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
(3)文章结尾,作者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 ,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 文章主旨的表达。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 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更 在乎一州之百姓。作者的乐,真谛在于与民同 乐。
(4)本文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 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28、醉翁亭记
2.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3.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4.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28、醉翁亭记
5.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6.“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7.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8.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 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28、醉翁亭记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总结: (1)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 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全篇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表面上句句 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作者把 自己的欣慰和悲苦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对 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 (2)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 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林霏开:霏,雾气;开,散了。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错落的样子;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8、醉翁亭记
(4)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 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28、醉翁亭记
(5)成语积累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 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 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山肴野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 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5.品读第三、四段,讨论交流:除了醉翁亭的“山水之 乐”让作者“得之心”感到“乐亦无穷”外,作者还 感受到怎样的“乐”? (1)滁州人民游山之乐 (衬托太守能管理好滁州,政治清明) (2)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 (就地取材以供饮食、宴会中的热闹之情况) (3)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 (禽鸟之乐:鸣声上下; 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 守之乐:乐其乐) 真谛在于:与民同乐
第四段----众人归 1.本段写了哪些乐? 三种乐:禽鸟 太守 游人 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 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 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的反映。
(1)表示陈述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 ……”的句式。 ①环滁皆山也。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⑤山间之朝暮也。 ⑥山间之四时也。 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⑧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⑨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⑩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2)一词多义 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乐 趣”) 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动词) 谓:太守自谓(称谓) 太守谓谁(是,为) (3)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8、醉翁亭记
【讨论环节】 1、在翻译的基础上,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四周环境和亭名由来 。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 乐无穷。 第三段: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 面。 第四段: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
28、醉翁亭记
2、再读课文,根据提示边读边圈画出写“山水 之乐”缘起的句子,体悟醉翁亭所处的环境之 美。 (1)山水相映之美:(第一段) 山蔚然深秀 环境秀美 林林壑尤美 泉水声潺潺 环境清幽 峰回路转 亭翼然临泉 外观飘然
wk.baidu.com
28、醉翁亭记
(2)朝暮变幻之美:(第二段)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3)四季变幻之美: 春夏秋冬相关语句。(第二段) (4)动静对比之美: 静态 蔚然深秀的狼牙山 动态 水声潺潺的酿泉 静态 树林阴翳 动态 鸣声上下
28、醉翁亭记
【文本探究】 第一段---寻找醉翁亭 1.划分第1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第1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 两层: 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 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 下而上,点题);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 眼,主线)。
28、醉翁亭记
4.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 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 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 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 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 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 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 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28、醉翁亭记
【展示环节】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一)语言赏析 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 “也”字,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 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 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 的抒发。请在文中找出这21个“也”字,并归 纳其用法。
28、醉翁亭记
【拓展延伸】 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两人都有 被贬的政治遭遇却“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 “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 神。《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 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 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 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 情怀。
28、醉翁亭记
5.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6.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7.如何划分第三段层次? 滁人游山之乐(……游也。) 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第二段---风景画 1.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
化”。 2.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 3.“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8、醉翁亭记
第三段---风俗画 1.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 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 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2.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在大 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3.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4.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注:“中心”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旨”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 。从这意义上来讲,文章的“中心”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 体现,“主旨”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这 样理解:现在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现在所说的 “主旨”就是“中心思想”的后半部分,能够揭示作者表达 情感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醉翁亭记》:中心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写醉翁亭秀丽风光和游之乐;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2)表示肯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某某是 ……(谁)”。 ①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 。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乐亦无穷也。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8、醉翁亭记
(二)写法探究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8、醉翁亭记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 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 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 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 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 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 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 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 色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导学案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自学环节】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必要时可以在书上注音。 环滁( chú ) 林壑( hè) 琅琊( lángyá) 林霏( fēi ) 颓然( tuí ) 潺( chán ) 僧( sēng ) 饮少辄( zhé)醉 岩穴瞑( mí ng ) 伛偻( yǔlǚ) 酿( niàng ) 弈( yì)者胜 朝( zhāo )而往 酒洌 ( liè) 山肴( yáo )野蔌( sù ) 觥筹( gōngchóu ) 阴翳( yì ) 射者中( zhòng )
28、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