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七年级美术下册欣赏第9课艺术表现的新探索西方现代绘画

七年级美术下册欣赏第9课艺术表现的新探索西方现代绘画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西班牙 ——立体主义
“点 灯 眼”
“ 比 目 牛 ”
抽象减法的过程:毕加索画牛(组图)
“一天傍晚,我和两个朋友沿着一条小径散步, 天边落山的太阳像血一样红,我疲惫不堪且病魔缠身, 一阵忧伤涌上心头。我止住脚步,呆呆地伫立 在栏杆旁,我感到天地都要 窒息了,一股无法名状的恐 惧和不安涌上心头,我觉得 在心灵深处以及宇宙中都传 出了响彻天地、令人毛骨悚 然的呐喊声……于是我画了 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 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 碎裂 ----解析 ----重新组合
——打散形体
姓 名 班 级 座 号
——重构画面
姓 名
班 级 座 号
《 提 琴 》
立体主义的创作特点:
碎裂 —— 重构
毕加索;“我是依我所想来 画,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
艺术表现的新探索
------西方现代绘画
雷诺阿船上的午宴
所谓西方现代艺术笼统的 说是指西方19世纪末以来的艺 术。它包括许多流派,呈现出 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
同样是画一只苹果
传统画家——苹果的真实性
“现代绘画之父”----“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
塞尚眼里: 一个红色的球体
中国新石器时代野的舞姿
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
马 蒂 斯 《 含 羞 草 》 野 兽 派
( 法 国 )
马 蒂 斯
( 法 国 )
《 红 色 的 金 鱼 》 野 兽 派
毕加索(西班牙) 《奥尔塔· 德埃布罗的工厂》 立体主义
毕 加 索
( 西 班 牙 )
《 吉 他 》 立 体 主 义
野兽派受其色彩影响;立体主义吸收了他的结构和多点透视 法;象征主义赞赏他作品的装饰性:抽象主义又尊奉他为开 山之祖……

现代艺术欣赏:西方和东方艺术的差异比较

现代艺术欣赏:西方和东方艺术的差异比较

现代艺术欣赏:西方和东方艺术的差异比较现代艺术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表演艺术、摄影及许多其他形式。

西方和东方的艺术区别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

本文将探讨现代艺术在西方和东方的发展,它们的差异以及对观众的影响。

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自由、开放的表达方式,追求创新和前卫。

艺术家通常会突破传统艺术形式,试图创造出全新的表现方式。

例如,达达主义者们就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实验:他们创造了以拱廊、旧桥梁和报纸为材料的拼贴画,并将厨房用具和其他家庭用品制成具有讽刺意味的雕塑作品。

此外,体现了现代艺术思想的波普艺术流派依然是当今艺术市场的一大热门。

波普艺术家们在传媒、消费和娱乐领域寻找灵感,以此来创造具有娱乐性和反刍性的作品。

与之相比,东方现代艺术略显保守,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加注重。

东方艺术家通常不会完全背离传统艺术的形式,而是选择增加现代元素进而进行创新。

中国现代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新写实主义、抒情主义和民间艺术不断演变出新的艺术形式,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问题融合在一起。

此外,很多东方艺术家注重艺术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例如,日本艺术家坂茂创造了一些充满生命力和自然之美的景观雕塑,韩国艺术家李廷怒则在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中创作了许多地质雕塑作品。

然而,虽然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现代艺术的差异很大,但它们都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现代艺术通常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艺术家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现代艺术往往是多元化的,艺术家们尝试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不同的主题。

最后,现代艺术往往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当代问题和文化现象。

现代艺术对观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西方现代艺术注重个人自由和表现,这种艺术风格往往比较前卫、具有冲击性。

一些人可能会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到困惑或不理解。

东方现代艺术注重中西文化交流,更多地关注文化意义。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错误的镜子>
1928年
立体主义
洗衣船派 (毕加索和波罗克)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 派别 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 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 蜂窝派 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 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 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 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 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 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 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 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 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 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 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 三个发展时期 主义时期 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 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 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 1912-1914年的综合立 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 体主义时期 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 间的绘画特色。
纽约现代艺术馆
69.9*88.9cm
塞尚
《埃斯泰克的海湾》 《坐在红扶手椅里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 的塞尚夫人》 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 1867年
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 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 之父”,西方现代画家称他 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 代绘画之父”。 《静物苹果篮子》 1890——1894年 61.9*78.7cm 芝加哥艺术学院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 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 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 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 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 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 现实。
“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 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 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 就是生命。” ——查拉
毕加索
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西班牙 画家,当代西方最有创造 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亚威农少女》 1907年 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 243.9×233.7cm 纽约现 代艺术博物馆 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 向的作品

国外大但人文艺术欣赏

国外大但人文艺术欣赏

国外大但人文艺术欣赏
人类文明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由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令人钦佩的艺术文明。

这张描绘着全球人文艺术景观的现代地图,代表着世界上各国的文化艺术风格,引人赞叹。

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欧洲艺术,摩登艺术,法国印象派等,都给人以异常长久的感受,令人赞叹不已。

其中,几何透明简练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娴熟的雕塑技艺,优美的洛可可
式花园给浩瀚的古典文明增添了独具风采的气势;欧洲艺术是一款以精致典雅描绘出宏伟
壮丽的场景;摩登艺术将艺术家当时紧日夜摸索思考,通过抽象化、图形化的手法,令复
杂的艺术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印象派画家以及后来的表达派给观众以真实的感受,反映出
对景物的视觉看法,也体现出对景物的情感赋诗。

除此之外,亚洲的艺术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日本的曼陀罗,中国的水墨画,印度的印度绘
画等,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艺术中混合着神话传说、自然风景和文化差异;日本
艺术更像是一种宗教精神,注重精细、雅致、空灵和无言语的秩序;印度艺术借助神秘丰
富的印度文化,反映着生活中的仪式、精神以及活力。

总而言之,全球各国人民所创造的艺术文明,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也是国
外大但旅游中引人入胜的精彩风光。

艺术欣赏: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介绍

艺术欣赏: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介绍

艺术欣赏: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艺术作品介绍引言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经典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高峰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创造力、技巧和内涵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经典艺术作品,带您领略西方艺术史上的杰作。

1. 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 - 创建年代:1503-1506年 - 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之一。

它以其神秘、微笑和逼真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该作品展示了达芬奇精湛的技巧和对人物形象描绘的深入理解。

蒙娜丽莎成为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肖像之一,也是世界各地游客梦寐以求的见证。

2.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创世纪 - 创建年代:1508-1512年 - 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位于梵蒂冈雄伟的西斯廷教堂天顶上。

这幅作品描绘了上帝和亚当伸出手指触碰的神圣瞬间,寓意着人类与神圣的接触和智慧之源。

《创世纪》通过其动态的构图、精湛的细节和惊人的表现力,展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才华。

3. 雷诺阿《自由领导人》自由领导人 - 创建年代:1980年 - 艺术家:辛库尔·雷诺阿辛库尔·雷诺阿的《自由领导人》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作品。

它是一副高达17米的壁画,在法国巴黎贝尔维尔市的公共墙上展示。

这幅作品通过表现力和政治性强烈的形象,引起了人们对权力、自由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自由领导人》凭借其宏伟的规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标志性之作。

结论西方艺术史上有许多经典艺术作品,每一件都有其独特之处和深远影响。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以及辛库尔·雷诺阿的《自由领导人》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风格,并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而留名于世。

通过欣赏这些杰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艺术史,并感受到艺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美术

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美术

编辑ppt
6
法马 国蒂


——









编辑ppt
返回
7
马蒂斯 《舞蹈》 法国
——野兽派
编辑ppt
返回
8
《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 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 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 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 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 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 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 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 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 吉 他 》 立 体西 主班 义牙
返回
21
毕加索 《格尔尼卡》 西班牙
——立体主义
编辑ppt
返回
22
编辑ppt
——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卡 立》 体西 主班 义牙
返回
23
编辑ppt
——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立卡 体》 主 西返回 义 班 24
编辑ppt
——
毕 加 索
《 格 尔 尼 卡 》 立 体西 主班 义牙
编辑ppt
返回
46
“当代艺术魔法大师”
"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 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 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
编辑ppt
47
记忆的永恒
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编辑ppt
48
达利 《面不幻影和水果盘》 西班牙 ——超现实主义
编辑ppt

西方现代雕塑

西方现代雕塑

西方现代雕塑卓格铁艺-卓格软装学院/college/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观念雕塑艺术观念艺术的特征-观念雕塑艺术集合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露易斯·内威尔逊-集合雕塑艺术理查德·斯坦基维兹与马克迪·苏维罗-集合雕塑艺术英国爱德华多·保罗兹-集合雕塑艺术观念雕塑艺术-西方现代雕塑“观念艺术”也称“概念艺术”,早期继承了达达派反艺术的思想,但它主要受到波依斯新思维方式的影响。

由于70年代连续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在国际地位上的日益提高,观念艺术得以大大地强化。

因为观念艺术猜谜式的戏剧性场面很好地满足了文献展所设定的那种基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一种对欧洲艺术具有的,而在美国艺术中未能真正发现的东西,使欧洲艺术家找到昔日的感觉。

这种艺术创作的新方法不可抗拒地对美国艺术家产生了冲击。

进而与其它新艺术一起并行,形成了一个国际性潮流。

第一件被艺术史公认的观念艺术作品是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在1965年卡塞尔文献展上所做的《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库苏斯用一把实物椅子和这把椅子的照片,另外在字典里找到“椅子”文字的定义照片摆在一起。

作品几乎具有后来观念艺术的全部特征,没有形和色的艺术匠心,更没有情感的流露。

作者关心的似乎是传达一个哲学的命题,更倾向于思辨的游戏,但库苏斯没有波依斯那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观念艺术”一词最早是由批评家塞兰特·吉尔玛诺于1970年在法国图尔良组织的一次有影响的展览上正式命名的。

他认为“所谓的观念艺术其目的是反商业的、独断的、平凡的和反形式的,它主要关心媒介的物理性质和材料的易变性。

其重要之处在于艺术家所遭遇的实际材料,以及他们去理解现实的意图,尽管他们用标题和展示的方式是不易明白的,但却是敏锐的、晦涩的、个人的、激烈的”。

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观念雕塑艺术观念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是采用装置的形式,自身行为(行为艺术)有时也融和些波普的艺术气氛。

西方近现代雕塑

西方近现代雕塑

近现代西方雕塑艺术这里所谓的“西方近现代雕塑艺术”即19世纪到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西方近现代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派雕塑艺术。

(一)西方近现代古典雕塑19世纪,巴黎取代了罗马成为了欧洲的文化艺术的中心。

随着资本主义的繁荣,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义,除了上一世纪就有的新古典主义外,还先后交叉出现了浪漫主义、印象派、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等。

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 1784-1855)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

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

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

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

吕德是一个富商的儿子,23岁时进入巴黎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工作室学艺。

1809年和1812年曾两次获“罗马奖”。

但都因法国政治局势不稳,国库空虚而未能去意大利深造。

拿破仑称帝时,吕德参加了当时的帝政活动。

帝政垮台,他也被迫流亡到比利时。

12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备感痛苦,从此政治上渐趋成熟。

回国后,在法国人民革命浪潮的激励下,他很快成了一位浪漫主义的雕刻家。

他的作品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也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

代表作品:浮雕《马赛曲》《圣女贞德像》《拿破仑像》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的罗丹是近现代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的大师级人物,在西方的雕塑史上他被视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巨匠。

同时他还在雕塑史上充当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是他给辉煌的古典雕塑拉上了帷幕,也是他叩响现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早期走的现实主义道路,作品风格写实,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期追求印象主义,探索新的艺术风格。

看到罗丹的雕塑作品之所以感动,不再是它怎样的逼真,而是透过坚硬的青铜或大理石等载体,我们能感到有一股生命力在向外膨胀,那些仿佛正在颤动的形体激起了我们灵魂的悸动。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PPT课件(共57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PPT课件(共57张PPT)

同《群鸦乱飞的麦田》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 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美而 恐怖的压迫感。
暴风雨似的天空与麦田
同《群鸦乱飞的麦田》比较起来,这幅画含有深深的冥寂, 好像要吞没凡高的一切。在地平线那一端所表现的,不再是德伦 特时期作品中可看到的灵魂的憧憬,而是要将他的身心召回的美 而恐怖的压迫感。
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调 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 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 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 的人民奔走相告,人们首先感到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 表现的觉醒。
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 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 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 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 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 法,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 出“纯粹绘画”的主张,1906年后的 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 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 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 质。
此画充满了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 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 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 暗灰色调子;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桌子而坐 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的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 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 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 “力量”。他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 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 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凡高自5月到9月18日借住的 兰卡散尔咖啡馆,位于形式 广场,由于通宵营业,因而 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 他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 啡室内的作品,《夜间的咖 啡座》是同期的作品,他时 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 生气蓬勃的色彩,所以几度 跑到户外去画星星。画中, 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 天蓬,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 同形逆向的对比,好象在暗 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 放的复杂心态。凡高已慢慢 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 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 神状况。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20 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被彻底颠覆,现代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精神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的艺术规范和审美标准发起挑战。

印象派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对细节的精确描绘和传统的色彩运用,强调对光线和瞬间的捕捉。

而后,后印象派则更加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内心表达。

塞尚追求形式的简化和结构的稳定性,梵高用强烈而充满激情的色彩抒发内心的情感,高更则向往原始和质朴的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艺术的发展愈发多样和激进。

立体主义的诞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毕加索和布拉克等艺术家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并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组合,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展现出物体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这种对空间和形式的全新探索,为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表现主义则强调内心情绪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蒙克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恐惧、焦虑和孤独,他通过扭曲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来传达人类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安。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更是将这种情感的宣泄发挥到极致,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未来主义则对速度、力量和现代工业充满了赞美。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动态的形式和线条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活力和变化。

他们歌颂机械、汽车和飞机等现代科技成果,认为艺术应该与时代同步,展现出未来的景象。

达达主义则是对传统艺术和社会秩序的彻底反叛。

他们以荒诞、无逻辑和随机的方式创作,挑战人们对艺术的既定认知。

杜尚将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并展出,这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衅行为,引发了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

超现实主义的出现,让艺术家们深入到潜意识和梦境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达利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融化的时钟、扭曲的空间和奇异的生物,这些超现实的景象反映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欲望和恐惧。

20 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不仅在形式和技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更在思想和观念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版西方近现代美术流派及代表

新版西方近现代美术流派及代表

未来主义
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巴拉《拴着链子的狗的动 “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
波菊尼《骚动的城市》 超现实主义达利《内战的预感》、《记忆的永恒》
〔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 作品特征:色彩强烈,笔法狂野
胡安米罗 《人投鸟一 石子》
达利 《记忆的永恒》
雷尼马格里特 《错误的镜子》
马克斯恩斯特 《被夜莺吓着了 的两个孩子》
凡高《星月夜》《向日葵》来自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画派 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画派
山》
凡高《星月夜》《向日葵》 「抽象绘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
续演进而来的。
毕沙罗 《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
胡安米罗 《人投鸟一石子》 作品特征:色彩强烈,笔法狂野
“超现实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的自动性, 主张通过这种方式,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 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 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 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强调 梦幻的万能。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 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 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 的境界。
勃拉克(法)《列斯塔格 的房子》
抽象派
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 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 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 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 续演进而来的。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 抽象〔或称冷的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 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 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 〔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 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 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课题: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主备人;目标预设1.通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从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地域文化等角度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必然性。

通过对具体的作品分析,引发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探讨西方现代艺术的走向。

(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2.尝试用你喜欢的艺术语言手段来表现此时此刻的心情。

(美术表现创意实践)3.通过体验和感受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世界,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培养积极的审美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学习重点如何从本源去探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真正认识和理解这其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本主题的重点。

学习难点如何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提取精髓并有效用于创新思维学习准备教具:欣赏范图学具:绘画纸、铅笔等教研共案个性调整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的西方现代艺术作品,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扮演导游,学生通过扮演从中体验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地域文化等,再展示一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1、这些作品都画了些什么?你看明白了吗?2、相比较西方古典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情境引导下思考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初步思考感悟西方现代艺术。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西方绘【设计意图】通过对19世纪前后西方艺术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康斯太布尔的《干草车》作比较,提出问题1、这两幅风景画你在问题链的指引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现西画的现代变革走过了哪些阶段?作品的比较,结合社会文化,科学和思想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引导学生。

分析西方艺术作品在主题艺术语言和审美观点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更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2、同样是风景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可以从主题、艺术语言、审美等方面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家从“造型本质”的追求思考接着教师展示:梵高的《向日葵》与塞上的《圣维克多山》比较,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段和艺术追求方面考虑得出1、塞尚---色块、造型2、梵高---精神与情感的表达方现代艺术从表到里的(情感宣泄)变化学习任务二变革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教师展示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对《格尔尼卡》问题的小组的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对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的分析,结合老师的经典解读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1、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2、结合课前自学,试分析这幅作品?(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环境和创作过程接着展示:达利的《永恒的记忆》你看懂了吗?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画家在向我们传达怎样的信息?受心理学的影响,表现荒诞不经的梦境,侧重于心里的真实完成课本70页的学习评价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和对《永恒的记忆》的分析,使同学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发挥高中生合作探究的优势学习任务三技巧还是观念【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蒙德里安教师展示:蒙德里安的《红树》《银白色的树》《花朵盛开的品果树》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创作理念与技巧相比,你认为的不同时期的《树》,得出形状的变化背后的艺术语言和符号的形成,最后推导出技巧和观念。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流派
学观念的现代主义思潮。 《泉》


现 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
实 主 义
达利 识 和 梦境 的经 验相 结 合
《内战的语言》《记忆的永恒》 以 达 到一 种绝 对的 和 超
现实的情景。
抽 象 表 现 主 义
一种艺术思潮,强调作者 行 动 的自 由性 和无 目 的 性 把 创作 行为 本身 提 高 到重要位置。
《蒙百德老里汇安的爵主士乐》《红和黑》 《红黑黄蓝灰的构成》 《开花的苹果树》


黎 指 20 世纪初在巴黎活动 画 派 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 莫迪利阿尼
的艺术家。基本采用写实 《穿黄色贸易的珍妮》《裸妇》
手法,或多或少受到野兽
派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杜尚 批
主 批 判 传统 道德 观念 和 美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 义
杜尚
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
大众传播媒介。


国 运 用 前人 的作 品复 制 品 培根
现 代
或电影的某一瞬间 进行 《号叫的教皇》《自画像》
绘 独特处理,赋予作品以神 格雷厄姆。萨瑟兰

秘 感 和表 达某 种特 殊 使
命。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主 要 流 主张特点 派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西涅克

又 称 点彩 派主 张把 原 色 《马赛港的入口》

一 点 点用 科学 的的 规 律 《科恩卡尔港》

排列在画布上,让人眼的 修拉

水晶体去混合色彩,从而 《大腕岛星期日的下午》55

产生对色彩的感觉。
毕沙罗
《格尔尼卡》 《亚威农少女》标志 着立体主义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系别班级学号姓名让·弗朗索瓦·米勒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

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

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

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

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米勒便是其中的一位。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

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

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

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

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祷》等名作。

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

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

在油画笔法上朴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

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

米勒年表1814年-出生于法国诺曼第半岛格鲁什村(Gruchy),富裕的耕农家庭之子;童年时曾帮助父亲在田间劳动。

1831年-17岁,创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

1832年-18岁起,到瑟堡市(en:Cherbourg)向两位当地画家学习绘画。

1837年-23岁,获得瑟堡市议会的奖学金,到巴黎美术学院向浪漫主义派画家德拉克罗瓦学习。

米勒也常常去罗浮宫,从米开朗基罗、普桑、林布兰特的画中临摹学习到不少表现技巧。

1939年-离开德拉克罗瓦的画室。

1840年-米勒《肖像画》入选沙龙,正式跻身巴黎画坛。

1847年-米勒开始将他的兴趣专注在乡村题材的作品。

1848年-在巴黎的“自由沙龙”展出古典主义风格的《巴比伦被俘的犹太人》和乡村风俗画《筛谷的人》。

1849年-《十枯草的人》获得1000法郎的奖金,夏天时,由于巴黎动乱,米勒偕同妻儿搬到巴黎近郊,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

这是他最贫苦潦倒的时期,一边在画室创作,一边又必须为了生计在田里耕作。

1850年-米勒画出了《播种者》。

并以此画获得许多重要人物的赞赏与肯定。

如作家雨果、印象派画家凡高等。

1857年-《拾穗者》,可说是米勒最著名的画作。

此画描绘三名农妇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捡拾收割过后的麦穗。

在画面中充满的感伤与人性尊严的宁静,奠定了米勒在法国自然派画家中的重要地位。

1858年-《晚钟》﹙米勒死后,法国以80多万法郎购回此画﹚。

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与柯罗一起展出田园自然风格的画作,人们逐渐认可米勒的绘画。

1875年-61岁时咯血病逝于巴比松。

米勒的现实主义代表画作《播种者》(1850年);101×82.5 CM;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

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

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

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

文艺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太真实了。

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所以荷兰画家梵.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

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

这幅《播种者》即是如此。

《牧羊女与群羊》《牧羊女与群羊》(1864年);画布油彩;巴黎奥赛美术馆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

其实融合了《拾穗》和《晚钟》的长处:低头祈祷、感谢上苍赐予她工作机会的牧羊女,和其他画作同样都包涵着农民单纯的心与虔诚的宗教情怀。

牧羊女站在落日余辉里,虽然因为逆光,脸部和身体比周围的景色、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畅沉静的色彩,把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微微伛偻的牧羊女身躯,描绘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让人们很难不多看几眼;尽管她的衣衫褴褛,神情也很疲惫,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农民都是「日复一日劳动,来养育这伟大民族、来缔造这美丽国家」的英雄,有一种平凡的诗情画意。

有人说那个虔诚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说是他的精神化身,贯穿终身的是作者自己对大地、对自然的虔诚。

忧郁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阳的余辉中,站立在旷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祷告着。

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

“农民画家”米勒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

与荷兰风俗画相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

乍看之下显得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气氛。

这幅画意外地让米勒在官方展览中获得一致的好评,也许正因为画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实”,米勒的作品也超越时代深深地感动我们。

一八六四年米勒以这幅<;牧羊女>;参加法国巴黎沙龙美展,获得极高的赞誉。

这幅画无论就色彩,还是牧羊女形象都处理得比较细致、统一、和谐。

抒情的忧郁,加强了全画的感人力量真实感加强了全画的乡土气息。

《拾穗者》时间:1857年;油画;巴黎卢浮宫藏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

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

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

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

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

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也正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

《晚祷》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想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

在米勒去世之後,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後一位法国人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

《晚祷》目前则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晚钟》时间:1859年;布画;巴黎卢浮宫1858~1859年间,米勒创作的杰作《晚钟》。

一个叫《晚钟》,另一个是《晚祷》,常常引起混乱。

这两个名字,一个虚,一个实,无论哪个名字,都不能够高度概括绘画的内容,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那就两个都叫吧!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

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

画家着重于描绘这两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

在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立着两个农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

这个恩惠就是农妇身旁小车上的两小袋马铃薯!这样的恩惠竟是他们一天劳动的报酬?形象在画上是显得那样孤立无援,他们体现了农民那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

简陋的生产工具,左侧一把挖马铃薯的铁杈,两人中间一只盛物的破篮子,除此以外,只有他们身上那件褴褛的袄衫。

日落给大地蒙上一层萧瑟的氛围,画家在这里倾注全部心血去刻画这种萧瑟氛围让它来笼罩这对可亲可怜的劳动夫妇的形象。

他着重描绘了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少妇合掌祈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可用上温克尔曼用来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这样的情怀后来我们只能在凡.高的《食土豆者》和大大小小关于农鞋的描绘中遥遥感应了,他们同是伟大的农民画家,在日常劳动与俭朴生活中感受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