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

合集下载

浅论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里的艺术想象

浅论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里的艺术想象

品来 。 紫砂“ 提梁开片石瓢壶” 的设计 。 便是充分运用想象力 的
断、 要朴 素、 要 率真 , 要 把 亲 身 感 觉 到 的表 达 出来 , 以达 到 形 、
图 1 提 梁 开 片 石 瓢 壶
神、 气、 态兼备 , 才 能使 作 品气 韵 生 动 , 显示 出 强 烈 的 艺术 感 染 力 。 正 如 现代 美 学 家 朱 光 潜 先 生 说 过 这样 一 句 话 : “ 各 门 艺 术 的意 象 都 可 以触 类 旁 通 。书 画 家 可 以 从 剑 的 飞 舞 或 鹅 掌 的 拨
第4 7卷 第 6期
2 0 1 4年 1 2月




V o 1 . 4 7 , No . 6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De c e mb e r , 2 0 1 4
3 7
浅论紫砂 “ 提梁 开片石 瓢壶 ’ ’ 里 的艺术想象
钱 何琴 ( 宜兴 2 1 4 2 2 1 )
动 之 中得 到一 种 特 殊 的筋 肉感 觉 来 助 笔 力 ,可 以得 到 一 种 特
殊 的 胸 襟 来增 进 书 画 的神 韵 和 气 势 。 推广一点说 , 凡 是 艺 术 家 都 不 宜 只 在 本 行小 范 围 内下 功 夫 .须 处 处 留心 玩 索 才 有 深 厚 的修 养 。” 在 紫 砂 壶 的创 作 中 , 把 朱 先 生 的话 作 为 座 右 铭 来 指 导艺术创作 。 要 使 紫 砂 作 品产 生 艺 术感 染 力 , 要 将创 作 者 丰 富
经典 的壶 型 总 有 一 股 迷 人 的魅 力 , 可谓 “ 百年不衰” , 例 如
紫砂 “ 提梁 开片石瓢 壶 ” 的造 型 , 最 初 源 自传 统 的 “ 石 瓢

“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里的传统文化蕴意

“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里的传统文化蕴意

“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里的传统文化蕴意作者:汤杰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3期摘要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来的艺术积淀,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瑰宝。

紫砂壶的文化精髓在于记忆了宜兴的陶瓷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丰富的紫砂语言。

一些代代传承的经典茗壶,作为紫砂技艺人员仿制出新的佳作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篇以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为例,谈谈其传统文化的蕴意。

关键词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传统文化蕴意;提梁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以及书款等多种制作工艺引入了紫砂壶的设计中,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紫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

1 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型器造型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工艺品(见图1),作品以紫砂传统工艺全手工制作,整体以中原的“古青铜鼎”的素材为壶身,突出一种神韵、威严,这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的象征文化。

从造型上看,“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的壶身为四方形,壶身的棱线呈弧度向上收缩,方圆结合。

壶盖与壶钮制作得非常独特,壶盖四方,敦厚如础,壶钮呈伏龙形状,横卧于四方平盖之上,伏龙的身躯转折多变,雕塑感强,立体效果佳,甚是特殊。

壶底有四足,足上有精巧的如意纹装饰。

观此壶钮,油然生出豪迈之意,再配以壶嘴底部的龙嘴雕饰,以及壶颈的一圈如意纹,壶型与雕塑的完美结合,那种意境深大之美令人叹服。

2 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的雕饰之妙整体观之,这款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的设计十分巧妙,将此壶刻绘成方圆结合的艺术结晶,壶型古色古香、韵味十足、造型简洁,却不失风骨。

壶身下宽上窄,如同一罩子,壶把与壶嘴均为方形设计,不但切合主题,还呼应壶身,此壶最大特点在于壶身与壶盖的呼应,其整体形状犹如汉字的“凸”字,十分有特色。

论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和丰富内涵胡朝君(宜兴214221)摘要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使得此把提梁壶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茶语提梁;提梁之美;丰富内涵在历史上,关于紫砂壶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但是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提梁壶的故事。

东坡先生在和宜兴的蒋之奇、单锡三人同科进士及第,蒋之奇向他介绍了宜兴的溪L1J胜景,约他来宜兴游览。

后来苏轼先后两次登临宜兴,在游览完宜兴之后,对于这里的优美风景和人文历史非常感兴趣,于是得到皇帝的批准定居宜兴。

苏轼在宜兴饮茶有“三绝”,即是阳羨茶、金沙泉、紫砂壶,缺一不饮。

他自己还塑造了一种可烹茶的“提梁壶”,在壶上刻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字句,后人称此壶为“东坡提梁壶”,_直流传至今。

可以说冻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从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

1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见图1)是在紫砂方器的基础之上把提梁的设计融入其中,使得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得以优美地呈现在我们面I 前。

谈对“浪淘提梁壶”的创作体会与美学内涵

谈对“浪淘提梁壶”的创作体会与美学内涵

谈对“浪淘提梁壶”的创作体会与美学内涵作者:张泉林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5期结伴三五知己,陋室共聚,泡一壶茶,把玩一把好壶,在茶香袅娜的氤氲里谈古论今、品味人生,是为人生的一大乐事。

自古以来,品茗之悦流转在文人雅士之流,那种把玩的余味只有在心灵与壶、与茶真正交融的时候,才能悉心地感受到。

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年间,盛于明、清时期,辉煌于当今。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宜兴紫砂艺术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历经几百年以来巨匠大师及前辈的探索,创作出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手法。

紫砂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经典作品,都是前辈艺人们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这些经典作品有着供后辈们学习借鉴的精华,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必须通过思维和工艺技法的运用,把前辈们的艺术养分演化成为自己的灵感和实力,才能结合时代的特点,精心创意构思,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创新作品。

绝不能因为一味的模仿和复制,不加思索地照搬照抄,为创新而创新,那样便不再是艺术创新而是重复仿造,所以紫砂的创新和继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继承的是技艺,创新的是思维。

”无论传统造型还是创新作品,其整体造型要达到美观大方、功能合理、触觉舒适、观赏理趣和日用兼备,紫砂壶已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中时尚爱壶及玩壶者的追求。

随着紫砂陶艺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陶艺创作开始融进自己的思想、思维和追求,并在造型设计上融合各种时代元素,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现代壶艺作品,大大地促进了现代紫砂陶艺的发展,同时也昭示着紫砂将迎来另外一个时代——设计时代。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从工艺美术的角度讲,是根据人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紫砂泥料,运用工艺技术来设计制作的各种壶的样式。

造型是紫砂壶存在的基础,没有造型就没有形象,造型是形象的根本,紫砂壶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鉴赏品,是使用和美感、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属实用工艺美术的范畴。

紫砂实用功能、紫砂泥料和制作工艺、造型艺术处理是紫砂壶构成的三个基本因素。

浅析质朴大方的紫砂“提梁壶”

浅析质朴大方的紫砂“提梁壶”

浅析质朴大方的紫砂“提梁壶”作者:王云智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1期“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陶瓷历史尤为悠久,早在7000余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而宜兴紫砂技艺作为陶中瑰宝,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明代中期至今,紫砂壶已走过了500余年的发展历史,制壶名家数不胜数,砂壶精品层出不穷,艺术魅力长盛不衰,数百年来一直备受世人推崇,是集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精粹。

紫砂壶艺创作是艺人对社会、生活、自然等各种现象进行艺术化的构思和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通过不同的素材选取,使原本具象的物态或抽象的情感得以在丰富的壶艺形象中表现出更鲜明的风格,这也是紫砂壶的独到之处所在。

这把紫砂“提梁壶”(见图1)便是充分融入自然气息的典范,其造型取自匏瓜,装饰凝练竹子,犹如一幅自然缩影,流露出质朴大方、浑然天成的本质。

紫砂壶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素材,通过外在造型的呈现,将其内在的理念、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因此,造型对于一把壶的表现成败意义重大。

历代紫砂艺人通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同时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创造了很多经典的造型,目前,紫砂壶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几何形体又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丰富多彩、维妙维肖、巧夺天工,令人百看不厌。

此款紫砂“提梁壶”的造型可以概括为自然形体一类,此壶端庄、大气、简约,透露着紫砂泥朴实的本质,以匏瓜为原型,加以提炼改变,呈现另一种素净简洁的美感,质朴中见大方,有股悠然适意的味道。

壶身圆润可人,线韵感强烈,其腹部外鼓而丰润,肩部收拢,无颈、无足,整体稳健,带给人安定的感觉;三弯壶嘴从壶身前端探出向上,虽然小巧细腻,却劲道十足;壶盖为半圆形,合于壶口,上下严丝密闭,并且与壶身成一整体,一只匏瓜的形象展露无遗;弯曲的瓜蔓为钮,高度凝练、生动活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股由粗而细的提梁,前面搭成弓形,后一股弯曲搭在前面弯曲点处,提梁高挺向上,显得空灵高远,延伸了壶的空间效果,其与壶身构成虚与实的空间对比,艺术美感不言而喻。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在作品“乾坤提梁壶”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在作品“乾坤提梁壶”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在作品“乾坤提梁壶”中的运用作者:沈红芬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1期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成体系,无论诗歌、绘画还是书法创作,都有截然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密不可分。

有什么样的艺术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进而也就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而传统艺术思想究其根本,是脱胎于我们民族伟大的传统哲学理念。

紫砂壶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要想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就必须对传统哲学理念有着一定的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的,突出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

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将生命的过程看作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并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成为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一直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有着世界古老东方的智慧之称。

紫砂壶要成为这样一种智慧理念的实物载体,必须要能将其思想中所映射出的美学精神、严肃的伦理规范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巧妙地通过迷人的艺术风韵表现出来,从而铸造出高雅的理性品格和深邃的哲学境界。

乾坤,语出于《周易》,原为八卦中的两卦。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代表天地,衍生为阴阳、男女、国家等人生世界观。

这是古代哲人对世界的一种理解。

《系辞》上认为:乾卦通过变化来显示智慧,坤卦通过简单来显示能力,把握变化和简单就把握了天地万物之道。

所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故古人以此来研究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

“乾坤提梁壶”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乾坤”这一脱胎于上古哲学思想的寓意,其设计从造型的整体架构出发,通过不同层面来彰显所要表达的人生哲学,进而展示出独特的生活、处世哲学。

其表现层面也是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力求完善地运用哲学灵魂支撑起整个作品的艺术意义和存在价值。

基于上述考虑,选择了整体造型、外形设计及线条走势三个方面来完成对作品的思想锤炼和艺术锻造。

整体造型是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首先捕捉到的印象和美感,无论是紫砂还是别的艺术形式,都必须先考虑从整体上去感染欣赏者,把握宏观整体的意境神韵,才能使得蕴藏于其中的微观细节特点得以被人们慢慢领悟和发觉。

浅析紫砂“太极提梁壶”的精神气质

浅析紫砂“太极提梁壶”的精神气质

浅析紫砂“太极提梁壶”的精神气质作者:宗华来源:《江苏陶瓷》2018年第02期摘要紫砂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研究。

紫砂“太极提梁壶”以阴阳太极等朴素哲学思想为指导,造型别开生面,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

欣赏紫砂“太极提梁壶”,最重要的是欣赏造型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同时将独特的寓意传递给观众,通过多层感知,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关键词紫砂;太极提梁壶;精神关于紫砂壶艺造型,许多人是从点、线、面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我认为除了从表象进行探讨外,还需进行深层次挖掘,去探讨壶艺造型的形、神、气、态,即精气、神韵的内在实质,追寻壶艺精髓,也即紫砂壶的精神气质。

什么叫紫砂壶的“精神气质”?精神,一般是指人的意识思维。

紫砂泥在被陶艺人使用来塑造紫砂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陶艺作品中体现出了陶艺人对社会文化、精神,以及艺术行为的认知。

现以这款紫砂“太极提梁壶”(见图1)为例,谈谈壶器的造型设计及其精神气质。

1 精神气质在紫砂“太极提梁壶”造型艺术中的体现紫砂壶形制的基本标准是:圆壶,要圆润饱满;方壶,要挺阔平整;筋纹,要匀称规整;花货,要生动逼真。

这款紫砂“太极提梁壶”则是一款具有灵动清逸气质的圆壶。

与此同时,圆的叠合或曲线回转所形成的有机衔接十分自然,使圆与弧线的交接显示出了动静结合的关系。

沿口、圈足的收放,壶内、壶外形态空间的互动,嘴、把、钮等附件的合理配置,均是紫砂“太极提梁壶”造型准确、调和、洗练的必要条件。

在紫砂“太极提梁壶”造型的总体结构上,形与神的融合、心与意的默契,表现出了壶器独特的艺术水平和精神魅力。

壶如其人,健康的人会显得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一件称得上佳品的壶艺作品,宏观上看必显得大度豪迈,微观上看则显得灵秀精致。

这款紫砂“太极提梁壶”正是如此,故而精神气质十分独特,令人为之震撼。

2 紫砂“太极提梁壶”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追求精神的升华壶艺造型体现出创作者的精神境界,作者对造型艺术有深厚体验、深刻感悟,精神境界就能得到升华,那不可遏止的生命激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就能在作品中得到展示,所创作的壶艺作品也就会越来越有灵性,越来越生动而有活力。

浅谈紫砂“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

浅谈紫砂“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

浅谈紫砂“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作者:徐叶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6期摘要民间的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神话题材的内容以及各种人物也对紫砂壶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啸天提梁壶”为例,谈谈紫砂壶器的造型及其蕴含的神话寓意。

关键词啸天提梁壶;紫砂;神话寓意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我们身边不乏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紫砂壶就是其中之一。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色不艳、质不腻”,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用紫砂壶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更有茶不变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易坏。

紫砂壶一身汇集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形式,壶身的造型往往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

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形体丰满、光润亮泽。

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所以历来都是人们的收藏对象。

现以“啸天提梁壶”为例(见图1),谈谈壶器的造型及其神话寓意。

1 “啸天提梁壶”的造型“啸天提梁壶”的造型源自“传炉”,“传炉壶”的来历难以考据,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

还有一种说法称,古时有“金殿传胪(炉)”一说,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取意自勉的含义吧。

“啸天提梁壶”整体上以龙之九子为主题,以赑屃为壶身。

赑屃形似龟,好负重。

壶腹呈方鼓形,短颈,圆壶口,盖面鼓起。

壶盖站立着一只栩栩如生仰头啸天的狻猊,三足似赑屃足。

壶嘴雕刻成赑屃首,特别有精神。

提梁壶把刚柔相济,整款壶古朴、儒雅、气韵不俗。

“啸天提梁壶”有着青铜器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

要想把一把壶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亭匀实属不易,因而其无愧于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

2 “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啸天提梁壶”以狻猊仰头啸天为装饰,源于“大禹治水”神话故事。

狻猊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

传说上古时期,狻猊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

吴经蕴禅意一壶得真趣——浅析紫砂“陶刻吴经提梁壶”的文化蕴意

吴经蕴禅意一壶得真趣——浅析紫砂“陶刻吴经提梁壶”的文化蕴意
司 礼 太 监 吴 经 墓 中 .也 是 当 时唯 有 绝 对 有 年 代 可 考 的 明代 早 期紫砂壶。“ 陶刻 吴 经 提 梁 壶 ” 造型丰满 , 腹 提得 起 来 , 底 收 得
宁 静淡 泊 , 雅俗共赏, 这 就 是茶 之 性 、 茶之品。 茶 文 化 有 着几 千 年 的历 史 , 与参禅( 佛) 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饮 茶 除 了能 对 身 体健康有益之外 , 因能 清 心 寡 欲 、 养气 颐神 , 带 给 人 精 神 上 的 享受 , 故有“ 茶 中带 禅 、 茶 禅 一 味” 之说。“ 陶刻 吴 经 提 梁 壶 ” 壶
序, 逐 渐 产 生 了一 系 列 规 则 、 制度 、 习惯、 风俗 , 与书法 、 绘 画、 美文 、 诗词 、 琴 棋 等互 为表 里 , 融 和成 为 综 合 性 的 文 化 现 象 。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禅 文 化 等 与 紫 砂 文 化 更 好
地 融 合 在 了一 起 . 现以“ 陶 刻吴经提梁壶 ” 为例( 见 图
1 ) . 它通 过 “ 吴经 提 梁壶 ”
古 茶 与 文 学 就 结 下 了 不解 之 缘 。 有 关 茶 的文 学 数 不 胜 举 。 近 代
的 赵朴 初 居 士 曾 有 一首 著 名 的诗 : “ 七碗受至昧 。 一壶得真趣 , 空持千百偈 , 不如吃茶去 。 ” 茶 文 化 内 深 层 面 又谓 茶 道 , 《 周易 ・ 系辞上》 日: “ 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 而 下 者 谓 之 器 。” 茶 道 的 内
身 刻 绘 的达 摩 参 禅 图案 和 刻 写 的 “ 茶禅一味 ” 很好 地 反 映 出 了
的文 化艺 术 元 素 与 实 用 收 藏 价值 不 断 地 被 发 掘 。紫 砂 艺 术 沉 淀 了 中华 民族 传 统 文 化 艺 术 的砂 陶韵 .而 紫砂 艺 术 中 的 陶刻 装 饰 艺 术 拓 宽 了紫 砂 艺 术 的 表现 形 式 ,成 为紫 砂 艺 术 中最 闪 耀 的 一种 装 饰 手 法 。 紫砂 陶刻 艺 术 巧 妙 地将 绘 画 、 书 法 等各 种 艺 术 门 类 通 过 紫 砂 这 个 载 体 得 以 体 现 ,更 是 将 各 类

析紫砂壶“鼎盛提梁”的意境美

析紫砂壶“鼎盛提梁”的意境美

1 提梁造型意境高远
紫 砂 壶 的 造 型具 有 丰 富而 独 到 的特 征 ,其 变 化 无 穷 却 能 恰到好处 的切壶 、 切意, 充 分满足与配合整把壶 的主线发展 。 “ 鼎盛提梁壶” 的造 型 以光 器 为 主 , 并 以提 梁 来 优 化 整 体 效 果 ,
的 情感 . 使 之 得 到 共 鸣 或感 悟 。 “ 鼎盛提梁壶” 的壶 肩 部 一 圈 便
3 4
第4 7卷 第 4期
2 0 1 4年 0 8月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V0 1 . 4 7 . No . 4 Aug u s t , 201 4
析紫砂 壶“ 鼎盛提梁 " 的意境 美
华建 中
( 宜兴 2 1 4 2 2 1 )
刻有诗文 “ 飞霜早淅沥 , 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 吹 , 香 气 为 谁
发” , 语 出唐 代 李 白的 《 古风》 一诗, 清 风香 气 是 客 观 世 界 的 写
照。 其 意 境 唯 美 而 留 给 人无 限联 想 空 间 。 此处 陶刻 颇 有 几 分 金
石韵味 . 但又不失传统 书法的笔墨感 , 既凝重亦洒脱 , 道 劲 有
盛世为主线 , 表 达 热 忱 的 内心 情 怀 , 引人入胜。 现 以此 壶 为 例 ,
2 祥云点缀鼎盛 自来
中 国人 对 文 化 的创 造 和 认 同 ,在 丰 富 多 样 的传 统 图腾 中 可见端倪 , “ 祥 云 ” 图案 便 由 图腾 发 展 而 来 ,最 终 形 成 一 门文
动张扬 ; 平 盖 与壶 口上 下 交 切 、 严丝合缝 , 子母线吻合流畅 , 衬

解析作品“八骏提梁壶”的文艺内核

解析作品“八骏提梁壶”的文艺内核
作品“八骏提梁壶”以“周穆王八骏 ”为主题,作 为壶面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用泥绘贴塑的方式,在紫 砂茶壶的壶面上再现了一幅“八骏图”。在中国的绘画 历史上,徐悲鸿大师的马青云独步,无人能与之相颉 颃。而徐悲鸿的故乡正是紫砂艺术的发源地江苏宜兴, 两者可以说颇有渊源。作品“八骏提梁壶”在构图上正 是学习借鉴了徐悲鸿先生对于马的理解。徐悲鸿画马特 别注重写生,并特别注重描绘肌肉骨骼的力量,在运用 西方绘画中透视法的同时,以中国水墨再现奔马的流畅 之姿,那如同奔流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画笔下浓淡虚 实,雄健有力,使塑造出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 动。
唐代韩愈曾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相马如同相 人,而相人亦同样可以通过一件艺术创作来进行了解。 作品“八骏提梁壶”以“八骏”为引子,表面上是通过 紫砂壶讲述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实际却通过对“马” 的深入解读,引入了背后寓意的暗中蓬勃向上的精神, 用华丽潇洒的装饰,给这件紫砂壶披上了一件文艺的外 衣,用古典的如意纹装饰,优雅的提梁来塑造了一场酣 畅淋漓的“春风得意马蹄疾”龙马精神,健旺有力的审 美盛宴。
紫砂壶展现的是一种时代的美,一种传承的美,一 种创造的美,"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 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 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当代紫砂创作正要以此 为目标,坚代,服务于社会。
《龙马精神 八骏提梁壶》
CERAMICS SCIENCE & ART 105
紫砂专题 PURPLE CLAY
解析作品“八骏提梁壶”
的文艺内核
张烨
【摘 要】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创作者都会在内心秉承一种 核心的文化取向和价值标准,这就是文艺创作的道德准则。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艺创作历史,古往今来众多的文化创作者 都十分重视创作的精神含量,将这种精神视为毕生的追求和 精神寄托。紫砂艺术秉承传统文化而来,有着十分鲜明的中 华文化印记,其内里的核心价值,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 向来以博大包容著称,这一点在紫砂艺术上尤其体现的明 显,并且每个时代的紫砂创作者都将自身所在的时代风格特 性融入其中,不断的开发出符合新时代审美情趣,满足社会 文化需求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紫砂;艺术;文化;核心;

从紫砂壶“祥云提梁”欣赏中国的吉祥文化

从紫砂壶“祥云提梁”欣赏中国的吉祥文化
96 CERAMICS SCIENCE & ART
泽给人以古雅之感,奠定了作品清幽雅致的基调,与造 型相契合。
文化性是紫砂壶的灵魂,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 是实用器,更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此壶融 入了祥云元素和凤鸟元素,两者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化背景,独具民族特色,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提 升了整壶的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祥云出现代 表了有好事发生,云能幻化风雨滋润万物,也是天上神 仙的座乘,在古典神话《西游记》中,筋斗云就是孙悟 空的驾乘。中国文化讲究谐音,云与运同声,象征着好 运,人们将蝙蝠飞舞于云中的模样称为福运,“祥云瑞 日”、“青云得路”、“五彩祥云”更是吉祥和谐的象 征。云千姿百态、神奇美妙,不同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 遐想,具有超凡脱俗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把 自己对云的遐想融入生活中,按照祥云的形状设计出多 种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于织绣、建筑等,象征着吉祥和 高升,寄托着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积极 的心理暗示。“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 史,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说文》中: “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头鱼 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 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大安宁。”“凤”是中国古 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是中国古 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 凤鸟的羽毛为赤红色,凤凰美丽高雅,据说“凤非梧桐 不栖,非竹实不食,非清泉不饮”,可见凤之高洁。凤 凰象征着欣喜、安宁和高贵,还象征着皓洁、美满的爱 情。凤凰代表着吉祥与和平,也是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 常见题材,象征着喜庆与幸福。此壶将祥云和凤凰元素 融入其中,共同凸显出吉祥文化的主旨,寓意深远。吉 祥文化源远流长,在代代传承中深入人心,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也给人们以积极的精神力 量,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怀抱着美好的憧憬去面对生活 的困难与阻碍,为创造和谐美好的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 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 神面貌,吉祥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更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促进了国家的稳定繁荣、社会的和谐发展。

奇趣为宗 反常合道——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奇趣为宗 反常合道——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宗 反常合道
——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鲍雪琴
【摘 要】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有很多独特的审美元素,其中“逸”和“趣”就是相当重要的范畴之一,两者结合成为了一种古 代休闲文化所追求的审美品格。这种品格上至朝堂,下到黎庶,江湖所在,处处可见,其中有很多还成为了过去文人雅士留名后 世的美学踪迹。在紫砂壶中,就有一些题材也符合“逸趣”的特征,从古至今对于这一题材的挖掘始终没有停歇,作品“逸品提 梁壶”就是基于此种美学逻辑设计创作而成的。 【关键词】紫砂;文化;设计;趣味
结语:紫砂壶艺术风格多变,造型万千,过于丰富 的艺术表现性很容易让人遗忘掉茶壶本来的作用,复杂 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反而容易使人忽略,而繁华的装 饰足以使任何人审美疲劳,简洁的紫砂壶是用来喝茶 的,而喝茶能够让人静心,正是思考给人带来愉悦的时 候,“逸”的主旨便是清心醒神,激发文思,纾解苦 闷,增添人生活的情趣。
《逸品提梁壶》
CERAMICS SCIENCE & ART 73
这把壶的壶身采用了传统制作工艺中比较常见的围 身筒法,先拍出一整张泥片,然后按照所要壶身大小裁 切出一块长方形的泥片,壶身由这一整张泥片围拢镶接 而成。接着用竹拍子沿着泥片周边向内拍打,同时用手 指抵住泥片内则,控制好泥片弯曲的角度,在转子上不 停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拍打出所需要的形状,随后用 上下满片封口。从壶身的造型来看,这是一把十分符合 传统紫砂壶结构的虚扁壶身,圆润的身筒,饱满光滑, 在壶腹中间的位置开口制作出水口,然后将做好的壶流 与壶面镶接,由于采用了明接的方式,壶流与壶身有着 十分明显的分界,三弯三节的壶流,就如同一根正在生 长的竹子,从壶身上“破土而出”,同样的,提梁的做 法也与之相似,同样三竹段的设计,只是相对于壶流,
在我国历史上,书法、绘画以及传统服装上的纹饰 所表现的飘逸之美,都是古代社会有意无意所留下的审 美情趣的结晶,所谓的“逸趣”是 一种超凡脱俗的情 趣,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趣味的。宋代苏轼曾评论过 柳宗元的一首诗,讲到:“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 趣”,言简意赅的解释了“趣”的本质,就是说文化艺 术的创作要“反常”同时也要“合道”,反常的意思就 是与常规不符,与我们一般性的认知不符,“合道”则 并非是指道教中的得道飞升,而是指自然之道,这恰恰 是人文哲学中最高的追求之一。所以秉承着“逸趣”来 进行艺术创作,就需要运用不拘一格的思考来进行美的 塑造,在紫砂壶的设计过程中,笔者就发现,同样的题 材,在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手中,往往就会具有不凡的魅 力,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同样的特质,就要学会以古 典的思维来分析和理解自身的创作主题。

论紫砂壶“品雅提梁”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论紫砂壶“品雅提梁”的美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2、紫砂壶“品雅提梁”的文化内涵 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提梁壶可以说是最具有文
人气质的一种类型。从历史上来看,东坡先生和紫砂壶 的渊源一直在宜兴传承,从而创作和改良而成“东坡提 梁壶”,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而最早出土的 紫砂壶“吴经提梁”也是一把提梁类型的紫砂壶,对于 紫砂艺术的审美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紫砂的产地 宜兴地处江南文化的辐射之地,品味和雅韵在江南文人 的艺术审美和生活格调之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从明代家 具到苏州园林,从书法绘画到苏绣昆剧,还有一系列可 以代表江南文人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都在隐隐之中透 露出高雅的品位和气韵。紫砂作品“品雅提梁”也是延 续了江南文化的一脉相承,为我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和雅致的情趣,其中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在禅茶论道的 过程之中细细品味。
在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之中,紫砂艺术作为后起之 秀,以其独特的质地和具有文人气息的雅韵,从一面世 就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和珍视。制作紫砂壶的原材料宜兴 紫砂只此一家,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以其良 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成为了紫砂艺人手中比黄金还要珍 贵的东西,紫砂壶的魅力除了紫砂泥料带来的神秘感之 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手工成型的工艺带来的独特造型艺 术,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陶瓷艺术的设计风格。紫砂壶的 制作手法常常是通过发挥紫砂艺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用简洁的 线条勾勒出来的圆器,具有古朴自然、流畅圆融的艺术 特点,也是目前市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多的紫砂器 型,而方器则是横平竖直、刚正不阿地呈现出紫砂造型 艺术的另一种可能,花器则是惟妙惟肖地演绎着大千世 界,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在这些器型之中, 还有一种提梁壶比较的特殊,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 煮水用的器具,所以提梁的造型从过去的实用性逐渐地 转变为如今冲泡茶叶的功能,其中的提梁之道不仅仅是 因为美观,还有许多的文化内涵蕴含在里面。

论紫砂壶“清风提梁”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清风提梁”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清风提梁”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张秦(宜兴214221)摘要提梁壶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比较著名的提梁壶除了“东坡提梁壶”以外,还有“大彬提梁壶”、“吴经提梁壶”、“此乐提梁壶”等等经典之作。

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统经典器型的临摹和传承之下,对于紫砂提梁器型的探寻和追求不断地与时俱进,使其成为了男士、女士都适合使用的器型,更加刺激了紫砂提梁造型的欣欣向荣。

紫砂作品“清风提梁壶”无论从泥料的选择和技艺的运用方面都是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把下面的实体和上面提梁营造的虚空间完美地结合起来,仿佛让人徜徉在竹林深处,清风拂过,竹叶婆娑,绽放出迷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清风提梁;艺术魅力;丰富内涵江南宜兴素来有着“中国陶都、陶醉天下”的美誉,有着7000多年的陶瓷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陶瓷文明,特别是以“均陶、精陶、彩陶、青瓷和紫砂”为代表的五朵金花曾经在历史上名噪一时,虽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都恢复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特别是紫砂艺术,随着茶文化的推广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饮茶器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紫砂壶就进入了广大爱茶之人的视线,他们争先恐后地来到宜兴一探究竟,终于发现紫砂壶的原料紫砂原矿才是根本之所在。

宜兴南部丁蜀镇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料,矿物组成独特,在经过1180咒左右的高温烧制以后,具有完美的透气性和吸水性,坚实耐用,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可以形成包浆,散发出岁月沉淀的魅力和历史的痕迹,让无数爱壶之人爱不释手。

如果从文字记载来看,紫砂的发端始于宋代。

著名的大文豪苏轼对于紫砂器型的改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直到今天,以坡公名字命名的“东坡提梁壶”依然在紫砂行业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提梁壶经过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演绎和创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精品佳作层出不断。

因为提梁壶的造型特征,历来被认为是男士之用壶,有着“提梁起,掌在手,放得下”的寓意,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比较著名的提梁壶除了“东坡提梁壶”以外,还有“大彬提梁壶”、“吴经提梁壶”、“此乐提梁壶”等等经典之作。

浅谈紫砂“四季提梁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浅谈紫砂“四季提梁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浅谈紫砂“四季提梁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作者:鲍峰岩来源:《佛山陶瓷》2021年第10期摘要:在中国陶瓷艺术界之中,宜兴紫砂壶可谓是其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壶最为基本的便是具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功能,同时它还具有着艺术品味以及收藏价值。

紫砂创作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技术手艺之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体悟以及艺术语言,才能够呈现出一个更好的艺术表现。

一件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是兼具了实用美以及工艺美,更重要的是蕴含着更深层次且更高层次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也就是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完美契合,只有这样所呈现出来的紫砂作品才能够将更高的文化意境表达出来。

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四季提梁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四季提梁壶;造型特征;文化意境1 前言喝茶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早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之中的一种习俗,且饮茶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下,泡茶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而产生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茶具,而这也可以看出在不同时代中的生产水平、生活习惯以及所追求的审美观念。

北宋的时候,由于饮茶的方式变成了点茶法的形式,所以紫砂壶得以诞生和发展。

宜兴是专门生产紫砂壶的地方,因为在宜兴有着一种独特的紫砂泥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还有着较强的可塑性,由此泥料所制作出来的紫砂壶有着十分优越的实用性,所泡出来的茶不会便馊,茶香也不会变得涣散,因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从起源一直发展到现在,由于文人雅士的不断参与制作,与紫砂艺人一起共同创作紫砂壶,从而使得紫砂壶打破了传统粗陶实用器具的局限性,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特质以及文化内涵,使得紫砂壶成为了一件兼具实用性价值以及艺术观赏性价值的艺术品,在我国乃至是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之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紫砂壶有着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造型,但不管整体的外观造型如何改变,始终都能够从中看到方与圆的影子,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人们更是根据此思想在各种方面的造型设计之中融入了方与圆的元素,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同样也是,方器给人以一种刚劲的感觉,而圆器则给人以一种柔美的感觉,每一种器型都有着其独特的特征,所代表的寓意也都是不同的,看似简单的外表下实则却暗藏玄机。

古代提梁壶典故

古代提梁壶典故

古代提梁壶典故
古代提梁壶的典故与苏东坡有关。

苏东坡喜欢喝茶,当时的紫砂茶壶很小,喝了一壶又一壶,很费事。

苏东坡就想做一把大茶壶,因此买来了紫砂天青泥,拍拍捏捏做了几个月也没做成一把像样的茶壶。

一天夜里,小书僮打着灯笼来请苏东坡去吃夜点心。

苏东坡看着灯笼计上心来,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把灯笼壶呢?就这样肚皮大大的灯笼壶做出来了,但又光又滑不好拿,于是搓条泥巴,这头搭那头,就像房屋上头的梁,烧制出来后,苏东坡提着“梁”,于是就取名“提梁壶”。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大文人,后人就把这种提梁式的壶称为“东坡提梁壶”。

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朴其外,美蕴于内——论紫砂壶“永乐提梁”的内涵

质朴其外,美蕴于内——论紫砂壶“永乐提梁”的内涵
(下转第73页)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V 2021年06月第54卷第3期
73
章和乐曲本身的精神领域的美。朱承爵所著《存馀堂 诗话》中写到:“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 外,乃得真味”;清朝大家俞樋《春在堂随笔》卷二: “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可见艺术作品的优劣全 在于意境一词,没有意境就如同树没有根、人没有思 想。那么,紫砂壶的意境便是由壶型而延伸出的审美 观感,是超越壶本身所体现出的思想和文化。紫砂壶 “福运提梁”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风格一脉相承,明 式家具简约大方,其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造型、儒雅 的风韵以及清朗的文人气韵总能令人惊叹。作品“福 运提梁壶”飘逸中内涵风骨,硬朗中略带温润,将文 人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它汲取树木年轮为创 作元素,使得整体简约而不单调,年轮所体现出的岁 月感和厚重感,金色饰泥所体现出的吉祥气息,让作 品延伸出祥和美好的意境感。年轮通常代表着福运
中国是爱好喝茶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自诞生 起便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茶文化的独 特载体。几百年来,紫砂壶与茶文化以及其它文化艺 术相互交融,在无数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下,展现出 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保持实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 自身的价值和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紫砂壶洋溢着天然的灵 气和人文气韵,以别样的形式陪伴着人们,让每一位 爱壶人在赏壶玩壶、持壶品茗的过程中感受到原矿 泥料在时光下的变化,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领略 传统文化的魅力。
2紫砂壶“永乐提梁”的明式风格
“永乐提梁壶”初创于明朝永乐年间,反映了明 代的艺术风格和人们的审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喜欢将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融入 到具体的器具之中,紫砂壶以其形美质朴的特性,与 木质家具的纹理色泽之美,打动了崇尚自然、静雅的 明代文人。彼时,紫砂壶深受明式家具的影响,其造 型推崇纯真、简约和幽雅,紫砂壶“永乐提梁”造型敦

同心而趣合提梁--浅谈紫砂“同心提梁壶”的创作

同心而趣合提梁--浅谈紫砂“同心提梁壶”的创作

同心而趣合提梁--浅谈紫砂“同心提梁壶”的创作方小龙【期刊名称】《中国陶瓷工业》【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紫砂壶是艺术和人文的完美统一,而壶艺创作就是对艺术和人文的重组与诠释。

本文以设计制作的“同心提梁壶”为例,阐述其美观而颇具新意的形态,表达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Zisha teapot is a perfect integration of art and culture. To make a Zisha teapot is to reconstruct the elements of art to interpret a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oughts behind the designing and making of the loop-handled concentric zisha teapot, describing the originality and beauty of its form, an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whole work.【总页数】3页(P64-66)【作者】方小龙【作者单位】江苏宜兴2142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4【相关文献】1.浅谈紫砂“葡萄提梁壶”的自然情趣 [J], 顾建芳2.供春提梁,承古传今——紫砂“供春提梁壶”创作浅谈 [J], 王柯钧3.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浅谈“石瓢提梁壶”的创作思路 [J], 王云云4.浅谈紫砂“葡萄提梁壶”的自然情趣 [J], 顾建芳5.奇趣为宗反常合道——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J], 鲍雪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creation of zisha
浅谈紫砂“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
徐叶
(宜兴 214221)
摘要民间的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神话题材的内 容以及各种人物也对紫砂壶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啸天提梁壶”为例,谈谈紫砂壶器的造型及其蕴含的神话寓意。

关键词啸天提梁壶;紫砂;神话寓意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我们身边 不乏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紫砂壶就是其中
之一。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色不艳、
质不腻”,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用紫砂壶泡茶,既不夺 香,又无熟汤气,更有茶不变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
易坏。

紫砂壶一身汇集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
术形式,壶身的造型往
往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
实生活。

经过精心保养
的紫砂壶,形体丰满、光
润亮泽。

因为紫砂壶具
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
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
性,所以历来都是人们
的收藏对象。

现以“啸
天提梁壶”为例(见图
1),谈谈壶器的造型及
其神话寓意。

图1啸天提梁壶
1 “啸天提梁壶”的造型
“啸天提梁壶”的造型源自“传炉V‘传炉壶”的来历难以考据,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传炉 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

还有一种说法称,古时
有“金殿传胪(炉)”一说,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
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取意自勉
的含义吧。

“啸天提梁壶”整体上以龙之九子为主题,以巅
质为壶身。

焱质形似龟,好负重。

壶腹呈方鼓形,短
颈,圆壶口,盖面鼓起。

壶盖站立着一只栩栩如生仰
头啸天的狻猊,三足似巅质足。

壶嘴雕刻成巅质首,特别有精神。

提梁壶把刚柔相济,整款壶古朴、儒雅、气韵不俗。

“啸天提梁壶”有着青铜器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

要想把一把 壶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亭勻实属不易,因而其无愧于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

2 “啸天提梁壶”的神话寓意
“啸天提梁壶”以狻猊仰头啸天为装饰,源于“大 禹治水”神话故事。

狻猊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 坐。

传说上古时期,狻猊常馱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 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

狻猊服从大 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浚河道,为最终平定水患做 出了贡献。

神话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神话都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其特殊的民族性。

“啸天提梁壶”以神话为创作题材,不仅蕴含了 丰厚的文化底蕴,更为我国优秀神话的流传提供了 必要的实物依托。

3结语
神话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内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状况的侧面总结。

神话跨越千年而 得以流传下来,在一定程度上因其既是宝贵的精神 文化遗产,又是难得的研究资料,所以其流传对保存 本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像这款“啸天提梁 壶”,它以神话寓意作为设计出发点,而蕴含文化的 茶壶才会更具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⑴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如].华夏出版社.2006
P]陈建樾.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世界民族, 2005(5):1-13
收稿日期:2016-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