材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业城镇逐渐兴起D.出现了地域性商帮3.《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
”这段文字实质A.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C.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
《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备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音liè,意,同等、相等)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
这说明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C.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5.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6.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单位:/% 7.下表是1912—1947年中国22省农民的身份变化情况表。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静宁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2.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3.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C.“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区别D.“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4.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壮大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有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功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6.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A. 不读儒学,文化浅薄B. 忙于经商,行为粗疏C. 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 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7. 洋务运动时期,两广总督的张树声曾强调:“西人立国,白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 宗教习俗B. 农业生产C. 祭祀祖先D. 纪念庆典2.宋朝大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一首诗:“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咀泻三犁垄。
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石金羁拥。
”诗中所描绘的是()A. 一牛挽犁B. 曲辕犁C. 耧车D. 男耕女织3.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 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4.中国古代有许多农谚流传:“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 过度依赖天气变化C. 重视经验的指导作用D. 深受自然灾害影响5.甲骨文卜辞:“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千耦其耘。
”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材料反映了 (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6.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代()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7.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的目的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济)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甘肃省静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甘肃省静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5.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含详解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精耕细作B. 刀耕火种C. 使用青铜器D. 铁犁牛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伐木”“纵火焚烧”的信息可知,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B项正确;使用少量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故C项排除;AD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材料一中使用的是藕犁进行耕作,材料二中使用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从藕犁到曲辕犁反映出的是耕作技术的进步,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耕犁技术的成熟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
如今这一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一工程是A. 芍陂B. 都江堰C. 郑国渠D. 白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水旱从人……天下谓之天府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水利工程应该是位于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故选B项;芍陂位于今安徽地区,郑国渠和白渠都位于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项。
4.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频繁。
王莽专政时,曾经在十年中,有七年都发生了由严寒导致的灾害。
王莽本人也在因此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历史】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卷 (解析版)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禅让制在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①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确立,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④错误;商周时期“家国融于一体”,盛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③正确,故选B。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3.鼎(下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
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 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 当时人们更迷信C. 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 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材料中“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说明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当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C。
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等级制度破坏)4. 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A. 郡县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 宗教习俗B. 农业生产C. 祭祀祖先D. 纪念庆典2.宋朝大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一首诗:“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咀泻三犁垄。
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石金羁拥。
”诗中所描绘的是()A. 一牛挽犁B. 曲辕犁C. 耧车D. 男耕女织3.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 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4.中国古代有许多农谚流传:“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B. 过度依赖天气变化C. 重视经验的指导作用D. 深受自然灾害影响5.甲骨文卜辞:“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千耦其耘。
”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6.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代()A.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7.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的目的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济)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9.班固《张安世传》记载:“安世尊为公侯,……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官营手工作坊非常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10.有人认为:中国在明朝时已经开始出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趋势。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地位C. 租佃关系的发展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11.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京师。
白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
里谚云:…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
‟盖全仰苏、秀等州商旅贩运以足官私之用。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扩大C.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重农抑商取得明显效果12.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
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13.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
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
这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D.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14.《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道:“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材料中所记载的状况推进了()A. 井田制的普遍实施B.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C. 许多农民弃农经商D.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15.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6.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
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
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
这表明宋代()A.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D.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17.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
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18.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地区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及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达·伽马开创了人类环球航行的壮举B.商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C. 大西洋贸易使奴隶制在美洲“复活”D. 物种交流巩固了地中海贸易中心地位1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
这反映了()A. 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B.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C. 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D. 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2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利比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21.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B. 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C.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D.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2.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23.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
这表明英国()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24.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
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他的工厂机器是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25.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 手工工场生产形式B.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 机器大工业生产D. 城市化生活方式26.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B. 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C. 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D. 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27.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A. 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B.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 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D. 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28.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对者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 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D. 资本主义生产无需民族基础29.“成千上万的大公司把大笔金钱和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用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集中地运用智慧和力量。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此方式()A.加剧了市场的无序性竞争B.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C.得到了各国政府有力支持D.反映了传统工业走向衰落30.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C.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