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4节探究植物的蒸腾失水实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5.4 蒸腾作用 说课稿课件(共25张PPT)
思考: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蒸 腾作用,这是否是种浪费呢?
绝大部分水用 于蒸腾作用
1%-5%左右用于 构建植物体及 进行各种生理 活动
蒸腾作用的意义
对植物而言
1、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运输 (设计吸管吸水活动,理解蒸腾作用对吸 收作用形成的拉力)
2、可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 光灼伤。(阳光下很多物体晒后升温很明 显,但叶片却不明显)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直观教学法(演示实 验、PPT课件)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讲授等其他方 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亲身动手、 积极动脑、动口等,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并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抽查 1.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什么?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哪里? 3.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来作什么?
2、教学目标
❶知识目标 a.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b.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c.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d.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❷能力目标 a.通过课前自主探究植物蒸腾失水及课堂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 实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b.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❸情感、态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尝试完成课本上的蒸腾 现象的观察实验。教师可对操作有困难的小组适当作 指导。
❷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好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 料和装置,并于课前2、3小时将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 温暖的地方,教学PPT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 植物体的途径,也学习了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相关知 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初一学生思维活跃, 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些优势都利于本课的学习,但 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有限, 需要进一步指导。
精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成安一中刘世伟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参照书本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植物生长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蒸腾作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蒸腾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蒸腾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蒸腾作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特性和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意义和组成部分,掌握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实证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和解释蒸腾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参与蒸腾作用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每个小组都给出了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大胆地站上了讲台,展示了他们的讨论成果。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点评时过于紧张,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 教案
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4节蒸腾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3、说明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激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2、认同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增强爱绿、护绿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辅以演示、讲授和讨论等方法。
五、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提前准备用于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巩固和应用新知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5.4 蒸腾作用
一、植物的蒸腾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应用
八、教学反思。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
生物初一上北师大版3.5.4蒸腾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作用的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是因为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
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比较复杂,现行教材未做过多的解释和要求,教师可通过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气孔的调节有直观的感受就足够了。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理解清楚,那么学生就不会明白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学情分析: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具有蒸腾现象以后,才能进一步理解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想: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先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理解,然后给出;对于蒸腾作用的过程,主要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对于蒸腾作用的教学,则应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内容: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情感目标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讲述。
六、教学准备1、有关演示实验的材料用具2、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3、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学生思考:(1)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2)为什么往往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3)为什么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2、这些“为什么”都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二)教学新课1、植物的蒸腾作用(1)多媒体展示视频: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2)学生观看明确:植物有蒸腾失水现象。
(3)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示一:A、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B、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条件、场所、调节结构各是什么?C、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是怎样发生的?(4)多媒体展示视频:植物的蒸腾作用(5)学生观看后,回答上述问题。
(6)结合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并讲述:A、叶片的气孔张开、关闭示意图B、蒸腾作用发生过程示意图(7)思考讨论1: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试管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试管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A、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一些油?B、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C、本实验现象是什么?D、袋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E、这些水珠是以液体流出来的,还是以气体散发出来的?F、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8)思考讨论2:如图甲下列实验装置中,A管叶的下表面涂凡士林,B管叶的下表面涂凡士林,C 管叶的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D管叶的上下表面都不涂凡士林。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配套授课教案设计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材内容分析〗“蒸腾作用”是是初中生物北师大版第五章第4节教学内容,它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它不仅能促进植物的吸收作用,对植物自身和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中“植物的蒸腾失水”为演示实验,因为其设计过程简单,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本课我将其调整为“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的探究实验。
而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中用菠菜叶吹气的效果很明显,我在准备学生探究活动时将实验材料进行了调整。
本课主要是通过和两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以及其结构特点,从而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也将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奠定知识基础。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蒸腾作用有些感性认识,对生物知识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在进入初中后对探究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开展探究实验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好探究活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能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设计“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并完成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初步掌握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学中适宜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蒸腾作用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蒸腾作用说课稿范文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生物蒸腾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蒸腾作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四节内容。
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
绿色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以此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本节课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演示和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蒸腾失水以及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动手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的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2. 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快,容易观察到预期效果。
3. 有叶片的塑料袋比无叶片的塑料袋上的水珠多。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上凝结成水珠。
总结:1、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蒸腾水分,但蒸腾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温故而知新:叶的立体结构以及气孔的组成:通过观察图片,得出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二)蒸腾作用的过程:提问: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由哪来的?出示投影或动画:演示蒸腾作用水分由根到叶的动态的过程。
提问: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讲解: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送到叶肉细胞。
2、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4节 蒸腾作用》精品教案 (12)
课题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一)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植物的呼吸现象;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哪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植物的蒸腾现象: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设问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学生进行观察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植物的蒸腾失水
一、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4节。
二、实验器材
校园实验:校园内活体植物、保鲜袋、凡士林、剪刀、胶带、温湿传感器
蒸腾速率测定:直尺、吸水纸、电子称、小烧杯
三、实验创新
(1)融会贯通。
在蒸腾作用这一节,课本上主要是两个实验。
一个是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另一个是建议活动,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独来说,植物的蒸腾失水仅仅是一个现象的观察,太过表面;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相对于前面的教学来说,在内容衔接上跳跃性太大,不易理解。
本着生物学的新课程理念,其实本节课完全可以把这两个实验串起来,上成一节精彩的实验课:探究植物的蒸腾失水。
由蒸腾失水的现象,究其原因,然后设计实验,进行猜想、验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于蒸腾失水从现象到本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2)原生态实验。
在观察植物的蒸腾失水实验中,按照书上的方法,我们把枝条剪下来,放到试管里,根据试管内液面下降的多少来判断植物的蒸腾量,我们做了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同一叶片,不同表面。
但是,一个班下来,我们得浪费多少实验材料,怎么办呢?原生态做实验,我们把这三组对照试验,放在咱们校园里活的植物体上,做完实验,把透明塑料袋从植物体上取下,刚开始叶片会有点发黄,过几天就恢复原样了,这样的实验材料量大,易得,又环保。
这是我刚从下面摘下来的枝条,看,蒸腾现象很明显。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确实对生物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更加喜爱我们的校园,在生活中也懂得要保护植物!
(3)既然选择活体实验,判断不同对照组的蒸腾量,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肉眼观察小水珠的多少,但是这样误差比较大,我们就想,能不能变定性为定量呢?同学们就想,可以把植物蒸腾的水收集起来,用量筒测;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在蒸腾作用的前期比较适用,用无水硫酸铜,根据其遇水颜色变化来初步判定蒸腾的水量;最精确的一个办法是,用温湿传感器测定植物蒸腾散失的水量,这也是我们这个实验里用的一个新方法。
通过宏观的水量的测定,计算蒸腾速率,结合显微镜下微观层面气孔的数目的观察,深入探究植物的蒸腾失水。
四、实验设计思路
五、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植物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设计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探索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敬畏自然的情感,渗透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六、实验教学过程
(1)亲身体验,立疑激趣
这是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学生们分成小组,在校园内给植物套上透明塑料袋。
一个小时之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三个小时之后再次观察,小水珠已经聚集起来,凝聚成这么多水!这就是植物的蒸腾现象,那么,问题来了!
(2)教师引导,出水思“泉”
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的?
它们为什么跑到塑料袋上,而不是叶片上呢?说明,这些水出来的时候是以气态还是液态出来的?
出水思“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个“泉眼”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因为气孔的存在。
通过问题的思考,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概念,蒸腾作用。
(3)自主探究,互动你我
水珠产生的多少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同种类的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一样吗?
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一样吗?
同一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一样吗?
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呢?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自主设计实验。
然后带到校园开展实验活动。
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植物,分别设计三组对照试验:对照组(有叶片、无叶片)、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上部、下部)、同一叶片不同表面(用护手霜分别涂上表面、下表面、上下表面),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温湿度,展示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同一叶片,其下表面的气孔数比上表面多等等。
(4)交流讨论,验证猜想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一、制作叶片表皮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视野内气孔数目;二、把叶片放到热水中,观察上下表面气泡的多少,粗步判断气孔数目。
我们来看一下,热水里,植物叶片表面气泡产生的情况。
(播放视频)
(5)环境教育,知识拓展
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计算一棵树每天的蒸腾量是多少,一片森林呢?整个地球的植物呢?说明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要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七、实验教学评价
优点:通过对教材二次开发,融合实验,深入校园展开实验,真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缺点:要丰富对照实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丰富对照实验,不同种类的植物例如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