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冀少版

合集下载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导学案-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导学案-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课题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
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教学重点对性状、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说出亲代的性状是怎样传给后代的。

教学过程着重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自主学习
1.性状:
生物体的特征和特征。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大拇指等。

2.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和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
子一代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是。

4..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是存在的,人的体细胞内含对染色体,蝗虫的染色体对.玉米的染色体对.狗的染色体对. 蚕豆的染色体是对. 果蝇的染色体对.
三、班级展示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综合检测.(8分钟)
1.下列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玉米的粒色
B.皮肤的黄或棕
C.西瓜的颜色
D.衣服的颜色
2.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目的传递规律为( )
A. 2n—2n—2n
B. n—n—n—2n
C. n—2n—2n
D. 2n—n—2n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B.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C.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D.水稻的直叶和小麦的卷叶
4.下列各组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子的皱皮和青色; B.人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D.豌豆植株的高茎和矮茎
课后反思:。

冀少版生物八下6.2.1《遗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实录

冀少版生物八下6.2.1《遗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程教学设计实录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能力目标:1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三、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应从简单的生物学现象入手。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呈现动物不同的性状。

生:看到花色,鹦鹉的羽色的不同。

师生:这些指的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师:哪位同学来给性状下个定义?
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

合作探究与交流生物的性状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在小组内相互观察对方的这些明显的性状
师:通过观察你有哪些发现呢?
生:我们小组有三个人是单眼皮,一个人是双眼皮;有二个人不会卷舌,二个人会卷舌;有一个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三个人不能弯曲;有一个人有耳垂,三个人没有耳垂。

师: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师:像这样,不同的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谁来总结什么是相对性状?生: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生:说出自己不同的类型。

五、课堂小结
性状和相对性状
六、当堂练
七、板书
性状:生物体的这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5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5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物导学案月日班级学生
答案:
1. C
2. C
3. A
4. 1.×
2.√
3.×
4.×
1.D
2.C
解析:发型是理发师做的头发的造型,不是人本身的属性,不是性状。

3.A 解析:子代的性状和亲代的性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4.C
5.D
6.B
7.B
8.C
解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9.C
10.D
解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对,因此在从1个到1014个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始终是23对。

11.C
解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有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所以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条。

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46条。

因此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23、46、46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 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 案

第一节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
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
续现象。

一、导入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有何异同?
二、新授
性状:生物体的这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与思考
⑴观察P29图中几种生物性状。

⑵同学间观察下列性状
①有无耳垂
②单双眼皮
③舌能否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④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⑴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知自身所有性状?
⑵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解析:⑴性状可通过观察、测量得知,有些测用仪器测定。

⑵性状指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讨论:这些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什么?怎样用
名称来区分它们?
3.照片欣赏并讨论:为何我们有些像爸爸,又有些像妈妈?
①讨论: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这些性状是怎么传递给后代的?
②引入染色体并介绍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③介绍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
④总结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

四、小结
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定义。

遗传的定义,性状的传递方式和流程。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1节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中第一节遗传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紧接上一章生物的繁衍和发展,既涉及到上一章生殖的内容,又为本章学习遗传和变异打下概念基础,为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学情分析学生从小就从书本、网络、媒体上了解过很多与遗传变异相关的词汇,如“染色体”、“基因”等,但是对遗传的现象和本质缺少全面的理解认识,需要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将学生脑中混乱的遗传学内容进行纠正和梳理。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生物学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的活动和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和生成生物学重要概念。

设计思路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基于此,我按照活动探究的方式安排各种资源,首先播放《等着我》片段,让学生在好奇中进入到本节课的内容中,并告诫学生保护自己人身安全,通过四个活动学习每个知识块的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较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参与学习整节课的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过程方法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价值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讨论法、探究法,主要是启发式。

教学重点对性状、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性状的传递过程的掌握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2.制作导学案;3.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1课时)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视频《等着我》选段,边观看边讲解。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设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设计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

能力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老师想对同学们有所了解,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2)展示问题:1.同位之间相互观察一下,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展示图片:单双眼皮、有无耳垂、能否卷舌等。

)2.请双眼皮的同学站起来。

3.在站着的同学中,不能卷舌的请坐下,请无耳垂的同学再坐下。

师:大家看,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同学!可见,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你也是最棒的!刚才我们调查的这些人体特征叫生物的性状,大家想一想,你的哪些特征与父亲的相似?哪些特征与母亲的相似? 为什么你与父母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那么父母的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性状的遗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调查活动。

并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以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

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3)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外部形态特征,父母还可以遗传给子女一些什么呢?2.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也能遗传给后代吗?谁能举例说明?归纳总结:大家列举的人的身高、眼睛、肤色、花的颜色、叶的形状、动物的毛色等都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而血型、免疫力等属于生理特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运动等属于行为方式,我们把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1遗传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2018八年级生物下册6.2.1遗传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遗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4.说出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组成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2.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理解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及男女性别比例特征.科学的解释生男生女的责任不全在于女性,而在于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类型.【教学重点】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3.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3.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教学过程】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二、遗传的物质基础1.学生自学、讨论.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1)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如存在的位置、组成、生物体中的数目等).(3)尝试描述基因(如存在的位置、在生物体中存在的形式及功能等).(4)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六个概念的概念图.2.染色体生物体的遗传现象与遗传物质有关.提问:生物体内有哪些遗传物质?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评价.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存在的位置,学生尝试描述染色体,教师提示学生从染色体的概念、存在的位置、组成、在生物体中的数目和存在形式等思考.学生描述后,教师归纳总结:(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2)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在体细胞中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展示几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让学生观察发现:生物体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成对存在);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教师强调:子代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展示人体生殖时父母体细胞、生殖细胞(配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在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会减半,形成受精卵时恢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3.DNA和基因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染色体、DNA分子链和基于图片,学生观察,强化学生对染色体、DNA 分子链和基因的感性认识.展示有耳垂和无耳垂、拇指弯曲与直伸两组相对性状,学生思考:这些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师生一起归纳小结:(1)生物体的细胞核上有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DNA和基因.(2)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称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学生思考:基因、DNA分子和染色体三者的数目存在什么关系?师生归纳:(1)基因的数目大于DNA分子数目.(2)DNA分子数目大于或等于染色体数目.学生尝试画出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六个概念的概念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六个概念存在着什么关系?(包含关系),然后思考以什么方式(或图示)表达这种关系.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指导纠正,最后给出建议图示.三、人的性别决定学生看图观察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观察目的是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点;区分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的异同,各个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师生进行小结:1.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共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2.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点?男性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3.人体染色体表示方法:男性染色体表示22+XY――女性染色体表示22+XX.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明确方向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提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进入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出问题:人体的染色体与人体的性别有什么关系?提出进一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模拟实验: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1.学生3人一组,自行制作游戏图片.红色代表女性,剪成10张写上X;白色代表男性,剪成20张,其中10张每张写上X,另10张写上Y.红白纸征分别放入信封中.2.学生随机抽取纸片,统计数据(教师应强调注意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游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小组进行交流数据分析,教师对全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引导学生比较“生男”“生女”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生男”还是“生女”是随机的,“生男”和“生女”的比例基本相同.男性精子中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这就是生男还是生女的奥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结论的不同如学生喜欢“生男”而不喜欢“生女”此时应再次进行数据科学性真实性的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人类的生殖过程小结真实情况再现: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投影进行示意图的填写,了解人类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在决定性别时的作用.知识小结:人类染色体的特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人类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有效地进行经验和知识的转换.【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件)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激趣导入
你能找出它们的 相似之处吗? 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
特征传递给孩子的呢?
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
母与子
新知导学
游戏:我说你猜
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像或 植物图像,描述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各种特征,如 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行为方式、食性等,其他
+卵细胞 =

受精卵 子
23对

+
+
23对 媳
46对
=
=
46对
孙 92对 人类(女)的染色体
46对
照这样计算
………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多少呢? 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 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 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

人类的血型

鲸鱼喷水
(二)相对性状 观察自己身体的下列性状,并填表。
无耳垂
有耳垂
拇指能弯曲
拇指不能弯曲
食指比无名指短
食指比无名指长
能卷舌
不能卷舌
将观察结果填入表中:
性状 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拇指 拇指能弯曲 拇指不能弯曲 食指与无名指 的长度比较 能不能卷舌 食指比无名指长 自己的性状 表现 组内此性状表现人 数
B. 人的双眼皮与人的褐眼
C. 豌豆的红花与豌豆的白花
D. 玉米的高茎与大豆的矮茎
3. 人的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其来源(A ) A.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B.有的来自父方,有的来自母方
C.女儿的来自母方,儿子的来自父方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3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3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的综合能力。

2、增强学生对遗传学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目标1、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珍爱。

2、通过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变化事实的学习,产生对生物学家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生物研究的美好憧憬。

二、教学流程(一)知识链接:性状、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二)预习导航:快速阅读课本,勾划出下列问题要点。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什么传递给了子代?2、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什么?3、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是有什么联系?4、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呢?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怎样?(三)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基因与染色体观察教材两幅图,小组讨论试着完成以下问题。

1、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想一想为什么将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图,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试着用漫画描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分析教材29页、30页内容,讨论后完成以下问题。

1、我们知道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只有23对,父母应该把多少条染色体传给子代呢?2、为什么在传种接代过程中,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没变?3、请你解决为什么形成受精卵后仍然是23对染色体呢?父亲(23对) →精子(23条) ↘受精卵(23对)→新个体(23对)母亲(23对) →卵细胞(23条 )↗4、.填一填课本30页插图,想一想,染色体的这种传递规律对遗传有什么意义?5、讨论总结:基因如何通过精子或卵细胞进行传递的?联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作答。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二)《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设计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二、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第二课时的内容。

通过上节课《性状和性状的传递》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染色体有关,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传给了孩子,从而使孩子长得像父母,保证了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那么究竟谁是遗传物质呢?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的,比较抽象,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竟”资料分析活动,学生通过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遗传物质DNA与性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教材给出了DNA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然后分析DNA与基因的关系,再分析染色体、DNA与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

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等概念比较抽象,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遗传具有他的物质基础的理论是不可缺少的。

因而应该让学生对其含义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然后通过有无耳垂的遗传实例,学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以及性状传递过程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本节课的遗传学名词都略有耳闻,但是准确的内涵和相互的关系并不清晰,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

在能力层面上,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举例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技能性目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变异现象。

3.情感性目标:认同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2.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1节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件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6单元 第2章 第1节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课件 (新版)冀教版

蝗虫体细胞内 有12对染色体
豌豆体细胞内 有7对染色体
玉米体细胞内 有10对染色体
结论: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
数目不同。
不同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同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
家蝇: 8 蟾蜍: 22 青娃: 26 猫: 38 虎: 38 狮: 38 蚯蚓: 36 大熊猫: 42 金丝猴: 44 黑猩猩: 48 鸡: 78
6.孩子有许多特征像父母,主要原因是( C )
A.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D.长时间由于父母的熏陶
亲子间的相似性。
第一节 遗传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生物的性状
豌豆的形状
番茄的颜色
兔毛的颜色
鸡冠的形状
• 身高
• 有无耳垂
• 单眼皮与双眼皮
• 有无酒窝
• 左右手嵌合(左手在上还是右 手在上)
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
能否使拇指向背侧弯曲
拇指不能向 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 背侧弯曲
1、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性状。 2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 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 现形式。 3、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 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什么是性状?
•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 •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统称为性状。
什么是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对性状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兔的白毛与黑毛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长形 圆形
人的肤色
试一试
请判断下列性状是不是相对性状?并说出判断理由
第 一 组 性 状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优秀教学案例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1性状和性状的传递优秀教学案例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入理解性状和性状传递的规律;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性状和性状传递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2.通过展示基因组成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性状传递的规律;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性状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性状的奥秘;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引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进行基因组成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性状传递规律的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效果。
3.引导学生运用基因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性状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责任感;
3.通过对性状和性状传递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3.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第1课时)教案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遗传》(第1课时)教案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

(3)尝试用遗传图解分析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4)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资料、图片掌握性状及性状的传递。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教学难点】性状的传递。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母与子》,你能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评论:“他简直就是他父亲的翻版。

”“她长得太像她的母亲了。

”大家想一想,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特征传递给孩子的呢?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二、新知导学(一)性状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叫做“我说你猜”。

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像或植物图像,描述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各种特征,如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行为方式、食性等,其他人根据这名同学的描述,推测这是什么生物。

(展示家兔、仙人球等生物的图片)生:分组做游戏。

师:在刚才的游戏当中,同学们描述了很多生物的特征,比如:红眼睛、三瓣嘴、长耳朵、圆形、有刺等等。

这些特征就是我们在遗传学上所说的性状。

那么什么是性状呢?生: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如家兔的毛色、豌豆茎的高度、种子的形态、花的颜色等。

师:看下面这些例子,哪些是生物的性状?哪些不是生物的性状?为什么?(展示图片)生:红色的石头、鲸鱼喷水、鸟类卵生不属于性状。

因为石头不是生物,鲸鱼喷水是呼吸。

师:是的,生物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不包括生理行为,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学案设计(无答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2.1.1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学案设计(无答案)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学习目标】1.知道性状的概念,学会辨别生物的相对性状,知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知道染色体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同一生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

【学习重难点】知道性状的概念,学会辨别生物的相对性状,知道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学习过程】一、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做性状。

如:玉米种子的颜色、豌豆的圆皱粒、人类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不依照教材自己列举一些性状)2.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在杂种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二、知识点二:遗传1.物种开始繁殖的第一代称为亲代,由亲代繁殖的下一代叫子代。

2.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三、知识点三:染色体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2.“人的每个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内含有10对染色体,蚯蚓的体细胞内含有16对染色体,狗的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

”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四、知识点四:体细胞中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1.蝗虫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它的精子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

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它的花粉粒的精子中含有10条染色体。

由此可知,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通常成对存在,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请在括号中填写染色体数目:可以看出,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

五、合作探究结合有关性状,分析说明1.2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①③⑥。

①豌豆的高茎和矮茎②家兔的长毛与黑毛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④人的直发和卷发⑤玉米的白粒和大豆的黄粒⑥果蝇的长翅与短翅2.研究人的舌能否向中间卷起这一性状时,调查了100个家庭,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家庭(个) 父母性状子女数(个) 子女性状44 一方能卷舌,另一方不能卷舌50 29人能卷舌,21人不能卷舌26 父母均能卷舌29 21人能卷舌,8人不能卷舌30 父母均不能卷舌33 均不能卷舌(1)该调查中要研究的性状是能否卷舌。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课程教学设计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课程教学设计

《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生物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等全面素质。

(3)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是冀少版版初中《生物》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中学生接触遗传知识的第一课,学习性状与性状的传递,此时学生对遗传知识既好奇又迷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遗传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在小学学过自然常识,同时在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已有了一些认识,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地学习,对遗传的现象不能有深刻的理解。

同时,联系其功能时这部分知识更加抽象难懂,作为易于接受形象知识的初二学生,就更难于将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去。

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将遗传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相关的知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势必不够。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等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3、概述生物性状的传递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交际能力、整理笔记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同优生优育。

依据大纲要求、书本编排以及初二学生身心特点、知识结构而定。

五、教法学法教、学法设计设计依据教法以探索导学法为主,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教法相互穿插、综合运用。

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合作学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及学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冀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冀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遗传-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教学课例问题提出的背景:新一轮课改的浪潮向我们涌来.“迎接新课程,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使学科教师顺从学生学习规律,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更重要的是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生物教学在学科教学中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受学生重视,生物任课教师不想方设法让生物课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传授的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注意加强了与生活联系和实用性.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正是由于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生物课堂生活化,就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学习、乐于探究生物学知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性状和性状的传递》教案
课前准备
1、学生带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找出自己与父母的异同点。

2、准备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性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对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性状表现。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生物的性状
(学习要求: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
....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2、什么是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
1、下列所述不属于性状的是()。

A、皮肤的颜色
B、人的血型
C、耳垂的有无
D、衣服的颜色
2、有些同学认为,“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都可以看作是相对性状。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性状的遗传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再组内探究。


1、请结合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黄色黄色
紫色白色
紫色
黄色蓝色
(1)豌豆和鹦鹉的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
(2)亲代和后代中各表现出哪些性状?
三、展示交流(各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并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性状的遗传。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性状的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问题近年来更是频繁出现。

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