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专题突破1: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小试牛刀:“国家要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指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上述文件内容应出自()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年《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专题突破2:改革开放前后民主法治的发展过程要点一1949年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对策小试牛刀:“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确立这一方针的历史文献是()A.《论联合政府》B.《论十大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步演练】同步即学即练,实时巩固新知题组一:我国基本政治制度1.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2.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

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

”其历史背景是()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B.中共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3.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全军总员额由550万人减至400万,但到1951年12月全军总数却增加到627万,是为解放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应对冷战形势的变化B.剿匪作战进入关键时期C.西藏的解放提上日程D.党内“左”倾思想扩大4.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形成背景⎩⎪⎨⎪⎧① 的胜利发展。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

(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新中国 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原则: 和 。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建立国家机构。

(3)作用⎩⎪⎨⎪⎧①基本形成了 制度。

②为中国 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

(2)目的:实现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建立⎩⎪⎨⎪⎧① 明确规定。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含义⎩⎪⎨⎪⎧①前提: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②区域: 的地区。

③方式:设立 和 ,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施⎩⎪⎨⎪⎧①形成了 、新疆、 、宁夏、 五大省级自治区。

高考历史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 (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20.E1[2013·北京卷]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A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及其运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理解能力和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在内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直代行着全国人大的职权,《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职能,题干提供的信息就是这一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

根据图片信息和上述分析,①②正确。

③④在时间上不符,排除。

故选A项。

21.E1[2013·福建卷]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21.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试题难度较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原意。

1950年,中国应朝鲜之邀入朝参战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B、C两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

9.E1[2013·江苏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9.A [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2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及详解

2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及详解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

包括现代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及特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及阶段特点等主要内容。

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①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在私有制之上;②行政权力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全国人民,三权分立制是资产阶级;③组织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度是分权制衡。

【误区警示】要正确判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不能与其他时期政治建设的内容相混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精粹(考点梳理+趋势总揽+应试对策+试题类编):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精粹(考点梳理+趋势总揽+应试对策+试题类编):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统一行使 国 家 权 力 , 在 我 国 国 家 机 构 体 系 中 处 于 首 要 地 位。
我国的国家机构 ; 人民代表大会 是 我 国 的 国 家 权 力 机 关 , 代表人
一战线组织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民 主 的 一 种 重 要 形 式 , 它不是
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 和 政 治 协 商 的 重 要 机 构 ,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
的两大因素 。
4.注意归纳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 台湾的统一进程 要 注 意 从积极方面分析 两 岸 关 系 的 发 展 , 同时不能忽视阻碍两岸统一
略的深远意义 。
认识到民主法 制 建 设 的 必 要 性 和 艰 巨 性 , 认识到“ 依 法 治 国” 方
国经济发展情况 , 分 析 理 解 中 国 政 治 建 设 的 探 索、 曲 折 和 成 就,
最新 3 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 历史
专 题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度的建立 。
( ) ( 制度的形成 ; 人民代表大会 制 度 的 创 立 ; 民族区域自治制 3 4) ( ) “ 文化大革命 ” 对民主法制 1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 )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中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 和 政 治 协 商 2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一个中国 ” 的共识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 以下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④ 香港回归 ① 中美建交
年, 某中学团委举行 “ 光辉历程 ” 党史知 识 展 览, 同学们列举社会 四人帮 ” ③ 中 国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② 粉碎 “ B.②①③④ )

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 (2014·湖南长沙二模)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答案】 B2. (2014·广东中山一中模拟)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3. (2014·重庆考前模拟卷)(30分)认识时代精神既是走进历史也是关注现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凤,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

洋货好,洋货好,中国立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样了。

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远了。

国货好,国货好,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时闲人少。

国货好,国货好,衣食充足知礼义,地方安靖盗贼少。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预习交流2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造成了哪些损害?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
了破坏。全国人大彻底瘫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主政治建
设严重倒退。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背景: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
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 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2.完善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中国在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名师点津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发

与法制建设。这表现在:
1.平反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加快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并颁布《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 官”有了法律依据。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细分考点+题型专练)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考点巩固提升限时训练·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某某主义的新中国。

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解析:C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2.(2013某某二模)《中国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

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

这表明奈斯比特( )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解析:A 相对于西方的多党制,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多党执政带来的政策不稳定和缺乏长远规划的缺点,答案为A项。

3.(2014某某二模)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决定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

另在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反映了青年求学经历B.讴歌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C.描绘了解放战争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狂热情结解析:D “1968年”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贴用邮票时,盖销是惯用的办法,为了表达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不予盖销”,说明了当时个人崇拜严重,故选D。

4.(2013某某模拟)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1912年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某某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A.都是某某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都体现了某某集中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某某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某某政治的前提解析:C 新中国成立前的宪法是某某与专制斗争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是完善某某制度的产物,A项错误。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分析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分析

(3)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中国的 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也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形成了一条新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P73)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 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新律中国实并行不民是社主会集中制
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
④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义国新家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方向和途径。
(4)特点: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 则
(5)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⒉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
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
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
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特点: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加以法典化,体现了 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时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08年高考)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材精析精解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教材精析精解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导学指南】本单元涉及必修一第六、七单元及选修四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等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历经曲折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并得成功实践,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中国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本单元内容尽量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并与必修二、三适当联系。

【材料选读】材料一《共同纲领》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解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共和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它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从上述《共同纲领》内容看,成立初期的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它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为经济基础。

这一段材料可用以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此为载体理解新中国的性质及“过渡时期”这一历史概念,分析上述规定的历史依据及其目的;还可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内容比较,认识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人教版必修1

精选版ppt
13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慎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精选版ppt
14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由材料中中 央政府法令由党创意及“经过政协讨论通过”等信息 可知,党领导国家政权,但党在处理党政关系时比较 慎重。
精选版ppt
6
【运用提升】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 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 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指(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精选版ppt
17
精选版ppt
18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经修改后新增加的主要内容 是“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应当具 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 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主持选举的机构 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 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必 要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精选版ppt
12
【运用提升】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 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 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 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 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 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 )

高三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三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精心整理
高三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三考试网
(1)当选主(2)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
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十二大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
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
②20年,
1999年
出八项主张。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单元专项: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2015高考历史(人民版)大一轮单元专项: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单元·专项排查练(三)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点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

(×)点拨《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特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必须是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下行使自治制度;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

( √)4.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点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5.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是相同的。

(×)点拨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需要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6.“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7.1971年中国挫败了美国企图阻止中国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阴谋。

( ×)点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8.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布,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 ×)点拨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初开始中美建交。

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新中国成立以来阶段分期;政协会议VS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代表大会VS西方议会制度;独立自主、不结盟外交原则1.下面是某一时期顾客到商店买东西时与售货员的一段对话顾客: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买牙膏。

高考历史 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 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E1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

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材料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对选举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作了具体规定。

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没有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是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

村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要求重新选举。

县人大指出,该村选举违反了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并对相关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罚。

该村再次选举结果,原“落选”村委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材料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1997年)(1)材料一中“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所反映的现象,在建国后表现最严重的是在哪一时期?说明了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从哪些方面保护村民的民主权利。

(2分)(3)根据材料三的精神,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上述材料反映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6分)【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3年)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3年)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3年)一、选择题1.(2013·北京文综·T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A。

从图8示意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一现象开始于1949年,到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终结。

故①②符合题意,而③④史实分别发生于1954年和1956年,故不符合题意。

2.(2013·江苏单科·T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题指南】题干材料反映了新政协召开前,中共领导人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史实,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逐一分析备选项。

【解析】选A。

1949年新政协召开前,中共领导人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旨在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当时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是存在的,故B说法错误。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故C不符合题干时间。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开始实行,故D不符合题干时间。

3.(2013·上海单科·T2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目录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E2祖国统一大业13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2、中国在与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有一个国际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与英、荷等国形成了“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

这项创举在我国建国之初有助于A.改变半殖民地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建国之初的外交【答案】C解析:建国之初,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打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建交。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建国初的中国外交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3题~第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1、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有这样的故事,邓小平得知云南知青再度遭遇磨难,立即召开紧急中央会议讨论知青回城的问题。

在会上各种观点对于知青是否回城争议不下。

在这样的争论面前,是邓小平一锤定音:“让孩子们回来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左”倾路线的产物B.知青们上山下乡建设边疆且符合当今“逆城市化”潮流,利大于弊C.回城的知青大多成为无业青年,造成了社会混乱,说明返城决策失误D.邓小平集思广益,最终拍板,体现了三权分立的运作机制【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文革【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知青回城”“历史转折”关键词,可判断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文革“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文革“左”倾路线的产物,B项“利大于弊”说法错误;知青回城是对文革错误的纠正,C项错误;D项“三权分立”不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排除。

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青上山下乡的实质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建国初的中国外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C项正确。

A项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信息;B项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项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特点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A3C2E1 27(13分)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z )”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5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太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答案】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信息从中西法律服务宗旨的角度比较作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的角度概括民国立法特点;第二小问历史作用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组织答案。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信息来归纳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改革开发、政府的领导和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等角度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等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4)(2)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立法比较民主,吸取了民族资产阶级(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历史作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3)基本特点:高度重视;基本形成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与推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国力增强,各种保障条件逐渐具备。

(5)【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古今中外法律材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11.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基层选举制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可以看出这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村民自治的形式,D项正确。

A、B、C项都不是直接民主的形式。

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基层民主制度的特点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A3 C2 R3 E1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然法为人神共有,人类既然是自然创造的,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

“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

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并非所有的法律都是好的、善的。

判断一个法律的好与坏,或者说判断一个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

”——西塞罗《论共和国》材料二“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它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

”——《法国民法典》(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塞罗阐述的自然法的特点(6分),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民法典》是如何体现自然法原则的。

(5分)材料三彼又曰:中国人富于服从权势之性质,而非富于服从法律性之性质。

试问无权势可以行法律乎? 今日檀岛,若政府无权势以拘禁处罚犯法之人,其法律尚成法律乎? 夫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管理物的方法,可以学欧美;管理人的方法,当然不能完全学欧美。

——《孙中山全集》(2)材料三中,孙中山主张治国方法不能全学欧美的理由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法制方面的创新之处。

(4分)材料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