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docx
八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3.宣传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3)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典例1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解析】“自强、求富”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变法维新”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维新派的主张,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据此可知A 项正确。
【答案】A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典例2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C.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解析】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A 、C 、D 三项。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针对强化训练1.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有识之士不断寻求强国御辱之路。
下列主张出自陈独秀的是 (D )A.“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从漫画可见,这场运动是 (A )A.思想解放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C.农民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梳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要求: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领导者:陈独秀。
2.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组织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每课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这鸦片可不得了,就像个恶魔,让好多中国人染上毒瘾,身体垮了,精神也没了,还把白花花的银子都流到英国去了。
- 林则徐那可是个大英雄,他看到这情况,坚决主张禁烟。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他把收缴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可给英国那些想靠鸦片发财的人一个沉重打击,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
-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 英国就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那时候船坚炮利,而咱们中国呢,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武器装备啥的都比较落后。
- 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英军一路北上,打到了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清政府那叫一个慌啊,赶紧派人去谈判。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 英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法国也想跟着捞好处。
于是,1856 - 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这一次,侵略者那是更加嚣张。
他们还和美国、俄国勾结在一起。
美国和俄国表面上是调停,实际上是想趁火打劫。
-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这帮强盗干了一件特别缺德的事,就是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那可是皇家园林,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精美建筑,就这么被他们一把火烧了,真是中国文化的一场大浩劫。
-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总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沙俄就像个贪婪的北极熊,在中国北方狠狠地咬了一大口。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洪秀全看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想搞点事情改变现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框架】【重点梳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民主与科学(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人教统编版中考总复习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知识网络新代的曙光一、新文化运动1. 开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 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4.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5.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6.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二、五四运动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 时间、地点: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北京;后期——1919年6月5日,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3.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4.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诞生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⑴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⑵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⑷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①主要内容:通过党纲、中心工作、成立领导机构②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3. 工人运动高涨:京汉铁路大罢工【基础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各个事件的探索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⑴道德: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⑵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⑶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人教版 历史 八上第4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小结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单元小结
【知识网络】
A.民主、科学 E.工人阶级
B.封建道德礼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J.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H.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易错分析】 易错点 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易错解读: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 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 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 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上,新文化运动比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更为彻底。
正确答案:D。
【考点分类训练】 考点 1:新文化运动 1.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 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 是( D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B。
易错点 3: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 易错解读: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典型例题:有人说:“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 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
废除“二十一条” ④收回青岛主权 A.①③④ C.①④ B.②③④ D.②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知识框架】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经过{时间:1919年5月扩大{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等地集结军舰国内{北京:学生罢课上海: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胜利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重点梳理】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口号和 要求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2.五四运动的扩大扩大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意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识延伸】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3.宣传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3)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难忘九一八1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掌握)2、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3、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出到西安调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所以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战取胜的关键,即全民族抗战)3、1937年12月,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4、影响: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第16:血肉筑长城1、平型关大捷: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4.八上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上·单元知识梳理】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6、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内容要点: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知提示: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重点:五四运动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扩大:时间:6月5日主力:工人群众地点:北京——上海形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5、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内容要点: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4课《中国
背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 全 景 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国
工
时间
1923年 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 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 潮推向了顶峰
人 顶 口号 运 峰 动 的 高 涨 结果
启
示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
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D.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它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
10.(2018天津新华中学期末)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 制定了 ) C(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 克
背景
1917年,俄国
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
思
主 义
传播
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义 《 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 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的
传 播 影响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
中国工人运动
结合起来
共产党 早期 组织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成 立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陈独秀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 期组织 时间 地点 1921年7月 上海→浙江嘉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 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 机构中央局,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 记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 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概况:(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4.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由英、法、美等列强操纵,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口号和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扩大:(1)时间:6月3日。
(2)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条件:①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阶级条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③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外部条件: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2)传播:①开始: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概况:(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4.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由英、法、美等列强操纵,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口号和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扩大:(1)时间:6月3日。
(2)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条件:①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阶级条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③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外部条件: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2)传播:①开始: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领导者:陈独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3.宣传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3)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但遭镇压并多人被捕。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思想基础: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组织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成立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概况: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会议内容:
(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