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过程 。对于数学学科 , “ 数学体验性 学 习”是 指教师精心设计适 度体验水 平 的数 学 活 动 。学 生 在 这样 的 数 学 活 动 中 ,接 受 教 师 的组 织 引 导 ,通 过 行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 教 师 不仅 是 知 识 现基础性 、 普及性 。 要 人人学有价值 的 为 、 认知和情感 的整体参与 , 获得对数 的传授者 , 而 且 是 学 生 学 的 引 导 者 、 数 学 .不 同 的 人 在 数 学 得 到 不 同 的 学事实 与经验 的和 1 , 1 1 1 体 验 ,并进 而发 展体验能力 的过程 。 组织 者和合作者 。 ” 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 发 展 。 三 、 改 变 固有 的 评 价 模 式 节是 课程实施 。耐课程实施 的基本途 二、 转 变 学 生 学 的 方 式 径则是教 学。 只 有 更 新 教 学 观念 , 转 变 转变 学生 的 学习 方式 既是 2 1 世 教学 方 式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新 课 程 的 目 纪对 教育发展 的要 求 ,也是学 生心理 标。 发展特点 的要 求。 一般认 为, 这种转变 转 变 教 师 教 的方 式 的取 向主要体现在 两个纬度 :一是学 1 . 变 主 演 为 主 导 习主体 由他主转 向 自主。他主学 习是 “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是 当 代 教 学 的 基 指 一 种 被 动 的 、 依赖性 的学习 ; 自主 学 本 心 想 教 师 要 努 力创 造 机 会 激 发 学 生 习是 指 一 种 主 动 的 、 独立 性的学习 。 二
一 一

题、 亲手 实践的 主动性; 学生有 发表见 解、 敢于辩论 、 能发 现并 纠正别人错 误 的独立 性; 学 生有求 同存异 , 发 现别人 没 发 现 的 问 题 ,从 不 同 角 度 探 索 新 途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探究摘要:新课改对现代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倡导重视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现阶段,高中数学在新高中课改背景下,立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学如何”,建设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高效的学习条件。

本文就高中数学建设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重要意义、面临问题、有效策略,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探究,以期与广大教学工作者分享及交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重要意义;有效策略引言: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评价是检验教和学效果的方法,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性,对教学质量起到了共同影响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创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诸如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教学评价缺乏多元化等,严重阻碍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坚定实施教学改革,旨在创造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效衔接的桥梁。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设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设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有效策略,并列举实践教学案例加以详解。

一、建设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重要意义实现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会贯通,能够创建起更为高效、全面和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并且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建设而言,其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能够保障整个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调整教学目标的难度与维度,这将为学生开展学习指明方向。

第二,能够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创新进程。

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22 第1 o 年 6期考 试 1
: i : l J
论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高 中 数 学 的 教 与 学
刘 新 玲
( 徽 省 明光 中学 , 徽 明光 安 安 摘 要 : 在 新课 程 下进 行 高 中数 学 的教 与 学 要 以 知识 与 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三 个 维 度 来 实现 对人 才 过 情 素 质 的 培 养 。数 学 是 一 门思 维 严谨 、 辑 性很 强 的 学科 。学 习 逻 数 学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事情 ,传 统 的 数 学教 学 往 往 是教 师 反 复 讲 . 生被 动 听 , 师讲 得 口干 舌 燥 , 生难 于 消化 吸 收 . 维 学 教 学 思 没 有 得 到拓 展 . 能力 没 有 得 到 加 强 。 生 参 与数 学教 学 的积 极 学 性 普 遍 不 高 ,课 堂教 学 效 率 较 低 。 作 者 认 为 只 有 更 新 教 学 观 念 , 变教 学 方 法 . 能培 养 学 生思 考 问题 , 转 才 解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关 键词 : 中数 学教 学 教 的方 式 学的 方 式 评 价 方式 高 转 变教 师 教 的方 式 “ 以学 生 为 主体 ” 当 代 教 学 的 基 本 思 想 教 师 要 努 力 创 造 是 机 会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学 过 程 中 可 以利 用 其 图 形 、 字 、 教 文 声 音、 图像 并 茂 的 特 点 , 创设 可 视 形 象 的情 境 , 分 调 动 学 生 的学 充 习兴 趣 , 抽 象 的学 习 内容 具 体化 、 晰化 , 而开 拓 学 生 的思 使 清 从 路 、 强学 生 思 维 的灵 活 性 , 学 生 成 为学 习 的主 体 , 学生 精 增 使 让 神 饱 满 地 参 与学 习过 程 的 始 终 , 给学 生 以动 脑 思考 、 动手 操 作 、 动 口表 述 的 时 间 和空 间 . 教 师 的 活动 转 化 为 学生 自主 学 习 的 把 活 动 , 而 大幅 度 地 增强 课 堂 教 学 效果 。其 实 教育 本 身 就 是 一 从 个 创 新 的过 程 , 师 必 须 具 有 创 新 意 识 , 教 改变 以知 识 传 授 为 中 心 的教 学 思 路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力 为 目标 , 以 从 教 学思 想 到 教 学方 式 上 , 大胆 突 破 , 立 创 新性 教 学 原则 。 确 “ 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 , 课 不是 教 师 表 演 的 地 方 ” 一 节 课 , 的 教学 设 计 再 好 , 师 讲 得 再 精 彩 , 果 学 生 不 能 真 正 地 参 与 教 如 其 中 , 算 不 上 高 效 课 堂 。 学 期 一 位 高 级教 师 的示 范 录 像 课 就 上 给 了 我 很 大 的触 动 . 学 中她 关 注 班 上 的每 个 学 生 , 每 个 学 教 让 生 都 有 发 言 的机 会 : 学 中她 尊 重 学 生 的个 体 差 异 . 不 回避 教 从 任 何 一 个 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 学 中她 对 学 生 恰 如 其 分 的评 价 。 教 给 了学 生 学 习 的 信 心 和动 力 。 因 此 ,要使 数 学 课 堂 更 高 效 ,教 师 应 从 关 注 每 个 学 生 开 始, 承认 个 体 的差 异 , 重 学 生 的 差 异 , 过 分 层 提 问 、 层 布 尊 通 分 置 作 业 等 , 学 生 在 参 与 中学 习 , 教 师 的 肯 定 中 学 习 , 体 让 在 在 验 成 功 中学 习 , 而 获 得 学 习 的 乐 趣 。 从 同时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还 要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能 力 。 解 题 中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面 在 下 以一 个 例 题 为 例 来 说 明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1. 引言1.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概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块化正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模块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分解,形成具有独立功能和完整逻辑的教学单元,便于学生按需选择学习和教师灵活拼接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模块化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和提升其学术能力。

模块化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模块、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通过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更好地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 正文2.1 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结构和学习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模块化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也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模块化教学倡导通过模块划分、组合和排列来实现个性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模块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个性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通过模块化设计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的进步。

2.2 模块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模块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节奏。

模块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数学知识。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
会最 重 要 的 生 产 要 素 以 及 知 识 更 新 周 期 的 日渐 缩 短 ,人 们 的 观 现了老师为主导 ,学生 为主体 的思想 ,应是 当前 教学方法改革 念 、思 维 方 式 和 学 习方 式 也 在 悄悄 地 发 生 变 化 . 未 来 社 会 对 人 才 的一 个 重 要 方 向 . 的素质 ( 尤其 是 终 身 学 习的 能 力) 的要 求 ,也 使 中学 数 学 课 堂 二 、科 学 方 法论 是 实 现 学 与教 两 者 统 一 的重 要 指 导 理 论
引 导学生主动去观察 、思考 、探索 ,通过他们 自己的努 力去获 生. 具体来说 ,就是要把问题 的提 出过程 、知识 的获取过程 ,结 取知识 ,使 他们 不但学会知识 、运用知识 ,而且懂得 如何 去学 , 论的探索过程 、问题 的深化过程等分析 、解 决问题 的艰难 曲折 这是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根本 所在 .

过程 展现 出来 . 这样 就 引 伸 出 另一 个 问 题 :如 何 正 确评 价 学 生 暴 露 出 来 的

学 习的 本 质 在 于学 会 学 习 ,学会 思 考 ,学 会创 造
学 学 习 的本 质 足 什 么 ,这 是 每 一 位 教 育 工 作 者需 要 正 确 各 种 思 维 活 动 ?如 何 让 学 生 突 破 思 维上 的 障 碍 ? 怎 样 才 能 把 老 认识 的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1 9 8 4年 李 政 道 教 授 在 谈 到人 才 培 养 问 题 师 自己的思维活动 与隐含在教材之 中的作者的思维活 动科 学地 时 。曾 风 趣 地 打 r一 个 比方 :“ 一 个 上海 学生 对 上 海 的 马路 十 分 展现 出来 ,传 授给学生 ?换言之 ,在教师的教与学 生的学之 间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与数学学习 , 和 同伴 交 流 、 合 作 的过 程 . 更 要 注重 学 生 在 数 学 学 习 转 变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就 是 要 转 变 传 统 的 、 单 一的 、 他 主 的 和 中不 断 反 思 与 改进 的 过 程 数 学 学 习 的 定 量 评价 是 通 过 对 学生 被动的学习方式 , 形 成 多样 化 的 、 探 索 与 合 作 的 学 习 方 式 。 以知 完 成 一 定 量 的数 学 习题 、 一张数学试卷 、 一 个 量 化 的 分 数 去 衡 量 识 为载体 . 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 . 把 知 识 的 学 习 变 为他 们 生 命 的 学 生 的评 价 从 定 量 到定 性 . 把 过 程 与结 果评 价 相 结 合 是 数 学教 需要. 在 学 习 过 程 中通 过 知 识 的领 悟 提 高 技 能 . 使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育 评 价 的 进 步 . 是 发 展 性 的 优 化 评价 识 、能 动 性 和 创 造 性 不 断 发 展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能
味着平 等 . 意味着对 话 . 意味着 共同参与 . 意 味 着 相 互 建 构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要 改 变 “ 灌 输一 接 受 ” 这 种 传 统 教 学 方 式 和 学 生 被 动 的 学 习方 式 . 开始 尝 试 自主 合 作 与 主 动 探 究 所 带来 的 愉 悦 和成功感 . 接受式 学习不再 是主旋律 , 探 究式学 习 、 体验性 学 习 和 实 践 性 学 习 的 介 入 与 接 受式 学 习交 相 呼应 . 相辅 相成 。
2 . 变灌 输 为合 作 交 往
获得 相关知识 . 形 成合作 的理念 . 锻炼合作 的能力 , 达 成教学 目 标 教 师 与学 生彼 此 之 间 还 分 享 思 维 、 经 验 和知 识 . 促 进 班 集 体 的整 体 认 知 水 平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

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肴 , 要不 充 分抓住与本节教学内容相符的数学现象 , 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激 学方法 和新 的教学策略将会层 不穷。 结合现 阶段教学现状 , 积极尝 试新的教 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 2 ) 课前提 问。 在课堂导入环节 中, 提 问是最有 断地更新 自我的教学理念 ,
二、 加 强 学 习方 法 的 指 导 , 倡 导 学 生主 动 学 习
( 作 者单位
南京 大学附属 中学 )
随着新课改 的实施 , 特别是在 高中教学 中, 学生 已成为教学工 作的中心和重点 。 学生的学习态度 、 学习认知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 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 , 转变学生 的学习 态度 , 端正学生的学 习认知是教学环节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工作
开 展 有 效 的教 学 模 式 。 同 时 , 还应 当具 有 良好 的 职 业 道 德 效的教学方法。通过 提问, 不仅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提高 学 方 法 ,
热爱教育事业 , 具备 为现代化教 育发展的崇高献身精神 、 学 生思维能力 , 督促学 生课后复习和课前预 习的学 习任务 , 同时 , 操守 ,
有 利 于 教 师粗 略地 掌 握 学 生 学 习 的状 况 , 以便 教 师 及 时 地 调 整 教 参 考 文献 : 李腾 勇. 如何 J 顺利进 行 高 中数 学 的 学s j [ n 科技 信 息 , 2 0 0 9 ( 2 3 ) .
学 作 的进度 , 安排恰 当的教学 内பைடு நூலகம் 。
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 是数学 的重点 。笔者结合多年来 的教学经验 , 代 化教学理念的普及和教育课改的不断发展 ,在教学环节建 师
给 出 了高 中数 学教 学 的相 关 建 议 。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对广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形成有益的引导作用。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了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情况,主要从教学理念、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得到规范,对高中数学教师也形成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要求其紧密结合着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来转变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进步,广大数学教师应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进行深入思索。

1 需要树立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现出学习的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特点。

高中数学的教与学都要在新课改基本理念的引导下进行,教师在实施自身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紧密结合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有益引导下树立良好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深入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并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在正确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相互促进与发展。

2 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源泉和动力,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其中一项就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并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数学学科是门枯燥而乏味的课程,如果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

正因如此,教师在结合高中生个性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基础上,应对自身教学模式予以创新。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提出了贴近人们生活的问题:水库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采用定期放生的方式清理水库中的杂种鱼类。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西藏拉 萨市那 曲高级 中学 吕呈茏 拉 萨市 第六 中学 张红 燕
现 行数学教学活 动,由于种种原因 ,特别 是受高考要求 的限制 ,对 学生 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目 标提 出过高的要求 。由于社会竞争 的激烈,多数学生是勤 奋和努力学习的,且对 各种类 型的练 习做得也不少 。但对知识和方法掌握却不 够牢固、学习效果也不太好 ,揪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的。 教学活动 中少数教师存在 以下的现象:1 >由于现行 的教学和评价标准过 高, 教师不能切实做 到因材施教 。 2 > 教师讲得太多, 不注重 学生的 “ 课堂运动” 。 3 > 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 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难 以发挥 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另外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 不良的学习行为:( 1 ) 被动学习, 不制定学 习计划 、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 了解 、上 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 “ 门道”。( 2 ) 学不得法 ,一部分同学上课没 能专心听课, 对 要点没 听到或 听不全 ,笔记记 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课 后又不能及时 巩 固、反 思、寻 找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 概念、法 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 ( 3 ) 不重视基础 ,常轻视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经常是 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 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 自己的 “ 水平”,好高鹜远 ,重 “ 量 ”轻 “ 质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 是 演 算 出错 ,就 是 中途 “ 卡 壳 ”。 《 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指 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 学学习活动不应只 限于接受 、记忆、 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 以人为本, 对教学而言,“ 教” 的行为意味着对话, 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 学活动方 式,更是弥漫 、充盈 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教师而言,教 师行为意味着上课是 传授知识和分享理解 ,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合作者, 从传统 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学生的发展促进者。可以说,创 设基 于师生交 往、互动 、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是未来教师 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而言 , “ 学” 的行为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的凸现 , 个性 的张显和创造性的解放 。 高中数学课程倡导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 自学等学习数学 的方式 。 这些方 式有助 于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 F 的“ 再创造 ”过程 。 凼此,在课堂教学 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念、调整教学策略 ,争取 做好以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 物 出发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 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 的形成过程 ,充分发挥高 中生学习的 自觉能动性 ,让他们在兴趣盎 然的操作 中,把抽象 的数学知识变得不再抽象 ,不再难懂 , 是学 习 变得快乐 。 例如教学 : 《 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 时, 先让同学们在课 堂
同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把要证明的不等式作为结论 ,逐步去寻找 它成立的充分条件呢?问题 2当我们寻找的充分条件 已经是成立的 不等式时 ,说明了什 么呢?问题 3说明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的理 南 是什么 呢?本节课我用对 比综合法的逻辑关 系,层层设置 问题 ,激
单一的旧 “ 讲师” 。要想跟上教育的步伐 , 学好新理念 , 学好新教学 方法 ,掌握好现代教学手段的技术。俗话说 的好 ,活到老学到老 ,
就是建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才能不被时代 淘汰。教 师要更新理念 , 要改变教育理念 ,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 堂 ,成 为 唤醒学生学习 ,激活学 生学 习,彰显学生学习 ,调适 学生学 习心态 , 锻炼学生学习意志 ,提 升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场所 。 要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 是抽象 的,但又 是具体 的;是静止的 ,但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 有限的, 但知识反映 的内涵是无限 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 、静态与动
练习本上做线段 A B 的垂直平分线 E F( 动手操作 ) 。根 据所 画线段 在E F上任取一点 P,连结 P A、P B量出 P A = ?,P B = ?引导学生观
那就 以我高 中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


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 学生

请结合本人所担任数学学科,谈一谈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

请结合本人所担任数学学科,谈一谈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

请结合本人所担任数学学科,谈一谈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作为一名数学学科的教师,我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这一转变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谈一谈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

首先,新课标下的教与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然而,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转变思维,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标下的教与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孤立地进行学习,缺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然而,现实社会中,合作和沟通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交流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还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再次,新课标下的教与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只有理论知识的独立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实验、调研、讨论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新课标下的教与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启发者。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素养,并不断进行专业发展和学习。

教师还应该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新课标下教与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点包括学生主体地位、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与学

的 数 学 成 绩 位 居 全 区 第 一 名 , 科 总 成 绩 位 居 全 区 第 8名 . 各 邹 清华 学 习 很 差 , 天 去 了 吃 就 是 睡 , 重 10多 斤 , 叫 每 体 7 我 他 报体 育 生 , 始 不 行 , 练 对 他 来 说 很 困难 . 说 我 在 高 开 训 我
者 内情 . 实 课 堂 采 取 统 一 教 学 模 式 , 然 受 教 育 者 增 多 , 现 虽 提 高 了 全 民 素 质 , 对 人 才 的 培 养 也 有 不 利 的 地 方. 以 教 但 所 者 必 要 时适 当 采 取 因材 施 教 , 则 必 有 误 人 之 处 . 级 中 学 否 班 生 分 上 中 下 , 果 一 味 地 统 一 模 式 教 学 , 的 学 生 很 难 长 如 好 进 , 之 可 能 变 为 中等 生 , 等 生 更 难 变 为 好 学 生 , 进 生 久 中 后
许 会 使 数 学 更 加 有 趣 , 加 吸 引 学 生 , 可 以达 到 事 半 功 倍 更 也
的 效 果 . 女 I 数 列了 例 口求 1

÷÷÷ 争÷吾… 通 ,,, ,,,的 项
2 .教 者对 知 识 的 把 握 各 有 特 点 , 学 者 智 力 的 差 异 甚 但 大 . 点 对 所 有 人 未 必 都 是 优 点 , 以教 者 必 须 详 细 了 解 学 优 所
得 很 好 , 是 实 践 能 力 和 创 造 精 神 还 比 较 缺 乏 . 应 该 引起 但 这 我 们 深 入 的思 考 , 就 是 说 我 们 在 过 去 相 当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也 里 比 较 重 视 认 知 教 育 和 应 试 的教 学 方 法 , 相 对 忽 视 对 学 而
学 生 丁 长美 , 在 于 上 海 同 济 大 学 就 读 ,0 高 一 时 他 差 4 现 冈上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化 “ 量 ”强 化 “ 数 ” 其 进 行 丁处 理 : 班 满 满 一 盘 桃 , 数 份 对 呈 演 示 从 中 间 平 均 分 给 两 只小 猴 , 生 从 : 罔 形 中感 知 每 只小 学 直观

分 之 一.
3 .自主探 究 . 化 理 解 深
猴 分 பைடு நூலகம் 这 盘 桃 的 . 乌 申斯 基认 为 : 比较 是 一 切 理 解 和 思 维 的 基 础 , 们 正 “ 我

时再努力 也不迟 , 至 还以小学 、 甚 初 就 是 这 样 “ 松 后 紧 ” 先 地 混 过来 作 为 “ 功 ” 成 的经 验 . 不 知 , 一 , 殊 第 现 高 中数 学 的 教 学 安 排 是 用 两 年 的 时 间 学 完 三年 的课 程 , 高 全 年 搞 总 复 习 , 学 进 度排 得 很 紧 ; 二 , 中数 学 最 重 要 、 是 最 难 的 教 第 高 也 内 容 ( 函数 、 体 几 何 ) 是 放 在 高 一 年 级 学 , 些 内容 一 如 立 都 这 旦 没 学 好 . 个 高 中数 学 就 很 难 再 学 好 , 此 一 开 始 就 得 抓 整 冈
教 师 以相 应 的 积 极 情 感 回 报 , 更 深 地 热 爱 教 师 , 于 和 善 会 敢
于 在 教 师 面 前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在 学 习上 表 现 出更 积 极 、 更
主动 的探索精 神. 学生 对教师 的这种爱 达到一定 程度 时 , 当
会 产 生 情 感 迁 移 现象 ,即 南 爱 教 帅 进 而爱 他 所 教 的学 科 , 正
层 次 , 学 生 把 6个 苹 果 平 均 分 , 于 学 生 平 均 分 的 份 数 让
二 j 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合作 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 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 学 习方式 , 是以合 作学 习小组 为基本形式 ,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通过不 同基础 学生之 间责任 明确的分工 、 合作 、 互助, 形成知识、 思维和 能力上的互 补, 使学生最大 限度 的动脑 、 动手 、 口, 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 动 在
数去衡 量学生 的评价 。 从定量到定性 , 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数学教育
评价的进 步, 是发展性的优化评价 。 2 .注重过程 ,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 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 学生接 受问题 的答案 ,而对 于学生如何获得这
些 答案 却 漠不 关 心 。这 样 学 生 获 得 答 案 的 思 考 、 理 、 设 的形 成 以及 如 何 推 假 应 用证 据 等 , 被 摒 弃 在 评 价 的视 野 之 外 。 缺 少 对 思 维 的过 程 的评 价 , 会 都 就

性。
2 体 验性 学 习 .
体验性学习模式起源 于欧洲。在 2 世纪初的德国, 已 没有多少人 0 在 经 怀疑捧 读教科书和课堂授课 的教学模式时, 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师科翰忽然
向自己发问: 有没有更好 的方式 , 让教育更丰富7 9 1年, 14 科翰在威 尔士建立 户外学校 , 开始 也只是对学员进 行单纯体能 、 生存 训练, 后来扩展到心理训
对学生共 同特征和个别差异施教 ,才 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根据加 德纳的多元 智能理论, 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 、 以多元方式存 在 的, 智力之问 的不同组合 表现 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 , 而且 , 学生存 在差异性的发展 。新 课程体现 基础 性、 普及性 , 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

浅谈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的实感中产生理性上的 “ 顿悟”后 ,师 生合作再下 定义 ,归纳法 则 ,总结公式。 2 命题 课的基 本教 学方法 : 创设情境 , 、 “ 合作 变式”
封 闭型变式 ,请个性 内向腼腆 的同学合 作证明 ;开放型变式 ,请个性直率爽朗的 同
学合作证明 。
是他们求知的铺路人又是他们探索新知的开
学生 讲 之 所 需 、 答 之 所 问 、 解之 所 惑 ,使 学
章 中的三垂 线定理 “ 果一个 角所在 平面 如
外一点到角 的两边距 离相等 ,那么这一 点在 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 角的平分线上 ”的教 学
设 计 可 以是 :
生感到教 师既是他 们获知的传播者又是他们 求知 的导航灯 。


合作教学 的基本原则
在 初 中平 面 几何 里 学 过 “ 角 的两 边 距 到
实现师生之 间教 与学 的合作 ,关键是教 师 。我们认为 ,在合作教学 中教师 应遵循 以
下 四个 基 本 原 则 :
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 的平分线上” 这是一个 , 真命题 ,如果把 “ 平面几何”改为 “ 立体 几 何” ,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 )实验猜想 2
存” 并构成有机的认知 “ 块 ” “ 做后说” , 板差异 ,规范书写 ,并研究例子的 证题计划与方法步骤 ,请个性沉着稳重的 同
学板演或表述 。 ( )合 作 变 式 4
就是在讲授 新知识前教师先请学生动手去做
欲授新 知的实验 ( 实例 ) 待学生从实验 ( , 实
拓者。
3 复 习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 、 夯实基础 , 发散思维”
就 是 教 师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把 知 识 的 表 现 形 式 复 现 出来 ,而 且 要 求 学 生 理 解 掌 握 知 识 的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更多地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老师则以章节为单位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块化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以模块为单位,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主题式的教学方法,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各个主题模块,并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课本为主,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兴趣。

而模块化教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直线方程的模块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直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过于注重记忆和计算,忽略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而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模块化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需要更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设备的更新。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作者:黄敏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09期〔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42—01让每个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

这不但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也是新课改精神之所在。

为此,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真正获得应有的发展。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再充当课堂教学的“权威”或“主宰”,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积极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尝试、探索等方式,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质疑、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二、教学方式要转变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改实施的核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现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

这样获得的知识,不但记忆牢固,而且理解得深刻。

同样,因为这样的方式,课堂焕发了无限的活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热情高涨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小组合作要有法新课改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选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合作小组的组员要搭配合理,以防责任扩散或“搭车”现象产生,要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会沟通和交流,提高合作效率,切忌用优等生的意见代替小组的意见,让差生成为陪衬;4.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目的及过程认真设计,以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5.合理分配合作时间。

浅析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方法

浅析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方法

倍 之 效 果 . 高 习 题 课 质 量 关 键 是 精 选 精 练 数 学 习 题 和 解 提 题 后 的 回顾 与 反 思 , 样 才 能 使 学 生 通 过 自 己 做 一 定 的 典 这
型 题 巩 固学 过 的 知 识 并 发 展 应 有 的 能 力 . 题 课 教 学 采 用 习 “ 练 建 构 式 ” 学模 式 , 导 教 习题 应 以 变 式 题 为 主.

教 学 方 法

。 。
●. I _


啦毁 敦 譬
670 ) 5 30

◎ 胡 斌 ( 南 昭 通 市 永 善 县 第一 中 学 云
【 要 】 对 高 中数 学 教 学 实 践 , 出 了 数 学 教 师授 课 摘 针 提
模 式 的 几 项 改 革 措 施 , 就 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出 现 的 一 些 并 问题 , 出 了应 该 培 养 的 几 种 学 习 能 力 , 社 会 培 养 出 复 合 提 为 型人 才 , 而 获 得 数 学 改 革 的 成 功 . 从
结 合 当 今 高 中 数 学 课 程 对 教 学 实 践 的 改 革 要 求 , 数 对
学 老师 的授 课 模 式 与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的 培 养 方 式 的 探 讨 , 从 而 为 提 高 高 中数 学 教 学 质 量 提 供 基 础 性 意 见 , 更 进 一 为 步 的研 究 高 中 数 学 的相 关 问题 提 供 参 考 .
性 思维.
些 问题 , 我们 应 该 做 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工 作 .


教 师 授 课 模 式 改 革
1 .新 教 学 内容 的 教学 模 式 在 高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实 践 中体 现 和 实 施 新 的课 程 理 念 和 教 学 目标 , 高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采 用 “ 发 探 究 式 ” 在 启 教 学 , 主要 的 是 用 于 新 授 课 内 容 的 合 理 导 入 , 彩 的 导 入 充 最 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定。
己的知识结构 。不 懂的问题应及时发 问 , 由于复习课时间相对 比 ( 3 ) 通过解应用性或能力性 的问题 , 争 取课上积极 思考 , 跟 上 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节奏 , 课后及时做总结笔记 。
四、 讲 评 类 型课 的教 与学 模 式
( 2 ) 注意理 解所 学概 念 的背景 , 有哪 些限制 条件 、 哪些 特 殊 较宽松 , 教师也乐 于看到学生各方面 的发言 。 ( 3 ) 在理解定义 的基础上 , 能用 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 ( 4 ) 理解定理 、 公式 的规定条件 , 注重结论及适 用范围。 ( 5 ) 灵活使用数学公式的变形 。
( 2 ) 讲评课 应充分利 用学 习论 中关 于“ 借 鉴学 习” 与“ 榜样学 习” 的原则 , 从调 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的角度 出发 , 使每位学生在理
( 3 ) 习题课 应突出“ 精讲精练” 。“ 精讲 ” 不等于讲得越少越好 ; 解知识 、 掌握方法上互相取长补短 , 通过讲评 课让学生更 主动地 、
2 0 1 3 - 0 5
百 花 园地
残 谈 惠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教 与 学 模 式
文/ 宁 洪斌

要: 探 索新课 改条件 下, 高 中数学的减负增效课 堂教 学实践 , 从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剖析课 结构 与学 习规律 , 让教 师
上课讲述有度 , 让 学生学习有法可依 , 学会学 习的方法和能力, 从而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数学学 习以外的生活实践等方面。
认 知需 要 , 在公式 、 定 理课 内容教学 中 , 应 抓住本 节所讲 的公 式 、 系的必须让学生体会发现 , 能 区分 的也要 明确划分。 新 的目的, 在进 一步巩固知识点 的基础上 , 强化认 知能力 和效果 。
2 . 学生学习行为
( 1 ) 复 习课 上提 前做好知识 回顾 , 能够 顺利 完成教 师对 于容 课本 、 笔记 、 错题集为顺利适应面临的能力 型问题做好准备 。
关键词 : 高中数学; 教 与学 ; 教 学行为 ; 学 习行 为 在 高中数学教学 中, 全 国有着不 同的版本 , 不 同的课标 , 根据 的书写规 范和选择题 的选择策略 。 教材 内容 和教学任务 , 使 用不同的教法手段 , 以及不 同的学法 , 由 ( 4 ) 经 常性 地 总结 解 题 的成 功与 失败 , 注 意整 理 自己的错
1 .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实 践
( 1 ) 概念 课教 学应遵 循 学生认 知 心理规 律 的发展 层次 : “ 知 时适量地安排好必要 的复习课 。
觉一 观念一概念一定理一 公式 ” 。教学的各个 环节安排应有 利于 定理在 体系 中的核心 内容 , 寻根 问源 , 以新 旧知识 关联 为基 础创 设 问题情境 , 由此导 出和启发学生理解新 的定理公式 的认知 。
( 2 ) 概念课 对新概 念的 引出或归纳 , 应 遵循数 学概 念发 生的 自身规律 。概念教学 应把握好本节数学应在 “ 限定 ” 上 还是在“ 概 射 就是 函数 。
2 . 学 生 学 习行 为实 践
( 2 ) 复 习题应注 重复习 内容 的前后关 联 与区别 , 能做到该联
( 3 ) 通 过复 习 , 让学 生能达 到重新领悟 所学 的知识 温故而 知
教师 的讲要讲 到点子上 , 要充分展现解题 的思路 、 方法和规律 , 要 充满信心地转 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解惑 、 释疑 疏导学 生在思考 、 解 决 问题 中碰 到的疑难 , 要讲 清解
新课标要求 的陈 旧、 枯燥 、 偏怪的问题不要 占用课上的宝贵时间 。
2 . 学 生 学 习行 为
( 2 ) 复习课上 , 自我发现解题思路 和步骤的不完善 的地 方 , 及
公式 、 定理 、 技 巧方法和解题 规律课 前铺垫 。翻翻 括” 上下工夫 。 如, 函数 的高中定 义 : 非空数集 A、 B , 从 A到 B的映 易遗忘 的概念 、
形成 自 ( 1 ) 学会 注意命 题提出 的条件 , 思考将会 产生 的结论 , 可 以大 时弄清原来 比较模 糊的知识 。系统整理 阶段 性所学知识 , 胆猜想 。
( 2 ) 平 时乐 于汲取他人经验 , 能在练 习 、 测验 中发现 自己的不
( 3 ) 讲评课 应通过一题多解等 发散性思维 比较解法优劣 。逐
2 . 学生 学 习行 为
题 的规 范要求 , “ 精 练” 即不需 强调数量 而要重 质量 , 尤其是 超 出 步教会学生掌握 自身对于学 习的评价方法 , 对 自己做 出客观评价 。 ( 1 ) 树立学好 数学 的信心 , 要看 自己是 否能对 自己给出客观
二、 习题 类 型 课 的 教 与 学 模 式
1 . 教师教学行为
( 1 ) 我们学 校各 年部采用 的是教师集 体备 课 的机 制 , 教学 内 容虽 然是一样 的 , 但 是根据 每位教 师讲课特 色的不 同 , 课 堂效果
课, 以便对 于课堂实践做 出可行性调整 。
1 . 教师教学行为 活协调 , 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控。
( 1 ) 习题课把握 习题 的难度 、 练 习内容 、 学 习 内容 的多少 , 灵 也会存在差异 , 根据平时小测验 的反馈信息来确 定适时安排讲评
( 2 ) 习题课 的教 学 , 应遵循 由简到 繁 、 由浅到 深 的认 知规 律 , 才能有效地提高 习题课 的教学效率 , 提高学 生的解题 能力。
三、 复 习类 型 课 的教 与 学模 式
此产生 了不 同的行 为模 式 ,结合 人教 B版高 中数 学教材 教学实 题 集。
践, 归纳总结教 与学规律 , 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


知 识概 念 、 定理 、 公 式 类型 课 的教 与 学模 式
1 . 教师教学行为 ( 1 ) 就容易遗忘 的概念 、 公式 、 定理 、 技巧方法 和解 题规律 , 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