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2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2 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

九年级(下)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

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

(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

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

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

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

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

经过一番慷慨陈辞,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

(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

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

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

故事复述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

最后秦王只好屈服。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作动词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3. 一词多义(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____________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____________①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①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___________(2)怒:①天子之怒.F____________①怀怒.未发____________①怒.而飞(《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辱:____________(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谓F:__________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____________(4)安陵君其许.寡人许F:___________(5)大王加惠..加:____________惠:____________(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F:_________(7)秦王不说.说F:___________(8)且秦灭.韩亡魏灭F:___________(9)故不错意.也意:____________(10)而君逆.寡人者逆F:___________(11)岂直..五百里哉岂直: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12)秦王怫然..怒怫然:__________(13)臣未尝.闻也尝F:___________(14)伏尸..百万伏尸:__________伏:____________(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F:___________布衣:__________(16)亦免冠徒跣..徒:____________跣:___________(17)以头抢.地尔抢:____________(18)非士.之怒也士:____________(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___________休:____________祲:____________(20)若士必.怒必:____________(21)今日是.也是F:___________(22)挺.剑而起挺:____________(23)秦王色挠.挠:____________(24)长跪而谢.之曰谢:____________(25)寡人谕.矣谕:____________(26)徒.以有先生也徒: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1)之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③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④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②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2)以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④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3)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__①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4)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5)何②何.至于此__________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6)也②非士之怒也.__________(7)且.秦灭韩亡魏__________(8)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9)而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_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①轻寡人与.__________(10)与②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11)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___(12)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13)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15)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末期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秦国先后灭韩亡魏。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第一段:秦王派人通知安陵君的两句话,既反映了秦王的狡诈,又反映出秦王的骄横、狂妄。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欺诈伎俩,委婉而又坚定地拒绝了秦王,表现了他清醒的头脑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秦王不悦,这是一贯骄横成性的秦王意外受挫后必然有的反应。

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来缓和并解决矛盾。

这段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秦王以威势压人,他认为自己在相继灭韩亡魏后,声威赫赫,对只有方圆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君,用威吓欺诈手段就能使他屈服,没想到却碰了个软钉子。

因此一见到安陵君的使者唐雎,就直接向他提出质问:安陵君为什么不听我的话?接着恩威并施,说秦国在灭韩亡魏后,没有直接吞掉安陵国,是因为安陵君是忠厚长者,这是恩;接着把他的欺诈行为粉饰成让安陵君扩大领土,把安陵君的婉拒说成是逆寡人,把阴谋不能如愿的原因归结为安陵君轻寡人,这是威。

秦王的这个反问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盛气凌人,带有很强的威胁意味,因为一旦给了强秦一个口实,秦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起进攻了。

唐雎的对答态度明朗、坚定,同时不失分寸。

他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昧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内容和前面安陵君回答秦王使者一致,前后照应。

用虽,岂直句式,先对即使拿比五百里大一倍的土地来易安陵也加以否定,然后回到秦王所谓的五百里易地条件,否定更有力量。

第三段:秦王彻底被激怒,不再有任何掩饰,直接拿天子之怒来威吓唐雎,骄横不可一世之态毕现。

唐雎针锋相对,用布衣之怒来和天子之怒对抗,而秦王对布衣之怒的极度轻蔑态度,跟他前面所说的天子之怒形成鲜明对比,再次显示了他的骄横和狂妄。

唐雎坚定有力地回答了秦王对布衣之怒的轻蔑看法,一连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发怒所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言下之意表明自己跟专诸、聂政、要离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这就为他紧接着挺剑而起的行动做了有力的铺垫。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陈涉世家》比较阅读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甲】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2023中考语文三轮考前专练:文言文阅读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中考语文三轮考前专练:文言文阅读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皆良实良实:忠良诚实的人B.陟罚臧否陟:赞扬C.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D.危急存亡之秋秋:时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4.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与简析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与简析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与简析【解题】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篇名为后人所加,也有称《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的。

唐雎(jū),也作唐且(jū),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

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所以,安陵君也称。

鄢陵君”。

本文所叙事实,发生在秦王赢政二十二年前后,当时韩、魏已先后被秦国消灭,其余赵、燕、齐、楚四国在连年战争中,早已被秦国宰割削弱,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势已定。

当时秦王自恃强大,气焰逼人,并不把安陵这样的小国放在眼里.他以为只要通过外交上的威胁欺骗手段,就可以把安陵并吞,于是诡称愿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五十里的安陵,这显然是一种欺诈。

唐雎在安陵处于存亡的危难关头,担当起出使秦国谈判的使命,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折服秦王,赢得了外交斗争的暂时胜利。

“不辱使命”意思是在这次奉命出使秦国的过程中没有使国家受到屈辱。

安陵终于被秦国消灭,这是历史的必然。

但唐雎在国家危难关头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却感人至深,流传千古。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拿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该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给予好处,拿大面积的地来调换小块地,很好;虽然这样,但是我从上代那里继承的这块封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来调换。

”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

我用五百里的土地调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却凭五十里大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我把安陵君当成忠厚的人,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啊。

现在我拿十倍(于安陵)的地方,希望给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不顺从我,这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

不,不是这样啊!安陵君从上代那里继承了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千里大的地方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经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到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杀人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听到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只不过摘下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持汤沃灌汤: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③腰白玉之环腰:④以军务倥偬以:⑤今日预为预:(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详细解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详细解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详细解析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该会答应我吧!”)[秦王:即秦始皇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易:交换。

安陵:当时是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许:答应。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继承来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加惠:给予恩惠。

加,施加。

甚:很,副词。

善:好。

虽:虽然、即使,连词。

然:这样,代词。

于:从,介词。

愿:希望。

弗:不,否定副词。

]秦王不悦。

(秦王(很)不高兴。

)[悦:高兴,愉快。

]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遣唐睢出使到秦国。

)[因:就,于是。

使:前一个是“派”,后一个是“出使”。

于:到,介词。

]【句段分析】劈头即自称寡人,足见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

“其”字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

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婉辞,陈理为据,态度坚决。

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主要描写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说明秦王与安陵君的矛盾趋于激烈。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秦王对唐睢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谓……曰:对……说。

听:听从。

何:为什么。

也: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打他的主意呀。

)[且:况且,连词。

以:凭,凭着。

错意:置意。

错,能“措”。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思,是轻视我吗?”)[请:让人做某事。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作业题(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4分)①请广于君( ) 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寡人谕矣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3、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易地”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列举了专诸刺王僚、、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4、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安陵君:秦王:唐雎:(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完成10——13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1分)(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广故数言欲亡欲亡故不错意也 B、虽千里不敢易也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C、臣未尝闻也尝遗余核舟 D 徒以有先生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答:4.请你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4分)答:(1)(2)(三)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020中考试题文言文精选《唐雎不辱使命》《上尝欲遣人使朔方》对比阅读(含参考答案、解析、译文)

2020中考试题文言文精选《唐雎不辱使命》《上尝欲遣人使朔方》对比阅读(含参考答案、解析、译文)

2020中考试题文言文精选《唐雎不辱使命》《上尝欲遣人使朔方》对比阅读【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睢不辱使命》)【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

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

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同列悚息不敢动。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

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

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4分)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唐雎比较

唐雎比较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每组阅读依中考例10分,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第二、三段【乙】《曹刿论战》全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5、有观点认为甲文中唐雎用“流血五步”来要挟秦王,不能称之为勇,也不能称之为智,而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不值得赞赏,更不宜提倡,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唐雎不辱使命》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选择题解析)

《唐雎不辱使命》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选择题解析)

B.“轻寡人与”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
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C.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
差不多,语气和态度相同。
D.在文中的秦王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 (选择题解析)
1.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争的结局。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
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
3.选出下列对文章写作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
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
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
气凛然、不畏强暴。
【解析】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 „三子”,挺剑而起。这是情节的高潮。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唐雎不辱使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唐雎和邹忌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经在政治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在这两位人物中,唐雎以不辱使命的形象闻名于世,而邹忌则以嘲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为人所知。

下面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进行对比阅读。

唐雎是春秋时期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人物,曾经担任过晋国的使臣,被授予了外交使命。

在其外交使命中,他曾经多次与韩、魏、燕等国进行接触,并成功地使得晋国避免了战争。

他的外交手段非常灵活,能够在外交中极好地维护晋国的国家利益,因此被很多人称为“晋国的外交明星”。

相比之下,邹忌则以嘲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为人所知。

据传,邹忌曾经向齐王献上一匹名马,但齐王并不欣赏,而是将其交给了一个贫民,引起了邹忌的不满。

后来,邹忌又向齐王献上一匹性格凶猛的马,齐王却很喜欢,邹忌于是嘲讽他说:“上次献给您的是名马,您却不
懂得欣赏;这次献给您的是劣马,您却看中了它的凶猛。

”这个故事
告诉人们,邹忌勇于批评上级,有着敢于直言的精神。

不同于邹忌的直言不讳,唐雎则以不辱使命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

唐雎在外交中表现出的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出色的交际能力,让晋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他在外交中不仅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关系,还能够化解危机,保持晋国的稳定。

综上所述,唐雎和邹忌虽然在春秋时期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形象却截然不同。

唐雎以不辱使命的形象为人所知,而邹忌
则以勇于直言的精神为人所称赞。

无论是哪种形象,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启示。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

这篇文章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激烈紧张的斗争场面,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作品《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2、文体这是一篇记叙文,以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激烈交锋,最终不辱使命的故事为主线。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3)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4)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5)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使”是派遣,后一个“使”是出使)(2)以:以大易小(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3)于:受地于先王(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4)徒: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亦免冠徒跣(光着)4、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使动用法,使……伏,使……流)(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三、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0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0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原文呈现】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诵读点拨】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23周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周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周口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选文【甲】《唐雎不辱使命》(略)【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

详,同“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②酒既酣( )(2)下列与【甲】文“以头抢地尔”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徒以有先生也B. 因以匕首刺王僚C. 计日以还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天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

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一)【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乙】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词(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岂直五百里哉?(3)傧者更道(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译句(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二、【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中考必读之三:《唐雎不辱使命》【虚词归类】1.之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五百里之地/ 皆布衣之士也②代词,相当于“他”,或“它”。

如:长跪而谢之/ 愿终守之③连词,起连接主谓作用,不译。

如:天子之怒/ 专诸之刺王僚2.而①表示顺接关系。

如: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挺剑而起②表示转接关系。

如:而君逆寡人3.于①相当于“在”。

如:仓鹰击于殿上②相当于“到”。

如:使唐雎使于秦/ 何至于此③相当于“从”。

如:受地于先王/ 休祲降于天④相当于“给”。

如:请广于君4.以①相当于“凭”、“靠”。

如:君以五十里之地存②相当于“拿”、“用”。

如:以大易小/ 今吾以十倍之地③相当于“因为”。

如:徒以有先生也④相当于“把”。

如:以君为长者【课文内容疏理】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故事的发展)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以“士之怒”进行反击,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故事的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唐雎不辱使命(篇二)

唐雎不辱使命(篇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三、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

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

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译文唐雎不辱使命(汉)刘向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加以注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一)【甲】略【乙】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傧者①: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②: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词(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岂直五百里哉?(3)傧者更道(4)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2.译句(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文:(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文: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4.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5.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6.读了【甲】【乙】两文这些“士”的故事后,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二)【甲】略【乙】孙膑①赛马忌②数与齐诸公子③驰逐重射④。

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⑥,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⑦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注释】①孙膑:春秋时大军事家,在魏国受到庞涓的迫害,成了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达到齐国,受到器重。

②忌:田忌,齐国王侯,大将。

③诸公子:指齐国王室子弟们。

④驰逐重射:以重金赌注赛马。

逐,竞赛。

射:赌博,比赛。

⑤弟:同“第”,但,只。

⑥临质:临场赌赛。

质:对抗。

⑦辈:等级。

1.解词(1)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2)于是孙子谓田忌曰2.译句(1)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2)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3.田忌取胜的前提是什么?4.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5.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甲】略【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 [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0.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4)图穷而匕首见(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2)使毕使于前。

译文:23.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四)【甲】略【乙】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

赵王自效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①,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

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1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秦王怫然怒()②布衣之怒()③以头抢地耳()④天下缟素()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9. 文段(二)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2分)2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存赵国()②人之有德于我也()③愿君之忘之也!()④唐雎谓信陵君曰()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22.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两语段的异同。

(4分)《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参考答案(一)1.(1)通“措”安放。

放置(2)难道(3)改。

(4)应当。

2.(2)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3.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的维护国家权益。

4.言行“秦王怫然怒”。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或秦王发怒(蛮横霸道)并威胁。

5.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6.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参考译文】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

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

”迎接宾客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派遣你作为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人口众多,张开衣袖连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张规矩,那些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不贤、没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二)1、(1)多次(2)对......说,告诉 2、见译文3.“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4.“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5.充分信任下属。

6.可从足智多谋、知己知彼等角度来回答。

【参考译文】田忌屡次和齐国的王室子弟们以重金赌注赛马。

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差距不大,马有上中下三个等级。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这次)您只管下重金赛马,我一定能使您胜过他们。

”田忌相信了孙膑的话,与齐国的王室子弟们下了千金赌注来赛马。

到了临场赌赛时,孙膑说:“现在用您下等的马和他们上等的马比,用您上等的马和他们中等的马比,用您中等的马和他们下等的马比。

”等到三个等级的马赛完后,田忌的马第一次没有取胜但后两次取胜,最后得到了公子们的千金赌注。

(三)20.(1) 道歉(2) 介词,从、由(3) 明白,懂得(4)穷尽,完结21、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2(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3.B【译文】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

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 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

(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

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

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

(四)17、①盛怒的样子②的或介于主谓之间③撞④穿丧服18、(3分)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19、(2分)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20①保存,使……保存②对于③希望④告诉,对……说21.别人讨厌我,我一定要知道,我讨厌别人,不可以让别人知道。

22、(4分)(1)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说对一点即可)(2)不同点:主要是两篇文章表达的中心不同,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方面:(一)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二)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

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

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参考译文】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

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

”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