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堂素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堂素材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疏导引导一、重农抑商1.就是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战国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后历代王朝都沿用。

3.确立原因:(1)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其原因有:①农业能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生活资料;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⑤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能使生活有保障;⑥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而易于驱使,谨慎而遵从国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和君主的地位。

(3)评价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因此,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1.①在大一统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不同。

②最高权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2.表现:①秦王朝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不同的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21703100348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21703100348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08年8月22日,我国决定从当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税务负担。

追溯历史,清政府为了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对私营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规定“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而清政府则将税银铸为银锭,以充国库开支。

乾隆年间广东东阜盐税银锭想一想: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征收的税种有哪些?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提示:(1)税种:属于流通税的关津之税;属于营业税的市肆之税。

(2)影响: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生长,致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重农抑商1.提出过程(1)________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2)《________》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2.基本含义强调发展________,限制商业和________的发展。

3.主要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________。

(2)保障________,维护政治稳定,巩固________地位。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原则的提出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等现象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的产物。

4.发展状况(1)________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的________低下。

(2)汉武帝推行打击________、发展________的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直到________,西汉确立的商人应入________且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

(4)宋代,商人在社会上、政治上和_______________上的地位开始转变,但依然实行____________的政策。

5.影响使________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________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自主探究:1.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清单:清单一重农抑商1.内涵: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①;(2)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1)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2)《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以农业为重;(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4)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③的政策;(5)历代王朝大多采取禁奢侈的经济政策。

4.影响: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不到正常发育。

清单二工商业的管理1.政策:从秦汉到明清,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2.手段:(1)加重赋税征收;(2)对“市”进行严格管理;(3)国家垄断经营;(4)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1)秦朝:a统一度量衡,通行的货币为①;b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西汉:a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b汉武帝时开始实行②的制度。

(3)王莽时期:六种经济事业由国家经营管理;a对盐、铁、酒实行专卖;b政府铸钱c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d管制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办理官营贷款业务(即五均赊贷)。

(4)明清:实行③“”政策。

4.影响:(1)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道“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东西方政策的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重农抑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重农抑商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也称作“重本弃末”“强本弱末”。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适应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开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4.发展(1)西汉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低;汉武帝实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继续推行西汉时确立的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5.评价(1)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维护国家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工商业的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现(1)秦王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2)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海禁”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主题二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重农抑商 材料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料解读 材料反映了政府从三方面限制商人,抓住关键词“不得……重……亦 不得”去分析。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提示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 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
易混易错
二、“重农抑商” 1.含义:战国时期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 工商业 的发展。 2.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 建政权统治。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 和地租征收,巩固 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 商鞅 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易混易错 概念阐释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斗争 。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解析 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 思想,故C项正确。
123456
解析 答案
5.(2017·江苏南通期末)右图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浙 江地方政府颁发的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 国船。上书:“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 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 违。”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123456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
4.影响 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___经__济__因__素__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 不到正常发育。
知识点二 工商业的管理 1.秦朝
(1)措施:统一_度__量__衡___和货币,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稳定了 经济秩序。 (2)特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具体、严密。 2.汉朝 (1)抑商: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通常方式是加重税收。 (2)实行__盐__铁__官__营___制度,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
3.影响 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特点 (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__闭__关__锁__国__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 主要原因。 (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2.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教材第23页) 提示 作用:(1)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2)有利于加强 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3)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 经济的发展。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3.概况 (1)战国时期__商__鞅__变__法___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 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越 来越强。 (3)唐代,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才开始转变。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并在明清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它从产生那天起就受到政府的极力压制和束缚。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造成近代中国的落伍。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理论性较强,有些问题让高一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

要想学好本课需学生花费一些时间到图书室、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与师生互动。

但要学生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能否准备充分,会不会额外增加负担,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教学方法1.针对本课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情境资料、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法1.学生课前查阅文献资料,让学生体验历史,进一步认识“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和影响。

对查阅到的资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课前预习题预习课文,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运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本课的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农抑商”、古代工商业管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第9页
历史解释 (1)表现 ①统治者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②在土地问题上,大部分朝代采取抑制吞并政策,预防农民大量 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政治权利,堵仕途之 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处罚商人;对主要行业采取官营, 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 乘车都有歧视性要求,等等。
第10页
(2)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 会早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主动 作用。不过,到了明清时期,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封建统治者仍推行这一传统政策,严重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压 抑和束缚了新生产关系成长,妨碍了社会进步。同时,抑商政策也 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吞并,严重影 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从根本上造成了中 国社会落后。
第11页
典例剖析 【例题】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 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 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题目立意: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政府推行基本经济政策。古代封 建统治者认为农业是治理天下根本,是本业。本题意在经过清代雍 正皇帝言行,考查对古代封建统治者重农目标认识。
第5页



3.固守 (1)原因: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施专 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停加征商税。 (2)影响:破坏工商业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史料解读据《史记》载,商鞅在变法中要求:“僇力本业,耕织致粟 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商鞅实施上述 办法根本目标是什么?该办法推行有哪些主要作用? 提醒:根本目标: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增强秦国国力。作用: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小农经济,增加封建政府财政收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5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5

画面四: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 入了全新的时代!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公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诗经》) 2.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一种名义上为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1)原因: 生产力低下,必须集体劳作
(6)作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②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③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决定封建国家不能从根本上制 止土地兼并。
※探究: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于隋唐,武则天时 被破坏,唐玄宗天宝年间废止。怎样认识其兴废。 (1) 实施的前提 魏晋以来长期战乱,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地和无地民。政 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
◎认知背景
对比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 样的画面
画面一:1640年,当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做着
改朝换代的春梦的时候。英国下院提出限制王权,资产阶级革
命爆发。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 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内容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闭 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 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重点掌握和分析“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的 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3.分析中国近代前夜经济的发展迟 滞的原因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私有
(2)特点
土地按等级层层分封 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 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由奴隶和庶民耕种 土地规整形如“井”字 产品基本为贵族所有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主张(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 D.寓兵于农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题干材料认为人民从事商业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阶级统治,应该重农抑商,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2.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

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役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解析:选C.由题目中的信息“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徭役均剧……百姓疾苦"可知盐铁官营制度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目的,故B 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官利用盐铁官营制度来剥削民众,故D项错误.3.“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解析:选C。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
课时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考试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考核要求
学考
选考
c
c
考点一 (选考)“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 强调___农__耕____,限制商业和手工业。
2.目的 (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___经__济__根__底_____。 (2)保障___国__家_____的平安,维护政治的稳定,稳固君主的地位。
【自我测评】(教材第26页) 试举假设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提示 (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根底,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 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 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开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 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 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 为商业开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3.影响 (1)扼杀了___对__外__贸__易___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__保__守____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要点 “海禁〞政策
史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那么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 夷虽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史料二 (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6页) 谈谈上述法令对社会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 提示 材料反映了清代推行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 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2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货,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材料二(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若从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尽徙入内地将所有沿海船
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竖桩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蛑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两朝实行的海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政策本原因。

(4)请简要分析海禁政策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
(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淸斗争。

(3)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4)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本题考查明淸时期的对外政策。

第(1)(2)问可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解答。

第(3)(4)问解答的关键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及对其产生的影响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