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先秦诸子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1)《诗经》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
③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③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
考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与影响1.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时3 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
考点一
-1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一)科技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夏商 春秋 战国
战国
夏朝时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使用硫黄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 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考点一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二)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三)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表 现技法上,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 2.成就 (1)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考点一
-12-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四)文学
《诗经》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 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 为儒家经典
楚辞
创始者:屈原 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 于表达情感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 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
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 ③主张“有教无类”
文化教育的局面
考点一
-5-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人物 孟子
荀子
主张
贡献和地位
①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 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代表,对儒家思想加以
想
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
考点一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中国古代史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研析考情考向课时作业落实主干知识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私人讲学(4)影响①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②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想解放轻巧识记“百家争鸣”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②强调统治者“”;③“克己复礼”。
(2)教育:“”“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秦汉思想科技文化(共31张PPT)
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 实行内朝外朝 实行察举制 盐铁官营,发展经济 打匈奴,通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经济恢复,国力强 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土地 兼并、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
√ 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解答
五、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2
1.科技方面:
( 1 ) 造 纸 术 : 西 汉 时 期 发 明 纸 , 东 汉 时 蔡伦改进造纸术
(2)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2)地位:儒家思想官方化;
罢黜百家=?禁绝他家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它学派加以“灭”、“绝 ”,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其它学说只是被剥 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 压。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 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 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 ……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 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 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 2、董仲舒主张: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3、特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
【核心突破】 对比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董仲舒新儒学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特点
为现实政治服务 外儒内法,兼采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讲义
(2)楚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吗? 试答
提示:否。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 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不是 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它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思考 1 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 经济发展的产物,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试答
史料解读:①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大量出现, 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这为士阶层的活跃提供了物质基 础。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力 量壮大,他们要求变革,因此,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 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点及联系 1.思想特点 (1)儒家提出仁政、德治、礼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 家趋于稳定、步入正轨后,宜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法家主张推行严刑峻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 治的理论武器。
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 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心意自得”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画面,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落后性的特点,结合题干 无法得出“生活富裕”的结论,故②错误;①③④均符合题 意。故选 C 项。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44PPT
难点突破
4.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人性上,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 (3)人与自然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老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 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5)看待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5.诸子百家思想古为今用: (1)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主题一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历史舞台①;同时,它也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 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 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②。……激烈 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 重组的机会③。学术环境的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 “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 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④。
开创道家学派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
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
统治的一种策略。
主干知识梳理
②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问题思索】 孔子之“仁”与孟子之“仁”的不同
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 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精 神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也 十分有益;还传到了邻国乃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 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 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 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 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考点深化探究
(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 国首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 化为新兴地主阶级,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 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诸侯国经过100多年的变法运动,废除了旧制度,最 终确立了封建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 基础上,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 联系加强。这为后来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成 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第3讲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 课件-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 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 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 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 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 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 后葬于兰陵。
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
(2)齐物论: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 把老子的辩证法引向极端,否认事物的差异性,认 为任何事物本质上是相同的。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鼓盆而歌” (3)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 崇尚自然,主张 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 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二)无为逍遥的道家(黄老之学,老庄之学)
总体特点: 道是世界的根本; 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事的方法
(二)无为逍遥的道家(黄老之学,老庄之学)
1、道家创始人——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
【拓展思考】“仁”和“礼”之间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
“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具备 “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 “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二者 相互制约。“隆礼”是儒学的表层结构, “贵仁” 才是它的思想核心。
(2)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将各种正确 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 制约。 B.调整“礼”和“仁”方法:中庸。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3讲_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 课件(共45张PPT)
(2)公元前 15—前(31)4 战世纪国,以小后亚出细现亚了东大部量的铁赫农梯具人率的先范掌。握(了选冶2铁P技21术),后来这一技术逐
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随着熔炉 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选中2逐P步19推广。(选2 P20)
概况 ⑶“田氏代齐” ②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 ⑷“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结果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影响 ①各诸侯国纷纷改革变法,推动了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
②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交融。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专题知识概览
社会 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时期
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商(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元一体,为中华文明 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实现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②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
④具体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个中体央现集为权儒的家封建与国法家家之争
三、社会转型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二)政治
6.户籍制度:战国时期 (选1 P) (1)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 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传了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考点1
栏目索引
2.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a.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⑤ 司南 ”。 b.商周时期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硫磺和硝石,这为 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考点1
栏目索引
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
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
的是 ( A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治大国如烹小鲜”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答案 A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是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法家的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
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
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
高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1
栏目索引
思维启迪 牟复礼在《中国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 “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请 分析牟复礼所说的学派指的是哪一学派。 提示:该学派蔑视世俗,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自在,因此是道家学派。
拓展深化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考点1
栏目索引
第3节 先秦的文化和科技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第3节先秦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化要点提示: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选择性必修三P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选择性必修三P1),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选择性必修三P2);②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必修三P6);③中华文明历程: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青铜时代(夏商周)→铁器时代(战国以后)(选择性必修三P2);④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选择性必修三P8)。
原始社会——文化基础化石遗址旧石器时代已发现的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元谋人铲形门齿)(中外历史纲要上P2)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已发现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P3)夏朝——文化起源发源地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选择性必修三P2)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中外历史纲要上P5)商周——文化形成特点多元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选择性必修三P2)以农为本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选择性必修三P2)本土性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选择性必修三P6)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选择性必修三P6)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选择性必修三P6)凝聚性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选择性必修三P6)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选择性必修三P6)内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点商人相信上天和鬼神,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选择性必修三P5)本质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选择性必修三P5)以人为本民本思想观点西周初年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选择性必修三P4)影响①孔子提倡西周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选择性必修三P4)②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政治伦理上的人本思想),后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选择性必修三P4)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观点西周初年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选择性必修三P5)影响不仅在春秋战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选择性必修三P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观点《周易》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选择性必修三P5)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选择性必修三P5)和而不同观点西周末年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和”)才能产生新事物(选择性必修三P6)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选择性必修三P6)提倡爱国家国情怀观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选择性必修三P5)价值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选择性必修三P6)②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选择性必修三P6)载体甲骨文含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外历史纲要上P5)内容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中外历史纲要上P6)地位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证实了文献记载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中外历史纲要上P5、P6)青铜器铭文①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5)②西周何尊青铜器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中外历史纲要上P6)春秋战国——文化认同和百家争鸣文化认同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选择性必修三P2)百家争鸣■背景经济社会经济重大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10)政治①列国纷争,战争日益剧烈(中外历史纲要上P9、P11)②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中外历史纲要上P12)社会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中外历史纲要上P11、P12)■代表及其思想儒家孔子①提出“仁”,主张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反对苛政(选择性必修三P4)②主张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③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择性必修三P5)④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选择性必修三P6)⑤“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孟子①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中外历史纲要上P12),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选择性必修一P46),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择性必修三P4),批评统治者“途有饿殍而不知发”(选择性必修一P102)②主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③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选择性必修三P5)④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选择性必修三P5)⑤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择性必修三P5)荀子①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②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选择性必修三P5)《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择性必修三P5)道家老子①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朴素唯物论)(选择性必修三P5)②揭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朴素辩证法)(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时代(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庄子崇尚逍遥自由(中外历史纲要上P12)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墨家墨子①提倡节俭(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②主张“兼爱”“非攻”(中外历史纲要上P12)③主张以天下为己任(选择性必修三P5)④提出“尚贤”,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选择性必修三P5)⑤主张政府实施社会救济,认为“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选择性必修一P102)⑥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中外历史纲要上P12)法家韩非①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中外历史纲要上P13)②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选择性必修一P46)③主张君主要赏罚分明(选择性必修一P46)④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选择性必修一P46)⑤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中外历史纲要上P12)其他管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选择性必修三P4)屈原主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选择性必修三P5)■评价实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和意识形态内的反映(中外历史纲要上P1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P13)影响百家争鸣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外历史纲要上P13)【图现历史】何尊中的“中国”和五行相生相胜【错误曝光台】1.错误:西周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后来他在“国人暴动”中联合召公执政,史称“共和执政”。
高考北京版高考历史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3.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与文艺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指南仪器“⑧ 司南 ”
科 天文 《⑨ 石氏星表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技
历法
夏朝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成 医学 《⑩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奠
就 定了我国中
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d.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B.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 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批驳。 C.意义 a.各家彼此吸收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最前沿……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眼前的“乱世”,更重要的是“知识” 也使他们学会了用理性反观自己。通过反思……他们产生了“拨乱反 正”的使命感、责任感,希望用他们掌握的知识“⑤经世致用”,挽狂 澜于既倒。
——摘编自列瓦雷士《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读史指导 (1)史料1为原始文献史料。理解史料的关键是明确史料的角度,依据史 料中①②③可知,史料从经济、政治和教育的角度,来反映百家争鸣局 面出现的社会背景。 (2)史料2为后世的史学专著。史料的主体是“贵族政治”,依据史料中 ④可知贵族政治的衰败。 (3)史料3是评论史料。依据史料中⑤可知,史料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对待社会政治活动的态度。
(续表)
汉字 六千多年前出现了“图画文字”
艺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
术
成完整体系
成
绘画
远古时代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备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试卷(含答案解析)
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单选题1.(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3.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4.《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5.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A. “非攻”B. “无为”C. “齐物”D. “严刑”6.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周礼”()A. 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 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C. 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D. 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7.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A. “天行有常”B. “小国寡民”C. “以自苦为极”D. “富贵不能淫”8.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说明三国时期()A. 各国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药B. 火药的使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 人们已不再将硫磺和硝石作为药材使用D. 人们对火药的物质性能已有一定的认识9.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课件(34张PPT)
屈子祠(外景)
屈子祠(内景)
三、艺术(探究提问)
1、商代甲骨文 2、远古时代的原始歌舞,如《韶乐》
3、西周时期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4、战国时期钟鼓之乐盛行,如战国编钟。 5、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独立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最早 的帛画。 6、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漆器的花 纹发展到描写社会生活的复杂图画。
战国曾侯乙编钟(复原)
种类繁多的青铜器 兵器
戈
越王勾践剑
2、司南
战国末年成书的《韩非子・有度》中有“故先 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鬼谷子・谋 篇》里也有“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 也”之语。这里的“司南”,可能是一种指南 装置,可以起到标示方向的作用,它有可能是 依据磁石的指极性而制成的。宋元时代指南针 用于航海的普遍。中国人发明航海用指南针对 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
六 字 炳 千 秋 十 四 县 民 命 食 天 尽 是 此 公 赐 予
古名“崇德 庙”,是纪念都 江堰水利工程的 修建者李冰父子 的庙宇。
深淘滩 低作堰
4、鲁班
鲁班发明 了曲尺、墨斗、 钻子、凿子、 铲子、石磨、 锁、机动木马 车、木鸟、云 梯、钩强等。
铲 子
曲 尺 云 梯 石 磨
墨 斗
5、扁鹊
高三一轮通史(先秦史)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知道青铜器、甲骨文、都江堰,体会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司南的发明、战国工匠鲁班、神医扁鹊及其成就。 3、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知道伟大诗人屈原及其文学成就。 5、了解战国编钟等古代音乐成就及《妇女凤鸟图》、 《御龙图》等绘画成就。
“天子九鼎,诸侯七, 大夫五,元士三。”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练习一、选择题1.(xx北京东城期末)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结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2.(xx北京朝阳期中)“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
孔子认为(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xx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4.(xx北京西城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5.(xx北京海淀期中)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6.(xx北京东城期末)《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
《诗经》《楚辞》中都出现了一百多种植物。
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
由此可以推论出(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二、非选择题7.(xx北京文综)(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K12课件
10
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E政v以a德lu”a“t节i用on而爱o人n。ly”. ith②③孟荀As子子p的的o民民s本本e.思思S想想l::民“i君d贵舟e君s民轻水f、。o痛”r恨暴.N政E和T战争3。.5 Client Profile
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⑥。
——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
(1)起C源o:刻py画r在i早g期ht陶器2上0的04简-单2符0号11被认A为s是po中s国e文字Pt的y起源L。td.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K12课件
7
4.文学 (1)《诗经》 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2)实C质o:古py代r儒i家g思ht想中2的0“04民-本2”0思11想是A以s维po护s“e君”Pt为y中心L的td,并.不
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K12课件
11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的背景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2)政C治o:周py王r室i衰g微ht,诸侯2纷00争4,分-2封0制1瓦1解A,专s制p主os义e中央P集ty权萌L芽t。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东城期末)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结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2.(2016北京朝阳期中)“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
孔子认为()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4.(2016北京西城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5.(2018北京海淀期中)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荀子D.庄子6.(2017北京东城期末)《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
《诗经》《楚辞》中都出现了一百多种植物。
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
由此可以推论出()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二、非选择题7.(2012北京文综)(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大学特优测试)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
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
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这一“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期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发明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争霸战争2.(2017北京朝阳期中)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A.居于百家一言B.地位日趋稳固C.成为主流学说D.融合佛道思想3.(2016北京海淀适应性训练)“一个智者应当在所有正常情况和生活遭遇中追求道德,尽可能地了解并遵守古代的礼仪。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他都应当是仁慈的、明智的、勇敢的。
他应当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
”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A.普罗泰格拉B.老子C.孔子D.苏格拉底4.(2017北京西城期末测验)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
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C.兼爱非攻、选贤任能D.专制集权、严刑峻法5.(2014北京文综)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6.(2018北京朝阳期中)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该思想()A.提倡理解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B.对中国哲学和传统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人的从属地位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丰台一模)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洽、和谐。
他认为,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丈夫要忍让、克制;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女人持家,男人治国,若无节制和正义,就管不好家、治不好国;不论男女,只要有节制和正义,就是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摘编自王世军《希腊哲学家的家庭观》材料二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
“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礼”就是要谦让;“义”就是要尊敬兄长;“慈”是长辈对晚辈要慈爱;“孝”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
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现》阅读材料一、二,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家庭观念的共同点。
(8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A根据材料中“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结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A项表述是该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出现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出现于宋明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属于明清之际黄宗羲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2.B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根据所学可知,②是墨家的思想,排除;④是法家的思想,排除;①③均是孔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
3.B根据所学可知,A项是荀子的性恶论观点;B项是孟子的性善论观点;C项是老子的主张;D项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观点。
4.C根据所学可知,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和礼法并用,而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
5.C材料中“人的本性恶劣,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是荀子人性本恶的主张,C项正确。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与材料人性本恶矛盾,排除A项。
韩非子主张人性本恶,应用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与材料中“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矛盾,排除B项。
庄子主张无善无恶论,要遵循自然,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6.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的国风中多为北方民歌,《楚辞》是南方文学成就的反映,根据材料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可知,“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B项表述符合题意。
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是在南宋时期,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稻”“黍”不是外来的农作物,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楚辞》成书时间晚于《诗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二、非选择题7.答案(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2分)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
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4分)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概括两则材料的中心思想,概括时要迁移所学知识;第二小问,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B铁器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材料所述无关,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中“思想家”“革新”等相符,故B项正确;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争霸战争发生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不符,而且也不是关于思想方面的革新,故D项错误。
2.A依据材料中“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知,孟子认为儒家只是各家中的一派,故A项正确。
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3.C依据“追求道德”“遵守古代的礼仪”“仁慈”“尊重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并期望与等级低下的人区别开来”等综合判断,材料中的思想家是孔子。
孔子重道德,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C项符合题意。
4.D据材料中“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可判断,这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可判断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C项属于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与材料中“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专制集权、严刑峻法,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与材料中“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符合,故D项正确。
5.D题干地图是战国时期的形势示意图。
根据所学可知,①是燕国地区,②是齐国地区,③是秦国地区,④是楚国地区。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的代表作,D项正确。
《春秋》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由孔子修订,故A项错误;《孟子》《荀子》分别是邹国孟子、赵国荀子两位思想家的著作,均为儒家经典,与④地区没有关联,故B、C两项错误。
6.B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的影响。
依据材料中“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道家思想,故B 项正确;A、C两项是儒家思想;材料不是“超自然的信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7.答案共同点:在总原则上,都倡导家庭和谐;在家庭成员个人品行方面,强调个人修养;在家庭内部关系上,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在家国关系上,都认为治家与治国有很大关系。
(8分)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和孟子在家庭观念方面的相似之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