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液体倒进水里课件》ppt
溶液课件PPT
生1: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 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生2: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 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2。 【活动与探究2】溶质的溶解能力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现象 几乎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 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 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师: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 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和 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不论 量多量少都是溶剂。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质制成溶液,并写成小 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板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碘、硫酸铜等。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m(溶液)=m(溶质)+m(溶剂) 师:如何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溶解形成溶液这一现象?(从分子 运动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蔗糖分子、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 [总结]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食盐中的 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 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教科版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课件(附目录)
没放入水中的食盐是什么样的呢?
食盐和沙与水混合的实验
1.分别取一匙食盐和沙,放入两个盛同 样多水的烧杯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 变化 。
2.搅拌,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3.静置一会儿,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 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
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食盐、水
物质 不搅拌 搅拌后 食盐
3.面粉在水中(不能溶解 ),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
来。 4.巧克力、奶糖、薯片这三种物质(薯片 )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5.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比如( 食盐 )(酒精 )(空气 )。水里
溶解了高锰酸钾,就叫做( 高锰酸钾 )溶液。
6.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布在水中,不能
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这种现象叫( 溶解 )。
洗发液和胶水与食盐和 高锰酸钾相比,洗发液 和胶水的溶解有什么特 点?
食盐和高锰酸钾进入水中下沉,慢慢扩 散,周围有一点溶解了,搅拌之后完全溶解 了。而洗发液或胶水进入水中下沉缩成小球 没有溶解,搅拌后才完全溶解。
观察醋、食用油和酒精是怎样溶解的?
假如我们把醋、食用油、酒精这三种液 体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
把食盐、沙和面粉分别放入三杯水中,观察记录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同步训练
搅拌前 搅拌时
搅拌后
食盐
溶解很慢
沙 没溶解
溶解加快 没溶解
完全溶解 没溶解
面粉
没溶解
没溶解变 浑浊 没溶解变 浑浊
静置一 会儿后
看不见食 沙粒沉入 面粉沉入
盐颗粒 杯底
杯底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 溶解了 )。理由是( 看不见食盐颗)粒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把固体放到水里课件
实验结果
沉
浮
我的发现:
我们把固体放到水里 发现有的( 沉) 有的( 浮)。
实验报果 一根蜡烛 一截蜡烛 一个土豆 一块土豆
实验结果
沉
浮
我的发现:
物体沉浮与材料( 有关),与同一材料的轻 重(无关 )。
为什么一枚硬币会下沉,而一艘 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1、每组定一名记录员。
2、每种材料按表格中的顺序一样一样地轻放到水 槽中。放一种观察记录后,将其拿出,放在盘中, 再放另一种观察。
3、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 参与实验。
4、不要将水撒在桌面上,保持桌面的清洁。
实验报告单(1)
固体名称
铅笔 橡皮擦 玻璃珠
铁勺 乒乓球
空瓶 木块 螺丝钉 树叶
溺水的急救(自救-互救-救人)ppt课件
倒水 • 倒水的动作要快,如果无水倒出,就不要硬倒,要
迅速进行下一个环节,其方法如下:Fra bibliotek 现场急救头三招
心跳呼吸停止, 马上做人工 呼吸和胸外按压,一秒钟也 不能等
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人工呼气: 所谓的人工呼气,专业术语应该称心肺复苏术。一般没有 经过专业训练效果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心肺复苏 术时立即寻求援助。当你在等待时可试做口对口复苏术,这能 拯救生命。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 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 ,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 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 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 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和脚趾抽筋,要 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 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 游向岸边。
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
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 •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溺水的急救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
,再将其拖至岸边;
溺水施救原则
1. 首先应将溺水者尽快救出水面。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
迅速撬开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
泥、杂草等,并拉舌于口外,防止后坠,
盲目施救的悲剧例子
• 2015年4月5日下午,广东汕头潮阳区金灶 镇新林水库发生一起7人溺水死亡的意外事 故。事故起因是一小孩扫墓后到水库洗手 失足落水,其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接连 下水救援,由于不识水性,相继溺水身亡 。
• 2013年6月1日下午4时许,河南武陟县城西 老沁河桥附近一14岁女孩在河边玩耍时不 慎落水,正在附近钓鱼的三名青年(2个17 岁、1个18岁)听到呼救声后盲目下水施救 ,但不幸4人全部溺水身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液体和水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过程,掌握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操作,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交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探讨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5.总结提升: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液体溶解的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b.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c.观察实验现象d.记录数据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a.实验现象b.分析与交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等;二是对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交流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小组合作的表现等。
喷泉实验ppt课件
想一想
1、若A为HCL,B可以
选择哪些溶液?
2、若B为H2O,A可以 选择哪些气体? 3、若B为NaOH溶液, A可以选择哪些气体?
常见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 难溶气体: N2(1:0.02) H2(1:0.02) 微溶气体: O2(1:0.2) 可溶气体: Cl2(1:2) H2S(1:2.6)
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现象
图7-8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步骤】 1. 按图7-89组装仪器。 2.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集满氨气, 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 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3. 立即倒置烧瓶,将玻璃管放进盛 4. 有酚酞溶液的烧杯里。
4. 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 烧瓶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片刻烧杯里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 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改进Ⅴ 教材中的喷泉实验在做滴管吸水操作时 很不方便,且不易吸满,当滴管倒立时, 水有可能倒流入胶头中,当做挤压操作 时,胶头中的水不易喷入烧瓶中,为避 免这一操作的失败,可将原直滴管改为 曲滴管(如图7-94所示),操作时可在胶头 端加入水,实验时挤压胶头,水会非常 容易地进入烧瓶中。
图7-94
例题 2
如图装置,实验前a、b、 c 止水夹均关闭。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 生喷烟现象,其操作方 法是什么? (2)若要在该装置中产 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 方法是 什么?
增大烧瓶外压强的喷泉实验
可以迅速反应产生 大量气体的物质
例题 3
如图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 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易挥发) 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 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A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11课把盐放入水里
冷水
冷水
粗盐 盐在冷水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盐颗粒的大小有关。盐颗粒冷越水小,溶解得越快。
细盐 冷水
冷水
50毫升水中能 溶解与盐同样 多的白糖吗?
20 ℃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约36克盐。 20 ℃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约208克白糖。
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 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3单元 固体和液体
11.把盐放入水里
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搅拌,盐会慢慢溶解,沙子会沉 在杯底,不能溶解。
盐在水中冷溶水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冷,水溶解越快。
热水
热水
冷水
热水
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是为了控制变量,只改变需 要探究的因素(如水温),保证实验的公平。
盐在冷水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有关。搅拌会加快盐的冷溶水解。
(1)将矿泉水瓶的上半部分剪下,给瓶盖打孔。 (2)将剪下部分倒扣在瓶身中,先塞进一团脱脂棉 ,再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小石子、棉球,制成一 个过滤器。 (3)把泥水缓缓倒进自制的过滤器中,泥沙 被留在过滤器中,有比较清澈的水流出来。
自来水厂的水出厂前需要进行多次过滤。
把盐水刷在一张黑纸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会发 现黑纸上留有白色的细小食盐颗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水和溶液》的第二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感受溶液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水和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认为所有的液体都能与水混合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感受溶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溶液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液体与水混合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液体与水混合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水和溶液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液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液体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滴管将液体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滴管将液体滴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液体都能与水混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课件 (共26张PPT)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这个水柱的体积
是多大? V=Sh
(2)这个水柱的质量 是多大? m=ρV
(3)这个水hg
(4)这个水柱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大?
F=G=mg=ρVg=ρShg
深度
探头方向 压强计的高度 差
同一深度(5cm) 朝上
同一深度(5cm) 朝侧面
同一深度(5cm)
朝下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在同一深 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探究2:液体不同深度处的压强。 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压强计的高度差变化,分别填 入表格中。
深度
探头方向 压强计的高 度差
较浅(3cm)
水
盐水
硫酸铜溶液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 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以致用:
(1)带鱼生活在深海里,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没有见过 活着的带鱼?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演示实验2: 将液体倒入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塑料饮
料瓶如下图:你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说明了什么?
(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实验现象:液体能从容器壁的孔喷出, 而且小孔越往下,从小孔喷射距离越远。
解释原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 的增大而增大。
转换法
验证: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把压强计 的探头放入盛水中容器,如图观察 压强计的有没有高度差。
《把液体倒进水里》作业设计方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液体的密度、粘性和表面张力。
3. 液体的倾倒和混合。
4. 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液体的特性,加深理解。
2.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3. 情景教学法: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液体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对液体特性的兴趣。
第二步:实验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水和不同类型的液体。
2. 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实验器材。
第三步:实验操作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种液体倒入水中的情况,包括沉浮、混合、颜色等。
2.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液体性质和特点。
第四步:讨论分享1. 让每组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液体的性质,帮助他们深化理解。
第五步:实验总结1. 让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完成实验总结报告。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
2. 小组讨论评分: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六、拓展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液体实验的机会,拓展他们的实验经验。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液体性质相关的实验项目。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器材使用前需检查是否完好,避免意外发生。
2.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需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实验规则。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对流》优质课件可修改全文
10
探索2
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线香、玻璃罩、火柴、固定底座。
11
探索2
实验步骤
①固定一支线香,点燃。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③观察线香冒 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
12
探索2
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线香点燃之后, 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 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 时,又向上流动。
结论:在空气中,热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并循环流动。
13
小结
实验小结
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 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 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 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 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 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
14
探索3
制作走马灯,并解释走马灯能转动的原因
20
16
拓展
风的形成
地球是个球体,各纬度地区受阳光照射角度不 同,即使在同一纬度,由于地理条件不同,冷 热也不同。因为不同位置冷热不同,热的地方 空气向上流动,其他地方的冷空气流过来填补 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冷空气被加热再向上 流动,如此往复循环,所以大气时刻处于运动 状态,这样就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风。
6
探索1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或大米)、水等。
7
探索1
实验步骤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③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注意:使用酒精灯时要规范,当心别烫着手!
8
探索1
实验视频
9
探索1
实验现象
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 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 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 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 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分离》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⑶蒸馏的 操作方法
出水
纯净物
水蒸气
沸腾 冷凝管
蒸馏水
不纯净的水
进水
想一想:冷蒸却馏管瓶的中水为应什该么怎要么加进几出粒?沸石或碎瓷 片?
答答::防冷止却加管热的时水,应出下现进液上体出暴,沸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 粗盐提纯
巩固练习
❖ 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B )
A. 酒精和水
B. 食盐和泥沙
C. 食盐水
D. 铁粉和铜粉
巩固练习
❖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D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巩固练习
❖ 指出图中的错误: ⑴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 ⑵ 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
新知呈现
(3)蒸馏装置
蒸馏烧瓶
接收器
新知呈现
(4)蒸馏过程
新知呈现
(4)蒸馏过程
水蒸气 不纯净的水
沸腾
蒸馏水
深入思考
答:冷却管的想水一应想下:进冷上凝出管,的有水利应于该水怎蒸么气进的出冷?却 想一想:蒸馏瓶中为什么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答:防止加热时,出现液体暴沸。
小组讨论
❖ 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哪种更好?
1、分离有沙石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粗盐)的 实验步骤依次是( B C A ) A.蒸发滤液-----得固体氯化钠
B.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混合物,直到混合物充 分溶解
C.过滤---固体沙石留在滤纸上,滤液即氯化钠的水 溶液进入烧杯中
自来水厂的水净化
自来水厂对从江河或水库等水源引来的水进行 净化处理时,主要经过 3个阶段。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PPT课件
将一小瓶热的红颜色的水 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 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情 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 PPT课件
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 水 油 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 么现象发生。如果按其他顺序,情 况又会怎样?
仔细想想!
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
们最好还是亲自动手试一试
பைடு நூலகம்
温馨提示
• 1.为了看清楚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在水里 加上红色或蓝色墨水。
• 2.按记录纸上的顺序将三种液体倒进量杯 中,不要摇动量杯。要沿量杯壁倒入,不 要倒在外面。
• 3.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记录 在记录纸上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 4.小组要分工合作,让每个人都有参及活 动的机会。
液体在水中沉 浮及倒入的顺序无 关。
把液体倒入水中,液体可能 溶解在水里,也可能像油一 样不能溶解在水里,有些液 体比水重会沉,有些液体比 水轻会浮。
鸡尾酒 鸡尾酒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和果汁、香
温馨提示
1.将小瓶中加满热水,迅速放入有 冷水的水槽中,不要再动小瓶和水槽。
2.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记录在记录纸上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描述(可以写,可以画)。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防热水 烫伤。
猜一猜
酒精和水混合,重量会 有什么变化?体积呢?
想一想 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谢谢!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13《认识液体》精美课件ppt
烧杯
锥形瓶 集气瓶 锥形瓶
牛奶
烧杯形状 锥形瓶形状 集气瓶 锥形瓶形状 形状
食用油
烧杯形状
锥形瓶形状
集气瓶 形状
锥形瓶形状
结论: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新知讲解
将50毫升的牛奶与50毫升的食用油,分别倒入量杯,观察它们的质量和体 积,作好记录。
方法: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 ,分别将牛奶和食用油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新知讲解
记录:
水
油
50毫升的水与50毫
升的油
重
轻
结论: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新知讲解
活动3:用滴管在塑料板上各滴一滴水、食用油和牛奶进行观察。
方法: (1)将水、牛奶和食用油各滴一滴 大小相同,并在塑料板同一位置上。 (2)稍微倾斜塑料板,观察它们发 生的现象, 做好记录。
新知讲解
是否流动 流动快慢
。 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
活动器材:水一杯、气球和橡皮筋一条。
新知讲解
活动步骤:把杯中的水倒入气球中并用橡皮 筋绑紧气球口,使它变成水球。尝试通过各种方法 改变水球的形状。 观察并描述现象做好记录。
活动要求: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 把水倒到周围都是。水球不能大力的挤压以免爆裂 伤人。
新知讲解
记录:
水球
拉(形状) 变长
为什么铜球受热后不能通过铁环?受冷 后又能通过铁环?
• 铜球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是否有热 胀冷缩的性质吗?
温馨提示
• 小组要合作。
• 仔细观察吸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
• 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精品课件
难道书上的说法就没有错误的时候?我对书本上的说 法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验和研究。我把蜜蜂的双翅用 胶水粘在木板上后,还能听到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剪去蜜蜂 的双翅后,也能听到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我用这两种方法交 替进行了几十次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 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蜜蜂的双翅
5.其它。可以是实验时的 心情、有趣的发现等等。
2.口头交流,梳理实验过程。
纸片托水实验成功了这是大气压力在作怪杯子里水的表面张力把纸片和杯子完全的闭合起来所以杯子里水的压力小于杯子外大气压的压力这样大气压就使纸片稳稳地托在杯子上了杯子里的水自然不会流出来了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昨天看动画片看到一个奇妙的小实验纸片托水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RJ 三年级下册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
以填“有趣”“奇妙”等概括实验特点的词语,可以填“难 忘”“愉快”等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也可以填“成功” “失败”等表示实验结果的词语。
2.按照先后顺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略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
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要求先借助图 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然后可以用上“先……接着…… 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一项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还可以写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1.选定实验,填写图表。
我们如何写好 这次习作呢?
如何借助图 表回忆实验 情景呢?
先在自己做过的实验中选定一个 印象深刻的小实验,然后按照书 上的图表填写清楚实验名称、实 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特别是实验过程一定要写清楚每 一步具体做什么,怎么做的,发 现什么(观察到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换一 下顺序呢?
结论: 液体在水中沉浮与 倒入的顺序无关 。
彩虹鸡尾酒
现在,将这杯美丽的鸡尾酒轻 轻搅拌一下,看看,还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结论: 会发生什 么情况?
在装有冷水的水槽里,放入装有热水并加入高 锰酸钾颗粒的小瓶,打开瓶盖。紫色的水喷向了 水面,一座“水火山”喷发了。
结论: 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变 小了),重量没有变化
课堂小结: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的顺序无关。 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有的液体溶于水。 热水比冷水轻。 两种液体混合后,液体体积有变化,重量没有变 化。
把液体倒进水里
雏鹰东校 张黎
、 、
活动一:实验台上有几种液体,分别是:
食用油、蜂蜜和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
样的现象呢?
结论: 和固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一样 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 沉于水下!
活动二: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 -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 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结论: 热水比冷水轻。
活动四: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桌子上有一杯山楂汁,50毫升。有一杯水,也是
50毫升,我们将两种液体混合,观察体积发生了
什么变化?
再将重50克的果汁和同样重50克 的水混合,重量又有什么样的变 化呢?
酒精 50克 50毫升
水 50克 50毫升
混合后
? 克 100 ? 毫升 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