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文-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合集下载

板块式思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网友来稿)

板块式思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网友来稿)

板块式思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网友来稿)

湖北省汉川市城关中学王健龙

在大众语言日益苍白贫乏的今天,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已成为教育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初中语文教材明显地加大了古诗文篇目的比重。

然而,事与愿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因信奉“字字清楚,句句落实”的教条,把古诗文脍炙人口的美感和韵味肢解得消失殆尽,使不少学生对此望而生畏以致望而生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运用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或许能为古诗文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对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提出几个教学问题或安排几个教学内容。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①”此教学思路以其结构简单、思路清晰、学生本位性强、课堂活动精而广泛运用于现代白话文教学。受板块式教学的影响,笔者曾把此思路运用于古诗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古诗文教学的板块分布模式。

一、以读代讲,整体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读背背,了解大意②”,不管是古人读古书的传统经验,还是现行新课标的时代要求,都将朗诵定格为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若从读的方式与层次出发,可将朗读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1、以通读与理读的方式,读出诗文的韵律美。

学生在数次泛读后,就会将字词加以梳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长句自然分割,将韵脚自然读顺,可达到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效果。若加以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跟读,则读文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气势与神韵,一切尽在学

《兼葭》教学实录

《兼葭》教学实录

I课堂I本版编辑/佩兰

.教科录

《兼葭》教学实录

诛课2018年扶第六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坪课壹教学犬赛■—等奖

◎张媛/执教、整理

(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朝阳区100012)

一、分享《诗经》之美

师: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会像被领进一个河汶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秦风•兼葭》,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二、体验阶段的朗读

师:看到一首诗,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自由自在地出声朗读一遍,并在朗读过程中捕捉内心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开始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用一个词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杂):凄美幽寂,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语言朴素,质朴,有韵味……

师:同学们有的感受到了诗歌的情绪,有的感受到了音韵之妙,有的感受到了文字之美,总之都感受到了《兼葭》的美好。这些阅读初感都非常珍贵。下面,我来朗读一遍,注意我的语速和停顿,听听有什么新的体会。

(师范读。)

生:我从您的朗读里感受到了一种悲凉寂寞的情绪。

生:您的朗读一唱三叹,节奏鲜明。

师:同学们对这首诗已经有初步的感受。总而言之,我们要用缓慢、轻柔、有节奏感的语调,朗读这首诗。

三、描绘阶段的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他朗读时,请大家关注老师标红的字,并捕捉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

(屏显标有红字的课文。生朗读。)

师:请为她鼓掌。她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请注意,第一句“白露为霜”中的“为”应读作第二声。“为”当实意动词讲时,是”凝结”的意思。大家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了?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

例说余映潮老师朗读活动设计的细与美

例说余映潮老师朗读活动设计的细与美

例说余映潮老师朗读活动设计的细与美余老师创新的朗读教学活动设计,层次非常细腻,过程非常生动,形式非常活泼,氛围非常浓郁,将课堂点缀得摇曳多姿,光彩照人。

一、细在要求,美在示范

余老师说:不进行提问又让学生活动起来,其方法在于:提要求,作示范,递“抓手”。余老师的课中活动设计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具体细致,示范引领学生美读、美品、美说,既递了“抓手”,又美化了课堂,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活动时间。

例如《口技》的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体味。教学活动: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遍:要求读得流畅响亮。(这一遍要求学生朗读全文,人人出声,要读得沸沸扬扬。)第二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这里重点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学读。)第三遍:要求读得层次分明。(这里从理解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两段,老师不进行提示,请同学们读出段中层次。)第四遍:要求读得有情有景。(这里训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演读。)第五遍:要求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这里的五遍朗读,要求细致具体,层次明朗,教师又作了示范朗读,递了“抓手”,没有进行课堂提问,但是却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让学生真正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细在方式,美在情境

设置一定的生动情境,渲染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在看来幽雅而又真切的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美好语文学习活动,也是余老师教学常用的一种诗意手法。

一是用语言的描述来再现课文情境。如《七根火柴》的朗读课文:

浅析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艺术

浅析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艺术

浅析余映潮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艺术作者:陈晓玲李黛岚

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6期

陈晓玲李黛岚

内容摘要:朗读教学从古至今就是阅读教学一种重要的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朗

读教学也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巧妙,角度新颖。在他

的课堂,朗读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实践。因此,他的朗读教学手法细腻,

效果也比较显著。笔者主要从朗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余映潮朗读教学的艺术特点以及余映潮

老师的朗读教学艺术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余映潮语文教学朗读教学

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和发展,人们愈发重视朗读,朗读的方式也愈发多样。朗读有

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以提升学

生的整体素质。

一.简述朗读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鼻并用,利用声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对作品进行品

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教学

线索。通过朗读,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会感情,品味意境,与文本进行共鸣,受到语言和情

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朗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在通读的基础上要求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因此,朗读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是成功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必是失败的语文课堂。

余映潮老王教学设计(共3篇)

余映潮老王教学设计(共3篇)

精心整理篇一: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档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

李镇西系列[/b]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b]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b]

程少堂系列[/b]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b]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b]

程少堂老师《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b]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b]

好课赏析:程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b]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b]

程翔系列[/b]

程翔《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b]

程翔《散步》课堂实录[/b]

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b]

程翔“感动”作文课教学实录[/b]

程翔《雷雨》实录[/b]

赵谦翔系列[/b]

《鹤群翔空》实录“中考信息提取题复习指导”教学实录余映潮评点《<老王>教学设计》[/b]

许序修系列[/b]

许序修专栏[/b]含: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

许序修:《登高》教学实录[/b]

胡明道系列[/b]

《狼》胡明道执教[/b]

胡明道《老王》教学实录[/b]

魏书生系列[/b]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b]

魏书生《统筹的方法》(实录)[/b]

其他[/b]

杨邦俊老师《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评点[/b] 洪镇涛《文学与出汗》教学实录及评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2、愧怍是什么意思?(惭愧)

不幸者是指谁?(老王)

3、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里?

(身体残疾;以蹬三轮为生;住着塌败的屋子;经常被撞得半面肿胀、没有亲人)

4、面对自己的不幸,老王是怎样做的?

(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同样的价钱,送的冰大一倍;送钱先生上医院,执意不收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5篇)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5篇)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5篇)

第一篇: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

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八个要点——例谈余映潮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衡水市饶阳县尹村镇中学宋璞玉

《论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见贤思齐,向名师学习,是我们年青教师的一致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在用一辈子的学习来准备上好一堂课。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余映潮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在此,我结合余老师精彩的教学,用几个关键词来例谈一点对余老师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关涉到教师的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为学,先为人”,即要提升学生的素养,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关涉到教师的学生观,看老师能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流向;还关涉到教师的读写反思与经验总结,能否做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提升。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很小的话题,说来无非是课前准备,课中演绎,课后练思这样的三个过程。把这三个过程做好,就算得上是上好了一堂语文课吧!这是一个平面的、线性的语文课堂,较好把握,也不难理解,我借助八个自以为是的关键词,结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课例加以阐述,不当之处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课前准备

1、视野

我以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像余老师那样要多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余老师的教学研究里,有这样的一个工作,那就是对“教学案例与资源”进行有序积累。从余老师的言谈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余老师文化底蕴的丰厚,从余老师讲课娴熟的课堂驾驭技巧、举重若轻的态势、旁征博引的宽广度,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案例与资源”有序积累,分类整

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整理:徐志耀评点:王跃平

时间:2012年4月12日

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光明中学

[案例导读]

余老师在光明中学八年级四班执教的《春酒》一课,进行了由浅入深的三次阅读和训练——文意理解、线索探秘和细节赏析,板块明晰,层次井然;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精彩纷呈。三次训练的设计匠心独具,由文意概括到线索归纳,再到细节赏析,与学生阅读散文的步骤相符,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这节课也像一篇散文,始终有一条线索贯穿三个板块,那就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文意的概括”需要运用含有“春酒”二字的短语或句子,线索的说明需要运用“先下结论后阐释理由”的语言形式,欣赏细节需要抓住关键词句赏出情味、情趣、情感。

观余老师此课,恰如春日漫步小径,无限风光,目不暇接。课堂流程恰似“柳梢梅萼渐分明”,课堂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盛景,也令观者产生“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倾慕。

一、简介作者,明确任务。

师:谢谢咱们四班的同学。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文《春酒》,散文《春酒》。琦君,我们的同学们的课外阅读会不少,那么也会认识琦君这位了不起的作家。我们读一读她的简介,“琦君——”,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作者简介

琦君(1916-2006),台湾女作家。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文学世界。

师:琦君的作品,“温柔——敦厚——,细腻——温婉——”,这八个字在《春酒》中有足够的表现。

余映潮老王教学设计共篇

余映潮老王教学设计共篇

篇一: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档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

李镇西系列/b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b

李镇西课堂实录——荷塘月色/b

李镇西老师讲祝福/b

李镇西:我教沁园春长沙/b

李镇西: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b

李镇西:再别康桥/b

李镇西: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b

李镇西上作文评讲课课堂实录/b

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温馨的记忆完整版/b

李镇西作文课堂实录/b

李镇西专栏/b包括:在烈日和暴雨下冬天提醒幸福我教孔已己等李镇西上给女儿的信/b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b

李镇西提醒幸福教学实录/b

韩军系列/b

韩军:我教鲁迅的药/b

韩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b

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b

韩军:大堰河;我的保姆/b

登高课堂实录/b韩军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b

韩军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b

致大雁韩军在新教育实验北京会议上的语文课/b

程少堂系列/b

程少堂老师你是我的同类教学实录/b

程少堂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b

程少堂老师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b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b

好课赏析:程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实录/b

程少堂听陈蕾士的琴筝香港公开课教学实录/b

程翔系列/b

程翔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b

程翔散步课堂实录/b

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b

程翔“感动”作文课教学实录/b

程翔雷雨实录/b

赵谦翔系列/b

赵谦翔课题汇报课实录/b

赵谦翔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b

程红兵系列/b

程红兵: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b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程红兵/b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b

程红兵雨霖铃的教学实录/b

于漪系列/b

于漪专栏/b含:

余映潮:《咏雪》课堂实录

余映潮:《咏雪》课堂实录

余映潮:《咏雪》课堂实录

名师课例:《咏雪》课堂实录(余映潮)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打开书,也要拿起笔。看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就是谢安,与谢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我提醒一下,东山?

生:东山再起。

师:对,谢安很有作为,年轻是隐居东山,后来又出山,所以叫东山再起。看谢安的有关材料。

(屏幕)“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的官衔。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文中称“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是追书之词。

(屏幕)学习任务:课文细读

读得清楚

读得好听

读得有味

板块一:读得清楚:

(屏幕)读得清楚:其标志就是讲得清楚。

师:下面先看几个词语含义

(屏幕):

子侄:指子侄辈的年轻人

雪骤:雪下的很快。骤:迅疾(师:有个成语要写下来:暴风骤雨)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趁着(师:有个成语“因势利导”就是趁着意思。)

即:就是。

师:下面根据注解,自己给自己讲得清楚,讲不清楚问老师。(生自主讲述课文)

师:两个小组互相讲。(师巡视)谁来讲清楚呀?

生:一个大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孩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满天飞的柳絮。”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讲得很好,“白雪纷纷”好,她要是换成“咏雪的这个女孩”就更清楚了。这三句话可以用原文更雅致些。

(屏幕)一起来读: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名师余映潮《三峡》课堂实录(部编版初中语文)

名师余映潮《三峡》课堂实录(部编版初中语文)

名师课展|余映潮:《三峡》教学实录

(上课地点:淄博市临淄实验中学)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三峡风光,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有一次三峡之旅。

师:我们今天的三峡之旅就是品读《三峡》。

(屏幕显示:郦道元《三峡》执教:余映潮)

师:看咱们今天的学习任务,四个任务。

(屏幕显示: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师:谈到识字的问题,咱们也应有一些比一般的方法更有乐趣的识字方法。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在认识《三峡》这一课字词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呢?你是怎样认识《三峡》这篇课文的生字难词的?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师:你怎样认识它的,用什么方法认识它的?

生:这两个词写出了三峡的特点。

师:现在不是分析句子,这个字你怎么认它?用什么方法没有?好,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一种特别的方法。让我们结合课文来“识字”。

(屏幕显示:识字)

师:看老师的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屏幕显示,生读)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师:这就是结合课文来认字,找一找吧。带“山”旁的字,带“氵”旁的字,对比较难的,要把它们圈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把老师圈的和你自己圈的对一下,一起读一读,我读标题,你们读下面内容。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读。

(屏幕显示,生齐读)

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屏幕显示:我们依稀听见了——)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

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句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

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蒹葭两字已经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样文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精编版

样文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精编版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评点:杨雪桥

时间:2013年5月3日

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案例导读]

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

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请把导语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幽怨……

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见到这样的描写,见到这样的意象,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看到这样的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蒹葭》也是这样。好,大家把《诗经》的简介读一读。

评点:情景再现,诗意导入。语言优美,营造氛围。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师:这是基本的文学常识。继续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婉约”就是“委婉含蓄”,“柔美”就是“轻柔的,美好的”。继续来。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目录

1、《我的叔叔于勒》

2、《云南的歌会》

3、《说屏》

4、《记承天寺夜游》

5、《狼》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口技》

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9、《济南的冬天》

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11、《泥人张》

12、《刷子李》

13、《散步》

14、《顶碗少年》

15、《夏天也是好天气》

16、《邹忌讽齐王纳谏》

17、《我愿意是激流》

18、《紫藤萝瀑布》

19、《鹤群翔空》

20、《背影》

21、《夏》

22、《行路难》

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

24\《老王》教学

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

1、《我的叔叔于勒》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

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讨论一个大话题;第二个任务是,讨论八

个小话题。

师: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屏幕显示:

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话题: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学生看课文沉思、默想四分钟)

师:好,请把你的见解说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1—19段是第一部分,20段以后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来为第二部分铺垫,衬托第二部分,体现出“我”的父母非常贪钱,把钱看得非常重要,对有钱的叔叔和没钱的叔叔的态度截然不同。

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

在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名篇的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将以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的教学实录,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点。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余秋雨的散文名篇《余照《十二点》》。教师首先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探讨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效果评点: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余秋雨的散文《十二点》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学生通过赏析和讨论,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学生参与度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展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灵活: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赏析等,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余映潮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展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愿余映潮

余映潮

余映潮

个人简介
余映潮,1947年生,武汉市人。1966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一附中。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农村中学教师,1982年 调至湖北监利县教学研究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毕业,同年调入湖北省荆 州地区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现为中学高级教师,兼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荆沙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荆 沙市中学生文联理事长、荆沙市差生教育研究会秘书长。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3年被授予“荆州地 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同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教研工作
学生听了余映潮老师讲课后要他签名留念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 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多年来,映潮同志从 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 课堂教学能手。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 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 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 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执教)

《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余映潮执教)

《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

评点:杨雪桥

授课地点:乌鲁木齐市华兵中学

案例导读

好食材需要好厨师,好乐曲需要好乐师,好军队需要好军师,好课文需要好教师。“相遇”固然重要,“相知”更加难得。这节课里,朱自清的《春》遇到了知它懂它的人。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余老师一起走进《春》这片旖旎的春光中,感受春的诗情画意,感受春的勃勃生机,感受春的万般风情。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文《春》。一起读起来,朱自清,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朱自清(1898—1948),江苏人,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中小学教材中的朱自清作品有《匆匆》《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师:继续朗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这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师:好,旁批,在课题的旁边批上十六个字:精美散文,生花妙笔,脍炙人口,拨动心弦。

评点:简洁导入,精美笔记。春,就这样扑面而来。

师:开始我们的美读教学过程。

[屏幕显示]

美读《春》

师:第一次训练:认读训练——识记文中美词。

[屏幕显示]

认读训练

识记文中美词

师:一起来读,第一类,字音字形。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字音字形

水涨zhǎng 迷藏cáng 抖擞sǒu 酝酿niàng 宛转wǎn 应和hè

笼着lǒng 薄烟bó嘹亮liáo 眨眼zhǎ黄晕yùn 蓑衣suō

师:注意“迷藏”的“藏”的写法,“抖擞”的“擞”的写法,“薄烟”的“薄”的读音,有时候我们会读成“báo”烟,这儿为什么读“bó呢?第一,它不是“很薄,有厚度”的那个含义,它是“淡淡的”意思;第二,它是一个复合词“薄烟”,如果单独地读“很薄báo”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要求。“báo”“bó”很难分清楚。再看“蓑衣”的“蓑”,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古老的雨具”,我们小时候就读过这样的诗歌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个时候对“蓑”字就有了解了。好,再来读一遍吧。水涨,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评点:杨雪桥

时间:2013年5月3日

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案例导读]

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

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请把导语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幽怨……

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见到这样的描写,见到这样的意象,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看到这样的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蒹葭》也是这样。好,大家把《诗经》的简介读一读。

评点:情景再现,诗意导入。语言优美,营造氛围。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师:这是基本的文学常识。继续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婉约”就是“委婉含蓄”,“柔美”就是“轻柔的,美好的”。继续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

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

师:将“情深景真、风情摇曳”8个字旁批在课文上。“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注意这个量词“章”,它不叫一“节”,叫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好,我们开始诗歌吟读。

评点:明确类型,指出风格,点明意境,分析结构。宏观把握,提纲挈领。

(屏幕显示)诗歌吟读

师:大家读一遍《蒹葭》,我听一下,“蒹葭”,读。

生齐读全诗。(语速稍快。)

师:好,语速要略加调整。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向往、追寻,所以情感的氛围要通过语速表达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就是轻柔的、充满向往的、充满爱意的朗读。再试一次。“蒹葭”,读。

生齐读全诗。(学生深情地读,语速降下来了。)

师:读得好!你看,这一遍感觉就不同啦。还有几个地方要读好:三句“所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三句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叹。美人啊,就在那个地方!还有三个“宛如”,好像在那里,本来已经看见人了,但是又好像不在,有点遗憾,“宛在水中央”,这个“宛”字要读得重一点。好,再试。“蒹葭”,读。

生齐读全诗。

评点:三遍朗读,两次指导;根据学情,给出方案:调整语速,读出期盼,读好重音。技巧点拨,四两千斤。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细细地读,把字词弄懂。“蒹葭苍苍”,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把注释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深青色。

所谓:所念。伊人:那人,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那一边,指所在之远。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从:追寻,追求。

道阻且长: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溯游:顺流而下。宛:宛如,好像。

师:这一首诗极具表现力,三章都是写追求而不得,而且这种追求是很艰苦的。“溯洄从之”,首先是逆流而上,然后再是顺流而下。所以把逆流而上写在前面,就更加的艰苦。这样的细节就有很好的表现力,继续,“蒹葭萋萋”——(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苍青色。

晞(xī):干。

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ī):高,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高地。

师:这首诗的表现力,表现在追求的时间在不断地延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还表现在地点的变化:“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继续读,“蒹葭采采”——(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众多的意思。

已:止,完。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

沚(zhǐ):小块陆地。

师:用三章来表现诗歌的内容,是诗经里面最有意味的一种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它的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的效果。只用一章,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力的。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变角度,用反复的方式,用变化的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大家看,多美的结构,多美的文面。这种诗歌的章法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审美的。

(屏幕显示)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好,继续来,大家读译文。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深秋的芦苇啊莽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啊凝结成霜。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宛如在那水的中央。

深秋的芦苇茂盛无边,清晨的白露还没晒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在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以登攀。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又在水中高的地方。

师:那是多么美丽的身影啊,让“我”非常的向往,不管她在什么地方,“我”都要继续地追寻她。“深秋的芦苇”,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深秋的芦苇多么茂密,清晨的白露还没全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远在水边那个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到了那水中小洲之上。

师:终于没有见到心中的伊人。咫尺千里的遗憾、怅惘,留在了追寻者的心中。好,我们各自背诵《蒹葭》,开始。

学生背诵。

师:好吧,古人说:“三章只一意。”就是说,三章就是一个意思:寻觅、追求。我们用朗诵的口吻来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背。

学生齐背。

评点:理解词语,知晓大意,小步轻迈,平稳扎实。穿插讲析,层层深入,变换节奏,轻盈灵动。

师:谢谢大家。我们继续学习,品析这首诗:美感品味。

(屏幕显示)美感品味

师:我们把品析的内容放在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之上,感受一下它的美感。看,三章,重章叠句是一种美感,一唱三叹是一种美感,虚无缥缈是一种美感,追求不懈是一种美感。大家再看,这样一些美感是需要我们进行基本的了解的。“表现出结构与抒情手法美感的一种章法”,什么叫章法呢?就是文章的结构;“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什么叫起兴呢?就是先不直接地写故事,写事件,而是从远远的地方写起。“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写美女的诗句;“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这“五美”都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