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复习资料[重点整理背诵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巩固和加深对色谱分析的理解。
问题一:什么是色谱分析?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将样品中的各组分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进行吸附和解吸,由于分配平衡的不同,各组分会在色谱柱中形成不同的色带。
通过检测器的检测,可以得到各组分的峰形和峰高,进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三:什么是色谱图的峰高和峰面积?答案:色谱图的峰高是指色谱峰的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峰面积则是指色谱峰与基线之间的面积。
峰高和峰面积是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标。
问题四:什么是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答案:保留时间是指色谱峰的起点到峰顶的时间,而相对保留时间则是指同一组分在不同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之比。
它们都是用于表征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的重要参数。
问题五:什么是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答案:色谱分离的最佳条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最佳分离效果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移动相、确定最佳的进样量和柱温、调节移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样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问题六:如何进行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答案:色谱分析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峰识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峰识别是指根据峰形和峰高识别出各个组分;定量分析是指根据峰高或峰面积计算出各个组分的含量;定性分析则是指根据保留时间和光谱等信息,确定各个组分的具体性质。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色谱实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气相色谱一、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样品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
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结构及作用(简答)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提供稳定流量/压力的高纯载气。
2、进样系统:包括注射器和进样口(隔垫、衬管),样品被注射器注入衬管后(液体样品将瞬间汽化),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分流功能也在进样口实现。
3、色谱柱和柱温箱:在恒温或程序升温控制下,样品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上实现分离4、检测系统:获得与各组分含量呈比例的信号。
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及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及工作站,记录检测器获得的信号,得到色谱图,并可以对色谱峰进行积分等处理。
➢色谱三温(填空)1、汽化室温度:高于沸点。
2、色谱柱温度:低于沸点。
提高柱温可减小气相、液相传质阻力,改善色谱柱分离效果;但又可使分子扩散加剧,影响柱效;并且温度较低,则会使分析时间延长。
3、检测器温度:应选择高于色谱柱温,可避免组分在检测器端冷凝或产生其他问题。
1、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通过检测器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检测信号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检测器;2、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信号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FID;3、广普型检测器:对所有物质有响应,热导检测器;4、专属型检测器: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电子俘获检测器。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原理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微弱的离子流。
当载气带着有机物样品进入氢火焰时,有机物与O2进行化学电离反应,所产生的正离子被外加电场的负极收集,电子被正极捕获,形成微弱的电流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记录仪绘出色谱峰。
色谱分析知识汇总
⾊谱分析知识汇总转眼⼜是⼀周的开始,我们继续为⼩伙伴们推送专业知识。
今天推送的主题是:⾊谱分析的相关内容。
让我们⼀起来看看吧!⼀绪论⼆经典柱层析三平⾯⾊谱法四⽓相⾊谱法五⾼效液相⾊谱法下⾯,让我们开始吧!⼀绪论(⼀)概述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于1903年研究植物⾊素时使⽤的⽰意装置:其中的⼀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谱法的出现◇⾊谱法利⽤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当两项作相对位移时,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获得分离(各组分按⼀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性异构体。
(2)灵敏度⾼可以检测出µg.g-1(10-6)级甚⾄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般在⼏分钟或⼏⼗分钟内可以完成⼀个试样的分析。
(4)应⽤范围⼴⽓相⾊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谱:⾼沸点、热不稳定、⽣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不⾜之处: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谱法的分类⼆经典柱层析(⼀)吸附的分类(⼆)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强弱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
所谓极性乃是⼀种抽象概念,⽤以表⽰分⼦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
◇官能团的极性强弱⽐较(三)吸附⾊谱吸附⾊谱法,是指⽤吸附剂作固定相,利⽤试样对吸附剂表⾯的吸附差异来进⾏分离分析的⽅法。
◇吸附⾊谱三要素(吸附剂、洗脱剂、试样)吸附剂⼀般是多孔性物质,具有较⼤的⽐表⾯积,在表⾯有许多吸附中⼼。
常⽤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碳等。
◆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溶剂的极性按照极性增强顺序,常⽤混合洗脱溶剂体系如下:(⼰烷/苯) → (苯/⼄醚) → (苯/⼄酸⼄酯)→ (氯仿/⼄醚) → (氯仿/⼄酸⼄酯) →(氯仿/甲醇) → (丙酮/⽔) →(甲醇/⽔)◇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三平⾯⾊谱法(⼀)概述1938年俄国⼈⾸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种天然药物。
色谱分析复习资料[重点整理背诵版]
色谱分析法定义:色谱(chromatography)分析法:以试样组分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相(mobile phase )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分析法即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仪器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应用对象:主要是混合物中有机成分的分离和分析1.色谱法的由来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变化3.色谱柱、分离机制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法的分类❖1、按两相的聚集状态流动相固定相类型❖2、按分离的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吸附性能的差异气固液固❖分配色谱: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液体❖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组分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空间排阻色谱:分子筛葡聚糖凝胶❖3、按固定相的材料和使用方式❖柱色谱(玻璃、不锈钢、石英) 气固液固❖纸色谱液液❖薄层色谱(硅胶、聚酰胺) 液固❖4、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冲洗法、顶替法、迎头法❖5、按色谱技术分类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一、特点1、选择性好1理论塔板数高2固定相、流动相3操作温度a沸点相近的混合物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d对映异构体2、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1气相色谱a气体黏度小b长色谱柱2高效液相色谱a高压泵b多色谱填料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检测器a热导池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4、应用范围广1气相色谱a气体b易挥发的有机物c沸点高d热裂解2高效液相色谱a不易挥发、高沸点b不稳定c糖类、大分子化合物d药物分析3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临床化学、药物与药剂、农药、食品、卫生防疫理化检验、司法检验二、局限性❖给不出定性结果,需要已知的标物质作对比,或将样品的数据与标准物质的数据进行对比,与质谱、红外等波谱鉴定仪器联用❖定量时需要标准物质❖对个别异构体和固体物质分析能力差色谱图和相关术语❖1、色谱图(chromatogram):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的曲线图。
色谱分析总复习
1. 色谱法按分离原理分类, 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排阻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2. 所采用流动相的密度与液体接近, 粘度又与气体接近的色谱方法称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 1956年范德姆特提出色谱速率理论方程。
其方程简式表示为H=A+B/u+Cu4.分离非极性组分, 可选择非极性固定液, 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色散力5.目前常用的色谱柱有填充柱和空心毛细管柱两种。
6.根据范氏方程,试简要分析要实现色谱快速分析应注意哪些操作条件?答:要兼顾到提高柱效和加快分析速度两个方面。
提高载气流速可加快分析速度,抑制分子扩散(B/u),但将使传质阻力增加( Cg+ Cs) 为此,可采用降低固定液用量,减少液层厚度df,同时应用轻质载气提高Dg来减少气相传质阻力等措施。
因此,结论是:选用轻质载气,减少固定液用量,提高载气流速。
7.试预测下列操作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
(1) 进样时间超过10 s (2) 气化温度太低,以致试样不能瞬间气化(3) 加大载气流速很多(4) 柱长增加一倍答: 1.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2. 谱峰变宽,柱外分子扩散加剧。
3. 峰形变窄,保留时间缩短。
4. 峰形变宽,增加0.4倍,保留时间增加。
8.试预测下列实验条件对色谱峰宽的影响, 并简要说明原因.(1) 柱温增加(2) 相比减小(3) 分配比增加(4) 试样量减小很多答: (1) 峰宽减小,因为分配系数减小。
(2)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
(3) 峰宽增加,传质阻力增加。
(4) 峰宽减小,柱外初始带宽减小。
第一章1.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创立的色谱法, 应该是属于(4)液-固色谱2.什么叫气-固色谱法? 气-固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分离原理是利用组分与固体吸剂的吸附与脱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可适用于气体及低沸点烃类3.什么叫气-液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是流动相为气体, 固定相为液体。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图一、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 色谱基本原理色谱是通过样品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色谱中,样品首先与移动相(气相或液相)一起通过色谱柱,其中移动相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了分离。
通过控制固定相和移动相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分离。
2.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色谱柱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色谱柱类型包括气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柱。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3. 色谱分离机理色谱分离是通过样品成分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常见的色谱分离机理包括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
不同的分离机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分析需求。
二、色谱技术1.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易挥发性和热稳定的样品。
在气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气体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气相载气移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2.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色谱分析技术,它适用于非挥发性和热敏感的样品。
在液相色谱中,样品首先以溶液状态注入色谱柱,然后通过液相流动,最终被固定相吸附或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3.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利用超高压将样品溶液通过色谱柱,从而实现快速、高分辨率的分离。
4. 色谱联用技术色谱联用是指将色谱分离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常见的色谱联用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光谱联用等。
三、色谱分析方法1.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它包括样品的提取、浓缩、净化等过程,旨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色谱条件优化色谱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包括固定相的选择、移动相的配比和流速、色谱柱温度等因素的优化。
《色谱分析》复习
1. Kovats 指数(保留指数I):定性指标的一种参数。
通常以色谱图上位于待测组分两侧的相邻正构烷烃的保留值为基准,用对数内插法求得。
每个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规定为其碳原子数乘以100。
()⎪⎪⎭⎫⎝⎛+'-''-'=+z t Log t Log t Log t Log I Rx z R Rz Rx x 1100 P112. PLOT 柱(多孔层空心柱):内壁上有多孔层固定相的空心柱。
P993. SCOT 柱(涂载体空心柱):在内壁上沉积载体后涂渍固定液的空心柱。
适用于痕量分析。
P99 4. WCOT 柱(涂壁空心柱):内壁上直接涂渍固定液的柱子,不含任何固态载体。
P995. 保留时间t R :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时间。
P106. 保留体积V R :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
P107. 保留温度TR :在PTGC(程序升温)操作中,样品中的组分从色谱柱洗脱出的柱温,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温度,用T R 表示。
P1228. 比保留体积Vg :每克固定液校由柱温T c 正到273K时的净保留体积。
LNc g M V T V ⋅=273P11 9. 初期冻结 :在PTGC 分析中,进样后因柱的起始温度很低,仅对低沸物进行分离,其余大多数组分在低温下,因其蒸汽压低,大都溶解在固定相中,其蒸汽带在柱中移动的非常慢,几乎停留在柱入口处不动,即凝聚在柱头,此为PTGC 所特有的现象。
P12310. 调整保留时间t R ’:从空气峰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时间。
P1011. 调整保留体积V R ’:减去死体积的保留体积。
P11 12. 反相色谱:如果与固定相的极性相比,溶剂的极性大于固定相,如以ODS(十八烷基)键合相作为固定相,水和甲醇等作流动相的分配色谱过程,称为反相液相色谱。
P17113. 分离度R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峰宽值之比来表示。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知识点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知识点1.P4页何为色谱法?何为固定相?何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类。
气-固色谱以及气-液色谱的固定相各为什么?2. P5页何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色谱柱的组成。
3. P6页何为色谱图?何为保留值?保留值的两种表示方法:时间和体积。
P7页何为死时间t M、保留时间t R和调整保留时间t'R(见式2-1)?何为死体积、保留体积和调整保留体积?何为相对保留值如r21(或α)(见式2-5)?P8页相对保留值的物理意义。
P8页何为半峰宽Y1/2、峰底宽Y。
根据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 P8页色谱柱的分类。
气-固色谱的固定相与气-液色谱的固定相有何不同?各自分离的原理是什么?5. P9页何为分配系数K(见式2-8)?分配系数K的物理意义。
6. P10页何为分配比k(见式2-9),何为相比β?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之间的关系(见式2-10)。
P11页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见式2-16),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7. P11页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P14页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见式2-18,由此公式得出何结论?)以及有效塔板数的计算公式(式2-20);n和H如何来影响柱效?P15页速率理论公式(见式2-22,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影响H的因素;各项的意义;为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柱效更高?8. P17页分离度的计算公式(式2-27);P18页分离度的物理意义,是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R≥1.5。
9. P19页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见式2-31);P19页、20页分离度受哪些因素影响?10. P21页根据速率理论方程式,如何选择最佳流速(见式2-34、式2-35)?如何选择载气?11. P22页程序升温有何优点?12. P24页气-固色谱的固定相有哪些?P26页至28页气-液的固定相有哪些?P32页固定液选择的依据以及相应的色谱流出规律。
13. P34页检测器的分类:浓度型和质量型;通用型和专属型。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
色谱学堂知识点总结一、色谱的分类色谱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和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色谱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离子色谱(IC)、等等。
气相色谱是指在气相载体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适用于分析低沸点、易挥发的样品。
液相色谱是指在液相载体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样品,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指利用超高压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相比传统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分析复杂样品。
离子色谱是指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带电离子进行分离和分析的色谱方法。
离子色谱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主要用于分析水样中的有机和无机阴离子、阳离子。
二、色谱的原理色谱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分配、凝聚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分配作用。
色谱分离的关键在于样品成分在色谱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分配系数与流动相种类及柱温度有关。
在分配作用下,样品成分受到填料的相互作用而被不同程度地阻滞在填料中。
色谱的分离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填料类型、填料粒径、流动相性能、柱温等。
填料类型不同,选择性也有所不同。
粒径较小的填料分离效率高,但压力较大。
流动相性能影响溶质在填料中的运动速度,与柱温共同影响分配系数。
在设备方面,色谱柱的温度调节对色谱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
三、色谱的应用色谱在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色谱被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例如,通过色谱技术可以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测和分离,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食品安全领域,色谱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色谱技术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食品,保障食品安全。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完整版)色谱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色谱分析综合体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B )A 保留时间B 调整保留值C 峰面积D 半峰宽2.塔板理论不能用于( D )A 塔板数计算B 塔板高度计算C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D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在气-固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内装入的固定相为( D )A 一般固体物质B 载体C 载体+固定液D固体吸附剂4.当载气线速越小,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B越大,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作载气最有利?( D )A H2B HeC ArD N25.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C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6.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 C )A 苯B 正庚烷C 正构烷烃D 正丁烷和丁二烯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C )A N2B H2C O2D He8.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 固定液是气相色谱法固定相B N2、H2等是气相色谱流动相C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D 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9. 在气-液色谱法中, 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 A )A 溶解能力小B 吸附能力小C 溶解能力大D 吸附能力大10.根据范第姆特议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A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B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C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D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二.填空题1.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将色谱法分为 气相色谱法 和 液相色谱法 。
前者的流动相的 气体 ,后者的流动相为 液体 。
2.气相色谱法多用 高 沸点的 有机 化合物涂渍在惰性载体上作为固定相,一般只要在 450 ℃以下,有 1.5 至 10 Kp a 的蒸气压且 稳定 性好的 有机和 无机 化合物都可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色谱期末复习总结
1、名词解释(1)死时间: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2)保留时间: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3)基线: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4)程序升温: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
(5)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的目的(6)反相色谱: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色谱,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
(7)检出限:检测器恰能产生三倍于噪声信号时的单位时间(单位:S)进入检测器的样品量(单位:g),或单位体积(单位:ml)载气中需含的样品量。
(8)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值ris 是指组分i与基准物质s调整保留值的比值,它仅随固定液及柱温变化而变化,与其它操作条件无关。
2、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3、色谱法的分类:1. 按两相的状态分:气固色谱,气液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2.按分离机理分: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3.按固定相的几何形态分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
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分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4. 按照展开程序分类:按照展开程序的不同,可将色谱法分为洗脱法、顶替法、和迎头法。
色谱法概论笔记重点提纲
色谱法基本理论一、分类总分类:二、色谱流出曲线图中Y用W代替1.色谱基础线(1)基线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反映了随时间变化的检测器系统噪声。
(2)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2.区域宽度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1)标准偏差б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2)半峰宽W1/2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
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W1/2=2.355б3.基线宽度W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
它与标准偏差б的关系是 W= 4б=1.699 W 1/2 3.保留时间 (1)死时间t 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第一个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
其流动速度将与流动相流动速度相近。
测定流动相平均线速ū时,可用柱长L 与t M 的比值计算,即ū = L/t M (2)保留时间t R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第二个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 R ´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即 t R ´= t R t M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 R 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须的时间,所以t R 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
4.保留体积(1)死体积V M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当后两项很小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色谱柱出口的载气流速Fc (cm3·min-1)计算。
即 V M = t M ·F c式中 Fc 为扣除饱和水蒸气压并经温度校正的流速。
仅适用于气相色谱,不适用于液相色谱。
色谱总复习
Rf =l/(l+k)
(19·5)
或
k =(1 Rf )/Rf
(19·6)
3.影响比移值的因素
凡影响组分分配系数的因素均影响Rf值: ①被分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在硅胶薄层板上,一般 说来极性较强的组分Rf值较小 ②薄层板的性质。固定相的粒度、薄层的厚度、吸附 剂的活性 ③展开剂的性质(极性)
④温度对吸附色谱影响较小,对分配色谱的影响很大
1. 吸附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 吸附色谱对影响吸附能的构型差别很敏感,因此很
适合于异构体的分离。
2.分配薄层色谱法
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的薄层色谱法。展开剂的极性比薄层 固定相的极性弱时,称为正相分配薄层色谱。在正相分配 薄层色谱中极性强的组分的分配系数K大,随展开剂移动 的速度慢。反之称为反相分配薄层色谱法,反相分配薄层 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是烷基化学键合相,展开剂是水、醇类 等极性溶剂。在这种薄层色谱中,极性强的组分的分配系 数K小,随展开剂移动的速度快。
一、分类和原理
薄层色谱从形态上讲为平面色谱,它的洗脱方式 为 定时洗脱(定时展开):记录组分在同一展开时间的 迁移距离(另一种洗脱方式为定距洗脱:即记录组分通 过一定长度的色谱柱或色谱板的时间) 。
按分离机制薄层色谱法可分为吸附、分配和分子 排阻色谱法,此外还有胶束薄层色谱法,本节主要讨论 吸附薄层色谱法。按分离效能薄层色谱法又可分为经典 薄层色谱法和高效薄层色谱法。
二、各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1.分配色谱法:
溶质在液体固定相中和 气相中分配系数 K的差别 2.吸附色谱法:
K Cs X s /Vs Cm X m /Vs
利用组分对固体表面活性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
色谱重点盘点
一、色谱定性定量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定性:1. 用已知物对照定性该法是基于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各组分保留时间是一定值的原理。
2. 据经验式定性碳数规律: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的调整保留时间tr ’的对数与分子中碳数n 成正比:lgtr’=An+C (n>=3) 3. 据相对保留值 ri,s 定性:用保留值定性要求两次进样条件完全一致,这是比较困难的。
而用ri,s 定性,则只要温度一定即可。
4. 保留指数定性该指数定性的重现性最佳。
当固定液和柱温一定时,定性可不需要标准物。
利用此式求出未知物保留指数Ix ,然后与文献值对照。
在与文献值对照时,一定要重视文献值的实验条件,如固定液、柱温等,而且要用几个已知组分进行验证。
5. 双柱或多柱定性可克服在一根柱上,不同物质可能出现相同的保留时间的情况。
6. 与其它方法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1) 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分析 带有某些官能团的化合物,经一些特殊试剂处理,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后,其色谱峰将会消失或提前或移后,比较处理前后色谱图的差异,就可以初步辨认试样含有哪些官能团。
2) 与质谱、红外光谱、核磁等仪器联用较复杂的混合物经色谱柱分离为单组分,再利用质谱、红外光谱或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定性鉴定。
定量:色谱定量分析是根据检测器对待测物的响应(峰高或峰面积)与待测物的量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定量的。
因此必须准确测定峰高 h 或峰面积 A 。
1. 外标法(平行进样3-5次,计算RSD )2. 内标法( 内标物加入,同位素稀释(MS ))在样品中不存在,化学结构与待测组分相似(同系物、异构体) ,不与样品中组份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保留值与待测组分接近,浓度(响应值)与待测组分相当,其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基线分离 3. 归一化法1122...i ii n nf A x f A f A f A =+++''''1lg ()lg ()100[]lg ()lg ()r r n x r n r n t x t C I n t C t C +-=•+-二、分配比、分离度的计算几个重要的公式14Rs αα-⎛⎫= ⎪⎝⎭141k Rs k αα-⎛⎫⎛⎫= ⎪⎪+⎝⎭⎝⎭,B M ,Mt ''t R B B A A R A t K k K k t α-===-22222216;;/RR t t t LN H N L H W L σσσ⎛⎫==== ⎪⎝⎭222''()1'R eff t k n N k σ==+三、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定义,及适用情况二、下列分子适合于那种分离类型反相分配色谱 手性分离色谱反相离子对色谱体积排阻色谱分离亲和色谱四、何为梯度洗脱?什么情况下采用梯度洗脱?优点答:梯度洗脱就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度连续的改变,以改变流动相的配比和极性。
高等色谱分析知识总结(超级完整版)
一、 色谱概论色谱区别于其他分析方法的特点:一次进样完成分离与测定,同时进行多组分的定性定量测量。
1、 提高分离度R 的方法:Ⅰ. 容量因子k(流动相流速,柱温)在k=0-5时,利用保留作用提高R 是最有效的,一般要求不超过10,否则会大大延长分析时间。
1) LC 中最重要的是改变流动相的组成。
2) 调节柱温。
有可能改变流出顺序。
GC 中降低柱温可以提高k 。
3) GC 中可通过降低载气流速提高kⅡ. 选择性α(流动相和固定相组成,柱温)1) 改变流动相组成、种类和pH2) 调节柱温3) 改变固定相4) 采用化学改性剂Ⅲ. 柱效N (柱质量,柱长,温度,流动相)H=A+B/u+Cu1) 涡流扩散项:用粒度分布较窄的填料用小的粒度(要适中)小孔径柱子减少排列的不紧密及死体积2) 分子扩散项:(在LC 中作用小)使用重载气减小柱温增大流速3) 传质阻力项:减小粒径流动相粘度小、流速小固定相膜涂薄、均匀、低粘度升高柱温''=12R R t t αt t t t t k RR -== 1 1 4 k k n R +-=αα轻载气4)适当增加柱长5)柱外体积小Ⅳ. 柱外体积的影响(尤其是小内径柱子和HPLC上)柱外效应:从进样系统到检测器之间色谱柱以外的流路部分,由于进样方式、柱后扩散等因素对柱效能产生的影响。
Ⅴ. 程序升温和梯度洗脱程序升温:在分离过程中柱温随时间改变(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比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
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难以分离。
)梯度洗脱:在分离过程中流动相组成随时间改变2、色谱理论新进展:Poppe Plot 理论阐明了粒度与分离时间、N和柱压降的关系Ⅰ. 柱长↑,N↑,但是峰容量不一定大Ⅱ. 填料粒度越小越好1)柱压降&填料粒度、柱长、分析时间的关系:粒度小→N高→R高→峰容量大粒度小→柱压降大→柱长短→分析时间短2)根据对N的要求选择粒径,同等N下粒径小会使分析时间大大增加3、流动相:运载样品通过色谱柱的相4、固相微萃取(SPE):属液固分离,待测物质从液相被萃取到固相,再用很少的溶剂洗脱下来,固相萃取柱的原理与色谱分离相同。
分析色谱总结
经典液相色谱法一、常用吸附剂:多孔、微粒状物质1. 硅胶适用:分析酸性或中性物质特性:与极性物质或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物质极性↑,吸附能力↑→强极性吸附中心,不易洗脱2. 氧化铝碱性氧化铝pH 9~10 适于分析碱性、中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7.5 适于分析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酸性氧化铝pH 4~5 适于分析酸性、中性物质3. 聚酰胺氢键作用氢键能力↑强,组分越后出柱二、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1. 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烃<- - - - - - - - <羧酸,醇2. 吸附剂的活性:吸附剂的活性↑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强极性物质——选择弱吸附剂弱极性物质——选择强吸附剂3. 流动相的极性:流动相极性↑大,对被测组分的洗脱能力↑大三、离子交换柱色谱法: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被分离组分→离子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实质→竞争交换四、薄层色谱法: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五、纸色谱法:定义:将固定相放在纸上,以纸做载体进行点样、展开、定性、和定量的液-液分配色谱法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饱和正丁醇)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塔板理论 :Van Deemteer 方程式:A 涡流扩散项 uB / 纵向扩散项 uC ⋅ 传质阻抗项理理H L n =22212)(16)(54.5)(Wt W t t n R R R===σ理uC u B A H ⋅++=/一、气-液分配色谱柱:固定液要求: (1)操作柱温下固定液呈液态(易于形成均匀液膜)(2)操作条件下固定液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3)固定液的蒸气压要低(柱寿命长,检测本底低) (4)固定液对样品应有较好的溶解度及选择性固定液的选择:(1)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a .按“极性相似原则”选择: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较强的后出柱强极性组分——选极性固定液,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b .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固定液与被测组分化学官能团相似,作用力强,选择性高 酯类——选酯或聚酯固定液醇类——选醇类或聚乙二醇固定液 (2)按组分性质的主要差别选择:组分的沸点差别为主 ——选非极性固定液,按沸点顺序出柱,沸高,峰越尖锐,柱效,,一定,三个常数注:↑↑↓↓n H u点低的先出柱组分的极性差别为主——选极性固定液,按极性强弱出柱,极性弱的先出柱例:苯(80.10C),环己烷(80.70C)选非极性柱——分不开;选中强极性柱——较好分离,环己烷先出柱二、气-固吸附色谱柱:(1)固定相:1)吸附剂——硅胶,AL2O3(极性,吸附力强)活性炭(非极性)2)分子筛:吸附+分子筛3)高分子多孔微球——GDX,有机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分配机制(2)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按检测原理分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TCD):测量组分浓度的变化,响应值与组分的浓度成正比质量型检测器---氢焰检测器(FID):测量组分质量流速的变化,响应值与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三、固定相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1)按“相似相溶”原则:极性相似或官能团相似2)按组分性质主要差别:沸点相差大的选非极性固定液沸点相差小的选极性固定液3)柱温< 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防止固定液流失载体的选择:种类,粒度,分布固定液配比的选择:高沸点组分→比表面积小的载体,低固定液配比(1%~3%),低柱温低沸点组分→高固定液配比(5%~25%),加大k值,达到良好分离难分离组分→毛细管柱柱温的选择:1)在能保证R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柱温,但应保证适宜的tR及峰不拖尾,减小检测本底2)根据样品沸点情况选择合适柱温,柱温应低于组分沸点50~1000C,宽沸程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程序升温好处:1)改善分离效果2)缩短分析周期3)改善峰形4)提高检测灵敏度选择载气应与检测器匹配TCD→选H2,He(u 大,粘度小)FID→选N2(u 小,粘度大)四、定量分析1)外标法外标法特点:1)不需要校正因子,不需要所有组分出峰2)结果受进样量、进样重复性和操作条件影响大 →每次进样量应一致,否则产生误差2)内标法内标法优点:a) 进样量不超量时,重复性及操作条件对结果无影响b) 只需待测组分和内标物出峰,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 c) 适合测定微量组分 内标法缺点:制样要求高;找合适内标物困难;已知校正因子3)内标对比法内标对比法特点:a) 不需要校正因子b) 进样量对结果影响不大高效液相色谱法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气相色谱为基础,在经典液相色谱实验和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液相色谱法Van Deemteer 方程式:二、HPLC 法中分离条件的选择1. 固定相与装柱方法的选择:选粒径小的、分布均匀的球形固定相(dp ≤10μm ) 首选化学键合相,匀浆法装柱2. 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si is i i A AC C )()(=s s i i s i f A f A m m ⋅⋅= %100%100%⨯⋅=⨯=⇒mm f A f A m m C ss s i i ii 对对样样)()()()(%%i s i s i i C A A A A C ⨯=⇒uC A H HPLC ⋅+=:选粘度小、低流速的流动相——甲醇,1ml/min3. 柱温的选择:选室温250C左右三、液固吸附色谱法(LSC):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1.分离机制:利用溶质分子占据固定相表面吸附活性中心能力的差异2.固定相:硅胶与LC比,固定相粒径不同(<10μm)3.流动相:底剂(烷烃)+ 有机极性调节剂4.影响k的因素:与固定相性质和流动相性质有关溶质分子极性↑,洗脱能力↓,k↑,tR↑溶剂系统极性↑,洗脱能力↑,k↓,tR↓注:调节溶剂极性,可以控制组分的保留时间5.出柱顺序:强极性组分后出柱,弱极性组分先出柱6.硅胶吸水量↑,LSC→LLC•硅胶含水量较小吸附色谱硅胶极性较大•硅胶含水量>17% 分配色谱硅胶失活→载体吸附的水→固定液四、液液分配色谱法(LLC)1.分离机制:利用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差异2.固定相:载体+固定液(物理或机械涂渍法)缺点:系统内部压力大,易流失,不实用固定液——极性→NLLC固定液——非极性→RLLC3.正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流动相极性(NLLC)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极性组分反相色谱——固定液极性< 流动相极性(RLL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适于分离非极性组分五、化学键合相色谱法(BPC)(一)化学键合相利用化学反应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1.分离机制:分配+ 吸附(以LLC为基础)(二)反相键合相色谱1.分离机制:疏溶剂理论正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强,作用时间↑,k↑,组分tR↑反相——流动相与溶质排斥力弱,作用时间↓,k↓,组分tR↓2.固定相:极性小的烷基键合相,C8柱,C18柱(ODS柱——HPLC约80%问题)十八烷基硅烷硅胶3.流动相:极性大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流动相极性> 固定相极性底剂+ 有机调节剂(极性调节剂)例:水+ 甲醇,乙腈,THF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k↑,组分tR↑5.出柱顺序:极性大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6.适用:非极性~中等极性组分(HPLC80%问题)(三)正相键合相色谱1.分离机制:溶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定向作用力、诱导力、或氢键作用力2.固定相:极性大的氰基或氨基键合相3.流动相:极性小(同LSC)底剂+ 有机极性调节剂例:正己烷+ 氯仿-甲醇,氯仿-乙醇4.流动相极性与k的关系:流动相极性↑,洗脱能力↑,组分tR↓,k↓5.出柱顺序:结构相近组分,极性小的组分先出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6.适用:a)氰基键合相与硅胶的柱选择性相似(极性稍小)分离物质也相似b)氨基键合相与硅胶性质差别大,碱性,分析极性大物质、糖类等六、反相离子对色谱法(IPC或PIC)定义:反相色谱中,在极性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使被测组分与其中的反离子形成中性离子对,增加k和tR,以改善分离1)离子对试剂:烷基磺酸钠→分析碱四丁基季胺盐→分析酸2)影响k的因素a.与m的极性有关(同反相色谱)b.与R的链长有关:R↑长,极性↓小,tR↑,k↑3)适用:较强的有机酸、碱七、反相离子抑制色谱定义:在反相色谱中,通过加入缓冲溶液调节流动相pH值,抑制组分解离,增加其k和tR,以达到改善分离的目的1)离子抑制剂:弱酸、弱碱性物质,pH一定的缓冲溶液2)k的影响因素:与流动相极性有关,还与pH值有关选择流动相:应同时考虑极性及pH值酸性物质——加入酸HAc tR↑,k↑碱性物质——加入碱NH3·H2O tR↑,k↑调节pH范围:3.0~8.0pH>8.0 破坏键合相与载体的结合pH<3.0 腐蚀柱子3)适用:极弱酸碱物质pH=3~7弱酸;pH=7~8弱碱;两性化合物八、固定相与流动相流动相1.要求pH 2-82.溶剂的极性溶剂强度参数ε0越大,极性越大3.流动相的选择吸附色谱二元或三元的有机溶剂,粘度小正相色谱反相色谱水-有机溶剂,与水互溶,粘度小,无UV吸收4.等度洗脱(恒组成溶剂洗脱)以固定配比的溶剂系统洗脱组分(一个泵)类似GC的等温度洗脱5.梯度洗脱k相差较大、组成复杂的样品梯度洗脱:在一定分析周期内不断变换流动相的种类和比例,即不断改变其极性(两个泵), 适于分析极性差别较大的复杂组分,类似GC的程序升温(沸程较长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析法定义:色谱(chromatography)分析法:以试样组分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和流动相(mobile phase )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分析法即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仪器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应用对象:主要是混合物中有机成分的分离和分析1.色谱法的由来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变化3.色谱柱、分离机制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法的分类❖1、按两相的聚集状态流动相固定相类型❖2、按分离的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吸附性能的差异气固液固❖分配色谱: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液体❖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组分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空间排阻色谱:分子筛葡聚糖凝胶❖3、按固定相的材料和使用方式❖柱色谱(玻璃、不锈钢、石英) 气固液固❖纸色谱液液❖薄层色谱(硅胶、聚酰胺) 液固❖4、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冲洗法、顶替法、迎头法❖5、按色谱技术分类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一、特点1、选择性好1理论塔板数高2固定相、流动相3操作温度a沸点相近的混合物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d对映异构体2、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1气相色谱a气体黏度小b长色谱柱2高效液相色谱a高压泵b多色谱填料3、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检测器a热导池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俘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检测器4、应用范围广1气相色谱a气体b易挥发的有机物c沸点高d热裂解2高效液相色谱a不易挥发、高沸点b不稳定c糖类、大分子化合物d药物分析3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临床化学、药物与药剂、农药、食品、卫生防疫理化检验、司法检验二、局限性❖给不出定性结果,需要已知的标物质作对比,或将样品的数据与标准物质的数据进行对比,与质谱、红外等波谱鉴定仪器联用❖定量时需要标准物质❖对个别异构体和固体物质分析能力差色谱图和相关术语❖1、色谱图(chromatogram):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的曲线图。
❖ 2、基线(baseline):当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色谱流出曲线是一条只反映仪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正常操作条件下,检测器对流动相的响应信号)❖ 3、色谱峰(chromatographic peak)样品随流动相经过色谱柱后,分离开的各组分经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吸收峰,峰状微分曲线。
❖ 4、峰面积(area )组分流出的曲线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
(CGEAFHD)表示:符号A ❖ 5、峰底(peak base)色谱峰下面的基线延长线(峰起点到终点间的直线CD ) ❖ 6、峰高色谱峰最高点至峰底的垂直距离AB' 表示符号:h❖ 7、峰宽(W):沿色谱峰两侧拐点所作的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IJ 。
符号: ❖ 8、半峰宽(W h /2) :半峰宽:峰高为0.5h 处的峰宽。
GH 。
❖ 9、标准偏差(σ):峰高0.607h 处峰宽EF 的一半。
❖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一,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
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也越好。
❖ 保留时间(rentention time, t ) :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dead time, t0):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流速相近。
据 t0 可求出流动相平均流速 ❖❖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 ):时间,它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
即由于保留时间为色谱定性依据。
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与流速有关,因此有时需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 死体积V0:色谱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
忽略后两项可得到: ❖ Fco 为柱出口的载气流速(mL/min) ❖ ❖❖ F0-检测器出口流速;Tr -室温;Tc -柱温;p0-大气压;pw -室温时水蒸汽压。
❖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到待测物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调整保留体积Vr':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以上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又统0t L u ==柱长死时间00co V t F =000c w co r T p p F F T p -=•0r co V t F =•''0r r r coV V V t F =-=•称保留值。
)色谱曲线的意义:1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2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3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4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5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平衡理论、1时的浓度之比值。
K 与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柱管特性和所用仪器无关。
固定相不变的情况下,K 与温度呈反比。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 K 越大,出峰越慢。
❖ 每个组分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 不同;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 气相色谱中,柱温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参数,对分离度影响大❖ 液相色谱中,温度对分离度的影响小2、分配比(k ) 的质量比,称为分配比。
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
又称保留因子。
也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分配比 k 的求算:k 也等于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死时间的比值。
k 可表示出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的长短。
k越大,保留时间也就越长。
K 与 k 的关系:β 称为相比率,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参数。
对填充柱,β = 6~35;对毛细管柱, β = 60~600。
K 只决定于组分和两相性质,与体积无关。
k 不仅与组分和两相性质有关,与相比有关,即与固定相的量有关。
1.A 为先流出的组分,B 为后流出的组分。
2.K 或 k 反映的是某一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而选择因子 α 是反映两组分间的分离情况。
3.两组分 K 或 k 相差越大时,α 越大,分离得越好。
4.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二、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描述色谱柱中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状况及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的一种半经验式的理论。
❖ 塔板理论将一根色谱柱当作一个由许多塔板组成的精馏塔,即将连续的色谱过程看作是许多小段平衡过程的重复。
❖ 塔板的概念是从精馏中借用的,成功地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呈正态分布。
塔板理论假定:1)塔板之间不连续;2)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3)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至平衡,达一次平衡所需柱长为理论塔板高度H ;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5)流动相以不连续方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的塔板体积加入(脉冲式)。
(一)塔板理论概念:塔板理论是把色谱柱假想为一个精馏塔,塔内存在许多塔板,组分在每个塔板的气相和液相间进行分配,达成一次分配平衡。
{随着流动相按一个塔板、一个塔板的方式向前移动。
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蒸馏塔(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分后离开蒸馏塔(色谱柱),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彼此得到分离。
}(二) 柱效能指标:对于一个色谱柱来说,其分离能力(柱效能)的大小主要与塔板的数目有关,塔板数越多,柱效能越高。
❖ 1理论塔板数tR 为某组分的保留时间; W1/2为某组分色谱峰的半宽度;W 为色谱峰的峰宽。
柱子的理论塔板数与峰宽和保留时间有关。
保留时间越大,峰越窄,理论塔板数就越多。
柱效能也就越高。
❖ 理论塔板高度,即组分在柱内每达成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叫理论塔板高度。
H 越小,表示柱效能越高。
❖ 2.有效塔板数(n eff)在以上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式子中使用的是保留时间,它包括了死时间,它与组分在柱内的分配无关,因此不能真正反映色谱柱的柱效。
❖ ❖ H eff=L /n eff 3.塔板理论的特点:❖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 (4)塔板理论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三、速率理论:塔板理论是一个半经验性的理论。
它定性的给出了板高的概念,但不能指出影响板高的因素。
速率理论就是在塔板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 ,B ,C 为常数,其中 A —分别表示涡流扩散系数;B —分子扩散系数;C —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数)。
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
任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H ,从而提高柱效。
四、分离度及色谱分离方程1.分离度(Resolution, R):同时反映色谱柱效能和选择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也称总分离效能指标或分辨率。
R 越大,相邻组分分离越好。
当R=1.5 时,分离程度可达99.7%,因此R=1.5通常用作是否分开的判据。
2.色谱分离方程1)分离度R 与柱效的关系2)分离度R 与保留因子α 的关系3)分离度R 分配比 k 的关系例:两物质A 和B 在30cm 长的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和17.63min ,有一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其在此柱上的保留时间为1.30 min 。
物质A 和B 的峰底宽分别为1.11和1.21min 。
试问:1)柱分辨率R ;2)柱平均理论塔板数nav3)平均塔板高度Hav4)若要求R 达到1.5,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5)使用上述较长的柱进行分析时,其分析时间为多长?6)不增加柱长,要求在原来的分析时间内R 达到1.5,该柱的塔板高度应为多少?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常用术语和参数1.色谱图:进样后检测仪器记录下来的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分布曲线图。
2.前伸峰(leading peak):前沿平缓后部陡起的不对称色谱峰3.脱尾峰(tailing peak):前沿陡起后部平缓的不对称色谱峰4.畸峰(distorted peak):形状不对称的色谱峰。
5.反峰(negative peak):峰形与通常相反的色谱峰,也称倒峰、负峰。
6.假峰(ghost peak):除组分正常产生的色谱峰外,由于其它原因产生的吸收峰7.净保留体积(net retention volume):用压力梯度校正因子修正后的组分调整保留体积,V N8.比保留体积(specific retention volume):组分在每g 固定液校正到273.15K 时的净保留体积,V g9.相比率(phase ratio):气相与吸附剂或固定液体积之比β=V G/V S ,V G/V L10.分配系数(partition ration)11.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12.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value :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与参比 物质的调整保留值之比ri,s13.柱外效应extra-column effect :进样室到监测器之间的部分气路部分,由于进样方式、柱后扩散等因素对柱效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