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 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醉翁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难点(1)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和写景的手法。
(2)理解文中“乐”的内涵。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
3、归纳总结法:对文言知识和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生凋敝。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欧阳修也因此得以游山玩水,与民同乐,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标注疑难字词。
六、课堂探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补充。
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如“环”“翼然”“临”“名”“意”“秀”“负者”“伛偻提携”等。
(三)理解内容,把握主旨1、文章围绕“醉翁亭”依次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文章依次写了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山间朝暮、四季的景色,滁人的游乐,太守的宴饮,太守醉归等内容。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学案.docx
醉翁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知识】1、再说“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2、欧阳修。
欧阳修( 1007 ~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人。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他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革新,既是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与唐代愈、柳宗元,宋代洵、轼、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3、写作背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是因为他参与了仲淹的政治改革。
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也就是今天的省市。
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的写法。
偏僻,穷困,而作者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人民乐于山野之间,因此作者常常寄情于山野之间。
28《醉翁亭记》导学案
第28 课《醉翁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和写景名句,品味语言,背诵课文。
2 学习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提高自己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4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和写景名句,品味语言,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在朗读中注意字音正确,停顿合理,注意语调高低抑扬,把握记诵的思路,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资料储备A 作者档案欧阳修(1007~1072),字,号,又号,谥号,(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之一。
本文选自。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你还了解欧阳修的哪些资料?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B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C 文体常识记,一种文体,在古代属于散文。
散文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是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一种重要文体。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读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阅读提示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预习练习①我了解的作者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初读课文,疏通文意①我积累的文言词解释②我积累的重点句子翻译细读课文,体会文章构思①你发现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②文中的“也”字可以表示下列语气:A、陈述。
B、肯定。
C、感叹。
判断文中不同地方“也”字的语气。
(举例)③“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顺承、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文中用了25个“而”,试选几个说说各自的用法。
(举例)深读课文①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画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巩固练习(一)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醉翁亭记》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理解《醉翁亭记》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二、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是一篇散文,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东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早年曾任宰相,后因被贬而致仕。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等。
2.作品背景《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晚年,当时他已经致仕回乡。
这篇文章是他在游玩秋景时所写下的游记,记录了他在游玩过程中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3.作品特点(1)描写细腻: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抒发感慨:欧阳修在文章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文学价值高:《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更是一篇文学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艺术特色(1)意境深远:欧阳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意蕴丰富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2)语言简洁: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3)情感真挚:欧阳修在文章中表达出真挚深刻、内心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思考探究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很多人生哲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物我两忘”和“知足常乐”。
“物我两忘”是指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消除了物我之间的界限。
欧阳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知足常乐”则是指满足于现状,不贪心不妄想,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
欧阳修在文章中多次强调这一点,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读者要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北宋文学家。
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时弊,富国利民;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散文明畅简洁,丰富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都很著名。
有诗歌集《六一诗话》。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为官廉正的欧阳修遭受诬陷,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心情抑郁的欧阳修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情,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便于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号“醉翁”命名亭子,后又写了《醉翁亭记》。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应当时滁州知州王诏之请,苏轼书写《醉翁亭记》于厅内北市上。
此后,醉翁亭经过历代修建、重建和扩建,已成为一座包括亭、轩、台、房在内的建筑组合。
三、课前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琊..()林壑.()辄.醉()林霏.()阴翳.()伛偻..()酒洌.()山肴.()野蔌.()觥.筹()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代家。
字,自号,又号,著有《》。
《醉翁亭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资料助读】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课前测评】1.加点字的注音A 林壑.()尤美觥.( )筹交错林霏.( )开B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岩穴暝.()C 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山肴野蔌.()D 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听课锦囊学法点睛(先全班测试,后分小组由小组长点评打分)酿.()泉为酒4.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日出而林霏.开()③苍.颜白发()④伛偻..提携()【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形成真知!)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2.文中写出了谁“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6.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各小组要大胆发言,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班级展示】(我自信,我展示!)【质疑探究】(我质疑,我收获!)1.学生可能对文中“而”字的用法不易掌握,多找文中例句让学生细细辨解。
《醉翁亭记》 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醉”与“乐”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复杂情感。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
文学上,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后世文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任期间实行宽政,与民同乐,当地百姓生活安定。
本文就是他在滁州时所作,描绘了滁州的山水美景和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景。
四、字词积累1、字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林壑(hè)辄醉(zhé)林霏(fēi)伛偻(yǔ lǚ)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阴翳(yì)2、词义(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6)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7)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8)饮少辄醉: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9)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10)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于欣赏山水的乐趣。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13)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2、疏通一、二自然段文意,掌握重点实词含义及虚词“也”、“而” 的用法。
3、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本文以感情线索贯穿全文的写法4、学习作者面对失意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先知1、请读准下列加点字体的字音:环滁.皆山()蔚.然()琅琊..()潺潺..()酿.泉()饮少辄.醉()岩穴暝.()山肴.()野蔌.()觥.筹()阴翳.()林壑.()伛偻..()提携.()清洌.()2、走近作者本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字──,自号──,晚年又号──。
北宋古文运动领袖。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朝的──、──,宋朝的──、──、──、──、──、──。
三、课堂自学------我能行(小组合作)运用增、删、调、换、留的方法直译或意译课文四、问题探究------我合作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二段,找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①②③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内容?介绍的顺序是什么?2、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第二自然段又可分为几层,请概括层意,并说说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
3、本文通过对______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的热爱和_________的情怀。
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失意的情况下的一种________的人生态度。
五、拓展延伸------我提高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你是如何对待的?(思考一分钟回答)六、巩固练习------我掌握(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野芳.发而幽香,()5、佳木秀.而繁阴()(二)、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1、山.行六、七里()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名.之者谁?()4、自号.曰醉翁也()(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翻译下列句子: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本课重要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古今异义词。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本文还有哪些古今异义词?我的补充:(2)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之者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自号曰醉翁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个“乐”_________________本文还有哪些词类活用?我的补充:(3)一词多义。
临: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山水之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⑵连词,表并列⑶连词,表承接⑷连词,表递进⑸连词,表修饰⑹连词,表转折2、请参照以上知识,讨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⑴已而夕阳在山()(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溪深而渔肥()(4)起坐而喧哗者()(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6)而年又最高()(7)杂然而前陈者()(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3、其他的“而”字的用法你知道吗?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初中语文八年级《醉翁亭记》2课时导学案设计
《醉翁亭记》导学案《醉翁亭记》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自主学习1、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琅琊山饮酒抒怀,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自读课文。
3.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辄( ) 霏( ) 暝(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4、疏通全文大意。
二)交流探究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提问检查理解情况:三)合作展示第一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④亭的位置?“临于泉上”⑤“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⑥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⑦划分层次?第1层:亭的自然环境。
(……醉翁亭也。
)视觉:俯—仰空间:远—近;大—小;第2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
(……寓之酒也。
)第二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②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③“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第三段: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①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②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③划分层次a、滁人游山之乐(…游也。
)b、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c、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第四段: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四)精讲点拨五)完成作业六)达标练习(一)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醉翁亭记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28.醉翁亭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法指导:回顾小结,归纳学习。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齐读第1自然段。
3.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深秀,。
山行。
峰回路转:回,。
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指亭四角飞檐翘起。
临,靠近。
饮少辄醉:辄,就。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掌握并积累文中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知识链接】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第二年,写了本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预习交流】1.读准字音滁()壑()琅琊()()潺()酿()僧()辄()伛偻()()霏()暝()洌()蔌()觥筹()()翳()弈()朝()而往射者中()颓()然2.读懂文意①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醉翁亭记-导学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预习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醉翁亭记导学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醉翁亭记》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L、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二)能力训练点1、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预习达标检测】一、给下列字注音: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二、重点字词释义。
1、环()滁皆山也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渐闻水声潺潺()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作()亭者谁8、名()之者谁9、饮少辄()醉10、醉翁之意()不在酒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14、风霜高洁()15、行者()休于树16、伛偻提携()() 17、临()溪而渔18、泉香而酒冽()19、山肴野蔌()20、杂然而前陈()者21、非丝()非竹()22、觥()筹()交错23、苍颜()白发24、颓然()乎其间者25、树林阴翳()2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7、太守谓()谁【学习资源库】★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醉翁亭记》的主题和情节。
3.掌握《醉翁亭记》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4.分析《醉翁亭记》中的意义和价值。
导学内容1. 《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1.1 背景《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散文,成书于北宋时期。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酒文化盛行,文人雅士常在清雅环境中饮酒作诗。
1.2 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因其酷爱饮酒而得名。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以文坛领袖而闻名后世。
欧阳修的作品温润细腻,充满人情味,深受后人喜爱。
2. 《醉翁亭记》的主题和情节2.1 主题《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欧阳修游玩醉翁亭的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作品通过醉翁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领悟,倡导人们要心态平和,享受生活。
2.2 情节《醉翁亭记》以作者欧阳修在一个春天游玩醉翁亭的经历为情景,通过描写亭中翰墨之士的雅致和诗酒之乐,展现了一幅旷世奇观。
在这个亭子里,欧阳修饮酒赋诗,与朋友们共享快乐时光。
然而,当欧阳修推门而出,回首亭中,一切都已不同,景物和人事依稀,仿佛一切只是昙花一现的梦境。
作者通过这个情节,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如云烟般转瞬即逝的思考。
3. 《醉翁亭记》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1 文学技巧•插叙:欧阳修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描写醉翁亭、赋诗和回忆等段落的交错组合,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深度。
•描写:欧阳修的描写富有细腻的感触和意境,通过对景物、人物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产生共鸣。
•对比:作品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亭中和亭外的描写进行对比,凸显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3.2 修辞手法•比喻:欧阳修经常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来描写,使作品更具形象化和生动性。
•排比:作品中有不少排比的句子,通过列举并对比不同的事物,突出了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主题。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10)十、全文翻译 (11)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以及他面对贬谪时的豁达与乐观。
其次,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习文章优美的写景手法,感受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最后,通过学习本文,培养自己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以及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欧阳修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所表达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本文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基调,需要深入领悟。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含义或用法的字词句,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重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逐步掌握文章的精髓和魅力。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号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_____、_____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作亭者谁/中轩敞者为舱C.名之者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至于夏水襄陵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文章脉络清楚,层层深入,情趣盎然。
B.本文第二段主要描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其中写朝暮之景,抓住“晦明变化”的特点;写四时之景,抓住山间独特的四时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本课重要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古今异义词。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山间之四时也时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本文还有哪些古今异义词?我的补充:
(2)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之者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个“乐”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还有哪些词类活用?我的补充:
(3)一词多义。
临: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山水之乐()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⑵连词,表并列
⑶连词,表承接⑷连词,表递进
⑸连词,表修饰⑹连词,表转折
2、请参照以上知识,讨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⑴已而夕阳在山()(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溪深而渔肥()(4)起坐而喧哗者()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
(6)而年又最高()(7)杂然而前陈者()
(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其他的“而”字的用法你知道吗?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