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1.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3.列举声音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4.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一、知识体系构建声音与环境二、知识要点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v固> v液> v气 ;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4.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液体(水) 可以传播声音.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它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涛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知识点二:声音的三个特征6.音调:(1)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2)人的听觉范围:20 ~20000 Hz.(3)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音;次声: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人耳都听不见.(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弦的张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7*.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知识点三:乐音和噪声9.从环保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叫做噪声.10*.车门车窗关闭后,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采取隔声措施来减小噪声.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来探究.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若其他现象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你知道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吗?答案乙和丁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2.战争年代军队里流传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这是因为老兵有经验,如果他能够听到远处开炮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试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答案炮弹飞行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当人听到炮声时,炮弹早已远离人而去了.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以及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们首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80 1.02F 铜100 0.76G 尼龙80 1.02H 尼龙100 1.02I 钢80 1.02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三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实验2:选用编号为 A 、 B 、 C 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完成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要重做前面的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答案实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影响音调,而在做前面的实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系,实验中在控制这一条件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前面结论的可信度,所以是有必要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案自主复习:完成本章下列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
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案探究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探究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B、(2)(4)C、(1)(3)D、(3)(4)探究知识点三:环保问题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型复习课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能准确判断和区分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3、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减弱和防治噪音学习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判断学习难点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判断学习流程备注知识链接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Hz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声现象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原理。此外,教师还应强调声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作业小结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一些与声现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包括理论知识巩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不同乐器声音的实验中,学生应学会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复习与探究”为主线,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复习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之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节课将以“复习与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知识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4.研究方法: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相应练习:1.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二、声音的传播知识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研究方法:类比法。
相应练习: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2.“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声现象复习目标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4.会利用回声测距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疏理知识,落实双基】1: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 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 ____。
(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3.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4.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6: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 D.倒车雷达8.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9.次声波(频率低于 Hz 的声)(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10.(1)声可以传递,如:回声定位,B超.(2)声可以传递,如:超声波碎石.11.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B.改变音色C.提高音调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12.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1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一)
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生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生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了解乐音的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学案教师导学【模块一】一、《基础知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以下内容:1.课本p30图2.1-1说明了: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
或者说,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
4.P32图2.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6.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7.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传导。
8.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效应。
二、《我的疑惑》——学生小组交流,并提出疑惑。
三《重难点知识剖析一》1.声音的产生:【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2.声速【典型例题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四《基础知识升华一》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2.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3.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A.声响的发生和传达 B.声响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响──超声波、次声波2.进程和方法:A.探求声响的发生和传达条件〔传达介质、传达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要素停止探求C.区分不同乐器收回的声响D.比拟资料的隔声功用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安静?欢乐?振奋?焦躁?〕体会声响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点:声响的发生、传达、特征,各种声响的特征及运用。
学习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看法和运用,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一、预习总结:〔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响发生的条件:。
2、声响传达的条件:必需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响传达的方式:以的方式传达,叫做。
4、声响传达的速度:〔1〕在15℃空气中声速是;〔2〕普通状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达速度还与有关。
5、噪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议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响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任务的噪声超越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越 dB。
〔2〕音调〔指〕:决议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议于发声体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依据不同。
〔结构改动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响。
环境维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响。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达进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响〕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才干强、声能易集中。
运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响〕特点:能绕过物体传达,传达距离远。
运用:预告地震、预告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响的进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精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3.了解乐音的特性及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4.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6.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7.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声音产生和传播;②乐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①回声测距离;②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具准备】音叉、发音齿轮、尺子、纸筒、橡皮膜、蜡烛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导入语:(展示图片)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歌声美妙动听……声现象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这看似简单,但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结合网络结构图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本章的内容而展开的,这样能使学生的复习有明确的目标。
二、专题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聚焦:1.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停止,发声随之停止。
2.声音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的方式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不同,正常情况下,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4.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
实验探究一:利用音叉、鼓、乒乓球、烧杯、水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1: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
说明。
实验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情景导入】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阅读课本P27至P29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师生共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动动手:运用身边的器材,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碰撞、振动……)来发出声音.如: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钢尺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或用手摸喉咙,感觉发声和不发声声带有什么不同)。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能观察到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这种微小振动?再次敲响音叉,用一个塑料小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用手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迫使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二、小组合作探究——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钟实验。
联系该实验现象,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声知识分析简单的声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积极思考,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梳理案I知识导图声音的产生条件: _____________ 实验:' ,条件: 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传播形式播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声音/性「音调的决定因素濒率土响度的决定因素:____________ 的特f距离发声体的远近L音色的决定因素: ___________ 定义来源和危害<防治措施:在声源处减弱、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在人耳处减弱。
[+亠r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音的利斗声声音可以传用递递。
H.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
____ 体、______ 体和 ______ 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_______________ 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______________ 发出声音的。
(3) 振动________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递着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弦乐器靠________振动发声、鼓靠________振动发声,竹笛靠________振动发声等等);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
人发声靠____振动发声的,蝉靠____振动发生,蟋蟀是靠_____振动发声的2、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________传声。
2、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发声物体____(一定、不一定)在振动,但在振动_____能听见声音(一定、不一定)。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得最快,________中最慢。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________时声速快。
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回来。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____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________m。
6、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这种振动经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即:声音→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大脑7、骨传导:声音通过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巩固练习】1、人类靠声带发声的。
击鼓传花时听到的鼓声,是由的振动而产生。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传播而被鱼听到。
传播过程中,声速变_______。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
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声现象的相关问题。如在讨论声音的特性时,让学生分组讨论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如在小组讨论中,关注学生的发言和思考过程,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速等。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分析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复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多次小组讨论和合作,如讨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合作完成实验等。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情景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声现象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种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复习课。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对声现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概念,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导学案
_____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总课时数: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难点:如何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课前预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依靠传播,传声介质可以是、、,而不能传声。
【学习导航】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手捂住自己的喉咙(喉结)的地方,发声“啊……”,感觉喉咙在,用力拨动手中的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发声的时候,塑料尺在,请同学们例举更多类似的例子,总结出: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停止。
生活中常见发声物体的发声部位:蜜蜂——蟋蟀——笛子——吹口哨——琴(吉他)——风声——雨声(流水声)——鼓声——2、声音的传播(1)现在同学们把耳朵都堵上,还能听见老师和同学的声音吗?这说明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传到耳朵的(2)一个同学用手堵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紧贴的课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敲桌子的另一端,能不能听见声音?这说明能传递声音。
(3)河岸上大声说话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花样游泳时,运动员在水下能听见赛场的音乐,这些说明能传递声音。
(4)阅读教材14页的演示实验,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些说明不能传声。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
、、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当堂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讲话时的发声部位是、吹笛子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发声会把鱼吓跑,主要原因是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是面对面地交谈也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是因为不能传声3、古代名著《梦溪笔谈》记载;行军夜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能传声,而且。
4、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鱼缸—鱼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水—鱼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能力提升】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固体中传声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声音的特性—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所以本题应选B.(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声的利用噪声的危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 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 .偏大B .无偏差C .偏小D .无法确定2.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
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B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C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是定值?D .物体的密度与那些因素有关?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 .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20cm 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像B .在阳光照射的树荫下看到的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是树叶的影子围成的C .光在同种介质中,也可以不是沿直线传播D .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 .不能成像B .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 .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 .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日食B .猴子捞月C .海市蜃楼D .天空的彩虹7.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沸点 B .熔点 C .温度 D .凝固点8.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 .36.5℃B .39.7℃C .76.2℃D .无法读数9.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4.会利用回声测距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疏理知识,落实双基】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发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速(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发现: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频率低,则音调。
响度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大,则响度;振幅小,则响度。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考点三声的利用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1.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2.次声波(频率低于Hz 的声)(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如:回声定位,B超(2)声可以传递,如:超声波碎石考点四噪声及噪声的控制易错题: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发现: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以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应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应超过。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任务达成,深化提高】任务1.声现象中的两种物理实验方法例: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任务2.(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下图是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的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可知:发出的声音即使和都相同,其也可能不同。
任务3: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1)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辆汽车向着山崖鸣笛,4s后听到回声,那么汽车距山崖大约多少米?(2)若这辆汽车在A处鸣了一声笛后,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开进,途经 2 秒钟后行驶到B处听到山崖传来回声,求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空气中声速为340m/s)【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2.从声音的特征看,人们常讲的“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尖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
3.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
下面图中,a与b中______的频率大,______的音调高。
c与d 中______的振幅大,______的响度大。
4.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5.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传到远处学生处的声音是次声波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6. 观察下列四幅图,完成以下填空(1)图(a)中,某路段车辆禁止鸣喇叭,可以从减少噪声。
(2)图(b)中,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
(3)图(c)中,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4)图(d)中,在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撒些小纸屑,可以观察到小纸屑在跳动,说明。
7 .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B超”查看胎儿发育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C.超声波洗眼镜D.倒车雷达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 2.1s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9、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10、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座平直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并利用秒表记录了听到回声的时间,他发现在经过了1s后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了回声,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求: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提示:可画出简易示意图后再分析计算)声现象复习学案答案复习目标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4.会利用回声测距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疏理知识,落实双基】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变小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变大__。
(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不能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发现: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气体、固体、液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340 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12s vt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发现: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不同考点三声的利用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C)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 Hz的声)(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2.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 的声)(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3.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B超(2)声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考点四噪声及噪声的控制易错题: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C)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发现: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以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90dB;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应超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应超过 50dB。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防止进入耳朵)【任务达成,深化提高】任务1.声现象中的两种物理实验方法例: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任务2.(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