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纲要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必修教学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科学》授课时间: 2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何健忠刘月英授课对象:明德小学三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
4、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5、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一、课程内容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
《土壤与生命》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
《固体和液体》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路”。
《关心天气》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二、课时安排课程实施: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附,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与生活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如水的性质、空气的性质、物体的影子等。
b.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c.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注重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c.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的勤奋好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b.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1.水的性质a.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b.探究水的形态转变c.掌握水的特性和性质d.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2.空气的性质a.了解空气的存在形式b.探究空气的重量和体积c.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d.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3.物体的影子a.探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成像b.了解物体的影子形成条件c.观察不同光源下的物体影子d.进行物体影子实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情景教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实验、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包括完成实验报告、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实验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安排:本学期共有10个学周,每周安排科学课2课时,共计20课时,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周:水的性质-学生了解水的来源和用途-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水的特性和性质第二周:水的性质-学生探究水的形态转变-学生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第三周:空气的性质-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形式-学生从重量和体积两个角度探究空气的性质第四周:空气的性质-学生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学生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第五周:物体的影子-学生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学生了解物体的影子形成条件第六周:物体的影子-学生观察不同光源下的物体影子-学生进行物体影子实验第七周:复习与测试第八周:实验复习与测试第九周:实验复习与测试第十周:期末总结和实验展示教学辅助手段:1.实验器材:准备简单易行的实验器材,如瓶子、纸张、灯泡、玻璃杯等。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认识物体的质地、形状、大小和颜色。
-了解物体是由什么制成的,认识一些日常物品的材料。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浮沉性和磁性。
2.第二单元:天气变化-认识四季及其特点,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
-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习防范自然灾害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天气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认识植物的部分和功能,初步了解植物的呼吸和生长。
-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植物的意识,学会种植和照料小植物。
4.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分类,了解一些家禽、野生动物的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5.第五单元:科学实验-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了解一些日常化学实验的规范和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观察教学: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物体的特性、天气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等。
2.考察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实验步骤的规范、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简介本文档为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旨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南,以便他们了解研究目标和课程内容。
本纲要涵盖了三年级学生在科学课程中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探索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培养观察、实验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合作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课程内容单元1:观察世界- 季节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花果实的观察和分类- 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和描述单元2:物质的性质- 常见物质的观察和分类-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重量和浮力- 物质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单元3:能量转化- 能量和能源的概念- 热能的传递和转化- 光的传播和能量转化- 声音的传播和能量转化单元4:生命和健康- 人体的组成和器官功能- 营养和食物链- 生命活动和健康惯-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来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同时,将使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和参与讨论。
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日常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探究性实验和小组合作的成果展示;- 课堂讨论和问答活动;- 各单元的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通过以上评估方式,教师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结语本纲要旨在为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材内容的概述1.本学期科学教学的主题为“生物和环境”,主要围绕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展开教学。
2.本学期主要包括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活习性、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等。
(2)了解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如植物的生长、昆虫的进化和生活习性等。
(3)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水分对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测量,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关心和尊重自然界的生物。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生活中的植物有根、茎、叶三部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
重点介绍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探索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昆虫的种类和特点昆虫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生物,种类繁多,特点各异。
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进化。
3.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水分。
重点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寒冷对植物和昆虫的影响、干旱对植物的影响等。
四、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以图画故事、实物展示等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問答結合: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和物质的形态变化。
2.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认识简单的能源和能源的转化,了解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
(2)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认识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柔软度等性质。
(3)了解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变化过程。
2.物质的构成和变化(1)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了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如氧化、酸碱反应等。
3.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1)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和花的生长。
(2)探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昆虫的变态、青蛙的变异等。
(3)了解生物的生活规律,包括呼吸、进食、排泄等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认识简单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
(3)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5.能源和能源的转化(1)认识简单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2)了解能源的转化过程,如水能转化为电能、光能转化为热能等。
(3)探索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用电、开发新能源等。
6.科学实验(1)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
(2)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加强实验设计和观测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2.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能源的认识和能源的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特性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2.观察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生物1.人体结构和功能-大脑、心脏、肺部、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作用-骨骼和肌肉对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作用2.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过程-昆虫的生长变化和蛹化过程-动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3.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植物的适生环境和生存要求-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种类动物的栖息地第二部分:化学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和特点-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聚等变化过程-不同物质之间的混合和分离方法2.熟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其性质-一些简单的化合物的名称和用途-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环境保护与废物处理-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预防方法-回收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性-合理处理废物的方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第三部分:物理1.热和温度的认识-热的传播规律和热量的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材质的导热性能和保温性能的比较2.光的性质和反射-光的成分和传播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其应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反射现象的认识3.电与电路的知识-电的生成和传导规律-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电器元件的功能-安全使用电器和防止触电的方法第四部分:地理1.世界地图以及常见地理现象-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海洋-季节、气候、日照时间等地理现象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3.地球环境的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和措施第五部分:历史1.了解古代历史和文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及其代表人物和事件-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2.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文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世界上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和遗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3.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和相关知识-尊重历史,珍惜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培养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第六部分:技术1.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2.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和器材-掌握使用尺子、圆规、小锤子等简单工具的方法-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原理和应用-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和实用工具3.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实践和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上是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设计教师:刘霞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课时:28课时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7课时)每节课一课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7课时)每节课一课时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7课时)每节课一课时第四单元磁铁(7课时)每节课一课时一、课程目标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本地贴近儿童的生活自然情况和课本资源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得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个实验,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等等。
并注意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文字描述科学现象。
三、课程评价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授课时间:30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苏明霞时间:2012年2月课程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和定性观察,采集数据,并能图文表达。
通过探究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物质世界: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初步了解力的特点;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初步了解平衡、磁铁的相关知识;知道太阳的浅显知识;知道完整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生命世界: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归纳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构建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内容标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期课程纲要设计者:马超郑州市惠济区胖庄小学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材来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适用年纪:小学三年级课程安排:38课时一、课程背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课程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四、课程实施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三年级科学下课程纲要
【背景】(一)、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3班57人。
他们来自学校周边招生范围的自然村,年龄均在9到10岁左右。
(二)、学习环境分析:1、家庭方面:本班大部分生都出于农村,家长有三分之一务农,有一部分工厂上班,只有少数的家长工作固定,这在家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父母忙于上班,因此,他们均靠学校教育与学习。
2、社会环境:由于学生大多数来自学校周围的农村,接触的是朴实的农民。
并在社会各单位、各级政府、村委的关怀下学生思想得以净化。
电视等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及各种能力得以净化,渗透。
3、校园环境: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有各种配套的先进教具和功能室。
师生敬业乐学,工作踏实。
因此,近年来素质教育走在全区的前列。
在这种环境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习风气较为浓厚。
4.班风:本班学生接受了三年的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风气,大部分生能知道学习。
但极少数生还脱离不了那种贪玩的习性。
上课、下课管不住自己,习惯性差。
因此,常规方面要下大力气。
(三)、学习方面:从整体上看三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但也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四)、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的占四分之三,他们一般注意力集中,眼盯着黑板,积极举手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0分钟左右。
过后,有的发呆、有得玩铅笔,还有与别的同学说话……这些同学的习惯有待于加强。
(五)、知识基础: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生活中的许多为什么也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我希望通过我的科学课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高年级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完整版)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纲要一、引言该科学课程纲要是根据___颁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以及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纲要旨在指导和规范部编三下科学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本科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将获得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并能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1.科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研究有关生命、物质、能量、地球和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2.探究性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活动,学生将亲自参与科学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思维培养: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创新等能力。
学生将学会提出问题、构建假设、进行推理和实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跨学科融合:课程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研究中,并发展综合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科目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导向研究和探究式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发展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评价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综合测试和探究性实践项目等多种方式。
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得到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六、教材选择教材将根据本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进行选择。
教师可以选用符合要求的教材,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
七、总结本科目的教学纲要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纲要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喜欢科学学习。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周围的自然现象,掌握科学事实;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意识;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自然界的事物(1课时)知识点:认识生活周围的自然界事物,如天空、土地、水、植物、动物等。
2.天气变化(2课时)知识点: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3.生物与环境(3课时)知识点:了解植物和动物生存的环境,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态知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食物链等。
4.物质的分散和聚集(3课时)知识点:认识物质的分散和聚集现象,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离和混合方法。
5.材料的性质(3课时)知识点:认识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性质,如硬度、柔软度、导电性等,了解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6.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4课时)知识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如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等。
7.力的效应(3课时)知识点:了解力的作用效应,认识一些简单的力,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
8.简单的机械结构(4课时)知识点:认识简单的机械结构,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9.一些节约和利用能源的措施(2课时)知识点:了解能源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节约和利用能源的基本措施,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10.安全知识(2课时)知识点: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如走路时注意交通规则、使用电器时的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天气变化和环境与生物的关系;2.物质的分散和聚集现象,材料的性质;3.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力的作用效应。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针对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2.实验观察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让学生对科学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图示法:通过图表、图片等方式呈现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简介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生活、动物的生长和生活、生物的多样性、物质的变化和运动、声、光、电、热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生物和物质的基本特性,形成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长规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初步认识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各种能源的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勇于提问、主动思考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热爱,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和生活(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顺序(2)植物的繁殖-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植物的传粉与结果2.动物的生长和生活(1)动物的营养和呼吸-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关系-动物的呼吸作用(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社会行为3.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的分类-动植物的分类和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适应特点4.物质的变化和运动(1)物质的分子构造-物质的基本构造与性质-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2)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规律-物质的溶解和酸碱中和5.声、光、电、热(1)声的传播-声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声的反射和吸收(2)光的传播-光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3)电的产生和传导-电的产生和传导原理-电路的基本组成(4)热能的传导-热的传导和热的传播规律-热的膨胀和冷缩机理四、教学方法1.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想交流、知识共享。
五、教学资源1.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大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大纲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 身体的构造和功能-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观察与实验- 使用科学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理解观察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3.科学探究与创新- 提出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践活动4.科学知识的应用-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研究和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身体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掌握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研究与理解-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科学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 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的深入理解- 对身体构造和功能的综合认知-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四、教学内容安排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植物生长与变化- 动物的生长与变化- 身体的构造与功能2.科学观察与实验- 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进行3.科学探究与创新-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4.科学知识的应用- 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基本原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
小学教育课程纲要视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特殊需求而定,因此每个课程的具体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
本文就中国教育部推出的《小学科学教科版课程纲要》为例,介绍一下该课程纲要所涉及内容:
一、基础理论研究
1.科学发展史:概述古今科学发展的演变和影响;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提问、探究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科学文化与社会:学习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与故事,了解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
1.物理学:学习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质性质与转化,进行基本物理实验;
2.化学:学习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基本化学实验;
3.生物学: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生物现象及其规律性,实践生物实验;
4.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技术操作、使用及维护知识,学习基本的技术应用;
三、综合运用
通过实验活动、调查活动、科学发明、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握物质转化规律、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
学技术的博大精深与发展乐趣,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本课程纲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科学,更好地了解现代科学发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优先于理论,以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现象,并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粒子的存在1.1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1.2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2.声音的传播2.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条件。
3.水的物态变化3.1了解水的三态及其转化关系。
3.2掌握水的凝固、融化和汽化过程。
4.眼睛的近视与远视4.1了解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4.2掌握近视和远视的预防方法。
5.手机实验5.1了解手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5.2探究手机信号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6.电路6.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6.2掌握电路的搭建方法和用途。
7.锁的制作7.1了解锁的结构和原理。
7.2探究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8.风筝的制作8.1了解风筝的工作原理。
8.2探究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特点。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观察实验法:借助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粒子的存在1.1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镜下图像,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
1.2利用实验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转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2.声音的传播2.1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条件。
2.2利用振动实验器材,让学生感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水的物态变化3.1利用实验展示水的凝固、融化和汽化过程,加深学生对水的三态的理解。
3.2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变化现象,培养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
4.眼睛的近视与远视4.1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近视和远视的原理和预防方法。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
三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点;3.掌握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4.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和地理知识;5.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1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1.2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基本特征1.3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点2.2植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3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点3.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3.1水的成分和性质3.2水的循环和变化规律3.3水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4.天文现象和地理知识4.1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和特点4.2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的变化规律4.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4地理上常见的地貌和气候现象三、教学重点1.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原理;3.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4.天文现象和地理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3.示范演示法:老师进行简单的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模仿。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2.实物展示:通过携带实物或到实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接触和观察真实的动植物、水和地理景象;3.生动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出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解:老师进行简要的讲解,介绍教学内容和重点;3.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实物展示或简单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4.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小组活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5.总结: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老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并引出下一环节内容;6.练习评价:通过小测验、课堂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三年级(下)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020年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课时:36 课时设计教师:学校名称:日期:2021年1月目录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所需条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课标的落实上,各单元按领域分析如下:(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第五单元《常见的力》、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共计23课。
第一单元《太阳与影子》旨在引领学生从身边最常见的影子现象入手,逐步展开探究,将影子与太阳、光线联系起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旨在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进行学习让教师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以身边常见的材料玻璃、纸等为研究对象,编排了4课内容,引领学生描述玻璃、纸等常见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第四单元《植物的繁殖》以植物的器官为主线,分别介绍花、果实和种子等。
第五单元《常见的力》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以浮力、弹力和摩擦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浮力;知道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知道推或拉物体时,在物体和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通过进一步交流、讨论,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浮力、弹力、摩擦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以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认知为基础,以探究食物营养、消化和呼吸为切入点,将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及它们的工作机理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表及里、由认知到体验的顺序进行了构建,第七单元《设计与发明》以生活中的设计与发明成果为切入点,以工程师、发明家的科学贡献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了3课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安排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程安排
目标
本学期的科学课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 课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研究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 重点内容:
-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植物的生长过程
-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 课程目标:探索动物的生命周期,并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存策略。
- 重点内容:
-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 动物的生存策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与变化
- 课程目标:认识物体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 重点内容:
- 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变化过程和产生方式
- 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第四单元:太阳系与地球运动
- 课程目标: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 重点内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季节的变化和地理气候的关系
课程安排
本学期共12周,每周上两节科学课,具体安排如下:
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程,学生将对植物、动物、物质和天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些学习,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0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苏明霞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
单探究性实验,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和定性观察,采集数据,并能图文表达。
通过探究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
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注意保护所观察的植物,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初步了解力的特点;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初步了解平衡、磁铁的相关知识;知道太阳的浅显知识;知道完整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生命世界: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归纳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构建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内容标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教学安排:
【课时2】小车的运动
【课时3】玩滑梯的启示
【课时4】跷跷板
【课时5】弹簧里的学问
【课时6】有趣的磁铁
【课时7】指南针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内容标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制作建议科学模型。
教学安排:
【课时8】认识太阳
【课时9-10】太阳和影子
【课时11】用太阳计时
【课时12--13】制作计时工具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内容标准:知道完整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安排:
【课时14】灯泡亮了
【课时15】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课时。
【课时16】谁的本领大
【课时17】安全用电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内容标准: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教学安排:
【课时19】我们的身体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课时。
【课时20】骨骼
【课时21】关节
【课时22】肌肉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内容标准: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教学安排:
【课时23】蚂蚁
【课时24】它们都是鸟
【课时25】猫和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课时。
【课时26—28】多样的动物本课内容有三个专题,因此将本课的教学时间调整为3课时。
第六单元:研究与实践
内容标准: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教学安排:
【课时18】电在生活中的用途将本课内容调整到“电的本领”单元后,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课时29】饲养小动物
【课时30】作为机动课时,可用于交流制作指南针、计时工具、观察蚂蚁等活动的经验或收获。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一)学校资源:
1、教材:青岛版科学三下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当地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或调整进度。
2、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开齐开全实验,提高实验和探究教学的效率。
3、多媒体:根据课程内容制作课件。
(二)家庭资源:
1、家长的阅历和职业背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模型制作、饲养小动物等探究活动。
2、课外书籍:学生的科技藏书,也可以相互交流。
(三)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的公园、工厂等资源引领孩子进行参观、调查等活动。
二、教与学的方法:
1.将两个《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进行调整,分别调至相应的主题单元后实施。
2、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
3、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
4、以生为本,注重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探究中观察现象、收集证据,并从证据中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5、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将自然现象在课堂上重现,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学以致用。
6、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7、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找准每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施对策:
1、“游戏里的科学”,本单元属于典型的科学探究课,许多科学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才能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准备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提供支持,如小车、弹簧、磁铁等。
2、“太阳与时间”,本单元需要师生借助科普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开展后续活动。
3、“电的本领”,本单元属于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对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在课前亲自做“下水实验”,了解实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材料是否合理等。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4、“我们的身体”,本单元引导学生以“解暗箱”的方法探究人体内部的秘密,可通过“观察、实验、触摸、体验”等方式,充分探究人体外部表征,由此推测内部结构及功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5、“动物王国”,本单元属于典型的观察课,需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对象的实物或模型,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准备大量的、生动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课程评价:
整个学期的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学习过程评价(20%)+活动作品评价(20%)+知识技能评价(60%)
一、学习过程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平时留意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将学生课内外突出的表现随时记录,期末分析评价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如课前准备探究材料,课上参与度、课后探究活动完成情况等。
学生评价主要测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二、活动作品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测评学生的实验记录单、模型制作、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等。
三、知识技能测评:
主要采取教师评价的方式。
设计趣味性试卷,测查学生一学期的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趣味实验操作,测查科学探究目标的达成情况。
所需条件:
1、带有多媒体设备的科学实验室。
2、教学中所用的常规仪器和自行准备的探究材料。
3、配备一名实验员帮助授课教师分发和整理实验器材。
审议意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所需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内容全面,定位准确,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学生科学学习的要求。
从课程目标上看,能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目标明确、合理,操作性强。
从课程内容上看,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课时安排合理。
从课程实施上看,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方法与目标匹配,符合科学教学的特点。
从课程评价来看,评价内容涉及三维目标的各个方面,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终结性评价,凸显评价的诊断、反馈、矫正功能,采取多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