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认定[1]

合集下载

警方如何把握诈骗案件立案标准

警方如何把握诈骗案件立案标准

一、警方如何把握诈骗案件立案标准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达到诈骗罪中的数额较大,可以进行立案追诉。

2.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规定酌情从严惩处:(1)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2)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诈骗罪的罚金标准是怎样的法律快车提醒您,诈骗罪的罚金标准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强制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金钱的刑罚方法。

罚金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或一次性缴纳罚金或者分期缴纳,如果期满还没有缴纳的,可强制执行。

三、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

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

s。

普通诈骗罪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公民
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着
明确的规定,下面将就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做一详细的介绍。

首先,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之一是构成欺骗。

所谓构成欺骗,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手段,使被
害人产生错觉,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在实际案件中,欺骗手
段多种多样,比如虚构投资项目、假冒身份欺骗、编造事实等,只
要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采用了欺骗手段,就可以认定构成了欺骗。

其次,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骗取财物数额较大。

依据
我国刑法规定,骗取财物数额较大是指数额在人民币三千元以上的
行为。

也就是说,只有当被害人的财产损失达到三千元以上时,才
能构成普通诈骗罪。

这一标准的设立,旨在保护公民财产安全,同
时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立案的依据。

最后,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证据确凿。

在立案过程中,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欺骗行为和骗取财物的事实。

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只有在证据
确凿的情况下,才能够依法立案并进行进一步的侦查和审判。

总的来说,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需
要满足构成欺骗、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和证据确凿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齐备时,才能依法立案并进行司法追究。

希望广
大公民能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识别欺骗的能力,避免成为诈骗犯
罪的受害者。

什么是诈骗罪,如何区分诈骗罪

什么是诈骗罪,如何区分诈骗罪

什么是诈骗罪,如何区分诈骗罪
诈骗行为的五个环节,欺骗行为、陷入认识错误、作出处分、取得财产和造成财产损失,具有因果关系,若某个环节不具备,则可不构成本罪或者不构成既遂。

1、欺骗行为即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易言之,若相对方知道真实情况便不会作出处分行为。

欺骗行为是违背了社会规范的行为,因此,对于某些商品交易中一定程度的夸张宣传,是社会生活允许的,不成立诈骗罪。

2、陷入认识错误
对于被害人并未陷入认识错误的,因为缺乏欺骗与认识错误的因果关系,只能构成诈骗罪未完成形态。

例如已经被识破而并未上当的,或者支付财物是出于同情等原因,并非上当的,构成诈骗罪未遂。

3、做出处分
处分行为,是指被害人基于认识上的错觉而自愿地交付财物或者处分财产上利益的行为。

可以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处分财产上的利益,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4、取得财产
取得财物的主体可以是行为人或者是行为人指派的第三人,如果没有取得财物则不构成诈骗罪既遂。

量刑情节方面:事实确定的情况下建议坦白,退赃退赔,争取受害人谅解,认罪认罚等。

诈骗罪的判刑标准

诈骗罪的判刑标准

诈骗罪的判刑标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刑罚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判刑标准如下:一、数额较大的诈骗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罪是指数额在人民币三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或者数额在外币一千美元以上不满三万元的犯罪行为。

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刑法规定的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数额巨大的诈骗罪。

数额巨大的诈骗罪是指数额在人民币十万元以上,或者数额在外币三万元以上的犯罪行为。

对于数额巨大的诈骗罪,刑法规定的刑罚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诈骗罪。

除了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诈骗罪外,刑法还规定了其他情节严重的诈骗罪的刑罚标准。

对于其他情节严重的诈骗罪,刑法规定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共同犯罪的刑罚。

如果诈骗罪是由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可以分别或者并处相应的刑罚。

五、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

在判决诈骗罪的刑罚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对于自首、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是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来确定的。

对于不同情节的诈骗罪,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罚标准,并且在判决时会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悔罪态度以及对被害人的赔偿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刑法的公正与人性化。

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远离诈骗犯罪,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诈骗罪既遂标准

诈骗罪既遂标准

诈骗罪既遂标准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
手段,骗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诈骗罪的定罪标准有明确规定,即“既遂标准”。

那么,什么
是诈骗罪既遂标准呢?下面将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诈骗罪既遂标准是指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构成诈骗罪的
全部要件,即犯罪事实已经发生,犯罪目的已经实现。

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手段,犯罪嫌疑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伪造证据、利用
虚构的身份或者地位等手段,诱骗被害人相信其虚假陈述的真实性,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2. 财物获取,犯罪嫌疑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成功获取了被害
人的财物,实现了其非法占有的目的。

这是诈骗罪既遂的重要标志
之一。

3. 损害后果,被害人因相信犯罪嫌疑人的虚假陈述而进行了财
产上的处分或者交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一点也是构成诈
骗罪既遂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罪既遂标准的认定,需要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确保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符合法律规定。

同时,也需要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诈骗罪既遂标准是对于诈骗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判断依据。

只有当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标准,才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处罚。

同时,对于诈骗犯罪行为,我们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以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净化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

法律如何认定诈骗罪

法律如何认定诈骗罪

一、法律如何认定诈骗罪
如果符合法定构成要件,那么犯罪分子依法构成诈骗罪。

构成诈骗罪的条件是:
1.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诈骗罪能取保候审吗
法律快车提醒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三、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诈骗罪的追诉时效是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诈骗罪刑法怎样界定

诈骗罪刑法怎样界定

诈骗罪刑法怎样界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骗、隐瞒、玩弄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引诱、迫使或利用其财物,致使他人受损失,侵犯公民财产权益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要件诈骗罪的行为要件主要包括非法占有和使用欺骗、隐瞒或玩弄手段。

非法占有是指通过欺骗、隐瞒或玩弄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并加以使用、收益或转让。

欺骗、隐瞒或玩弄手段则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制造虚假环境等方式,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或迷惑,从而达到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二、结果要件诈骗罪的结果要件包括使他人受到财产损失和侵犯公民财产权益。

被害人因被欺骗、隐瞒或玩弄手段而导致财产损失,是诈骗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同时,因此而导致被害人的公民财产权益遭到侵犯,也是诈骗罪成立的重要标志。

三、主观要件诈骗罪的主观要件主要包括故意和非法占有为目的。

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明知或应知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制造虚假环境的故意目的,并主动实施相关欺骗、隐瞒或玩弄手段。

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诈骗手段获取被害人财物,并占有、使用、收益或转让。

根据以上的界定,诈骗罪是以欺骗、隐瞒、玩弄手段为特征的一种犯罪行为。

该罪行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司法实践中,对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追究应当依法进行,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总结起来,诈骗罪的界定主要包括行为要件、结果要件和主观要件。

只有当犯罪行为符合以上要件,并经过法律认定,才能构成诈骗罪,否则将不能成立的。

对于这类犯罪行为的打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应用,以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

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

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
诈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对于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

一、法律角度
从法律角度来看,诈骗是指以欺骗手段,使他人误认为事实,从而使其处于错误的意志表示状态,进而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欺骗行为,有非法占有行为,有数额较大的财物。

因此,只有当这三个要件同时满足时,才能认定为诈骗行为。

二、心理角度
从心理角度来看,诈骗行为是一种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进行欺骗的行为。

诈骗犯常常会利用人们的贪婪、好奇心、恐惧等心理弱点,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欺骗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面对陌生人的诱惑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更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对方。

三、社会角度
从社会角度来看,诈骗行为是一种破坏社会信任的行为。

诈骗犯通过欺骗他人来获取不义之财,这种行为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社会信任,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诈骗行为的认定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法律角度,也包括心理角度和社会角度。

只有当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认识诈骗行为,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诈骗犯的行为,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立案标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定罪标准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观方面的标准。

1. 故意行为,诈骗罪是一种故意犯罪,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明确的故意,即明知是非法的手段,却仍然采取欺骗行为,骗取他人财物。

2. 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行为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法利益。

二、客观方面的标准。

1. 欺骗手段,诈骗罪必须使用欺骗手段,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承诺利益等方式,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

2. 财物数额,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通常是人民币二千元以上。

3. 后果,诈骗行为必须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或者使其陷入经济困境,才能构成犯罪。

三、案件受理标准。

1. 公安机关受理标准,公安机关对于涉及较大金额的诈骗案件,以及跨地区、跨国家的诈骗案件,都应当立案侦查。

2. 检察机关受理标准,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诈骗案件,要进行审查,确保证据充分、罪名成立,才能提起公诉。

四、举证责任。

在诈骗案件中,被害人通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因此在举证责任上,我国法律倾向于保护被害人。

被告人在面临诈骗指控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并非以欺骗手段骗取财物,否则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五、预防和打击。

为了预防和打击诈骗犯罪,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诈骗犯罪的宣传和警示,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加大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平正义。

总之,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一个涉及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确保证据充分、罪名成立,才能有效打击诈骗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民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被告人具有明显的犯罪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被告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明知是错误的行为,但仍然坚持实施的。

只有具备了这种主观故意,才能构成普通诈骗罪。

其次,要求被告人实施了具体的欺骗行为。

这一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欺骗手段必须是使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二是被告人必须是以骗取公民财物为目的。

只有当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构成普通诈骗罪。

再次,要求被告人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公民财产损失。

这一点是普通诈骗罪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被告人的欺骗行为并没有导致公民财产损失,那么就不能构成普通诈骗罪。

最后,要求被告人的行为已经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以骗取公民财物数额为依据的。

具体而言,如果被告人骗取的公民财物数额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就可以构成普通诈骗罪。

综上所述,普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了被告人的主观故意、欺骗手段、公民财产损失以及达到立案标准等方面。

只有当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了这些标准,才能构成普通诈骗罪。

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在立案审查时要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认定,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处理。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或者其他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个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要件明确。

首先,对于个人诈骗罪的立案,需要明确构成要件。

即要求被
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手段,
欺骗他人财物。

在实际案件中,需要充分调查证据,确保被告人的
行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规定。

二、数额标准明确。

其次,对于个人诈骗罪的立案,需要明确数额标准。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的个人诈骗行为,可以认定为刑事责任。

因此,在立案过程中,需要对被告人所涉及的财物数额进行准确核实,确保符合数额标准的相关规定。

三、证据确凿。

再次,对于个人诈骗罪的立案,需要确保证据确凿。

在实际案
件中,需要通过调取银行流水、通讯记录、证人证言等方式,充分
收集相关证据,确保能够证明被告人的个人诈骗行为。

四、社会危害严重。

最后,对于个人诈骗罪的立案,需要考虑其社会危害性。

个人
诈骗行为不仅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
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立案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被告人的个
人诈骗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确保能够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综上所述,个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构成要件明确、数额标
准明确、证据确凿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
关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公正地办理个人诈骗案件,维护社
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经济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对于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我国刑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构成犯罪事实清楚。

对于经济诈骗罪的立案,首先要求有明确的犯罪事实。

即被告人以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欺骗他人财物,而且已经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

这就要求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经济诈骗罪。

其次,要求损害后果严重。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要求对被害人的损害后果严重。

也就是说,被告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被害人的财产损失,而且损失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经济诈骗罪。

因此,在办案过程中,要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详细核实,确保符合法定标准。

再次,要求主观故意明显。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要求被告人的主观故意明显。

也就是说,被告人必须具有明显的故意,明知是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却依然进行欺骗行为。

因此,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被告人的作案动机和心理状态,确保构成了经济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最后,要求证据确凿充分。

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要求办案人员充分收集确凿的证据。

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鉴定意见,都需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能够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罪责。

因此,在办案过程中,要加强对证据的搜集和审查,确保证据的确凿性和充分性。

总之,对于经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需要在犯罪事实清楚、损害后果严重、主观故意明显和证据确凿充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符合立案标准,才能有效打击经济诈骗犯罪,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诈骗罪如何惩罚犯罪者

诈骗罪如何惩罚犯罪者

一、诈骗罪如何惩罚犯罪者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诈骗金额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诈骗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而言之,如果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通常就属于诈骗行为。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法律快车提醒您,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要件。

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要件。

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4.主观要件。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什么情况下诈骗罪会被从重处罚法律快车提醒您,诈骗罪在下列情况下会从重处罚:1.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2.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是“情节特别严重”而从重处罚:(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诈骗罪起诉标准

诈骗罪起诉标准

诈骗罪起诉标准诈骗罪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种经济犯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诈骗罪的起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诈骗罪的客观起诉标准是指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和行为。

即被告人以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构成了诈骗罪的客观行为。

欺骗手段可以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承诺未来利益等方式,而骗取的财物可以是公共财物、他人财物或者单位财物。

只有当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以上客观起诉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的实施行为。

其次,诈骗罪的主观起诉标准是指必须具备的主观故意和目的。

即被告人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公私财物,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

主观故意是指犯罪时明知是非法的,且有意实施犯罪行为。

只有当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符合以上起诉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再次,诈骗罪的数额起诉标准是指必须具备的数额要求。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数额起诉标准是指骗取财物的数额达到一定标准。

一般来说,骗取的数额达到一定金额以上,才能构成较为严重的诈骗罪。

而对于数额不足以构成刑事责任的,可以作为轻微诈骗处理。

因此,在起诉诈骗罪时,需要对骗取的财物数额进行认真核实和评估。

最后,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起诉标准是指必须具备的社会危害性评价。

诈骗罪是一种损害公私财产利益的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

在起诉时,需要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构成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起诉标准包括客观起诉标准、主观起诉标准、数额起诉标准和社会危害性起诉标准。

只有当被告人的行为和目的符合以上标准,才能构成诈骗罪,从而依法进行起诉和审判。

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需要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对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效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50题)1、关于诈骗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数额)?(.)A.甲以店铺做活动为名,发送给他人一个交易金额标注为I元而实际植入了支付1万元的计算机程序的虚假链接。

即使他人不知点击链接会转移财产,甲也成立诈骗罪B.乙在加油站谎称加油,但等工作人员加满汽油之后却驾车逃离加油站的,对乙应以诈骗罪论处C.丙谎称停在办公楼下的周某的电动车是自己的,将该车卖给孙某,让其骑走。

丙将周某的摩托车买给孙某的行为成立诈骗罪D.丁侵入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将自己银行卡内的余额由1万元修改为10万元。

对丁应以诈骗罪论处【答案】 B2、甲购买乙公司的车,约定付完全款后所有权才归甲。

公司为保障其权利,然后在车辆安装了定位系统。

后面甲不想履行义务,想把车卖掉。

就叫丙利用信息网络干扰定位系统,后面车辆定位系统就崩了,后面甲就把车卖掉了。

问丙构成何罪?A.非法侵入计算机罪B.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C.非法控制信息网络罪D.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答案】 D3、甲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

2006年,联合国驻甲国的某机构以联合国的名义,与甲国政府签订协议,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

由于甲国交付延期,双方产生纠纷。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有关国家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作为政治性国际组织,联合国组织的上述购买行为自始无效B.上述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行为.应视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的共同行为C.联合国大会有权就该项纠纷向国际法院提起针对甲国的诉讼,不论甲国是否同意D.联合国大会有权就该项纠纷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不论甲国是否同意【答案】 D4、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与这一原则相呼应,《宪法》第27条明确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

关于上述两项宪法原则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执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执法机关的权力同样属于人民B.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法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C.“执法为民”中的“执法”仅仅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D.执法为民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答案】 C5、盈江出租车公司的司机甲带领乙、丙,将哒哒公司专车司机李某打伤。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
个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的事实、隐瞒真
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七
条规定,以欺骗手段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
事责任。

那么,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
首先,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之一是实施行为。

实施行为是指犯
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编造虚假事实、
制造假象、伪造证据等手段。

例如,以虚构的中奖信息诱骗他人转账,或者伪造冒充他人身份进行诈骗等。

其次,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之二是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指犯
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时的主观意图,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在侦查和审查阶段,需要充分调查犯
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图,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

再次,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之三是数额标准。

《刑法》规定,
数额较大是指人民币三万元以上,或者其他货币六万元以上的情形。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掌握案件中涉及的财物数额,以确定是否
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最后,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还包括其他相关证据的收集和调查取证工作。

例如,需要调取涉案人员的银行流水、通讯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全面客观地认定案件事实。

总之,个人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实施行为、主观方面、数额标准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全面客观地认定案件事实,确保依法严惩诈骗犯罪行为。

希望广大公民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保持警惕,提高识别能力,避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

诈骗罪认定具体是怎样的

诈骗罪认定具体是怎样的

诈骗罪认定具体是怎样的1、客体要件,公私财物所有权。

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客观要件,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一、诈骗罪认定具体是怎样的▲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

根据刑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诈骗罪加重处罚情节有哪些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律师(赵红霞辩护律师)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诈骗罪的认定
诈骗罪的认定
一、诈骗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l、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

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

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

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

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诈骗罪的认定
二、诈骗罪的认定:
(二)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

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
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

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诈骗罪的认定
三、诈骗罪的认定:
(三)本罪与本法规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

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

本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罪的认定
四、诈骗罪的认定
[刑法条文]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条第三款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