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案

合集下载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第一篇:《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唱和欣赏《东方之珠》,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进行音乐感受和辨识的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相同和不同的音乐的段落,用符号标记在乐谱的上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东方之珠》。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及感受歌曲中出现的几种音符的时值的长短。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准备教材。

2、检查出、缺席情况。

二、复习旧课:

唱《岭南春早》

三、欣赏新曲:

1、作者介绍:《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2、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要求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

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欣赏歌曲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4、提问学生。

5、解答以上两个问题:①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

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6、让学生再欣赏歌曲一遍,欣赏时要求学生结合歌唱进行,细致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内容。

7、对歌曲作分析:歌曲中的最高音:0 1 | 4 6 | 1 — | 是全曲的最高音,掀起了全曲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语言,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歌曲中的画龙点睛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东方之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市井人情,感受城市的繁华与温馨。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市井人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东方之珠》文本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学PPT。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上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上海的了解和印象,引出本课课题《东方之珠》。

2. 学习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上海的市井人情。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的上海市井人情,如弄堂生活、小贩叫卖声等,让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上海市井人情的看法。

4. 口语表达训练: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上海的弄堂、介绍自己喜欢的上海小吃等。

5. 写作训练: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眼中的上海市井人情”为主题,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写作任务,将片断写作扩展为完整的作文。

2. 预习下节课文《外滩》。

3. 搜集有关上海的资料,进行小组研究,为课堂分享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

课文东方之珠教案(专业14篇)

课文东方之珠教案(专业14篇)

课文东方之珠教案(专业14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2024年《“东方之珠”》教案范文模板

2024年《“东方之珠”》教案范文模板

2024年《“东方之珠”》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东方之珠”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香港经济特点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交通、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香港的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香港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国家观念。

(2)通过学习香港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1)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

(2)历史背景:曾是英国殖民地,1997年回归我国。

2. 香港的经济特点

(1)金融中心: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金融业。

(2)贸易中心: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口,具有重要的国际贸易地位。

(3)交通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4)旅游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香港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香港的经济特点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1)香港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交通、旅游业中心的原因。

(2)香港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香港的经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香港的经济特点。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篇1

学习内容分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文章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倾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香港的美丽、繁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香港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篇一

目的要求在朗读和交流中让学生品位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位于我国南大门的香港的无穷魅力,知道那里有三大景观,哪三大景观?(指名练说,师板贴)。真是令人神往啊!

2、想去吗?(想)但小朋友们要知道,香港可不是上海、北京,想去就能去的,得先取得一样东西——特别通行证。我来检查一下,看谁最先拿到这张特别通行证。(出示通行证)

二、学习二——五自然段:

1、翻开书79页,看看你最想先去那个地方玩呢?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生轻声读课文)

2、你最喜欢的地方是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的?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安排段落教学。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真的是好有眼力啊,第一个就选择去海洋公园。行,赶快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想一想,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

2、集体交流:

(1)那里为什么会吸引你们这么多小朋友?(海豚和海狮的表演)

(2)相机填空:“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表演节目。它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____。游客们不时被逗的开怀大笑。”

(3)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中体会表演精彩、项目多以及观众们的反映。

(4)今天咱们可有眼福了,正好赶上演出,一起去看看吧!(观看海洋公园录像)

(5)刚才好多小朋友都笑得特别开心,为什么?(精彩;小动物表演很滑稽)难怪你们会开怀大笑。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认知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

(1)香港的相关知识,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

(1)香港历史和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香港的美丽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课堂讲解:

(1)讲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解答学生疑问。(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举例练习。

4. 课堂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之珠》。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东方之珠》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东方之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诗歌中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交流感受。

5. 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诗歌《东方之珠》。

2. 写一篇关于《东方之珠》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

六、教学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运用讨论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亲近城市生活:《东方之珠》小学语文教案带你走遍上海的市井人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东方之珠》。

(2)了解上海的市井人情,了解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特点和上海的城市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上海的市井人情和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对上海城市特色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东方之珠》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上海的城市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对上海城市特色产生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东方之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朗读课文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上海市井人情的描述,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

3. 学习课文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城市特色。(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理解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特点和上海的城市特色。

4. 表达与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上海城市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上海城市的认识和热爱。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城市生活,了解和尊重不同城市的特点和文化。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范文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增强学生对国家领土的认识。

学习香港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香港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国家的繁荣富强与香港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香港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发放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组织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香港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3.1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5分钟)

第二步:深入学习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5分钟)

第三步:分析香港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让学生深入了解(15分钟)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的理解和认识(10分钟)

3.2 时间安排

每节课45分钟,共5节课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课后作业:对香港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度

4.2 评价标准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表达清晰、团队协作

课后作业: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论述合理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展示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

相关资料:介绍香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歌曲东方之珠教案

歌曲东方之珠教案

歌曲《东方之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

3. 音乐、舞蹈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歌曲《东方之珠》的学唱和表演。

2.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和舞蹈动作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

3. 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歌曲《东方之珠》乐谱。

2. 教学设施:音响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3. 舞蹈道具:花环、丝巾等。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引出歌曲《东方之珠》。

2.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调式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美感。

4. 舞蹈教学:教授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练习舞蹈。

5. 合奏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3. 舞蹈表演:评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美感。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并描述“东方之珠”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并掌握“东方之珠”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认识并分析“东方之珠”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东方之珠”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其经济、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特色;

2.教学难点:解读“东方之珠”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通过展示一张东方之珠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东方之珠”的好奇心,并引发他们对该城市的初步认识;

2.提问:你们对“东方之珠”这个词汇有什么了解?请大家谈谈你们对它的认知。

【Step 2】探究

1.呈现一张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地理位置,并与他们之前的认知进行对比;

2.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东方之珠”的短视频,并组织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

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东方之珠”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Step 3】分析

1.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并分析“东方之珠”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整理,了解“东方之珠”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特色;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互动。

【Step 4】拓展

1.展示一些相关的数据和统计图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东方之珠”;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当地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3.鼓励学生进行辩论或撰写小作文,谈谈对于“东方之珠”的看法和

东方之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东方之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东方之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唱出歌曲《东方之珠》的主旋律;

2.学生能够了解歌曲《东方之珠》的由来和歌词含义;

3.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学生练习册;

3.《东方之珠》的音频(包括伴奏和唱歌版本);

4.筆记本电脑。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歌曲

1.老师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东方之珠》的唱歌版本;

2.让学生认真听,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步:讲解歌曲的由来和歌词含义

1.老师简单介绍歌曲《东方之珠》的由来和背景;

2.分别带领学生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三步:学习唱歌

1.老师播放《东方之珠》的伴奏版,让学生根据伴奏唱出歌曲的主旋律,熟练掌握歌曲的曲调;

2.让学生跟着唱歌版本的歌声唱出歌曲,熟悉歌曲的节奏和表达。

第四步:练习歌曲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熟练掌握歌曲;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出歌曲,展示出学生们的音乐才华。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

1.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表现;

2.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含义;

2.学生们在表达中华文化方面的挑战。

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演唱表现能力得到提升;

2.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提高;

3.学生们对于音乐感性理解和参与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旋律,而且通过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的详细讲解,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了中华文化。同时,学生们的表现方式也丰富多彩,为展示学生们的个性和想象力提供了机会。

《东方之珠》教案:了解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东方之珠》教案:了解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东方之珠》教案:了解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认识到上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 让学生了解上海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地域风情。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上海的历史沿革: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过程。

2. 上海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先行示范区。

3. 上海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的石库门文化、弄堂文化等。

4. 上海的地域风情:如南京路、外滩、城隍庙等著名景点。

5. 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规划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上海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文化特色、地域风情和现代化建设。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上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上海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上海的具体案例,如浦东新区的开发、世博会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上海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地域风情。

4. 图片展示法:展示上海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上海的城市地位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上海历史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上海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文化特色、地域风情和现代化建设。

3. 案例分析:分析上海的具体案例,如浦东新区的开发、世博会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上海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地域风情,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5. 图片展示:展示上海的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上海的魅力。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

《东方之珠》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祖国宝岛香港的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香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香港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东方之珠》,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

2.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丽风景和特色。

4.3 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4 课堂讲解:

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

5.1 学生自评: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5.2 同伴评价: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5.3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六章:教学拓展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东方之珠》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来预测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内容概述

课文《东方之珠》主要描述了我国的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课文通过描绘台湾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

学习生字词,如“东方”、“之”、“珠”、“台湾”、“海峡”等。

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

3.1 教学重点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东方”、“之”、“珠”等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问题。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关键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用生字词卡片,进行词汇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第五章:教学步骤

5.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哪个地方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5.2 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