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第一课。

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所以,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了“丰富的校园生活”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校园里的许多物品中就有我们要认识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最直观的感受。

在学习例题之前,师生要共同准备大量的教具、学具。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这里主要是要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进一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想一想,把这些物品分类,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

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对按颜色、材质、曲面和平面等多种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予鼓励。

把物体按形状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物体形状的抽象过程。

同时明确告诉学生“按照形状分类”是一种从数学角度观察的结果。

在将物品按形状分类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各类实物的特征,同时寻找相应的同类实物,比如拿出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会用“长长的”“又长又方”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接着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说明刚才这些物体都是这个样子,这样的物体就叫长方体。

在这里要注意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同时强调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经验,也是以后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的几何特征的认知基础。

最后,明确图形的名称,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可以经历“实物引入——抽象为模型——给出图形名称”这三步,帮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

“练一练”:第1题,目的是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

通过由实物说出它的形状,使学生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第2题,本题目的是通过连线,建立物品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课件(2024秋)

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课件(2024秋)

塑料
纸质
橡胶
金属
按照能否滚动与按照材质分类的结果不一样。 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按照不同的 标准分类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按照物体的形状来分类。
我按形状把物品分类。
我把方方正正的 放在一起。
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立体图形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
小组讨论
1.观察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特征? 2.自己试着给这些物品分类。 3.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分法。
我按能否滚动把物品分类。 如何给这些物品分类呢?
球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
胶水和茶叶筒不是球, 也可以滚来滚去……
我发现不能滚动 的物体都是方方 正正的。
可以滚动
不可以滚动
我看它们有些是纸做的,有些是 金属做的,我按材质把物品分类。
是圆柱。
一起猜一猜袋子里都有什么立体图形吧!
玩一玩,说一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
是球。
玩一玩,说一说。
正正方方6张脸, 平平滑滑都一样。
是正方体。
玩一玩,说一说。
长长方方一物体, 平平稳稳随处见。
是长方体。
玩一玩,说一说。
这几个立体图形,哪个能滚动? 哪个不能滚动?哪个滚动得快?
缺少( 6 )块

几何体在美术的运用
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看作是由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从基础简单的几何体练习,更方便造型能力的培养。
比如人头可以分解为球体(头 骨)、棱台(鼻子、下巴)等。
几何体在美术的运用
花瓶可以看作是圆柱、球和圆 锥部分的结合体。
照相机可以看作是长方体、圆 柱的组合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认识这些图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逐步发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比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是他们对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共同成长,提高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原创】《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原创】《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第1课时)教学内容:北京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66-67《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1、各种长方体的纸盒、正方体纸盒(或魔方)圆柱体盒子各种球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引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操场上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球。

教室的书架上放着很多我们喜欢玩的学具。

今天,小蘑菇把这些平时大家熟悉的东西收集在一起。

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小蘑菇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小蘑菇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知识好奇的心理,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形状,唤起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感知,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活动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一)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如教材第66页)【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来分,从而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更深地感受到从“物品”上分离出“形状”,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然后又通过比较与对照,给出名称,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品”与“形状”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形成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圆柱的正确表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同事们:大家好!我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

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学习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了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等方法,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 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

四、根据教材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图形 北京版 (1)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了解它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

2. 学具:每人一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触摸,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说出它们的特征。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形状,教师总结。

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1)教师出示一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2)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教师点评。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3)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6.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和特征。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分类。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是否到位?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注:本教案为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适用于北京版教材。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一上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单元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解读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贺村一小的姜燕,昨天听了市里各名师骨干教师们对每册教材第一单元的解读,再对比自己的解读感觉很惭愧,相比较他们的解读,我的显得如此单薄,为了减少心中的惭愧,做培训结束就马上回到家又把教材重新整理了一遍,现对于市名师、骨干教师们分享的单元,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显得非常少。

下面就由我们组4位成员代表我们学校低段数学教研组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教材进行整体解读,讲的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这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我先重点进行解读教材部分,其他三部分将会有另外三位老师跟大家进行分享。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如下要求: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2.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一、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作用图形与几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其中认识图形最为基础,是学生接下去学习图形测量的前提。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几何体的学习,教材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一认识平面图形一平面图形的测量一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一立体图形的测量。

按照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线索编排,既体现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认知特点,也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另外,教材还将认识图形的教学细分为8个阶段,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习。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二年级都是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之后才开始认识几何图形,直至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

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体现了知识点螺旋上升的特点。

另外,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了解的本单元是小学阶段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是建立空间观念的起始课,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体认识几何体的过程。

二、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材在编写中分两个活动进行介绍。

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直观立体物品的分类活动,引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这些名称来判断生活中直观物品的形状;在“我说你做”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学生搭积木的形式,巩固几何体的认识,同时在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体分类”中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提出的“分一分”也是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的活动。

安排这一活动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活动中进行,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1.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理解它们的特征,能将简单的几何图形分类。

2. 能将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按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正确地摆放。

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认识立体图形。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首先接触较多的是立体物品,如伴随着他们童年生活的玩具大部分是直观的立体物品。

可以说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而且能辨别。

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地比较,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所以这是他们进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的认知基础。

教学要求1.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3. 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1. 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三种基本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对图形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能够分辨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是,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实践活动来逐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三种基本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三种基本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游戏,加深对三种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的实物出发,引导学生抽象出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是,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学会用牙签或小棒拼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牙签或小棒拼摆这些图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图片,如桌面、卡片、玩具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特点。

2.教学新课:(1)介绍正方形:展示正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介绍长方形:展示长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1课时 认识图形(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1课时 认识图形(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面图形:本节课主要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 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度数等。

3. 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够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度数等。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的分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自备的图形卡片,进行图形的剪贴和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5. 总结:通过PPT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内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图形的分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__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__认识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且能够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等方法,感知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

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对图形的分类和识别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等方法,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识别它们。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等方法,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识别它们。

2. 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观察、触摸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注意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3. 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观察和触摸老师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知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讨论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

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六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六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案教学准备:(一)教材解读: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内容,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材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直观立体物品的分类活动,引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这些名称来判断生活中直观物品的形状;为充分运用学生的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体分类”中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提出的“分一分”也是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的活动。

安排这一活动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活动中进行,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太清楚图形的特点。

因他们所特有的年龄特点,所以注意力不会持续较长时间。

本节课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加强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观察、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认识立体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

(重点)观察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难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种立体图形的实物、8个塑料篮、8个不透明的袋子、图形学具。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余老师邀请了一位朋友来,看,他是谁?生:机器人。

师:是的,他是神秘机器人,他说今天要带我们去图形王国认识几个图形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精讲课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精讲课件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精讲课件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平面图形的认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பைடு நூலக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Hi,同学们,大家 好,今天我给大家 带来了几位老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看一看,比一比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 5)个 ( 4)个 (2)个 (5 )个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长方体
正方体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圆柱
球体
三棱柱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看一看,比一比
长方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 图形》 精讲课 件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图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更丰富的图形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认识圆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圆形,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如曲线、无角等。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3)认识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如三条边、三个角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学生
情况
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学生已能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但是要
经历从实物中在抽象为一般模型,最后准确给出图形名称,并切实体会各种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拼组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存在接受困难的问题。
单元
教学
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珠笔柱、球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对立体图形的表象。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单元
教学
内容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辩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能对几何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知道名称并能识别。
单元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
教学
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
方法
教学中可使用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等方法。教材中
呈现了学生较熟悉的实物:盒子、球、茶罐„„通过学习,认识这些物体的形
状,会根据实物或模型破方

分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运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那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些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课时
划分
认识图形1课时
我说你做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课程目标1.学生能读懂具有简单图形描述的问题,并能作出具体的图形2.学生能辨认和描述简单图形,并将其分类3.学生能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图形的大小、形状等性质4.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形。

例如:“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2. 新知识讲授(1)认识图形教师讲解图形的定义及其特点:图形是平面内有限个点的集合,这些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或多条线段,并围成了一个有限的平面区域。

(2)图形分类教师以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为例,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图形描述和分类的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简单图形描述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具体图形,并分类。

例如:“小明手中拿着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木块,再拿一根也是边长相等的木棍,用这两个木块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3. 拓展练习(1)判断图形大小教师出示两个或多个图形,引导学生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它们的大小。

例如:“图形 A 比图形 B 大,图形 B 比图形 C 小,这三个图形是什么?”(2)图形的功能和作用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图形的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了解图形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聊天软件的头像就是一个圆形图形,那为什么选择圆形而不是其他图形?它有什么用?”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次课学习的内容做出简单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升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和描述技巧教学难点:•能够辨认基本图形并将其分类•能够结合已知条件,判断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四、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课程效果。

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和掌握情况•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以及能够识别这些图形。
-举例解释:重点讲解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圆是一个闭合的曲线等特点。通过对比不同图形,强调每种图形的独特性。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分类图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常见的物品,如书本、红绿灯、硬币等,来说明这些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圆的特征。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大家理解这些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教室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图形》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形状特征,发展其空间想象力。同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特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升数学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命名。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他们能够观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图形。

但是,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命名,他们可能还不够清晰和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命名。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交流,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命名。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辨别和命名图形的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认识图形》和图形的特征。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

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

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

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

“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

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做准备。

(二)设计多种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能力。

使学生在图形的认识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三)设计易混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辨认能力
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尤其是当一个正方形的面朝向学生时,学生极意认为这是正方体,也会有学生会认为是长方体,到底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去判断到底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在不断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及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能力,进一步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在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本身,还要通过认识它与周围的关系反过来再次认识这个事物,才是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认识图形也是如此,教学中创设拼一拼的活动,如: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既可以拼成大正方体,又可以拼成长方体,还可以拼成不规则的几何体。

(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