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意义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意义教案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课件
大问题设计
除法的含义是什么?
内容板块
问题设计
活动设计
评价设计
个性评价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出示竹笋图。
师:你能把这12个竹笋平均分给这4只可爱的熊猫吗?
设置现实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
数学“大问题驱动学习”教学预案
奈曼旗第二小学年级:二年级主备人:马娜共享人: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时间
3月14日第2周第4课时总第9课时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
生汇报,师板书。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生发言,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自主尝试,大胆表征,突出含义
1、你能将这件事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请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2÷4 =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含义:把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么样?
2、你能将这件事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3、谁来说一说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一、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明确含义

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

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

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
教案一:小学数学除法(使用列竖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运用列竖式方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确定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列竖式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通过出示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概念,例如:10除以2等于多少?15除以3等于多少?并解释除法的定义。

2.讲解除法运算规则(10分钟):
老师用黑板上的示范题目讲解除法运算规则,包括如何排列除数、被除数和商的位置,如何进行试商、试乘、试减。

3.列竖式法的示范演示(15分钟):
老师通过多个实例进行示范演示列竖式法的步骤和运算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

4.学生练习和应用(3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4人,相互合作完成给定的练习题,练习除
法的列竖式计算。

5.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学生讲解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帮助学生总结
除法的运算规则。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的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理解,
并能够熟练运用列竖式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示范
和学生练习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际例子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应用场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含义。

2.掌握除法的读写法。

三、教学难点1.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习题册。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除法,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除法的含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2.除法的读写法:例如,8除以2等于4,可以写成8÷2 = 4。

3. 例题演练以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算过程中的细节。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册中关于除法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除法的含义\]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余数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为了确保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教师需要设计足够多的例题和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时,需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课题
除法的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决实际的问题的水平。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能够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2、知道如何读、写出除法算式,并能准确写出它的“读作”,特别是“除号”的理解和写法(“除号”读“除以”,“以”字易漏掉或错写为“于”)。







1、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4、5题,做在课本上,并写出每一个除法算式的读作。
2、完成同步练习册第5页。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的读写,明确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含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除法算式的读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2. 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读作“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解释除法算式。

2. 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难点:1. 学生理解除法的平均分概念。

2. 学生正确进行除法算式的读写。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除法算式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并用示范例题进行说明。

3. 练习与互动:学生分组进行除法算式的读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课后作业:布置除法算式的读写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6.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除法含义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物品、计算分配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应用。

2. 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答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除法含义和读写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第一章:除法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除法是什么,以及除法在数学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除法的定义,解释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意义,举例说明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除法的读写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

2.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包括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配合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2.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除法算式读写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除法的基本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进行基本的除法运算,包括除以一位数和除以多位数。

3.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试商法、倍数法等,并通过实例演示。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除法基本运算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除法的运算规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性质。

4.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法的运算顺序,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如结合律、分配律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除法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讲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烹饪时的食材分配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并学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除法口诀。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1. 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使用除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 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习题册。

2. 学具:进位、借位小棒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都学过加法和减法了,那除法是什么意思呢?”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讲授(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除法的定义和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是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后的商。

”2. 教师使用示例进行讲解:“比如7除以2,我们用7个小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多少个小球?”3. 学生思考后回答:“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3个小球,还剩下1个小球不能再平均分了。

”4. 教师将示例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写除法算式“7÷2=3...1”。

5. 教师进一步讲解多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使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目,让学生用纸和笔完成计算。

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换答案并进行批改。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解题步骤不完整的除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补充完整。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多位数的除法计算题目,鼓励学生尝试解答。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除法的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计算的规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除法需要勤奋练习。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应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下节课检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对于多位数的除法计算,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需要继续强化练习和巩固。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会学生除法的读写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2. 除法的基本概念3. 除法的读写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含义,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的读写法。

2.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除法的读写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讲解法,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牢固掌握。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除法的读写法,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除法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除法的读写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物平均分配,引出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并通过例题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除法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七、课后作业(1) 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2) 一本书有240页,平均每天读60页,需要几天读完?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讲解法,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除法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已较好地掌握了除法。

但在读写法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的读写法仍存在混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九、拓展活动1. 开展除法主题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2. 组织除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

十、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除法运算。

2. 难点: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分苹果”为例,引入除法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然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强调除法是平均分的过程。

3.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作业反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的测试,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自我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含试卷)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含试卷)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第一章:除法的概念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

3. 让学生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解释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2.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数等。

3.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其他数学运算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除法的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除法的应用。

3.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对除法算式的读写能力。

第二章:除法的读写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正确读写方法。

2. 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除法算式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解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2. 示范正确的除法算式书写格式,如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书写位置。

3. 强调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如除号上下位置的对应。

教学方法:1. 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正确读写方法。

2. 设计除法算式的读写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并巩固记忆。

3. 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读写错误,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读写除法算式时的准确性,以及对除号上下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否明确。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检查除法算式的书写规范性。

第三章:除法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除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如长除法、短除法等。

2.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3.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单价、分配物品的数量等。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学生汇报。
二、新知探究
师:像这样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除法。(板书:除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运算方法,都有各自的符号,除法也有它的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教师指导除号的书写方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横线上下各点一个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方法
主备教师
刘扬
调整教师
内 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18页例4。
主备教学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及教学随感
教 材
分 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情境,用把12个竹笋平均放4盘的实例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显示出把除法概念教学置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
1.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2.把9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3.有12个竹笋,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个。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2.把9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 )个。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二年级学生介绍除法的含义及其读写法。

学生将通过实际例子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读写除法算式,并初步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包括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除法概念的理解,特别是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除法算式的正确读写,特别是除号和各部分的位置。

3. 除法运算的方法,特别是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除法概念的介绍、算式的读写、运算方法的讲解等。

2. 实物模型,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实际操作演示。

3. 白板和笔,用于板书设计和问题解答。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 讲解:详细介绍除法的含义,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演示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读写除法算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6.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读写法、运算方法3. 教学目标:理解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运算方法4. 教学难点:除法概念的理解,算式的读写,运算方法作业设计:1. 读写除法算式:让学生回家后,读写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运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分成3份:18÷3=6
分成2份:18÷2=9
分成6份:18÷6=3
2、课本20页第一题
看除法算式,找同学起来读一读,及时发现错误。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板书设计:
生:每个盘子里放的都是3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引入除法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咱们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直接结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种计算方法。(课件出示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生:12个。
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分成了几份?
生: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盘放几个?
生:3个。
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也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就读作:12除以4等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1、做一做
各小组把18块饼干一次平均分成3份、2份、6份。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备课人
夏静如
多媒体课件
使用
教材分析:
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5,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教学目标:
除法
例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第一章:除法的引入1.1 目的: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1.2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1.3 教学内容:1.3.1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1.3.2 除法的符号: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1.3.3 除法的实际应用:平均分配物品、计算比例等。

1.4 练习题:1. 解释除法的含义。

2. 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并说明其含义。

第二章:除法的读写法2.1 目的: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读写方法,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2.2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除法的读写法。

2.3 教学内容:2.3.1 除法的读法: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读法。

2.3.2 除法的写法: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写法。

2.3.3 除法算式的组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4 练习题:第三章:除法的性质3.1 目的: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性质。

3.3 教学内容:3.3.1 除法的交换律: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可以交换。

3.3.2 除法的结合律:除法中,多个数相除的顺序可以改变。

3.3.3 除法的分配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除以这两个数。

3.4 练习题:第四章:除法的计算方法4.1 目的: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4.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除法的计算方法。

4.3 教学内容:4.3.1 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4.3.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乘以10的整数倍,使其成为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4.3.3 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法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如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0等。

4.4 练习题:第五章:除法的应用5.1 目的:让学生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利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除法运算的必要性。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个需要平均分配的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 引入除法的概念,讲解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

第二章:除法的含义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 讲解除法运算中的关键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需要平均分配的场景,如分糖果、分土地等。

2. 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除法的含义。

3.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第三章:除法的读写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除法算式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包括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规则。

2. 让学生练习读写除法算式,纠正常见错误。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法,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规则。

2. 让学生练习读写除法算式,及时纠正错误。

3. 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算式的读写能力。

第四章:除法运算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

2.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除法运算性质简化计算。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除法的含义2.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2. 除法算式的正确读写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3. 实物教具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一个水果平均分给几个同学,应该如何计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总结并引出除法的概念。

环节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学教材,理解除法的含义。

2. 学生跟随课件演示,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环节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一种分配的方法。

2. 教师示范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强调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规则。

环节四: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理解的除法含义及读写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作业1.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对除法含义及读写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教具和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知识。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除法含义及读写法的掌握程度。

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教案教学目标: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简单的算法进行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小白板和白板笔。

2. 数字卡片或者数字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介绍除法的概念(5分钟)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除法的概念,例如:"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

比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橙子呢?"Step 2: 通过实例展示除法运算(10分钟)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个示例,例如:"12 ÷ 3 =",并解释"÷"符号的意义是除法运算。

然后,教师将数字12画成三个圆圈,表示12个橙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它们平均分给3个人。

Step 3: 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计算(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数字卡片或者数字板书,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有16个小球,要分给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几个小球呢?"学生可以使用小白板、计算器等辅助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答案写在卡片上或者板书上展示。

Step 4: 理解除数大于被除数时的情况(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一种特殊情况,即除数大于被除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告诉学生,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那么结果就是0。

然后,通过多个类似的例子,巩固学生的理解。

Step 5: 小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Step 6: 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简单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

例如:"27 ÷ 3 =","15 ÷ 5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4: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把15条小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条。

15÷5=3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5等于3)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
3)
三、巩固练习。

1.分饼干。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
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

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

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12 ÷ 4 = 3
除号
教学反思:
由于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数学上”平均分“用除法来列式,并认识除号。

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式,认识除号。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得出平均分的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组:王娜 2014年3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