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含解析

4。(2020·自贡)在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移到中间某个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变化了△U和△I.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小后变大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V。
【答案】(1)如图;断开;(2)电阻R断路;(3)0.3;右;1。5。
★典例呈现
★考点一:电路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典例一:(2020·湖南常德)用电器R1和R2上都标有“6V”字样,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1和R2 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R1:R2=2: 1;
C.R1和R2并联在4V电源上,通过电流I1:I2=2:1;
2。(2020·天津)图所示是某导体中的电流I跟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该导体的阻值为( )。
A. 40ΩB. 30ΩC。 20ΩD。 10Ω
【答案】D。
【解析】由图像知,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说明导体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由欧姆定律 可得,导体的电阻: ;故选D。
3.(2020·四川成都A)图是R1、R2两电阻的U-I图像。将R1、R2并联后接入电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 )。
2.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清单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清单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提醒: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问题。
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提醒: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也是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同样也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中的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3.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的注意事项(1) 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证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电压一定。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和特殊性,使实验得到的结论更具普遍性。
(3)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换”的方式改变电阻值,即先在电路中接入一个5Ω的电阻,测量完毕,把5Ω的电阻拆下来,换上另一个不同阻值的电阻。
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电压的单位是V,电阻R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其变形公式为R=U/I 和U=IR。
3.公式的物理意义欧姆定律公式I=U/R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随着增大为几倍。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为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几分之一。
4.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欧姆定律适用于从电源正极到负极之间的整个电路或其中一部分电路,但前提是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2)欧姆定律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同一导体和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而言的。
(3)欧姆定律中提到的“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电压电阻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电压电阻知识点电压和电阻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物理学中电压和电阻的知识点展开,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1. 电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电压,也称为电势差,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变化。
在物理学中,电压通常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计算公式为V=ΔU/ΔQ,即电压等于电势差与电荷量之比。
电压的大小决定了电荷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是电路中电流流动的动力。
2. 电阻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电阻是指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U/I,即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之比。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导电性质和几何形状,具有不同的电阻值的物质被称为电阻器。
3.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V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即I=V/R。
这意味着,电压增大将导致电流增大,而电压减小则导致电流减小。
这一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4.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在电路中,电阻可以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组合。
当电阻按照相同方向连接时,称为串联电阻;当电阻按照相反方向连接时,称为并联电阻。
4.1 串联电阻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即R_total = R1 + R2 +R3 + ... + Rn。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过所有电阻,因此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是相等的。
4.2 并联电阻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 1/Rn。
在并联电路中,不同的电阻与电压相同,因此电压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
5. 电阻与功率的关系电阻在电路中除了阻碍电流流动外,还会产生热量。
根据焦耳定律,电阻的功率P可以通过 P=I²R 或 P=V²/R 计算。
初中科学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初中科学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电学现象以及应用电学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流的定义及性质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导体两端施加电压时,电荷在导体中产生流动,形成电流。
通过在电路中添加电流表,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二、电压的定义及性质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通过物质时,由于电势差而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程度。
通常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也可以理解为电路中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的动力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欧姆定律指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且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电阻决定。
换句话说,电压越高,电流也相应增大,而电阻越大,电流则减小。
三、电阻的定义及性质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遇到的阻碍程度。
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电流的大小。
电阻越大,通过电路的电流就越小,反之亦然。
电阻的大小不仅与物质的导电能力有关,还与导体的长度、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普通电线是一种较好的导体,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而电阻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调节电阻大小的器件。
四、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电压=电流×电阻,即U = I × R。
由此可见,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呈现出直接的线性关系。
当电压或电阻发生变化时,电流也相应发生变化。
这一关系对于电路设计以及电器的运行原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对于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了这一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保护电器设备,确保电路的稳定性。
【知识学习】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电流值∕AR=234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电流和电阻是电学领域中基本的概念,它们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对于理解电路和解决相关问题非常关键。
本文将就电流与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电流的定义与特性电流(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通常情况下,电流的方向被定义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即从正极到负极。
其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 = U/R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2. 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越小,电流越小。
二、电阻的定义与特性电阻(R)是指电路中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U/R,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即电压越大,电阻越大;电压越小,电阻越小。
2.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即电流越大,电阻越小;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三、应用实例1. 并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以并联方式连接时,其总电阻(Rt)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1/Rt = 1/R1 + 1/R2 + 1/R3 + ...其中R1、R2、R3等分别代表并联连接的各个电阻器的阻值。
2. 串联电阻的计算当电阻器以串联方式连接时,其总电阻(Rt)可以直接求和计算:Rt = R1 + R2 + R3 + ...其中R1、R2、R3等分别代表串联连接的各个电阻器的阻值。
4. 电阻与功率关系根据功率公式 P = UI,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这一关系可以表示为 P = I^2 * R。
四、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示为了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电路图示进行说明。
(在此插入电路图示)根据该电路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 电流值∕A 1R=# # 2 # # 3##4##(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给予肯定)。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V、1.2V、1.8V、2.4V);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如5Ω、10Ω、15Ω、……),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最全笔记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 2.4V、1.8V、1.2V,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电压U/V 2.4 1.8 1.2电流I/A 0.24 0.18 0.12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
),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
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3)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1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在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电阻R/Ω 5 10 15电流I/A 0.6 0.3 0.2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阻有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整理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次数
电阻值∕Ω
电压值∕V
电流值∕A
R=
2
3
4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
1.2V、1.8V、
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
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保持3V不变,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3V不变。
更换不同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电压不变U=3V,分别记录每次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R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与论证: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