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晚会隆重 唐宋盛况空前与民同乐

合集下载

元宵灯节的起源简介

元宵灯节的起源简介

元宵灯节的起源简介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元宵灯节的起源简介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

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

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

制灯玩赏,出游嬉闹。

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

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唐宋明清,元宵灯了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

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

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

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了唐代。

《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

”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

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

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

”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传下来的。

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

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们学习文化而编纂的书籍。

书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宗时代。

《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认为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乐”。

古代的元宵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古代的元宵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古代的元宵节有哪些民间习俗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重要传统节⽇,在每年正⽉⼗五,⼜称上元节、⼩正⽉、元⼣或灯节。

那么你知道古代的元宵节有哪些民间习俗吗?下⾯⼩编就来解答⼀下⼤家的疑问。

⽬录古代的元宵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偷菜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年中有情男⼥“相约灯下”的浪漫节⽇,⼀些地区⾄今仍保有“偷菜传情”的元宵节习俗,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偷菜求婿的习俗。

⾄今,在贵州省黄平⼀代的苗族中仍保留着在每年的正⽉⼗五偷菜传情的习俗。

这天,姑娘们会去偷⾮本族⼈家异性的青菜,希望能“偷”得⼀段好姻缘。

2、祈娃娃每到元宵节,⼈们就可以看到虔诚的⾹客在送⼦娘娘前跪拜上⾹,将⼀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

这就是河洛地区的祈娃娃习俗。

祈娃娃的时间不固定,但多在正⽉⼗五。

这也许是⼈们看重元宵节是举家团圆的⽇⼦,认为这个时候祈娃娃更容易如愿。

这时,各地的奶奶庙、娘娘殿前就会⾹烟缭绕,善男信⼥云集,虔诚跪拜祈祷,成为⼀道景观。

祈娃娃者多为⼀些久婚不育的⼈,也有⼀些性急的婆婆,为⼉⼦置办婚事后不久就去祈娃娃。

她们⼀般希望⼉媳第⼀胎就能⽣个男娃娃,有了男娃娃的家庭则会祈求⽣个⼥娃娃。

祈求完毕,⽼⼈会从神像前拿⾛⼀两个⼩泥娃娃,并在泥娃娃的脖⼦上系⼀根红线,表明泥娃娃已是⾃家的⼀员。

有意思的是,这时还要给泥娃娃取个名字,男孩多为“孬蛋”,⼥孩多叫“妞妞”。

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泥娃娃说:“奶奶带你回家啦!”还要告诉泥娃娃家在哪⾥,爸爸叫啥名字,妈妈叫啥名字等。

3、拜晚年⽼话说:“正⽉⼗五拜晚年”。

在传统民俗中,“过年”泛指腊⽉⼆⼗三到正⽉⼗五,这期间⾛亲访友统称为“拜年”。

由此来说正⽉⼗五是拜年的最后“期限”,只要拜访的时间不过⼗五,均视为拜年。

许多⼈由于节⽇期间事情较多,忙不过来,拜年时间便往后推迟,但最迟也要在正⽉⼗五这天拜访和送年礼,俗称“正⽉⼗五拜晚年”。

所以正⽉⼗五这天带着⼤包⼩礼物⾛亲访友的很多,成为⽼北京街头的⼀景。

元宵节中国古代的灯会盛宴

元宵节中国古代的灯会盛宴

元宵节中国古代的灯会盛宴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者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元宵节的灯会盛宴。

一、灯会的历史与意义灯会起源于汉朝,当时的皇帝刘邦将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并且命令宫廷中要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灯会象征着人们欢庆冬天的结束和新年的到来,也是一种对冬天黑暗的驱赶和对春天的喜悦。

在古代,灯会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受欢迎的庆祝活动,人们踊跃参与其中。

二、灯会的布置与装饰古代的灯会活动主要在城市或者村庄的广场上举行,一片璀璨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夜空。

灯会的布置与装饰非常讲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彩灯彩灯是灯会的重要装饰物之一,它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材质和形状制作而成,如纸灯、花灯、金属灯等。

这些彩灯通常会绘制图案、人物或者动物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烟火烟火表演也是灯会的一大亮点。

人们会点燃各种烟火,形成美丽的花火绽放在夜空中,给人们带来震撼和喜悦。

烟火还可以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各种祝福和寓意。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古代灯会的一项传统表演,龙和狮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祥瑞之意的动物,舞龙舞狮表演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4. 美食摊位灯会期间,各种美食摊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元宵节美食,如元宵、花灯糕等,这些美食代表着团圆和幸福。

三、灯会的活动与游戏除了灯饰和美食,古代灯会还伴随着各种活动和游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

1. 猜灯谜猜灯谜是灯会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人们在彩灯上挂上灯谜,过路的人可以猜灯谜,如果猜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这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乐趣。

2. 赏灯游园赏灯游园是人们在灯会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人们可以在园中漫步,欣赏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灯饰,感受灯光的璀璨和美丽。

3. 曲艺表演古代灯会还会举办各种曲艺表演,如京剧、评弹等。

2024北京九年级二模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4北京九年级二模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4北京初三二模语文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西安分会场上,闪耀璀璨的巨型花灯,龙腾万象的舞龙舞狮,生动有趣的皮影戏,组组成了一幅热间丰富的元宵佳节图,重现了古时“盛唐上元灯会”的喜庆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干树。

更吹落、星如雨”的著名词句。

①早在汉武帝时期,民间就有在正月十五元宵夜燃灯的习俗,以后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元宵灯节、灯会。

《南史》中有“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的句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等会记载。

到了唐代,朝廷规定元夕灯会为三天。

正月十五日夜,士族庶民,家家挂灯,灯火辉煌。

宋代元夕灯会增为五天,其规模也更大,灯彩也更丰富。

明代成祖迁迁都北京后,沿袭了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元宵节方灯十日的定制,正月十五前后,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灯节活动。

①古代的元宵节充满一个“闹”字。

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每逢元宵佳节,人们赏花灯,放焰火,猜灯谜,观杂技,扭秧歌……“春在京华闹处多,放灯时节踏秧歌”描绘的就是灯会上百姓歌舞娱乐的盛况。

元宵灯会上这些娱乐性很强的活动,吸引了广大民众踊跃参与。

【材料二】①元宵节中的不少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客家方言中“灯”与“丁”同音,凡添新丁要在第一个元宵节悬挂灯笼庆祝,以求福佑新丁。

有的地方正月十五要到老师家拜师,家长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称为“开灯”,寓意学生前途一片光明。

①元宵灯会上观灯猜谜是最具文化特色的活动之一。

这一习俗在两宋时期开始流行,明清两朝延续,至今不衰。

据宋末《武林旧事·灯品》记载,元宵节“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其中“藏头隐语”,即指谜语,也就是猜灯谜。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元春在元宵节特意制作灯谜派人送至贾府,与家人猜谜同乐。

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元宵最佳10首古诗大全

元宵最佳10首古诗大全

元宵最佳10首古诗大全
元宵最佳10首古诗大全如下:
1.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出自唐代韩偓的《元夜即席》
2.过了元宵八日间,琴堂歌舞献慈颜。

出自宋代罗子衎的《寿林仲乔尊人》
3.元宵有月更无愁,已是新年第一筹。

出自宋代葛天民的《元夕》
4.丹丘仅过元宵火,便问登临求快适。

出自宋代彭郁的《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5.今日元宵时节至,也还水上挂灯扑。

出自宋代释可湘的《偈颂一百零九首》
6.元宵佳节同欢乐,处处感然无尽灯。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
7.明夜元宵一团玉,连波还解似金波。

出自宋代孙应凤的《双桂桥》
8.元宵灯火照楼台,车马骈骈去又来。

出自宋代田太靖的《上元》
9.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元夕二首》
10.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出自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
1/ 1。

宋代“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

宋代“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

宋代“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作者:来源:《华夏关注》2016年第04期宋代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却有“元宵联欢晚会”。

宋朝时候,元宵节远比春节热闹、隆重、盛大。

按大宋习俗,每至元夕放灯期间,皇城的宣德门广场上(北宋汴京与南宋临安皇城均有宣德门),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灯山,一入夜,灯山万灯齐亮,将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

元夕二鼓时分,皇帝驾临宣德门,乘着小轿出来赏花灯,然后登上宣德门城楼,观赏“元宵联欢晚会”。

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诸色艺人就在露台上表演文娱节目,“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

君主与万民同乐。

先到宣德门下的游人,“犹得瞻见天表”,还可以近距离一睹龙颜。

宋朝“元宵联欢晚会”到底会表演哪些节目,已无可考证。

不过,根据宋人笔记记录的零散信息,我尝试拼接出一份宋朝“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不敢说是“还原历史”,但庶几反映出当时元宵联欢盛况之万一。

我设定的时段是南宋理宗年间的临安元宵节。

之所以选择理宗朝,是因为宋人笔记《武林旧事》收录了这个时期临安城各色著名艺人的名单,并收录了一份理宗皇帝寿辰文娱汇演的节目表,是我们重构宋朝晚会节目的重要参考信息。

好了,下面就来看看我们虚拟出的大宋“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名单。

节目虽为虚拟,但均有所本,节目名录与演员名单均来自《武林旧事》及其他宋人笔记。

节目一:唱赚《升平乐》“唱赚”为南宋盛行一时的说唱艺术之一,金赛兰等人则是当时临安府唱曲唱得最好的官妓,《梦粱录》说她们“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宛转,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

节目二:说浑话《齐谐》“说浑话”是流行于宋代的说话节目,类似于今天的脱口秀,以诙谐、讥讽为特色。

北宋汴京有位“说浑话”艺人,名叫张寺,“以诙谐独步京师”,“其词虽俚,然多颖脱,含讥讽,所至皆畏其口”,是当时最著名的毒舌。

蛮张四郎则是南宋临安最有名的“说浑话”艺人。

节目三:相扑竞技赛相扑是大宋的国技,逢重大节庆,如“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

古代的元宵晚会都有哪些庆祝活动?元宵节简介

古代的元宵晚会都有哪些庆祝活动?元宵节简介

古代的元宵晚会都有哪些庆祝活动?元宵节简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代人们欢度元宵节,最为期待的除了吃元宵、看烟火、赏花灯、猜灯谜之外,就是观赏一年一度的元宵晚会了。

古代元宵晚会规模最大的当属唐宋两朝元宵之夜的庆祝活动,与如今的央视“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可谓是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堪比如今每年一度的央视“春晚”。

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唐明皇在勤政楼城墙外加了一道围墙后,便把各种庆典活动转入宫内。

其时,勤政楼前楼便成了观礼台,楼下的广场自然成为宫廷各种演出的露天大舞台。

“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

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

”唐玄宗的元宵晚会上,歌舞、杂技、魔术等应有尽有。

表演的节目不仅有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等百戏,也有胡旋舞、柘枝舞、霓裳羽衣舞、龟兹乐、天竺乐等乐舞,还有坐在乐筵上操琵琶、笙、笛、箜篌、拍板等乐器吹拉弹唱的伴奏者……如此规模的晚会,比现代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点也不逊色!经济繁荣的北宋就更重视元宵晚会了,惜墨如金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用千字介绍了当时开封“元宵晚会”的盛况。

冬至后,开封府就搭起了大舞台,街道两边便上演开放型的“元宵晚会带妆彩排”:表演奇术异能的、歌舞百戏的,一片连一片,音乐声、喝彩及吐槽声响成一片,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其中,倒吃冷淘的赵野人,吞铁剑的张九哥,口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的小健儿,表演杂剧、杂扮的邹遇、田地广,弹琴的温大头、小曹,奏箫管的党千,吹鼓笛的杨文秀,弄虫蚁的刘百禽,筑球的孟宣等演艺界大腕都悉数登场献艺。

论唐宋两代的节庆文化

论唐宋两代的节庆文化

论唐宋两代的节庆文化唐宋两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也是文化和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之间有很多联系,而在这些联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是节庆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唐宋两代的节庆文化。

一、唐代的节庆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时期,其节庆文化也非常丰富。

唐代的节庆文化很多都与汉族的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这表现为一些重要的神话、祭祀活动和庆祝仪式等。

以下是唐代节庆文化的几个方面。

1、新年(春节):在唐代,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农历月末举行的唐朝祭天仪式和祈求年成,是唐代春节庆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2、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为第一次月圆节。

在唐代,全国各地的庆祝活动都是非常盛大的。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视为祭祀祖先的日子。

在唐代,清明节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家庭的祭祀活动和皇帝的祭天仪式。

4、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称为“重五节”。

在唐代,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主要是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两项传统活动被广泛采纳。

5、中秋节: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日期在农历八月十五。

在唐代,庆祝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是观赏月亮和吃月饼。

二、宋代的节庆文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节庆文化丰富多彩,甚至比唐代更加复杂和高雅。

以下是宋代节庆文化的几个方面。

1、元旦:元旦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宋代的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了元旦的影响。

在宋代,人们开始庆祝元旦,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游戏.2、春节:在宋代,春节依旧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宋代的春节,人们非常看重新春的祈福和祈求,同时也重视祭祀祖先。

3、元宵节:在宋代,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除了传统的吃汤圆、观灯笼外,还出现了新的庆祝活动,如猜谜语、跳花灯等。

4、端午节:与唐代类似,端午节在宋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

在宋代,人们继续传承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5、中秋节:在宋代,庆祝中秋节的活动更加隆重而且高雅。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龙源期刊网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作者:
来源:《小火炬·快乐阅读》2019年第01期
元霄节为什幺定在农历正月十五?古人怎么过元霄节呢?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是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诗《元宵》里的句子。

如果灯、月、春、人都凑到一起,便迎来了整个春节的隆重的结尾——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在古代,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称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圆之夜,汉又帝就将这天定为“元宵节”。

为什么是汉文帝呢?因为他在那天平定了“诸吕之乱”,感叹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就取了这个日子与民同乐,表示庆祝和纪念。

既然是重大节日,肯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古代妇女平时不能出门,却可以茌元宵节晚上出来逛灯市、赏花灯,可想而知,这天有多么热闹。

人们还会聚在一起猜灯谜。

猜灯谜是在南宋兴起的,把写好灯谜的纸条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可以获得小奖励。

此外,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民俗活动一同开演,真是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呀!元宵节为什么要燃灯?
有这样一种说法: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议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在皇宫和寺院点灯敬佛,百姓在民问挂灯,有关“灯”的活动就此流传开来。

元宵节还要吃汤圆。

汤圆源于宋代,最早叫浮元子。

但是,南北有别。

南方包的叫“汤圆”,北方滚的叫“元宵”。

虽然做法和叫法不一样,但都饱含了人们对节日的祝福。

古代元宵节玩的是高科技

古代元宵节玩的是高科技

风流一代·青春传承·国学讲堂悦文■文/刘永加2017年元宵节恰逢周六,天气晴好,南京全天近70万游客涌入夫子庙、老门东等景区,元宵节当天的赏灯人数创造历史新高。

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自隋唐以来,大多数帝王都重视这个节日,组织了大型灯展、猜谜、歌舞、放烟花等元宵晚会活动,并亲自参与,与民同乐,把元宵节的地位提升得很高。

正因为这样,在这个万人空巷的节日里,不仅有富庶繁华生活的写真,更有高科技的大比拼。

唐代就有巨大的摩天轮在唐代,都城长安实行的是宵禁制度,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内,却特许驰禁,放三夜花灯,称之为“放夜”。

唐代当时的生产力发达,社会富庶,人们安居乐业,加之长安人口百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因此元宵夜的灯展盛况空前,就不足奇怪了。

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坊门,夜游观赏那些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以致车不能掉头,人难以转身。

据古籍《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唐朝正月十五夜———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

”大唐的千家万户乃至皇帝一起出来观灯,这看的是热闹,更是新奇。

新奇何来?靠的是高科技。

在手工业已经很发达的唐代,各类工艺的制作水平大幅提升,为元宵节的观赏提供最新的科技产品,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据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年,即玄宗开元元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上边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用黄金白银作装饰。

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如同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

试想,这二十丈就是六十多米高,灯光璀璨、美轮美奂的灯轮在空中旋转,整个一个“摩天轮”呀。

可见当时的科技水平确非一般,就是今天看来也会惊呼其制作精巧别致的。

唐玄宗时更胜一筹,出现了堪称奇技的“灯树”、“灯楼”等更加别致的科技产品。

据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时,南方工匠毛顺,善于巧思设计,以缯采结为灯楼。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

关于中国元宵节的风俗导读: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北宋元宵节

北宋元宵节

北宋为何如此重视元宵节?这跟大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的推动有关。

史载,宋初上元灯展为期三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至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朝廷无事,国家安定,年谷丰登,因令开封府续放十七、十八两夜灯,自此有宋一代,上元五夜灯形成一种制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到了北宋中期,元宵节不仅连放五夜灯,而且全国放三天假,以便官民同赏同乐。

即便到了经济衰败的北宋末年,官方依然非常重视元宵节的灯展。

为了办好灯展,自头年腊月十五日就开始“预演”、“预赏”。

即像现在的春节晚会一样,正式登场前对所有节目都进行“预审”和“带妆彩排”……元宵的“灯”也成为宋代人施展才华的舞台。

据传,我国最早的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就出现在北宋;而一副成就了王安石人生两件大事的灯联趣事至今还被津津乐道。

传说,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大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着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王一时未能对上来,便默记心中。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被取为进士。

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那招亲联仍然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出的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女婿……除了灯联,北宋的“元宵灯”还演绎出许多清新的灯谜。

温习北宋的元宵节,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从北宋到今天,经历了千年的荣辱兴衰,当时许多“物质灯”虽已不复存在,但王安石、欧阳修等等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灯”以及灯联、灯谜等却以安详而坚韧的姿态、典雅而淡然的步子走过岁月,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也可以说,代表昔日传统社会纯朴和谐的民风民俗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就是原生态的文化,它舒缓的节奏与氛围,正好满足了被快生活情绪支配的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元宵节的来历400字作文

元宵节的来历400字作文

1.元宵节的历史起源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追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起源,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智慧与精神追求。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汉武帝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在正月十五日夜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这一天晚上月亮圆满明亮,象征着团圆和谐之意。

人们点燃火把驱散邪气,并借由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夜空中的黑暗角落。

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后来放花灯的传统。

到了唐代,“观灯”成为了庆祝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长安城内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宫女们身着华服巡游于街巷之间;文人墨客则以诗词歌赋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

这一时期的节日庆典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彰显了人民的精神风貌。

宋代更是元宵文化的鼎盛时期,“上元节”已经成为了全民参与的节日盛宴。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京师上元夜市极盛”,描述了当时热闹非凡的场景:彩灯高挂、烟火绚烂、歌舞升平……而“猜灯谜”游戏也成为了节日的一大亮点,它既考验人们的才智也增添了节日的乐趣。

随着时间推移至明清两代,“闹元宵”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层出不穷;各种地方小吃也在此时大放异彩——汤圆象征着家庭和睦与团圆美满的愿望;五彩缤纷的水果糖葫芦则寓意着甜蜜和幸福的生活……时至今日,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传统习俗已发生改变或消失不见但元宵节依然是我们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庆祝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时刻更是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祈愿与憧憬站在新时代的大潮前回望那些古老的传说与故事它们如同历史的长河里泛起的美丽涟漪荡漾在我们的心间提醒我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综上所述从汉武帝时期的祭天仪式到唐宋时期的观灯盛会再到现代的各种民俗活动元宵节始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纽带承载着千年的情感寄托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温度2.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习俗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吉祥幸福的祈愿。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的历史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作“上元节”。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吃元宵、观灯笼、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以此来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

元宵节最初是农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据传始于汉朝,当时是祭祀天神的重要节日。

在汉朝时,每逢元宵节,皇帝都要在午门观赏花灯,还有一些地方也会举行灯饰比赛。

到了唐宋时期,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盛大的民间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不过吃元宵和观灯一直是这个节日的传统。

在现代社会,元宵节已经不再是农民祈求丰收的节日,而是一个家庭团聚和欢乐祥和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和家人一起吃元宵、赏灯笼、猜灯谜,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祈求吉祥平安。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例如舞龙舞狮、灯会表演等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元宵节象征着新春的到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

最新说明文300字作文

最新说明文300字作文

最新说明文300字作文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迷、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在吕后死后,平除了吕后势力,拥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什么时候

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什么时候

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什么时候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什么时候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遂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後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元宵节是什么节日风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3、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元宵晚会作文600字范文

元宵晚会作文600字范文

元宵晚会作文600字范文元宵晚会作文__字范文1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__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元宵晚会隆重唐宋盛况空前与民同乐
导语: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

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
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

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

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明皇在勤政楼城墙外加了一道围墙后,便把各种庆典活动转入宫内。

其时,勤政楼前楼便成了观礼台,楼下的广场自然成为宫廷各种演出的露天大舞台。

“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楼,观作乐。

贵臣戚里官设看楼,夜阑,即遣宫女于楼前歌舞以娱之。


唐玄宗的元宵晚会上,歌舞、杂技、魔术等应有尽有。

表演的节目不仅有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等百戏,也有胡旋舞、柘枝舞、霓裳羽衣舞、龟兹乐、天竺乐等乐舞,还有坐在乐筵上操琵琶、笙、笛、箜篌、拍板等乐器吹拉弹唱的伴奏者……如此规模的晚会,不会逊色于现代央视的《春晚》吧。

经济繁荣的北宋就更重视元宵晚会了。

惜墨如金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用千字介绍了当时开封“元宵晚会”的盛况。

冬至后,开封府就搭起了大舞台,街道两边便上演开放型的“元宵晚会带妆彩排”:表演奇术异能的、歌舞百戏的,一片连一片,音乐声、喝彩及吐槽声响成一片,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其中,倒吃冷淘的赵野人,吞铁剑的张九哥,口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的小健儿,表演杂剧、杂扮的邹遇、田地广,弹琴的温大头、小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