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确定)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邓稼先 》(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邓稼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名人的崇高人格和奉献精神,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奉献。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某某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阅读理解难度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能介绍作家作品,并会正确书写、解释重点字词。
2、能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思路,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1)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
(2)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思路,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并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二。
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1.补全下列成语。
锋 ()毕露妇 ()皆知两() 清风马革( ) 尸死而后( )( )出不穷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 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 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 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 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 想和为人。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我”对邓稼先的评价,洋溢着对朋友的深情。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 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 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 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 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1、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 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 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 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 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 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 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8.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的?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一是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的品质、
精神、贡献进行深情赞颂。 二是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和
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三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 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四是从人生选择的角度,突出邓稼先对事 业和对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 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 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 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
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内容上,把邓稼先的贡献放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大转变做出 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 迹使人非常感动。
成语积累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毕:全。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 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
表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 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精神品质,他 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句子赏析,探究写法
说一说:“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 一下,然后告诉我。”如何理解这句话?
➢ 一方面说明了邓稼先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 风。
新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课堂导入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沪教版
邓稼先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第一线,亲自参 与各种实验和测试。他不仅在技术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 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 了自己的全部。
无私无畏不畏艰险在源自制“两弹”的过程中,邓稼先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他从不畏惧,始 终坚持实验,甚至亲自参与核试验,为祖国的核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 件大纲
目录
• 邓稼先简介 • “两弹一星”的背景 •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 结语
01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的生平
1924年出生于安徽 怀宁县。
1941年考入西南联 大物理系。
1935年考入志成中 学。
邓稼先的生平
1948年赴美留学,从事原子核物理研 究。
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能力。
邓稼先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 就,更在于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他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终身,成为
后人敬仰的楷模。
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邓稼先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 斗。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事 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在原子核理论、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 贡献。
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期间,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为我国 的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2
“两弹一星”的背景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 级大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核 武器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03
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概述《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有1500字。
课文以邓稼先为主角,讲述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故事,旨在启发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内容邓稼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他的家境贫寒,但他却拥有坚强的毅力和追求知识的激情。
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邓稼先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希望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上下求索。
邓稼先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鼓励。
老师帮助他申请了资助金,并提供了一些教辅资料。
邓稼先感激老师们的关怀和支持,他决心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邓稼先不仅在学习上有所成就,还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
他参加了乡里的义务劳动和社区志愿者活动,帮助了老人和孤儿。
通过这些活动,邓稼先意识到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应该积极回馈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在一次校园文化活动中,邓稼先担任了主持人,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自信。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证明了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这篇课文以邓稼先的成长故事为主线,生动描述了他在困境中不放弃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的决心。
通过这份坚持和努力,邓稼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激励了更多的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总结《邓稼先》这篇课文给予了学生们很多启示和教育意义。
通过邓稼先的努力和成长经历,学生们受到了勤奋和毅力的启发,懂得了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此外,作为学生,他们还应该关心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邓稼先参加的义务劳动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使他更加懂得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他人尽一份力量。
通过阅读和学习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学生们将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正能量和人生智慧。
邓稼先的成长经历将继续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追求梦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笔者认为,《邓稼先》这篇课文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邓稼先个人杰出先进事迹及爱国故事10篇
邓稼先个人杰出先进事迹及爱国故事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邓稼先个人杰出先进事迹及爱国故事10篇邓稼先依然活在无数国人心中,他的先进事迹在中华大地上传颂,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争当中国脊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邓嫁先成功的故事
邓嫁先成功的故事邓稼先,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邓嫁先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邓嫁先成功的故事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1958年8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了时任我国核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你看怎么样?”这个大炮仗,指的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是邓稼先。
接受钱三强交与的任务后,邓稼先开始消失在亲戚朋友的视线里,长达28年,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忙什么。
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一个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原来当年那个年轻人投身我国的核科学事业去啦。
在当时人才济济的中科院,为什么钱三强会选择年轻的邓稼先主持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恐怕还得从邓稼先小时候说起。
13岁时愤而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镇的铁砚山房是邓稼先出生的地方。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邓稼先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带着他来到当时在北大任教的父亲身边。
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邓稼先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此外,他还对世界名著感兴趣,并且早早地接触了英文、数学等科目。
可以说,邓稼先的童年生活,充满着书本香气。
中学时代的邓稼先越来越喜爱数学和物理,在崇德中学上学时得到了比他高两届的杨振宁的帮助,学习突飞猛进。
就在这时,他平静的学习生活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枪炮声打碎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
22天后,北平沦陷了。
占领北平的日军强迫市民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杨振宁是邓稼先的挚友,两人从小就情同手足,并且都在美国留学学习物理,成绩都非常优异。
上图为1949年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杨振平兄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合影。
《邓稼先》精神品质三个典型事例
《邓稼先》精神品质三个典型事例1、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
13岁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
当时,日本侵略者有个规定:凡是中国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礼。
邓稼先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是怎样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侮辱,于是,他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这种对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个爱国父亲。
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夹着伪政府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
没想到,那位朋友刚一进门,平时一向很和气的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很严厉地质问他:你来干什么?那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
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邓先生是嫌自己给日本人办事。
朋友羞愧难当,正想辩解什么,父亲一声怒吼:你出去!这件事,给童年的邓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意识。
那时,日本侵略者每占领一座中国城市,就强迫中国人去参加所谓游行集会,庆贺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
邓稼先虽然很气愤,但又不能不去。
当游行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扯碎了发给他们的小纸旗,还不觉得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脚,感到很扬眉吐气。
但这一幕校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
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
校长知道这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
之后,校长找到邓稼先的父亲,告诉他邓稼先已放人盯上,迟早会出危险的。
万一被密报上去,就会落到日本人手中。
为了他的安全,就应想办法让他离开那里。
眼见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父亲只得同意把儿子送到外地。
临行前,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谁也吃不下去。
父亲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从没有过的眼光看着这个儿子,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你还年轻,正是学知识的时候。
你出去之后,不好学文,像我一样,学文对国家有多大用处呢?你必须要学科学。
我们国家落后、贫穷,受人侵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人。
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对国家有用啊。
邓稼先科研场景
邓稼先科研场景邓稼先说:“我的梦里经常有两个场景,一个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
一个是妻儿们欢笑的场景”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的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十三年。
而这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也过去了整整四十一年。
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让世界真切看到了原子武器的毁灭性力量。
朝鲜战争期间,装有原子弹的导弹一度运至日本冲绳。
一生为世界和平奋斗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通过自己的学生转告新中国:“要保卫世界和平,就要反对原子弹。
反对原子弹,必须要先拥有。
”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担任核研究院理论部主任的。
1957年,《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中国用农产品交换苏联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中国人对此充满期待。
但事实上,即使在常规武器上苏联老大哥也只允许中国人仿制他们将要停产的武器装备。
到访的苏联专家列出了研制原子弹的数百个专业,其中还包括“花匠”专业。
邓稼先很谦逊地向“老大哥”讨教花匠和造原子弹有什么关系?得到的回答是:“你为什么不问原子核物理学家要不要在开满鲜花的环境里工作呢?”但很快,就连这种不合格的老师也没有了。
中苏关系逆转,苏联撤走专家,带走资料。
而且赫鲁晓夫说:“没有我们的帮助,二十年中国也搞不出原子弹。
”《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此时邓稼先领导的理论小组已经组建一年多了,但仍然没有人知道原子弹研究的方向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据说邓稼先每天深夜回家,总是坐着愣神,呆呆地看着月亮,小孩子不管怎么玩耍,他好像都看不见。
终于,他将目光锁定在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这也是邓稼先对于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最大贡献。
方向确立了,邓稼先晚上备课,白天教授年轻人专业知识。
有时上晚课,邓稼先竟然站在黑板前睡着了。
终于,邓稼先及其小组走到了一个关键之处,寻找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参数。
当年苏联专家曾给过一个参数,却导致了科研小组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
计算用的纸装进了麻袋,堆满了几个仓库,得出的数据却从未与苏联专家的参数吻合。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
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
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
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
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
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
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
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
那一夜,许鹿希哭了。
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
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
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
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
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
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
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
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
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
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邓稼先的感人事迹邓稼先的工作体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追求自主创新的决心。
通过自主研发核武器,中国不再依赖外部支持,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邓稼先的感人事迹(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邓稼先的感人事迹(精选篇1)小时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邓稼先,那时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而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篇由杨振宁写的《邓稼先》时,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伟大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在今天预习了《邓稼先》这篇即将学习的课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时刻被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感动着。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不求功名利禄,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
最终成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为了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他的生命。
我们学习《邓稼先》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邓稼先的感人事迹(精选篇2)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平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
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
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
邓稼先的爱国事迹50字
邓稼先的爱国事迹50字
1、一生从事我国的核事业,孜孜不倦的研究默默无私的奉献,工作是他的全部。
后来因核辐射他得了癌症,病床上他仍在研究,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2、在远离城市的荒漠戈壁隐姓埋名28年间,邓稼先亲身经历核试验32次,亲自指挥15次。
在一次空投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装置未被引爆,直接摔向地面。
邓稼先并未多言,他不顾同事们的极力劝阻,只身奔向现场,弯下腰低着头认真查找,力求尽快确定装置落点。
3、为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原因,邓稼先不顾生命安危和辐射侵蚀,双手捧起含有剧毒的放射物的碎片仔细观察分析。
正是由于这一举动,猛烈的放射物侵入他的身体。
随后,邓稼先还坚持自己装设置。
4、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毕业当年,他毅然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邓稼先演讲稿
邓稼先演讲稿邓稼先演讲稿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邓稼先演讲稿,期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邓稼先演讲稿1敬重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他就是我国出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爷爷。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追寻他生命的一个个脚印……1950年邓稼先爷爷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历尽艰险回到了北京,为中国的物理商量做出了巨大奉献。
1958年,邓稼先爷爷告辞家人,开头了隐姓埋名的隐秘历程,和很多甘愿静静无闻奉献的科学家一起,最终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
28年来,邓稼先爷爷无时无刻不在奉献着自己,为了祖国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一次航投试验失败,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受到了严峻的核辐射,身体一每天弱下来。
对此,他无怨无悔。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爷爷为我国核武器事业耗尽了最终的心血,而他的遗言却是“死而无憾”。
邓稼先爷爷用才智和生命为研制“两弹”,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留下的不仅是原子弹、氢弹,留给我们的还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对祖国的热诚之心。
他的精神在人民的心中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激励着很多爱国志士无怨无悔隐秘地为国防奋斗。
当我知道邓稼先爷爷曾任中物院院长的时候,我很兴奋。
我兴奋,我是中物院人,我兴奋,我生活在享有科学家摇篮美誉之称的科学城,我兴奋,我的亲人们都跟邓稼先爷爷一样从事着国家的核武器事业。
我有一个幻想就是当个科学家,向邓稼先爷爷学习,长大后“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
邓稼先演讲稿2敬重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日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邓稼先》。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一边是你友爱的祖国,一边是昂扬的工资;一边是你挚爱的家人,一边是不行诉说的工作;一边是你患病严峻的身体,一边是你难以舍弃的工作,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选择?有一个人,用他的一生做出了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 理想党员”,是指:
•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 服工宣队、军宣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内容赏析
第四部分:邓稼先对中国原子弹 独立自主研发的证实。
词语积累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比喻锐气才干 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家喻户晓 (jiā yǜ hù 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 (fù rǔ jiē zhī):表示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用马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奉献全部精力。 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直到死为止。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 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 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 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 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 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 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 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 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 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 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 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 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美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
《“我不能走”》中提到的邓稼先工 作的地点在哪里?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 马革裹尸的古战场。
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
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说明 了邓稼先高尚的奉献精神。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吊古战场文》。
茫茫的旷野一望无边,不见人影。弯弯曲曲 的河象带子一样流过,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 天色昏沉沉的,令人悲伤。北风悲鸣,太阳也变 得昏黄。蓬草折断,百草枯黄,寒冷得像下霜的 清晨,飞鸟不敢停下,百兽慌得急奔而失群,亭 长告诉我:“这是古战场啊! (在这里)经常是全军覆灭。常常有鬼哭 的声音,天气阴的时候就听得见!”
(1924—1986),安徽
省怀宁县人, 1945年毕业于西 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 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的理论方案,我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 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 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 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朗读的语调和感情 ----赞美、自豪、深情
提 示
1.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2.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小标题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 “两弹”元勋
族的核武器事业所作出 的贡献。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 “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永恒的骄傲——气势磅礴,对邓稼先 一生作了最恰当的评 价。
内容赏析
第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
--引子、前言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 分 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 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 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 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 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 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 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献身祖国的崇高精 神,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 之情。
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 有哪些困难?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热泪盈眶 (kuàng) 可歌可泣 (qì) )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 (páng huáng) 鲜红 殷红
(xiān) (yān)
鲜为人知 (xiǎn) 殷切 (yīn)
宰割 ( zǎi gē ) :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筹划 ( chóu huà ) :想办法、筹措。 彷徨 (páng huáng ) :犹豫不决。 仰慕 ( yǎng mù )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 ( kě gē kě qì ) :值得歌颂,使人感 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 ( xiǎnwéirénzhī) :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 ( dāng zhī wú kuì ) : 指承当得起 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
词语积累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知人之明
鲜为人知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 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操。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各 部分主要讲什么内容?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 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美国政府 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 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 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 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内容赏析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邓稼先对自己 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 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 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 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 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 生命危险。 ----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悼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 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安徽怀宁人,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 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 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 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 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 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 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是全文的总结。
第六部分:引用电报、书信中的话 总体评价邓稼先。高度赞扬邓稼先。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 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 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 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 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 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奥本海默 邓稼先 奉 美国 中国 献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精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神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最不引人注意 锋芒毕露 忠厚平实 善于辞令 真诚坦白 复杂的人 “纯”、朴实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 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 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 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升起的蘑菇云
我国于1966年 12月28日成功地进 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 飞机空投的300万 吨级氢弹试验获得 圆满成功。从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弹,中 国只用了2年零2个 月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氢弹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 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 甲午战争写起?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 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视频资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张爱萍将军(右一)在试 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报告。
“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真情流溢,不带一丝雕琢。邓稼先把国 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面临 生与死的选择时,表现出一种身先士卒、不 怕牺牲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作者为什么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作为《邓稼先传》的 背景音乐? 烘托邓稼先贡献的伟大。作者用他一生 都喜欢的五四时代的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 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改写 中国民族历史的这一伟大转变联系了起来。
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是一 位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 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 科学家。
内容赏析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经 历和贡献。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 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 大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 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 辉一生。
内容赏析
第三部分:比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以凸显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