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
中药性味归经功能表A缬草——【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微毒。
入心、肝二经。
【功效禁忌】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体弱阴虚者慎用。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B巴戟天——【性味归经】味辛,甘; 性微温。
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白花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白蒺藜——【性昧归经】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
白石英——【性味】甘、微温。
【功效】益气、安神、止咳、降逆、除湿痹、补五脏、利尿。
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凉。
入肝、脾经。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鲜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白蔹——【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斑蝥——【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破血逐瘀消漱,攻毒散结。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入脾、胃经。
【功效】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萆薢——【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性味归经】苦,平。
归肝、胃、膀胱经扁豆——【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槟榔——【性味归经】气微,味涩而苦。
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柏子仁——【性味归经】甘,平。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全)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 3-10g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5-10g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5-10g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5-10g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3-10g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薄荷3-6g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6-12g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5-10g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3-10g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10-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石膏 5-15g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10-15g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
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治湿热病药金银花微苦辛甘,寒。
归肺心胃大肠经。
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辛,寒。
归心肺、小肠经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 10-15g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0-30g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辛,微寒。
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白头翁苦,寒。
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咽喉肿痛药射干 6-10g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
归心肝、胃、肾经。
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寒。
归心肺胃肾经。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可分为不同的性味,并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中药的性味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性质:性质包括寒、凉、温、热、平等。
寒性的中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凉性的中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温性的中药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热性的中药有祛寒、散热的作用,平性的中药则对正常人体没有太大的影响。
2.味道:味道主要分为酸、苦、甘、辛、咸。
酸味的中药有收敛、固定、酸降等作用,苦味的中药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甘味的中药有补益、缓和的作用,辛味的中药有发散、行气的作用,咸味的中药有软坚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3.归经:根据中医的理论,中药也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脉系统。
例如,归属于肺经的中药主要有苦杏仁、薏苡仁等,归属于心经的中药主要有天麻、丹参等,归属于肝经的中药主要有柴胡、枸杞子等。
二、中药的功能主治中药不仅有多种性味归经,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主治。
以下列举部分常见的中药及其功能主治:1.大黄:–性味:寒,苦。
–功能主治:泄热,泻火,通腑,溃结。
2.桂枝:–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温经止痛,化湿通阳。
3.黄芩:–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白芍:–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止痛,养肝安神。
5.川芎:–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宣通阳气。
6.枸杞子:–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明目,益肝肾,润肺止咳。
7.当归:–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根据中医药理论,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不同的中药可以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药的使用也要结合具体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只是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对于中药的使用,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与尊重,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各类中草药药性大全
各类中草药药性大全很多中药,是大家常用的,很多人煲汤、代茶饮常常用到,但提醒您一定要了解这些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否则别自以为养生保健却伤身:山楂【性味归经】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煎服,9~12g。
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注意事项】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三七【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淮山【性味归经】平、甘、无毒。
入肺、脾、肾、胃。
【功效主治】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
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注意事项】感冒、温热、实邪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枸杞【性味】枸杞子:甘,平。
枸杞叶:苦、甘;性凉。
【功效】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
枸杞叶: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黄芪【性味】性温,味甘。
【功效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功效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注意事项】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天麻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功效主治】1.平肝息风。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2.祛风止痛。
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南沙参【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及功效大全中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对于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
1. 人参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胃、补肺、安神。
2. 陈皮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行气、解郁、消食。
3. 当归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养颜、润肤。
4. 黄连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5. 丹参性味:微苦、微甘,微寒。
归经:归心经。
功效:活血、消炎、壮脉、化瘀。
6. 大黄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7. 灵芝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养心安神、活血、益气、抗衰老。
8. 白芍性味:苦、酸,稍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肝护肝、收敛止血、缓解痛经。
9. 当归性味:甘、苦,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颜、滋补肝脾。
10. 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化瘀、行经止痛、舒肝理气。
11. 熟地黄性味:甘、淡苦,平。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补肾、润燥生津。
12.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补中、和中止痛、调和各种药物。
以上为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简要介绍。
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是通过长期的药物实践总结而来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草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草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一、性味归经草药的性味归经是指草药在中医理论中所具备的性味属性,以及对应的归属的经络系统。
下面是一些草药的性味归经的常见分类:1.寒草药:性味辛苦而寒,归经为肺经、心经、胃经、大肠经。
2.凉草药:性味辛苦而凉,归经为肺经、胃经、大肠经、心经、肝经、胆经。
3.温草药:性味辛辣而温,归经为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
4.热草药:性味苦辛而热,归经为心经、胆经、大肠经、膀胱经。
5.平草药:性味平和,归经为肝经、心经、胆经、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
二、功能主治草药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症。
下面是一些常见草药的功能主治:1.人参:补气养血,益心脾肺肾,主治气虚乏力、脾胃虚弱、心脏疾病等。
2.甘草:益气养阴,调和诸药,主治气阴两虚、乏力、咳嗽等。
3.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气血不足、痛经、血虚等。
4.阿胶:补血养颜,滋阴润燥,主治血虚眩晕、面色苍白等。
5.黄芪:补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主治气虚乏力、病后虚弱。
除了上述草药外,还有许多具备不同功能主治的草药,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草药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被重视:1.用药剂量:必须依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要超过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适量饮水:用草药治疗时,饮水要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以保持体内水液平衡。
3.配伍禁忌:某些草药在配伍时存在禁忌,应避免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相互制约。
4.孕妇禁用:孕妇在服用草药前,必须咨询医生的建议,因为某些草药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了解草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的知识对于正确使用草药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但请注意,在使用草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遵守草药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中草药资料大全
中草药资料大全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包括各种中草药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中草药。
一、黄芪【名称】黄芪【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中益气、托毒生肌、益血化痰、利尿通淋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肢体困重等症状。
常用于气虚引起的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肢体无力等。
【注意事项】脾胃伤湿者慎用。
孕妇及体内热邪壮盛者忌用。
二、当归【名称】当归【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痛、眩晕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血热及痰湿者忌用。
血瘀者慎用。
三、人参【名称】人参【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肺经【功效与用法】有补气养阴、生津益胃、宁神安眠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常用于虚劳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痰湿壅盛及外感风寒者忌用。
心脾虚弱者慎用。
四、荆芥【名称】荆芥【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功效与用法】有散风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流感、鼻塞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阴虚壮热、痰湿者慎用。
孕妇忌用。
五、白芍【名称】白芍【性味归经】酸,苦,凉,归肝脾经【功效与用法】有活血止痛、调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阳虚及血瘀者慎用。
孕妇忌用。
以上仅为中草药资料中的部分内容,中草药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并结合个人体质情况使用。
在使用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和合理搭配,遵循医嘱,并注意草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总结:中草药资料是帮助人们了解和使用中草药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草药并正确使用。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中药性味,归经,主治,功效
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蓄水证4.心悸
紫苏
辛,温
肺、脾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
辛,温
肺、脾、胃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3.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3.目赤昏花4.疮疡肿毒
蔓荆子
辛、苦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心、肺、大肠、膀胱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2.肺热咳喘,肺痈吐痰,咽喉肿痛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夏枯草
辛、苦,寒
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大肠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神农本草》:96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
《神农本草》:96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1、桂枝——辛、甘,温。
《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
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
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
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而凉。
《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
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
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3、生姜——辛热。
《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
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大枣——甘咸而微温。
《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
和百药。
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
《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
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气。
6、麻黄——苦涩微辛,温。
《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功用轻宣。
轻可祛实。
上行入头部通头部的血瘀,降血压,治疗脑中风病。
针对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7、葱白——辛热。
《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表,温表阳,化在表的水饮,沟通表里的真阳。
8、桃仁——辛苦温。
《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
入的阳明、厥阴两纲。
有通闭的作用,不过是力量小些。
9、杏仁——苦微辛,温。
《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可入太阳、阳明、太阴、厥阴病位。
它属于温收的功用范畴。
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用,理气、养血、下血、润肠。
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昆明山海棠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药性:甘寒,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用量:煎服3-9克。
灵芝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微寒;归心、肝、胆、小肠经。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
内服:煎服,15-30g。
鲜品250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2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吐衄、咯血、崩漏等血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等火热毒盛的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捣敷。
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事项:脾胃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3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主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含漱;研末调敷。
1、中药配伍禁忌:杏仁为使;畏款冬、雌黄、附子、防风、麻仁;恶瓜蒌。
2、饮食禁忌:得盐良,可同用;畏凉水,忌同食。
少食寒凉生冷之物。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孕妇慎服。
4红豆蔻辛,温。
归脾、肺经功能: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3~6g。
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5山萘温;辛;归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6沙棘味甘、酸,性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咳嗽痰多,瘀血证。
内服:煎服,3-9g。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7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内服:煎服,6-10g。
清热化痰宜生用,清胃止呕宜姜汁炙。
注意事项: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一、补⽓气药1、⼈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
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2、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3、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4、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5、⼭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6、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二、补阳药1、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2、巴戟天【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3、⾁肉苁蓉【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5、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6、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7、续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8、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性味归经】辛,温。
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固精缩尿-肾⽓气虚寒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温脾⽌止泻,开胃摄唾-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10、菟丝⼦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三、补⾎血药1、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1. 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性味归经可以用来描述中药的特点和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的介绍:• 1.1 中药的性味分类中药的性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寒性:具有寒凉的性质,有散寒解表、清热泻火的作用。
•凉性:具有凉爽的性质,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
•温性:具有温热的性质,有温中止痛、暖肺润燥的作用。
•热性:具有热燥的性质,有温中补虚、散瘀止痛的作用。
•甘性:具有甘甜的性质,有益气生津、滋阴润燥的作用。
•酸性:具有酸味的性质,有收敛止泻、养血生津的作用。
•苦性:具有苦味的性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辛性:具有辛辣的性质,有散寒发汗、活血化瘀的作用。
• 1.2 中药的归经分类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脏腑经络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归经分类的介绍:•归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
•归心经:具有安神定志、活血化瘀的作用。
•归肝经: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行瘀的作用。
•归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归肾经:具有温补肾阳、固涩止泻的作用。
•归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通便利水的作用。
•归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消肿止痛的作用。
•归胆经: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常用中药的功能主治中药的功能主治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治疗的主要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功能主治的介绍:• 2.1 麻黄:性味辛温,归肺、膀胱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
• 2.2 当归:性味辛甘温,归肝、心、脾经。
主治血虚症状、月经不调、气血不足等疾病。
• 2.3 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脾经。
主治痛经、头痛、中风、脾胃气滞等疾病。
• 2.4 人参:性味甘温,归脾、肺、心经。
主治气虚症状、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疾病。
• 2.5 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肺、心经。
主治脾胃虚弱、痰多、咳嗽等症状。
• 2.6 白术:性味甘温,归脾、胃经。
中药学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
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风寒感冒,痰饮水肿,心疾奔豚,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等痛证。
紫苏叶:辛,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咳嗽呕恶,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紫苏梗:辛,温。
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生姜皮:辛,凉。
归脾经。
和脾行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香薷: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感冒头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荆芥炭: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收敛止血。
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羌活:苦,辛,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酸痛。
白芷: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风寒感冒,带下,疮疡肿痛,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风寒感冒,寒痰停饮,气逆咳喘,鼻鼽,鼻渊,鼻塞流涕,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藁本:辛,温。
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鼽,鼻渊,鼻塞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疾病治疗经验。
以下是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介绍。
一、首乌:性味:苦,甘,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主治:滋肝肾,益精血,润燥,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症状,如头发早白,腰膝酸痛,视力模糊等。
二、丹参: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于心血不足、心绞痛、心慌等症状,还可用于创伤、瘀血互结等情况。
三、桑叶:性味:甘,苦,寒。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水消肿。
常用于眼睛干涩、结膜炎、水肿等情况。
四、川芎: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
常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创伤等症状。
五、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脾经,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六、白术:性味:甘,苦,温。
归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泻。
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
七、白芍:性味:苦,酸,凉。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止痛,调经止痛。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肝气郁结等情况。
八、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扶正固本。
常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
九、熟地黄: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心经,肾经。
功能主治:益血润燥,滋阴补肾。
常用于虚火上炎、阴虚乏力等症状。
十、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经,脾经,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健脾和胃。
常用于水肿、脾胃湿滞等情况。
中药药性、归经、主治
中药药性、归经、主治分类药品名性味归经功效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黄⾟、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消肿,“有汗不得⽤⿇黄”桂枝⾟、⽢、温肺⼼,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紫苏⾟、温肺、脾发汗解表、⾏⽓宽中、解鱼蟹毒、理⽓安胎⽣姜⾟、微温肺、脾发汗解表、温中⽌呕、温肺⽌咳,为“呕家圣药”⾹薷⾟、微温肺脾胃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消肿,⽤于“阴署证”荆芥⾟、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痒、⽌⾎防风⾟、⽢,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痛、⽌痉羌活⾟、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痛藁本⾟、温膀胱肝祛风散寒、胜湿⽌痛⽩芷⾟、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痛、消肿排脓、燥湿⽌带细⾟⾟、温,⼩毒肺肾⼼祛风解表、散寒⽌痛、温肺化饮、通窍,善治太阳少阳两感风寒苍⽿⼦⾟苦温,⼩毒肺祛风解表、宣通⿐窍、除湿⽌痛⾟夷⾟、温肺、胃发散风寒、宣通⿐窍发散风热药薄荷⾟、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蒡⼦⾟、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清泻)蝉蜕⽢、寒肺、肝发散风热、透疹⽌痒、祛风⽌痉、退翳明⽬桑叶⽢、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润肺⽌咳、平肝明⽬菊花⾟、⽢、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平抑肝阳、清热解毒蔓荆⼦⾟、苦,微寒膀胱肝胃发散风热、清利头⽬柴胡⾟、苦,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清胆截疟升⿇⾟、微⽢,微寒肺脾胃肠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葛根⽢、⾟、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疹、⽣津⽌渴、升阳⽌泻清热药清热泻⽕药⽯膏⾟、⽢,⼤寒肺、胃清热泻⽕、除烦⽌渴、收敛⽣肌知母苦、⽢,寒肺胃肾清热泻⽕、滋阴润燥芦根⽢、寒肺、胃清热⽣津、除烦⽌呕、利尿天花粉⽢、微,微寒肺、胃清热⽣津、消肿排脓⽵叶⽢、⾟、淡,寒⼼胃⼩肠清热除烦、⽣津、利尿淡⽵叶⽢、淡、寒⼼胃⼩肠清热除烦、利尿栀⼦苦、寒⼼肝肺胃泻⽕除烦、清热利湿、凉⾎解毒夏枯草⾟、苦、寒肝、胆清肝明⽬、消肿散结决明⼦⽢苦咸,微寒肝肾、⼤肠清肝明⽬、润肠通便密蒙花⽢、微寒肝清肝养肝、明⽬退翳清葙⼦苦、微寒肝清肝明⽬、退翳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肺胃胆⼤肠清热燥湿、泻⽕解毒、⽌⾎、安胎黄连苦、寒⼼肝胃⼤肠清热燥湿、泻⽕解毒黄柏苦、寒肾、膀胱⼤肠清热燥湿、泻⽕解毒、退虚热龙胆苦、寒肝胆、膀胱清热燥湿、泻肝⽕苦参苦、寒⼼肝胃⼤肠、膀胱清热燥湿、杀⾍、利尿⽩鲜⽪苦、寒脾、胃清热燥湿、解毒、祛风椿⽪苦、涩、寒肝、⼤肠清热燥湿、涩肠⽌泻、⽌⾎⽌带清热解毒药⾦银花⽢、寒肺、⼼、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肺、⼼、胆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青叶苦、⼤寒⼼、肺、胃清热解毒、凉⾎消斑板蓝根苦、寒⼼、胃清热解毒、凉⾎利咽青黛咸、寒肝、肺清热解毒、凉⾎利咽、清肝泻⽕贯众苦、微寒⼩毒肝、脾清热解毒、凉⾎,杀⾍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蒲公英苦、⽢、寒肝、胃清热解毒、利湿紫花地丁苦、寒⼼、肝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蚤休苦、微寒⼩毒肝清热解毒、消肿⽌痛、息风定惊野菊花苦、⾟,微寒肝、肺清热解毒鱼腥草⾟,微寒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红藤苦、平⼤肠、肝清热解毒、活⾎⽌痛败酱草⾟、苦,微寒肝胃,⼤肠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痛⽩花蛇⾆草苦、⽢、寒胃、⼤肠、⼩肠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茯苓⽢、淡、平肝、胃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头翁苦、寒⼤肠清热解毒、凉⾎⽌痢马齿苋酸、寒肝、⼤肠清热解毒、凉⾎⽌痢,通淋鸦胆⼦苦寒,⼩毒肝、⼤肠清热解毒、⽌痢,截疟秦⽪苦、涩、寒⼤肠肝、胆清热解毒、燥湿⽌痢、清肝明⽬射⼲苦、寒肺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根苦、寒肺、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马勃⾟、平肺清热解毒、利咽,⽌⾎熊胆苦、寒肝、胆、⼼清热解毒、清肝明⽬、风⽌痉穿⼼莲苦、寒肺胃、⼤肠、⼩肠清热解毒、燥湿半边莲⽢、淡、寒⼼肺、⼩肠清热解毒、利⽔消肿清热凉⾎药⽣地黄⽢、苦、寒⼼、肝、肾清热凉⾎、养阴⽣津⽞参⽢苦、咸、寒肺、胃、肾清热凉⾎、滋阴解毒牡丹⽪苦、⾟,微寒⼼、肝、肾清热凉⾎、活⾎散瘀⾚芍苦、微寒肝清热凉⾎、祛瘀⽌痛紫草⽢、咸,寒⼼、肝凉⾎活⾎、解毒透疹⽔⽜⾓苦、咸、寒⼼、肝、肾清热凉⾎、解毒消斑清虚热药青蒿苦、⾟、寒肝、胆、肾清虚热,凉⾎,解暑,截疟地⾻⽪⽢、寒肺、肝、肾清虚热,清热凉⾎、肺降⽕银柴胡⽢、微寒肝、胃清虚热,除疳热胡黄连苦、寒⼼、肝、胃⼤肠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泻下药攻下药⼤黄苦、寒脾、胃⼤肠、肝⼼泻下攻积、清热泻⽕、⽌⾎、解毒、活⾎祛瘀、清泻湿热芒硝咸、苦、寒胃、⼤肠泻下、软坚、清热番泻叶⽢、苦、寒⼤肠泻下导滞芦荟苦、寒肝、⼤肠泻下、清肝、杀⾍润下药⽕⿇仁⽢,平脾、⼤肠润肠通便郁李仁⾟苦、⽢、平⼤肠、⼩肠润肠通便、利⽔消肿峻下逐⽔药⽢遂苦、寒肺肾、⼤肠泻下逐饮、消肿散结京⼤戟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逐饮、消肿散结芫花⾟、苦、温肺肾、⼤肠泻下逐饮、祛痰⽌咳、杀⾍疗疮商路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利⽔、消肿散结牵⽜⼦苦、寒,有毒肺肾、⼤肠泻下、逐⽔、去积、杀⾍巴⾖⾟、热,⼤毒肺胃、⼤肠峻下冷积、逐⽔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独活⾟、苦,温肾、膀胱祛风湿、⽌痹痛、解表防⼰苦、⾟、寒肾脾、膀胱祛风湿、⽌痛、利⽔消肿川乌⾟、苦,热⼼脾、肝肾祛风⽌痛、散寒⽌痛威灵仙⾟、咸,温膀胱祛风湿、通筋络、消痰⽔、治⾻鲠秦艽苦、⾟,微寒胃、肝、胆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络⽯藤苦,微寒⼼、肝祛风通络、凉⾎消肿祛风湿药祛风湿药⽊⽠酸、温肝、脾舒筋活络、除湿和胃蕲蛇⽢咸温,有毒肝祛风通络、定惊⽌痉豨莶草苦、⾟、寒肝、肾祛风除湿、通筋活络、清热解毒桑枝苦、平肝祛风通络、⾏⽔消肿五加⽪⾟、苦,温肝、肾祛风湿、强筋络、利尿桑寄⽣苦、⽢、平肝、肾祛风湿、益肝肾、强筋⾻、安胎狗脊苦、⽢、温肝、肾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化湿药化湿药⼴藿⾹⾟,微温脾、胃、肺化湿、解暑、⽌呕佩兰⾟、平脾、胃、肺化湿、解暑苍术⾟、苦、温脾、胃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厚朴⾟、苦、温脾胃肺、⼤肠燥湿、⾏⽓、消积、平喘砂仁⾟、温脾、胃化湿开胃、温脾⽌泻、理⽓安胎⽩⾖蔻⾟、温肺、胃、脾化湿⾏⽓、温中⽌呕草⾖蔻⾟、温脾、胃燥湿⾏⽓、温中⽌呕草果⾟、温脾、胃燥湿散寒、除痰截疟利⽔渗湿药利⽔消肿药茯苓⽢、淡、平⼼、脾、肾利⽔渗湿、健脾安神猪苓⽢、淡、平肾、膀胱利⽔渗湿泽泻⽢、淡、寒肾、膀胱利⽔渗湿、泻热薏苡仁⽢、淡、微寒脾、胃、肺利⽔渗湿、健脾⽌泻、清热排脓、除痹利尿通淋药车前⼦⽢、寒肾、肝、肺利尿通淋、渗湿⽌泻、清肝明⽬、清肺化痰滑⽯⽢、淡、寒膀胱、胃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关⽊通苦、寒⼼⼩肠、膀胱清热利⽔通淋、通经下乳瞿麦苦、寒⼼⼩肠,膀胱利尿通淋海⾦沙⽢、寒膀胱、⼩肠利尿通淋⽯韦苦、⽢,微寒肺、膀胱利尿通淋、清肺⽌咳、凉⾎⽌⾎利湿退黄药茵陈苦、寒脾胃、肝、胆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钱草⽢、淡,微寒肝胆肾、膀胱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虎杖苦、微寒肝、胆、肺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祛瘀、祛痰⽌咳温⾥药温⾥药附⼦⾟、⽢⼤热有毒⼼、肾、脾回阳救逆、补⽕助阳、散寒⽌痛⾁桂⾟、⽢,热⼼肝肾、脾补⽕助阳、散寒⽌痛、温经通脉⼲姜⾟、热脾胃⼼、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吴茱萸⾟苦热有⼩毒肝、脾、胃肾散寒⽌痛、疏肝降逆、助阳⽌泻丁⾹⾟、温脾、胃、肾温中降逆、散寒⽌痛、温肾助阳⼩茴⾹⾟、温肝肾、脾胃散寒⽌痛、理⽓和中花椒⾟、热脾、胃温中⽌痛、杀⾍⽌痒⾼良姜⾟、热脾、胃散寒⽌痛、温中⽌呕理⽓药理⽓药陈⽪⾟、苦,温脾、肺理⽓健脾、燥湿化痰青⽪苦、⾟,温肝、胆,胃疏肝破⽓、消积化滞枳实苦、⾟,微寒脾胃,⼤肠破⽓消积、化痰除痞⽊⾹⾟、苦、温脾胃胆,⼤肠⾏⽓、调中、⽌痛⾹附⾟平微苦、⽢肝、三焦疏肝理⽓、调经⽌痛乌药⾟、温肺脾肾、膀胱⾏⽓⽌痛、温肾散寒沉⾹⾟、苦、温脾、胃、肾⾏⽓⽌痛、降逆⽌呕、温肾纳⽓川楝⼦苦、寒,⼩毒肝、胃,⼩肠膀胱⾏⽓⽌痛、疏肝泻热、杀⾍疗癣荔枝核⾟,微温,苦肝、胃理⽓⽌痛、祛寒散结理⽓药理⽓药佛⼿⾟、苦、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和中、燥湿化痰⾹橼⾟,微苦酸,温肝、脾、胃、肺疏肝解郁、理⽓宽中薤⽩⾟、苦,温肺⼼胃,⼤肠通阳散结、⾏⽓导滞青⽊⾹⾟、苦,微寒肝、胃⾏⽓⽌痛、解毒消肿柿蒂苦、平胃降⽓⽌呕消⾷药消⾷药⼭楂酸、⽢,微温脾、胃、肝消⾷化积、⾏⽓散瘀神曲⽢、⾟,温脾、胃消⾷和胃麦芽⽢、平脾、胃、肝消⾷和中、回乳消胀⾕芽⽢、平脾、胃消⾷健胃莱菔⼦⾟、⽢、平脾、胃、肺消⾷除胀、降⽓化痰鸡内⾦⽢、平脾、胃,⼩肠膀胱消⾷健胃、固精⽌遗、化坚消⽯⽌⾎药凉⾎⽌⾎药⼤蓟苦、⽢,凉⼼、肝凉⾎⽌⾎、散瘀解毒消痈⼩蓟苦、⽢,凉⼼、肝凉⾎⽌⾎、散瘀解毒消肿地榆苦、酸,微温肝胃,⼤肠凉⾎⽌⾎、解毒敛疮槐花苦,微寒肝、⼤肠凉⾎⽌⾎、清肝明⽬侧柏叶苦、涩,微寒肺肝,⼤肠凉⾎⽌⾎、祛痰⽌咳⽩茅根⽢、寒肺胃,膀胱凉⾎⽌⾎、清热利尿苎⿇根⽢、寒⼼、肝凉⾎⽌⾎、清热解毒,安胎化瘀⽌⾎药三七⽢,微苦,温肝、胃化瘀⽌⾎、消肿定痛茜草苦、寒肝凉⾎⽌⾎、活⾎通经蒲黄⽢,微⾟,平肝、⼼化瘀、⽌⾎、利尿五灵脂苦、⽢,温肝、脾化瘀⽌⾎、活⾎⽌痛收敛⽌⾎药⽩及苦⽢涩,微寒肺、胃、肝收敛⽌⾎、消肿⽣肌仙鹤草苦、涩,平肺、肝、脾收敛⽌⾎、补虚、⽌痢杀⾍紫珠苦、涩,凉肝、肺、胃凉⾎收敛⽌⾎、清热解毒藕节⽢、涩,平肝、肺、胃收敛⽌⾎、散瘀温经⽌⾎艾叶⾟、苦、温肝、脾、肾温经⽌⾎、散寒⽌痛、调经安胎、祛湿⽌痒炮姜苦、涩,温脾、肝温经⽌⾎、温中⽌痛、温中⽌泻活⾎化瘀药活⾎化瘀药川芎⾟、温肝胆、⼼包活⾎⾏⽓、祛风⽌痛延胡索⾟、苦、温⼼、肝、脾活⾎、⾏⽓、⽌痛郁⾦⾟、苦、寒肝、⼼、胆活⾎⽌痛、⾏⽓解郁、凉⾎清⼼、利胆退黄姜黄⾟、苦、温肝、脾破⾎⾏⽓、通络⽌痛乳⾹⾟、苦、温⼼、肝、脾活⾎⽌痛、消肿⽣肌没药苦、⾟、平⼼、肝、脾活⾎⽌痛、消肿⽣肌丹参苦、微寒⼼、肝活⾎调经、凉⾎消痈、清⼼安神红花⾟、温⼼、肝活⾎通经、祛瘀⽌痛桃仁苦⽢平,⼩毒⼼肝,⼤肠活⾎祛瘀、润肠通便、⽌咳平喘益母草苦、⾟,微寒肝、⼼,膀胱活⾎祛瘀、利⽔消痈、清热解毒⽜膝酸、苦、⽢、平肝、肾活⾎通经、补肝肾、强筋⾻、引⽕(⾎)下⾏、利尿通淋鸡⾎藤苦、⽢、温肝活⾎补⾎、舒筋活络王不留⾏苦、平肝、胃活⾎通经、下乳消痈、利⽔通淋⼟鳖⾍咸、寒,⼩毒肝破⾎逐瘀、续筋接⾻⾃然铜⾟、平肝散淤⽌痛、接⾻疗伤⾻碎补苦、温肾、肝活⾎续筋、补肾强⾻活⾎化瘀药⾎竭⽢、咸、平⼼、肝活⾎化瘀⽌痛、⽌⾎敛疮⽣肌莪术⾟、苦、温肝、脾破⾎⾏⽓、消积⽌痛⽔蛭咸苦平,⼩毒肝破⾎逐瘀消癥虻⾍苦,微寒,毒肝破⾎通经、逐瘀消癥斑蝥⾟、寒,⼤毒肝、肾、胃破⾎逐瘀消癥、攻毒蚀疮散结穿⼭甲咸,微寒肝、胃活⾎消癥通经、消肿排脓,下乳化痰⽌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温,毒脾、胃、肺燥湿化痰、降逆⽌呕、消痞散结,外⽤消肿⽌痛天南星苦⾟温,毒肺、肝、脾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消肿⽌痛⽩附⼦⾟⽢温,毒胃、肝燥湿化痰、祛风⽌痉、解毒散结⽌痛⽩芥⼦⾟、温肺温肺化痰、利⽓散结、通络⽌痛旋覆花苦⾟咸,微温肺、脾、胃、⼤肠降⽓化痰、降逆⽌呕⽩前⾟、苦,微温肺降⽓、消痰、⽌咳清化热痰药前胡苦、⾟,微寒肺降⽓化痰、宣散风热桔梗苦、⾟、平肺开宣肺⽓、祛痰排脓、利咽川贝母苦、⽢,微寒肺、⼼清热化痰、润肺⽌咳、散结消肿浙贝母苦、寒肺、⼼清热散结、化痰⽌咳⽠蒌⽢,微苦,寒肺胃,⼤肠清热化痰、利⽓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茹⽢,微寒肺、胃清化热痰、开郁除烦、清胃⽌呕⽵沥⽢、寒⼼、肺、肝清热滑痰、定惊利窍天竺黄⽢、寒⼼、肝清热化痰、清⼼定惊海藻咸、寒肝、胃、肾消痰软坚、利⽔消肿昆布咸、寒肝、胃、肾消痈散结、利⽔消肿礞⽯⽢、咸、平肺、肝坠痰下⽓、平肝镇惊⽌咳平喘药苦杏仁苦,微温⼩毒肺、⼤肠⽌咳平喘、润肠通便苏⼦⾟、温肺、⼤肠降⽓化痰、⽌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苦,微温肺润肺⽌咳、杀⾍灭虱紫菀苦、⽢,微温肺润肺下⽓、化痰⽌咳款冬花⾟、温肺润肺下⽓、化痰⽌咳马兜铃苦,微⾟,寒肺、⼤肠清肺化痰、⽌咳平喘枇杷叶苦,微寒肺、胃清肺化痰⽌咳、降逆⽌呕桑⽩⽪⽢、寒肺泻肺平喘、利⽔消肿葶苈⼦苦、⾟,⼤寒肺、膀胱泻肺平喘、利⽔消肿⽩果⽢苦涩平,毒肺敛肺定喘、收涩⽌带、固精缩尿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寒,有毒⼼镇⼼安神、清热解毒磁⽯咸、寒⼼、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明⽬、纳⽓定喘龙⾻⼲、涩、平⼼、肝、肾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琥珀⽢、平⼼肝、膀胱镇惊安神、活⾎化瘀、利尿通淋珍珠⽢、咸、寒⼼、肝镇惊安神、明⽬祛翳、收敛⽣肌养⼼安神药酸枣仁⽢、酸、平⼼、肝、胆养⼼益肝、安神、敛汗柏⼦仁⽢、平⼼肾,⼤肠养⼼安神、润肠通便远志苦、⾟,微温⼼、肾、肺宁⼼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合欢⽪⽢、平⼼、肝安神解郁、活⾎消肿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决明咸、寒肝平肝潜阳、清肝明⽬珍珠母咸、寒肝、⼼平肝潜阳、清肝明⽬、镇⼼安神牡蛎咸、涩,微寒肝、肾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赭⽯苦、寒肝、⼼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蒺藜苦、⾟、平肝平肝疏肝、祛风明⽬罗布⿇⽢、苦、凉肝平抑肝阳、清热、利尿息风⽌痉药羚⽺⾓咸、寒肝、⼼平肝息风、清肝明⽬、清热解毒⽜黄苦、凉肝、⼼息风⽌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地龙咸、寒肝脾、膀胱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全蝎⾟、平,有毒肝息风⽌痉、攻毒散结、通络⽌痛蜈蚣⾟、温,有毒肝息风⽌痉、攻毒散结、通络⽌痛僵蚕咸、⾟、平肝、肺息风⽌痉、祛风⽌痛、化痰散结开窍药开窍药麝⾹⾟、温⼼、脾开窍醒神、活⾎通经、⽌痛催产冰⽚⾟、苦,微寒⼼、脾、肺开窍醒神、清热⽌痛苏合⾹⾟、温⼼、脾开窍醒神、辟秽⽌痛⽯菖蒲⾟、苦、温⼼、胃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蟾酥⾟、温,有毒⼼开窍醒神、⽌痛、解毒补虚药补⽓药⼈参⽢,微苦微温⼼、肺、脾⼤补元⽓、补脾益肺、⽣津⽌渴、安神益智西洋参苦,微⽢,寒⼼、肺、胃补⽓养阴、清⽕⽣津党参⽢、平脾、肺补中益⽓、⽣津、养⾎太⼦参⽢,微苦,平脾、肺补⽓⽣津黄芪⽢、微温脾、肺补⽓升阳、益卫固表、利⽔消肿、托疮⽣肌⽩术苦、⽢、温脾、胃补⽓健脾、燥湿利⽔、固表⽌汗、安胎⼭药⽢、平脾、肺、肾益⽓养阴、补脾肺肾、固精⽌带⽢草⽢、平⼼、肺、脾、胃益⽓补中、清热解毒、祛痰⽌咳、缓急⽌痛、调和药性补阳药⿅茸⽢、咸、温肾、肝壮肾阳、益精⾎、强筋⾻、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巴戟天⽢、⾟,微温肾、肝补肾阳、益精⾎、强筋⾻祛风湿淫⽺藿⾟、⽢、温肝、肾温肾壮阳、强筋⾻、祛风湿补⾻脂⾟、苦、温肾、脾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泻、纳⽓平喘⾁苁蓉⽢、咸、温肾、⼤肠壮肾阳、益精⾎、润肠通便冬⾍夏草⽢、平肺、肾益肾壮阳、补肺平喘、⽌⾎化痰紫河车⽢、咸、温⼼、肺、肾温肺补精、益⽓养⾎蛤蚧咸、平肺、肾助肾阳、益精⾎、补肺⽓定喘咳菟丝⼦⽢、温肝、肾、脾补肾固精、养肝明⽬、⽌泻安胎沙苑⼦⽢、温肝、肾补肾固精、养肝明⽬杜仲⽢、温肝、肾补肝肾、强筋⾻、安胎续断苦⽢⾟,微温肝、肾补肝肾、强筋⾻、⽌⾎安胎、疗伤续折补⾎药当归⽢、⾟、温肝、⼼、脾补⾎、活⾎、调经、⽌痛、润肠熟地黄⽢,微温肝、肾补⾎滋阴、益精填髓⽩芍苦酸⽢,微寒肝、脾养⾎调经、平肝⽌痛、敛阴⽌汗制何⾸乌⽢、涩,微温肝、肾补益精⾎、固肾乌须⽣何⾸乌⽢、苦、平⼼肝,⼤肠截疟、解毒、润肠通便阿胶⽢、平肺、肝、肾补⾎、⽌⾎、滋阴润燥北沙参⽢,微苦微寒肺、胃养阴清肺、益胃⽣津南沙参⽢,微寒肺、胃养阴清肺、祛痰、益⽓麦冬⽢,微苦微寒⼼、肺、胃养阴润肺、益胃⽣津、清⼼除烦天冬⽢、苦、寒肺、肾养阴润燥、清⽕、⽣津百合⽢,微寒肺、⼼养阴润燥⽌咳、清⼼安神⽯斛⽢,微寒胃、肾养阴清热、益胃⽣津⽟⽵⽢,微寒肺、胃养阴润燥、⽣津⽌渴黄精⽢、平脾、肺、肾滋肾润肺、补脾益⽓枸杞⼦⽢、平肝、肾补肝肾、明⽬、润肺桑椹⽢、寒肝、肾滋阴补⾎、⽣津、润肠补阴药银⽿⽢、平肺、胃滋阴润肺、养胃⽣津墨旱莲⽢、酸、寒肝、肾补肝肾阴、凉⾎⽌⾎⼥贞⼦⽢、苦、凉肝、肾补肝肾阴、乌须明⽬龟甲⽢、咸、寒肝、肾、⼼滋阴潜阳、益肾健⾻、固经⽌⾎、养⾎补⼼鳖甲咸、寒肝、肾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收涩药⽌汗药⿇黄根⽢、平肺收敛⽌汗浮⼩麦⽢、凉⼼⽌汗、益⽓、除热敛肺涩肠五味⼦酸、⽢、温肺、肾、⼼敛肺滋肾、⽣津敛汗、涩精⽌泻、宁⼼安神乌梅酸、涩、平肝、脾、肺、⼤肠敛肺⽌咳、涩肠⽌泻、⽣津⽌渴、安蛔⽌痛五倍⼦酸、涩、平肺肾,⼤肠敛肺降⽕、涩肠⽌泻、固精⽌遗、敛汗⽌⾎罂粟壳酸涩平,有毒肺肾,⼤肠涩肠⽌泻、敛肺⽌咳、⽌痛诃⼦苦酸、涩、平肺,⼤肠涩肠⽌泻、敛肺⽌咳、利咽开⾳⽯榴⽪酸、涩、温⼤肠涩肠⽌泻、杀⾍⾁⾖蔻⾟、温脾胃,⼤肠涩肠⽌泻、温中⾏⽓⾚⽯脂⽢酸、涩、温胃,⼤肠涩肠⽌泻、收敛⽌⾎、敛疮⽣肌禹余粮⽢、涩、平胃、⼤肠涩肠⽌泻、收敛⽌⾎、⽌⾎固精带药⼭茱萸酸,微温肝、肾补益肝肾、收敛肝肾覆盆⼦⽢、酸,微温肝、肾固精缩尿、益肾养肝桑螵蛸⽢、咸、平肝、肾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樱⼦酸、涩、平肾膀胱⼤肠固精缩尿、涩肠⽌泻莲⼦⽢、涩、平脾、肾、⼼补脾⽌泻、固涩⽌带、益肾固精、养⼼安神芡实⽢、涩、平脾、肾补脾⽌泻、益肾固精、除湿⽌带海螵蛸咸、涩,微温肝、肾固精⽌带、收敛⽌⾎、制酸⽌痛、收湿敛疮⽠蒂苦、寒,有毒胃涌吐痰湿、祛湿退黄胆矾酸涩⾟寒,毒肝、胆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藜芦⾟苦寒,有毒肺、胃、肝涌吐风痰、杀⾍疗疮。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3-15 克
鲜品加倍、或 更大剂量、或 捣汁服用 栀子 炭 止 血、 消肿止痛宜生 用、捣烂醋或 蛋清调敷。 制成注射液能 引产、孕妇忌 用
脾胃虚寒者慎 服
夏天鲜品煎汤 作凉茶饮料
泄泻和低血压 不能使用
5
归肝经 降压减肥 高血压头痛、肥胖
表 2】清热燥湿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 效
适应证
用量
黄芩 苦、 寒 。 清热燥湿 湿温、暑湿、湿热、症见胸闷黄疸泄痢淋痛 3-10 克
经
清热排脓
清热利尿
苦、 寒 。 清热除烦
归 心 、肺、 清利湿热
胃、三焦 消肿止痛
经
凉血止血
苦 、微 甘、 清热生津
寒 。归 肺、 消肿排脓
胃经
清肺润燥
甘、 淡 、 清热除烦
寒 。归 心、 生津
肺、胃经 利尿
苦、 辛 、 清肝火
寒 。归 肝、
胆经
散郁结
降血压
甘、 淡 、 清热除烦
寒 。归 心、 胃、小肠 利尿
醋炒疏肝解郁
3
浮萍
蔓荆 子 牛蒡 子 淡豆 豉 木贼
辛、寒。归 肺、膀胱经
辛 、苦、平。 归 膀 胱 、肝、 胃经 辛 、苦、寒。 归肺、胃经
辛、甘、微 苦,寒。归 肺、胃经 甘 、苦、平。 归肺、肝经
发汗解表 透疹 祛风止痒 利水消肿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疏散风热 解毒透疹 利咽散肿 解表
除烦 疏散 风 热,明目 退翳止血
克
温肺化饮 肺寒咳嗽、痰多清稀
辛、 微 温。 发汗解表 夏季外感风寒、暑湿,发热、恶寒、 3 - 10
归肺、胃经
头痛、无汗、
克
和中化湿 腹痛吐泻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为七版教材摘录
昆明山海棠
药性: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应用:1、风湿痹证;2、跌打损伤,骨折;此外能够止血、解毒杀虫。
用量:煎服,根6-15克,茎枝20-30克,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珍珠草
药性:甘、苦、凉。
归肝、肺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应用:1、湿热黄疸,泄痢,淋证;2、疮疡肿毒,蛇犬咬伤;3、目赤肿痛;4、小儿疳积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
注意: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慎用。
夏天无
药性: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应用:1、中风半身不遂,跌扑损伤,肝阳头痛;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
用量:煎服5-15克,研末1-3克,亦可入丸剂。
刺五加
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应用:1、脾肺气虚证;2、肾虚腰膝酸痛;3、心脾不足,失眠、健忘
用量:煎服9-27克。
目前多做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及注射液。
绞股蓝
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1、脾虚证;2、肥虚咳嗽证;此外本品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者。
用量:煎服10-20克。
亦可泡服。
红景天
药性:甘寒,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应用:1、脾气虚证;2、肺阴虚、肺热咳嗽
用量:煎服6-12克。
沙棘(果实)
药性: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应用:1、脾虚食少;2、咳嗽痰多;3、瘀血证
用量:煎服3-9克。
灵芝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2、咳喘痰多;3、虚劳证
用量:煎服6-12克,研末吞服1.5-3克。
蟾酥
药性: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应用:1、痈疽疔疮,瘰疠,咽喉肿痛,牙痛;2、痧胀腹痛,神昏吐泻
用量:内服0.015-0.03克,研细。
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
孕妇忌用。
珍珠草
【拼音】ZHENZHUCAO
【英文名】叶下珠CommonLeafflowerHerb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功效】平肝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性味归经】甘苦,凉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苦。
"《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两(鲜者l-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生草药性备要》)、阴阳草、假油柑(《临证指南》)、真珠草(《纲目拾遗》)、卿鱼草、胡羞羞(《广州植物志》)、老鸦珠(《福建民间草药》)、夜合珍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油柑、小利柑(《陆川本草》)、HUA草(《南宁市药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间草药》)、山皂角(《贵州民间药物》)、叶后珠(《四川中药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药》)、鱼鳞草(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第5楼
夏天无
--------------------------------------------------------------------------------
Xiatianwu
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 的干燥块茎。
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
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
无臭,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温。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高血压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12g,研末分3次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蟾酥
--------------------------------------------------------------------------------
Chansu
VENENUM BUFONIS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
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禁用词语』。
【用法与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药名】灵芝
【拼音】LINGZHI
【英文名】Lucid Ganoderma
【来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
【功效】益精、补肾、祛风。
【主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性味归经】甘,平。
①《本经》:“甘,温。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无毒。
” 入肾、肝、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1钱;或浸酒服。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薯预为之使。
得发良。
恶恒山。
畏扁青、茵陈蒿。
”②《药对》:“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甚益人。
”
【别名】三秀(《楚辞》)、芮、芝(《尔雅》)。
原植物紫芝(《本经》)又名:木芝(《本经》)
【处方名】灵芝、灵芝草、菌灵芝
刺五加
【别名】坎拐棒子、刺拐棒。
【基源】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皮。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入脾、肾、心三经。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强筋健骨。
【主治】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应用】1.有明显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及巨噬细胞功能可提高骨髓造血功能,治风湿日久筋骨萎软无力或小儿麻痹症。
2.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以及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及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治疗心虚性失眠惊悸多梦。
3.具有降血糖作用为一种植物性干扰素诱导体,可刺激胸腺增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4.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白血球减少症、冠心病、慢性气管炎及急性闭塞性脉管炎。
【用量】0.5~2.0公克。
【禁忌】阳虚内热之症者慎用。
沙棘
【科属】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
【别名】醋柳果、沙枣、大尔卜兴、酸刺等。
【性味归经】性温,味酸涩;人肝、胃、大小肠经。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化痰宽胸,生津止渴,补益胃,清热止泻。
主治跌打损伤,肺脓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高热伤阴,肠炎痢疾,胃痛,闭经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