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一、陶行知生平简介陶行知(1891---1946)他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免费入塾读书。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后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内容与意义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五四”以后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
他的一系列进步教育理论包括生活教育、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等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颇具现实性和启发性。
而他的成人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宣传,至少没有得以深入的研究。
三、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简述成人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关于成人教育的意义、宗旨、内容、方法等问题的论解,旨意明确、精要深邃,非常切合成人的实际和特点,也很贴近现代成人教育的理念,值得人们很好地发掘、整理并加以合理的吸收、利用。
他的成人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就从这些方面一一详细地论述。
(一)、对成人教育的意义和宗旨的精要阐释陶行知不仅对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精辟的理论阐释,提出了颇有深度的见解,而且对以各类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成人教育,也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提出了其独到的成人教育的见解和主张。
他对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对社会发展意义的论述,反映了其基本的成人教育观,是我们认识并把握其成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1、关于成人教育之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理性把握陶行知很早就认识到了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普及教育视为整个教育的有机整体。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陶行知教育思想及体会
陶行知教育思想及体会一、陶行知的人才观1、他认为,幼年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幼年时,小孩子的情感、习惯、倾向,在六岁以前如果培养的不得当,将来要改那可费事啦。
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2、培养“人中人”。
他在1919年就提出了要做“人中人”,不为“人上人”的主张。
做“人中人”,就是教人掌握学术以后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为大众服务,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利益。
他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做“人中人”的道理,最要紧的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净胜。
这种精神,必须有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去做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无我的容量。
“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
要尊重每一个人,与大家友善平等相处。
3、行以求知知更行。
陶行知强调“惟有从行动上”的来得真知识,才是真的力量。
据此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
二、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的形成1、平民教育和普及教育——普及教育思想的起点。
陶行知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他实践普及教育思想的开端,也是他最终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起点。
军阀混战时期,他认为救国救民,旨在开发民智。
他曾于1923年7月后全力推行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
陶行知提倡的平民教育,除了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以外,凡粗识字义的人,都是平民教育的对象。
他认为平民教育要把公民和读书化合在一起,培育国民的能力,培育做人做国民的精神。
2、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普及教育思想的发展。
他根据中国“以农立国,80%的人在农村,农村教育落后”的现实,成立乡村教育研究会,提出“四个一百万”的宏大计划。
这是他从平民教育运动的基础转向乡村教育运动的开始。
后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提出“教育与农业携手”,建设“科学农业化”的主张,在乡村教育实践中首次使学校走上与工农大众结合的道路。
他针对当时教育的错误,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的条件: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要有活的方法(教学做合一),有一个大规模的联合(教育与农业携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设置。
以下是这三个方面的具体解析和对我们的启示。
一、道德教育陶行知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要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以积极、诚实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困难。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包括道德和品格的培养。
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做一个良好的公民。
二、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主张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兴趣为中心,而不是强制性地学习某些课程。
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学科,并且也应该有足够的自发能力来学习。
陶行知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能力。
我们应该倡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三、课程设置陶行知主张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他认为,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各个方面能力。
除了学科之外,还包括艺术、体育、实践等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
针对困难学生,陶行知更是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应强制让他们参加课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陶行知的思想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启示: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引言陶行知(1891年-1946年),原名陶源,字由之,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
本文将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包括他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思想来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其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考。
他曾在北京的苏州街小学任教,亲身参与了校内的教育改革实践。
陶行知还在中国在职教育工会、民主教育社等组织中积极参与教育运动,对于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思。
同时,陶行知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教育思想、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吸收了各种思想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核心观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而不是一刀切地追求统一的教育标准。
陶行知提倡“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应该耐心观察学生,理解他们的特长和需求,并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
培养综合素质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知识。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
陶行知倡导跨学科教育,提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基于实践的教育以实践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陶行知坚信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他提倡将实践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生活技能。
对中国教育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
陶行知倡导的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教育界对于个性化教育的关注,为中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科室副主任:彭春华一、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核心理论是“生活既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 生活即教育: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之内。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终身教育思想。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
(家庭生活当然也是教育,学校应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使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成为受教育的过程。
(展开讲解这一部分)2 社会即学校:“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
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传统教育是有钱有闲有面子的人才能受到的装饰品,是大小书呆子的养成所,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这一理论可使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范围都极大地增加和扩大。
应使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的怀抱里,如学校周围的街道、商店或电灌站、粮油加工站、节日氛围、人际关系以及自然景象、动植物,无一不是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
这是陶行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而寻找的普及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讲解:小先生制及其由来;即知既传;平民教育。
3 教学做合一:使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最能反映其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陶行知在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的演讲,请大家听一听,看看是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二、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
他认为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产业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所以他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他发表了创造宣言,设立创造奖金,提倡创造的儿童教育,热情号召人们把创造未完成的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62),原名陶铭,原籍山东烟台,中国近代思想家,立志教义和智慧谋国,公认为中国教育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其著作涵盖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等,影响深远。
下面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注重品格教育
陶行知深信,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美好的
品格才能真正成功。
因此,他倡导要学会做人,努力尊重他人,要做
诚实守信的人,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智慧,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
会改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规划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重视个别内容,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
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改革。
他提出要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包括思想、中华文化、各门学科知识等,
既注重普及基础知识,又强调拓展创新精神,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3 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结合实践教育,而
不只是理论学习。
他倡导学生要树立实践哲学,以十足地学习生活和
实践实践,去熟悉生活,去体验世界,去实践理论,去使思想有了锻炼。
4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陶行知认为,文化自信是思想正路的基础,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根。
因此,他倡导人们要相信中华文化的优秀与博大,要有实实在在的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到科学的体系中去,在科学技术的支
持下,把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以上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发展,
成为了影响无穷的智慧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陶行知陶行知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1]。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位在美国受过多年教育的学者,回国后却放弃高官厚禄毅然跑到乡下办学,并终身致力于平民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广泛推行。
这种理想化的教学观念,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科学新课程改革中正得到充分的实现。
现在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家长大多上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大众传媒的容量空前影响又是空前强大。
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更加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社会即教学,生活即教学”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与教材的知识点为内容,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成为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如何做人、如何区分善恶和认识真善美等,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科学教材中,绝大数是探究式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至于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曲折,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其基本主张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社会生活课程论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两大部分。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社会及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特点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语录中提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是说生活是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教育只有和生活结合才能成为教育;教育要是脱离了生活,便不是教育。
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曾读过题为《一个小女孩的智慧》的一篇小短文: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立即哇哇大哭起来一个小女孩一看那跌倒的小家伙,愣了一愣,接着跑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的身边,她跌倒了,还笑得咯咯响。
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玩了起来。
文中的小女孩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别人,没有刻意的雕琢,行为自然,充满灵性,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
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往往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的潜在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始终保持习以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学生有自己天然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要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去学习,去解决生活问题。
因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doc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doc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一一、把心用上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孜孜不倦地谱写了“爱满天下”和“生活即教育”理论。
作为老师你得忍得住贫穷和寂寞。
所以我思考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践行着“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别人搓麻将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哪里有积极,我只是把爬天马山栈道、走石锣鼓湿地公园与教学反思结合在一起了”。
老师,就是要把心用上,用心做事;争取做好,不图回报。
二、爱满课堂1.热爱学生,更加热爱落后生。
许多老师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平淡无奇的学生“一带而过”;对少数落后生“心不在焉”,甚至对其“闪光点”也熟视无睹,对其缺点则耿耿于怀。
这样即便获得某些的成功,也必定付出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代价。
落后生在学校、在家里都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和亲人的喝彩,这时候谁注意到他的“闪光点”和进步之所在,那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2.挖掘爱的素材。
生物学是研究动物、植物和人本身,人和动物是有感情的,植物也不例外。
听闻有某大学生“轻生”的。
消息,拿出天马山上发现的倒下约20年古树的照片,说它竟然还活着!这就是植物,目标就是为了“活着”,为了“活”得更好,身为高级动物的你呢?在《生殖与发育》教学中插入“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的感恩素材。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乌鸦仔有衍食喂母乌鸦的情义,为人子女能不孝顺父母?难道连羊羔和乌鸦都不如?3.把抽象的知识人性化。
生物学知识抽象,把它人性化处理后,就理解容易了。
如:保护色和拟态就是弱者为了隐藏自己、免受侵害;警戒色就是强者挑战他人、谁敢惹我。
为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呢?难得非得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可?4.教育需要“售后服务”。
我在默默地践行“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学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学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学生”。
尤其是对“落后生”,你必须进行“跟踪”,让他把“你对他的爱”从学校、从课堂带到社会,直到永远。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倡民主教育、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理念。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其次,陶行知主张民主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是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自由权利,让学生参与到教育决策和管理中来。
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教给学生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能力的公民。
陶行知还主张实践教育。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主张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他强调学校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相对应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陶行知倡导人文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和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民主教育、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权利。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关于 "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一、陶行知生平简介陶行知(1891---1946)他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免费入塾读书。
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后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内容与意义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五四”以后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
他的一系列进步教育理论包括生活教育、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等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颇具现实性和启发性。
而他的成人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宣传,至少没有得以深入的研究。
三、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简述成人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关于成人教育的意义、宗旨、内容、方法等问题的论解,旨意明确、精要深邃,非常切合成人的实际和特点,也很贴近现代成人教育的理念,值得人们很好地发掘、整理并加以合理的吸收、利用。
他的成人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就从这些方面一一详细地论述。
(一)、对成人教育的意义和宗旨的精要阐释陶行知不仅对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精辟的理论阐释,提出了颇有深度的见解,而且对以各类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成人教育,也进行了不懈探索,从而提出了其独到的成人教育的见解和主张。
他对成人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对社会发展意义的论述,反映了其基本的成人教育观,是我们认识并把握其成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1、关于成人教育之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理性把握陶行知很早就认识到了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普及教育视为整个教育的有机整体。
陶行知教育思想体悟,心得分享感悟人生价值
陶行知教育思想体悟,心得分享感悟人生价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爱、理解和真实。
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灵魂,他认为教育首先得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有通过爱和尊重来唤醒他们的内在资源。
这种爱不是孩子们想要的物质奖励,而是将他们视作一个独特的个体,与他们建立真诚而亲密的关系,使其感到被认可和重视。
只有在一种爱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除了爱之外,理解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不是机器给予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过程。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只有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策略、兴趣和能力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
学生往往因为各种问题而失落和退缩,如果在这个时候,教育者能够耐心地倾听和理解,就能帮助他们找到出路。
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并能通过适当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真实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陶行知一直强调真实的意义,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
教育不是一种脱离生活的抽象知识,而是将生活和学习相结合,教育者需要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事情,引导他们去感受和发现真正的知识。
同时,教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去面对真实的人生环境,帮助他们体验各种人生的阅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悟到人生的价值,我们需要用爱和理解来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从中寻找到自己价值的依托。
我们需要用真实的思想去理解我们所拥有的、周围的一切,并用它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陶行的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和智慧,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个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育思想理论生活教育论的一个方面。
他的意思是,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于学的中心,教着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他的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创作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中,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
这一点对于今天家庭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任性、好逸恶劳。
动手能力差。
各种事情都有父母包办。
可见,今天的家庭教的可悲性。
在教育中使孩子多动手操作是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
另外创造教育的方法解放孩子的空间给孩子创造广阔的舞台。
现在大部分学校,由于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害怕孩子出事担负责任,大部分的教育都在学校中进行,学校教育在教室中进行,所以孩子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一些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机会观望。
孩子的课外知识困乏,缺少丰富的资料和应付的能力,以致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
可见解放孩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师以身作则的理论中,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一位好的老师是孩子一生中的转折点。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修养的为人师表的地步。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高尚的人,教师要应有高尚的师德。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终身致力于民众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普及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服务,陶行知是第一人。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
年,陶行知出生在安徽省歙县,岁入家乡的私塾读书;岁进入歙县的崇一学堂免费学习;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同年由金陵大学保送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受教于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孟禄;年毕业回国。
陶行知回国后,积极投身建设新教育的实践。
19l—年协同杜威、孟禄进行了教育实验和教育调查工作;年陶行知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一职,与晏阳初等人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年月在南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论。
后来,由于晓庄师范学校师生积极支持工人罢工,南京政府下令关闭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年陶行知回国,开始从事“科学下嫁"运动;年在上海市郊创办山海工学团;年由于上海“八一三事件”爆发,山海工学团被迫停办;年月陶行知在重庆北陪的凤凰山为难童创立了发展特殊才能的育才学校;年创办《民主星期刊》;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年与李公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任校长;年月回到上海,患脑溢血逝世。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一)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
而教育。
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教育具有终身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
‘社会即学校’。
”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
“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
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
他特别强调“做”在
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