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中期检测质量分析----田维德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评价一套试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对试卷进行详尽地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是考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仅供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期中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特对期中历史试卷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共计100分。

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课本上的图文如4题,考核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平面图;文本中每一课的具有总结性的小标题如3题,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还考查了相关的历史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哪个有关?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

尽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生根本不重视这么课程,作为这么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本人认为,任课老师再兢兢业业,学生手头没有配套的练习,这都很难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这们课程。

因此借这个机会我想跟领导说说我的心声:给七年级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应的资料吧。

其次就是任课教师教学任务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答题共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知识。

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加之学生根本没有识记这个知识点,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非常的糟糕。

第2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

试题给出大运河的图片,结合图片来答题。

这题考查的也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

因而这张卷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即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我校于2014.11.19-1014.11.20进行了期中考试,我对此次考试的分析如下: 一、考试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考试的七年级学生人数是182人,优分人数是103人,不及格人数是17人,全年级最高分为满分,最低分为5分。

七年级历史成绩计算二、试卷的基本情况: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考试范围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1—12课的内容;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三、考试情况具体分析:班级 教 师 年报人数 实考人数(人)直升率人平 及格 优分对准 综合 指数 总分 人平均分 率 人 率 人 率71 卢必英 46 46 1 2275 49.4 0.82 45 0.987 10 0.217 0.6718 72 陈忠堂 45 45 1 1965 43.6 0.72 36 0.8 11 0.244 0.5881 73 李培丽 46 46 1 2078 45.1 0.75 42 0.913 14 0.304 0.6557 74卢必英45 45 1 2127 47.20.7842 0.933 150.3330.68221、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答卷的主要错误集中出现在4、5、6、7、9、10小题。

具体历史史实掌握不牢,知识运用不灵活,答题技巧缺乏。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这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是课本上明文出示,老师也重点讲解,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记不住,失分也较多;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简介本报告对七年级历史科目的质量进行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考试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揭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学生成绩分析根据学生的历史科目成绩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平均成绩达到了及格水平。

- 高分段学生占比较少,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以提升整体水平。

- 低分段学生占比较多,需要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研究动力和理解能力。

考试表现分析通过对学生历史科目考试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表现较好,大部分题目都能答对。

- 在应用和分析等高级思维层次上,学生的表现相对较弱,需要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 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研究问题和挑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可以确定以下研究问题和挑战:-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 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历史事件时,容易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 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不够,缺乏主动研究的积极性。

改进建议综合以上分析,为了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2. 强化历史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

4.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提供支持和指导。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历史科目的质量分析,我们认识到学生在知识记忆和理解上表现较好,但在应用和分析等高级思维层次上还存在不足。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提供支持,我们有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研究动力,提升整体质量。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安定区景家店学校刘兆东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71.76,及格率为85%;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5)学生答题不全面,调理不清楚,简答题有的回答太简单只写几个字,造成失分。

(6)本次试题有一道问答题超出考试进度安排,且分值较大。

四、改进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期中考试是检验大半个学期以来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这一学期的教学成绩。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争取更大进步。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6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

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15道选择题,3道材料分析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

二、试题解题情况1、某些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很多学生误以为是隋文帝时期开凿的,所以选择题第1题就做错了;对于第18题第(4)问,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期?有相当多的学生回答是隋文帝的,结果张冠李戴,造成失分。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乏造成的,本来题目中已提示是“在亚洲”,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天竺”(古印度)。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17小题第(1)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很好的联系材料,乱答一通。

2008-2009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

2008-2009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

2008-200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质量分析漫川中学魏启芳本学期我参加我校期中考历史科评卷的全过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几点体会:一.对试卷试题的总体评价:这次考试,总体来说,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适中,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但我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1、考卷有部分题目出题不够严谨:本次考试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够作答。

但由于题目不严谨导致学生答题混乱,如判断题第26题,题目为“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可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本题相对于商.西周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于当今社会反映国力的盛衰不仅仅是看青铜器的质量产量,还有其他的因素﹙科技.综合国力等﹚。

因此我认为本题不够严谨。

2 、史料题和综合题较多:我认为此类题目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对七年级学生的要求过高。

因为七年级学生是从小学到中学过渡阶段,对他们的要求应一步一步地转变和提升,达到适应。

所以我认为此类题目应适当,慢慢过渡。

二.学生答题情况: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历史学科学年统一测试。

经随机对其中211份试卷进行抽样分析,数据如下:项目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第四大题第五大题(45分)(12分)(15分)(18分)(10分)均分30.758.778.3111.27 4.36得分率68.3% 73.1% 55.4% 62.6%43.6%全卷抽样均分63.46七年级学生共有186人,及格同学有145人,高分有11人,50—60分的同学有七十多人,在全县综合比排名第九,成绩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选择题得分较高,综合题很差,主要是由于对知识掌握不全面。

三.今后教学和管理对策:针对这次考试我认为学生答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答非所问;2.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用语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认为下阶段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训练,以适应从小学到中学过渡考试的适应;第二.重视教材,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拓展知识面;第三.重视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开阔学生视野;第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历史,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导言:期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对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考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总体情况分析统计了全班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以了解整体的考试情况。

从分数分布情况看,高分段和中等分数段占主导地位,低分段较少。

学生的平均分在70-75分之间,整体评估为中等水平。

但在评查具体题目的得分情况里,仍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试题质量分析通过对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试题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点覆盖不全面:试题集中在历史的事件和人物上,忽略了历史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观念的理解,知识点覆盖不全面。

因此,在未来的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历史背景相关的题目。

2.题目类型单一: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到解答题。

这样的题型设置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考试中,可以增加一些解答题,并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与分析能力。

3.题目难易度不均衡:部分试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今后的试题编写中,应注意控制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以保证试题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表现为:1.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准确:部分学生对试题中的关键词理解不到位,导致答案出现偏差。

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答题思路不清晰: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思路混乱,缺乏层次感。

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教导学生如何理清思路,合理组织答案。

3.缺乏实例支撑:部分学生在解答题时缺乏实例支撑,只是空泛地陈述观点。

这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此次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30分)、简答题(14分)、读图材料题(24分)、探究题(32分),满分共100分。

试卷以北师大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二、答卷情况分析:学生整体答卷能力较弱,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从总体上看,。

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三、改进建议: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4、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

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考试范围:第 1-10课2、考试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 25题*2分=50分(2)非选择题分材料分析题(26、27题,共32分)、探究实践题(28题,18分)知识点分布十课都有涉猎,重点考察了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商鞅变法、西周分封制以及大泽乡起义等,知识点考查重点突出,能够准确反映出师生的教与学。

二、卷面分析1、一分三率分析综上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算高,平均分、优秀率有待提高。

2、失分原因分析(一)学生出错题目及分析第7题,考察的是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由于复习时我没有过多强调第一单元的复习以及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导致错误率较高。

第12题考察的是时间段的掌握情况,同学们似乎未掌握整体概括的能力,导致此题21位同学出错,失分。

第19题考查的是对名言警句的理解,部分同学未能准确作答。

第21题考察的是御史大夫的监察作用,部分同学知识点没记住,部分同学未认真读题,导致出错率较高。

第22题考察的是秦长城的疆域,由于课上未着重强调导致出错率较高。

(二)非选择题分析第26题第1问考察的是知识点识记,未拿满分的20人,其中部分同学由于马虎、错字、缺点等问题失分。

第3小题第一问失分较高,考察的是商鞅变法,但是部分学生答题不精准,甚至不会分析材料导致失分。

第2、4题相对得分率还好,知识点多次强调记忆,有一定效果。

27题第1小题第2问错误率高,未仔细分析题目,答非所问,考察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答中央集权制度的较多。

其余几问得分率较高,知识点识记准确。

第2、3小题得分率较高,课上都着重强调记忆过,效果挺好。

28题考察的是儒家经典,其中第1、3、4问得分率较高,对孔子的记忆深刻。

第2小题得满分2人,全错7人,剩余都是部分得分,此题失分率最高,由于课上练习不到位或学生未理解透彻、错别字等原因导致失分。

三、改进措施1、继续监督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背诵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今年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考试试卷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突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探究性。

一、试卷评价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难度系数适中。

本套试题共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拓展题。

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百分之二十则侧重考查了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拓展题占百分之六十,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1-11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质量分析(一)本次期中考试七年级二个班参考历史科目人数125人。

其中七年级优秀人数18人,及格人数70人,最高分48分。

(二)试题分析选择题部分难度不高,其中5,6,8这几道题学生错的多.料分析题11,14题平训练到位,得分高,12,13题部分同学分析材料不到位,所以有失分现象。

三、分析原因这次考试优秀人数比以往高一些,但是及格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低分人数只减少两人。

从教师本身来讲,刚刚实行高效课堂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调控还有欠缺,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采取措施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课上除了教学环节的完善还要注重学生课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保证堂堂清。

采取小组长检查过关、对桌互相监督、教师布置任务阶段性抽查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鲁山县汇源中学王欢2019年11月20日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期中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分析考试情况,反思教学效果,以更好地促进教学。

下面本人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进行分析,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5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这是我县近年来统一考试的常用题型。

从题量上看,两个大题共25道题,其中选择题20道(20分),材料解析题5道(30分),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前10课的基本内容。

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看,容易题约占30%,中档题占40%,稍难题占30%。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课本史料中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成绩分析七10班优秀7人,合格19人,不合格60人,平均分23.8分;七11班优秀11人,合格23人,不合格61人,平均分24.2分;七12班优秀4人,合格13人,不合格67人,平均分23分。

总体来说七11班成绩较好,七12班成绩较差,这与班级氛围有关,七11班早自习总是能主动去读背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取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得分率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初步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学生的学习基本功不扎实。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学科命题的依据:(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1至11课内容为依据。

、学科试题结构:(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评价历史人物题的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按50分折算。

(2)各种题型比例。

单选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识图题一个,每空2分,共8分;材料分析题3个,第27题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计30分。

2、试卷的主要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4)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5题是古代货币图,26题是南北方房屋建筑图。

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二、试卷成绩情况1、七(1)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5人,人平41.49分。

(2)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73.33%(3)及格人数:43人及格率:95.56%(4)低分人数:0人低分率:0.00%2、七(2)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3人,人平38.50分。

(2)优秀人数:24人优秀率:55.81%(3)及格人数:37人及格率:86.05%(4)低分人数:1人低分率:2.33%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本学期中期考试在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已经圆满结束。

七年级1—4班的历史,应参考人数126人,实际参考人数125人,1人因病未参考。

总分7563,平均分60.50,及格人数66人,及格率52.80%,优秀30人,优秀率24%。

从整体看,相比较上次学情教情调研结果,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升,说明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在学习历史上的确用了心,下了功夫。

但就考试题目难易程度而言,历史试卷题目简单,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但考试结果与预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班与班之间差距太大。

一班及格率偏低,仅仅及格14人;一班二班三班平均分与四班差距过大,相差最多的达到了7分。

2.低分段学生太多,集中在每个班个别学生身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师方面(1)对学生前途理想教育不够,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持无所谓态度;(2)课堂讲的太多,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3)复习的时候注重了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只注重了部分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考查,使得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生方面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

具体体现在:(1)每个班学困生书写普遍潦草,有些甚至看不清楚;(2)大多数学生答题缺乏逻辑思维,不能做到分层,分点;(3)对重点字词掌握欠佳,例如许多学生将“曲辕犁,筒车,玄奘,鉴真东渡,松赞干布,澎湖巡检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都写错了。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许多学生将台湾,西藏,西域的管理弄反了。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材料分析题28题,对材料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根据时间判断朝代,历史人物,根据朝代判断民族。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27题第(4)小题,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很多学生未能透过想象看本质,不能将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记起来。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_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_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_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3篇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卷面总分为5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有六个班级,班平人数55人。

其中及格211人,及格率为62%,平均分32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

达到优秀的有74人,优秀率为23%。

从每个大题来看,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3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7至10分。

非选择题丢分在10分以内。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材料分析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这道题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商鞅变法”和韩非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学却总结不出材料中两人的相同思想都是改革。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学科命题的依据:(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XXX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1至11课内容为依据。

2、学科试题结构:(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以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和评价历史人物题的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按50分折算。

(2)各种题型比例。

单选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识图题一个,每空2分,共8分;材料分析题3个,第27题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计30分。

3、试卷的主要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4)重视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题目情景,可以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5题是古代泉币图,26题是南北方房屋建筑图。

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二、试卷成绩情况1、七(1)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5人,人平41.49分。

(2)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73.33%(3)及格人数:43人及格率:95.56%(4)低分人数:人低分率:0.00%2、七(2)班得分情况:(1)总人平:参考人数43人,人平38.50分。

(2)优秀人数:24人优秀率:55.81%(3)合格人数:37人合格率:86.05%(4)低分人数:1人低分率:2.33%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办法。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

一、引言历史是人们研究和认知过去的事物和事件。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学习是打基础和培养兴趣的重要阶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本报告对近几年七年级历史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二、数据分析1.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分析通过对七年级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古代中国历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但对现代中国历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了解相对薄弱。

2.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往往只停留在记忆事实的层面,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思考。

3.历史意识培养分析学生缺乏对历史的认同和意识,对历史的欣赏和思考程度不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够重视。

三、问题分析1.教材选择不当一些教材编写过于冗长,学生易产生疲劳感,影响学习效果。

建议:选用合适的教材,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2.教学方法欠缺多样性现有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回答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建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探索和学习意识不强,重视课堂学习但缺乏对外延学习的积极态度。

建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科的活动和学习,让他们体验历史的魅力。

四、对策建议1.调整教学内容,注重扎实基础知识培养在授课中,应注重针对学生薄弱的现代中国历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重点讲解,增加案例分析、实例讲解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创设情景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组织角色扮演、历史人物访谈等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并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3.引导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报告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和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历史学习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历史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培养还存在不足。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学校永福庄中学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班级1-6 统计人数327全卷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55 91 24 61% 12%试题评价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4个,50分,总分100分。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题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答卷得失1、学生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

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安定区景家店学校刘兆东一、试卷评价1、试卷根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

历史学科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

2、试卷根本特点:〔1〕根底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根底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察学生对历史根底知识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7,及格率为85%;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稳固,对重点知识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局部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直选法与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局部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局部学生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局部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较强;局部学生善于运用知识进展分析判断。

2、存在问题〔1〕根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标准,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结实,张冠李戴现象很普遍。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察考生分析能力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根底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5〕学生答题不全面,调理不清楚,简答题有答复太简单只写几个字,造成失分。

〔6〕本次试题有一道问答题超出考试进度安排,且分值较大。

四、改良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期检测质量分析
田维德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第二学期教科书中。

大部分都是考察学生的能力。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初一66班,68班和70班;总体考试成绩:
66班:优秀率0,及格率为17.4%;
68班:优秀率0,及格率为11.4%;
70班:优秀率0,及格率为6.8%。

三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66班的成绩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

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

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

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

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

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
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

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