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赵媛媛-l

合集下载

风蚀防治措施

风蚀防治措施

风蚀防治措施一、风蚀的定义与影响1.1 风蚀的定义风蚀是指风力将地表的颗粒物质吹走造成地表质量减少的过程。

风蚀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

1.2 风蚀的影响风蚀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地表生物消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风蚀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风蚀防治措施分类2.1 机械防风措施机械防风措施是通过修筑物理屏障,减弱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和吹走效应。

2.1.1 林带防护•在容易受到风蚀影响的区域,可种植乔木或灌木形成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能有效减弱风力,阻挡漂移物质的运动,并有助于土壤保持和水分调节。

2.1.2 束筛子•束筛子是一种将竹子或金属管制作成的遮挡物,可以放置在易受风蚀的地表上。

•束筛子在有效减少风力冲刷的同时,不影响水分渗透,对植物生长有利。

2.1.3 土壤固结措施•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添加有机物质或黏土,提高土壤的粘结性和稳定性,减少风蚀的发生。

•合理的土壤管理和耕作方式也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风蚀。

2.2 农业措施农业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农田的管理和作物种植方式,减少农地的风蚀风险。

2.2.1 防护耕作措施•干旱地区可采用保墒耕作,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减少土壤风蚀。

•利用秸秆还田、作物间套种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

2.2.2 种植沙固定作物•沙固定作物是指能耐受干旱和风沙蚀的作物,如柽柳、沙枣等。

•种植沙固定作物能够有效固定沙丘,减少风蚀的发生。

2.3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利用生物因素来减轻风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1 耐风抗蚀植物引种•引进并种植适应风蚀环境的耐风抗蚀植物,如刺槐、白蜡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能够有效减轻风蚀造成的损失。

2.3.2 保护地表植被•保护地表的天然植被或人工植被,能减缓风力,阻挡风沙运动,减少风蚀的发生。

三、风蚀防治实践案例3.1 中国风蚀防治项目•中国在西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风蚀防治项目。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与防治

健康的土壤是农产品安全的前 提,通过监测与评估,确保土 壤质量符合要求,保障食品安 全。
通过对土壤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促 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 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造 成危害。通过监测与评估,及 时发现并控制土壤污染,降低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风险。
生态农业的发展
01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降低土壤污染
的风险。
02
推广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采用天然的肥料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03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
资源化利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又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料。
02
土壤污染通常包括重金属、农药 、石油、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
土壤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
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气、废水、废渣等污
染物排放到土壤中。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 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物进入土壤。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填埋、堆放等 处理方式不当,导致有
害物质渗入土壤。
交通污染
汽车尾气、油料泄漏等 交通污染源对土壤造成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 织和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加强日 常监管和定期监测,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 处。
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 享,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土壤污染 防治工作。

土壤风蚀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风蚀及其防治措施

十足的西北风肆虐不断 , 而在初 春和中 景电提灌工程 和退耕还林项 目建设 , 加 明,确确实实做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春, 土地慢慢 酥软 , 风一起 , 土就飘 , 风 速发展种草植树造林 , 自然景观大为改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 民的收益 , 整体 再大 ,就有可能形成小范 围的沙尘暴 。 变 ,适合我县的一些植被大 面积种植 , 上优化和构建起 良好的生态 环境 , 就为 另外以上区域 , 地表土壤 多为松软而粘 经过多年发展 ,森林 面积没有减少 , 并 水 土保持工作 营造较 为有 利 的 自然环 附性差 的黄 土 ,地表 附着植物稀疏 , 就 且还在呈现增加势头 , 次 生林 区中夹杂 境和人为环境 。 造成了风蚀 肆无忌惮 的入侵。
理经验 ,我县两个 区域水土 流失严重 , 是草 ,这些是不能被风搬运 的团聚体 , 样 就很好 地保 障 了经 济社会 可持续 发
展 ,也就 从长远保证 了水 土治理 的成 东南部黄河岸丘陵沟壑区土壤侵 蚀 , 多 很好地 为土壤提供 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 半是水蚀造成的 , 而北部包括 昌林 山大 近年来 ,景 泰县积极 利用 中央财政资 效 。
学 术 纵 横
F A Z H A N ・ X U E s H U z o N G H E N G
土壤 风蚀及其 防治措施
口 李 琦


风 蚀 对 我 县 水 土 保 持 工 作 造 成 始森林外 ,其余 区域 没有多少 植物保 建工作中 , 合理利用植被生态系统的天
的影 响
充分发挥 自然的潜 护 ,大风在 短时间 内搬 运走大 量 的土 然更新和演替规律 ,
上空相对稳 定的风力 是发生严 重风蚀 同时搬运 能力也相应增加 。当然 , 一些 ( 二) 发展 多种经济 , 追求持 续效益 水土 保持 工作 ,既要 防治 水土流

第四章 风沙地貌动力学机制-赵媛媛

第四章 风沙地貌动力学机制-赵媛媛

2011年当年景观
2012年景观
2013年植被调查
第二章 风沙物理的基础知识 2013 年景观
风蚀地貌
• 风棱石(Ventifacts)
磨蚀
• 石窝(风蚀龛)
• 风蚀雅丹
物理、化学风化+磨蚀
河湖相沉积物+流水、风蚀
• 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岩石节理、裂隙+磨蚀
• 风蚀残丘(风蚀城堡) 基岩地表+风化、流水+风蚀 • 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盆地
沙丘的流场
迎风侧气流

迎风侧气流从迎风坡角到坡顶被压缩,造成流速逐渐增大 坡顶流速为坡底流速的1.1-2.0倍,但流速增加不符合线性规律,越接近坡顶增加 率越小;坡面上的风速廓线不符合对数规律
输沙率从坡底到坡
顶逐渐增大,低风 速下以指数规律增 加,高风速下以线 性规律增大
A model which accounts for flow curvature (Wiggs et al. 1995)
第二章 风沙物理的基础知识
风积地貌

定义

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沙物质,在一定条件 下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沙丘
组成沙漠的最基本 的地貌单元,形态 复杂多样。
沙波
沙纹 沙脊 沙条
砂质或砾质地表上风 沙流塑造的、呈波状 起伏的微地貌。
第二章 风沙物理的基础知识
沙丘的分类

按沙丘与风向的关系划分
按形态划分 新月形沙丘
饱和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强度 > 容量 风沙流过饱和 风沙堆积 强度 < 容量 风沙流非饱和 风蚀作用 强度=容量 风沙流饱和 风沙搬运
第二章 风沙物理的基础知识
蚀积原理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赵媛媛-l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赵媛媛-l

year in the 1982 NRI. However much of this reduction was a result of enrollment of land classified
as highly erodible in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RP). The CRP enrollment for much of
C
1 100
12 i1
u 3
ETPi Pi ETPi
d
u mean monthly wind speed at 2 m height (m/s)—月平均风速 ETPi potential monthly evaporation amount (mm)—潜在蒸发量 Pi monthly precipitation (mm)—降水量 d number of day in the month concerned.--当月总天数
防护距离(m)
防护林对风速和 风蚀量的降低效 益(40%疏透率) (Hagen 1976)
Shelterbelt in Northern China Plain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研究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一种类型,多借用风蚀研究成 果,普遍认为与水蚀相比,风蚀研究较为薄弱 (Hudson 1971; Kirkby & Morgan 1980; Zachar 1982; Lal 1988)
土壤风蚀研究
▪ 地质学:风蚀是一种地质地貌过程
沙漠中的湖盆
残山
Wind erosion action during landscape evolution in mountainous desert regions (A=early stage, B=middle stage, C=late stage)

土壤侵蚀与防治

土壤侵蚀与防治

土壤侵蚀与防治土壤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我们却经常忽视土壤的保护和管理。

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壤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田的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土壤侵蚀的问题亟待解决,并加强防治措施的实施。

一、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风蚀、地形和土壤质地等。

降水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降水冲刷了土壤表层,使其失去肥沃的表土层。

在高强度降雨的情况下,土壤的流失速度更快,造成更大程度的土壤侵蚀。

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能将干燥的土壤颗粒带走,形成风沙和沙尘暴。

地形因素也会影响土壤侵蚀,如坡度陡峭的地形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而土壤质地的差异也会影响土壤的抗侵蚀性能,比如砂质土壤容易被水冲刷。

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过度耕地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土壤的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风和雨的侵蚀下。

此外,不合理的梯田和水土保持措施也会使土壤侵蚀加剧。

二、土壤侵蚀的危害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土壤侵蚀降低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土壤的流失,耕地的肥沃层被冲刷走,土壤贫瘠化,导致作物生长受阻。

土壤的侵蚀还导致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下降,造成干旱和水灾的风险增加。

其次,土壤侵蚀加剧了水资源和空气污染。

被侵蚀的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等化学物质被带入河流,使水资源受到污染。

同时,风蚀会带走土壤中的微粒和颗粒物,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

第三,土壤侵蚀破坏了生态平衡。

土壤的侵蚀导致植物根系受到破坏,植被的覆盖率降低,无法保持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

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流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保护土壤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防治措施。

首先,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

这包括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梯田和沟渠等,改善径流通道和降低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防风措施,如栽植防风林带,减少风蚀。

风蚀防治措施

风蚀防治措施

风蚀防治措施概述风蚀是指由风力对地表造成的土壤侵蚀现象。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蚀往往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

风蚀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质量,还导致了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和耕地的损失。

因此,开展风蚀防治工作对于保护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风蚀防治的一些常见措施,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些措施,减少风蚀造成的土壤损失。

风蚀防治措施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是一种基础的风蚀防治措施。

适当的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地减缓风速,降低风对土壤的侵蚀力。

通过植被的根系系统,土壤得到有效的固定,避免了土壤的风蚀。

常见的植被覆盖方式有:•种植抗风性强的植物。

沙柳、沙柳菊等具有较强抗风能力的植物适合在风蚀多发地区进行种植。

•植物种植密度调整。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风能力,降低风蚀的发生率。

构筑物建设构筑物建设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风蚀防治措施。

这些构筑物可以有效地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阻挡风沙的扩散。

常见的构筑物有:•风渐式固沙构筑物。

该构筑物按照一定规律,逐层递增地布设,能够减缓风速,积聚和截留风沙。

•沙围构筑物。

沙围是由天然沙丘或人工形成的沙坑和土墩组成,能够阻挡风沙的扩散。

地形调整地形调整是风蚀防治的一种常见措施。

通过改变地形特征和地表形态,可以减缓风速,降低风蚀的发生率。

常见的地形调整措施有:•建设风口槽。

风口槽是一种人工开挖的深沟或浅树隔离带,能够有效地截断风沙的传播途径。

•构建垄陡坎。

垄陡坎能够增加地表的起伏度,减缓风速,减少风蚀的可能性。

土壤保护保护土壤在风蚀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土壤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减少土壤流失和风蚀的发生。

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有:•覆盖作物秸秆。

将秸秆覆盖在地表上可以减缓风速,避免土壤的风蚀。

•应用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抗蚀性能。

结论风蚀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现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突出。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开展风蚀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初探

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初探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12期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初探赵杨1季恺悦2齐雅丽1季杨彳(1石家庄市岗黄水库监督监测站河北石家庄05003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313河北精涂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丿摘要:土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4分,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土壤受到来自工业、农业等多方面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

本文从我国土壤现状,土壤污染源及危害、土壤防治及修复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土壤修复;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厂1土壤污染源及危害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农药施用等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容纳和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组成、性质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自然生态平衡,土壤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滞后性和不可逆性。

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受污染土壤处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i.i工业“三废”的排放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等随雨水降落地表易引起土壤酸化;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倾倒排放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物和病原体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1・2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农药是把双刃剑,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大量残留土壤,无法有效分解,造成土壤板结,利用率降低。

污染的土壤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1・3化学废弃物无组织排放硝酸盐、硫酸盐、多环芳疑、多氯联苯等污染物的弃漏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污染,这些物质长期存于土壤难于降解,通过土壤表层下去渗到地下水层污染水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仍属于起步阶段。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采取立法与土地使用类型相结合的污染防治办法,有效控制了土壤污染违法事件;欧洲国家大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英国采取分层管理办法,加拿大采用十步管理流程等;美国美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近1000亿美元,建立“超级基金”管理清理或缴纳清理污染土壤的费用,通过设立污染清理鼓励性法案,优惠税费,刺激私人资本对棕色地块清洁等措施实施土壤防治及修复。

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

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

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是保护和改善地表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防止土壤侵蚀和风蚀造成的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

针对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的基础,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避免大面积的裸露土地和低覆盖度的植被。

对于易风蚀区域,要严格限制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尽量减少耕地面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风蚀的可能性。

二、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改善是防治土壤风蚀的重要环节。

土壤结构优良的土壤能够保持较好的团结力和抗风蚀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抗风蚀性。

三、采取植被措施植被是防治土壤风蚀的有效手段,能够起到保持土壤的固结性、减缓表层水分的蒸发和减少风速的作用。

因此,在易风蚀区域,可以采取植被恢复和保护的措施,例如大面积植树造林、草地建设以及土地轮作等,将裸露土地转为植被覆盖的土地。

四、合理施肥和耕作措施合理施肥和耕作措施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措施。

过量施肥会造成土壤酸碱度、盐分等的变化,破坏土壤结构,使其易于风蚀。

因此,在耕作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和选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减少地力耗损,提高土壤质量。

五、加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是防治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

通过构筑沟渠、建设水土保持设施、修建防护林带等,能够减少表层土壤的流失和风蚀。

此外,还可以采取防护性耕作措施,例如山垄种植等,来保护土壤和作物。

六、科学管理和监测科学的土地管理和监测是有效防治土壤风蚀的必要手段。

通过建立土壤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土壤质地、湿度、风速等指标,了解土壤风蚀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土地利用和土壤风蚀控制技术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土地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土地保护与防治土壤风蚀的措施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土壤结构、采取植被措施、合理施肥和耕作、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以及科学管理和监测。

新型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防治效果

新型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防治效果

新型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防治效果新型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防治效果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土壤风蚀问题日渐严重。

土壤风蚀不仅造成土地贫瘠,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和推广新型耕作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新型耕作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有望有效防治土壤风蚀。

本文将讨论几种新型耕作方式,并探讨它们在防治土壤风蚀方面的效果。

第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农田进行耕作时,在保持土壤覆盖的情况下进行作物种植。

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暴露在风力作用下的时间和程度,降低风蚀的发生概率。

此外,保护性耕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从而进一步减少土壤风蚀。

在保护性耕作中,有几种常见的实施方法,包括覆盖作物栽植、退耕还林还草、草坪种植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土壤风蚀的发生。

第二种新型耕作方式是轮作。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种植不同的作物。

轮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农作物的需水量,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风蚀的可能性。

此外,轮作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轮作的实施需要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和时间,以及适当选择耐风蚀的作物品种。

第三种新型耕作方式是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指在农田或荒地上进行树木种植。

树木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的发生。

首先,树木能够降低风力的作用,减少土壤表面的风蚀。

树木的树冠可以拦截风力,在树冠下形成微风区,减弱风蚀的风力。

其次,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树木的根系可以将土壤层层交织,形成一种类似“纺锤形”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粘土颗粒含量,提高土壤的抗风力。

植树造林还能够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风蚀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技术

风蚀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技术

风蚀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技术【摘要】风蚀是指风力将表土或岩石颗粒侵蚀,造成的地表侵蚀现象。

风蚀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风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

影响风蚀的因素有地形、植被覆盖程度和土壤类型等。

为了防治风蚀,可以采取植被覆盖、植树造林、防风林建设等技术措施。

风蚀治理的实施方法包括植树造林、修筑风蚀固沙壁等。

风蚀治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沙漠化。

风蚀防治技术的必要性体现在有效遏制沙漠化过程,保护生态环境。

未来风蚀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土地沙漠化问题。

【关键词】风蚀、发生机理、防治技术、定义、特点、影响因素、风蚀治理、实施方法、重要性、必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风蚀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风蚀是指风力作用下地表土壤被侵蚀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貌现象。

风蚀不仅会导致土壤贫瘠化,破坏土壤结构,还会影响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了解风蚀的发生机理对于有效防治风蚀具有重要意义。

风蚀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风力作用、土壤性质、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等因素。

风力作用是导致风蚀的主要因素,强风会将土壤颗粒扬起并运移,造成风蚀现象。

土壤性质的密实程度、含水量、坡度等也会影响风蚀的发生。

地形地貌的变化会改变风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影响风蚀的程度。

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缓风速,降低风蚀的风险。

为了有效防治风蚀,可以采取措施如植树造林、人工草坪覆盖、植被恢复等。

加强土壤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修建风蚀防护设施等也是防治风蚀的有效方法。

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减轻风蚀带来的危害,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风蚀的定义与特点风蚀是指风力作用下,地表岩石、土壤等物质受风力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而发生的侵蚀现象。

风蚀通常发生在风力强劲的地区,尤其是沙漠、荒漠和沙地等贫瘠地带。

其特点包括风沙飞扬、表层土壤被剥蚀、裸露的岩石表面、形成沙丘等。

风蚀使土地贫瘠化,影响植被生长,破坏土地结构,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草原植被对防止和控制土壤风蚀的作用机制

草原植被对防止和控制土壤风蚀的作用机制

草原植被对防止和控制土壤风蚀的作用机制草原植被对防止和控制土壤风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草原植被在防止和控制土壤风蚀方面的作用机制。

一、根系的机械阻力作用:草原植被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网状结构,通过根系与土壤的机械结合,增加了土壤的抗风力和抗剪力。

当风力吹袭植被覆盖的草原时,由于根系的存在,土壤颗粒之间受到约束,极大地减少了土壤被风力掀起的几率。

根系还能将土壤紧密地固定在地表,减少土壤的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减缓了风蚀的发生。

二、植被的护盖和拦截作用:草原植被覆盖下形成了一层密集的植物体,这层植物体起到了护盖和拦截的作用,遮挡住了土壤表面,减少风力直接对土壤的侵蚀。

植物体上的叶片和茎干具有较大的阻风面积,可以有效地防止风力的冲击,减缓风速,阻止了更多的土壤颗粒被风力掀起。

三、减少土壤表面的裸露度:草原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裸露度,即土壤暴露在大气中的面积。

植物的枝叶能够形成一层覆盖物,使土壤表面被植物体覆盖住,减少了风力直接对土壤的冲击。

当风力通过植物体时,可有效减少风速和风蚀作用,降低土壤沙尘的飞腾。

四、植被的保水保持作用:草原植被能够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稳定的土壤结皮,降低土壤的内部膨胀和收缩。

植物通过根系吸取地下水分,将其输送到植株体内,将水分蓄积在土壤中,减少土壤的干燥程度。

保水效应的达到可有效减缓风的流通速度,减少沙尘气流的形成,从而减缓了风蚀的发生。

五、物质循环的作用:草原植被的存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的进行,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有效的利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供养分和有机物质,使土壤肥沃。

土壤的肥沃程度与风蚀的程度密切相关。

草原植被的存在能够增加土壤肥沃度,同时减少土壤的风蚀。

六、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草原植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植物叶片的面积,减缓风的流速,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丰富的草原植被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态位和食物链,促进生物的繁衍和循环。

走出荒漠化防治的误区

走出荒漠化防治的误区

走出荒漠化防治的误区作者:铁铮田阳来源:《绿色中国·B》2022年第06期年年歲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今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命运共同体”。

当荒漠化防治再次被媒体广泛提起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请他们给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把把脉,倾听他们关于加快荒漠化防治的真知灼见,帮助人们厘清有关概念,走出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

最核心的原则是“因地制宜”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土地沙化。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以遏制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履行《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应对土地荒漠化的国家行动。

荒漠化防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负责人丁国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走出简单化的误区,让“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原则落到实处。

丁国栋同时兼任中国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学会荒漠化调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说,荒漠化防治是人类治理退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和事业。

在防治中,“因地制宜”毋庸置疑是必须遵循的最核心原则。

据他解释,“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的最正确指导。

他严肃地指出,纵观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体现得还不够彻底、不够到位,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了人工林树种单一、林分退化甚至死亡、生态系统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现象。

荒漠化防治的成效距离预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究其原因,固然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多种主观因素。

从客观上讲,荒漠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地理演变过程,受到各种各样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机理及节点问题迄今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土壤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壤表面颗粒的扬起和移动作用。

土壤风蚀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地表侵蚀过程,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极大的环境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扩张,土壤风蚀问题日益凸显,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

因此,土壤风蚀的可蚀性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风蚀的可蚀性研究从传统的灌溉与排灌工程、土壤物理学研究方法逐渐发展到综合分析模型、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研究等多领域交叉应用的研究方法。

可蚀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土壤侵蚀类型、土壤可蚀性指标、土壤保持措施和土壤侵蚀模型等方面。

首先,土壤侵蚀类型是可蚀性研究的基础。

根据土壤移动的形式和特点,土壤侵蚀可以分为风蚀、水蚀和冻蚀等几种类型。

风蚀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风力对土壤表面颗粒的扬起和移动作用。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对于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和进行可蚀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土壤可蚀性指标是研究可蚀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可蚀性指标是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环境条件量化评价土壤抗风蚀能力的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了土壤颗粒分析、土壤质地、孔隙度、含沙量、风蚀易损性指数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可以定量评估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

再次,土壤保持措施是可蚀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不同地区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土壤保持措施应运而生。

例如,在农业地区,可以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植被恢复和建立防风林等来防治土壤风蚀。

在工业区和城市区域,可以采用封闭措施、遮挡措施和确保坡面覆盖等措施来防治土壤风蚀。

通过对土壤保持措施的研究,可以减少土壤风蚀的发生和影响,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最后,土壤侵蚀模型是可蚀性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土壤侵蚀模型主要是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数值模拟模型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耕作学耕地风蚀防控

耕作学耕地风蚀防控

一、土壤风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风蚀是一种主要的土壤侵蚀形式 土壤和养分大量流失: 土壤细粒减少,粗粒增大,
肥力下降
土地沙漠化: 多次的风蚀粗化主要会形成砾石戈壁、 沙丘。
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二、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素主要包括: 土壤概况、地表粗糙度、气候因素及植被因素 (一)土壤侵蚀因素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风蚀基本形式:
风蚀运动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蠕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移和悬移。
蠕移直径在500~1000μm大的土壤颗粒和团聚体, 由于太大不 能离开地表, 但受跃移过程中旋转的颗粒碰撞冲击而松动, 随 风滚动。表面滚动占总的土壤颗粒的7%~25%, 影响到当地的 沉积并对植物产生伤害。
跃移当中等粒子(100~500μm)被驱动时, 在短时间内它们进入 风流中, 随后由于重力又落下来, 促使它们碰撞并加入到其他 土壤颗粒的运动中, 这种输送方式叫做跃移。由于土壤颗粒的 巨大作用, 跃移是植物伤害的主要原因。
悬移指来自于很小土壤颗粒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在跃移和直接 风力作用下, 直径100μm或更小的颗粒将被刮起来, 悬浮到风 中随风输送;在远距离搬运过程中, 主要是<20μm的颗粒。在 风蚀过程中, 悬浮一般占总的土壤颗粒的3%~40%, 搬运的高 度最高、距离最远, 是沙尘暴主要构成部分, 土壤损失最为明 显。由于比较细小的土壤颗粒通常含较多的有机质和营养物 质, 所以悬浮颗粒是最富含有机质和植物营养物质的部分。
措施
(二)防治土壤风蚀的保护性种植 合理布局: 作物的根须、株型、株高、熟制,进行交叉带状种植。 (三)设置农田屏障以防治土壤风蚀: 高杆保护矮杆,间作带状种
植。 (四)防治土壤风蚀的保护性耕作

黄土高原风蚀研究及防治措施分析

黄土高原风蚀研究及防治措施分析

黄土高原风蚀研究及防治措施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景观之一,其独特的地形和丰富的土壤资源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黄土高原地区经常受到风蚀的侵害,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黄土高原风蚀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分析至关重要。

首先,在进行黄土高原风蚀研究时,我们需要了解风蚀的原理和形成机制。

黄土高原地区的风蚀主要是由于风力对土壤表面的侵蚀和剥蚀作用所引起的。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粘性较强且水分不足,土壤颗粒容易被风力带走,形成了特有的地貌景观,如土壤风斜等。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也加速了风蚀的发生。

因此,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风蚀的机理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了防治黄土高原地区的风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防治风蚀的关键。

由于植被能够稳固土壤表面,并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因此种植适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的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合理规划农田和道路的布局,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干扰,也可以有效防止风蚀的发生。

另外,加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保水能力的改善也是防治风蚀的重要措施之一。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导致土壤干燥,增加了风蚀的可能性。

因此,通过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减少风蚀的发生。

此外,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是防治风蚀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建立坡面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减少风蚀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避免风蚀的重要手段。

最后,黄土高原地区的风蚀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风蚀研究投入,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资助,推动防治措施的实施。

同时,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风蚀防治工作中来。

农田土壤风蚀及其防控措施

农田土壤风蚀及其防控措施

农田土壤风蚀及其防控措施摘要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风蚀问题十分严重,不仅使土地资源退化,影响当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经济作物的收成。

因此,加强北方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土壤风蚀发生的机制,针对风蚀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借助风洞试验、数学模型模拟、遥感和GIS等科学技术,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如实行保护性耕作,建设农田防护林,实行覆盖、留茬措施等,进行土壤风蚀的防治。

关键词农田土壤风蚀机制影响因子防控措施土壤风蚀是在风力的作用下使表层土壤中细小颗粒和营养物质吹蚀、搬运与沉积过程。

土壤风蚀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包括地理、气候和土壤性状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过程的直接生态后果是表土层大量富含营养元素的细微颗粒损失,致使农田表土层粗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地生产力衰退。

土壤风蚀引起的土壤营养元素的损失一般需要四、五十年,有的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

此外,在土壤风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颗粒悬浮于大气中,是造成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沙尘天气出现的重要尘源。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和成因,探讨防止风蚀对策,对提高农田土壤抗风蚀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风蚀研究是伴随着风沙现象有关研究领域(风沙物理、风沙地貌、风沙沉积物等)与土壤侵蚀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自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美国大平原地区遭遇灾害性的“黑风暴”侵袭后,土壤风蚀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致系统地研究风蚀应运而生,并且风蚀研究已经成为地理科学、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气象等诸多方面科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现代自然过程之一。

Bagnold(1941)通过野外调查和风洞实验,确定了引起沙粒移动的力学机制,标志着土壤风蚀科学研究的开始。

切皮(Chepil)及其合作者对农田问题进行了长达25年的系统研究,深入研究了风蚀动力机制。

在同一时期还有许多研究者,利用风洞或进行区域试验,从事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风蚀方程(WEQ),这标志着系统的土壤风蚀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4]。

我国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冬梅;赵士杰
【期刊名称】《农村牧区机械化》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土壤风蚀是全球性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简要叙述了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及国内对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理念和技术的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土壤风蚀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冬梅;赵士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0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
【相关文献】
1.京郊延庆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J], 吴姗姗; 牛健植; 蔺星娜
2.北京冬春覆盖作物对农田土壤风蚀扬尘的影响 [J], 李琳;石颜通;杨林;聂紫瑾
3.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杨宇;高永;袁立敏;张帆;石国青;陈家欢
4.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风蚀及细颗粒物释放的影响 [J], 邱云霄;黎燕武;余新晓;贾国栋;孙乐乐;王渝淞
5.以北方旱作农田为重点开展我国的土壤风蚀研究 [J], 董治宝;董光荣;陈广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
土壤风蚀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土壤表面的颗粒被风力吹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形成沙漠化。

土壤风蚀的影响因子有很多,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

气候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

干旱、高温、低湿度等气候条件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表面变得干燥,易于被风力吹走。

此外,风速和风向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

风速越大,风向越频繁改变,土壤风蚀的程度就越严重。

土壤类型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风蚀程度上有所不同。

例如,沙质土壤比粘土质土壤更容易被风力吹走,因为沙质土壤颗粒较大,间隙较大,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

第三,植被覆盖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被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表面的风蚀。

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壤被风力吹走。

因此,缺乏植被覆盖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土壤风蚀。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伐等都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土壤表面暴露,易于被风力吹走。

此外,人类活动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使土壤更容易受到风蚀的影响。

气候、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土壤风蚀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植被保护,控制人类
活动,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地,保持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塑造地球景观的基本地质或地貌过程之一,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过程 ➢ 土地沙漠化(沙质荒漠化)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 ➢ 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
土壤风蚀与沙尘暴(青海共和盆地1999年4月10日)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概况
▪ 风蚀现状:全球
全球约2/3的国家、1/4陆地面积和9亿多人口遭受土壤风蚀、沙质荒漠化和灾 害性风沙天气危害,每年经济损失约540亿美元
Coverage(+) Ridge(±)
Forestation(+) Crop residual(+)
Organic matter(±)
Calcium carbonate(±) Note: (+), (-) and (±) mean the wind erosion becomes
Bulk density(±)
estimated annual soil loss from wind erosion on nonfederal rural l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2.5
tons per acre per year (SCS-USDA, 1994). This number is a decrease from 3.3 tons per acre per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侵蚀性因子(Erosive factors)
Wind volecity (m s-1)
Wind erosion rate (kg m-2min-1)
➢ 粗糙度因子
▪ 植被:高度与密度(盖度)-决定气流接触地表(土壤受保护)的 范围,降低风速,影响平均动力粗糙度
Wasson & Nanniga (1986)基于Bagnold输沙率公式,建立了植被降
土壤风蚀研究
▪ 地质学:风蚀是一种地质地貌过程
沙漠中的湖盆
残山
Wind erosion action during landscape evolution in mountainous desert regions (A=early stage, B=middle stage, C=late stage)
把水蚀和风蚀作为降水和植被盖度的 函数所估算的土壤侵蚀速率 (Kirkby & Morgan 1980)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四节 土壤风蚀过程
➢ 土壤颗粒的起动:起动风速 ➢ 土壤颗粒的运动:三种方式 ➢ 土壤风蚀的分选作用:土壤表层粗化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土粒起动
• 流体临界起动风速——吹蚀(净风侵蚀,流体风蚀)
防护距离(m)
防护林对风速和 风蚀量的降低效 益(40%疏透率) (Hagen 1976)
Shelterbelt in Northern China Plain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研究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一种类型,多借用风蚀研究成 果,普遍认为与水蚀相比,风蚀研究较为薄弱 (Hudson 1971; Kirkby & Morgan 1980; Zachar 1982; Lal 1988)
million acres) and moderately to severely damages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hectares (4.9 million
acres) annually (USDA, 1965). According to the 1992 National Resources Inventory (NRI), the
weak, heavy and uncertain as the factor increasing.
Freeze-thaw action(+) Aggregate(+)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侵蚀性因子(Erosive factors)
✓ Chepil (1962)提出气候因子的概念 气候因子是土壤湿度和平均风速的函数
当风吹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等作用,降低表松散沉积物或基岩 风化物(沙物质)吹走,使地表遭到破坏。 地表物质的位移是在风力直接作用下发生的。
• 冲击临界起动风速——磨蚀(风沙流侵蚀,冲击风蚀)
当风沙流(挟沙气流)吹经地表时,由运动沙粒撞击地表而引起的 地表破坏和物质的位移。
磨蚀强度一般比吹蚀大。 相同风速时,磨蚀强度是吹蚀强度的4-5倍(董光荣等,1987)。
Wind erosion reduces soil productivity
Wind erosion depletes the top soil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危害
➢ 异地危害 Off-site damage
✓ 沙尘暴与土地沙漠化 ✓ 大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 水体污染及水利设施的危害 ✓ 对交通、通讯设施的危害
➢ 风蚀因子:影响风蚀强度的所有因素。
按其在风蚀过程中的作用性质,分为侵蚀性因子、可蚀性因子和干扰
因子三大类。
Som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wind erosion
Climate
Soil
Vegetation
Landform Human activity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Turbulenc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研究
▪风沙物理学与沙漠科学:风蚀的动力学机制、风蚀与风沙 地貌、土地沙漠化的关系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研究
▪ 土壤学与农业科学:土壤可蚀性因子、农田土壤风蚀防治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研究
▪ 林业科学:风蚀荒漠化(中国) 、风蚀防治的防护林技术
百分比(%)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一节 土壤风蚀概况
▪ 风蚀(Wind erosion)的定义
土壤风蚀是指土壤或土壤母质在一定风力作用下,土壤结 构遭受破坏以及土壤颗粒(或简称土粒)发生位移的过程。
土壤及其母质在风力作用下的剥蚀、分选、搬运的过程。
实际是风沙运动过程,但与一般的风沙运动有所区别。缓 慢性、强危害性、难于测量性、影响因素复杂性;以细小 粒子为主,悬移质较多。
this acreage is scheduled to retire within the next few years.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概况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Accelerated Erosion Index (AEI) 1986-1996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概况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土粒搬运
跃移 悬移 蠕移
55%-72% 3%-38% 7-25%
土壤风蚀量: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 风蚀的土壤重量。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土壤风蚀过程
农田土壤风蚀引起的地表粗化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五节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
➢ 土壤风蚀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过程,受到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和人 为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制约。
Air 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Soil type(±) Particle composition(±) Type(±)
Surface roughness(±) Slope(±)
Reclamation(-) Over grazing(-)
Soil moisture(+) Soil structure(±)
(2004-2011)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二节 土壤风蚀危害
➢ 本地危害 On-site damage
✓ 表土吹蚀,尤其是细粒物质、有机质的 丧失
✓ 对植被、作物的危害 ✓ 土地生产力、作物产量的降低 ✓ 农田、草场、房屋的掩埋
Sand encroachments upon house
Wind erosion removes smaller particles
Global status of soil degradation
From ISRIC, UNEP, FAO,1996 (/docrep/003/w2612e/w2612eMap12-e.pdf)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 美国
土壤风蚀概况
In the United States, wind erosion is the dominant problem on about 30 million hectares (73.6
Dust storm in Gansu, 1999-05-05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三节 土壤风蚀研究
董治宝等,1995
第五章 土壤风蚀与防治
第三节 土壤风蚀研究
➢ 风蚀研究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 地质学:风蚀是一种地质地貌过程 ✓ 风沙物理学与沙漠科学:风蚀的动力学机制、风蚀与风沙地貌、土地
year in the 1982 NRI. However much of this reduction was a result of enrollment of land classified
as highly erodible in 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CRP). The CRP enrollment for much of
低风蚀的模型
12
150
Threshold wind volecity
q B(uek1ck2c2 u* )3
10
Wind erosion rate (15 m s-1 wind speed)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