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完整版)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发散风寒药
1.清热泻火药
②治热毒疮疡药
1.攻下药
麻黄
3-10g
石膏
15-60g
蒲公英
10-30g
大黄
5-15g
桂枝
3-10g
知母
5-15g
鱼腥草
15-30g
芒硝
10-15g
紫苏
5-10g
栀子
5-15g
③治热毒泻痢药
祛风湿药
红花
10-15g
茜草
10-15g
牛黄
15-35g
3.止咳平喘药
桃仁
5-10g
3.收敛止血药
牡蛎
15-30g
苦杏仁
4.5-9g
益母草
10-30g
白及
3-10g
天麻
3-10g
苏子
3-9g
牛膝
6-15g
仙鹤草
3-10g
全蝎
2-5g
百部
3-9g
4.破血消症药
4.温经止血药
驱虫药
桑白皮
6-12g
莪术
3-15g
荆芥
5-10g
夏枯草
10-15g
白头翁
6-15g
1.祛风湿散寒药
防风
5-10g
2.清热燥湿药
④治咽喉肿痛药
独活
6-12g
羌活
3-10g
黄芩
5-15g
射干
6-10g
木瓜
10-15g
2.发散风热药
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比划)精编版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禁用。
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常用中药用法用量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
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
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
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
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
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
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
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之欧阳光明创编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பைடு நூலகம்,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3-9g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5-15g
活血祛瘀(调经),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10-15g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肺大肠经。
5-10g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
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10-30g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6-15g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甘,平。归心、肝、胆经。
9-15g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远志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5-15g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肝息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咸,寒。归肝经。
15-30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
咸,微寒。归肝、肾经。
15-30g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5-10g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
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禁用。
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中药剂量
第八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2~9g。
桂枝:3~9g。
紫苏:5~9g,不宜久煎。
生姜:3~9g,或捣汁服。
香薷:3~9g。
荆芥:4.5~9g,不宜久煎。
防风:4.5~9g。
羌活:3~9g。
白芷:3~9g。
外用适量。
细辛:1~3g;散剂每次服0.5~1g。
藁本:3~9g。
苍耳子:3~9g。
或入丸、散。
苍耳草: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
辛夷: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葱白:3~9g。
外用适量。
鹅不食草:6~10g。
外用适量。
胡荽:3~6g。
外用适量。
柽柳:3~10g。
外用适量。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3~6g;宜后下。
牛蒡子:6~12g。
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桑叶:5~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菊花:5~9g。
蔓荆子:5~9g。
柴胡:3~9g。
升麻:3~9g。
葛根:9~15g。
淡豆豉:6~12g。
浮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木贼:3~9g。
第九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15-60g,宜先煎。
寒水石:10-15g。
外用适量。
知母:6-12g。
芦根: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
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克。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
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谷精草:煎服,5~10克。
密蒙花:煎服,9~15g。
青葙子:煎服,10~15g。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煎服,3~10g。
黄连:煎服,2~5g。
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
外用适量。
龙胆:煎服,3~6g。
秦皮:煎服,6~12g。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苦参:煎服,5~10g。
外用适量。
白鲜皮:煎服,5~10g。
外用适量。
苦豆子:全草煎汤服,1.5~3g。
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比划)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禁用。
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完整版)中药剂量表
紫苏:解鱼蟹毒30—60g。
臭梧桐:用于降血压,不宜久煎细辛:1—3g,粉末0.5—1g;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调涂牛黄:0.5—0.35 水牛角:15—30g,大剂量60—120g,浓缩粉1.5—3g 青黛:1.5—3g,冲或丸散熊胆:1.5—2.5g 山豆根:3—6g 青蒿:生用或鲜品浇汁秦皮:水煎,洗眼巴豆:不入汤剂贯众5—10 鸦胆子:10—15粒每次,治疗疟疾;10—30粒每次,治疗痢疾,或0.5—2g,每日3次。
味极苦,不入煎剂,装胶囊,或以龙眼肉或馍皮包裹甘遂:宜入丸散,有效成分不溶于水。
醋制可减毒苦楝皮:3—6g 千金子:0.5—1g 威灵仙:治骨鲠30g 川乌:1.5—3g ,入汤剂香加皮:3—6g(强心苷)徐长卿:汤剂不宜久煎雷公藤:煎汤10—25g(带根皮减量),文火煎1—2小时。
制粉,0.5—1.5g苍术:烧烟熏,炒用燥性减缓沉香:煎汤1—5g后下,研末0.5—1.5g灯芯草:1—3g煎汤;锻成性研末调敷,或用于灯火灸青木香:煎汤3—10g,散剂1—2g使君子:煎汤9—12g,去壳取仁,捣碎,小儿每天1—1.5粒,每日总量不超过20粒;或炒香嚼服,(小儿疳积:杀虫消积)槟榔:3—10g,单用驱杀涤虫、姜片虫30—60g雷丸:内服15—21g,不入煎。
入丸每次5—7g,驱杀涤虫每次12—18g,饭后温开水调服南瓜子:杀虫,生用或研细60—120g,冷开水调服鹤草芽:杀虫,研粉吞服,成人每次30—50g,小儿体重0.7—0.8g/kg,早晨空腹榧子:煎汤10—15g,连壳生用打碎入煎剂;嚼服炒熟去壳鸡冠花:6—12 血竭:1—2g 自然铜:煎汤3—9g,打碎先煎;醋淬入散,每次0.3g 干漆:煎汤2—5g,入丸,每次0.06—0.1g,宜烧枯洋金花:入丸散0.3—0.6g 礞石:煎10—15g,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朱砂:研末冲服或入丸散0.1—0.5g,不入煎剂珍珠:研末或入丸散0.1—1g 磁石:煎汤9—30g,入丸散,每次1—3g,研末内服全蝎、蜈蚣:煎汤3—6g,研末。
常用中药用法和剂量(表格文件)
解表药 发散 风热药
药名
药味
薄荷 辛、凉
牛蒡子 辛、苦、寒 蝉蜕 甘、寒 桑叶 甘、苦、寒
归经 归肺、肝经
归肺、胃经 归肺、肝经 归肺、肝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 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 胁痛
煎服,3~6g,后下
辛、平
归肝、大肠经
苦、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风热外感,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痈肿疔毒,乳痈内痛,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毒蛇咬伤
煎服 , 4.5~9g。 杀虫 及 清 热 解 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 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煎 服 , 15~30g 。 外 用 鲜 品 适 量,捣烂敷患处
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 煎服 , 6~9g。 煎 剂易 致呕 吐,
喉肿痛,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温疹瘙痒,痈肿 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
疮毒,蛇虫咬伤
量。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 用适量
归心、胃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帯,明目
归心、肝、胃、大 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归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归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比划)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二划:丁公藤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三划:|三七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四划:|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 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中药饮片常用剂量
中药饮片常用剂量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2-10g桂枝3-10g生姜3-10g荆芥5-10g羌活3-10个细辛1-3g辛夷3-10g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薄荷3-6g牛蒡子6-12g菊花5-10g葛根10-15g蔓荆子5-10g淡豆豉10-15g葱白3-10g胡荽3-10g清热药清热泻火石膏15-60g知母6-12g夏枯草9-15g芦根15-50g决明子9-15g青葙子9-15g清热药清热燥湿黄芩3-10g黄柏3-12g黄连2-5g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地黄10-15g玄参10-15g紫草5-10g水牛角10-30g清热药清热解毒药金银花6-15g连翘6-15g板兰根9-15g鱼腥草12-25g败酱草6-15g青黛1-3g 土茯苓15-60g山豆根3-6g 野菊花9-15g熊胆 1.5-2.5g 重楼3-9g白花蛇舌草15-30g 鸦胆子0.5-2g垂盆草15-30g 木蝴蝶1-3g清热药清虚热药青蒿6-12g地骨皮9-15g 银柴胡3-10g忍冬藤9-30g 山慈菇3-9g四季青15-60g 寒水石10-15g泻下药攻下药大黄3-15g芒硝6-12g泻下药润下药火麻仁10-15g郁李仁6-10g泻下药峻下逐水药甘遂(有毒)0.5-1g京大戟(有毒) 1.5-3g 巴豆(有毒)0.1-0.3g红大戟 1.5-5g 亚麻仁10-15g商陆(有毒)5-10g祛风湿药祛风湿止痛药独活3-10g威灵仙6-10g 川乌(大毒) 1.5-3g雷公藤(大毒)10-25g祛风湿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3-10g木瓜6-9g 络石藤6-12g桑枝9-15g 丝瓜络5-12g海风藤6-12g 路路通5-10g穿山龙10-15g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9-15g五加皮5-10g 千年健5-10g鹿衔草10-30g 松节10-15g寻骨风10-15g化湿药苍术3-9g厚朴3-10g 佩兰3-10g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10-15g薏苡仁9-30g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车前子9-15g滑石10-20g 绵萆薢9-15g石韦6-12g 萹蓄9-15g地肤子9-15个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金钱草15-60g茵陈6-15g 茯苓皮15-30g车前草9-30g 蝼蛄3-4.5g冬瓜皮9-30g 玉米须15-30g荠菜15-30g温里药附子3-15g干姜3-10g花椒3-6g丁香1-3g 椒目3-10g八角茴香3-6g 母丁香1-3g理气药陈皮3-10g枳实3-10g 沉香1-5g川楝子5-10g 乌药6-10g化橘红3-6g 橘红3-10g枳壳3-10g 甘松3-6g柿蒂5-10g 橘核3-9g橘络3-5g 婆罗子3-9g大腹皮5-10g消食药山楂9-12g麦芽10-15g 神曲6-15g稻芽9-15g驱虫药使君子9-12g苦楝皮(有毒)3-6g 雷丸15-21g南瓜子60-120g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5-12g大蓟9-15g 侧柏叶6-12g白茅根9-30g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3-9g茜草6-10g止血药收敛止血药白及6-15g仙鹤草6-12g 鸡冠花6-12g紫珠叶3-15g止血药温经止血药艾叶3-9g炮姜3-9g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川芎3-10g延胡索3-10g 没药3-5g姜黄3-10g活血化瘀药活血调经丹参10-15g益母草9-30g 牛膝5-12g鸡血藤9-15g 西红花1-3g五灵脂3-10g活血化瘀药活血疗伤药虎杖9-15g土鳖虫(有小毒)3-10g 北刘寄奴6-9g干膝2-4.5g活血化瘀药破血消癥莪术6-9g水蛭1-3g 茺蔚子5-10g土牛膝10-15g 蜣螂1-2g化痰药燥湿化痰药半夏(有毒)3-9g天南星3-9g 白附子3-6g白前3-10g化痰药清化热痰桔梗3-10g瓜蒌9-15g竹茹5-10g竹沥30-50g昆布6-12g天竺黄3-9g海蛤壳6-15g海浮石10-15g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有小毒)5-10g紫苏子3-10g 葶苈子3-10g紫苑5-10g马兜铃3-9g白果5-10g胡颓叶9-15g矮地茶15-30g安神药镇精安神药朱砂(有毒)0.1-0.3g磁石9-30g 珍珠0.1-0.3g安神药养心安神酸枣仁10-15g柏子仁3-10g龙齿15-30g合欢花9-10g平肝潜阳药石决明6-20g牡蛎9-30g 蒺藜(小毒)6-10g罗布麻叶片6-12g息风止痉药羚羊角1-3g牛黄0.15-0.35g 全蝎(有毒)3-6g蜈蚣(有毒)3-5g 僵蛹5-9g开窍药麝香0.03-0.1g冰片0.15-.0.3g 安息香0.6g-1.5g蟾酥(有毒)0.015-0.03g补虚药补气药人参3-9g党参9-30g山药15-30g甘草2-10g刺五加9-27g大枣6-15g红景天3-6g绞股蓝15-30g补虚药补血药当归6-12g熟地黄9-15g白芍6-15g龙眼肉9-15g补虚药补阴药南沙参9-15g北沙参5-12g黄精9-15g枸杞子6-12g女贞子6-12g百合6-12g墨旱莲6-12g蛤蟆油5-15g补虚药补阳药鹿茸1-2g淫羊藿6-10g续断9-15g补骨脂6-10g菟丝子6-12g巴戟天3-10g冬虫夏草3-9g紫河车2-3g仙茅3-9g海马3-9g黑芝麻9-15g明党参6-12g鹿角霜9-15g海狗肾2-6g胡芦巴5-10g阳起石 4.5-9g收涩药收敛止汗浮小麦15-30g麻黄根3-9g收涩药涩肠止泻药五味子2-6g乌梅6-12g诃子3-10g肉豆蔻3-10g 石榴皮3-9g收涩药固精缩尿止带药莲子6-15g山茱萸6-12g 覆盆子6-12g金樱子6-12g 刺猬皮3-10g莲子心2-5g涌吐药常山(有毒)5-9g瓜蒂(有毒) 2.5-5g 攻读杀虫去腐敛疮药雄黄(有毒)0.05-0.1g硫磺(有毒) 1.5-3g 斑蝥(大毒)0.03-0.06g马钱子(大毒)0.3-0.6g 升药(大毒)外用炉甘石外用砒石(大毒)0.002-0.004g硼砂 1.5-3g 猫爪草15-30g毛莨(有毒)外用狼毒0.9-2.4g紫苏5-10g香薷3-10g 防风5-10g藁本3-10g 白芷3-10g苍耳子(有毒)3-10g蝉蜕3-6个桑叶5-10g 柴胡3-10g升麻3-10g浮萍3-9g鲜品15-30g木贼3-9g鹅不食草6-9g葛花3-15g天花粉10-15g栀子6-10g竹叶6-15g淡竹叶6-10g密蒙花9-15g谷精草5-10g龙胆3-6g苦参 4.5-9g牡丹皮6-12g赤芍6-12g蒲公英10-15g大青叶9-15g射干3-10g白头翁9-15g 用剂量穿心莲6-9g白鲜皮5-10g 马齿苋9-15g大血藤9-15g 马勃2-6g紫花地丁15-30g 半边莲5-15g金荞麦15-45g 秦皮6-12g半枝莲15-30g白薇5-10g胡黄连3-10g 拳参5-10g白蔹5-10g 地锦草9-20g千里光15-30g芦荟2-5g番泻叶煎服2-6g温开水泡服芫花(有毒) 1.5-3g牵牛子(有毒)3-6g 千金子(有毒)0.5-1g松子仁5-10g防己5-10g徐长卿3-12g蕲蛇(有毒)3-9g豨莶草9-12g 臭梧桐5-15g青风藤6-12g 伸筋草3-12g乌梢蛇9-12g狗脊6-12g香加皮(有毒)3-6g 蚕沙5-15g老鹳草9-15g 海桐皮5-15g广藿香3-10g砂仁3-6g 泽泻6-10g猪苓6-12g木通3-6g通草3-5g 海金沙6-15g瞿麦9-15g 冬葵子3-9g灯心草1-3g广金钱草15-30g连钱草15-30g 蚕沙5-15g泽漆5-10g 赤小豆9-30g葫芦15-30g 地耳草15-30g肉桂1-5g吴茱萸2-5g高良姜3-6g荜芨1-3g 荜澄茄1-3g胡椒2-4g木香3-6g香附6-10g 薤白5-10g青皮3-10g 佛手3-10g荔枝核5-10g 香橼3-9g玫瑰花3-6g 青木香3-9g梅花3-5g 橘叶6-10g檀香2-5g 九香虫3-9g刀豆6-9g莱菔子5-12g鸡内金3-10g 隔山消9-15g鸡失藤15-60g槟榔3-10g贯众(小毒)5-10g 鹤虱3-10g地榆9-15g槐花5-10g 苎麻根9-30g蒲黄5-10g棕榈炭3-9g血余炭5-10g 藕节9-15g灶心土15-30g郁金3-10g乳香3-5g桃仁5-10g红花3-10g 川牛膝5-10g苏木3-9g 月季花3-6g王不留行5-10g血竭1-2g刘寄奴3-10g 自然铜3-9g三棱5-10g穿山甲5-10g 凌霄花5-9g虻虫1-1.5g芥子3-9g旋复花3-9g川贝母3-10g浙贝母5-10g前胡3-10g海藻6-12g 黄药子(有毒)5-15g瓦楞子9-15g 礞石6-10g胆南星3-6g百部3-9g桑白皮6-12g 款冬花5-10g枇杷叶6-10g 胖大海2-3枚洋金花(有毒)0.3-0.6g龙骨15-30g琥珀1.5-3g(冲服)首乌藤9-15g合欢皮9-15g赭石9-30g珍珠母10-25g 紫贝齿10-15g钩藤3-12g天麻1-1.5g 地龙5-10g僵蚕5-10g石菖蒲3-10g苏合香0.3-1g 樟脑0.1-0.2g黄芪9-30g白术6-12g 西洋参3-6g太子参9-30g 白扁豆9-15g蜂蜜15-30g 饴糖15-20g阿胶3-9g何首乌3-6g麦冬6-12g石斛6-12g 龟甲9-24g鳖甲9-24g 天冬6-12g玉竹6-12g 楮实子6-12g桑葚9-15g肉苁蓉6-10g杜仲6-10g 益智3-10g蛤蚧3-6g 锁阳5-10g骨碎补3-9g 沙菀子9-15g核桃仁6-9g 沙棘3-10g龟甲胶3-9g 黑芝麻9-15g鹿角胶3-9g 黄狗肾10-15g韭菜子3-9g糯稻根15-30g椿皮6-9g赤石脂9-12g 五倍子3-6g罂粟壳(有毒)3-6g桑螵蛸5-10g海螵蛸5-10g芡实9-15g禹余梁9-15g荷叶3-10g藜芦(有毒)0.3-0.9g轻粉(有毒)0.1-0.2g白矾0.6-1.5g 蛇床子(小毒)3-10g蜂房(有毒)3-5g 铅丹(有毒)0.3-0.6g土荆皮(有毒)外用大蒜6-15g儿茶1-3g大风子0.3-1g木鳖子0.9-2.4g。
2024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
2024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
一、药典规定的中成药常用剂量
在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常用中成药的剂量是根据其主要成分含量、疗效及疗效监测等因素确定的。
具体剂量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成分含量:一般情况下,中成药的剂量和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药典规定,中成药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总含
量应该满足一定的标准。
2.药效:中成药的剂量也与其药效有关。
一般情况下,中成药的疗效
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即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3.疗效监测: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监测结果,
可以对中成药的剂量进行调整。
二、常用中药的剂量指导方针
中药的剂量指导方针是根据中医药学原理和实践总结而成的经验性指导,可以帮助医生正确使用中药,并确保疗效的出现。
以下列举一些常用
中药的剂量指导方针:
1.罗汉果: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2-5克,每日3次。
2.人参: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3-9克,每日1-3次。
3.黄连: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1.5-6克,每日3-4次。
4.当归: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5-15克,每日1-3次。
5.五味子: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2-6克,每日2-3次。
总体来说,中药的使用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以及配伍使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在使用中药时还应该注意患者对中药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之欧阳数创编
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
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
甘、辛、凉。归肺、脾、胃经。
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15-60g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5-15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3-9g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
苦、甘,大寒。归肝、胃经。
10-30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③治热毒泻痢药
白头翁
苦,寒。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
苦,寒。归肺经。
6-10g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6-15g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15-30g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
苦,寒。归肝、胆、肺经。
9-15g
本院常用中药饮片剂量分析
本院常用中药饮片剂量分析
中药饮片是指由药理作用相近的中药材采集后研细碎、加工浸泡干燥而制成的方便口服的制剂形式。
中药饮片剂量的准确掌握是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1. 麻黄
麻黄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咳药,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
若用麻黄饮片治疗感冒,常用剂量为3-9克,每日分2-3次服用。
2. 桂枝
桂枝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它的常用剂量为6-12克,每日分2-3次服用。
3. 知母
4. 甘草
甘草含有甘草酸等化合物,具有调和各种方剂、润肺止咳、缓解胃酸反流的作用。
其常用剂量为3-9克,每日分2-3次服用。
5. 黄芩
6. 当归
7. 人参
人参有益气养血、增强体质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体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其常用剂量为3-9克,每日分2-3次服用。
总之,中药饮片的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院常用中药饮片剂量分析
本院常用中药饮片剂量分析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饮片已经成为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而不同的病症,对应的治疗方法以及中药剂量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合理规范地应用中药
饮片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院常用中药饮片剂量分析如下:
1.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常用的利水渗湿中药饮片,适用于湿热阻滞、水肿、尿少等病症。
成分有参、苓、白术、茯苓等。
通常每次剂量为9-15克,每日3次。
2. 枳壳汤合剂
枳壳汤合剂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饮片,适用于口干咽燥、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等症。
成分有枳壳、桂枝、炙甘草、黄芩等。
按照患者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症状调整剂量,
通常每次剂量为6-9克,每日3次。
5. 当归四物汤合剂
当归四物汤合剂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等症。
成分
有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等。
通常每次剂量为9-15克,每日3次。
总之,中药饮片的剂量是根据病症、病情、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
临床应用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方案,规范用药。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改
变剂量,以免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
10-15g
茜草
10-15g
牛黄
15-35g
3.止咳平喘药
桃仁
5-10g
3.收敛止血药
牡蛎
15-30g
苦杏仁
4.5-9g
益母草
10-30g
白及
3-10g
天麻
3-10g
苏子
3-9g
牛膝
6-15g
仙鹤草
3-10g
全蝎
2-5g
百部
3-9g
4.破血消症药
4.温经止血药
驱虫药
桑白皮
6-12g
莪术
冰片
0.03-0.1
石菖蒲
5-10g
地骨皮
6-15g
广藿香
5-10g
利水渗湿药
苍术
5-10g
1.利水消肿药
2.利尿通淋药
3.利湿退黄药?
厚朴
3-10g
茯苓
9-15g
车前子
9-15g
茵陈蒿
6-15g
白豆蔻
3-6g
薏苡仁
9-30g
川木通
3-6g
金钱草
15-30g
理气药
泽泻
5-10g
虎杖
9-15g
陈皮
3-10g
温里药
安神药
消食药
枳实
3-9g
附子
3-15g
1.重镇安神药
山楂
10-15g
木香
3-9g
干姜
3-10g
磁石
15-30g
莱菔子
6-10g
香附
6-9g
肉桂
1-5g
2.养心安神药
鸡内金
3-10g
川楝子
3-10g
吴茱萸
1-5g
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仁
9-15g
化痰止咳平喘药
活血化瘀药
止血药
远志
5-15g
1.温化寒痰药
1.活血止痛药
1.凉血止血药
平肝息风药
半夏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一)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发散风寒药
1.清热泻火药
②治热毒疮疡药
1.攻下药
麻黄
3-10g
石膏
15-60g
蒲公英
10-30g
大黄
5-15g
桂枝
3-10g
知母
5-15g
鱼腥草
15-30g
芒硝
10-15g
紫苏
5-10g
栀子
5-15g
③治热毒泻痢药
祛风湿药
6-12g
3.清热解毒药
玄参
10-15g
防己
5-10g
蝉蜕
3-10g
①治湿热病药
牡丹皮
6-12g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叶
5-10g
金银花
10-15g
赤芍
6-15g
五加皮
5-10g
菊花
5-10g
连翘
6-15g
5.清虚热药
桑寄生
9-15g
柴胡
3-10g
板蓝根
10-15g
青蒿
6-12g
化湿药
葛根
10-15g
当归
6-12g
熟地黄
9-15g
白芍
6-15g
何首乌
6-12g
阿胶
3-9g
4.补阴药?
北沙参
10-15g
麦冬
10-15g
龟甲
15-30g
鳖甲
15-30g
收涩药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3-6g
乌梅
3-10g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5-10g
桑螵蛸
6-10g
莲子
10-15g
开窍药?
麝香
0.03-0.1
3-9g
川芎
3-10g
小蓟
10-15g
1.平抑肝阳药
2.??清化热痰药
延胡索
3-10g
地榆
10-15g
石决明
15-30g
桔梗
3-10g
郁金
5-12g
白茅根
15-30g
牡蛎
15-30g
川贝母
3-9g
2.活血调经药
2.化瘀止血药
代赭石
10-30g
浙贝母
3-9g
丹参
5-10g
三七
3-10g
2.息风止痉药
瓜蒌
荆芥
5-10g
夏枯草
10-15g
白头翁
6-15g
1.祛风湿散寒药
防风
5-10g
2.清热燥湿药
④治咽喉肿痛药
独活
6-12g
羌活
3-10g
黄芩
5-15g
射干
6-10g
木瓜
10-15g
2.发散风热药
黄连
2-10g
4.清热凉血药
2.祛风湿清热药
薄荷
3-6g
黄柏
6-10g
生地黄
10-30g
秦艽
5-10g
牛蒡子
3-15g
艾叶
3-10g
槟榔
3-10
葶苈子
3-9g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二)
品名
剂量
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
3-9g
党参
10-30g
太子参
10-30g
黄芪
10-15g
白术
6-12g
甘草
3-10g
2.补阳药
鹿茸
1-3g
巴戟天
10-15g
淫羊藿
5-10g
菟丝子
10-15g
杜仲
10-15g
续断
10-15g
3.补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