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建设部 建质[2005]26号文附件: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设部建质[2005]26号文附件: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建筑业10项新技术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桩基新技术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2 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1.2 地基处理技术1.2.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2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1.2.3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1.2.4 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1.2.5 爆破挤淤法技术1.2.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3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1.3.1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3.2 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1.3.3 组合内支撑技术1.3.4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3.5 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1.3.6 高边坡防护技术1.4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1.4.1 暗挖法1.4.2 逆作法1.4.3 盾构法1.4.4 非开挖埋管技术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2.1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2.2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3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2.4 清水混凝土技术2.5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6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3.1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3.1.1 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2.1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3.2.2 HRB400钢筋焊接网3.2.3 焊接箍筋笼3.3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3.4 预应力施工技术3.4.1 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2 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3.4.3 拉索施工技术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4.1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4.3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4.4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4.4.1 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4.4.2 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4.4.3 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4.4.4 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5. 钢结构技术5.1 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5.2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5.2.1 厚钢板焊接技术5.2.2 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5.2.3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5.2.4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5.3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4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5.5 住宅结构技术5.6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5.7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6.1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6.1.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1.2 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6.2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6.3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6.3.1 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6.4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6.4.1 通信网络系统6.4.2 计算机网络系统6.4.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4.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6.4.5 安全防范系统6.4.6 综合布线系统6.4.7 智能化系统集成6.4.8 住宅(小区)智能化6.4.9 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6.5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整体提升吊装技术)6.5.1 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6.5.2 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6.5.3 龙门(A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6.5.4 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6.5.5 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6.5.6 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6.5.7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6.5.8 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6.6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6.6.1 系统检测6.6.2 系统评估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7.1 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7.3 预拌砂浆技术8 建筑防水新技术8.1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8.1.2 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8.1.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包括合成橡胶类防水卷材和合成树脂类防水片(卷)材8.2 建筑防水涂料8.3 建筑密封材料8.4 刚性防水砂浆8.5 防渗堵漏技术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1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9.1.1 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9.1.2 施工放样技术9.1.3 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9.2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9.2.1 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9.2.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9.2.3 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0.1 工具类技术10.2 管理信息化技术10.3 信息化标准技术。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7 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概述2.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3.混凝土技术4.钢筋及预应力技术5.模板及脚手架技术6.钢结构技术7.机电安装工程技术8.绿色施工技术9.防水技术10.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11.信息化应用技术正文一、2017 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建筑业的技术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我国在 2017 年推出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涵盖了地基基础、混凝土、钢筋、模板、钢结构、机电安装、绿色施工、防水、抗震加固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是建筑业的基础,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包括了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旨在提高建筑业的基础工程技术水平。
三、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是建筑业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混凝土技术,旨在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钢筋及预应力技术钢筋和预应力是建筑业中常用的加固材料,其性能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旨在提高钢筋和预应力的性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五、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模板和脚手架是建筑业中常用的施工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旨在提高模板和脚手架的安全性能,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六、钢结构技术钢结构是建筑业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其轻便、耐用、抗震等优点使得其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7 版建筑业新技术中提到的钢结构技术,旨在提高钢结构的性能,降低钢结构的成本,提高钢结构的施工质量。
七、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在主厂房区域-3.05m、-1.55m处,地基基础处理过程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技术来防止水分的渗透,土工布用量约为39600m?。
施工方法为沿一定方向铺设土工布,铺设好后要用沙袋压住,焊接。
为保证质量,施工时应有专人负责,避免石块重物直接砸在土工布上,最好边施工边覆盖保护层。
使用时须采用埋入式,覆盖厚度不小于30cm。
整个防渗系统应由垫层、防渗层、保护层组成。
且土体要坚实,避免不均匀沉陷、裂纹,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楚,与土工布接触面铺设粒径小的砂土作防护层。
施工时要是遇到混凝土基础时应沿基础向上翻边50cm,将基础整体包住,边缘与基础焊接。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岩土工程材料,具有隔离,防护和防渗功能,对防止建筑物地面沉降等有良好效果,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混凝土技术本工程在汽轮发电机基础、锅炉基础和主厂房基础等部位计划采用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使用该技术应用混凝土量约为13890m?;主厂房上部结构、汽机大平台、汽动给水泵、A列外防火墙等部位应用了清水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通过混凝土防裂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本工程掺加了粉煤灰、外加剂等,可以节约一部分费用。
通过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清水混凝土表面内实外光、棱角倒圆、色泽均匀、线条流畅,业主、监理及社会各界一致赞誉二期清水混凝土达到了镜面清水混凝土的标准,超越了一期质量水平。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主厂房、集控楼、炉后建构筑物等框架的水平、竖向钢筋连接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约应用37500个接头。
通过使用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工艺速度慢、浪费钢材、质量难保证等难题,提高了施工速度,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费用。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本工程除氧煤仓间框架、A列柱、汽机大平台、汽动给水均采用PVC覆膜胶合板清水镜面混凝土模板体系;炉后烟道支架、引风机支架、灰库、脱水综合楼等附属工程混凝土构件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目前 生 态 城 的建 设将 大 大 推 动绿 色 建筑 的发 展 。 “ 态城 最 重 要 的标 志就 是 10 的建筑 都 应 该达 到 绿 生 0%
木 门企业 怎样才 能迅 速地 发展 壮 大 ?
具 有 丰富 市场 推广 经验 的 尹先 生认 为 , 首先 必须 在 色 建筑 的标 准 , 国近 几年 要建 5 生态 城市 , 期上 中 0个 远
在 此 次 论 坛上 , 保 兴 还介 绍 , 方 政府 对 绿色 建 仇 地
行业 的竞 争 , 说到底 其 实是 品牌 的竞 争 、 道 的竞 争 、 渠 售 筑 的优 惠政 策 曰益 明确 , 是绿 色建 筑 一星容 积率 返还 凡 后 服 务 的竞争 。 品牌是 消 费者 的关注 所 在 , 渠道 和服 务 1 , % 二星 返还 2 , 星返 还 3 。 %三 %
整合将 是 行业 即将 出现 的一 道靓 丽风 景线 。 来 市场是 未
而 其消 耗 的能源 却 高达 2% 0 以上 , 存在 能耗 猛 增 的势 且 头 、 能改造 迟缓 等 问题 。方 兴地 产 中 国有 限公 司总裁 节 ” 何操 在 当 日论 坛上 表示 。据 他介 绍 , 方兴地 产在 上海 金 茂 大厦 、 上海 航运 中心 等项 目开发 中均应用 了绿色节 能 减排 技术 。
■《 建筑业 1 项新技术》 0 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 卷材 机械 固定 施工技 术 1 防水
三是将来如果开征物业税 , 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可 以考虑 防水卷材机械 固定施工技术采用的防水卷材主要 减 免 。“ 从现 在 开始 ,大 型 公共建 筑 就应 该走 上 这条 道 包括热固性卷材、 热塑性卷材及改性沥青卷材等。但常 路 。”他说 。 用 的防 水卷材 主要 是热 固性 卷材和 热 塑性卷材 。 中热 其 据 仇保 兴透 露 , 国家 正在考 虑 对 绿色 建筑 进行 专 项 塑性卷材主要有聚氯乙烯 (V) P C和聚烯烃类 ( O ; T )热固 P 补 贴 , 中 对三 星 级 绿 色建 筑 , 平方 给 予 7 其 每 5元 补助 ; 性 卷材 最主要 、 具有 生命 力 的是三 元 乙丙 (PM 防水 最 ED )
建质函(2017)268号-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函[2017]26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
附件: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25日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0)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0)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0)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1)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2)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1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20)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21)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22)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23)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26)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9)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9)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31)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32)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34)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6)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39)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41)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44)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46)2.10 预应力技术 (48)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49)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51)3 模板脚手架技术 (53)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53)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55)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56)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0)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62)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64)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66)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68)3.10 管廊模板技术 (70)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7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74)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74)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75)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77)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79)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80)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8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8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8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8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87)5 钢结构技术 (8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8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8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9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93)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95)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96)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97)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99)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100)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102)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105)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105)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106)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108)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112)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113)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115)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116)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119)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121)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122)7 绿色施工技术 (126)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26)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29)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33)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33)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34)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36)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38)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39)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41)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42)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44)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44)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47)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48)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49)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50)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51)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53)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55)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55)8.10 一体化遮阳窗 (158)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60)9.1 消能减震技术 (160)9.2 建筑隔震技术 (161)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162)9.4 建筑移位技术 (162)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63)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6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6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6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6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68)10 信息化技术 (17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7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7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73)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7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7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76)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78)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80)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81)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
施工技术
第40卷第336期
CONSTRUCTl0N TECHNOLOGY
43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
曲慧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北京 100044)
[摘要]《建筑业lo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包括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
术、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 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使用,该技术 的经济性、施工速度和防渗漏效果都有明显优势。 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 (构)筑物。 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遇水膨 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 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 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 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 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 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
变形的注浆管(见图4)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 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建(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 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 隙和孑L洞,并终止渗漏。如果建(构)筑物将来出现 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 案。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 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利用这种先进 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68302923,E-mall:quh@cadg.cn
向性与可实施性;④权威性与协调性,而且还强调了 大土木的概念,其中的防水技术也是基于这个原则, 将原来的“建筑防水技术”改为“防水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1版)1、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是指将安全、保护、控制、管理、监测和诊断等功能集成在一体的建筑物设计和管理系统。
它可以帮助建筑物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建筑物的运行状态。
2、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它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过程中的所有重要信息(如图纸、计算机模型、施工方案等)以三维数字模型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并将此信息模型用于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
3、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采用节能新技术,通过优化建筑物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的建筑物。
该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供热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通风节能技术等。
4、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指借助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使城市全面智能化的城市建设模式。
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5、智慧建筑:智慧建筑是指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智能诊断等技术,实现室内外智能控制,使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高,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的技术。
6、新型供暖系统:新型供暖系统是指采用新型供暖技术,如光伏供暖、风能供暖、地源热泵、太阳能供暖、热泵系统等,以替代传统的煤气、煤油等发电供暖系统,实现节能降耗的技术。
7、水性涂料:水性涂料是指采用水性树脂制备而成的涂料,其特点是溶剂可以用水替代,涂料中的有机溶剂含量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少,而且具有耐腐蚀、耐磨、耐候性好等优点。
8、新型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是指采用新型防水技术,如涂料防水技术、沥青铺设防水技术、聚氨酯防水技术、PVC防水技术等,以及对应的防水材料,实现防水的技术。
9、节能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是指采用节能新技术,如供暖节能技术、照明节能技术、通风节能技术和环保装饰材料等,实现环境友好的建筑物的建筑物。
10、移动化建筑:移动化建筑是指采用移动技术,如无线网络、蓝牙、WiFi、GSM等,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控制和监控,从而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的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包括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包括: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与加固改造技术及信息化应用技术等10大项108小项。
其中主要常用项目有:一、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包括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3、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4、逆作法施工技术,5、高边坡防护技术,6、非开挖埋管技术,7、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等16项技术。
二、混凝土技术包括1、高耐久性混凝土,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4、轻骨料混凝土,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6、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等8项技术。
三、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包括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2、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4、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8项技术。
四、模板及脚手架技术包括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3、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早拆模板施工技术,5、挂篮悬臂施工技术,6、隧道模板台车技术,7、移动模架造桥技术等16项技术。
五、钢结构技术包括1、厚钢板焊接技术,2、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4、住宅钢结构技术等9项技术。
六、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包括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3、非金属复合风管施工技术,4、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5、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等11项技术。
七、绿色施工技术包括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3、粘贴式外墙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4、铝合金窗断桥技术,5、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等14项技术。
八、防水技术包括1、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2、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3、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等7项技术。
九、抗震与加固改造技术包括1、消能减震技术,2、建筑隔震技术,3、结构无损拆除技术等11项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课件
CFG桩复合地基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4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
屋结构分离,隔离地震能量向建筑物的输入。 设置纵波感应器,并在基础支座安装弹簧 轻轨,抵消来自横波水平剪力对建筑物的 破坏。也可以在建筑物的混凝土柱加入某 种纤维外加剂,加强混凝土的抗弯、抗剪 能力。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基础隔震方法是在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部位 设置橡胶支座,利用橡胶支座水平柔性形 成的柔性隔离层吸收或散耗地震能量,阻 止或减小地震能量向建筑物和构筑物上部 结构传递,使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自振周 期延长,从而减小建筑物和构筑物上部结 构对地震的反应。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改进了通常的后张 预应力施工方法,简化了后张预应力施工 工艺。在施工时,无粘结筋可如同非预应 力钢筋一样,按设计要求铺放在模板内,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再张拉锚 固。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在桥梁、土 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美国 等国家已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港口工程中。
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 HRB400钢筋焊接网 焊接箍筋笼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3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 连接或焊接。
直螺纹机械连接包含镦粗直螺纹、滚轧直 螺纹两种方式。其主要内容是钢筋端部的 螺纹制作技术、钢筋连接套筒生产控制技 术、钢筋接头现场安装技术。 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用于HRB335、 HRB400和500MPa级钢筋的连接。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全文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3D打印技术可以将3D设计稿转化成实体建筑,从而大大降低了建筑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精度和规模。
2. BIM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了。
BIM技术能够提供建筑物的信息模型,从而帮助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协作,提高了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效率。
3. 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是建筑业使用技术的一个趋势。
智能建筑通过集成感应器、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设施维护效率。
4. 构件化建筑技术构件化建筑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构造和施工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和排放。
这是因为构件化建筑的构件能够预制并且标准化,使得建筑装配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减少了垃圾和废物。
5. 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在建筑物上使用环保材料、能源回收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等,从而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6. 新型高强材料新型高强材料在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增强玻璃、高强钢材和碳纤维等材料,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抗风、抗震和抗水性能。
7. 能源技术能源技术在建筑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地热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为建筑物提供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8. 建筑垃圾再利用建筑垃圾再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式。
建筑垃圾可以被选定再利用,例如废混凝土、混凝土砖块和废木材都可以被重复使用。
9. 移动通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地的管理效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建筑工地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建筑工地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10. 智慧工地技术智慧工地技术是通过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构建的智能化工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
1. 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建筑现场直接打印建筑元素,减少运输和制造成本。
2.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将建筑中的各类设备和系统互联起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3. 轻质高强材料:如钢结构、高强度混凝土等,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建筑重量和成本。
4. 太阳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和太阳热利用两种方式,可以为建筑提供自给自足的清洁能源。
5. 空气净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净化建筑内部的空气,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有利于人员健康。
6. VR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出建筑的三维全息影像,帮助设计师和业主更好地了解建筑原型。
7. 建筑信息模型(BIM):通过将建筑的各个部分以三维数字形式整合在一起,提高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效率和质量。
8. 焊接机器人:可以在建筑现场高效地进行焊接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9. 智能建筑器材:包括智能灯具、GPS定位导航器、智能窗帘等,提高建筑的自动化程度和舒适性。
10. 新型防水材料:如高分子防水涂膜、防水卷材等,能够保护建筑结构和设备免受水患侵害。
建质函[2017]268号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2.10 预应力技术 (34)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8)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6)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56)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5 钢结构技术 (6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83)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98)7 绿色施工技术 (101)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08)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4)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17)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31)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9.4 建筑移位技术 (133)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10 信息化技术 (14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9)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江苏建筑业10项新技术
附件江苏省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一、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PCMW工法),即采用搅拌桩施工对地层进行加固,同时在地层内形成一道类似于咬合排桩一样的水泥土墙,在水泥土中的水泥尚未凝固时插入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形成由搅拌桩挡土止水、管桩承受侧向水土压力的组合结构。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水效果较好,对环境影响较小,且支护结构兼做止水帷幕,占用宽度较小等优点。
2 技术指标(1)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的计算与验算应包括内力和变形计算、整体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抗渗流稳定性验算和坑外土体变形估算。
(2)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中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宜采用850mm、1000mm。
(3)水泥土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宜小于0.5MPa。
(4)搅拌桩的入土深度宜比预应力管桩的插入深度深0.5~1.0m。
(5)搅拌桩体与内插管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
(6)当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且龄期不小于28d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7)主要参照标准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粘土层、砂层等软弱地层,且在6m~10m深的基坑中具备技术和经济优势,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北线二期隧道、中大医院、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基坑工程。
1.2 斜向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是由加筋水泥土桩体和锚体(总称桩锚体)构成的对土体的支护体系。
它采用专门机具施作,直径20~100cm,可为水平向、斜向或竖向的等截面、变截面或有扩大头的桩锚体。
在成桩过程中,通过对桩周土体进行切割、搅拌、渗透、挤压和臵换,使边坡土体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在预应力锚筋作用下,改善了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颁布多项技术涉及防水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采用的防水卷材主要包括热固性卷材、热塑性卷材及改性沥青卷材等。
但常用的防水卷材主要是热固性卷材和热塑性卷材。
其中热塑性卷材主要有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类(TPO);热固性卷材最主要、最具有生命力的是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该种卷材使用寿命长,有很强的耐候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该卷材是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基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
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的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与胶粘层形成完整连续的黏结。
这种黏结是由液态混凝土与整体合成胶相互勾锁而形成的。
高密度聚乙烯主要提供高强度,自粘胶层提供良好的黏结性能,可以承受结构产生的裂缝影响;耐候层既可以使卷材在施工时适当外露,同时提供不粘的表面供施工人员行走,使得后续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变形的注浆管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建(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隙和孔洞,并终止渗漏。
如果建(构)筑物将来出现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案。
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
利用这种先进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
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江苏建筑业10项新技术
附件江苏省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一、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PCMW工法),即采用搅拌桩施工对地层进行加固,同时在地层内形成一道类似于咬合排桩一样的水泥土墙,在水泥土中的水泥尚未凝固时插入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形成由搅拌桩挡土止水、管桩承受侧向水土压力的组合结构。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水效果较好,对环境影响较小,且支护结构兼做止水帷幕,占用宽度较小等优点。
2 技术指标(1)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的计算与验算应包括内力和变形计算、整体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抗渗流稳定性验算和坑外土体变形估算。
(2)大直径预应力管桩复合支护墙中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直径宜采用850mm、1000mm。
(3)水泥土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宜小于0.5MPa。
(4)搅拌桩的入土深度宜比预应力管桩的插入深度深0.5~1.0m。
(5)搅拌桩体与内插管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200。
(6)当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且龄期不小于28d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7)主要参照标准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粘土层、砂层等软弱地层,且在6m~10m深的基坑中具备技术和经济优势,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已应用的典型工程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北线二期隧道、中大医院、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基坑工程。
1.2 斜向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技术1 主要技术内容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是由加筋水泥土桩体和锚体(总称桩锚体)构成的对土体的支护体系。
它采用专门机具施作,直径20~100cm,可为水平向、斜向或竖向的等截面、变截面或有扩大头的桩锚体。
在成桩过程中,通过对桩周土体进行切割、搅拌、渗透、挤压和臵换,使边坡土体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在预应力锚筋作用下,改善了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建筑防水新技术
建筑防水新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住宅》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近期,建设部对1994年发布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形成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
现将有关建筑防水的章节摘录如下(保留原序号):
【总页数】4页(P106-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61.11
【相关文献】
1.建筑防水新技术在建筑业新技术示范工程中的应用 [J], 曹乃明
2.《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颁布其中10项新技术涉及防水与围护结构节能 [J],
3.《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 [J],
4.风雨同舟携手前行——浙江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三届三次会员大会、浙江省土木学会建筑防水学术委员会和浙江省建筑业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 [J],
5.第一届盐城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会员大会暨防水保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防水七项新技术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采用的防水卷材主要包括热固性卷材、热塑性卷材及改性沥青卷材等。
但常用的防水卷材主要是热固性卷材和热塑性卷材。
其中热塑性卷材主要有聚氯乙烯(PVC)和聚烯烃类(TPO);热固性卷材最主要、最具有生命力的是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该种卷材使用寿命长,有很强的耐候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该卷材是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基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
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的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与胶粘层形成完整连续的黏结。
这种黏结是由液态混凝土与整体合成胶相互勾锁而形成的。
高密度聚乙烯主要提供高强度,自粘胶层提供良好的黏结性能,可以承受结构产生的裂缝影响;耐候层既可以使卷材在施工时适当外露,同时提供不粘的表面供施工人员行走,使得后续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接缝防水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变形的注浆管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建(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隙和孔洞,并终止渗漏。
如果建(构)筑物将来出现渗漏,可重复注浆管系统也可以提供完整的维护方案。
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
利用这种先进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
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以压缩应力止水)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以膨胀压止水)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材料是一种用于防渗、堵漏和软土地基加固的化学灌浆材料。
它黏度低、不含颗粒成分,可以灌入细微裂隙;凝胶时间可以控制;凝胶不透水,能承受高水头,耐久性能较好;施工工艺简单;灌浆效果好。
第二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是用一种新的交联剂,替换第一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中的交联剂N,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浆液中不含有酰胺基团的化合物,更符合环保要求;同时添加了促使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的凝胶在水中膨胀的成分,进一步提高了防渗效果。
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黏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目前新型防水卷材主要分为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和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由于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性价比较高,其应用量在高分子防水卷材中位居首位。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表面粗糙,可与水泥在固化过程中直接黏合,但因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是一种柔性材料,而水泥或聚合物水泥是刚性材料,这种复合方式是一种柔性和刚性的连接,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较弱。
为了优化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防水功能,在原来复合防水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又衍生出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黏结料复合的防水施工技术。
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聚氨酯是一种发展很快的多功能高分子合成材料。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通过化学反应而固化成膜,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类型。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聚氨酯预聚体,在现场涂覆后经过与水或空气中湿气的化学反应,固化形成高弹性防水涂膜。
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由甲、乙两个组分组成,甲组分为聚氨酯预聚体,乙组分为固化组分,现场将甲、乙两个组分按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均匀,涂覆后经反应固化形成高弹性防水涂膜。
防水技术之丙烯酸盐灌浆液混凝土裂隙渗漏治理及地基基础防渗施工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第二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是一种新型防水堵漏材料,它用一种新的交联剂,替换了第一代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中的交联剂N,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浆液中不含有酰胺基团的化合物,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同时添加了促使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的凝胶在水中膨胀的成分,进一步提高了防渗效果。
丙烯酸盐灌浆液是一种防渗堵漏材料,它可以灌入混凝土的细微孔隙中,生成不透水的凝胶,充填混凝土的细微孔隙,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
(1)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混凝土裂缝、施工缝防渗堵漏的施工技术1)灌浆孔的布置:当裂缝深度小于1m 时,只须骑缝埋设灌浆嘴和嵌缝止漏就可以灌浆了。
灌浆嘴的间距宜为0.3 m~0.5m,在上述范围内选择裂缝宽度大的地方埋设灌浆嘴;当裂缝深度大于1m 时,除骑缝埋设灌浆嘴外和嵌缝止漏外,还须在缝的两侧布置穿过缝的斜孔。
穿缝深度视缝的宽度和灌浆压力而定,缝宽或灌浆压力大,穿缝深度可以大些,反之应小些。
孔与缝的外露处的距离以及孔与孔的间距宜为1m ~1.5m 。
2)嵌缝、埋嘴效果检查:嵌缝、埋嘴效果影响灌浆的质量。
灌浆前,灌浆孔应安装阻塞器(或埋管),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灌浆孔、嘴压水,检查灌浆嘴是否埋设牢固,缝面是否漏水。
压水时应记录每个孔、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邻孔、嘴以及无法嵌缝的外漏点的出水时间。
3)浆液浓度和凝胶时间的选择:针对裂缝漏水的防渗堵漏,应选用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40%的A 液,和B液混合后形成丙烯酸盐单体含量为20%的浆液。
浆液凝胶时间应相当于压水时水扩散到治理深度所须时间的2~3 倍。
如有无法嵌缝的外漏点,浆液的凝胶时间应短于外漏点的出水时间。
4 )灌浆压力:灌浆压力应根据该部位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压力来确定。
应大于该部位承受的水头压力。
5)灌浆工艺垂直裂缝的灌浆次序,应是自下而上,先深后浅;水平裂缝的灌浆次序,应是自一端到另一端。
如果压水资料表明,某些孔、嘴进水量较大,串通范围较广,应优先灌浆。
灌浆时,除已灌和正在灌浆的孔、嘴外,其它孔、嘴均应敞开,以利排水排气。
当未灌孔、嘴出浓浆时,可以将其封堵,继续在原孔灌浆,直至原孔在设计压力下不再吸浆或吸浆量小于0.1 L/min,再换灌临近未出浓浆和未出浆的孔、嘴。
一条缝最后一个孔、嘴的灌浆,应持续到孔、嘴内浆液凝胶为止。
(2)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不密实混凝土防渗堵漏的施工技术1)灌浆孔的布置:采取分序施工,逐步加密,最终孔距0.5m 左右。
孔深应达到混凝土厚度的3/4~4/5。
2)浆液浓度和凝胶时间的选择:浆液浓度,应选用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40%的A 液,和B 液混合后形成丙烯酸盐等单体含量为20%的浆液。
凝胶时间根据灌浆前钻孔压水时外漏的情况来选择,原则是浆液的凝胶时间要短于压水时的外漏时间,尽可能减少浆液漏失。
3)灌浆压力:灌浆压力应等于该处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水头压力的3~5 倍。
为了减少浆液的外漏,可以分级升压。
4 )灌浆工艺:尽可能采用双液灌浆。
因为这类灌浆,外漏渗径短,浆液的凝胶时间短,采用单液灌浆容易堵泵、堵管,不仅浆液浪费大,且难以达到防渗堵漏的效果。
每一孔段灌浆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一旦灌浆开始,就能顺利进行到底,灌至孔内浆液凝胶结束。
(3)丙烯酸盐灌浆液用于坝基防渗帷幕的施工技术1)应用方式丙烯酸盐灌浆用于坝基防渗帷幕可以有三种方式: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补强帷幕。
①当经过水泥灌浆试验证明,水泥对该部位不具有可灌性,而该部位的透水性又超过坝基防渗要求时,应设计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
②当经过水泥灌浆试验证明,水泥对该部位具有一定的可灌性,但该部位细微裂隙发育,水泥灌浆时压水透水率Q 值大,水泥灌浆单耗小的坝段,水泥灌浆后,应设计一排丙烯酸盐灌浆帷幕,形成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
③当水泥灌浆后,通过灌浆资料分析和效果检查,发现局部部位水泥灌浆时吸水不吸浆,或达不到防渗标准,针对局部设计丙烯酸盐灌浆补强帷幕。
2)丙烯酸盐灌浆帷幕的设计对于纯丙烯酸盐灌浆帷幕、水泥—丙烯酸盐灌浆复合(混合)帷幕,应和水泥灌浆一样,采用分序施工,逐步加密。
补强帷幕则只须在需要补强的部位和深度布布置灌浆孔。
①钻孔钻孔孔径:为了减少孔容占浆,孔径宜小不宜大;孔排距:孔距2m,排距视廊道尺寸等条件而定;段长:接触段2m,以下各段一般可采用5m,如细微裂隙特别发育,透水大,灌浆泵的排浆量小时,应缩短段长;孔深:成排布置,应达到帷幕底线;补强帷幕,视要求而定。
②阻塞分段阻塞或采用孔口封闭器均可,射浆管距离孔底不得超过0.3m,以利于排出孔内积水,减少水对浆液的稀释。
③浆液浓度的选择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有15%和20%两种浓度。
用于坝基防渗帷幕,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0%的浓度,也可采用15%的浓度。
但在灌段出现涌水、灌前Q值>10L/min、或运行水头等于或大于100m 时,均应选用20%浓度的浆液。
④浆液凝胶时间的控制丙烯酸盐浆液通过改变外加剂及其加量可以准确地调节其凝胶时间,从而可以控制扩散半径。
依据灌浆孔段压水时的压入流量Q 值来调节浆液的凝胶时间。
单液灌浆:当Q≤5L/min 时,凝胶时间为50~60min;当5L/min≤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40~50min;当Q>10L/min 时,凝胶时间为30~40min。
第一批混合的浆量以满足管路和孔段占浆量再加开始10min 的吸浆量为限,以后每批混合浆量以满足10min 的吸浆量为限。
双液灌浆:当Q≤5L/min 时,凝胶时间为35~45min;当5L/min≤Q≤10L/min时,凝胶时间为25~35min;当Q>10L/min 时,凝胶时间为15~25min。
凝胶时间短于30min 的一定要采用双液灌浆;凝胶时间长于30min 的尽量采用双液灌浆,可以提高浆液的利用率,减少弃浆,还可以提高灌浆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⑤灌浆压力:采用水泥灌浆压力的70% ~80%。
⑥灌浆盛浆容器应采用塑料或不锈钢制品;用反循环法,回浆管进风,进浆管敞开,用风将孔内的积水吹出来;采用双液灌浆时,将泵的输入管分别与A、B 液连接;采用单液灌浆时,在A 液中再加入等体积的B 液搅拌均匀,将泵的输入管与混合液连接,从进浆管进浆,回浆管出浓浆时,关闭回浆管,记录孔容占浆,尽快升到设计压力;每5 分钟记录一次进浆量,直至灌浆结束;灌浆应连续进行,只有在邻孔串漏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间歇灌浆;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应灌至连续3 个读数小于0.02L/min 时即可结束。
对于有涌水的孔段或地下水流速较大的部位,应灌至孔内浆液凝胶。
待最后一批混合的浆液胶凝1小时后,才可松开阻塞器、拔管、扫孔和进行下一工序。
⑦封孔全孔丙烯酸盐灌浆结束后,应通过扫孔的办法将孔内的凝胶清除并冲洗干净,然后用水泥进行压力灌浆封孔。
⑧效果检查丙烯酸盐灌浆结束3 天后即可进行效果检查。
2、技术指标丙烯酸盐灌浆液及其凝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8.6-1、表8.6-2 要求:3、适用范围丙烯酸盐灌浆液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矿井、巷道、隧洞、涵管止水;混凝土渗水裂隙的防渗堵漏;混凝土结构缝止水系统损坏后的维修;坝基岩石裂隙防渗帷幕灌浆;坝基砂砾石孔隙防渗帷幕灌浆;土壤加固;喷射混凝土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