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教学设计)《点与线》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2 点和线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2点和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点和线”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点的特征,掌握点的表示方法,理解线的特征,掌握线的表示方法,以及点与线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与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点和线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点的特征,掌握点的表示方法。
2.理解线的特征,掌握线的表示方法。
3.掌握点与线之间的基本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点的表示方法,线的表示方法,点与线之间的基本关系。
2.难点:点的表示方法,线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与线。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掌握点与线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点与线表示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点和线的图片,实例动画。
2.教学道具:点模型,线模型。
3.练习题:点的表示方法,线的表示方法,点与线之间的基本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点和线的实例,如自行车上的点、直线、曲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点与线。
2.呈现(10分钟)呈现点的表示方法,线的表示方法,以及点与线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与线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点和线表示出来,并解释点与线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点和线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2.2点和线
2.2点和线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并
给予鼓励.
形成点的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习点的表示方
法.
学生口答,教师点评.从生活中感受线
段.
学生完成画图,教师给出线段的表示方法.通过画图体会用两个端点表示线段的合理性.
学生口答,教师给予肯定.及时巩固线段的
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深化线段的概
念,引出射线的
概念.
教师说明射线的概念,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射线,教师点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射线的概念.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时巩固射线的
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线段、射线
的概念,引出直
线的概念.
教师给出直线的概念,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直线.教师点评.练习直线的表示方法.
学生填表,教师点评.及时整理线段、
射线、直线的概。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点和线》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点和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表示一个点,并能对点进行标号;2.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和命名方法;3.能够画出给定两个点之间的线段;4.能够识别平行和垂直的线段;5.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判定线段是否平行或垂直。
二、教学重点1.点和线的概念,线段的命名方法;2.画出给定两个点之间的线段;3.平行和垂直的线段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1.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给定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的画法;4.平行线段的判定方法;5.垂直线段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示意一下黑板上的一些点和线段的图形,引导学生讲述它们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
2. 学习新知识•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示意图:画出一个点的示意图;2.口诀:“点就是一点,没有长宽也没有高,只有位置。
”;3.用线段表示一个点,给点标号。
•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示意图:画出一个线段的示意图;2.口诀:“线段连接两点,两端各有一个。
”;3.线段用两个点表示,记作AB,且保证A、B不同。
•给定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的画法1.示意图:画出给定两个点之间的线段的示意图;2.具体操作:在纸上标出两个不同的点,用尺子连接这两个点,得到线段。
•平行线段的判定方法1.示意图:画出两个平行线段的示意图;2.定义:平行线段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互相不相交且距离相等的两条线段;3.发现规律:观察示意图,发现两条平行线段的斜率相同。
•垂直线段的判定方法1.示意图:画出两个垂直线段的示意图;2.定义:垂直线段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线段且两条直线交角为90°的两条线段;3.发现规律:观察示意图,发现两条垂直线段的斜率之积为-1。
3. 课后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请学生在课后完成,并交到教师处。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点和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给定两个点之间画线段的方法,并能准确识别垂直和平行的线段,达到了初步掌握《点和线》的目标。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1.1 数的概念》和《1.2 数的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图形进行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主要介绍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点和线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简单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线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点、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和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点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点和线的概念。
2.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点和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点和线的图片、实例及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点和线的图片、实物等教学素材。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实践操作的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4.教学视频:准备一些有关点和线的教学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点和线的图片,如斑马线、棋盘等,引导学生关注点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2 点和线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2点和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涉及了2.2节“点和线”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简单的点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关于点和线的基本知识,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点和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点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点和线的定义及其关系的理解。
2.难点:学生对点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点和线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运用示例法,展示点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点和线的特点。
4.利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地图、围棋棋盘等,引导学生关注点和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这些实例中的点和线有什么认识?2.呈现(10分钟)讲解点和线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基本属性。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点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点和线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点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平面图、计算图形的面积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点和线的定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 2.2 点和线教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点和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并认识点、线段、射线、直线及它们的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画图了解线段和射线、直线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重点线段和射线、直线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教法尝试教学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二次备课预习导航列举现实生活中可以看成射线和直线的实例:、可以看成射线。
、可以看成直线。
2射线概念:。
3直线概念:。
问题 1.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点和线段呢?请把预习成果写在下面。
(课上交流)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点线段问题2.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射线和直线呢?(画图举例说明)名称图形表示方法射线直线问题3:如图所示,能相交的图形是()A B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学生可以说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后面的例子让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区别名称线段射线直线端点个数向几方延伸可否度量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问题41.经过一点,可以有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条直线,并且。
“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的实例。
3.怎样才能把树苗栽直?请你想出办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问题5:任意画一条直线AB和一点P,观察并总结点P和直线AB的位置关系.当堂检测:68页练习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练习提倡学生独立完成,个别不会的小组内兵教兵完成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教师巡视个别问题进行指导作业68页习题A组板书设计预习问题 2 问题4 当堂检测问题 1 问题 3 问题5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2.2 点和线_教学设计_教案_1(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几何图形及表示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2.2 点和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物体都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仔细观察,它们是由什么几何图形构成?(通过大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美妙图案)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教师可做引导).二、分析探索.在我们学习的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是点和线,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实际上点和线是构成其它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学生活动:做一做(学生用数字展台来展示)三、合作探究.教师引导:通过刚才做习题,我们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学生齐答)那么具体的点和线用数学方法怎样表示呢?请看大屏幕(通过大屏幕展示点和线段及表示方法)点: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或点B线段:伸直的一段线,线段顶端的点叫做线段的端点(两个).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教师:如果把线段延伸就会变成射线或直线,接下来我们分组研究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生活动:分小组学习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讨论交流:(大屏幕展示、学生总结)射线:由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的图形叫射线;表示为射线AB(注意表示端点的字母在前)直线:由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图形叫直线;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或直线l教师:我们了解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1、已知一条线段AB,请把它延长成一条以A为端点的射线,并把它表示出来.2、已知一条线段AB,请把它延长成一条直线,并表示出来.(学生活动,可用数字展台展示)大家谈: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关系区别: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长度线段射线直线联系: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成为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就成为直线,(线段)和(射线)都可以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现象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射线、直线?四、观察操作.教师引导:我们来观察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大屏幕展示)学生观察:1、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木条能转动吗?2、用两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木条能转动吗?学生操作:1、经过一点可以做几条直线?2、经过两点可以做几条直线?教师:由刚才的观察和操作,你有什么结论?学生总结:经过一点,可以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大家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比如我们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怎样才能把一行树苗栽直?请你想出办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通过大屏幕展示)实际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点和线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点的性质、线的性质、点的坐标、线的坐标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点和线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为后续学习直线、平面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点的性质、线的性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点的性质、线的性质,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点和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计算点的坐标和线的坐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点坐标和线坐标的教具。
2.教学资源:相关学习资料、习题库。
3.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座位排列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1.1 数的概念》和《1.2 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研究的开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点的概念、线的概念以及点与线的关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点与线的本质特征,掌握点与线的基本性质,并为后续的平面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点的概念、线的概念以及点与线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点与线的概念,理解点与线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性质。
2.了解线的概念,掌握线的基本性质。
3.理解点与线的关系,能够正确运用点与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的概念,线的基本性质。
2.难点:点与线的关系,点的运动对线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的概念和线的基本性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点与线的关系。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点与线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点与线的PPT,展示相关图形和案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案例分析。
3.教学工具: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线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点的概念、线的概念以及点与线的关系。
通过图形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点与线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实际操作,探索点与线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点与线的知识。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1.1 数的概念》和《1.2 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的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点的特点,理解线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点和线,并为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但对于点和线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点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难点:理解和区分点和线,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和线的概念。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点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料。
2.准备实物模型和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点和线,并板书它们的定义。
3.操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点和线,并简要说明它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巩固对点和线知识的理解。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1.1 数的概念》和《1.2 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和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点的性质,线的性质,点的坐标,线的方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点、线的基本概念,掌握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求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点和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求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点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求法,理解点、线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求法,点、线的基本概念。
2.难点:点的坐标和线的方程的求法,点的性质和线的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点和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上的点表示城市,线表示道路,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点和线有哪些认识?”2.呈现(10分钟)讲解点的性质,如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讲解线的性质,如线的方程表示方法,线的方程的变化规律。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点和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点和线概念的理解,掌握点和线的性质,学会用点和线表示几何图形,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点和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点和线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点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表示点。
2.理解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表示线。
3.能够运用点和线表示几何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和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2.难点:点和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点和线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点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点和线的模型和实物,如圆点、直线、曲线等。
2.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点和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对点和线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点和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例如,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元素,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它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
同时,教师用实例和图形进行解释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点和线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
例如,“如何在纸上表示一个点?”“如何用线段表示一条直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加深对点和线的认识。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说课稿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点和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点、线的基本特征,掌握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理解线的基本性质,为后续的代数和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对点和线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点和线的基本概念,理解点、线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和线的概念,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线的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和掌握点、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点和线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点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点和线的特征,讲解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展示线的基本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点、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点和线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线的基本性质•点与线之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点和线》是学生在学习了《1.1 数和代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几何图形进行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主要介绍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点的特征,了解线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直线、射线、曲线等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对于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关系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的特征,了解线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识别点和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和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关系。
2.难点:点的特征和线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点和线概念、性质的理解。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几何模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如地图上的标记、线段等,引导学生认识点和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点和线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点和线的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点和线的定义及性质。
新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2.2 点和线 教学课件
第八页,共十七页。
(1)过一个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无数条.
(2)过两点A,B 可以画几条直线?
一条
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第九页,共十七页。
(3)如果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
个钉子?它的依据是什么?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第十页,共十七页。
(1)线段无粗细之分,有两个端点.理 解线段的概念要掌握它的三个特征: 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 长就形成了射线,如手电筒、探照灯 等射出来的光线
(3)射线的特点:直的、有一个端点、 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将线段向两个 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4)直线的特点:直的、没有端点、向两 方无限延长. (5)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以简 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中 的“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唯一性, “确定”与“有且只有”的意义相同.
在数学里,一条线段、一条射线、一条直线该怎样表示呢?请 同学们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表述方法.
a
A
B
写成线段AB、线段BA、线段a
射线AB AB
l
A
B 直线AB、直线BA、直线l.
第五页,共十七页。
线 段
射
线 直
线
第六页,共十七页。
图形 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图形
表示 方法
端点 个数
条,这表明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3.如图,四点A,B,C,D,按照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⑴画直线AB;
⑵画射线BD;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o
(3)线段AC和线段DB相交于点O.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2.2 点和线_教学设计_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并丰富对点的认识。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线段、直线、射线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点、线段、直线、射线概念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前面我们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感叹,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图形!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图形,它都是由一此致基本的图形构成的。
例如,在交通图上用点来表示城市的位置。
霓虹灯中的文字和图案、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是由点组成的。
你还能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例子吗?(用圆珠笔在纸上点一下、宝塔的塔尖、烧饼上的芝麻、地图上表示某城市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好多这样的点。
那么怎样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呢?(线),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点和线(引入课题)一、概念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
根拉长的线,给我们以直线的印象,直线: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线段: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射线: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正确表示1.表示方法:我们可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点,2.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3.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4.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三、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四、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在实际的情况中,我们都希望走的路越短越好,当然选择笔直的路线.这条路线就是线段AB.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五、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试一试:在纸上画出一点A和一点B,过A点你能能画出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画直线,你又可以画几条?通过试一试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4)直线和线段还有什么性质呢?课后习题P147练习第1、2题板书2.2点和线。
2.2点和线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2.2点和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冀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
本章是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点和线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又是构成其他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
因此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应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为今后学好几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其它们的应用。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上采用“生活情景--建立概念--应用生活”的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参与数学概念等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目标1.从不同的情景中形成点的概念;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按要求画出线段、射线、直线;2.通过操作体会“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五、【教学重点】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与“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理解.六、教学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自我展示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累经验,自我展示中增强自信。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现在天气有点热,这个周末我想自驾游去承德避暑山庄,可是不知道地方在哪儿,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老师吗?(预设:用导航,导航中地图上出发地和目的地怎么表示的呢?用点来表示,两点之间用线连接,即行驶路线)除了地图之外,请同学们再欣赏几幅图片:绷紧的琴弦,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笔直的铁轨它们可以分别抽象出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呢?(引出本节课题---2.2点和线)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引出本节课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完成66页“做一做” 2.阅读课本66--67页,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与线》
点、线、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并且它们还是基本几何图形,是以后学习的对象,所以对点、线、的认识是重点;由于点、线、线段,直线,射线,三个不同概念,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2.掌握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
3.理解并掌握“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基本事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感知点和线,认识点、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些几何图形.
2.通过观察和画图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3.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基本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 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复习上一节的知识.
新课导入
同学们见过这种电子显示屏吧?你知道显示屏上的数字和图形是由什么基本要素构成的吗?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点”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新知构建
活动1 点与线
1.出示课本图2 - 2 - 1,请在图上找出表示石刻园、展览中心、花卉园、茶餐厅和健身区的点,并用笔加重描出这个公园的边界线.
[设计意图] 体会和感受点和线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几何上的点和线做认知准备.
2.请指出图中平面图形的顶点和边,立体图形的顶点和棱.
[处理方式] 先让学生说出两个平面图形的顶点和边,初步让学生从几何的角度认识点和线的关系,随后让学生说出两个立体图形中点和棱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用笔描的方式画出一些点和棱.
3.点和线的关系的初步描述
点的形象随处可见,如地图上用来表示城市位置的点,绘画中表示天空中星星的点,几何图形中表示顶点的点等等.点运动的轨迹是线.
活动2 线段、射线和直线
思路一
1.线段及其表示方法
线段的直观形象是拉直的一段线.如跳高的横杆、直尺的边沿、一段铁轨等,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
点和线段的表示方法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