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5)

合集下载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模式识别培训课件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模式识别培训课件
04
基于滤波的目标跟踪
利用滤波算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对目标进行跟踪,通过对目标状态的预测和更新来实现跟踪。
介绍人脸检测与跟踪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原理,以及常见的算法和模型,如MTCNN、Siamese网络等。
人脸检测与跟踪
介绍车辆检测与跟踪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原理,以及常见的算法和模型,如YOLO、SSD等。
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
神经网络通过前向传播计算输出结果,通过反向传播调整网络参数以优化目标函数。反向传播算法是神经网络训练的核心。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损失函数用于衡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优化器则用于调整网络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常见的损失函数有均方误差、交叉熵等,常见的优化器有梯度下降、Adam等。
应用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计算机视觉将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
前景
图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方法
02
灰度化
去噪
二值化
归一化
01
02
03
04
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减少检测与避让。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检测道路上的行人,并根据行人的位置和速度,自动规划安全避让路径。
案例二
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信号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确保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安全行驶。
案例三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系统。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感知和目标跟踪,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车牌识别
对印刷或手写文字进行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识别出文字内容,用于文档数字化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习题及参考答案

35 - 13 = 0.386 ; 70 - 13
(b)已知均值为 30,标准差为 12.94,则可将 35 规范化为: (c)使用小数定标规范化可将 35 规范化为:
35 - 30 = 0.386 ; 12.94
35 = 0.35 ; 100
(d)对于给定的数据,你愿意使用 min-max 规范化。理由是计算简单。 2.7 使用习题 2.5 给出的 age 数据 (a) 画一个宽度为 10 的等宽的直方图。 (b) 为以下每பைடு நூலகம்抽样技术勾画例子: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无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聚类 抽样,分层抽样。使用大小为 5 的样本和层“青年”,“中年”和“老年”。 答:(a)如下为宽度为 10 的等宽的直方图:
1.2 给出一个例子,说明数据挖掘对商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该商务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挖 掘功能?它们能够由数据查询处理或简单的统计分析来实现吗? 答:例如,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各个电子商 务网站的建立,企业纷纷地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 ,如何在保持现有的客户 同时吸引更多的客户、 如何在客户群中发现潜在价值, 一直都是电子商务企业重要任务。 但是,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如数据查询处理或简单的统计分析,只能在数据库中进行 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和更新以及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操作,却无法从现有的大量数据中 挖掘潜在的价值。而数据挖掘技术却能使用如聚类、关联分析、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多 种方法,对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然后可以进行客户细分而提供个性化服 务、 可以利用挖掘到的历史流失客户的特征来防止客户流失、 可以进行产品捆绑推荐等, 从而使电子商务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1.3 假定你是 Big-University 的软件工程师,任务是设计一个数据挖掘系统,分析学校课程 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如下信息: 每个学生的姓名、 地址和状态(例如, 本科生或研究生)、 所修课程,以及他们的 GPA。描述你要选取的结构,该结构的每个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 任务目的是分析课程数据库, 那么首先需要有包含信息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以便查找、 提取每个属性的值;在取得数据后,需要有特征选择模块,通过特征选择,找出要分析 的属性;接下来需要一个数据挖掘算法,或者数据挖掘软件,它应该包含像分类、聚类、 关联分析这样的分析模块,对选择出来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处理;在得到结果后,可以用 可视化软件进行显示。 1.4 假定你作为一个数据挖掘顾问, 受雇于一家因特网搜索引擎公司。 通过特定的例子说明, 数据挖掘可以为公司提供哪些帮助,如何使用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和离群点检测 等技术为企业服务。 答: (1) 使用聚类发现互联网中的不同群体,用于网络社区发现;

模式识别与分类课件

模式识别与分类课件

05
分类模型的应用案例
图像分类与目标检测
01
图像分类
利用分类模型对图像进行分类, 例如将图片分类为猫、狗、鸟等
类别。
03
图像分割
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对 每个区域进行分类,例如医学图
像分割、农业图像分割等。
02
目标检测
通过检测图像中的特定目标,实 现对图像的识别和分类,例如人
脸检测、物体检测等。
它通过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 间,并找到一个超平面来最
大化两个类别之间的间隔。
优点:适用于二分类和多分 类问题、对数据分布和特征 选择不敏感、具有较好的泛
化能力。
缺点:对大规模数据集训练 时间较长、不易解释、需要 手动调整参数。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决策树是一种树形结构,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 它通过将数据拆分成不同的分支来构建一棵树, 并使用信息增益或基尼指数等指标进行特征选择。
常见的模式识别算法
贝叶斯分类器
01 基于贝叶斯定理进行分类的算法,具有简单、易于理
解和实现等优点。
支持向量机
02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算法,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和
解决非线性分类问题。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03
基于树结构的分类算法,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
并且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和可视化性。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根据给定的主题或要求,生成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文本内容, 例如机器翻译、智能客服等。
语音识别与音频分类
语音识别 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实现对语音的识别 和转写,例如电话语音识别、实时语音
识别等。 声音事件检测 从音频中检测出特定的事件或行为, 例如异常声音检测、语音命令识别等。
音频分类 利用分类模型对音频进行分类,例如 音乐分类、环境噪声分类等。

模式识别_作业5

模式识别_作业5

作业一:试用感知器算法实现逻辑“或”的功能(初始加权值、阈值和训练速率系数可自己设定)答案:输入为k x 1、k x 2,输出为y k 。

当k x 1和k x 2均为0时,y k 为0,否则y k 为1。

设阈值θ=0.06,训练速率系数η=0.02,初始设置加权为058.0)0(1=w ,065.0)0(2=w 。

由于只有一个输出,得加权修正公式为:k k i i x n w n w ηδ+=+)()1(k k k y T -=δ第一步:w(0)=(0.058, 0.065),加入x 1=(0, 0),06.01221111-=-+=θx w x w s ,则y 1=0。

由于T 1=0,δ1= T 1- y 1=0,故w(1)=(0.058, 0.065)第二步:加入x 2=(0, 1),005.02222112=-+=θx w x w s ,则y 2=1。

由于T 2=1,δ1= T 1- y 1=0,故 w(2)=w(1)=(0.058, 0.065)第三步:加入x 3=(1, 0),002.0-3223113=-+=θx w x w s ,则y 3=0。

由于T 3=1,则δ3= T 3- y 3=1,故w(3)=w(2)+0.02(1)x 3=(0.078, 0.065)第四步:加入x 4=(1, 1),083.04224114=-+=θx w x w s ,则y 4=1。

由于T 4=1,则δ4= T 4- y 4=0,故w(4)=w(3)=(0.078, 0.065)第五步:加入x1=(0, 0),S1=-0.06,则y1=0。

由于T1=0,δ1=0,故w(5)=(0.078, 0.065)第六步:加入x2=(0, 1),S2=0.005,则y2=1。

由于T2=1,δ2=0,故w(6)=(0.078, 0.065)第七步:加入x3=(1, 0),S3=0.018,则y3=1。

由于T3=1,δ3=0,故w(7)=(0.078, 0.065)第八步:加入x4=(1, 1),S4=0.083,则y4=1。

模式识别习题答案(第一次)

模式识别习题答案(第一次)

−1 2 1

1
3
n ∑ t2 i =C λ i=1 i
显然,此为一超椭球面的方程,主轴长度由{λi , i = 1, · · · , n}决定,方向由变 换矩阵A,也就是Σ的特征向量决定。 2.19 假定x和m是两个随机变量,并在给定m时,x的条件密度为
1 1 p(x|m) = (2π )− 2 σ −1 exp{− (x − m)2 /σ 2 } 2
c ∑ j =1 c ∫ ∑ j =1 Rj
P (x ∈ Rj |ωj )p(ωj ) =
p(x|ωj )p(ωj )dx
又因为p(e) = 1 − p(c),所以 min p(e) ⇒ max p(c) ⇒ max
c ∫ ∑ j =1 Rj
p(x|ωj )p(ωj )dx
由上式可得到判决准则:若p(x|ωi )p(ωi ) > p(x|ωj )p(ωj ), ∀j ̸= i,则x ∈ ωi 等价于若p(ωi |x) > p(ωj |x), ∀j ̸= i,则x ∈ ωi 。 2.6 对两类问题,证明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规则可表示为 ω1 p(x|ω1 ) (λ12 − λ22 )P (ω2 ) 若 ≷ 则x ∈ p(x|ω2 ) (λ21 − λ11 )P (ω1 ) ω2 证明: R(α1 |x) = λ11 p(ω1 |x) + λ12 p(ω2 |x)R(α2 |x) = λ21 p(ω1 |x) + λ22 p(ω2 |x) 若R(α1 |x) < R(α2 |x),则x ∈ ω1 , 代入即得所求结果。 2.9 写出两类和多类情况下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判别函数和决策面方程。 解:两类情况下判别函数为:g (x) = R(α1 |x)−R(α2 |x),决策面方程为:g (x) = 0; 多 类 情 况 下 定 义 一 组 判 别 函 数gi (x) = R(αi |x), i = 1, · · · , c, 如 果 对 所 有 的j ̸= i, 有 :gi (x) < gj (x), 则x ∈ ωi , 其 中 第i类 和 第j 类 之 间 的 决 策 面 为:gi (x) − gj (x) = 0。 ∑c 当然,将R(αi |x) = j =1 λ(αi , ωj )P (ωj |x), i = 1, · · · , a代入亦可。 2.15 证明多元正态分布的等密度点轨迹是一个超椭球面,且其主轴方向由Σ的特征 向量决定,轴长度由Σ的特征值决定。

江南大学模式识别课后答案

江南大学模式识别课后答案
2、一是系统在进行关键词匹配时,对那些相近的关键词也给予一定 的匹配度,如给予“通信网”和“信息网”一定的匹配度;二是用户 检索表达式同信息文档的相关度是用模糊逻辑的隶属度表示的连续值, 而不是二值逻辑的两个值,从而能够将检索结果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
课程作业十二 一、Agent 体系中的 Agent 联盟的工作方式? 二、机器人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树根的代价即为解树的代价,计算时是从树叶开始自下而上逐层 计算而求得的,根是指初始节点 S0。 X 是与节点的两种计算公式为: 《1》g(x)=∑{c(x,yi)+g(yi)} 1≤i≤n 称为和代价法。
《2》g(x)=max{c(x,yi)+g(yi)} 1≤i≤n 称为最大代价法。
课程作业五 一、写出下面命题的产生式规则: 1.如果学生的学习刻苦了,那成绩一定会上升。 2.如果速度慢了,则时间一定会长。
¬f(B)∨¬f(D)
--(5)
则:(1)、(4)èf(B) ∨¬f(C) --(6)
(2)、(6) èf(B)
--(7)
(5)、(7) è¬f(D)
--(8)
(8)、(3) èf(C) 所以,最后得出 C 是罪犯。
课程作业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启发式搜索,什么是启发式信息。启发式搜索具体有哪些 搜索。 2、状态图表示中的三元组分别是什么? 3、解树的代价是指什么?写出 X 是与节点的两种计算公式。
参考答案: 1、SSP 即业务交换点,实际就是交换机,只用来完成基本呼叫处理。 SSP 即业务控制点,位于 SSP 之上,用来存放智能服务程序和数据。 SCP、SSP 的实时连接通过公共信道信令网实现。SSP 将业务请求提交 给 SCP,SCP 通过查询智能业务数据库,将业务请求解释为 SSP 所能够 进行的处理,这些处理再由 SCP 下达给 SSP。

模式识别及其分类课件

模式识别及其分类课件
模式识别及其分类课件
目录
• 引言 • 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 • 模式识别的分类方法 • 模式识别的应用案例 • 模式识别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分类对象的技术。它通过 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从中提取出对象的特征和模式,并对 这些模式进行分类和识别。模式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的挑战。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模式识别的历史与成就
01 02 03
模式识别概念的起源
模式识别是指对输入的图像、声音、文本等数据进行分析 ,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就开 始研究如何通过机器来识别和理解图像和声音等数据。
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信号处理和机 器学习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特 征提取和学习,实现语音识别。其中 ,关键的技术包括声学模型、语言模 型、解码器等。
发展趋势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 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 。未来,语音识别技术将更加注重隐 私保护和安全性,同时,也将与自然 语言处理等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智 能化应用的发展。
手写数字识别
应用场景
手写数字识别技术主要用于银行支票、快递单据等手写文字的识别,以及各种需要手写输 入的应用场景。
技术原理
手写数字识别技术主要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手写数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和学习,实现对手写数字的识别。其中,关键的技术包括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数字识别 等。
发展趋势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未来,手 写数字识别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性和鲁棒性,同时,也将与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一步融 合,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

模式识别(5)

模式识别(5)
在使用上述方法得到一组超平面作为分段线性分类器的分 界面后,仅对交遇区的样本集进行性能检测有时不能发现 存在的问题,需要使用全体样本对其进行性能检验,观察 其能否对全体样本作出合理的划分?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例:图中所示样本利用局部训练法产生了H1与H2两个 超平面,将整个特征空间划分成R1、R2与R3三个决策 域。
模式识别
第五章非线性判别函数
§5.1 引言
线性判别函数:简单、实用,但样本集线性 不可分时错误率可能较大
问题线性不可分:
噪声影响 问题本身
采用非线性分类器 改变特征,使线性可分
新特征 非线性变换
§5.1 引言
由于样本在特征空间分布的 复杂性,许多情况下采用线 性判别函数不能取得满意的 分类效果。-非线性判别函 数 例如右图所示两类物体在二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例:未知x,如图:
❖先与ω1类各子类的均值比较,即 x m1l ,找一
个最近的 g1(x) x m12 与ω2各子类均值比较取
最近的 g2 (x) x m23 因g2(x)< g1(x) ,所以
x∈ω2类 。
m11
11
1 m12 2
22
m22 x
2 m12 1
具体做法往往是利用处于最紧贴边界的紧互对原型 对产生一初始分界面,然后利用交遇区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属于局部性的调整。
局部训练法
具体步骤:
步骤一: 产生初始决策面
首先由紧互对原型对集合中最近的一对, 产生一个初
始决策面的方程。例如可由这两个原型的垂直平分平面作
为初始分界面,表示成H1; 步骤二: 初始决策面最佳化
这种方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统计模式识别的原理与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的原理与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的原理与⽅法1统计模式识别的原理与⽅法简介 1.1 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和模式识别?⼴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狭义地说,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

⽽“模式识别”则是在某些⼀定量度或观测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的模式类中去。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即研究⽣物体(包括⼈)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以及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法。

前者是⽣理学家、⼼理学家、⽣物学家、神经⽣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作者近⼏⼗年来的努⼒,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个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基本上是由三个相互关联⽽⼜有明显区别的过程组成的,即数据⽣成、模式分析和模式分类。

数据⽣成是将输⼊模式的原始信息转换为向量,成为计算机易于处理的形式。

模式分析是对数据进⾏加⼯,包括特征选择、特征提取、数据维数压缩和决定可能存在的类别等。

模式分类则是利⽤模式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对计算机进⾏训练,从⽽制定判别标准,以期对待识模式进⾏分类。

有两种基本的模式识别⽅法,即统计模式识别⽅法和结构(句法)模式识别⽅法。

统计模式识别是对模式的统计分类⽅法,即结合统计概率论的贝叶斯决策系统进⾏模式识别的技术,⼜称为决策理论识别⽅法。

利⽤模式与⼦模式分层结构的树状信息所完成的模式识别⼯作,就是结构模式识别或句法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已经在天⽓预报、卫星航空图⽚解释、⼯业产品检测、字符识别、语⾳识别、指纹识别、医学图像分析等许多⽅⾯得到了成功的应⽤。

所有这些应⽤都是和问题的性质密不可分的,⾄今还没有发展成统⼀的有效的可应⽤于所有的模式识别的理论。

1.2 统计模式识别 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是:有相似性的样本在模式空间中互相接近,并形成“集团”,即“物以类聚”。

[模式识别及MATLAB实现][杨杰][电子教案(PPT版本)] (5)[56页]

[模式识别及MATLAB实现][杨杰][电子教案(PPT版本)] (5)[56页]

个区域,一个属于,i 另一个属于i 。再考察另一个决策的
判别函数d j (X ) WjT X ,(j )i 其决策面WjT X 0 同样把特
征空间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属于,j 另一个属于
。这两
j
个决策面分别确定的i和 j类型区域可能会有重叠,这个
重叠区域不能由这两个判别函数确定类别。同样,i和 j
外的判决函数 d j (X )的值。若 dj(X ) 0 ,j i 才能确定。所以 此时判决规则为

如果 di (X ) 0 d j ( X ) 0
j i 则 X i 。
(4-7)
Page 9
• 二、i / j 两分法

i / j 两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对 c 个类别中的任意两个类
别和i j建立一个判别函数 dij (X,) 决策面方程 dij (X ) ,0 能
把i和 j 两个类别区分开,但对其他类别的分类则不提
供任何信息。因为 c 个类别中,任取两个类别的组合数为
,c(c 1) / 2
•即

dij (X ) WijT X
• 此时,判别函数具有性质
,i, j 1,2,....c
(4-8)

dij ( X ) d ji ( X )
(4-9)
• 每个判别函数具有以下功能
,将属于 i 类的模式与其余不属于i 类的模式分开。对于
c类问题,如果样本模式是完全线性可分的,则需要c 1个独 立的判别函数。为了方便,可建立 c 个判别函数,形如
Page 5

, di ( X ) WiT X
i 1, 2, ,c
(4-5)
• 其中,每一个判别函数具有以下功能

第5讲 最近邻分类器

第5讲 最近邻分类器

《模式识别》讲义 2014 版:第五讲 最近邻分类器
概率最大的类作为分类结果,而最近邻分类器则是选择 x’所对应的类,所以其 分类错误率一定是大于等于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分类的。 设训练集中一共有 N 个样本,则最近邻分类器的平均错误率可定义为:
PN (e) PN (e | x, x) p( x | x)dxp ( x)dx
2、 k-近邻分类器的错误率
当训练集中的样本总数 N→∞时, x 的 k 个近邻都会收敛于 x。 同时若 k→∞, k-近邻分类器的决策规则也就变成了最大后验概率贝叶斯分类, 也就是最小错误 率贝叶斯分类。 当 N→∞时,可以证明 k-近邻分类器的错误率上下界为
( k 1)/..., c
,k-近邻分类器的分类决策为 x j
第 3 页 自动化学院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高琪 gaoqi@
《模式识别》讲义 2014 版:第五讲 最近邻分类器
图 4 k=3 和 k=9 时的 k-近邻两类分类器
对于二类问题,k 一般取奇数,便于表决。
《模式识别》讲义 2014 版:第五讲 最近邻分类器
第五讲 最近邻分类器
一、 最近邻分类器
1、 最小距离分类
在统计模式识别中,可以采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它是计算待分类的样本到各 个已知类别的中心(通常是训练集中同类样本的重心)的距离,将其划分到距它 最近的类别中去,这可以看做是一种最近邻的分类规则。
2、 最近邻分类器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图 1 两个样本时的最近邻分类器
当训练集包含多类的许多样本时, 最近邻分类器的分类决策区域是由任意两 个相邻样本点连接线的垂直平分线所分割成为的网格状的图形,称为维诺图 (Voronoi Diagram) 。

关于模式识别

关于模式识别

关于模式识别1.1.1 模式与模式识别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1]。

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狭义地说,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

模式识别则是在某些一定量度或观测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因此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

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和无监督的分类两种。

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各实验样本所属的类别是否预先已知。

一般说来,有监督的分类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已知类别的样本,但在实际问题中,这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研究无监督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模式还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

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

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传感器等对象的具体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

模式识别属于人工智能范畴,人工智能就是用机器去完成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做的智能活动。

在这里,“智能”指的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活动的能力。

虽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关系很密切,但是发展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和方法。

在许多领域中,模式识别已有不少比较成功的实际应用。

模式识别是一门研究对象描述和分类方法的科学。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认为识别就是分类。

如,对于识别从“0”到“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问题。

对于比较复杂的识别问题,就往往不能用简单的分类来解决,还需要对待识别模式的描述。

如,汉字识别;景物识别。

模式识别作为一门技术学科,目的就是要研究出能自动进行模式分类和描述的机器系统,以完成人类的模式识别的功能。

模式识别实验

模式识别实验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3级02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成绩: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六年实验一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一、实验内容1. 熟悉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并能够用程序写出。

2. 利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寻找到聚类中心,并将模式样本划分到各聚类中心对应的类别中。

二、实验原理N 个待分类的模式样本{}N X X X , 21,,分别分类到聚类中心{}N Z Z Z , 21,对应的类别之中。

最大最小距离算法描述:(1)任选一个模式样本作为第一聚类中心1Z 。

(2)选择离1Z 距离最远的模式样本作为第二聚类中心2Z 。

(3)逐个计算每个模式样本与已确定的所有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选出其中的最小距离。

(4)在所有最小距离中选出一个最大的距离,如果该最大值达到了21Z Z -的一定分数比值以上,则将产生最大距离的那个模式样本定义为新增的聚类中心,并返回上一步。

否则,聚类中心的计算步骤结束。

这里的21Z Z -的一定分数比值就是阈值T ,即有:1021<<-=θθZ Z T(5)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没有新的聚类中心出现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当有k 个聚类中心{}N Z Z Z , 21,时,分别计算每个模式样本与所有聚类中心距离中的最小距离值,寻找到N 个最小距离中的最大距离并进行判别,结果大于阈值T 是,1+k Z 存在,并取为产生最大值的相应模式向量;否则,停止寻找聚类中心。

(6)寻找聚类中心的运算结束后,将模式样本{}N i X i ,2,1, =按最近距离划分到相应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别之中。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该实验的问题是书上课后习题2.1,以下利用的matlab 中的元胞存储10个二维模式样本X{1}=[0;0];X{2}=[1;1];X{3}=[2;2];X{4}=[3;7];X{5}=[3;6]; X{6}=[4;6];X{7}=[5;7];X{8}=[6;3];X{9}=[7;3];X{10}=[7;4]; 利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matlab 运行可以求得从matlab 运行结果可以看出,聚类中心为971,,X X X ,以1X 为聚类中心的点有321,,X X X ,以7X 为聚类中心的点有7654,,,X X X X ,以9X 为聚类中心的有1098,,X X 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aiT y 0 zi ( x ) T 0, ai y 0
定义一个由样本x决策的m维向量:
z( x) [ z1 ( x), z2 ( x),, zm ( x)]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因此处在同一区域的所有样本都有同样的向量值。 例如下图中,处在R1域中所有样本的m维向量(m=2)为 z={1,1};而在R2或中的样本具有z={0,1};R3域中则 为z={0,0}。
g j ( x) max g i ( x),
i 1, 2 ,....., M
则x j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对未知模式x, 把x先代入每类的各子类的判别函数中; 找出一个最大的子类判别函数,M类有M 个最大子类判别函数;
在M个子类最大判别函数中,再找一个最
大的;
则x就属于最大的子类判别函数所属的那一类。
V2 v , v , v ,
2 2 3 2 1 v1 v1 2 2 2 v2 v1 3 v2 v12
3 v12 v2
§5.4用交遇区的样本设计线性分类器
寻找两类紧互对原型对集合的主要步骤:
1. 首先对这两类样本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一些相 对密集的子区域,即“原型区” 2. 在每个原型区中找到一个质心或距质心很近的样本作为各
局部练法
具体步骤:
步骤一: 产生初始决策面 首先由紧互对原型对集合中最近的一对, 产生一个初 始决策面的方程。例如可由这两个原型的垂直平分平面作 为初始分界面,表示成H1; 步骤二: 初始决策面最佳化 确定超平面H1能正确分类的所有紧互对原型对,并用 这些原型对代表的聚类中的所有样本组成局部训练样本集, 按所使用的准则设计出线性决策面H1*,该决策面对现有局 部样本集来说是最佳的。对该决策面H1*又可找出它能正确 分类的所有紧互对原型对。如果H1*与H1的分类效果相同, 则 H1*不需要再调整。否则由H1*作为初始决策面,重复上 述过程,直到两者完全相同为止。
这种方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1)如何从样本集中找到“交遇区”;
(2)如何利用“交遇区”中的样本设计线 性分类器;
(3)如何进行分类决策。
紧互对原型与交遇区
本节主要提出寻找“交遇区”的一种方法。 首先在每类样本集内进行聚类,将每类样本分为若干聚类。 常用的方法是聚类分析方法。 每个聚类在特征空间中占据一定区域,称为“原型区”。 每个聚类的重心,或最靠近重心的一个样本,称为该聚类的 “原型”。 为了简便计算,每个聚类可用它的原型来表示,每一类则由 若干个原型来表示。通过计算每个原型与其它原型的欧氏距 离来计算近邻关系。
局部训练法
步骤三: 新决策面的产生与最佳化 在找到一个最佳的决策面段后,将相应的局部训练样 本从原紧互对原型对集合中拿走,然后在剩下的紧互对原 型对集合重复上述步骤,产生第二个超平面段。 步骤四: 分段线性分类器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紧互对原型对都被处理完毕,得 到一系列超平面,组成分段线性分类器。 在使用上述方法得到一组超平面作为分段线性分类器的分 界面后,仅对交遇区的样本集进行性能检测有时不能发现 存在的问题,需要使用全体样本对其进行性能检验,观察 其能否对全体样本作出合理的划分?
原型区的代表点,即“原型”。
3. 在两个类别的原型集合中,分别计算不同类原型对之间的 欧氏距离,并找出各原型在对方类型中相距最近的原型对。 4. 从这些最小距离原型关系中找到互为最小距离的原型对, 即为“紧互对原型对”。(用“紧互对原型对”表示交遇 区)
局部训练法
基本思想:边界是由若干个交遇区确定的,在每个 交遇区中只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样本。将这些“交遇 区”中的两类样本作为新的样本集,由这些样本产 生一个合适的分界面,一般使用分段线性分界面。 具体做法往往是利用处于最紧贴边界的紧互对原型 对产生一初始分界面,然后利用交遇区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属于局部性的调整。
§5.5 本章小结

非线性判别函数与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设计 用交遇区的样本设计分段线性分类器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1)将每类分为三个聚类 (2)找出紧互对原型对集合 (3)局部训练法得到超平面H1和H2---缺少超平面段? (4)重复以上算法,得到H3 。。。。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图中Z向量为(1,1,1)、(1,1,0)以及(0,1,0)的区域为 ω 2的决策域,而(0,1,1)(0,0,0)及(0,0,1)区域则为 ω 1的决策域。
模式识别
第五章非线性判别函数
§5.1 引言

线性判别函数:简单、实用,但样本集线性 不可分时错误率可能较大 问题线性不可分:


噪声影响 问题本身 采用非线性分类器 改变特征,使线性可分


新特征 非线性变换
§5.1 引言
由于样本在特征空间分布的 复杂性,许多情况下采用线 性判别函数不能取得满意的 分类效果。-非线性判别函 数 例如右图所示两类物体在二 维特征空间的分布,采用线 性判别函数就无法取得满意 的分类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分段线性判别或二 次函数判别等方法,效果就 会好得多。

gi ( x) min x m
l 1, 2,..., i l
l i
(在同类的子类中找最近的均值。) 判别规则:
g j ( x) min gi ( x),i 1,2,...,M
分段线性距离分类器
这是在M类中找最近均值。则把x归于ωj类完成分类。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例:未知x,如图: 先与ω1类各子类的均值比较,即 x m1l ,找一 2 个最近的 g1 ( x ) x m1 与ω2各子类均值比较取 3 最近的 g 2 ( x ) x m2 因g2(x)< g1(x) ,所以 1 m1 x∈ω2类 。 m1 2 1 1 2 1
L
N (z j ) N (z j ) N (z j )
1 2
1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根据L值及N1(zj(x))和N2(zj(x))这三个数据,可对各个区域作相
应决定: 1、如果L>>1/2,则zj区域为ω1的决策域; 2、如果L<<1/2,则zj区域为ω2的决策域; 3、如果L≈1/2,且N1(zj(x))和N2(zj(x))都很小,则zj区域内样本 可作拒绝决策; 4、如果L≈1/2,且N1(zj(x))和N2(zj(x))都很大数量不可忽略, 则对此区域,说明还缺少超平面段,要用该子集的样本再次 进行局部训练法训练,以获得其进一步划分。 5、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对所有区域都能合理地确定为哪一类 的决策域,或拒识区域为止。
§5.3分段线性分类器的设计
§5.3分段线性分类器的设计
§5.3分段线性分类器的设计
§5.4用交遇区的样本设计线性分类器
出发点:与前述方法不同,其出发点是类间的分界面必 然处在两类样本的交界处,因此只需找出这些交界处的 样本,然后对这些邻近的不同类样本,按需要确定分界 面即可。 实际上决策面都处在不同类 别样本分布的交界处或邻接 处所在的区域内,譬如右图 中两类物体在特征空间分布 中有若干处很接近或甚至有 交迭。
§5.1 引言

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判别函数-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决策面由若干超平面段组成,计算比较简单 能逼近各种形状的超曲面,适应能力强
1


1
2

Ⅰ:线性判别 Ⅱ:分段线性判别 Ⅲ:二次判别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出发点:如果两类样本可以划分为线性可分的 若干子类,则可以设计多个线性分类器,实现 分段线性分类器。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例:图中所示样本利用局部训练法产生了H1与H2两个 超平面,将整个特征空间划分成R1、R2与R3三个决策 域。
在R1域中第二类样本占绝大多数, 因此R1可作为第二类样本ω2的决策 域,错误率不会很大。同样,在R3 域中ω1占大多数,R3可作为ω1的决 策域。 问题出在R2域。在R2域中ω1与ω2 两类样本均占相当比例,因此不能简 单地将其确定为哪一类的一个决策域, 而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 下面说明使用全体样本进行检验及改 进的具体作法。
i
对每个子类定义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gil ( x) (wil )T x, 其中wil为il子类的权向量。
定义ωi类的线性判别函数为:
gi ( x) max gil ( x)
l 1,2,.....,li
在各子类中找最大的判别函数作为此类的代表, 则对于M类,可定义M个判别函数gi(x),i=1,2,…..M, 因此,决策规则为:
基本思想:用均值作为各类的代表点,用通过 均值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对样本集进行分类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5.2基于距离的分段线性判别函数

把ωi类可以分成li个子类,或者说,把属于ωi 类的样本区 域Ri分为li个子区域。 现在定义mil表示第i类第l个子区域中样本的均值向量,并 以此作为该子区域的代表点。定义判别函数如下:
l 1,2,,li l 1,2,,l j


紧互对原型对位于两类样本的“交遇区”。 用紧互对原型对表示交遇区是合理的。
§5.4用交遇区的样本设计线性分类器
寻找下图的 紧互对原型对?
1类的原型区:
1 1
V1 v , v , v ,
2 1 3 1
2 类的原型区:
1 2 1 2 v1 v2 2 3 v1 v2 3 v13 v2
分段线性分类器的检验决策规则
使用全体样本进行检验及改进的具体方法:
如果现有的决策界面数为m, Hi : aiT y 0, i 1,2,, m 每个超平面可表示为: 每个决策超平面的增广权向量为: ai , i 1,,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