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e28a84647d27284a735113.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使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为数学思维模式打下基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da9e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1.png)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认识图形,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将能够认识各种基本图形的形状、名字,了解图形的属性及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与特点;–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和性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应用基本图形。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出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分类;–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勤奋与坚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的形状、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属性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示例引导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图形。
2.激发兴趣法: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图形认识的兴趣。
3.学生参与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自己动手画图形或分析问题。
4.课外拓展法:引导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进行拓展探究。
五、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认识正方形•引言: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物体,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习内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课桌等具体物体的周长,并计算。
第二课:认识长方形•引言:通过长方形图片引入概念,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形状。
•学习内容:长方形的特点、对角线长度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册上画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并计算其对角线长。
第三课:认识三角形•引言:利用实物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形状。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类型、角度之和计算。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家中地毯的三角形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第四课:认识圆•引言:通过图形展示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圆形。
•学习内容:圆的属性、直径、半径及周长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a5a07e52ea551811a68729.png)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https://img.taocdn.com/s3/m/f5295ee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1.png)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2.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1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育教学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1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1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1滚、推1推、搭1搭和拼1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教学中老师或班主任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或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课时2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第34、第35页“做1做”的内容及练习8的第1~3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每组1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1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呢?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1看。
智慧爷爷还提了1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1起。
1.分1分,揭示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014e4b0b4c2e3f57276399.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具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
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
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
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示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9ca90c69eae009581becd9.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a395dcddccda38366baf38.png)
4个 拼成的形状:
要想拼成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 ?试一试。 ……
拼一拼
你是怎样数的?
7
8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球
哪组能堆起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哪组能滚动?
正方体 √
长方体 √
圆柱 √
球√
填表。能的画“√”,不能的画“×”。
图形
能放稳 √
√
√
X
能滚动 X
√
X
√
想一想,哪一组图形能站稳?
第1组
√
第2组
第3组
√
第4组
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
______
(
)
______(
)
用4个 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你们能合作拼成几种不同图形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3 4
( 7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2 4
( 6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3 5
( 8 )个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4单元认识图 形一第1 课时认 识立体 图形人 教版 (共31张PPT)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课件PPT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56ce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教学策略
2018
C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2017
B
点击输入详细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详细的文本内容,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 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文本
教学分析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典题精讲
2.图中有几个小正方体?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一般采用分层数的方 法。图中有两层,上面一层有2个小正方体, 下面一层看到的有2个,看不见的有1个(上面 正方体的下面一定还有1个,不然上面的小正 方体会掉下来),所以下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 体。把两层的个数加起来,就是小正方体的 个数。答案是5个。
教学分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 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 复制您的文本后。
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 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单击 添加文本单击添加文本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f5a6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f.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和描述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图形的初步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图形,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图形。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应用图形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或者自己制作的图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玩具、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图形的存在和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bb5886284ac850ad0242a6.png)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2.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课时2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458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c.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34,完成教材P37~38“练习八”第1、3、8题。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认识四种基本的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图形王国发生了一起面包丢失案,想请各位小侦探去找出小偷同学们想不想去?作为一个小侦探,要具备一定的图形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二、自主探究1、说一说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物品,你们认识吗?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师:你能把图中的物品分成几类?并且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分一分生:前后4人为一小组过论师:巡视,叫两名同学上去分一分,再说一说:分为了几类?按什么标准分?预设生1:按颜色分.分为两类,彩色为类、纯色为类预设生2:按用途分,玩具,文具,生活用品预设生3:能否滚动来,分为2类,能滚动的为1类,不能滚动的为一类预设生5:按形状分.长方体一类,正方体一类,球一类。
师:他是按形状来分的,按形状分是数学的眼光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认一认这些图形3、认一认(1)认识长方体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它长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生:长长方方的,有六个平平的面,相对面相同,有尖尖的角,放在桌子上不易滚动,它能够平稳的站在桌面上。
(2)认识正方体师:请同学们把长方体放回学具袋中,拿正方体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滚滚。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生:方方正正,有六个平平的面,6个面都一样。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9c1b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1.png)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方法,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经验,但对于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并能够辨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e1c7b7551810a6f4248648.png)
认识图形(一)
拼成的?在( )里画“√”。
√
√
课堂练习 下面哪些物体是由3个
认识图形(一)
拼成的?在括号里画“○”。
○
课堂练习 下面哪些物体是由5个
认识图形(一)
拼成的?在括号里画“○”。
○
课堂练习
数一数。
认识图形(一)
( 20 )个 ( 5 )个 ( 15 )个
课堂练习
认识图形(一)
搭一搭,哪一组能站稳?(把能站稳的圈起来)
动手操作:用所有的积木搭,看谁搭得高。
探究新知
下面要搭的稳一些
认识图形(一) 球要放在上面
动手操作:用所有的积木搭,看谁搭得高。
探究新知
认识图形(一)
动手操作:用所有的积木搭,看谁搭得高。
课堂练习
认识图形(一)
在易滚动的物体下面打“√” 。
(√ )
√ ( ) ( )
()
课堂练习 哪些形状是用4个
认识图形(一)
情境导入
认识图形(一)
02 通过拼搭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情境导入
认识图形(一)
不同形状的物体。
情境导入 数一数、填一填
认识图形(一)
4 1 2 4
探究新知
猜一猜
认识图形(一)
探究新知 数一数、填一填
认识图形(一)
( 4 )个
( 5 )个
探究新知 数一数,填一填。
认识图形(一)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来滚去不费力。
长长方方六张脸, 相对两面一个样。
正正方方六张脸, 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 放倒一推就滚动。
数一数,填一填。
( 2 )个 ( 4 )个 ( 7 )个 ( 6 )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e05f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7.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布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偏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透露表现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透露表现其中的一个物体。
4、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fd9161b52acfc789ebc99e.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b888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0.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力目标–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能够正确区分它们;–能够用手工制作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知识目标–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形状;–了解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性质和特点。
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难点–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制作。
课前预习1.家长或学生可观看网上教学视频,了解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性质及制作方法。
2.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图案。
课堂导入1.首先让学生看一些图形,让他们尝试区分它们是什么图形,最好不要被字形、颜色、大小等先入为主的因素所误导。
2.接着,教师可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通过图片、模型等形式进行学习和巩固。
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问和思考,逐渐理解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特点。
3.最后,让学生用工具进行手工制作。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卡纸、彩纸、剪刀、胶水、短尺等,制作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学习过程课堂讲授1.学习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名称和形状。
–讲授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含义和特点,介绍它们的形态、边数和角度等。
–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思考、发言等方式来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学生制作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过程。
–通过模拟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制作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任命一名小组长,带领其他组员进行认真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持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确保学生们制作的图形更加规范。
课后作业1.让学生把手工制作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带回家,让家长和家人看看他们的成果,并让孩子们向家人介绍制作过程;2.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网上题目,加深其对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概念理解。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学生们明确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概念。
2.制作图形的环节非常实际,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4. 认识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 认识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c5be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3.png)
教案标题:4. 认识图形-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命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观察、分类、计数等基本数学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3. 教学准备:图形卡片、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图形知识,让学生展示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
2.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记忆情况。
二、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0分钟)1. 利用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如边、角、面积等。
2. 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进行分类,如将正方形、长方形分为一类,将三角形、圆形分为一类。
3. 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三、图形的计数(10分钟)1. 利用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计数练习,如计算有多少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进行计数练习。
四、图形的应用(10分钟)1. 利用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如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接成一个大的图形。
2.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进行拼接和组合练习。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图形知识,让学生展示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
2.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记忆情况。
3.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复习。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进行拼接和组合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图形的计数、图形的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对图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