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团头鲂养殖池塘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在不同生态位间的差异
氏气单胞菌中使 团头鲂的 4 死亡率在 4 % 以上的菌株有 2 株 , 8h 0 6 为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的病 原菌之一 。( ) 2 细胞兴 奋性肠毒素基因 。f溶血 素基 因 ^ 的检 出率 分别 为 2 . %、8 2 , 有 2种毒 力基 因 的菌株 占 1 . % ; +、 f 、 6 8 4. % 具 96 ( +) ( l+、l 、 at hy+) ( /一、t 4种毒力 基 因菌 株型 4 死率分 别为 4 . %、5 、2 3 、 、at hy一) ( l一、 l 、 at h y一) 8h致 18 3% 3.% 2 . % , 明死亡率与这 2种毒力基因可能存在一定 的正相关性 。( ) 92 表 3 维氏气单胞菌 对大多数抗生 素耐药 , 氨苄西 对 林 完全耐药 , 对复方新诺明 、 氟沙星、 诺 洛美沙 星的耐药 率也分别高达 9 . % 、4 6 、1 1 , 4 6 9 .% 9 . % 只对多黏 菌素 、 庆大霉 素较为敏感 , 敏感率分别为 6 . %、82 。( ) 同生态位菌株 的毒力基 因 比较 结果显示 , 4 3 4 .% 4不 鱼体 上菌株 2种 毒力基
G C G G C C A G T C G 3)和 hy— 5 G G C G T G C G A A A G G一 Z R( G C G
[ 2 K i h Sci S i f v utno ti tp jc , 7 ] ee i i M,aho .Ata o a ai a it i s ie ak r l el o f c v n r d y
ee y u g jv i b ,ahc t nc a u [ ] Ju a nr de o ue l c i R cy n o n d m J . o r l g b tf ne o a er a n
团头鲂出血病的辨证施治技巧
《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施治技巧)不了据表《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这种危害往往无法补救。
所以选择质量稳定营养全面合理的优质饲料是减少鳊鱼出血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营养性肝胆病诱发的出血病必须先针对肝胆病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很难根除出血病。
1.4缺氧宜兴的鱼塘增氧条件都比较好,很多养殖户对鱼塘的缺氧问题不够重视。
如果是塘口老化淤积严重,有机质耗氧量很高,再加上近年来的高密度放养和超饱和投喂使鱼类基本上长期处于饱食状态,而吃饱的鱼消耗的氧气会成倍的增加,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很容易发生缺氧浮头。
缺氧会导致鱼体抗病能力剧烈下降,是诱发鳊鱼出血病的因素之一。
通常,发生缺氧浮头后要判断是水质变差引起的还是单纯天气异常引起的,从而分别采取改良水质或单单增氧的措施。
1.5药害超量用药和长期用药引起的毒害性会对水质和鳊鱼的抗病能力带来很大影响,从而诱发鳊鱼出血病。
推广合理科学用药应该一直是要强调的。
常见的药害表现有杀灭藻类破坏水体,腐蚀灼伤鳃丝和皮肤,麻醉或兴奋鱼体神经系统,降低食欲,对肝肾等脏器的损伤,长期投喂抗生素破坏消化道菌群系统等等。
通常寄生虫侵害和水质不良是发生鳊鱼出血病的最常见诱发因素,需要特别注意。
二者可能同时存在,或者和其他诱因共同作用,使情况更加恶化。
2治疗措施要针对发病时表现的具体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措施治疗,现简单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以便有针对性施药治疗。
急性死亡的塘口往往只有鳊鱼死亡,其他鱼类没有死亡。
从体表看没有什么异常,主要是鳍基充血或出血。
肠道中或许还有少量饲料,一般情况下这种病鱼肠道中充满浓稠的白色粘液,各脏器也没有明显的症状。
这时也许水质也不是太差,吃食情况也可以。
这种塘口的鳊鱼一般抵抗力很强,免疫机能完全,其病理本质上是鱼体免疫系统对病原的一种“过度反应”,死前往往伴有神经症状或休克。
这种症状对整个鱼群来说很容易治疗,只要使用足量的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拌饲料投喂,很快能见效,但是对已经得病的个体来说几乎没有治疗希望。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
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
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
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
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
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
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
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
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
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
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
南京地区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南京地区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气单胞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人类-畜类以及水生动物类共同患病的条件致病菌。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短杆形状,无芽孢,也无荚膜,在0~41℃都可以生长,该菌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极易生长。
大多研究者普遍认为嗜水气单胞菌分泌的毒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的出血病症状。
最近几年,我国水环境被严重破坏,随着集约化养殖技术发展、养殖密度增加,嗜水气单胞菌造成的团头鲂等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性的病害频频发生,加重经济损失。
目前,水产上主要用抗生素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喹诺酮类药物疗效最好,但大量抗生素也导致很多耐药菌株的产生。
本论文开展了对南京地区团头鲂出血性病鱼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病原分离及人工回感试验证明,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该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菌,之后开展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等实验,并对其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研究,为基层水产养殖业中的科学用药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以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1、团头鲂出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南京地区暴发的团头鲂大多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但危害程度有所不同。
江宁、浦口等重点养殖区域发病比较严重,具有来势凶猛、涉及范围广、流行速度特别快等特点。
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全年均有检出,由嗜水气单胞菌病引起的疾病一般从6月份出现,疾病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呈加重趋势,7、8月份为疾病流行的高峰季。
在浅水河口、高密度塘和单养池中,多数病例为急性,发病迅速,发病后2-3d内死亡加重,10d左右则出现死亡的高峰期。
在面积较大,养殖密度低的池塘或混养池塘团头鲂发病较为缓慢,每天的死亡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发病过程较长,经常会持续到10月份左右。
发病初期鱼的摄食没有什么影响,发病后期出现不摄食、乱游、乱窜等现象。
团头鲂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攻毒试验 , 确定其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 , 该 菌为革 兰 阴性 赖氨 酸脱 羧酶 阳性 , 精 氨酸双 水解 酶 阴性 [ 1 5 】 ,
区别 于其 他气 单胞 菌 。 同时利 用 1 6 S r D N A对 其作 进 一 步分 子鉴 定 ,将 测定 的 1 6 S r D N A基 因 的部分 序 列递 交 N C B I 进行 B L A S T同源序 列 比对 , 与维 隆
隆气单胞菌属 同一支 。结合形 态学 和生 理生化特
气单胞菌( A . v e r o n i i ) 的1 6 S r D N A基因具有 9 9 %的
5 2
水
产
养
殖
3 6卷
● — — — — — - — — — —
0. 005
图 3 基于 1 6 s r D N A序列的系统发 育树
丁 胺 卡 那 恩 诺 沙 星 克 林 霉 素 四环 素
3 0
3 0 5 2 3 0
1 8
1 8 1 7 0 2 9
s
S I R S
氧哌嗪青霉素
新 生 霉 素 壮 观 霉 素 环 丙 沙 星 氟 哌 酸
1 0 0
3 0 1 0 0 5 1 0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7 . 5 0 l 5 0
I l 4 】
。
近 年来 , 日益 增 多的病 例表 明维 氏气单 胞 菌 已成
为一种 重 要 的人一 鱼 共患 致病 菌 ,并 在食 品安 全上
注: + : 阳性 ; 一 : 阴性 ; ( + ) : 多数阳性; F : 发酵。
表 现 出重 要意 义 , 部 分 国家 已经 将其 规 定 为食 品安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第2 8卷 第 3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Vo. 8. .! 皇 g ! U i rt N t a Si c) 竺 兰 ! nei v sy( a r c ne ul e
r u d t e a u . P tc i n c h moi e rh g ,e o in n le swe o n n te s i .As i sa p a e o n h n s e e h a a d a c y t h mo a e r s sa d u c r r fu d i h k n c o e c t p e rd,a d t ev s e a o — e n h ic rl r
l .T r u h t e p t oo ia x mia in o h a e o r f i n e t n,h mo r a e wa b e v d i n is e ,e p cal n t e a h o g h a h lgc le a n t f te c s fa t c a if ci o i l i o e rh g so s r e n ma y t u s s e il o h s y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中图 分 类 号 : 4 . 1 S9 14 3
PATH0L0GI CAL OBS ERVAT1 0N 0F BACTERI Ef1 CEMI AL S y I r A _ MEGA oBRANI AMBl CEPHAL I L A A
HE L - u , I O L — u , U i i j n L A i k n Y AN J n—f g T NG Ho g— u V U QigZ NG G o— e e , A n y , n , HA u w i n ( ol eo A ucl r a dHyr oy Suh et n esy o gcag hnqn 0 4 0 C i ) C l g f qaut e n do g , o t s U i r t,R n h n ,C o gi 42 6 , hn e u l w v i g a
团头鲂对3种致病菌外膜蛋白(OMP)的免疫应答
h a in y a drl iep re t uvvl P ) yc a e gn i i .yrp i . h x ei e t edkd e , n ea v ecn ria( S b hl n igw t l eAh do hl T ee pr na t s R l h v a m l
画 Q垂 呈 曼 壁 些: Q曼 ! 鋈 塑
_ _ 二 查
团头鲂对 ]种致瞒菌外膜蛋 白( MP) 口 的免唼应 答
胡火 根 汪成 竹 陈 昌福
摘
要: 利用从柱状 黄杆 菌( l oa t im clm ae 、 水气单胞 茵 ( eo o a y rp i ) 温 Fa b c r o n r)嗜 v eu u A rm n s do h a 和 h l
i mun g niiy o m o e et fOM P o b u t s l c r a we e c mpa e y e a ng t e a g u i a i g a tb d t l n no e b a k b e m r o r d b x mi h g l tn tn n i o y
I m u e p s f b unt s a k br a o o e e br n r t i of m ne r s on e o l no e bl c e m t ut r m m a e p o en t e t og ni c e i hr e pa h e c ba t r a
tt r c o s a g u i a i g a tb d ie so e u ,h ha o y i c iiy o h g c t s i h l o n ie s, r s — g l tn tn n i o y t r fs r m t e p g c tc a tv t fp a o ye n t e b o d a d t
浅议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关键 词 :淡 水鱼 养殖 ;细 菌性败 血症 ;病 因 ;预 防治疗
由于 致病 菌 所产 生 的毒 素 所导 致 。导 致淡 水 养殖 鱼 类 出现 细菌 性 败 血 症 的 主要病 原 为 嗜水 气单 胞 菌 ,除 此之 外 ,温 和气 单 胞菌 、 鲁 克 氏 耶乐 森 氏菌 、河 弧 菌生 物 变种 Ⅱ、维 氏气单 胞 菌等 病原 菌 也 可 引起 该病 的发 生 。 细菌 性败 血症 流行 时 间为3 ~1 1 月 份 ,高峰 期 常为5— 9 月 ,水 温9~3 6 ℃均有 流行 。主要 危 害 白鲫 、异 育 银 鲫 、团头 鲂 、鲢 、 鳙 、鲤 、鲮 、草 鱼等 淡 水 大宗 常规 鱼 类 。从 夏 花 到 成 鱼 均 可 感 染 率高 达9 5 %。 2 具 体病 例 分析 以 团 头 鲂 感 染 细 菌 性 败 血症 为 例 ,该 病 流 行 季 节 主要 是 每 年 的 四 月 到 十 月 之 间 ,特 别 是 春 季 和秋 季 这 两 个 季 节 发 病 较 为 严 重 ,当 团头 鲂养 殖水 温 达  ̄ 1 J 2 5 至2 8 ℃的时 候 ,极 易感 染 该 种疾 病 。当 团头 鲂感 染 该种 疾 病后 ,主要 变 现为 病 鱼肌 肉充血 ,两侧 鱼 鳃 苍 白 ,上 述 病 发 症 多表 现 在 体 长 5 一 l O o m的病 鱼 身 上 ,鳍 基 处 伴 有 出血 ,整个 鱼体 肌 肉 为鲜 红 色 ,鱼 口部 、眼睛也 伴 有 充血 和 出血 现 象 ,上 述 并 发 症 主 要集 中表 现 在 体 长 l O e m以 上 团 头鲂 身上 ,团 头鲂 死亡 后 对其 解 剖 可观 察到 鱼腹 内肠 内有 严 重充 血 现 象 ,同时 主要 内脏 器 官也 都 出 现严 重 出血 。但 是 淡水 养 殖其 他 鱼 类 , 比鲫 鱼 与 鲢鱼 感染 该 种 疾病 的并 发 症 主要 表 现为 组 织器 官 出 血 ,分 析致 病 因 的 区别后 发 现 ,导 致这 两种 鱼 类感 染 细 菌性 败血
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发生原因浅析与防治实例
团头鲂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近年来,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团头鲂无论是作为主养鱼还是配养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已成为普发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现象,常常造成团头鲂大量死亡。
一、病例及症状鱼池面积15亩,地处湖南省西洞庭,主要养殖鱼类为团头鲂;2016年7月1-5日,规格已达到400克/尾左右的团头鲂,每天都死亡10~40尾,且死亡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死鱼主要症状是身体的大部分或全身性出血,肛门红肿,鳃片发红,黏液较多;解剖病鱼样本:肠管充血发红,体腔积液呈淡红色,肝脏色泽不均,质地疏松呈豆渣状,血色较淡。
初步诊断,团头鲂患有细菌性出血病。
二、治疗过程用苯扎溴铵和戊二醛对水稀释500倍后,全池均匀泼洒,用药量:两种药品都按40毫升/米3计算。
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加入恩诺沙星3克、三黄粉4克、维生素K32克,连喂3天。
在用药后的第二天,死亡明显减少,第三天,即7月7日完全停止。
约一周后,即7月14日,死亡重新开始。
7月17日,全池遍洒二氧化氯泡腾片,用量200克/(亩·米);同时投喂药饵:按每千克饲料加入氟苯尼考3克、三黄粉4克、维生素K3 2克,连喂5天。
用药后,团头鲂很快停止了死亡。
到了7月26日,团头鲂又开始死亡;解剖病鱼样本,疾病症状与开始时基本一致。
于是,对尚未发病的鱼进行了抽样分析,发现样本鱼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但是大部分个体的肝脏血色较淡,质地不均,色泽不一,有的还有点状或块状斑。
三、病理分析导致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治愈后不久再次发作的根源应当是水质和鱼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质检测亚硝酸氮含量虽然不到0.1毫克/升,不会直接引发鱼类中毒死亡,但是团头鲂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质条件下,亚硝酸氮会不断进入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细血细胞的载氧能力,遇到池水溶氧较低时,就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损伤组织器官,使鱼类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原体侵染并发作。
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和免疫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和免疫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题:
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和免疫防治研究
背景:
团头鲂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但由于繁殖困难、抗病能力低等原因,团头鲂养殖中常常发生疾病。
其中,暴发性败血症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原微生物对团头鲂
的危害严重,对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和免疫
防治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团头鲂的养殖效益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病原,并探讨团头鲂的免疫机制和免疫防治方法。
研究内容:
1. 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从团头鲂感染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其种属和亚种。
2. 团头鲂免疫机制的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团头鲂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对暴发性败血症的抵抗作用,研究团头鲂的免疫机制和免疫防治方法。
3. 免疫防治方法的探讨:以病原微生物为对象,研究团头鲂的免疫防治方法,包括疫苗开发、药物预防等方面。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探明团头鲂暴发性败血症的病原和免疫机制,研发团头鲂的免疫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团头鲂的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保障。
团头鲂MHCⅡα基因的SNP位点开发、鉴定及与抗病性状关联分析
2 . 淡水水 产健 康养殖湖北省协 同创新 中心 , 武汉 4 3 0 0 7 0
r
摘要
用嗜水气单胞菌 ( Ae r o m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感染 团头鲂 ( Me g a l o b r a ma a mb l y c e p h a l a) 区分 抗 病 和 易
1 3 个S NP位 点位于编码区 , 占总氨基 酸位 点的 5 . 5 6 , 位于 8 3 9 b p的 T / A颠 换和 1 6 6 3 b p的 A/ G转换是 无义
突变 , 其余 ¨ 个 S NP位 点 为 有 义 突 变 。 1结 构 域 的 S NP位 点 分 别 占 总 碱 基 和 总 氨 基 酸 位 点 的 4 . 8 8 和
究 鱼类 MHC基 因多 态 性 , 将 其 与 抗 病 性状 进 行 关 败 血症 危 害 比较 严重 【 = 1 1 ] 。该病 是 危 害重 、 殃 及 鱼 类 联, 对 于 了解鱼 类抗 病 基 因 的表 达 和 调 控 规律 具 有 品种 多 、 死 亡率 非常 高 的暴 发 性流行 病 , 主要 由嗜水 重 要 意义 _ 2 j 。研 究 鱼 类 MHC基 因多 态 性 , 寻找 抗 气 单胞 菌 ( Ae r o m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引起 , 给 我 国 的
大 ㈨
学
m
1 O . 9 8 , 明显高于 a 2 结构域 的 1 . 0 8 和 3 . 2 2 。MHC 1 1 d基 因的 2 1 个抗 原结合位点 ( p e p t i d e b i n d i n g r e g i o n , P B R) 中, 有 4个位点变异 , 变异率为 1 9 . O 5 ; 而 n o n - P B R的变异率仅为 8 . 2 O ( 5 / 6 1 ) 。用 S P S S软件对分 型成 功 的 5个 S NP位点在易感和抗病组各 1 0 0尾 中的基 因型频率 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 了统计 。通 过卡方检验 分析 发现位于 l 3 9 5 b p ( T/ A) 位点 的基 因型频 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易感和抗病组 中差异极 显著 , 位于 2 2 1 b p ( G T) 和1 8 5 9 b p ( G/ T) 位点 的基 因型频率 和等位基 因频率 在易感 组和抗 病组 中差异显 著 。本研究 结果 表明 团头P C R扩 增及 测 序 在 MHC 1 I a基 因上 筛 选 单核 苷 酸 多 态 位点 (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o r p h i s ms , S N P ) ,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 曲线法 和限制性 内切酶酶 切法对 S NP进行分 型 , 分析其 多态性 及与抗 病性状 之 间的
鲢鳙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鲢鳙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孙承文;任燕;石存斌;潘厚军;吴淑勤【摘要】从江西省南城县和广东省佛山市、韶关市患细菌性败血症病鲢鱼、鳙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人工感染鲢后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此3株菌对剑尾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2.64×105、9.24×104、4.45×105 CFU/g.对3株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为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对其16S rR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为一支.Aero 气溶素基因PCR扩增出209bp条带,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此3株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7)009【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细菌性败血症;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致病性【作者】孙承文;任燕;石存斌;潘厚军;吴淑勤【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42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中,鲢鳙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饵料,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人工投喂的饼渣、米糠糟类等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是池塘养殖中重要的水质调节品种,因而一直以来作为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随着近年强调养殖效益,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鲢鳙的病害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以淡水鱼暴发性细菌性败血症最为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暴发的高峰时期,该病常常造成大批鲢鳙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团头鲂出血病治疗案例
团头鲂出血病治疗案例杨成胜;牟长军;李修建【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2页(P59-60)【作者】杨成胜;牟长军;李修建【作者单位】山东微山县傅村镇渔技站,277605;微山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微山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正文语种】中文2009年8月,微山县某鱼种培育养殖基地一口二龄团头鲂鱼种培育池暴发出血病,通过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在走了一段弯路后,最终治愈。
诊疗期间曾采取多种药物,并使用转塘等方法,因种种原因未能发挥其疗效,致使鱼种在治疗过程中,病程拖延时间过长,出现大批鱼种死亡现象,造成大的损失。
现将鱼病诊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详述如下。
一、养殖池塘的基本情况培育二龄团头鲂鱼种的池塘面积为12亩,平均水深为2.0米。
本池塘于2009年3月20日清塘,采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的方式,排水至1米左右时,按每亩水面施用生石灰250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浆,消毒7天后,放养经过越冬的团头鲂一龄鱼种,鱼种规格25克/尾左右,数量为3万尾,平均每亩2500尾、62.5千克。
鱼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由于一龄鱼种为本基地培育,不经过长途运输,所以对水温、水质条件的适应性强。
鱼种在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进行消毒,鱼种放养时的水温为12℃。
团头鲂鱼种放养20天以后,又从本基地其他鱼种池转入青鱼种和花白鲢鱼种,青鱼规格为50克/尾,数量为5000尾,平均每亩417尾;花鲢、白鲢规格均为40克/尾左右,数量分别为1000尾和4000尾,平均每亩花鲢83尾、白鲢333尾。
鱼种下塘前,均用食盐水消毒。
池塘设置3.0千瓦增氧机一台,120瓦投饵机一台,使用团头鲂鱼种专用配合饵料投喂。
到8月初时,团头鲂平均规格达到90克/尾左右,青鱼规格300克/尾左右,花白鲢规格250克/尾左右,初步测算池塘内存鱼种约5500千克,平均每亩460千克左右。
二、鱼种的发病状况8月6日早上,发现鱼塘有十余尾死亡的团头鲂鱼种漂浮于水面岸边,捞起死鱼检查,体表没有明显的病灶,仅有几尾体表有如丝网缠绕的线段似的痕迹,痕迹的旁边鳞片松动,体表似有红色但不明显,通过检查认为可能是盗鱼者用丝网所为(以前曾发生过类似情况),于是加强了夜间巡逻,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鳙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鳙鱼细菌性败血症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邓铁军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
【年(卷),期】2024(44)9
【摘要】细菌性败血症是鳙鱼较为高发的一种疾病,不仅具有较高致死率,还会对鳙鱼产量与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该文介绍了鳙鱼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发病病原及临床症状,总结了鳙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鳙鱼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邓铁军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下马渡镇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2.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3.细菌性传染病在牛羊养殖中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4.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5.肉鸡细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性败血症鱼病的防治方法
细菌性败血症鱼病的防治方法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与危害对象。
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氏森氏菌等为主的多种细菌。
其主要症状是,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严重者鳃丝腐烂。
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囊肿大,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液体溢出,病鱼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
危害对象主要有各种鲫鱼、团头鲂、鳊鱼、鲢鳙、黄鳝、鳜鱼、鲤鱼等。
二、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是水质恶化,池底淤泥过多,投饵施肥过量,鱼池水质、底质恶化,水的透明度小、溶氧低,使养殖鱼类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导致鱼体免疫系统紊乱、病原乘虚而入。
二是鱼类营养失衡,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长期喂单一品种饵料,这样某一物质的过多与过少均会造成鱼类相关机能的紊乱失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病害的发生。
三是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和抗病力下降。
四是防范不当,在养殖中没有做好对鱼池、鱼种、食场、工具和水体的消毒工作,投饵未按照“四定”的科学投喂法,加之现在各种水体都在养鱼,养鱼者缺乏防病知识,将病死鱼乱扔,造成鱼类被动受感染患病。
三、预防措施。
一是做好鱼池清塘清毒工作,去除池底过多淤泥,在鱼种放养前10天,每667m2水面(水深10cm)用80~100kg生石灰全池泼洒。
二是严禁长期近亲繁殖,保证放养健壮和抗病率高的苗种。
三是鱼种下池前用15~20g/m3的KmnO4溶液或3~5%的食盐水浸浴20分钟左右,以杀灭鱼种体表病原体。
四是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应根据当地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及防病能力等因素而定,密度不宜过大。
五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泼洒生石灰及加注新水,有条件的适时开增氧机,不断改善水质,坚持“四看”、“四定”的科学投喂方法,提倡少投多餐,尽量投喂天然优质混合饲料,不喂变质有毒饲料,保证让鱼吃饱、吃好,提高鱼体抗病力。
六是做好对水体、食物、工具的消毒工作。
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研究进展
贵州畜牧兽医
2014 年
第 38 卷
第2 期
·65·
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研究进展
王艳艳,李正友* ,蒋晓红,李建光,周 洲
1 鲟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
杨 治 国[3]认 为 引 起 鲟 鱼 细 菌 性 败 血 病 的 病 原
收稿日期: 2013 - 11 - 28 基金项目: 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疾 病防控功能实验室”[GZCYTX2013 - 01102]; 贵州省科技厅能力建 设项目“贵州省渔业资源利用研发创新团队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 2011) 4004] 作者简介: 王艳艳( 1987—)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 究。E - mail: wangyy19870117@ 163. com * 通讯作者: 李正友( 1965—) ,男,研究员,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 E - mail: li - zy@ 126. com
鲟鱼病害主要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 菌性疾病、寄生虫病以及环境因素和生物敌害几类。 不同发育阶段,鲟鱼的主要病症有所不同[2]: 受精 卵发育、孵化阶段以卵霉病为主; 水花培育阶段容易 发生气泡病以及氨氮中毒; 从苗种阶段开始,细菌性 疾病逐渐升高,成为造成鲟鱼损失的主要诱因。
细菌性败血病又称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最早 发现于 1986 年上海崇明县,引起异育银鲫的大量死 亡。1989 年开始在全国大范围流行,许多水生动物都 可感染[3 ~5]。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我国 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类的年龄范围最 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最 多、造成损失最严重的 1 种急性传染病[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疾 病 的病 原 资 料 , 为 该 病 的 防 控 提 供 科 学 依 1 菌株 致病 力测 定 并 . 4
据。
收稿 日期 :0 00 —2 修 回 日期 :0 00 —8 2 1 —22 ; 2 1—42
将纯 化 培养 的 1 菌株在 B 琼脂 平板 上 培 5个 HI
*国家“ 7 ” 目( 0 9 B18 0 ) 93项 2 0C 1 70 和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 费项 目(0 8 3 1 ) 2 0 0 0 3 资助 ** 通讯作者. - i: hn hn f@malha .d . n Ema c e ca gu l i zu e u c . 田 甜 , ,9 4年生 , 女 18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Dmalc ct n 2 4 i o oi 1 3 @wema . zu e uc , : a b i ha .d . n l
水” 为主要症状 的团头鲂 细菌性败血症进行 了研 究。从病 死及濒死 团头鲂 的病灶 中分离 到大 量菌株 , 通过对 其
进行形态观察 、 理生化特性鉴定 、 生 回归 感 染 试 验 和 药 敏 试 验 , 结果 将 这 些 菌株 鉴 定 为 嗜水 气单 胞 菌 ( rmo a Aeo n s h d o hl) 温 和气 单 胞 菌 ( eo n sora ; 种 致 病 菌 均 能导 致 团头 鲂 死 亡 , 出现 与 自然 条 件 下 相 似 的 y rp i 和 a A rmoa b i) 2 s 并 疾 病 症状 ; 分 离 菌 株 对 万 古 霉 素 、 胺 卡 那 、 布 霉 素 、 4个 丁 妥 卡那 霉 素 、 孢 拉 定 、 孢 哌 酮 、 锋 霉 素 V、 哌 嗪 头 头 先 氧
第 2 9卷 第 3 期
21 年 00 6 月
华
中
农业大ຫໍສະໝຸດ 学学报 Vo. 9 No 3 I2 . J n 0 0 3 1 3 5 u e2 1 , 4 ~ 4
J u n l fHu z o g Ag iut rlUnv r i o r a a h n r lu a ie st o c y
青霉素 、 氟哌酸等 9种药物敏感 ; TF 1 菌株对先锋 噻肟 , F0 4 T 1 T -5 TT -0 、 TF0 3和 T -1 TF0 5等 3 个菌株对头孢 呋 肟 , T -l T F O 3菌株对 四环 素处于中介敏感 ; 4 而 个分离菌株对 庆大霉素 、 头孢氨 噻三 嗪、 复达欣 和复方新 诺明等
重 要 的人 工 养 殖 淡 水 鱼 类 之 一 。该 鱼 具 有 肉质 鲜
1 材 料 与方 法
. 美、 养殖 成本 比较低 的特点 , 在我 国不少 地 区 已经 得 11 病鱼 来源及 症状 观察 20 0 8年 9 , 月 江西 省南 昌县 某水 产养 殖 场 的 团 到 广泛养 殖 。然而 , 近年 来 随 着 集 约化 养 殖 程 度 的 头鲂 成鱼 和鱼种 出现 大批 死 亡 , 该 渔 场 发病 鱼 塘 取 提高 , 团头鲂 受各种 传染 性疾 病危 害也 越来 越严 重 , 里濒 死 的团 头 鲂 观 察 , 录 其 症 状 , 剖 检 典 型 病 记 并 成 为制 约 团头鲂集 约化 养殖 的主要 因素 。团头鲂 可 鱼 , 录其 病理 变化 。 记 能 遭受 多种 细菌性传 染病 的危 害 , 因此 , 分离 鉴定 团 12 病 原 菌分离 和纯化 .
8℃培 养 , 长 出菌 落 待 20 0 8年 9 , 月 江西 省南 昌县 某 水 产养 殖 场 的 团 划 线分 离细 菌 。将 平 板置 于 2 挑选 优势 菌株 进一 步纯化 。 头鲂 出现 了 以“ 体表 出血 、 溃疡 、 肠道 和肠 系膜 充血 、 后 , 1 . 病原 菌形 态观 察 3 出血 , 肝脏 发 白 , 腔 积水 严 重 ” 主要 症 状 的传 染 腹 为 将 分离 纯 化 后 的细 菌 培 养 物 分 别 接 种 于 B HI 病 。笔者从 自然 发病 的团头鲂 体 内分 离得 到 大量 菌 ( fo 琼脂 平 板 上 , 8℃ 培 养箱 中恒 温 培 养 4 Di ) c 2 8h 株 , 人工 回归感 染试 验 , 实 几个分 离 菌株具 有较 经 证
团 头 鲂 细 菌 性 败 血 症 病 原 茵 分 离 鉴 定 及 致 病 力 研 究
田 甜 胡 火 庚 陈 昌福
1 华 中农 业 大 学 水 产 学 院 , 汉 4 0 7 ; . 西 省 水 产技 术推 广站 , 昌 3 0 4 . 武 3 00 2 江 南 306
摘要
对 江 西 省 南 昌县 某 水 产 养 殖 场 出现 的 以 “ 表 局 部 出血 、 疡 , 系 膜 充 血 、 体 溃 肠 出血 , 腔 内有 大 量 积 腹
4 药物显示耐药性 。 种
关键 词 团头鲂 ;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 菌 ; 药敏试验
中 图分 类 号 S9 3 1 9 4 4. .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4 1 2 1 ) 30 4 —5 0 022 (0 0 0 —3 10
团头 鲂 ( g lba mby e h l 是 我 国 Me ao r maa l cp aa)
头鲂 细菌 性传 染病病 原 、 究 病原 细菌致 病 能力 、 研 测
的有 效 防控显 得尤 为重要 。
选 取 具有 典 型 症状 的濒 死病 鱼 , 无 菌条 件 下 在 水 中分离 细菌 , 同时分别 在 B ( i o 琼脂 平板 上 HID f ) c
定致 病菌 株对 药物 的敏 感 性 , 团 头鲂 细 菌 性 疾 病 从 濒 死鱼 的体 表溃 疡 部 、 丝 、 对 鳃 肝脏 、 脾脏 、 肾脏 、 腹
后 观察 菌 落形 态 。将 纯 化 后 的 细 菌 进 行 革 兰 氏染 强致病 力 ; 具 有 致病 力 的菌株 完 成 了生理 生 化 特 色 , 对 于显 微 镜 下 ( 0 ×) 察 菌 体 形 态 及 染 色特 10 0 观
性鉴定和药物 敏感性 测定 , 以期 丰 富 团 头 鲂 细 菌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