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
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新思考
均衡发展, 在同一地域内, 由于历史、 制度的原因, 学校与学 校之间的不平衡性很大, 有些学校成为大家追逐的校, 有些学校则是“ 门前冷落车马稀”_ 。j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和体现 , 它包
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就当前情况来 说, 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首先是政府责任。国外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 在不少国家,
理的教师队伍流动机制, 实行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师定
教育均衡发展有赖于政府支持。政府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 期轮换制度。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 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流
一
种公平的教育机会, 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 动, 向薄弱学校流动。还可以通过区域内优秀教师的巡回授
展, 还要考虑在一个市、 一个县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政策来加以解决。从当前看, 可以从教育投入、 办学条件和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 城市、 中心城镇、 农村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破解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难题。
之间的均衡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城市化战略的实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 学规划课题 “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教育 均衡发展 战略对 策研究 ”项 目批准号: M 006 ) ( E A 342研
究成 果 之 一
27
张
霞
兰
英
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新思考
( 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 一) 保证对教育的投入
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 要清退目前学校自行聘任的代课教师,
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 教育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 以缩小 国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是各级政府, 也就是说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之间或区域之间教师素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 , 建立合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
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着。
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
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
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
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
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
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
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
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
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各个地区、各个层级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的一项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阶段,通常为初、高中阶段。
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效的课程设置、适当的教育设施和资源等等。
而均衡发展是指在各个地区、各个层级间符合公平原则的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公平的机会获取良好教育。
良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保障每个学生基本的教育权利。
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的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教育资源和服务。
其次,均衡发展能够减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种差距会导致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扩大,均衡发展可以缓解这种差距,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再次,均衡发展能够提高整体社会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少数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有才能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容易。
当前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主要难题之一、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存在教师短缺、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学生无法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
另外,教育体制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挑战。
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较低,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也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每个学生在教材、设施、教师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托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 托管”形式的价值取 向和
理 性 思 考
“ 管 ” 政策 框 架下 的 初 步 托 尝 试
把 农 村相 对 薄 弱学 校 委托 给 示
缺 陷 ,催生 了新 的城 乡教 育高 位 均
衡 发展 模式 ——托 管 。
精英到金浪小学进行现场指导 ,月 初由我校教师 “ 唱主角” 月末则 由 ,
金浪 小 学 的教 师做 回应 ,遵循 平 等 交流 、相 互尊 重 的原 则 。
主 要 任 务 之 一 是 通 过 加 快 教 育 发 展 ,保 障 人 民 享有 接 受 良好 教 育 的
范学校管理,将示范学校先进的管 理理念、 管理模式、 优质资源等快速
植 入 农 村学 校 ,给 农村 学 校注 入 活
接受 “ 托管” 任务伊始, 我校由
副 校长 、 学科 带头 人 、 教科 研组 长 等
骨 干组 成 的六 人教 师 团奔 赴 金浪 小
力, 让其快速发展 , 这种托管模式的
试 行 有 着深刻 的现 实 意义 。
学 工 作 。我 校 副校 长 担任 金 浪 小学 执 行校 长 ,全面 主 持 金浪 小 学 的各 项 工 作 ,其他 成 员分 别担 任 中 层干 部 。六 位 教 师每 天 清 晨乘 车 到金 浪 小学 上 班 , 班上 课 , 金浪 教 师承 带 和
机 会 ,全 力缩 小城 乡 、区域 之 间 的
被我校托管的金浪小学原是太
仓 地 区一 所相 对 偏 僻 的 农 村 小 学 , 距 我校 四十 公里 , 接受 托管 后 , 在 学 校 的 教学 质量 明 显提 升 ,社 会 信 誉
教育公平论——对中国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享用的理性思考
过 细 .将 综 合 型 大 学 作 了不 合 理 的 拆
分 . 果 导 致 大量 重 复建 设 , 量分 散 : 结 力
第 二次 调 整 在本 世 纪 初 . 目合 并 追 求 盲
规 模 . 实 现 资 源共 享 . 一 些 学校 背 想 但
离 “ 强 联 合 ” “ 近 联 合 ” “ 学 科 整 强 、就 、多
分 中心 参加 “ 0 0年 国家精 品课 程建 设 21 申报专 题 ( 科 ) 级研 修 班 ” 本 高 。此 次 培 训 共 有 1 7位 高 校 教 师 和 教 务 处 管 理 0 干 部 . 自湖北 省 3 本科 院 校 本 次 来 2所 培 训 班 主 要 想 通 过 各 高 校 精 品课 程 的 建设 、 申报 工作 来 促 进对 本 校课 程 的建 设 工作 、 师 队伍 的 建设 工 作 以及 专 业 教 建 设等 工 作 。听 了几 位 专 家教 授 、 师 大
从 培 训 课件 列 举 的数 据 了解 到 . 全 国 2 0 — 0 9年 共 批 准 31 6门 国 家 级 03 20 4
各 高 校 起 点 的 差 距 导 致 获取 教 育 政 策 资 源 的不 平 等 从 高 校 发 展 历 史
看 . 些 历 史 悠 久 . 校 时 间 长 的 学 校 一 建
展 进 度 在 大 众 化 教 育 阶 段 . 展 战 略 发 不 科 学 .对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没 有 科 学 分 层 。 一 把尺 子 衡 量全 国高 校 , 方 面 , 用 一
精 品课 程评 选 、 申报 制 度 中暴露 出现行 教 育体 制 的一 些 问题 . 别 是有 关 教 育 特 公平 的 问题
教
育 公
平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作者:叶丽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4期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提出不仅是现实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反映。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概念分析,指出原有定义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均衡的哲学内涵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和理性解读。
关键词:均衡;平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4-0001-02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历史和政策的原因造成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适龄儿童入学要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这一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个人基本权利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均衡概念应包括协调、稳定与优化等内涵在对“均衡”的理解上,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均衡问题就是教育平等问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落实教育平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汪明先生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1]周峰认为,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教育民主与公平问题”。
[2]于建福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
”[3]以上说法都强调基础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是关于教育的民主与平等问题。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浅谈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教育起点公平,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公平,即教育条件相同;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相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教育历来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一个“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的公平。
只有坚持教育公平,赋予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公平正义、充满关爱、和谐共处的社会。
没有教育的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失去必备的基本前提。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主体。
和谐社会必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
打破身份、地位、性别、民族、年龄、区域等界限,不分对象、不加限制地赋予每个受教育者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但能够大量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因此,教育公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教育制度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信息来源:市民盟发布日期:13年03月28日近日,民盟雅安市委、雅安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组织部分教育专家对义务制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
大家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解决了教育普及的问题,进入了追求质量的阶段。
在这个高考决定命运的时代,为了让子女获得优质教育,不少家长不惜以高昂的代价送子女到成都、绵阳甚至更远的地方求学。
先是高中,继而初中,现已发展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先是城镇,现已发展到了农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如何培育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正确处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均衡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分析导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投入、师资、管理三方面。
(一)投入总量不足一是投入经费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表现在生均公用经费缺口大,部分县级政府没有按照省政府的规定比例全额配套资金之农村学校学,加生数少,公用经费仅能维持一般的日常开支,要修缮或更新教育设施就难以办到,致使一些教育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根本谈不上优质教育。
二是是教师收入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流向外地任教、调入其他单位或考取公务员,致使本地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三是基础设施不足。
除几所重点学校以外,大部分学校资源严重短缺,一些农村学校连普通教学使用的录音机、幻灯机等基本设备都不够, 要想配齐电脑这些现代教学设施更是遥遥无期。
学校运转举步维艰, 不必说发展。
(二)投入不均衡过去几年中,教育资源持续不断地向城区集中,城区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从而拉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是教师配置不均衡。
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教师的素质、待遇均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优秀教师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己的收入,不断向强校、向城区流动。
教育公平辩论辩题
教育公平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首先,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无论贫富、种族、性别,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潜力。
正如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钥匙。
”只有通过教育的公平,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教育公平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如果有一部分人因为受教育机会不公平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教育公平也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最后,教育公平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它的人才。
如果教育不公平,那么国家将无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正如中国教育家马云所说,“教育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教育的公平,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实现教育的公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
反方观点: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即使有教育公平的政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依然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最后,教育的公平也受到了教育体制的限制。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体制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也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例如,一些学校的招生政策、教学资源分配等都存在不公平现象。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
尽管我们应该努力去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公平依然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我对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教育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我对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展望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个人对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展望角度出发,探讨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挑战,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
1. 挑战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在许多地区和社会阶层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仍然是一大挑战。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富裕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使得教育的机会公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挑战二:应试教育模式盛行当前,应试教育模式在许多地方仍然盛行,学生们被过多的应试压力所困扰。
这种模式过分注重分数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制约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3. 挑战三: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质量的挑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需要教育界积极应对和适应。
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领域存在的机遇。
1. 机遇一: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建设的基础。
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可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各界力量的参与和捐助也能够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2. 机遇二: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应试教育模式的盛行引发了对教育体制的深刻反思。
我们应该理性评估教育的真正目的,倡导多元评价与综合素质培养。
政府、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多元化的成长环境,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
3. 机遇三: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界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虚拟和现实的世界中得到更好地结合,提升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谈之三:均衡发展是教育深层次变革的重大课题
文教学 ,她 完全可 以将教 学当作一 情博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 份工作而不 是一 份责任 ,但是 她没
践, 开展 有效 的教研 活动 。这 诚如
记得 在 虹桥 小学 的会议 室 , 两 薛 根 生教 授 在 虹 桥 小 学 的研 讨 会
有。不说 她主动请 缨承担课题 , 就凭 位 老 教 授 的 观 念 相 左 , 面 发 生 了 上 所说 : 当我得 知 今 天 的茶 座 研 当 “ 她能 冒着酷暑放弃休 息来参加 沙龙 争论 , 望着 白发苍 苍 的他 们对语 文 讨 是 为 了解 决 虹 桥小 学在 教 学 中 就着实让人感动 。像 周老师这样 的 的 这 份 较 真 ,这 份 执 着 ,大 家 又 怎 遇 到 的实 际 问 题 —— 综 合 性 语 文 学 又 老师在茶座 中比比皆是 ,正 因为有 不为 之感 动 , 怎能 不激 起生 命 的 习怎 么教 , 打算 将此 次研 讨成 果 并 了他们 , 茶座才 收获 了美丽 , 因为 激情 ? 正 有 了他们 ,我们 的语文教 学才充满
坚定。周老师 已经是一名中高教 师 , 托大家 听我说一说 。今天不 把话说 由纸 上 谈 兵 、坐 而论 道 ,到 展 示 教
她 完 全 可 以 用 另 一 种 态 度 来 面 对 语 完 , 回去 睡 不 着 … … ” 份 执 着 与 热 师 风 采 , 再 到 将 讨 论 结 果 付 诸 实 这
活力 。
一
以报告 、课例 的形式 再 向全 市开放
次又一次 的茶 座活动 ,让老 时 ,感到很欣慰 。这才是真正落 到
师们 迅速成长起 来。湖大 子弟小学 实 处 的 教 研 。这 对 麓 d语 文茶 座 而 ‘ J
记得有关 “ 简简单 单教语 文 ” 的 刚走 上讲 台不到半 年的朱紫瑞 就上 言 , 具有 里程碑意义 。”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与思考
校学 区内的房价 比同类房价格高 出近 10 0 0元米 2 0
的教学摘记 已初 步显 露出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今 在教学 研 究中, 教Nt 追求 的是对教学事件 的描述 、 f ] 对事件 描述 后的
建教研文化不必从理解概念开始 ,尤其是教研 文化的确切 概念或许反而会妨碍人们对教研文化 的不懈追求 。 因此 , 在 构建教研文化 的过程 中, 我们 无力 、 也无意提供 一种统一的
教 研 模 式 , 是 意 在 通过 对 教 研 文 化 的 阐述 和 描 绘 , 起 教 而 唤
研部 门和学校 的文化意识 , 让教师从文化的高度 、 研究 的角
维普资讯
差 论 篮一
区 域基 础 教 育 资 源 均 衡 配 置 的 实 践 与 恩 考
口 俞 望 桥
( 州 市 下城 区教 育 后 勤 管 理服 务 中心 , 江杭 州 3 00 ) 杭 浙 10 3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党 的十 六 大 报 告 指 出 要 大 力 发 展 教 育 和 科 学 事 业 , 坚
的差距 , 加剧了基础教育 内部资源配置 的失衡。 就杭州 市下
城 区而 言,在上世纪 8 - 0年代投入教育的经费除生均经 09
费外 , 预算外 资金 5 0以上 投入重点学 校 、 0/ 0 实验学 校 , 在普
通学校还存 在严重的破 旧房问题 ,而重点学 校已配备 电脑 室 、语 言室高档 电教设 备 ;在新教师分 配上 也是 由重点学 校、 实验学校 挑选后 , 再分 配给普通学 校 , 为地拉 大 了校 人 际 间的差距 , 剧了社会上的择校风气 , 加 带来 了严重 的社会
关于牡丹江市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2008年第6期(总第112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F M U D A N J I A N G C O L LE G E oF E D U C A T I oNN o.6.2008Ser i al N o.112关于牡丹江市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王宝庆袁月萍欧林革(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困扰.传统管理体削制约。
落后思想观念束缚等原因,牡丹江市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突出。
基于此。
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统领,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招生嗣度。
强化督导评估等举措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牡丹江,基础教育,均衡[中围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8)06一0161一02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意见》,加快牡丹江教育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进程,解决社会反响强烈的大班额、择校、补课等问题。
依据牡丹江市教育局开展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全市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文阐述了牡丹江市城区基础教育在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推进和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途径。
一、牡丹江市城区基础教育在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学校布局不均衡市区内不同地域的学校数目明显不同,学生数量差距很大。
十二所市直属初中学校中有九所在霁虹桥南侧(简称桥南.泛指市区南部).而且规模大,共有学生16377人.其中有三所学校在校生超过3000人。
而霁虹桥北侧(简称桥北,泛指市区北部)三所初中合计只有4323人,是桥南的25.9%.而且市区规模较大的小学也在桥南。
新华路将我市北部划成东西两部分,地理面积和人口大致相等。
但同在桥北,不仅中学发展表现为西强东弱.小学数目也表现为西多东少。
另外,在市区东部阳明区.十五中与二十三中只一道之隔.东华小学与恒丰小学也是一道之隔,相距甚近,生源都不足。
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
则是“ 门前 冷 落车 马稀 ”1 [ 2
2 促进 基础 教 育均衡 发展 的措 施 基 础教 育均 衡 化 . 一个 长期 过 程 . 是一 个 系统 工 是 也 作 . 可 能一蹴 而 就 。 成 我 国 目前基 础 教育 非均 衡发展 不 造 的原 因主要 有两 个 : 是 教育 供给 严 重不 足 , 别是存 在 一 特 总 量性 短缺 .造 成 教育 供给 不 能充 分满 足 社会 日益增 长 的 教育 需 求 ; 二是 发 达 地 区 与欠 发 达 地 区 、 市 与 农 村 、 城
1 基础 教 育均衡 发展 的含 义 教 育公 平 是 社 会公 平 在 教育 领 域 内的延 伸 和 体 现 . 它 包括 教育 权利 平 等和 教育 机会 均等 两个 方 面 .就 当前 来说 , 其核 心是 教 育机会 均 等 。换句 话说 , 教育 公 平就 是
政 府为 多 数 人 提供 同等 教育 机 会 和 同等 优 质 教育 服 务
重 点学 校与 薄弱 学 校之 间 .在基 础 教育 资 源配 置 上存在 着 明显 的失衡 现象 , 成校 际师 资 水 平 、 造 办学 条 件 、 育 教 质量 等 方面 的差 距 越来 越 大 .加 剧 了教 育 资源 配置 的不
平等 和结 构 性短 缺[ 3 1 。可 以说 . 是 造成 我 国基础 教育 非 这 均衡 发展 的两个 最 直接 、 主 要 的原 因 。造成这 种 状况 . 最 既有 历史 的原 因 . 也有 制 度性 的 问题 。 史性 的原 因只能 历 通过 经济 和 社会 的 发展 逐步 加 以解 决 .而制 度 性 的问题
体之 间 的基础 教育 资 源必 须均 衡 配置 :各 级学 校 和教育
机构 . 具体 教育 活 动和 教学 活动 中 . 为 每一 个受 教育 在 要 者提 供均 衡 的受教 育和 发展 机会 ”_ 【 l 具 体 而 言 .基 础教 育 均衡 发展 的含义 主要 包括 以 下 三个 方 面 : 是 区域 内 的均 衡 发展 。 在 江 苏省 内 。 一 如 既要 考虑 江 苏省 内均 衡 发展 . 要考 虑 苏 南 、 中 、 也 苏 苏北 地 域 内 的均 衡发 展 。 要考 虑 在一 个市 、 还 一个 县 区域 内基 础教 育 的均 衡发 展 : 是经 济 发达 地 区与 经济 欠发 达地 区 . 二 城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以与财政 、 人事 、 民政等部门积极沟通 , 为义务教育均 衡 发展 争取更 多 的资 源供 给 。在 制度 上 应 该 鼓励 或 允 许一 些 富裕 的乡镇 、 农 村通 过有 关 方 式 , 自愿 为农 村 中小 学建 设筹 资 。还 可 以探 索 义 务教 育 学 校 一 定 程度 的后 勤社会 化 , 以缓解 办 学投入 不 足 的问题 。 二、 完善 义务教 育经 费投 入保 障机 制 ( 一) 明确 各级 政府 的财政 责任 就县 域义 务教 育而 言 , 其 具有 全 国性公共 物 品 的 幅度增加教育经费 , 以便解决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 应该由较高层级的省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承担 程 中教 育 资源短 缺 的 问题 。城 镇 化 建设 也 有 利 于 化 属性 , 负责筹集资金 。因此 , 当前要确立与 解 中小学 教师 资源 的不 合 理 流动 问题 。 只有 真 正 实 起供给责任 , 省、 地市 、 县 四级 政府 合理 分担 的经 费保 障 现 了农村 城镇 化 , 地 方 所 倡 导 的 教 师无 校 籍 改 革 、 对 巩 固中央 、 减 口支教 、 教育干部轮岗等才能落到实处 , 才能具备城 机 制 。重点 强化 中央和省 级政 府 的财政供 给 责任 , 轻基层 政府 的财 政 压力 和广 大人 民群众 的教 育负 担 , 乡人 力 资源合 理 配 置 的现 实 可 能 性 。农 村城 镇 化 还
:
收稿 日期: 作者简介 2 0 1 3 — 1 1 — 1 9
唐彪 ( 1 9 8 3一) , 男, 新技术学 院 , 讲师 , 硕 士。研究方 向 : 教育管理 , 政府 公共 行政 。
. ..
■ 教育 与“ 三农”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 R U R A L A R E A — F A R ME R S ”
对城乡教育公平理性论文
对城乡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完善关于教育公平的法律法规制度。
但是城乡教育依旧存在不公平现象,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投入不均衡、课程教材设置“城市化”这3方面。
本文从地理位置导致的经济差异、政治政策副作用、城乡居民的文化差异这几方面分析产生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关键词】城乡教育公平二元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组织了教育扶贫工程,国家也不断地在完善关于教育公平的法律制度。
但是尽管如此,城乡教育依旧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城乡教育公平是指城乡居民活动中地位平等和公平占有教育资源。
它包括三个层次:城乡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一、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状我国城乡教育依旧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现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质资源和师资资源。
物质资源是指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远远不及城市中小学。
农村学校规模较小、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破旧;而城市学校规模较大,设施齐全,教学设备都是现代化配置。
据调查显示,从实验仪器达标学校的比例上看,农村中小学达标学校要比城市的分别低22%、11%。
师资资源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农村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均衡现象,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无法实现教学需要。
另外农村教师的平均学历比城市教师的水平低,而且农村教师严重缺乏优秀教师,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往往上调到城市学校。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教育经费是每所学校正常运行的根本,经费不足就难以配备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对教学和行政活动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对经费相对不足的乡村学校而言尤为严重。
虽然最近几年来,国家对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给予很大的关注,上至教育部下至各县,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这样的做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但许多农村学校依旧经济紧张,无法提高办学条件。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
一所学校的教育公平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校开发了自治区级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从教育者的视角,通过分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现状,探寻学校内部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不和谐因素,寻求实现教育均衡的策略与途径,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基于教育现状的思考21世纪,西方学术界提出了要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适当、符合个人特点的教育的观点。
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则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全球推行人才战略的当代社会,教育公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
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否公平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个人来说,教育是否公平会影响他的一生,影响他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地位,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和进步。
然而,从现实条件而言,教育公平却受到诸多限制。
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而言,教育不公平现象就比比皆是,如教师水平素质不一,存在选择教师的现象;班额过大,学生座位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资源配备、利用存在差异;受教师主观看法的影响,某些学生得不到关注;教师对教材开发利用与课堂设置方面存在差异,等等。
我们不能无视现实的因素,追求绝对的平等。
但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这也正是我校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立于对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理解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平等(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平等(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平等(结果公平)。
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结果平等上,也就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黄腊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文本黄腊初级中学2013年8月黄腊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义务教育尤其如此。
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均衡器,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战略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和谐的调节手段和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乡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为推动我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编制“贵州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标准》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腊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共同发展,与时俱进”为办学理念,以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为主线,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为策略,以积极参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和作风,开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新的局面。
二、学校概况我校创办于2004年,学校占地14051.32平方米,建筑面积3782.25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教职工有40人,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现有教学楼一栋,12个教室;宿舍一栋,能容纳住宿300人,办公楼一栋;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各一间,共有电脑7台;图书室一间,图书11290万册;篮球场两个;常规教学仪器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另外,我校还开展了民间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开设了民族工艺(雕刻、刺绣)、民族体育(抵杠、押加)等兴趣小组,聘请民间艺人受课,拥有雕刻室一间和足够的雕刻、刺绣工具。
近几年来,学校工作立足实际,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整体成效:教师形象不断改善,校风、教风、学风日趋良好。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本体论析
的城 乡 、 阶层 非 均 衡 发 展 ,并 在 制 度 补 偿 的 制 度 框 架 内逐 步 实 现 教 育公 平 的逐 级 跃 迁 。
最 大 年 限 的 起 始 水 平 的 教 育 。 这 对 个 人 和 一 国 国 民 的 基 本
素 养 的提 升 无 疑 起 到 重 要 的作 用 。一 个 没 有 接 受 优 质 的 义 务 教 育 的人 ,很 难 形 成 优 质 的 个 人 人 力 资 源 : 而 缺 乏 优 质 的个 人 人 力 资 源 , 国 家 人 力 资 源 的 优 质 就 无 从 谈 起 .这 定
中 在 地 域 均 衡 、城 乡 均 衡 、校 际 均 衡 、 阶 层 均 衡 ,这 是 从
教育 的 目标不是 培养 、选拔精英 ,义 务教育是 国家有 能力
办 的 “ 大 年 限 的 基 本 起 始 水 平 ” 的 教 育 。这 一 “ 大 年 最 最 限 的基 本 起 始 水 平 ” 的 教 育 ,关 涉 到 基 本 受 教 育 年 限 的 变 更 、教 育 内容 的 与 时 俱 进 、教 育 质 量 的 提 升 。 为 保 障 义 务 教 育 的顺 利 、有 效 进 行 ,国 家 作 为 举 办 主 体 ,必 须 通 过 法 规 与 政 策 制 度 变 革 诱 导 制 度 变 迁 、增 加 经 费 ,通 过 资 源 有 效 配 置 提 升 办 学 软 实 力 , 进 而 为 个 人 及 国家 人 力 资 源 的 提 升提供保 障和发挥促 进作 用。如果不 能克尽 “ 国家 责 任 ” . 则 会 使 我 国 的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水 平 不 能 得 以 提 升 ,甚 至更 大
会 限制 个 人 的 发 展 和 国 家 的 发 展 。 义 务 教 育 需 以 “ 家 举 办 ” 的 学 校 来 保 证 。 因 为 义 务 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2 8 ( 2 0 1 3 ) 0 3 - 0 1 1 8 - 0 4
改革 开 放 以来 ,随 着 中 国社 会 经济 的急 剧发 展 。中 国的社 会无 论 是 区域 上 还 是 阶层 中都 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化 , 随之 而来 的便是 教 育 差距 的拉 大 , 基 础 教育 的 差距 则 显得 尤 为 明显 。教 育是 经 济 社 会 发 展强 大 的推 动 力 ,基 础 教育 的失 衡显 然 是 不 适 应 中国社 会全 面 和谐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的 。从 唯 物 辩 证 法 的角 度 来 看 待 基 础 教 育 均 衡 化 的过 程 , 其实 就 是一 个 欠 发达 地 区教 育 不 断与 发 达地 区交 流追 赶 的过 程 。因而 在 面对 各 种措 施 解 决 基础 教 育失 衡 问题 时 。我们 是 否首 先 要对 基 础 教 育 的失 衡 进 行 一个 理 性 的反 思 ,以便 我们 能从 价 值层 面 上有 一个 清醒 的认识 。 均衡 发展 与现 代教 育理 性
2 01 3年 5月
安 阳工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o f An y a n g I n s i t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Ma y 2 01 3
第 1 2卷 第 3 期( 总第 6 3期 )
V o 1 . 1 2 No . 3 ( Ge n . No . 6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2 — 0 6
“ 市 场经 济均衡 发 展理论 ” 移 植而来 的。 本 文所 指 的 教 育均 衡 发 展 主要 是指 基 础 教 育 阶段 的均衡 发 展 。2 0 o 1 年 5月 2 9日《 国务 院 关 于 基 础教 育 改革 与 发展 的决 定 》对 新 世 纪我 国基 础 教 育性 质 做 出 了完整 而全 面 的定 位 : “ 基础 教 育 是 科 教 兴 国的 奠基 工 程 , 对 提高 中华 民族 素 质 。 培 养 各 级各 类 人 才 ,促 进社 会 主 义 现代 话 建设 具 有 全 局性 、 基础性 、 先 导性 的作 用 。” 翻 由此 , 可看 出基 础 教育 在我 国教 育 中的重 要作 用 。 ( 二) 现代 教 育理性 在西 方哲 学史 上 , 斯多 葛派认 为理 性 是人 的属 性 和 神 的本 性 ; 唯理 论认 为理 性 才 是最 可 靠 的 。 理 性 是 知识 的源 泉 。 1 8 世 纪法 国唯物论 则认 为 , 凡是 符 合 自然 、 符 合 人 性 的就 是理 性 , 主 张将 理性 做 为 衡 量 一切 现 存 事物 的唯 一标 准 ,以建 立 一个 理 性 和永 恒 正义 的 王 国 ,理 性在 这 里成 为 了反 封建 的 旗 帜 。在德 国古 典哲 学 中 , 理 性是认 识 的一种 能 力 和阶段 , 如康 德 认 为感 性 、 知性 、 理 性 构 成 人 的 认 识 能力 的三个 环 节 , 理性 是 认 识 的最 高 阶段 : 黑 格 尔 则认 为 理性 是 具体 的 、 辩 证 的思维 。 还认 为理 性 在 历史发 展 的不 同阶段 是变 化 的 。 现代教 育理 性 的内容 不 同于现 代教 育 的 内容 。 从 形 式 上说 。 现 代 教育 是 指 “ 存 在 于现 代 社 会 的教 育活 动及 其 产 物 , 包括 现 存 的各 种 教 育 活动 、 教育 制度 、 教 育 内容 、 教 育 结构 。它 们 是现 代 教 育存 在 的体 现 , 是现代 教育 的基 本 ‘ 事实 ’ 和‘ 实体 ” ’ 。翻 现 代 教 育 的理性 基 础 是指 “ 先 于 或存 在 于 现 代教 育 之 中 ,以观念 和 理论 为 载 体 的指 导 现 代 教 育活 动 的基本 原 则 , 它 是事 实认 识 和 价值 认 识 的统 一体 , 是 人们 对 现代 教 育活 动 诸 因 素和 诸 因 素 相互 关 系 的根 本认 识 和行 为 态度 的统 一体 。即人 以事 实认
变. 反 而 出 来 了一 些 新 问题 。如 何 理 性 的 思 考 基 础教 育 失衡 , 才是 我 们 首 相 要 思 考 的 置 于 意识 层 面之 上 的 问题 。
关键词 : 教育理性 : 均衡发展 ; 基 础 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 G4 2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部 地 区城 市发 展 迅 速 。 经 济上 的 差 异 必 然 带 来 了教 育的 差异 。 近年 以 来 , 由 于历 史原 因而 带 来 的 基 础教 育发 展 失 衡 的 问题 已
受到 广 泛 关注 。政 府 官 员和 学者 们 也 提 出 了种 种 措 施 加 以调 节 , 收 到 了显 著 的 成 效 , 然 而 这 些 似 乎 并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得 到 改
基础教 育均衡发展 的理性思考
郭 巧 言 ,唐 春 健 , 王 坤
( 1 . 河 南大 学 教 育科 学 学院 ,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4 ; 2 . 安 阳市第 三 中学 ,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摘 要: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中国 的 经 济 、 社会 、 政 治 全 面 发展 , 然而 由 于地 理 和 历 史人 文 因 素 , 沿 海地 区 城 市 相 对 要 比 中 西
论 在现 代 社会 经 济 发展 中在 解决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 不 公平 、 不合 理 等 问题 中起 到 了重要 的作 用 . 其 他
学 科也 纷 纷将 此 理 论 引入 学 科研 究 领域 。教 育 界 认 为教 育 资 源也 是 人类 的一 种稀 缺 资 源 ,也 需要 均 衡 发展 , 因此 , 教 育 均衡 发 展 的理 念 实 际上 是 从
一、( 一) 均 来自发展 “ 均衡发展” 的 概念 源 于 资 源 经 济 学 . 主 要 是 指“ 通 过 合理 配 置 资源 。 达 到 市 场上 需 求 与供 给 的 相 对 平衡 , 使 经 济 中各 种 对 立 的 、 变 动 着 的 力量 相 当, 形成 相 对静 止 、 不 再 变动 的状 态 。” f 1 1 一些 资 源 学 家 认 为人 类 的许 多 资源 本 事 就是 稀 缺 的 、不 可 再生的 , 而人 们 对 资源 的需 求 则 是无 穷 尽 的 。 这 样 就 有 可能 造 成人 类 资 源消 耗 殆尽 的一 天 。如 何 解 决 资源 稀 缺 与人 类 需 求 的无 限性 之 间 的矛 盾 , 就 必 须 使 有 限 的人 类资 源 得到 最 充 分 、最 有 效 的合 理利 用 ,最 根 本 的途 径 就是 使 有 限 的资 源 按 照一 定 的 比例分 配 到 国 民经 济 的各 个 组成 部 分 。基 于 此, 他 们 提 出了 “ 市 场均 衡 发展理 论 ” 。这种 新 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