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的闸门:《宠儿》中的“重现回忆”
母爱之善与恶——评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母爱之善与恶——评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杜芬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摘 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创作的《宠儿》是一部充满对奴隶制度的血泪控诉的长篇小说,作者将这段沉重的历史,通过女主人公塞丝的异化的母爱呈现给读者。
母爱在其笔下,演变成一种血腥的杀女行为。
在对塞丝的爱与恶的探讨过程中,我们体谅到那个时代作为黑人母亲的悲哀与无奈;同时,我们也更清楚地看见那段让所有黑人不愿回顾却无从忘却的屈辱历史。
关键词:宠儿;母爱;异化;奴隶制作者简介:杜芬(1987-),男,江苏睢宁人,本科,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高职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106-02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取材于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的真实故事。
如何让奴隶制的罪恶触目惊心,莫里森运用了各种艺术上的表达技巧和情节上的精心构建。
其中对母爱异化的描绘,是作者反映主题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宠儿》中,发生母爱异化的,是一位黑人奴隶母亲塞丝,这位母亲为了女儿幸福,为了个体自由,为了奴隶解放,毅然决然地杀死了自己的女婴,在她身上激化出了最感人的母爱,和最震惊的杀戮。
这种行为,是爱还是恶?是值得敬慕还是值得批判?世事有因才有果,撇开如何评价不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种让人难以形成统一评判的行为本身的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曲折的、悲怆的形成过程。
一、寻求自由的失败经验塞丝是作品中的叙述者之一。
作为一个女黑奴,塞丝的一生充满悲惨,莫里森并没有直接将这名女黑奴的经历记录下来,而是通过丹芙、保罗•D等他者在来回穿插的记忆碎片中,一点一点地复原拼整齐展现给读者。
这种将叙述权威转让给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的表现方法,让读者更贴近真实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塞丝所遭受的非人虐待,莫里森仅用一棵“树”来暗示,并且是通过曾经帮助过她的女白人爱弥的描述来展现的:一棵树,露。
正视历史重获新生——论莫里森的《宠儿》
一一一一一一一中外文学文化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正视历史,重获新生——论莫里森的《宠儿》高涛(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通过塑造“宠儿”这一魔幻化了的人物形象,托妮·莫里森将笔触伸向人们不愿提及但时时影响着现在的历史。
着重分析小说对“宠儿”的塑造意图,及其在塞丝、保罗·D 以及丹芙等人情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历史曾经多么黑暗,只有真正面对过去,才能拥有未来。
关键词:“宠儿”;托妮·莫里森;历史;未来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3-0143-03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始终根植于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她的关注点集中反映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和她们的精神世界。
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创作了八部经典长篇小说,其中《宠儿》于1988年荣获普利策奖和F.肯尼迪奖,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石之作。
故事发生在美国奴隶制废除前后的十年间,描写了黑人奴隶尤其是女性的悲惨遭遇。
《宠儿》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宠儿》的故事取自莫里森在蓝登书屋担任《黑人之书》(The Black Book )的编辑时收录的一则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了19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玛格丽特·加纳的逃亡女黑奴,当她意识到无法逃离奴隶主的魔掌时,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样沦为奴隶,毅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小说中,女主人公塞丝与玛格丽特·加纳一样,为了摆脱奴隶的悲惨命运,从肯塔基州的“甜蜜之家”出逃,当奴隶主追至俄亥俄州时,塞丝因不愿看到孩子重又沦为奴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幼女。
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被杀死的女儿——“宠儿”重返人间,来到塞丝居住的辛辛那提蓝石路124号,赶走了塞丝的情人保罗·D ,无休止地索取着塞丝的母爱,致使二人的身心濒临崩溃。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范文
《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宠儿》》篇一一、引言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入探讨美国南方种族与性别压迫的经典作品。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本文旨在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宠儿》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主人公如何挣脱双重桎梏,重建精彩人生。
二、双重桎梏:种族与性别的压迫在《宠儿》中,主人公塞丝所面临的双重桎梏主要表现在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上。
作为黑人女性,她在白人至上的社会中饱受歧视与压迫。
在种族问题上,黑人被剥夺了尊严与权利,被视为低人一等。
在性别问题上,女性则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主权与话语权。
塞丝所面临的正是这种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的困境。
三、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种族与性别的压迫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在《宠儿》中,这种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塞丝在遭受白人奴隶主的压迫的同时,还要面对社会对黑人女性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后殖民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主体性与自我认同,认为女性应该摆脱种族与性别的束缚,争取自身的尊严与权利。
四、挣脱桎梏,重建精彩人生面对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塞丝选择了勇敢地抗争。
她通过自我救赎与帮助他人来摆脱桎梏,逐渐找回自我价值与尊严。
在小说中,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她从最初的无奈与屈服,到后来的勇敢与坚强,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的认同与重塑。
此外,她还通过与其他黑人女性的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为黑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五、结论通过对《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挣扎与抗争。
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她们不断寻求自我救赎与自我认同。
而塞丝的成长与变化正是这种努力的体现。
她通过勇敢地抗争,逐渐摆脱了桎梏,实现了对自我的重塑与认同。
同时,她也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通过团结与合作,共同抵抗压迫,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权利与尊严。
宠儿的写作技巧评析
20 世纪,黑人文学已成为研究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的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 作家得主,托妮·莫里森为 20 世纪的美国文学竖起了又一 座里程碑。莫里森所有的作品都在向人们展示和挖掘黑人 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她精湛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拥 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使她成为成就卓著的小说家。《宠儿》 则恰好完全展现了莫里森的运用语言讲述故事的能力。《宠 儿》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为她赢得了 1988 年的普 利策奖。小说中,莫 里 森 远 离 了 当 下 的 场 景,将 小 说 的 背 景 设置在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的“重建时期”,女黑奴塞丝只身一 人逃离种植园,在赶来抓她的奴隶主到达时,为了使孩子不 再遭受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十八 年后,女儿的鬼魂回来与赛丝纠缠,向赛丝索爱。《宠儿》中, 莫里森充分运用熟练的写作技巧呈现给我们一个既怪诞又 真实的故事,莫里森所运用的写作技巧恰如气氛地推动了小 说的发展,营造了悲凉的气氛,真实地反映了黑人的悲惨境 遇,引发人们思考,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震 撼力。
一、“闪回”的运用 闪回( Flashback) ,是一种用闪回的短暂形象来表现人物 精神活动、心理状态和情感起伏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不同于 倒叙和回忆。倒 叙 或 回 忆 是 通 过 对 某 一 情 节、细 节 的 回 忆, 来交代事件、叙述故事。闪回,展现的时间比较短促,常常是 几个闪念像电影镜头一样在大脑中一闪而过。闪回的主要 作用,在于表现人物一瞬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用看得 见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看不见的内心变化和发展。但它必须 与人物此时此刻的行为、感受以及固有的思想、感情、性格相 联系,并符合人 物 或 情 节 的 逻 辑,具 有 它 的 特 定 性。闪 回 可 以表现人物性格,窥视人物的心灵奥秘,较一般回忆,能更直 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宠儿》的故事骇人听闻,非比寻常,因此莫里森也没用 常规的叙述来手法。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在不断的对往事 的回忆中逐渐走出杀婴事件的阴影的,因而,闪回贯穿整部 作品。一开始,赛 丝 回 忆 起 为 了 给 她 死 去 的 女 儿 刻 块 墓 碑,
《宠儿》中记忆复现对心理创伤的修复
由之身 的黑 人 长期 的精 神贻 害 , 为 拒 绝 回忆 无 益 于反 思 现 在 和重 建 未 来 , 认 而依 据 心 理 学 创 伤 治 疗 的 理 论 , 意 有 识 的修 补 记忆 碎 片 , 重现 记 忆全 貌 同 “ 去” 过 和解 则意 味 着 希望 与 未 来 , 利 于 帮助 已获 自由之 身 的黑 人 释放 被 压 有
抑 的记 忆 , 重构 完 整 的人 格 和全 新 的 自我 。
关
键
词 : 心理 创 伤 ; 忆 重现 ; 抑 ; 伤修 复 ; 记 压 创 集体 力量 文 献 标 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I16 0. 4
Tr um a H e ln fRe e or n Beo e a aig o m m y i lv d
d e o g o o h elcin o h r s n n h e o sr c in o h u u e o sn o d frt er fe to ft e p e e ta d t e r c n tu t ft ef t r .Ac o d n o t e t e r fta — o c r i gt h h o y o u r mai e o e fp y h l g ,pe i gt g te h rg na mo n e mo ii gme n r c n iig wih t e t r c v r o s c oo y icn o eh rt e fa me tlme r a d r me rzn a e o cl t h c y y n p s n r ai g h p rt ef t r ih i epult h lc o h v le d wn d fe d m ee s o g— a ta d ce tn o e f h u u e wh c sh l f o te b a k wh a e ar a y o e e o r l a e ln — o r
评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后现代叙事手法及叙事话语
评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后现代叙事手法及叙事话语摘要:后现代主义以其反传统的叙事策略成为了二十世纪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
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被看作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名篇佳作。
本文从该小说的叙事手法和叙事话语角度,分别论述该作品的碎片式叙事模式,多重叙事视角以及该作品的哥特式叙事话语,布鲁斯音乐风格等,进而探讨了该作品的后现代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关键词:碎片式叙事模式多重叙事视角重现回布鲁斯音乐《宠儿》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发表后,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宠儿》不仅“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在叙述手法的运用上,将黑人小说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小说中莫里森采用了碎片式叙事模式和多重叙事视角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并通过哥特式的叙事话语和具有布鲁斯音乐风格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与神秘气氛的故事,从而使小说具有深刻的震撼力。
形成了作者独特的后现代风格,成为“表达后现代的另一种声音”。
1碎片式叙事模式和多重叙事视角莫里森在《宠儿》中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线性展开情节,而是采用碎片式叙事模式打破时空界限,把不同时间、地点组合交织在一起,在现在与过去之间自由穿梭。
在小说的开始,读者首先看到的是:一所整天闹鬼的房子——蓝石街124号。
就此展开的叙事支离破碎,时空不断错置。
与现实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的是多种层次的过去:有作为历史回忆的贩奴船的故事,有在昔日农场“甜蜜之家”黑奴受到的种种磨难,有赛斯于逃亡途中生下丹芙的情景……这些过去的故事时而出现在人物的回忆中,时而出现在现实的故事里,仿佛成了正在发生的故事。
碎片式叙事模式还体现在对小说的中心事件——赛丝杀婴的叙述上。
小说第一章提到孩子的阴魂不散,为“割断脖子”怒气冲冲,但并未点出是谁割的。
第三章里赛丝向保罗介绍丹芙,说她命大,当初坐牢时,“耗子什么都咬,但就不碰她”。
《宠儿》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
《宠⼉》中象征意蕴的多重解读2019-03-02摘要: 托妮·莫⾥森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作家。
其巅峰之作《宠⼉》运⽤了⼤量象征⼿法,对深化和充实主题起到了点睛作⽤。
本⽂通过详细分析《宠⼉》中主要事物和⼈物的象征意蕴,旨在揭⽰其深刻的主题、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和拓展作品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说《宠⼉》象征意蕴事物⼈物托妮·莫⾥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作家。
莫⾥森作为⼀名⾮裔美国⿊⼈作家,始终从美国⿊⼈的历史和现实⽣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并“以其丰富的洞察⼒和诗情画意的⼩说把美国现实的⼀个重要⽅⾯写活了”(雷格,2000)。
⼩说《宠⼉》(Beloved)发表于1987年,⼩说以⼀个⿊⼈母亲杀婴的故事为主线,深刻揭⽰了奴⾪制在⿊奴⼼灵上所留下的巨⼤创伤。
该书展⽰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为莫⾥森赢得了普利策奖。
象征,作为⼀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法,是⽤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等来暗⽰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说充满⼤量象征意象,从树、⽔、红丝带到⼈物、房屋,遍布全⽂,相互呼应,莫⾥森“以诗话现实主义的⼿法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象与⿊⼈历史⽂化和主⼈公的⼼理真实结合起来,虚实相衬,巧妙地神话了全书的主题,重现了⿊⼈经历的诗⼀般的美妙和痛苦”(孙薇,2002)。
本⽂主要分析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物,揭⽰其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
⼀、事物的象征意蕴许多事物在⼩说中多次出现,往往具有象征意蕴,既为情节发⽣提供了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
1.“甜蜜之家”“甜蜜之家”是塞丝在奴⾪制下⽣活过的⼀个南部种植园,⼀个美好的名字。
那⾥有如天堂般迷⼈的风景,似乎是⼀个甜蜜⽽温暖的港湾。
正是在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六个⿊奴没有任何⾃由,只有⽆⽌尽地“被租⽤,被出借,被购⼊,被送还,被储存,被抵押,被赢被偷被掠夺”。
论《宠儿》中社区帮助个体在灾后重获新生作用
论《宠儿》中社区帮助个体在灾后重获新生的作用摘要: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关注的是经历过灾难的人们在灾后的心理康复。
而本文则探讨了在奴隶制的前提下,黑人家庭的概念往往超越了血缘关系,是由邻居和朋友等组成的扩大外延的社区关系所构成,从这一层面上讲,社区就是黑人的家;个人、家庭都不能孤立于社区独立存在。
对经历了奴隶制浩劫的黑人而言,黑人社区帮助其重获健康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创伤黑人社区黑人家庭心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发表于1987年,现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亦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宠儿》的背景时间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即所谓的“重建时期”。
随着奴隶制的废除,黑人身体被奴隶的状态虽然结束了,但是心理的创伤却仍是巨大的。
莫里森关注的是在巨大的灾难过后,普通人该如何站立起来,放下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开始新的生活。
莫里森在《宠儿》里充分描写了黑人社区对个体的支持和心理疗伤的作用。
一为奴隶的惨痛经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宠儿》中的人物被过去的记忆所吞噬,淹没在过去的回忆中,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黑人有关过去为奴隶的屈辱和苦难的记忆,如波涛汹涌,一触即发。
“除非不得已,没有人肯开口,肯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们不想谈论,他们不想记得,他们不想提及,因为他们害怕。
”[1]在《宠儿》里,莫里森用多角度叙事、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叙事手法,将黑人的苦难史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莫里森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白人奴役、屠杀黑人的血腥画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屠杀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更包括人格和精神上的,为奴隶的一生就是肉体和精神饱受摧残的一生。
奴隶制废除以后,白人对黑人的身体奴役虽然结束了,但是曾经为奴隶的经历和屈辱,却是黑人心里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
论《宠儿》中的“记忆”
他”在 宠儿 身上有 她 们 共 同 的记 忆 , 完 全全 属 于 , 完 丹 芙 的 记 忆 ; 是 丹 芙 总 是 喜 欢 给 宠 儿 讲 自 己 出 生 于
时 的情 节 , 为 在 这 段 记 忆 中 丹 芙 是 主 角 , 有 人 都 因 所
她 憎恨— —尽 管 她 不 知 道 是 因为 颜 色 还 是 因为 质 地 。她 嫁 给 了 一 个 她 能 找 到 的 最 黑 的 男 人 , 了 五 生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孩 子 , 把 自 己会 的 都 教 给 了 他 们 和 她 其 他 坐 在 她 的 起 居 室 里 的 孩 子 们 , 后 就 把 五 个 孩 然 3 都 送 到 了威 尔 伯 福 斯 。她 的 浅 肤 色 曾使 得 她 被 宾 =
回忆:填补缺失的历史——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
回忆 的实 现
着承受难回忆就 是证 明。十 八年 来 , D 塞 丝从 来未 能 忘记— — “ 即使 我 不去 想它 , 即使 我死 掉 了 , 画 面 , 幅映 着我 的所 为 , 那 那 所知 , 见 的画 所 面仍 然在 那儿 , 在事 件发 生 的那个 地 方 ” 。过 就
小说《 宠儿》 在莫里森 的所有作品中占有特殊
的 地 位 。 它 是 战 后 美 国最 重 要 的 小 说 之 一 , 于 18 年 获得 了普利 策文 学奖 。小说 出版 后在 美 国 98 黑 人 学 者 和艺 术家 中引 发 了 的广 泛 讨 论 和 争议 。 在 创作 这部 小说 时莫里 森 的脑海 中总是萦 绕 着两 个 件事 : 个黑 人女 奴杀 死 了 自己 的孩子 ; 个年 一 一 青 的女 人原 谅 了想要 杀死 自己的恋人 并 帮助 他逃 避警察 的追捕 。虽 然莫 里森 无法 解 释这 两件 事之 间 的联 系 ,但 是从 这两 件事 中她 似 乎非 常清 楚地 意识 到 :一个 女 人 爱 另外 的东 西甚 于爱 她 自己。 “ 她 把 自己的 全 部 价 值 都 寄 托 在 这 件 身 外 的事 物
一
收稿 日期 :00 0 - 4 2 1— 5 0 基金项 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 目“ 所罗门之歌》 论《 中的布 鲁斯美学” 系列成 果之一( 8 O O O Qy 4 ) 作者简介 : 吕国秋 (92 , , 宁, ̄ A , 18 一)女 辽 - t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外 国语 学院讲师 , 究方向 : 美文学。 k 研 英
中缺 失 的历史 。正 如斯 泰 因贝 格在 博 士论 文 的序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记忆重现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记忆重现作者:吴明靖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小说以现在时间层面的故事为基体,人物过去的经历以碎片形式一片片嵌入,更真实和深刻地揭露了黑人的内心生活。
在“记忆重现”的过程中,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位黑人女性宠儿、塞丝、丹芙的心灵也得到纵向沟通,寓意黑人种族与个人真正面对历史,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关键词:宠儿托妮·莫里森碎片叙事记忆重现关于奴隶解放的传统小说一般都是描述黑奴争取身份自由的故事,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诸如黑人妇女这样的双重(多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与关怀,为他(她)们和他(她)们的心灵作史”,①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了奴隶精神解放的必要性,即治愈残暴的奴隶主给黑奴留下的精神创伤。
《宠儿》取材于19世纪50年代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1974年,托妮·莫里森在编辑反映黑人三百年来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史《黑人之书》时接触到这个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经过十年的酝酿和三年的写作,1987年《宠儿》终于问世,引起强烈震动。
1988年,《宠儿》获普利策小说奖。
1993年,托妮·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时空交错的叙事《宠儿》没有线性地展开情节,“整个小说以现在时间层面的故事为基体,人物过去的经历被完全打碎,再一片片嵌入这个基体中,于是小说的叙述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穿插跳跃。
”②小说要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873年,此时废除蓄奴制已经10年,黑人在名义上已经获得解放。
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来说,这个时间就是他们的“现在”。
展开现在层面故事叙述的同时,围绕宠儿的出现和消失,中间穿插了大量对奴隶制时期生活的回忆,人物的过去随之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在小说开篇,塞丝和丹芙谈论屋子里的鬼魂即她死去的女儿时,过去的画面就立即展现在她眼前:女儿粉色的墓碑,为了免费得到这块墓碑她所付出的肉体的代价。
奴隶制阴影下的母爱悲歌——简析托妮·莫里森的《宠儿》
奴隶制阴影下的母爱悲歌——简析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杨晓慧(孝感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宠儿》描写了一个取材真实的美狄亚式的母亲的故事。
通过女主人公瑟思在饱受奴隶制的压迫后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和现实的行动:逃跑——消极反抗——积极反抗.表现黑人被践踏的人格和被戕害折磨的内心世界,着重挖掘奴隶制对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关键词:奴隶制内心世界心灵创伤反抗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 oni M or ri son)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宠JL)(又名《娇女》)是最受读者和评论家关注的小说,被认为是她的最佳小说。
《宠儿》描写了一个取材真实的母亲的故事:女黑奴瑟思(Set he);1q堪忍受奴隶制的压迫.她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主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为了使女儿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亲生女儿。
在毫无意义的消极反抗之后,女主人公瑟思为了捍卫自己做母亲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儿女,最后采取了积极反抗的行为。
与传统反奴隶制文学不同之处在于:《宠J h)并未过多描述黑人奴隶与罪恶的奴隶主的正面冲突,也不再满足于叙说黑人逃离苦海追求自由的惊险历程,而是将笔触伸入他们的内心深处,表现黑人被践踏的人格和被戕害折磨的内心世界。
着重挖掘奴隶制对黑人造成的无以弥补的心灵创伤。
“以死去的黑奴阴魂再现的故事探索了黑奴的过去对他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并以表现黑奴的心理意识为切入点。
着重表现了奴隶制对黑人心灵造成的创伤”①。
在小说《宠儿》中,瑟思为了捍卫自己做母亲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儿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逃跑——消极反抗——积极行动。
一、逃跑“奴隶制是人类迄今为止制造出来的最邪恶反家庭制度”。
⑦在这种制度之下,黑奴没有宗族,没有家庭,不能有爱,繁衍生息由白人操办,充当配种的工具。
“男男女女都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被挪来挪去。
”③瑟思成年后。
未健全的主体性意识在咖腊先生的“民主”管理下有所成长,但这一阶段是瑟思主体性意识的萌芽期.她处于一种自发的朦胧的自我意识的精神和行为状态中。
《宠儿》的后现代解读
《宠儿》的后现代解读作者:李雪芹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社会抗议小说《宠儿》进行反传统的后现代解读,从不确定性,狂欢﹑反体裁,时间空间化三个层面挖掘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后现代突破,以期提供给读者一种新的阅读范式。
关键词:不确定性狂欢反体裁时间空间化作者简介:李雪芹(1982- ),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026-01一、引言《宠儿》一直因其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写作技巧及其在莫里森个人创作生涯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备受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叙事学等学派纷纷从中寻找证明自己理论的材料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当论及该小说是否归属于后现代小说时,批评家们莫衷一是:王守仁称“作为艺术家,莫里森追求一种极富特色的现实模式”;而杨敬仁则赞誉《宠儿》是“表达后现代的另一种声音”。
二、迷失在不确定性迷宫中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
《宠儿》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人物身份的多重性上。
《宠儿》中有关宠儿身份的描写就这样散播在小说之中。
这些描写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释,因而使得宠儿的身份模糊不定,表现出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从充满怨毒的鬼魂到还阳为血肉之躯,最后又神秘地离去,她走完了别样的生命历程。
宠儿到底是谁?莫里森本人说过“当你将《宠儿》从头读到尾,你不知道她到底是谁。
”的确,宠儿既是人,又非人;既是鬼,又非鬼。
关于她的身份之谜我们还可作如下推测。
宠儿是塞丝“自我”的化身,是塞丝被压抑的凄惨记忆的重现,是塞丝“无意识的自觉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爆发出来造成的精神系统的“震惊”。
作为母亲的塞丝在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后,在心理上经历了后现代心理分析的“防御﹑期望﹑幻想和转换”的过程:从逃脱回避,拒绝承认宠儿到期望宠儿就是自己还阳的亲生女,再到最终完成自己身份的转换,由饱受精神煎熬的赎罪的母亲到觉醒的崭新自我的铸造。
记忆·旅行·追寻——论莫里森《宠儿》中的历史、文化和自我意识
De e .2 0 1 3
记 忆 ・ 旅行 ・ 追 寻
论莫里森《 宠儿 》 中的历史 、 文化 和 自我意识
许庆红 , 王
(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 , 合肥
巧
2 3 0 6 0 1 )
摘
要: 文章从非裔美 国人 的历 史记忆 、 文化旅行 和 自我 追寻三方 面解析莫里森 如何 以艺术 手段通过 其长篇
Me mo r y ,Tr a v e l ,Qu e s t
—
Hi s t o r y。Cu l t u r e a n d S e l f Co n s c i 0 u s n e s s i n To n i Mo r r i s o fs Be l o v e d
民族 真正的 自我身份 。在此基础上得 出结论 , 《 宠儿 》 意在强调 塑造黑人 民族 历史文化 身份 、 推进非裔美 国文
化发展 的重要性 , 是莫里森非 同寻常的文学努力 。 关键词 : 《 宠儿 》 ; 历史记忆 ; 文化旅行 ; 自我迫寻
中 图分 类 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3 6 3 4 ( 2 0 1 3 ) 0 6 — 0 0 7 7 — 0 6
XU Qi n g - h o n g。 W ANG Qi a o
( S c h o ol o f F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An h u i Un i v e r s i t y,He f e i 23 0 6 01 ,Ch i n a )
o u t o f t h e b e wi l d e r me n t o f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 t h u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t r u e s e l f - i d e n t i t y o f b l a c k n a t i o n .Th i s
托妮莫里森《宠儿》
托尼· 莫里森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 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1949年她以优异成绩 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 古典文学。曾担任高级编辑,为拳王穆罕默德· 阿里 自传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的出版竭尽全力。 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 ,记叙了美国黑人300年 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上世纪70年 代起,她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巴尔德 学院讲授美国黑人文学,并为《纽约时报书评周报》 撰写过30篇高质量的书评文章,1987年起出任普林 斯顿大学教授,讲授文学创作。莫里森的主要成就 在于她的长篇小说。
加纳的婆婆
八个孩子,大部分被弄到其他地方; 丈夫被迫和她分手,25年未见; “她亲眼目睹了媳妇杀那个孩子,但她说自 己既没有鼓励也没有阻止媳妇这么做——因 为在这种情况下,她本人也可能做出相同的 举动。”
被遮蔽的美国黑人历史
赫伯特· 哈伯:女奴经常成为迫切要求奴隶起义的
人; 安吉拉· 戴维斯:不仅女奴愿意阻止奴隶起义,而 且证明奴隶母亲非同寻常的绝望情绪。 麦克莱纳根:在20世纪文学中,直到最近,不仅 玛格丽特· 加纳的历史,而且所有内战前黑人妇女 的历史都一直是看不见的,这使得非裔美国女性 历史的真相一直受到压抑。
莫里森的作品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因素。《所罗门之歌》 之歌中,派特拉平坦、没有肚脐眼的腹部;戴德一世的鬼魂; 奶娃与神话小说中寻宝人经历相似的自我发现之旅;取材于 黑奴传说的“飞回非洲的黑人”;《柏油娃儿》中来自非洲 的“柏油夫人”这些超现实因素及黑人传说和神话,为莫里 森的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和魔幻色彩。莫里森的语言吸取了 黑人口头文学的传统,看似简单却幽默,机智。那是经过精 雕细琢之后又不留痕迹的文学语言。她的作品还随处可见色 彩和音乐的意想,语言的美感更是得到了加强。 西方评论界普遍认为莫里森继承了拉尔夫· 埃利森和詹姆 斯· 鲍德温的黑人文学传统,她不仅熟悉黑人民间传说、希 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 ,而且也受益于西方古典文学的熏 陶。在创作手法上,她那简洁明快的手笔具有海明威的风格, 情节的神秘隐暗感又近似南方作家福克纳,当然还明显地受 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莫里森更勇于探索和创新, 摒弃以往白人惯用的那种描述黑人的语言。
记忆的力量——论《宠儿》中的黑人集体记忆
记忆的力量——论《宠儿》中的黑人集体记忆
林巧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45
【摘要】记忆是《宠儿》的核心主题之一,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对记忆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深思。
主人公赛丝在故事的最后是在回忆起往昔团结氛围的社区里的黑人群体的帮助下,才摆脱了宠儿走出困境的。
由此表明了记忆的力量,也象征着黑人个体应在黑人群体的框架中去回忆,通过集体记忆的力量才能走出困境,回归到凝聚生命力的社区。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林巧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集体记忆中的"生成性记忆"和"固化形式记忆"
2.走出历史的魅影——论《宠儿》对黑人历史的记忆与忘却问题的探讨
3.重现的记忆——创伤的表征——《宠儿》中奴隶制对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剥夺
4.记忆与忘却——《宠儿》所展示的美国黑人成长史
5.集体记忆视角下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叙事创新探索--以《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已她不愿提及 。她过去 的朋友保罗・ 的到来使 塞丝不得不 D 面对过去 , “ 她知 道保 罗・ D在给她 的生活增加某种东西—— 某种 她想信 任 又怕信 任 的东 西 。现在 他又 增加 了更多 的东
西 :令她 心碎 的新 的 画面 和 旧的记 忆 ……天知道 ,愿 意 的 话 ,他还会告诉她些什 么。” 实 际上 ,塞 丝从 未真 正讲 过 杀婴 事件 的核 心部分 ,她 性 ,我能够进入 到那 些非黑人 、非女性者 所不能进入 的情感 杀婴的情景有时 只是在脑海 中一闪而过 。而且 ,即使是在这 与感受的广 阔领域 。” 闪而过 中,也 没有多少 细节 。塞丝 的回忆没有锯子 ,有 的 在美 国,无 论是 白人还是 黑人 ,都有 不愿触及 的敏感 地 带——奴隶制 ,奴隶 制的历史 被掩盖 、忽 略 、或改写 ,而这 只是 目的和动机 :她只想保 护 自己 的子女 ,不想他们重新为 必将导致 包 “ 全民性健 忘”。面对这种状况 ,以托 妮・ 里森 奴。而在其他人 眼 中,塞 丝疯 了 ,她竟然 杀死了 自己的亲生 莫
d rn e 1 5 sa dt eRec n tu to e o , p cfc l ory dterf h gan tten g t aeo epat Sr g l gt og t u gt 0 n —o sr ci np r d s e i al p ta e h i i ta is h ihm r ft s. t gi Ofr e i h 9 h i i y g h u n
一
走 出过 去 ,走 向 未 来 。
关键词 :托妮- 莫里森; 《 宠儿》;新奴 隶叙 事体 ;重现记忆
Lo k a k t hePa t “ m e o y” i l v d o b c t s : Re m r o n Be o e
Abs r c : Be o e t o e fNo lltr t r a r ae T n o rs n po r ye e 1 e ft e f s r e A疗ia ta t l v d. he n v lo be ie a u e 1 u e t o iM ri o ta d t i s o r t fe h v h i c n Ame i a rc ns
Ke r : n o s n; lv d; w lv raie r me oy y WOds To iM m o Beo e Ne Sa eNartv ;e m r
1引言 .
托妮 ・ 莫里森 ( 9 1 1 3 —— ) 一 个获诺 贝尔文 学奖 的美 第 国黑人女作家 ,她把 自己的文学创作定位 于 “ 以一个女 人的 眼光描写美 国黑 人的经历 ,通 过各种不 同的人物和他们 的斗 争 ,揭示 这个建 立在 种族 偏 见基 础上 的社 会 中的罪 恶 ” , 因此 ,莫里森坚 持 自称为 “ 黑人女作家 ” : “ 身为黑 人和女
文字评论
打开记忆的闸中国矿 业大学 外文学院 江苏徐 州 2 1 1 216
摘要 :美国当代作 家、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 者托妮 ・ 莫里森的小说 《 宠儿 》 写 了美国1 世 纪5 年代及 战后重建时期 美国第 描 9 0 代 自由黑人的生活 ,重点描述 了以女主人公塞丝为代表的第一代 自由黑人战胜过去 ,走 向未来的故事 。本文重点分析还魂 归 来的 “ 宠儿”如何影 响塞丝、保 尔・ D和其他黑人对 于过 去记 忆的认识 ,让他 们 “ 重现记忆” ( e mo ), rme r 治疗创伤,并真正 y
h a t h we r d e o a r e lb r to e r n n t nl y t o S s c n n n e u l t e p s, t ri g t e p s, o ve , o sn tme n t e tu i e a i n ofh a ta d mi d; he o y wa o d O i o f o ta d r b i h a t sa tn h r d t e n w ie i o fd n e M o rs n la s t eAf ia l h e l n c n e c . r i r io c d h rc r Ame c n r ,rm es a e y h so y a d f c h s t e a d c n d n i r a e t i t lv r it r n a e t epa twi a n w o f e t h h n i p r p c i e es e t . v
一
为代表的黑人女作家重 新梳理反思 奴隶制 ,并 改写被主流历 面对保罗・ 的质 问,塞丝为 自己辩护 : “ D 我把我的宝贝 史观所忽视与边缘化 的黑人历史 ,还原他们 的生存状态 。基 带到 了安全 的地方 。”保 罗・ D立 即反驳 : “ 你长 了两只脚 , 于这种思考 。莫里森创 作了这部反 映过去 真相的小说 ,冲出 塞丝 ,不是 四只 。”塞丝过浓 的爱让她在结 束女儿的生命和 了遮遮掩掩 、 “ 太可 怕了不能详述 ”的套路 ,帮助 当代读 者 做回黑奴之 间义无 反顾地选择 了前者 ,但 她却无 法为 自己的 重新认识那段过去 。 这一举 动做 出理 直气 壮 的辩解 ,也没人 能理 解她 的这一举 《 儿 》描写 了 主人公 ,逃 亡 的女 黑奴 塞丝 ,在 农场 宠 动 ,塞丝也只有尽 量不去 回忆这 一幕 。尽管逃亡 和杀女已是 主追踪而至之时 ,宁愿 杀死 自己刚刚会爬 的女儿 ,也不要女 1 年前的往事 ,但 往事 的梦魇一 刻也不 曾停 止对 她的纠缠。 8 儿重复 自己做奴隶 的悲惨命运 。l年后 ,被杀死 的女儿 “ 8 宠 尽管塞丝使女儿免 于遭受奴隶 制的身心迫 害 , 她在寻求谅 但 儿”还魂 ,迫使 塞丝 重新 回忆 历史 。经过 重重努力 ,塞 丝最 解的过程 中几乎被 痛苦和 内疚 压垮 。当宠儿 还魂 回到塞丝身 终 战胜回忆 ,和爱人保 罗・ 开始新 生活。 D 莫 里 森 以这 个 一 个 历 史 事 件 为 蓝 本 创 作 了 这 部 《 宠 边后 ,塞丝 一刻 不停 地 向宠 儿说 明她 当时 为什么要 杀死 宠 儿 ,这本身也说 明塞丝对这段 过去的态度 。宠儿 对塞丝的精 儿 》,不 同之处在 于 ,莫里森 不但 关注杀 婴事件 ,她更关 注 神与 肉体控制几乎 夺去 了她 的性命 ,但也正 是通 过喋喋不休 在奴隶制被废除 、杀 死 自己的孩 子 1年 之后 ,女主人公 如何 8 的辩 解 ,塞丝重构 了 自己的记 忆 ,走 出封 闭的心理空间 ,成 对待这段记忆 ? 为能进行社会交往的健康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