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85.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85.doc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岳麓版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轻巧识记]“一五”计划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一五”计划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①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选集》史料二②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岳麓版)总复习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工业化的奠基——“一五”计划的开展史料①“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3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

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下表是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为解决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实行改革开放2.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3.(2012届广东广州高三调研)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A.1949 1952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4.(2011年广东广州高三调研)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5.(2011年广东广州花都区高三文综)“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6.(2012届广东兴宁一中高三模拟)“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7.(2011年江苏镇江模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指导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2019年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9年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西五校高三联考)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导学号:75740128】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D[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错误;材料未凸显发展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范围较广,并非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故D项正确。

] 2.(2017·山东邹城高三期中)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D.缓解“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压力A[根据材料中中共中央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严格限制政策可知,该决议作出的时段应在1953至1956年。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至1957年年底,该项决议出台的目的正是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到生产关系的变革,故B项错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肇始于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段是1966至1976年,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 3.下面是1949-1956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A.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B.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C.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改善D.各经济部门比重渐趋平衡B[中国的工业化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即开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的比例渐趋合理,故B项正确;表格数据呈现的是国民收入的构成,并未提到物质生活的改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表格数据可知,各经济部门比重渐趋平衡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doc

[备考资料]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doc

第25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社会主义改造教材补充『历史概念』统购统销:指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农民的口粮和种子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它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为工业建设提供原始积累。

『史论观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考点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对“大跃进”运动的认识“大跃进”运动是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悲剧性探索。

这次探索从理性的认识出发,最终滑向非理性的歧途。

其中的复杂原因和深刻教训包括:工作重点的转移受到了“政治统帅经济”的干扰;“以苏为鉴”误入回归革命经验的歧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为唯意志论所扭曲;赶超战略走向极端等。

——李付安《“大跃进”运动悲剧命运探源》[巧学妙用][构图解史] 过渡时期[漫画解史] “一五”计划的迫切性★漫画形象地揭示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进行工业化建设。

[数据证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农、轻、重投资比例失调。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漫画解史]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该漫画意在揭示“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

[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1952②工业化③重工业④1953⑤1957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⑦手工业合作社⑧1956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考点二①高速度②瞎指挥③大炼钢铁④“一大二公”⑤充实⑥国民经济建设考法1史料主旨类——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考题1】(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三大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与西方的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 错误。三大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从形式上 看与西方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相同的,都 是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结合,但因为“国 家”性质不同,两者有本质区别。
“一五”计划的特点
1. “一五” 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2. “一五” 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 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 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是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完全贯 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的 异同,总结两者的经验教训。 (3)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试题一般有两 个角度,第一是归纳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 调整;第二是“大跃进”运动对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强化从通史 角度考查问题。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增长率九轮波动 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1956~1976 年经济建设的 失误原因及经验教训
1.失误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 的影响,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 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 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 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 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 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2.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史料一反映了我党在社会 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 史料二反 映我国当时“左”倾错误泛滥,浮夸风盛行。 (2)史料一中主要领导人的失误是导致史 料二中错误现象出现的原因。 史实启示我们经 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 律,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第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第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网络感知
第四单元
第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巩固演练
考点突破
强化作业
目标定位
课标
考纲
考点 ①一五计划②三大改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我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总结其 经验教训
20 世纪 50 年 代至 70 年代 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参考答案: 1 .工业国 充实 农业国 2. 大炼钢铁 一大二公 3. 巩固
巧学巧记 1956~1976 年正确的探索、失误的探索及启示
考点突破
十年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材料一 诗歌: 《两只巨手提江河》
一铲能铲千层岭 /一担能挑两座山 /一炮能翻万丈崖 /一钻 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2)影响 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造成 1959~1961 年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
3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 ________、 ________、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 道,1962 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 “文革”(1966~1976 年): 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3.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推进手工业________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 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______________轨道。 (2)1953 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________。

2020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9单元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20年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 第9单元 第20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两个认识角度: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正确看待探索中的挫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挫折。

三大历史时期: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方式(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2)对手工业的改造: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4.结果(1)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工业化的奠基——“一五”计划的开展史料①“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2024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

2024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24·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B. 已起先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究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当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安排经济体制B[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这与材料反映的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公营占主体,私营占有少量的份额的信息相符,故选B项。

]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托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心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B.相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A[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肯定化,故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详细的路径,故解除D项。

]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状况如下: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当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安排的实施供应财政保障D[依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状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途,一化三改并举,故B 项错误;“一五”安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当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依据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状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为“一五”安排的实施供应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岳麓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考查重点。

考点· 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①1952年底,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②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意义: ①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 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 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1)概况: 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方针,揭开了 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内容: ①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 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②影响: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深度思维] 1.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三者之间有何共 同特点? 答案:(1)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并没有改变 农业落后的局面,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2)共同特点:①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需要而进行的。②都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原则。 ③实质上都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21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1·江苏适应性考试)右图是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

该作品旨在( )A.展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自豪感B.号召军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C.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的方针政策D.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团结奋斗2.(2021·福建三明三模)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

这些劳资协商会( )A.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的标志C.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D.开启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2021·江苏南京三模)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农村风光》。

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

该作品( )A.宣传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B.体现积极生产的劳动风尚C.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D.突出“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4.(2021·辽宁大连二模)1949—1957年,随着战后经济恢复以及“一五”计划顺利推进,我国城市化率由10.6%升至15.4%;1961—1965年,国家进行工业调整,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出现了“中国式”的逆城市化现象;197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

这一切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A.深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B.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C.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城市体系D.走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5.(2021·福建龙岩三模)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6.下面是我国1949—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示意图,第二波增长高峰(1954—1955年)的出现是由于( )A.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符合农村实际B.国民经济恢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C.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公有化程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7.(2021·陕西宝鸡二模)制定“一五”计划时,我国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在发展工业化时一定要注意农业问题,重工业一定要腾出份额生产农业机械和化肥,还要保证为农村人口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以带动城乡物资交流。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限时集训 岳麓版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讲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后限时集训 岳麓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课后限时集训(十八)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 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 2.(2017·临沂高三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 )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A[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中国急于改变建国初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故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86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86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B[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相适应”说明合作化运动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其他工业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平均地权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

]3.(2017·吉林五校联考)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A[图中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国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属于生产关系变革,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没有直接反映图表信息,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9单元课时规范练2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9单元课时规范练2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时规范练27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广东汕头二模,30)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 000多家工厂,200多种工业。

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

这说明,当时()A.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B.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C.“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D.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2.(2019河北保定二模,31)1947—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

这些措施的贯彻()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3.(2019福建厦门二模,3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4.(2019甘肃二模,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反映了()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B.经济建设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5.(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31)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

这些建议()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6.(2019四川乐山三模,31)1956年9月,陈云提出“主体”与“补充”思想,“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2018·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 ) 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 40.3 59.71957年100 23.6 76.4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4.“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第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第1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岳麓版必修2
第十八页,共40页。
5.意义: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 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 了道路。
参考答案: 1.工业化 社会主义 2.初级 合作社 3.合作社 4. 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5.计划经济
第十九页,共40页。
拨云见日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 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 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 年我国农村经济形 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十四页,共40页。
(2)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选择题,首先要具备丰富的历史 知识和想象能力,其次要具有较强的观察与分析辨别能力, 特别是通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漫 画的哲理和喻义。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 选项是否符合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 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 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 干无关的选项。
第十六页,共40页。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 目 的 : 为 了 适 应 国 家 ________ 的 要 求 , 早 日 建 成 ________。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953 年 , 试 办 以 土 地 入 股 、 统 一 经 营 为 特 征 的 ________农业生产合作社。 (2)1955 年,掀起兴办高级农业________的高潮。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材料二 1958 年 12 月 19 日宣布,提前 12 天完成钢产量 翻番任务,钢产量为 1108 万吨,生铁产量为 1 369 万吨。实 际上合格的钢只有 800 万吨,所炼 300 多万吨土钢、416 万吨 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 200 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B. 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B[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这与材料反映的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公营占主体,私营占有少量的份额的信息相符,故选B项。

]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A[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具体的路径,故排除D项。

]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D[根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 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4.(2019·内江二模)1956年劳动部工资局在调研天津国营企业工资改革时,对当地以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的做法极为赞赏。

这是因为这些措施( ) A.有利于节约财政支出B.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C.有助于改善员工待遇D.缩小了工人收入差距B[给工人发质量奖、安全生产奖,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工人主动抓好产品质量,搞好安全生产,这就提升了工人的责任心,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工人的工资,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用质量奖、安全生产奖取代年终双薪制、考勤奖制,无法看出改善员工待遇,故排除C项;题干中的措施无法缩小工人收入差距,故排除D项。

]5.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增长目标。

这主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领域增长目标年均增长率工农业总产值51.1% 8.6%工业总产值98.3% 14.7%农业及副业总产值23.3% 4.3%C.出现经济冒进思想D.忽视农业基础地位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故A项正确。

] 6.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A[根据材料“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理的调控,故A项正确。

]7.(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调研)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指出社员可经营不超过人均占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励社员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种植庄稼和树木,不征公粮、不派购任务。

这一举措( )A.停止了“三面红旗”错误指导B.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贯彻了党的“八字”方针精神D.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问题B[1959年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导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措施,使社员有了极少的生产资料,因而相对于以前它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八字”方针于1960年提出,故C项错误; 1959—1961年,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

]8.(2019·德阳二模)我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和粮食收购量的变化柱状图由上图可知,当时我国农村( )A.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B.集市贸易不断发展C.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D.经济体制出现变动C[根据材料可知,1952-1959年,在粮食产量没有很大的增长情况下,粮食收购量一直增加,反映出国家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化的需要,故选C项;粮食产量没有很大的变化,无法得出生产力极大解放的结论,故排除A项;粮食收购量的大幅增加反映的是国家支援工业化的需要,而不是集市贸易的发展,故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但经济体制的变动不能解释1955年比1952年粮食收购量增加的原因,故排除D项。

]9.(2019·长春三模)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

”这种政策反映了政府( ) A.依然严格地执行计划体制B.强调消费资料的政策调整C.物资管理引进市场调节机制D.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C[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要在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下,适当地引进市场机制的做法,故选C项;题干信息表明政府有重视商品的意愿,故排除A项;“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说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重,故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

]10.(2019·蚌埠三模)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D[这三个时期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时期、“一五”计划、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工业农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共同原因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故选D项;三个阶段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故排除A项;B、C两项在表格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 11.(2019·绵阳二模)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

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

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C[根据材料可知,1952-1978年期间,工业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而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的工业建设没有扭转近代以来的落后局面,中国仍然在追赶世界潮流,故排除B项;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12.(2019·宁德二模)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

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

托拉斯的试办是( )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途径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A[由材料可知,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1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工业化发展的探索,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探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来说,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回答,特别注意“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并结合“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分析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当时的背景回答。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政治事件、经济政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政权建立开启了新纪元,建国初期反对列强进行武装干涉,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进行抗美援朝,苏俄进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