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假设干个。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根底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

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拟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根底,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

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稳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那么。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二年级第四册数学教学进度表项目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教学时间备注13.1—5分苹果——分草莓4课时28—12租船——小熊购物4课时315—19花店买花——练习二4课时422——26过河——认识路线4课时525——4.2练习课——数一数4课时65——9拨一拨——练习五4课时712——16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4课时819——23练习六——走进乡村4课时926——30买电器—回收废电池4课时105.3——7115.10——14小小图书馆——练习七4课时1217——21认识图形(角)——练习八4课时1324——28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课时1431——6.4欣赏与设计——运白菜4课时157——11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4课时1614——18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4课时17 21——25 总复习4课时18 28——7.2 复习4课时197.5——9 复习4课时除法分苹果教学目标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对话平台玩中学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2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电子教案及总计划(已排版)

202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电子教案及总计划(已排版)

202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电子教案及总计划(已排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班级:二()班教师:一本学期总教学计划一、学术分析: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的方式。

少数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

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注意他人的发言,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及时征求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意见,并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和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齐,阅读和写作姿势正确。

因此,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科书分析: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万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分、秒;“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方向与位置,测量,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是调查与记录。

此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21、第1单元“除法”。

根据表中的除法学习余数除法(商是一个位数)。

结合除法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某些项目求平均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余数除法试商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5单元“加减法”。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第四册数学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统计
 教学要求:
 1、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初步感受有余数的除法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2、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方向和路线。

 4、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5、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

在学生已认识米、厘米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4课时 确定位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4课时 确定位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4课时确定位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a. 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方向的表示方法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b.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c. 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解决实际问题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c.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部分,特别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讲解和练习。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新课讲解1.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a. 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在讲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时,教师应该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表、模型或者实际场地,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吴油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教者:姜潇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1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2人,该班学生活泼好动,个别学生数学基础好。

有部分学生由于贪玩,学习成绩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

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

5、第八单元“加与减(二)”。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2、第五单元“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例如: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数的运算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数的运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的运算的定义和分类。

2. 数的运算的基本原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3. 数的运算的方法:竖式计算、口算、估算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运算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的运算的应用。

2. 讲解数的运算的基本原则,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来巩固和理解。

3. 教授数的运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掌握。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数的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练习数的运算的基本原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运用数的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3.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2. 讲解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3.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1. 完成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乘法和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3. 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2. 讲解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3.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全册教案

一、除法一、教学内容:P2~P11二、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式与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的计算办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三、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数:5课时五、教学进度:第1~2周除法(一)认识竖式一、教学内容:P2~P3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20 ÷ 5 = 44 ——商除数¯¯¯¯¯¯被除数2 0 ——除数与商的积0 ——余数(5)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1)演示20个苹果(2)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3)全班交流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8]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8]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8]3.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9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1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2 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看挂图(师生一起观看挂图)小朋友,刚才的挂图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出示综合图]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b:汇报(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9]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9]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9](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比一比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玩中学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

试一试。

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4。

数学游戏。

5.估一估。

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练习五1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对话平台学中做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五测量铅笔有多长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铅笔有多长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13]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13]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13]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 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 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 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 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 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练习课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各种情境挂图和。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玩中学1.凳上智慧梯。

完成46页的第2题。

2.你知道吗?完成46页的第3题。

1.完成46页的第4题。

2.完成46页的第5题。

3.完成46页的第6题。

4.完成46页的第7题。

5.完成46页的第8题。

走进乡村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加以讨论,学生间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看图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以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片切如举偶情景引入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小村庄。

潺潺的河水从那流过,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翻滚着,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林上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那真实人间仙境。

你们想去看看吗?玩中学i. 看一看。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21]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21]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21](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数种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

教学准备教具:图案资料。

学具:学生收集的图案、方格纸。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美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对话平台欣赏再者以缓解中,通过欣赏、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年级第四册数学教学进度表项目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教学时间备注13.1—5分苹果——分草莓4课时28—12租船——小熊购物4课时315—19花店买花——练习二422——26过河——认识路线4课时525——4.2练习课——数一数4课时65——9拨一拨——练习五4课时712——16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4课时819——23练习六——走进乡村4课时9买电器—回收废电池4课时105.3——7115.10——14小小图书馆——练习七4课时1217——21认识图形(角)——练习八4课时1324——28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4课时1431——6.4欣赏与设计——运白菜4课时15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4课时1614——18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4课时1721——25总复习4课时1828——7.2复习4课时197.5——9复习4课时除法分苹果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1]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1]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教案[页3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

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5.判断6.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1千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教具:米尺、。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对话平台玩中学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统计第一课时读统计图表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发现:(1)现在的统计图中有很多的直条.(2)在统计图的左边还有许多数。

师: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师:这是育才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

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1)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

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

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反思:第二课时小调查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2交流:(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

3+6+1=10(时)(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

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

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

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六小结。

板书设计小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呈现数据分析数据反思:第三课时小讨论教学目标:1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

2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1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能力。

教学准备:两副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1活动(一):话说身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身高一词,让学生用其说一句话。

例如:我的身高是110厘米。

杨树是身高是是我身高的3倍。

爸爸与妈妈的身高相差10厘米。

两个同学的身高可能不一样。

和去年的今天相比,我的身高增长了5厘米。

……2活动(二):话说年龄。

教师再在黑板上写出“年龄”一词,学生再由此产生联想并说一句话。

例如:我们家爷爷的年龄最大。

年龄相差12岁的人,属相一样。

一年级的同学比我们年龄小。

动物和植物都有年龄。

人到了一定的南岭,就不再长高了。

……3活动(三):话说身高和年龄。

教师用“和”字把身高与年龄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表达。

学生会感觉此时遇到了困难,并对某些说法产生了怀疑,相互争论。

教师适时导入:身高和年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人,身高和年龄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讨论活动。

1.读表。

教师出示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看懂表意,说说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读懂表的内容后,进行表达:这张表说的是小军1—7岁身高的变化情况。

第一行表示的是年龄;第二行表示的是小军每个年龄时的身高,单位是厘米。

2.议表。

出示讨论(1)、(2)、(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A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1岁到7岁,是小军的儿童时期。

总的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不断长高。

即年龄越大,身高越高。

B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小军1—2岁长高了12厘米;2—3岁长高了8厘米;3—4岁长高了8厘米;4—5岁长高了6厘米;5—6岁长高了6厘米;6—7岁长高了5厘米。

由此可以看出:小军1—2岁身高长得最快,6—7岁增长得最慢。

C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小军的身高在7—8岁这一年中应增长5厘米左右为宜,所以8岁时,小军可能有122厘米。

另外,应当明确:人的身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因此,学生回答“117+4=121(厘米)”或“117+6=123(厘米)”等也是较合理的,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问答。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刚才的分析讨论活动,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的内容,让学生先读懂统计图:这是某商店10天中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

图中时间没有从周一开始,而是从周三开始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统计图下面的三个问题。

3.集体汇报。

(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学生应根据前面7天的情况,分析出星期一、二、三电脑的销售很少,星期五的销售量明显增加,星期六、日的销售量最高。

(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学生看前7天或后7天的均可以,估计出30台左右的数均可以。

(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出多少台?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预测的依据,并能说出较合理的数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一致。

4.同桌二人看统计图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小讨论身体和年龄反思: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

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

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

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

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

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