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市本级财源三年振兴规划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市本级财源三年振兴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牡政发[2009]6号
【发布部门】牡丹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6.24
【实施日期】2009.06.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市本级财源三年振兴规划的通知
(牡政发〔2009〕6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牡丹江市市本级财源三年振兴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4届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牡丹江市市本级财源三年振兴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升市本级财政实力,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要求,结合我市市本级财源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3年,自2009年至2011年。
一、现实意义
(一)实施市本级三年财源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省委省政府财源建设重大决策实施的迫切要求。
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速,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财源建设成效显著。
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主要指标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存在一定差距。
就省内而言,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由2007年的全省第2位下滑至第4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幅全省第一,但总量仅相当于哈尔滨的四分之一和大庆的三分之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由2007年的全省第1位下滑至第9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财政收入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
省委省政府提出争取利用3年时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的宏伟目标,并将增收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地市,对我市本级财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通过实施市本级三年财源振兴规划,重新谋划市本级财源建设发展思路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才能达到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才能在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上有更大突破。
(二)实施市本级三年财源振兴规划,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加速市本级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呈现出日益加深的趋势。
外贸经济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大批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税收大幅减少。
市本级财源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主要集中在油化工、煤化工及出口型企业,出现了资金紧张、成本提高、产销不旺、利税下滑等问题,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市本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势头。
面对金融危机,市委明确提出保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决心不变、目标不变、速度不变,要求市本级财政收
入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
只有通过实施市本级三年财源振兴规划,加强市本级财源建设,才能战胜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实施市本级三年财源振兴规划,是破解财力紧张困局、提升市本级财政收入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
近两年,我市市本级财政收入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2008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6.4亿元、21.8亿元,增长31.2%、32.4%。
但财力不足、结构不优仍是我市本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市本级预算始终存在较大缺口,2008年我市人均财力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收入公用经费10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标准。
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市本级债务总额达到50多亿元。
社会负担较重,用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专项支出的额度大、刚性强,近几年每年各种政策性增支因素都在亿元以上。
市本级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逐步弱化,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9年的56.9%,下降到2008年的39.6%。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市本级财源振兴三年规划,才能缓解财力紧张状况,壮大市本级财政实力,为加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为统领,以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为支撑,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贸旅牵动、工业立市、金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大力抓好财源项目建设、财税征收管理和开发区建设,优化财源结构,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加政府调控能力,壮大财政实力,实现市本级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强大稳固的区域财政经济。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的原则。
不断优化财源结构,合理提高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提高财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2.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整合政府财力资源,采取"效益优先、重点扶持"的方式,强化政府调控,放大资金效能,增强聚集效应,追求最佳绩效,带动全市财源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坚持生财优先与强化节支相兼顾的原则。
"开源"与"节流"并重,在挖掘潜力,强化征管,广开财源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