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第7章 第2节 第1课时 即时巩固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1课
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1.四分体是指()A.细胞核中含有四条染色体B.细胞核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C.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体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中四条染色单体的总称解析: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答案:D2.人的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A.23对、46个、92条B.23对、23个、92条C.46对、46个、92条D.46对、23个、46条解析:46条染色体即23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答案:B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分子数目不变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答案:B4.图中①~④为某生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具有不同的特征。
图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图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应为②①④③。
答案:B5.如图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处在减数分裂的________时期。
(2)图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章末质量评估4 6-7
章末质量评估(四)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呈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株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 )A .不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B .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C .不能开花结籽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 .能开花结籽的高秆植株解析: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该高秆植株为显性突变aa →Aa ,高秆植株的花粉培养成的植株为A 或a 的单倍体。
答案:C2.下列有关育种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各种育种方式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而产生新性状B .各种育种方式都需要经过人工筛选过程C .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可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D .基因工程可用于作物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解析:诱变育种可以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A 项错误;无论哪种育种方式,都需要人工筛选过程,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B 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快速获得纯种可用此方法,C 项正确;基因工程遵循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用于作物育种,D 项正确。
答案:A3.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DDEE ddee ――→①DdEe (F 1)――→②DE De dE de ――→③DE De dE de ――→④DDEEDDee ddEE ddee――→选择ddEE (花药) (单倍体)A .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 .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解析:题中图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①表示两个亲本杂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从而达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②过程表示的是F1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过程表示由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中不但有细胞的分裂还有细胞的分化,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是细胞的全能性;④过程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一般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章末质量评估1 1-2
章末质量评估(一)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解析: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因此在开花前已完成受精作用,须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去雄后需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完成杂交过程,故②③⑤正确。
答案:C2.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梨的果皮光滑和桃的果皮有毛是相对性状B.家兔的黑色毛、白色毛和棕色毛是相对性状C.番茄的红色果实和圆形果实是相对性状D.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梨和桃为不同的生物,故二者的果皮光滑和有毛不是相对性状;家兔的黑色毛、白色毛和棕色毛,是相对性状;番茄的红色果实与圆形果实不是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B.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C.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解析:隐性纯合子可表现隐性性状;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果是两个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杂交,其子代仍为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4.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A错误。
【世纪金榜】2018-2019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2精讲优练: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7.2.1 种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1.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个体C.种群D.生态系统【解析】选C。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指一个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基因库却可随着生殖世代延续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解析】选C。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故A正确,C错误;生物个体的死亡并不影响基因库的延续,故B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改变基因库的组成,故D正确。
3.(2018·日照高一检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项正确。
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解析】选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5.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染色体变异B.随机交配C.自然选择D.基因突变【解析】选B。
染色体变异会使基因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A项错误;随机交配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也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项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对基因频率有影响,D项错误。
6.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因素是(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遗传和变异【解析】选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够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是自然选择,故选C。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2课
课时作业(八)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基础巩固1.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解析: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此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D2.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卵原细胞先进行减数分裂,再通过变形形成成熟卵细胞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减数分裂结束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解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不需经过变形。
答案:A3.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解析:准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或可用排除法来解答:①是错误的说法,先排除选项B和D,而③和⑥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相同特征,可排除选项C。
答案:A4.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D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解析:有丝分裂间期DNA 复制,使DNA 分子数目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总结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7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1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6.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C.一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7.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8.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 2 -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习题及答案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获得性遗传D.自然选择4.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获得性遗传B. 用尽废退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6.“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力,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纯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C.岛上的生物未进化D.它们的祖先不同8.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9.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10.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11.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13.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1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15.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B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者有较佳的生存机会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6.用灭害灵消灭蚊蝇等有害昆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时期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灭害灵使蚊蝇产生了抗药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7.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曲线回升是通过之间的来实现的.(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作用,这种作用是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18.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第2章 第2节 基因
课时作业(十)基因在染色体上基础巩固1.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
据此作出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基因在染色体上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解析: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而摩尔根则是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测交实验等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供了充足的实验证据。
但是选项C的推测不是上述实验证明的,而且通过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也得不出这一结论。
答案:C2.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每个细胞都能表达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后代中这些基因将会选择性表达。
答案:D3.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D.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二者的实质不同。
答案:A4.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A分开发生在()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D.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解析:基因AA是随着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章节检测: 第7章 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检测·全面提升一、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基因突变B.选择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解析】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C2.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孩子。
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名健康男性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几率是A.1/25 B.1/50C.1/100 D.1/200【解析】“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患病孩子”,由此可以判断囊性纤维原性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基因型为aa,人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1/10 000,由公式(p+q)2=p2+2pq+q2可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1/1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100=99/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1/50,该妇女的基因型为Aa,只有与Aa的个体婚配才可能生出患病孩子,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1/50=1/200。
【答案】 D3.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但外貌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无法判断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物试题 人教版必修2同步检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小节课时作业与章节测试题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与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不相符的是( )A.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C.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不变的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显然D项内容不符合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
答案: D2.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画,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两个核心理论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动物的器官越用越发达,相反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并且拉马克认为这些因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①②均为“用进”的实例,③为“废退”的实例,①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 A3.如下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很多后代,即过度繁殖,众多的后代要想生存下来,即获得必需的生活条件如食物、空间等,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就要发生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使大量个体死亡,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所以曲线理论值与实际值有较大的差距。
答案: B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A.乙B.丙C.丁D.戊解析:有风时有翅个体会被吹到海中,而翅长飞行能力强的个体得到了保留,无翅根本不能飞行,被吹到海里的可能性减少,生存机会增大,戊图符合要求。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课后提升作业 二十 7.2.3
课后提升作业二十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鼠的灭绝不会影响到人类B.若有新物种形成,则生物的多样性增加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有性生殖的出现减缓了生物的进化【解析】选B。
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老鼠灭绝会影响到人类;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有新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增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的进化。
【补偿训练】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群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慢【解析】选D。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
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
2.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解析】选B。
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生物为长筒花传粉,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项,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补偿训练】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部死亡。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及答案练习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学习高中生物必修2课程也一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练习1.(20XX年·忻州四校二模)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 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20XX年·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了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1/ 4影响实现的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5.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右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25%2/ 4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练习及答案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7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迁移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4.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6.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自然选择B.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C.一长颈鹿发生了基因突变,此长颈鹿发生了进化D.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7.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8.有关突变和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可以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基因频率越大,基因突变率也越大C.某人群的女性中正常者占99.5%,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0.5%D.自然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附答案第7章 第2节 训练
第七章第2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A正确,C错误。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B正确。
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2.(2019·临沂高一检测)如图表示从Q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Q点以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本题逐项分析如下表:选项具体分析判断A Q点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正确B P点时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正确C 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错误3.(2018·兰州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B)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只要生物发生了进化,就一定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只要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论新物种是否形成,都有基因频率变化,D错误。
4.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解析]病原体本来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抗生素对其产生的适应性变异进行了选择,A错误;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的结果,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第7章测评含答案
第7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对自然选择学说论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定向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微小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得到积累,而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存斗争推动生物的进化。
2.虫媒花与某些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定向变异B.种内斗争C.种间互助D.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体现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的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的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的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但地理隔离不是必需的过程。
根据物种的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
5.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
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解析: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杂交得F1(YyRr)。
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R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Y的基因频率基本不变。
答案:D6.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节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课时作业(十七)]一、选择题1.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B.通过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因失败而被淘汰,所以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作为基本单位的D.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不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
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B.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C.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不少于隐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一定是显性基因解析:A项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个体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条件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雄性个体X 染色体上含有的显性或隐性基因都易表现出来,而雌性个体X染色体上基因杂合时,隐性基因不易表现出来;C项中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都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表现隐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不少于隐性性状个体;D项由出现频率大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与环境相适应,该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人教版生物必修2练习:第7章第2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含答案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知识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2.在豚鼠中,黑毛(B)对白毛(b)是显性,如果某豚鼠种群中BB占81%,Bb占18%,bb占1%。
则该种群基因库中B、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99% 1%B.90% 10%C.81% 19%D.50% 50%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知识点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4.[2017·石家庄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突变和基因重组均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长期使用杀虫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进而使害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D.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久而久之,种群基因库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知识点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2018·海口模拟]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作用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B.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可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6.[2017·岳阳一模]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7.如图L7-2-1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图L7-2-1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90年,a基因的频率大幅下降导致该物种的丰富度减小D.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8.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的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2018年生物同步优化指导必修2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3课
课时作业(九)受精作用基础巩固1.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解析:图中6个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体,③发生联会现象,为四分体时期。
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如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或是无同源染色体,即为减数分裂,否则为有丝分裂。
图中①②③⑥为减数分裂,⑤为有丝分裂,而④可能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①;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特点可判断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⑥中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C2.如图所示,能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的示意图是()解析: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A、C含同源染色体,D细胞质均等分裂。
答案:B3.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两者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相同;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分子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单体并没有分开,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也不变,因此,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但DNA分子数目相同;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的2倍。
答案:C4.如图表示某个生物体(基因型为AaCcDd)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A.2个精原细胞B.4个精原细胞C.3个精原细胞D.5个精原细胞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但只有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2节第1课时
1.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一定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由于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理论上,1970年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 ×0.90=0.18,但如果个体之间不能自由交配,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不一定是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C
2.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A.0.2B.0.3
C.0.4 D.0.6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6个月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4,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2+0.4)=0.4,基因a的频率为0.4+1/2×0.4=0.6。
答案:D
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阐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绝对稳定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但生物个体会通过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展,B 错误。
A、C、D三项内容均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答案:B
4.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有性生殖细胞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解析: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合子,合子发育成为多种多样的新个体。
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答案:D
5.某植物种群(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种群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该亲代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被淘汰(没有繁殖能力),让该植物种群自交一次,其后代中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这时生物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
解析: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也就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基因频率=(某种群中该基因数量/该种群中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或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基因型频率+该基因杂合体基因型频率×(1/2)。
因此,只要将该植物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来(50%),便可分别计算出A、a的基因频率,即A=55%,a=45%。
淘汰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8,自交后基因A的频率为3/8+(1/4)×(5/8)+(1/2)×(1/2)×(5/8)=11/16,即68.75%,则a的频率为31.25%。
答案:(1)55%45%(2)68.75%31.25%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