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上课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课件 上课用
课前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 和诗人的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 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凿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 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著有《白氏长庆集》71 卷。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 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 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 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cháng)
六幺(yāo) 捻(niǎn) 间(jiàn)关
幽咽(yè) 铁骑(jì) 裂帛(bó) 西舫(fǎng)
悄(qiǎo)然 虾(há)蟆(má)
教坊(fāng) 钿(diàn) 头
银篦(bì) 阑(lán)干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写对字形
贬zhé( ) dí( )系 锋dí( ) 红xiāo( ) 讥qiào( ) xiāo( )售 山yá( ) 天yá( ) yá( )眦必报
词类活用
2.形容词活用 (1)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词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完整上课版)
胡童
儿子
能解
唐 宣 宗
唱 琵
吟 长
挽 白 居
琶 篇
恨 曲
易
联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原籍山西太原。晚年官 太子少傅,谥号“文”, 世称白傅、白文公。有 《白氏长庆集》。
• 生平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 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元和(806)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四年, 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
2、作者为何会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
《 琵 琶 行 》
南 宋
白 玉 蟾 )
对乐曲的描写
• 第一次弹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间接描写:
以听众的反应来 衬托琵琶乐曲的 优美动听。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银屏乍破水浆迸
第二次弹奏
原来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畅快。
—清·刘鹗《明湖居听书》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 为何在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 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 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 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 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重浊繁密(粗重深沉)
比 轻幽清细(柔美细腻)
错落清脆(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喻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冷涩阻塞(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忽然奔放
琵琶行(课堂使用)ppt课件
;.
24
琵琶行 白居易
;.
25
乐者从本音于乐声中,捕声捉者琵发琶于女情生-活白变居化易的轨迹。
• 她通过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 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她独守空船,孤 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 低,交织起生动的乐章,唱出了她春风得意 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才艺超群,名 噪京华,“一曲红绡不知数”似,诉成平功生的不荣得誉志。 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大珠小珠 落玉盘” 分明是她往日的欢声笑语,盈盈入 耳。
;.
10
朗 读 课 文
;.
11
诗前小序
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 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
12
理
江头送客惨将别
清
故
事
梗
概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
13
找出诗中三次描写琵琶女演奏的句子或段落。
;.
14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三 闻 琵 琶 青 衫 湿
再 闻 琵 琶 诉 沦 落
一 闻 琵 琶 邀 相 见
;.
15
第一次(暗写):江头送客闻琵琶
句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烘托琴技)
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琶
曲 终: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琵琶行(上课版)(优质课示范课)
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琵琶。
读第四段,思考: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
歌妓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 经历?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 行概括。
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
年轻时
本是年轻京美城貌女——年长色京衰倡
字音检校
予(yú) 倡(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琵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琶 行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走进文本,具体分析
读第三段,思考: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的作用。
过渡句——由弹奏琵琶转入自述身世。
写作背景
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 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 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 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 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是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 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 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 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 琶 白行
居 易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琵琶行上课用课件
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 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 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 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诗人正是借 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yì mǒ 掩抑 抹
bèng bó
yè 幽
fǎng
霓 裳 冷涩 乍 迸 帛
舫
3、《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 什么故事?( 结合注释1ǔ)
荻 (dí)
铮 (zhēng) 悯然
(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
(niǎn)
抹 (mǒ)
挑 (tiǎo)
六幺
(yāo)
舫 (fǎng) 教坊(fáng)
红绡
(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 (jiān)
呕哑(ōu yā) zhā) 霓裳(nícháng)
bì)
嘲 哳 (zhāo 钿头银篦(diàn
走 进 文 本·小序
课文分析鉴赏
•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 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 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然(铿锵悦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 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女), 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
(年龄增长)色衰(容颜衰老),委身 (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 曲。
课文分析鉴赏
琵琶行(上课版)
琵 琶 行
( 并 序 )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 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 同小异,常统称“歌行”。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 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 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 “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有《卖炭 翁》。自被贬江州后,独善其身, 明哲保身,创作上以闲适诗和感伤 诗为主。代表作品有《长恨歌》、 《琵琶行》。
写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 分写出了听众呗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 默回味的场面,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月明江水寒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烘托了琵琶女冷 落凄凉的心情。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 更苦的是没有知音朋友。这些景物描写反映了 诗人的失意落寞,孤苦无聊。
①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故事的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奠定了全诗凄切感伤 的感情基调。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 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 联系在一起?
音乐
前奏曲:低沉抑郁 欢乐曲:春风得意年少时 (轻快舒徐) 沉思曲:年长色衰守空船 (低沉甚至于停顿) 悲愤曲:命运不公诉悲愤 (刚劲急促)
关于《琵琶行》教案合集6篇
关于《琵琶行》教案合集6篇关于《琵琶行》教案合集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教案篇1一、导课:复习引入,注意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本课目标:分析并欣赏诗歌的音乐描写。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三、诵读第二节,理解内容: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演奏琵琶曲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四、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附: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
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
《琵琶行》部编版优质公开课上课用
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描写,本诗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 描写的文字。请找出并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琶女被冷落后凄凉的心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拟声词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三:叙议结合,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带情, 妙语点睛。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课堂小结
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琵琶女不只 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是 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 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 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 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 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 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
❖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 第1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 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 第3段:歌女自叙身世苦 ❖ 第4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 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再弹话身世
相见赏琵琶
更坐弹一曲 明线:歌女身世
翻作《琵琶行》 暗线:诗人的感受
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使用比喻,你能找出几处?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 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 的代表作。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 湖的长安歌伎邂逅,并被其琴声和凄苦 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 病”中的凄凉心境。
琵琶行(课堂教学用)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以形绘声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从轻快-停滞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婉转流畅 清冷、凝 滞停顿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阻塞压抑 悲抑哽咽
高亢雄壮
激越奔涌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以境衬声 以景托声 爆发-高亢-急迫-戛然而止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是来自西面的 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 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 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 了几重。
3、本诗体裁:长篇叙事诗。
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概括每节内容。 思考:作者一共几次写到弹奏琵琶?写法有 什么不一样?(明、暗、详、略) 1、江头送客闻琵琶 (暗写、略写)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明写、详写)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江头送客闻琵琶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自然环 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手法?) 互文;借代;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暗示了作者的失意沦落,秋江月影,更烘托出主 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29岁进士及;32岁“拔萃”登科
白 居 易
35岁授翰林学士
36岁授左拾遗
44岁,元和十年,上书批评朝政,触怒皇 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5岁“吏隐”于庐山草堂 70岁致仕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 商隐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琵琶行》教案(精选)
《琵琶行》教案(精选)教案:《琵琶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琵琶行》。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诗歌意境的感受以及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诗。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内容,背诵全诗。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欣赏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琵琶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诗的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讲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琵琶行》,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诗歌意境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琵琶行》白居易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琵琶行》的内容和主题。
答案:示例:《琵琶行》通过描写琵琶女在船上弹唱琵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琵琶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示例:《琵琶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音调和节奏;拟人手法如“商人重利轻别离”,形象地描绘了商人的性格特点;对偶手法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强调了诗人与琵琶女的同情和共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引入、诗句解析、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感受了《琵琶行》的魅力。
琵琶行(上课)
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六经来说,《诗》 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 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 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 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 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 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 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 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的刺 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 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找出叠词和联绵词
叠 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
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 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 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 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 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 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序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前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奏 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 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 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五音有规律,六 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顺畅,语言顺 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情感就得以 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 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 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 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 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枝枝叶叶总关情
课文小结
本诗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 的情调和演奏者、听着的情绪融为一体,又 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 气势如江潮涌雪,奇境跌出,曲尽长篇歌行 之妙。诗人将一倡女视为风尘知己,与她同 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尘、 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不 同寻常的感染力。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藩镇吴元济勾结 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 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白居易任东 宫赞善大夫,是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 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 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之罪 被贬江州司马。第二年秋,45岁的白居 易写下这首不朽名篇。五年后,宪宗去 世,穆宗即位,调回长安。
——元稹
琵 琶 行
并序
白居易
关于“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 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 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 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形式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 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 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 有咏仆诗者。 [注]:仆,对自己的谦称。
——白居易《与元九书》
(白居易之诗)二十年 间,禁省、观寺、邮候、墙 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 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 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 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 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 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 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 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 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 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 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 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人悲,己怜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 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 “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 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共 鸣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 相逢何必曾相识 却坐促弦弦转急
东船西舫悄无言
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为君翻作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叹息
本诗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凄凉愁惨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 (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略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正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 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谁解青衫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和琵琶女有哪些相似之处?
琵琶女
诗人
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幽 愁 暗 恨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年长色衰嫁与商人
直言相谏冷落浔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 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 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 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音乐和情感的交融
伤 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 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 孤寂难耐。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铁银 骑瓶 突乍 出破 刀水 枪浆 鸣迸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春风得意少年时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年长色衰守空船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却坐促弦弦转急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江州司马青衫湿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唐宣宗悼白居易诗
缀玉连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似诉平生不得意。 以 情 说尽心中无限事。 绘 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
诗 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 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
化的轨迹呢?
琵琶女的演奏变化:
激越雄壮 急切愉悦
倾诉悲情
幽愁暗恨
戛然而止
大 弦 嘈 嘈 如 急 雨
命运抗争诉悲愤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江心聆听琵琶曲” ——沉醉(明写、详写) 第三次:“江上感言再促弦” ——伤悲(明写、略写)
赏析诗中三次音乐描写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环境描写:渲染悲凉萧瑟 枫叶荻花秋瑟瑟。 气氛,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惨”!(离愁、沦落) (用感情铺垫) 醉不成欢惨将别。 (用环境铺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 主人忘归客不发。 之精湛。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guān 叠韵
叠 词
使 音 乐 悦 耳 动 听
Yōu yè
双声
联绵词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 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 的高超。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 琶 女
以 情 演 曲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 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 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 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 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 时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 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他的诗歌题材 广泛,形式多样,风格通俗流丽,有“诗魔”和 “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讽喻诗《秦中 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等。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 面的反映。今存诗近三千首。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 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 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 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 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曲千古知音绝唱。在 那个月光清冷、荻花飘飞的夜晚,白居易 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 路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 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关于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 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 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 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 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略写):诗人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详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 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 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 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 的长篇叙事诗。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 本诗既然是叙事诗,那么本诗每节 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 “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什么素不相 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能产 生强烈的共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