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从模糊走向清晰
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经验走向科学
②以下小组活动产品评价规则中有哪些指标
应该有更具体的规程? 应该有更具体的规程?
Excellent Vocabulary 正确运用了要求的6 正确运用了要求的 个短语 Good 运用了要求的6个短语, 运用了要求的 个短语, 个短语 但个别用法错误 Satisfactory 没有完全运用要求的6 没有完全运用要求的 个短语, 个短语,有一些错 误
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经验走向科学 从模糊走向清晰, 从模糊走向清晰
宁波效实中学 朱旭彬
理念: 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一、评价先行的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注意要点 三、学生经验的课程的形成 四、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评价先行的教学设计
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 促进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更想 学,更会学,学的更好! 评价的要素:评价的性质(总结性、诊断性、形 评价的要素: 成性),评价方法(选择式反应评价、论述式评 价、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评价标准(分 数制、等级制)与评价工具(测验、观察表、日 志、档案袋等等)。 教师的关键技能: 教师的关键技能: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规则的 制定,评价工具的使用,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分析 能力,反馈报告 必然要完成两个观念的转变
1)智力评价→多元智能评价 )智力评价 多元智能评价
2)重结果的评价→重过程 结果的评价 )重结果的评价 重过程 重过程+结果的评价
1)智力评价→多元智能评价 )智力评价 多元智能评价
霍华德·加德纳( 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已确认的 加德纳 )已确认的8 种主要智能类型: 种主要智能类型: 语言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 节奏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 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 数学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 ) 身体—动觉智能 动觉智能( 身体 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自我认知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人际交往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 种智能: ?第9种智能:存在智能 种智能 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从“模糊”走向“清晰”——浅谈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教学
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课 文《 蚂蚁和蝈蝈》 , 便可知晓 蝈蝈因为贪 图眼前的享受 , 所以才导致冬天饿死洞 中的悲剧 。简单的联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形象地
行提取 、 整理 、 表达 , 实现 自我感悟 的提升 。教师无
2 . 创 设 情境 首先 , 这 种 情 境 来 自成 语 背后 的生 活 场 景 。引
的精髓 ,但是 自我探寻的过程却让学生乐此不疲 , 这是一种知识的习得 , 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你知 道哪些成语 的意思?你了解了哪些成语? ” 诸如此 类 ,教师这般询问便可 自己立于求教者的角度 , 任 学生在 自己搭建 的舞台上挥洒才情 。何乐而不为?
1 . 链 接 旧知
越 了它 的度 , 转换成学生似是而非 的理解 , 落到似
懂非懂的境地 , 这种模糊就变成 了茫然 。学生头脑
每个练习中的成语不但 各 自相关 , 而且和本单 元 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 有时是课文内容 的
中成语的识记纯粹是机械识记 , 不能化 为学生语言
8 4I 教 学
延伸 , 有时是课文内容 的概括 。那么教学 者就应该 注意这种联 系 ,使学生能够灵活理解这些成语 , 让
学 生 学 有所依 , 学有 所知 。
学生 心 中 。 3 . 碰 撞智 慧
首 先 ,这 种 碰 撞 来 自学 生 之 间原 有 认 知 的切
因此 , 教师在教学成语时可回顾所学 的相关课
作者简 介 : 袁丽花 ( 1 9 7 3 一) , 女, 江苏 南通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 高级教师 , 南通 市学科带头 人 , 江 苏启东
实验小学副教导。研究方向 : 小学语文教学 。
让词语理解从模糊走向精准
E-mail : jxyglxxb@ 163 .com 衣挙占勞理2019年6月15日• 29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习语言':么感觉?”生答很冷。
教师于是小结一提纲挈领地指岀某种具有多重侧面 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是呀,冬天真冷,把你的小手小脸丨的现象整体。
”"因此,在教学中,我 里,使词在儿童头脑和心灵里成为[都冻僵了。
” 1们也可以通过描述某种现象来解释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 如此教学,学生真的理解“冻]词语。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 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所谓带有深[僵”的意思了吗?笔者以为,学生可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很多教师在用 刻内涵的东西,笔者以为,就是对词[能已感悟到“冻僵”与天气寒冷有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常 语要有精准的理解,从而能够熟练「关,但对“冻僵”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对学生现象描述的不准确置之不 恰当地运用。
可是,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 中,词语教学更多的只是读准音、认: 清形,对词义缺乏明确要求,因而学 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
随 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语 文教学专家开始质疑语文教学的这种“模糊性”,追求精准知识的传授。
何以接过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是:叔叔跳进了水中,水面溅起许多的 笔者以为,让词语理解从模糊走向[的,冷得连笔都拿不起来,就是说你' 水花,还有一圈一圈的波纹,那个波 精准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因为]的小手冻僵了。
冬天的时候,你的身:纹就是涟漪。
”教师表示赞同:“哦, 唯有精准理解才能恰当运用。
|体还有哪些部位也会冻僵? ”“我的一、让解释走向清晰 脚会冻僵。
”教师追问:“当你的小脚一个词代表的是一个概念,学]冻僵时,别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 生每掌握一个词,就是对客观事物[会感觉到疼吗?”学生回答:“不疼。
”进行了一次概括与区别,从而获得墩师再小结:“对了,冻得麻木了,感静的水面上,微风吹来激起的细浪, 新的概念,从中发展思维,提高对事[觉不到疼,这就是冻僵了。
让“一片模糊”变得“清晰可见”——例谈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
让“一片模糊”变得“清晰可见”——例谈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王永芹【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最为关键,如何把握好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小学语文老师要研究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方法,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目标围绕着听、说、读、写四个层面,涉及到提出教学、教导过程、学生习得的教学思路。
如果将整个小学语文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四个层面作为结构单元,教学思路必将贯彻结构单元中,力求培养学生在结构单元内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体系,从而达成整个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写作层面教学进行探讨,期望带给其他教育者们一些启示。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到”运用“提到”在教学中指的是依据教学目的、求取教学单元目标。
苏教版语文教材大多以课文组织成主题,形成结构单元的编排,要求学生整体达成对教材目标的掌握,提升语文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1.目标探究比如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关于写作教学的目标如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叙事文能简单表述场景、人物及细节,并表达自身感悟;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描述人物,学会运用对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结合四要素将故事完整写出;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导读、探究等阅读途径,学会领悟重点词义,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2目标导入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究,教师可采取一定教学方法来导入教学目标。
比如苏教版语文《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等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文化背景的导入、引申课文阅读,使得学生明确课文故事出自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明确词语在不同语境的运用与深意,体会文章背后的感情色彩,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去。
小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一来可引发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与兴趣,二来可以针对性提升自身写作素质,使得教学目标呈现层次化,可以针对学生特质而因材施教。
从模糊走向清晰——《水》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师 : 了 你 的 朗 读 , 老 师 最 大 听 给
④ 语戟通 2。 文学讯。6 , c
的感受 就是— — 痛快 !
J : Il 三 个 “ 过 ” 写 出 了 水 的 珍 i l 滑 ,
( 大 声 朗读 ) 生 生 : 一 个 毛孔舒 服 了。 每 师 : 板 书 : 个 毛 孔 ) 孔 怎 么 ( 每 毛
生 : 我 的 记 忆 里 , 有 下 雨 的 几 个 句 子 是 什 么 关 系 ? 在 只
( 读 , 声 ) 能体 会一 下 , 样读 范 掌 你 这
一
生 : 分关 系 。 句是总 写人们 总 这
读吗 ? ( 练 习朗读 ) 生
回澡 。
痛 痛 快 快 ,下 面 几 句 是 具 体 写 孩 子
师 :作 者 对 水 的感 受 是 那 样 真 我 们 的 抚 摸 与 清 凉 , 仰 起 头 , 大 跃 , 呼 小 叫 。 还 张 大
切 , 其 是 下 了 一 场 雨 ( 书 : 场 嘴 巴 , 吃 来 自天 空 的 水 。 ” 尤 板 一 去
雨) ,在 他 们 看 来 感 觉 像 过 节 一 样 。
子 , 身 脱 得 光 溜 溜 的 , 雨 中 奔 跑 什 么 又 是 一 样 的 ? 全 在 跳 跃 , 呼 小 叫 , 情 地 享 受 水 带 给 大 尽
略 。】
( ) 二
生 :大 人 们 也 会 在 雨 中 奔 跑 跳 生 : 们也会仰起头 , 大嘴 , 他 张 生 :就 是 他 们 不 能 像 小 孩 那 样
生 : 我 的 记 忆 里 , 我 喝 酒 不 在 请
话 。
师 : 味一下这 些动词 , 体 怎样 读 才 能 表 现 孩 子 们 的快 乐 呢 ?
让“一片模糊”变得“清晰可见”——例谈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
要 求 学生
。
、 、
^ 反 复切 练
’
仅仅教 会 是 无 法 完 5^ 正 知 识 的 内
词义 的 学 习
,
化过程 辞
:
。
学生 可 自行 学 习 对字 形
’
、
可以 通过 阅 读 了 解修
比如 小 学语 文 教材 繊 版 关 于 写 雜学 的 目 标 如 下
,
、
思 考 问题
对 实验 过程有 所 感
《
小 学 语 i写 作教 学
教会
”
运用
并通 过 练 笔 来 加 强 写 作 表 达技 巧
《
。
再 比如 通过 毕淑敏
母狼的智
,
慧 》 延觸 外 聂 職
!
》
,
舰对 晒她 写 鮮 法
再
教对
深意
,
,
麵 词 酿不 同语 境 的 运 用 与
j
胃 #胃
体 数 章 W 翩 雜鱗
一
,
瓶 意碰
i 删文 韩 紳 去
,
。
小学 蝴麵 学 目 标 特质 a 而 因 材施 教
二
、
来可 引 发 自 身 对 知 识的 探求 与 兴 趣
,
二来可 以
延 伸课 文 上 的 写 作 纖
。比 如Βιβλιοθήκη 苏 麵 语文 谏文一期 望 带给 其 他 教 育 者 们
°
'
小学语 文写 作 教 学
”
—
提到
”
运用
、
学 生 在 语文教 学 中
。
些启 示
。
得
从模糊到清晰——“知而不会”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
从模糊到清晰
要 要要野 知而不会冶现象的原因探微与教学应对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渊 225239冤 王学荣
所谓野 知而不会冶现象袁就是在教学中 袁学生表 现出来的 野 看似理 解了知识 却不会正确判断尧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
灵活运用尧看似听懂了要领但不会 合理操作冶的虚假教学现 象遥 这 些虚假 现 象袁有时 隐 蔽性 比较 高袁不易 被 察觉 袁容 易被 老师们所忽视袁 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 后果袁影响必要教学举 措的施用袁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 糊认知袁产生认知障碍和错误袁呈现低效的课堂教学 遥
四尧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袁形式与层次设计有弹性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尧 思维方式尧 兴趣爱好等各不相 同袁教师在 设计课堂练习尧布置家庭作业时袁可依据学生学 习的基础尧接受能力的差异袁设计一些弹性练习袁比如在课 堂练习时袁 学困生只要掌握课堂上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就可 以袁练习 量适 当少一 些尧内容 简单 一些 曰学优 生可 以 在 完 成 基本练习的情况下袁 适当进行拓展袁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 习遥 在作业数量上袁体现一定的自由度曰在作业的内容和形 式上袁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尧特长进行选择遥 应允许 学生 在练习的数 量 尧深度 尧形式上 有一 定的 选择 权力 袁以 有 利于促进有差异的发展遥 面 对上 述 问题 袁在作 业 的 设计 过程中 袁我每 次 的作 业设 计都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渊 包括 基础题尧提高题和 开放 题三种不同的类型冤 袁然后再指导学 生针对自己存在的 问题 自主选择 学习的内容进行作业袁 通过自主选择 作业的内容 逐步 培养 学 生自 我 反思尧自 我完 善的意 识和 能 力遥 例如袁在学 习了叶 公因数和公倍 数曳 之后袁我设计了 如下 作业院1.请你分别写出下面三组 数的因数袁并找出他们的公
由“蒙眬”到“清晰”:语文真学课堂的重要特征
龙源期刊网 由“蒙眬”到“清晰”:语文真学课堂的重要特征作者:陆志松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09期【摘要】如何构建“真学课堂”,让“真学”发生?笔者认为,从“蒙眬”到“清晰”是语文真学课堂的重要特征。
具体说,学习目标要指明确,学习策略要清晰优化,学习成果要显性可用。
如果我们能在这几方面注意由“蒙眬”向“清晰”转变,那么,语文课堂“让真学发生”将会成为现实。
【关键词】蒙胧;清晰;真学课堂;目标明确;策略清晰;成果显性“真学课堂”、“让真学发生”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得比较多的热词,对于何谓“真学课堂”,如何“让真学发生”,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令人眼界大开。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并且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我认为,从“蒙眬”到“清晰”是语文真学课堂的重要特征。
一、学习目标指向明确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蒙眬的,学生在读,在思,在说,在写,不能说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作用,但随意性大,效率低下。
我们一味追求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却忽视了语文综合素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点”组成的,这些“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策略点、情感点等等,每一个“点”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日积月累、逐渐丰富与发展的,因此,每一节语文课,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都应该落实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点”,这些“点”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而要让学生的真学发生,学习目标的指向就要非常明确,也就是学生要非常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次学习活动是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而让他们有的放矢地朝着目标努力。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他原先准备让学生抓住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特点,但总感觉这样做,还是比较蒙眬的,目标不能集中,指向不明确,学生难以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因此,他改为让学生“抓住言外之妙体会人物特点”,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研究晏子语言的言外之意,言外之妙,从而真切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模糊走向清晰
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模糊走向清晰上《变色龙》一课,我和学生们正在进行“概括‘变色龙’的性格特征”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们机械地回答着:“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出尔尔”、“反复无常”、“不知羞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和我预设的完全一致。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个个词语。
正当我要结束这一教学环节时,突然,学生王浩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评价奥楚蔑洛夫有失公允!”我一惊,对这个学生说:“那请你具体说说看。
”“我觉得奥楚蔑洛夫这样做,也有他的无奈!”教室里哗然片刻后又归于寂静,看来同学们也都想听听他的“高见”,我示意这个学生继续说下去。
“奥楚蔑洛夫如果不这么做,得罪了将军,他还能保得住自己的乌纱帽吗?他还能做他的警官吗?为了适应那个社会,他必须这样,否则,他将无法立足于那个社会。
我认为,他的‘变色’应当归罪于社会,他的奴性人格、丑恶灵魂也是社会使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有点像中国的范进,也是一个受害者。
”此言一出,立即就有许多响应者。
“是啊!将军是他的顶头上司,处死将军家的狗,不就等于他自己找死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变色龙’这样的人,他们善于溜须拍马,逢迎上司,结果得到提拔;而有些实干的人却得不到应得的好处,这恐怕也是环境的缘故吧?”“常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学生的认识出现了问题: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竟然在学生眼中成为一个受害者。
怎么办?我决定舍弃既定的教学目标,抓住这个“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机会。
我说:“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先说说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们立即根据开头的环境描写以及奥楚蔑洛夫围绕“狗主人是谁”的五次变化,概括出: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社会冷清、凄凉,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
让语文课清晰起来
让语文课清晰起来让语文课清晰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而阅读课,则侧重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既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正确地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
我们绝大部分的阅读课,重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试图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带动语文能力的培养,走的是带着学生感悟课文的路子。
尽管感悟课文的过程中也涉及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是基本上徘徊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的问题上,仍未走出跟着课文内容跑的圈子。
于是,阅读课教着教着就变成了课文内容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一会儿上成了科普课,一会儿上成了品德课,一会儿又上成了四不像的课,从模模糊糊变成了糊里糊涂。
必须让语文课清晰起来,把阅读课的重心转移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智能。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语文知识,包含四个方面,借用皮连生教授关于知识维度的分类,可以表述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知识。
其中程序性知识,就是学习语文的诸多方法和运用策略的知识,如阅读散文的方法、概括文意的方法等。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尽管在编入教材时经过了编者的改动,缺少了原著独有的文学韵味。
这样的经典作品,往往蕴藏着语言的秘密,即语文知识、语言规律,也蕴藏着情意的魅力,即思想的力量、情感的熏陶。
教学这样的经典作品,究竟重在语言学习,还是重在文学阅读?抑或两者兼顾?而一堂语文课的时间却是一个常数,不允许我们面面俱到,也不允许我们就一篇课文教几个轮回。
从模糊到清晰语文教学设计
从模糊到清晰语文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掌握各学科知识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模糊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从模糊到清晰的语文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首先,语文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等。
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语文教学设计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顺序合理,由简到难,由易到难,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语文教学设计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语文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模糊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合理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场景中。
例如,通过模拟阅读报纸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必要性;通过模拟写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语文教学设计应注意巩固与拓展。
由于语文学科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遗忘已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复习与巩固的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从模糊到清晰的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巩固与拓展学生的学习。
从零乱到清晰
【内容摘要】中考是学生人身道路上面临的第一个大关,有些中学从一进入初三开始就贴出了中考倒计时的牌子,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和家长,都有和考生一样有无形的压力。
中考是一场能力的较量,只有优胜者才能胜出。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化学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失分,要得高分,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将思维导图融入初中复习教学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中考复习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思维表达方式。
它能够把人脑活动的过程、繁杂的知识体系、抽象发散的内容直观具体地反映出来,把人的思维外显化,从而使人的思维变的清晰,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记忆效果。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中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方式。
在利用思维导图辅助中考化学复习的研究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构建思维导图的模仿实例,引导学生围绕复习主题展开作图,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框架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笔记在进入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每堂课教师讲解的知识不仅多,内容也更加丰富。
学生怕漏听了老师讲解的内容,课堂上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将老师讲解的所有内容做了笔记,从而在错过了独立思考问题和消化知识的时机,也错过了知识的重、难点。
如果利用思维导图记来做笔记,就突破了线性排列知识的局限,能使学生在各知识之间找到联系,能清晰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知识点能够快速联想记忆,这是一个对大脑已储备知识通过节点、关键词联系起来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养成良好的认知策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条件。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呈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而且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课堂上记录的知识点用时少,课堂上多余的时间学生就可以把一部分重要的知识点马上就能得到消化,这样就利于学生在课后独自复习。
概念的揭示如何从模糊走向清晰
概念的揭示如何从模糊走向清晰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可以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概念本质的理解与揭示非常重要,这对学生概念的应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当前有部分教师要么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要么把概念的形成弄得繁荣复杂、模糊不清,这些都给学生对于概念的本质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那么概念的揭示如何从模糊走向清晰?现结合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周长”课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第一次授课:繁冗而模糊【教学片段】师:前段时间我们研究了桑叶的面积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桑叶的周长。
什么叫周长?生: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师示范)这是桑叶的一周。
找一些学具中你喜欢的图形绕一绕:这是XX图形的一周。
(部分学生到前面来交流。
)师:蚕宝宝也来凑热闹啦,看——(放动画),它绕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蚕宝宝这一周是怎么爬的?生:蚕宝宝从叶柄开始描,最后还回到叶柄处。
师生共同小结:从起点出发,沿图形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
师:蚕宝宝从叶柄开始描,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描吗?生:不可以。
师:是吗?请一个同学上来试试。
其余同学伸出右手一起描。
师: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如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师:每人用水彩笔描一描你喜欢图形的周长。
(部分学生交流:XX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XX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描出了三角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正六边形的周长等,像这样从原点回到原点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教学效果】本次授课中,第一层次直接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周长,对于周长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周长概念,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对周长的认识,以便为后续教学活动确立合适的起点。
第二层次通过桑叶爬一周的生动情景以及描一描的实际操作体验,初步认识并积累周长的经验:从起点出发,沿图形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绕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教学路线清晰化
教学路线清晰化
教学路线清晰化是一种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考核评估等核心环节拼接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教学路线清晰化的实施需要教师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学路线清晰化的第一步。
在教学路线清晰化过程中,教师应该依照授课大纲,建立课程设计框架,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和课程难点。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整合和安排,创造出一种科学、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
教学路线清晰化的第二步是课堂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后续的教学和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考核评估
考核评估是教学路线清晰化的第三步。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路线清晰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
教学领域中,教学路线清晰化是一个科学、全面、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创新,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
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中文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多种观照之中的细腻触摸,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倡深层次的体验探究,师生必将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
和先哲“通电”,与一线教师切磋,小语教师的引领必将惠及学生,也惠及语文教学。
【关键词】:整体把握多元解读体验探究在新的课程标准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
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划定解读的边界?教师如何做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去唤醒学生的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并实践,已经有不少师生在语文的密林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
透过一些先行者或一线教师的课改足迹,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不过,如何让这“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需要教师特别的理念、学养和勇气。
一、文本解读:以整体把握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标准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汉语言学习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整体把握。
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有时单单是词语、句子就直指作者情感秘境的大门。
离开了整体联系和把握,离开了在多种观照之中的细腻触摸,学生的理解将是零碎的、残缺的,单薄的,很难在记忆的仓库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不可能变成丰富心灵滋养情感的“源头活水”。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保证就是要整合教学环节,“瞻前顾后”、上挂下连,如此方能“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①如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祁黄羊》时,引导学生从把握人物的整体形象入手,阅读感悟,讨论探究,说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这个总体目标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文本,一步步读出祁黄羊是一个“出以公心、英勇善战、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
又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只要抓住“诚心诚意”四字,就可以达到“挈领而抖,百纹皆顺,提纲一振,纲举目张”之目的。
再如,《黄河的主人》,学生通过审题,就可能提出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等问题。
由“浊”至“清”,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度变革
由“浊”至“,清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度改革一、理念澄“清”,肢舒体展1.因价值观清楚而匠心独具语文教师该是一位拥有兰心慧质的教师,她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对教材的解读深刻到位。
可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内心只是装着教材绝对是不够的,还应当时辰装着学生,并且后者的比重常常所占重量更多。
这样的这位语文教师才可能拥有比过去更加清楚的语文学科教课价值观。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槐乡五月》时,亮点频出。
亮点一:用一段声情并茂的话语描绘小时侯所见的一棵老槐,以及老槐给她带来的欢喜,语言极富感染力,令人身不由己心驰向往,自然轻松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
亮点二:字词教课时,教师把词语编成词串,让学生不单在读词,也在读一篇节奏明快的韵文,还从中发现了规律,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一举多得。
亮点三:课文“嗡嗡嗡”“啪啪啪”这两段话本是横排,老师把它们变为竖行摆列,只在黑板上用了几条横线,几个省略号,学生一读,诗歌的感觉就出来了。
大家干劲实足,在交流中发现词句不单采纳了拟声词,还采纳了诗歌中的对仗,例:“香的粉”对“甜的蜜”,“挎走”对“装着” 进而知道了琅琅上口的原由,感觉到课文语言的乐律美,拓宽了本来由内容感知到的境界美。
一节课,师生共度一段诗意与思想并存的美好光阴,听课老师也感觉这一历程就如槐乡一般——幽香、醇香、浓香余味无尽。
上述事例中的教师为什么能匠心独具,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呢?我以为她的教课价值观中有两点特别清楚:(1)清醒地激活。
语文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位连结者,左手牵着教课内容,右手拉着全班学生,一牵一拉中都是艺术,是一种活化的艺术,这类活化中包含着“对教材和学生思想、体验的双向激活”。
(2)清楚地发掘。
语文教师要清楚地体现语文知识,这类体现是动态发掘式的体现。
相关于静态展现方式的平面效应而言,这样的发掘过程是一个发现和建构的立体过程:“教师发现和建构知识对学生的意义,学生发现和建构知识对自我的意义”。
2.因过程观清明而大巧若拙扎根于大地的,老是自然的,表面看起来朴实平庸,不加修饰,但蕴涵却深沉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新课从模糊走向清晰——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区别程实施至今再次审视当下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依旧是个不争的事实。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老师们对整个小学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策略的模糊,尤其是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明显存在目标不明、模式统一的问题,"学段味"的不足不实,是不可轻视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首先应明析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其次是凸显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本文将从学段阅读教学的问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解析及学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几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提高效率目标解析学段特点教学策略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问题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比重不言而喻,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绝对是最多的。
但投入和产出之比却总是让我们纠结,令我们反思。
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以为老师们对整个小学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策略的模糊,尤其是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明显存在目标不明、模式统一的问题,"学段味"的不足不实,造成了课堂上的盲目教学与重复教学,最终也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观当前小学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一)低位高就笔者经常看到不少中年级的阅读课堂抛开了自己应尽的学段目标,却不遗余力地实施着并不属于自己学段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三上年级的《花钟》一文时,花了近20分钟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却将本文"段落"学习和语言积累的首要学段目标置于一旁。
(二)高位低就同样,也常常有高段的阅读教学随意地降低了自己的学段目标,重复着中段的阅读教学模式。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五下年级《与象共舞》一文时,让学生结合课题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落(第6自然段)进行品读感悟,孤立地体会"人与象的亲密无间"。
可是这位教师始终都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课文只用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来写"与象共舞",为什么又要以此作题目?前五个段落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这些段落能互换位置吗?(三)统一模式笔者发现当下的中、高学段阅读教学几乎都采用了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第二步学习字词,检查朗读;第三步重点段落,品读感悟;第四步小结谈话,拓展延伸;第五步课堂练笔,巩固积累。
显然,这种教学目标"越位"或"错位"了的阅读课堂,这种毫无学段特色的统一教学模式,如何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率?所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明析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其次是凸显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二、学段教学目标的解析(一)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呈现《课程标准》对小学3-6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的界定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厘清递进朗读要求中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高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词句要求中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高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篇章要求中段: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高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课外积累要求中段:积累课内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增加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要求来看中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高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质疑、探究的要求来看中段: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段: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能力和认识能力。
细化中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空白从《课程标准》对小学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低段以"字词学习"为重点,高段以"篇章学习"为重点。
那么中段呢?作为低段向高段的过渡衔接阶段,是否要两者兼顾呢?课标似乎并没有很明确,但笔者以为中段应以"段落学习"为重点,在段落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兼顾字词的学习,为进入高段后的"篇章学习"夯实基础。
(三)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综合中段阅读实施"四个加强":(1)加强朗读训练: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做到有感情;(2)加强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既得言又得意。
(3)加强段落教学:指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理清叙述顺序,领会构段方法。
(4)加强略读训练:在略读中初知大意。
高段阅读做到"四个提高":(1)提高整体把握内容能力:学习应用方。
(2)提高词语句子理解能力:体会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辨别其感情色彩。
(3)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掌握不同文体的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的不同表达方法。
(4)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处理信息;1分钟默读在300字以上;三、学段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不同的学段在采取阅读教学策略时应有所区别,能体现出学段目标、年龄特征、学段教材的不同特色,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目标不同策略不同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主要进行字词句训练,中年级主要侧重段落训练,高年级更多关注篇章训练。
所以中、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形成以学段为视角的中段阅读教学模式和以谋篇为视角的高段阅读教学模式。
以学段为视角的中段阅读教学模式通常采用课文复述,侧重段落学习的练习,深化理解的媒体等教学手段;以谋篇为视角的高段阅读教学模式则通常采用演讲辩论,侧重篇章学习的练习,促进读写的媒体等常用方法。
以学段为视角的中段阅读教学策略段落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
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对段落教学的定位过于模糊(留下空白),导致第二学段阅读理解的过于笼统,阅读目标随意拔高。
课标对段落教学的刻意淡化,是情绪化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思考结果。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刻意回避段落教学,已经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导致出现教学的高段化倾向,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也常常抱怨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空洞,不能把意思写具体写生动,这与第二学段"段落"训练不过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以学段为视角的中段阅读教学应在教学中关注以下目标的落实:1.认识自然段。
2.能初步把握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感受欣赏段落中精彩的语言,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4.在阅读中揣摩精彩段落的表达方法,初步认识总分、承接、因果、并列关系的段式结构,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尝试仿写。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下年级《父亲的菜园》时起初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简案如下):1、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2、初读课文,感知"诱人":指名读课文,了解"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什么",想象菜园里还有什么;小结"诱人"。
3、品味"菜园",启发愤悱。
①自读课文,思考菜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②结合语句反馈。
③再读课文,思考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菜园如今变得怎么样了?4、品读"伺候",感悟品质①细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菜园的?②生找句子品读③师小结:父亲这样精心做的每一件事是为了什么?5、文本拓展,课外延伸。
后来发觉段落的学习落实不够到位,段落的地位不够凸显,于是将教学设计略作调整,如下: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