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合集下载

(完整版)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完整版)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
132种常用中药剂量表(一)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品名
剂量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发散风寒药
1.清热泻火药
②治热毒疮疡药
1.攻下药
麻黄
3-10g
石膏
15-60g
蒲公英
10-30g
大黄
5-15g
桂枝
3-10g
知母
5-15g
鱼腥草
15-30g
芒硝
10-15g
紫苏
5-10g
栀子
5-15g
③治热毒泻痢药
祛风湿药
红花
10-15g
茜草
10-15g
牛黄
15-35g
3.止咳平喘药
桃仁
5-10g
3.收敛止血药
牡蛎
15-30g
苦杏仁
4.5-9g
益母草
10-30g
白及
3-10g
天麻
3-10g
苏子
3-9g
牛膝
6-15g
仙鹤草
3-10g
全蝎
2-5g
百部
3-9g
4.破血消症药
4.温经止血药
驱虫药
桑白皮
6-12g
莪术
3-15g
荆芥
5-10g
夏枯草
10-15g
白头翁
6-15g
1.祛风湿散寒药
防风
5-10g
2.清热燥湿药
④治咽喉肿痛药
独活
6-12g
羌活
3-10g
黄芩
5-15g
射干
6-10g
木瓜
10-15g
2.发散风热药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6-15g
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4.破血消症药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
3-15g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半夏
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
3-9g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清化热痰药
紫苏
辛,温。归肺、脾、胃经。
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
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3-6g
5-10g
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
补虚药1.补气药
人参
甘,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3-9g
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
10-30g
补益肺气,补血,生津。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10-30g
补气,养阴。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10-15g
补脾升阳,益肺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6-12g
制首乌补血益精,截疟。(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止痒,润肠通便。
阿胶
甘,平。归肺、心、肝、肾经。
3-9g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 3-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5-10g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5-10g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5-10g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3-10g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薄荷3-6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6-12g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5-10g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3-1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 5-15g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10-15g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治湿热病药金银花微苦辛甘,寒。

归肺心胃大肠经。

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辛,寒。

归心肺、小肠经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 10-15g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0-30g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白头翁苦,寒。

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咽喉肿痛药射干 6-10g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胃、肾经。

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

归心肺胃肾经。

中草药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总表

中草药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总表

解表药
清热药
3清热解毒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2利尿通淋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1养心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1补气药
收涩药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泻下药
1润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1温经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3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1补阳药
收涩药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常用几百种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归纳表格

常用几百种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归纳表格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肺肝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脾胃
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1、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湿热痹痛
*椿皮
苦涩寒,大肠肝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1.用于湿热泻痢,久泻久痢。2.赤白带下,3.。崩漏,便血,痔血。4.杀虫。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疮痈疔肿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1、用于发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2、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3、用于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崩漏不止
葛根
甘辛凉,
脾胃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淡豆豉
甘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
蔓荆子
辛苦微寒;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升麻
辛、微甘,微寒,肺脾胃大肠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解析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解析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归肺、肝、 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
辛、苦,温。归肺(膀胱) 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

辛、苦、寒。归肺、胃经。
6-12g
生地 黄
甘、苦、寒。归心肝、胃、 肾经。
10-30 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
甘、苦、咸,寒。归心肺胃 肾经。
10-15 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 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 肾经。
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
苦,微寒。归肝、心经。
: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3-10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 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 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 经。
3-9g
青蒿
苦、辛,寒。归肝、胆、肾 经。
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

甘、微苦、寒。归肺,肝、 肾经。
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中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对于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1. 人参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胃、补肺、安神。

2. 陈皮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行气、解郁、消食。

3. 当归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养颜、润肤。

4. 黄连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5. 丹参性味:微苦、微甘,微寒。

归经:归心经。

功效:活血、消炎、壮脉、化瘀。

6. 大黄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7. 灵芝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养心安神、活血、益气、抗衰老。

8. 白芍性味:苦、酸,稍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肝护肝、收敛止血、缓解痛经。

9. 当归性味:甘、苦,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颜、滋补肝脾。

10. 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化瘀、行经止痛、舒肝理气。

11. 熟地黄性味:甘、淡苦,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补肾、润燥生津。

12.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补中、和中止痛、调和各种药物。

以上为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简要介绍。

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是通过长期的药物实践总结而来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雪莲花
微苦、甘、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温肾阳、活血通筋
化湿药
广藿香
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止呕
佩兰
辛、平
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
苍术
辛、苦、温
归肾、胃经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
厚朴
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
辛、温
归脾、胃经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白豆蔻
辛、温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
苦、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咸、寒
归肝、肺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贯众
苦、微寒有小毒
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三丫苦
苦、寒
归心经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蒲公英
苦、甘、寒
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
紫花地丁
苦、寒
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蚤休
苦、微寒有小毒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
辛、甘、凉
归肝、胃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
甘、微寒
归肝经
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
苦、微寒
归肝经
清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
苦、寒
归膀胱经

常用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快查表

常用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快查表

常用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快查表常用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快查表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中药的药名、性味、功效的表格总结,建议收藏

中药的药名、性味、功效的表格总结,建议收藏

中药的药名、性味、功效的表格总结,建议收藏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二)发散风热药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燥湿药
(三)清热解毒药
(四)清热凉血药
(五)清虚热药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三)峻下逐水药
四、祛风湿药
(一)袪风寒湿药
(二)祛风湿强筋骨药
(三)祛风湿热药
五、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一)利湿退黄药
(二)利尿通淋药
(三)利水消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二)化瘀止血药
(三)收敛止血药
(四)温泾止血药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止痛化瘀药
(二)活血调经药
(三)活血疗伤药
(四)破血消癥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
(二)清化热痰药
(三)止咳平喘药
十四、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二)养心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二)息风止痉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一)补气药
(二)补阳药
(三)补血药
(四)补阴药
十八、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
(二)敛肺涩肠药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十九、涌吐药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二十一、化毒化腐生肌药。

常用中药分类功效表

常用中药分类功效表

涩,微 辛,凉
肺脾 胃
水牛角
咸苦寒
心肝 胃
湿疹,外伤出血症
清热解毒, 凉血,敛疮
(外用),下肢溃疡 (内服外敷),烧烫
15-30
伤(外用)
解毒,凉血, 杀虫,止痒, 通便
腮腺炎,功能性子 宫出血,湿疹,便 秘,肝炎,结膜炎, 扁桃体炎
6-12
消肿解毒, 肺结核,乳腺炎,
排脓,祛痰,带下,蛇咬伤,乳 15-45
野菊花
辛苦, 寒

疏消排风肿脓清解止热毒痛,,风喉鼻系,炎感热肠,染感胃宫,冒炎颈湿,,疹炎肺高,炎,血丹泌,压毒尿白,6-12
麻黄
龙沙,狗 辛苦


肺,膀 发汗,定 胱 喘,利水
风寒感冒,头痛鼻
塞不,利骨,节风疼疹痛,,咳小喘便,1.5-8
体虚而自汗盗 汗、气喘者忌服
浮肿
淡豆豉 香豉
苦寒
肺胃
解表,除 烦,解毒
中毒量为 15-30 克;体虚多汗、 咳嗽咯血及孕妇 忌服
苍耳子
牛虱子, 胡苍子
甘温, 有毒
肺肝
风寒头痛,鼻炎,鼻
散风止痛,息肉,下肢溃疡,腰 祛湿杀虫 腿痛,支气管炎,牙
5-10
痛,风寒湿痹
羌活 羌青
辛苦 温
膀胱, 肾
解表,祛风 湿,利关节
风寒感冒,风寒湿 痹,骨节酸痛,水肿,6-15 扁桃体炎
血虚痹痛者忌服
1.5-4
红血 大血藤 藤,五 苦平
花七
肝,大 肠
活血通络, 祛风,杀虫, 消肿
阑尾炎,疳积,跌打 损伤,月经不调
9-18
大青叶
苦寒
心肝 肾
解毒,凉血 风热感冒,肝炎,矽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一、补⽓气药1、⼈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3、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4、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5、⼭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6、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二、补阳药1、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2、巴戟天【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3、⾁肉苁蓉【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5、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6、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7、续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8、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性味归经】辛,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固精缩尿-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10、菟丝⼦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三、补⾎血药1、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格全.doc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格全.doc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品性味归经剂功效名量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3-10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胱经。

g桂枝辛、甘,温。

归肺、心肾、 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肝经。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

归肺、肝、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脾经。

羌活辛、苦,温。

归肺(膀胱)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经。

2.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辛、苦、寒。

归肺、胃经。

6-12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子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

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 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肝经。

解毒。

柴胡苦、辛,微寒。

归肺、肝、 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脾经。

葛根甘、辛、凉。

归肺、脾、10-15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胃经。

g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苦、辛、甘,大寒。

归肺、 15-6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胃经。

0g 收湿敛疮。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5-15g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肾经。

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

归心、肝、胃、5-15g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肺经。

湿热。

夏枯苦、辛,寒。

归肝经。

10-15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草g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5-15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膀胱经。

g热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胃、大肠、 2-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肝经。

黄柏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6-10g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13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3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135种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1、蛤蚧【性味归经】咸,平。

归肺、肾经。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2、旱莲草【性味归经】甘酸,凉。

入肝、肾经。

【功效】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3、何首乌【性味归经】苦、甘、涩,温。

归肝、心、肾经。

【功效】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4、核桃仁【性味归经】甘、平温、无毒。

入肺、肾、肝。

【功效】补肾养血,润肺纳气,润肠止带,强筋健骨,通润血脉,润肌乌发,固牙齿,补虚劳。

5、合欢皮【性味功用】甘,平。

①解郁安神:治忧郁不舒、失眠健忘。

②活血消肿:治疮痈、肺痈、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6、黑豆【性能】味甘,性平。

能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7、黑芝麻【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8、红花【性味归经】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功效】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9、红参【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脾、肺、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10、红枣【性味归经】味甘,性温。

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11、胡麻仁【性味归经】甘,平。

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12、胡荽【性能】味辛、性温。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13花椒【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14槐角【性味归经】苦,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15黄柏【性味归经】苦,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6黄精【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脾,肾经。

【功效】滋肾润脾,补脾益气。

17黄连【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8黄芪【性味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19火麻仁【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通便。

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穿心莲
苦、寒
肺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燥湿
半边莲
甘、淡、寒
归心小肠、肺经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半枝莲
辛、苦、寒
归肺、肝、肾经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山慈菇
辛、寒有小毒
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漏芦
苦、寒
归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通乳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
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红藤
苦、平
归大肠、肝经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辛、甘、温
归肺心、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紫苏
辛、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
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
辛、微温
归肺、胃、脾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
辛、微温
归肺、肝经
归膀胱经
祛风湿、通筋络、消痰水、治骨鲠
秦艽
苦、辛、微寒
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络石藤
苦、微寒
归心、肝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木瓜
酸、温
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蘄蛇
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
甘、平
归肝经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豨仙草
苦、辛、寒
归肝、肾经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雪莲花
微苦、甘、温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中药(性味归经、药用作用表格整理)
归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木芙蓉叶
辛、平
归心、肝、肺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
苦、辛、微寒
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
千里光
苦、寒
归肝经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四季青
苦、涩、寒
归肺、心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鱼腥草
辛、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毒、利尿通淋
金荞麦
苦、微寒
归肺、脾、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祛风湿
赤小豆
甘、平
归心、小肠经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
冬瓜皮
甘、微寒
归肺、小肠经
利水消肿
玉米须
甘、平
归膀胱、肝胆经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葫芦
甘、平
归肺、小肠经
利水消肿
香加皮
辛、苦、温有毒
归肝、肾、心经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泽漆
辛苦、微寒有毒
归大肠小肠肺经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
蝼蛄
咸、寒
归膀胱、胃经
利水消肿
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苦、咸、寒
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清虚热药
青蒿
苦、辛、寒
归肝、胆、肾经
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
苦、咸、寒
归胃、肝经
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甘、寒
归肺、肝、肾经
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银柴胡
甘、微寒
归肝、胃经
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归膀胱经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疾病治疗经验。

以下是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

一、首乌:性味:苦,甘,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主治:滋肝肾,益精血,润燥,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症状,如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视力模糊等。

二、丹参: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于心血不足、心绞痛、心慌等症状,还可用于创伤、瘀血互结等情况。

三、桑叶:性味:甘,苦,寒。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水消肿。

常用于眼睛干涩、结膜炎、水肿等情况。

四、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创伤等症状。

五、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脾经,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六、白术:性味:甘,苦,温。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泻。

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

七、白芍:性味:苦,酸,凉。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痛,调经止痛。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肝气郁结等情况。

八、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扶正固本。

常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九、熟地黄: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血润燥,滋阴补肾。

常用于虚火上炎、阴虚乏力等症状。

十、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中药功用归纳简表(总表)

中药功用归纳简表(总表)

中药公用归纳简表重镇安神药朱砂:性味:甘,微寒,归经:心。

功效:镇心安神,定惊解毒。

主治:惊悸失眠;癫痫神昏;喉痹痈肿。

用量:1至3分。

磁石:性味:辛,寒。

归经:肝、肾。

功效: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主治:肾亏耳鸣,头晕目眩;肾虚气喘;心悸失眠。

用量:3钱至1两。

琥珀: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膀胱。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利水。

主治:惊痫不眠;经闭,征瘕;淋病,癃闭。

用量:3至8分。

珍珠:性味:甘咸,寒。

归经:心、肝。

功效:镇惊,明目防腐生肌。

主治:惊风癫痫;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疮溃不敛。

用量:2至5分。

龙骨:性味: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

功效:镇惊固涩,平肝潜阳。

主治:惊悸失眠;遗精崩带;自汗盗汗;久泻脱肛。

用量:3钱至1两。

龙齿:性味:涩,凉。

归经:心、肝、肾。

功效:镇惊安神。

主治:心悸失眠;惊癫痫狂。

用量:3至6钱。

牡蛎:性味:甘咸,微寒。

归经:肝、胆、肾。

功效:潜阳固涩,软坚散结。

主治: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崩漏带下;肝阳头晕;瘰疬痰核。

用量:3钱至1两。

紫贝齿:性味:咸,平。

归经:肝。

功效:镇惊熄风,清热明目。

主治:惊痫抽搐;目赤翳膜。

用量:3至4钱。

黑铅:性味:甘,寒,有毒。

归经:肝、肾、心。

功效:镇心安神,平逆止呕。

主治:心神不宁;气逆呕吐;肾虚气喘。

用量:2至3钱。

紫石英:性味:甘,温。

归经:心、肝。

功效:镇心定惊,养肝暖宫。

主治:心悸怔忡;宫冷不孕。

用量:3至4钱。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性味:酸,平。

归经:心、脾、肝、胆。

功效:安神敛汗。

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健忘;盗汗。

用量:1钱5分至3钱。

柏子仁: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肾。

功效:养心安神,敛汗,润肠。

主治:心悸失眠;盗汗;津少便秘。

用量:1至3钱。

远志:性味:苦辛,温。

归经:心、肺、肾。

功效:安神益智,化痰散结。

主治:惊悸健忘失眠;痰多咳嗽;痈肿。

用量:1至3钱。

茯神:性味:甘,平。

归经:心、脾。

功效:养心安神,定惊悸。

主治:心悸失眠;虚烦健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3-10g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白豆蔻
辛、温。归脾、胃、肺经。
3-6g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茯苓
甘、淡,平。归脾、肾、心经。
9-15g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
9-30g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15-30g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
苦,寒。归肝、血祛瘀,化痰止咳。
温里药
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3-15g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姜
辛,热。归脾、肾、心、肺经。
3-10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
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
甘、苦、咸,寒。归心肺胃肾经。
10-15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
苦,微寒。归肝、心经。
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青蒿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
品名
性味归经
剂 量
功 效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
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
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辛,温。归肺、脾、胃经。
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
甘、辛、凉。归肺、脾、胃经。
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15-60g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5-15g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泽泻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5-10g
利水渗湿,泄热。
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甘,微寒。归肾膀胱、肝、肺经。
9-15g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川木通
淡、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3-6g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
3.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6-15g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
3-9g
行气止痛。
香附
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
6-9g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楝子
苦,寒。归肝、胃、小肠经。
3-10g
行气止痛,疏肝泄热,驱虫,止痒。
消食药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10-15g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6-10g
消食行气,降气化痰。
鸡内金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3-9g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黄柏
苦,寒。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
微苦辛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
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
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
苦、寒。归肺、心、胃经。
10-15g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
甘、苦,寒。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
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5-10g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
辛、苦、甘,平。归肝、肾经。
9-15g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化湿药
广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5-10g
化湿,止呕,解表。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肝、肾经。
5-10g
栀子
苦,寒。归心、肝、胃、肺经。
5-15g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
苦、辛,寒。归肝经。
10-15g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
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10g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
槟榔
苦、辛,温。归胃小肠、大肠经。
3-10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肝、肾、肺经。
6-12g
祛风湿,止痛,解表。
木瓜
辛、酸,温。归肝、脾、胃经。
10-15g
祛风湿,舒筋,化湿,(和胃)。
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辛、苦,微寒。归肝肾、胃胆经。
5-10g
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
苦、辛,寒。归肝、肾、膀胱经。
5-10g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
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6-12g
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
甘、微苦、寒。归肺,肝、肾经。
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苦,寒。归大肠、脾胃肝、心经。
5-15g
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10-15g
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2.润下药
3.峻下逐水药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
苦、甘,大寒。归肝、胃经。
10-30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③治热毒泻痢药
白头翁
苦,寒。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
苦,寒。归肺经。
6-10g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