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Ⅰ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义项串记,语境求解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依据条件,准确判断”)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头和颈比喻义:某个集团的领导人(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拜官授职(《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核心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 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名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名词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用不着。 答案 不一定。
(13)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肆无忌惮。 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 (14)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 一般人。
(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释义
成语联想
⑦忘恩负义 ⑧负隅顽抗 ⑨久负盛名 ⑩不分胜负
答案 ①背负 ②依仗 ③辜负 ④失败 ⑤违背 ⑥使……担负 ⑦辜负 ⑧依 仗 ⑨享有 ⑩失败
(2)绝
例句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教材联想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拜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①闻业名行. 行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 ②后 寻.寻 迁.东业郡断守决之处 ③既窈窕以寻.壑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过① ②可 则知谓明有而过.行躯无貌之 过.用 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答案 申诉,诉说。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类别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 化
例句 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 丈夫二十不取,其 父母有罪 临表涕零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中原地区 男子 眼泪 地位低而见 识少
今义 全中国 夫妻男方 鼻涕 言语、行为 恶劣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掌握古今异义词的方法 (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例如:“除魏 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 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知识链接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一些词汇知 识,掌握文言实词的演变规律,以便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一、通假现象 通假字是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时经常会碰到的难题之一。什 么是通假字呢?“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声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 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 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 思,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这个同音字或者近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 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 汤问· 愚公移山》) 在当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有时候也 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按照一般的情况,“列缺”应该写成“裂缺”。可是,在古代 也可以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 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 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重新造了一个字替代原来 的那个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 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沈括《梦溪笔 谈· 活板》) “版”那个时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 表示印版。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 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实词)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实词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含义解析1.爱(ài)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⑥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失街亭》)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优质课件
【参考答案】 B
3.【试题精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 析、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 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 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C项“西兵未解”、“盗 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 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参考答案】B
2.【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两个限定筛选范围的短 语“严”和“不残”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 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②写陈公弼禁止巫师 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 之严,故应排除。③写陈公弼训练几百名牢城的士卒 以及山民维持治安,使老百姓安居,盗贼不敢侵犯, 与“严而不残”关系不大。⑤叙述的事非陈公弼所为, 更应排除。
4.【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 力。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 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第(1)句重点 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 “ 踪 迹 ” ( 追 踪 行 迹 ) 上 。 第 (2) 句 主 要 点 在 “ 家 居”(在家居住)、“异之”(意动用法,认为他奇特)。 第(3)句为疑问句,重点落实在“然而”(虽然这样, 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
【参考答案】 A
3.【试题精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是 对原文1、2、3段相关语句的概括。B项内容可见原 文第2段。C项不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而 是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出头露面。D项是对文章最后 一段相关内容的概括。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ppt精选
10
二、活用词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 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 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ppt精选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解一解加点词的含义,想想它们在用法上
有什么特点。
郑遨传(节选)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 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 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还家,辄投之于 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 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 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ppt精选
12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
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
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 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 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 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10.机 ②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ppt精选
8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6.①回应;②适合;③顺着;④当,应当。7.①乘着; ②对帝王使用的物品的敬称;③控制。8.①结交的;②给, 递给;③交往。9.①构造;②采择;③统率;④掌管。10.① 机件;②时机;③与“戎”合用,解释为战争。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2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命题分析文言实词具体的考查题型有下列五种:一是直接对文中的实词进行解释,要求选择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这是主要的考查题型;二是给一个例句,要求选择与例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实词的意义,其中一个句子来自文言选段,一个句子来自中学教材;四是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五是指定某实词,要求考生自己进行解释。
文言实词考查的趋势是:1.实词是读懂文段的基础,但从2015年开始,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分析综合、断句及翻译各题型中隐性考查。
2.所考实词越来越贴近教材。
从2018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大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
3.一词多义仍然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历年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基本上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考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走进高考【P】例(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一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基础篇第1讲文言实词pptx课件
续上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
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木兰辞》)
古义:买。今义:城市
[即学即练]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词义扩大。 ①将军战河.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 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 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 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答案:A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歌以咏志. C.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记载 心意,志向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两条主要途径:①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②在翻译题中,将重要的实词设为得分点。
此外,断句题(特别是选择题题型的断句题),对特定实词含义的理解是否正确,往往决定断句的正误。
从近些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实词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选材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原《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详见《附录》),而且,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单独考查实词的试题,4个选项的4个词都是双音节词,这是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可以肯定的是,对单音节实词的考查依然是主流,对双音节实词考查的导向意义,应该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点的提示。
考查的重点依然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并且是“常见”的那些实词,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1.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知”通“智”;“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
中学教材里把一些古今字也纳入通假字的范畴(如“莫”是“暮”的古字,现被当作通假字)。
通假字以同音替代最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与本字现今已不同音了。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与现在都不相同了。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可能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全国新课标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典题仅列试题中与讲解相关的部分。
下同。
——编者)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典题解析〗“振”释为“救济”,符合语境。
201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
解析:这道题的三项考查的都是通假字的同音通假。A项中“有” 通“又”;B项中“知”通“智”,意思是“智慧”;C项中“畔”
通“叛”,意思是“叛乱”。
答案:D
2018/12/17 13
4.其他形式的通假 这类形式的通假,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 “罢”通“疲”。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例6: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被发行吟泽畔 B.死者太半 )
④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 . . 哀:为……哀叹
2018/12/17 22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 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 “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例如: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固:险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 湿处 . 红:红花 绿、红:绿叶、红花
2018/12/17 7
2.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表示范 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代专指“妻子的配 偶”。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的 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让”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
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
鱼肉:以……为鱼肉 客:把……当做客人 病:以……为病 鉴:以……为鉴
19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
2018/12/17
2.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 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 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例如:①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 .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得:收获、心得 ③作 有利于时,制 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 . ⑤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 . 捕:搜捕活动 作、制:措施、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第1
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考点对练](出现频率极高的文言实词!)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凶狠
B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C .斩木为兵,揭.
竿为旗 揭:举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答案:A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以次.
俱进 B.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C. ⎩⎪⎨⎪⎧ 相如引.车避匿引.赵使者蔺相如 D. ⎩⎪⎨⎪⎧ 而秦兵.又至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 项,两个“兵”都是“军队”的意思。
A 项,旁边、水边;次序。
B 项,把……作为边境;目光短浅。
C 项,掉转;延请。
答案: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 B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C .彼童子..
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沛公居山东..
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 项,行李,古是指出使的人;今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 项,穷困,古是指处境困难;今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C 项,童子,古今都指小孩。
D 项,山东,古指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B .子孙..
帝王万世之业也 C .昼夜勤作息..
D .去来..
江口守空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A 项,出入,偏“入”;C 项,作息,偏“作”;D 项,去来,偏“去”。
答案:B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贰.
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愿大王少假借..
之 假借:宽容、原谅 C .旦日飨.
士卒 飨:犒劳 D .弃甲曳兵而走.
走:走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走:逃跑。
答案:D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低眉信.手续续弹烟涛微茫信.难求
B.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寡人有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 项,两个“鲜”都是“少”的意思;A 项,前一个为“随便、随意”,后一个为“确实”;B 项,前一个为“喜爱”,后一个为“吝惜”;D 项,前一个为“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后一个为“缺点”。
答案:C
7.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共其乏困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张良出,要项伯
D.蹑足行伍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共”通“供”;B项,“卒”通“猝”;C项,“要”通“邀”。
答案:D
8. 下列各句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A.内立法度.,务耕织
B.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例句与B项的“度”都是“估量、揣测”的意思;A项,制度;C项,越过;D项,衡量。
答案:B
[语境实战](语不离句,句不离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
虽然,吾心许之矣。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即去。
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
(选自《新序·杂事卷七》,有删改)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聘问,诸侯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者问候致意
B.带宝剑以过.徐君过:经过
C.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伪:欺骗
D.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故:故人,故旧
解析:B项,过:拜访。
答案:B
10. 下列各句中的“许”,与文中“然其心许之矣”中的“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问渠那得清如许.
D.高可二黍许.
解析:B项中的“许”和题干“然其心许之矣”中的“许”都为动词,答应,允许;A 项,地方,处所;C项,如此,这样;D项,左右,上下。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1~12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
上以留侯策即止。
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敢直.言直:公正,正直
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
C.然尤惮.昌惮:宽容
D.昌为人吃.吃:很能吃饭
解析:A项,当面。
C项,敬畏。
D项,口吃。
答案:B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萧、曹等皆卑下
..之卑下:蔑视,轻视
B.昌还走
..还走:掉头就跑
C.而昌庭争
..之强庭争:在朝堂上争论
D.臣“期期
..”不奉诏期期:形容说话结巴
解析:卑下:比不上。
答案:A
阅读下文,完成13~14题。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
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
吏请曰:“以秕食雁,为无费也。
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雁,则费甚矣。
请以粟食之。
”公曰:“去!非而所知也。
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若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
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
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贾谊《新书·春秋》)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食.凫雁者必以秕食:饲养
B.仓无秕而求易.于民易:换
C.以秕食雁,则费.甚矣费:耗费
D.囊漏贮.中贮:贮藏
解析:运用语境推断法,“贮”是名词,“仓库”的意思。
答案:D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夫百姓煦牛
..而耕,曝背而耘,若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牛”作动词用。
“煦牛”作“耕”的状语,而“煦”从现代汉语知是“温暖”之意,是形容词,不论理解“牛”是名词还是动词,联系后文的“曝背”,再作结构比较,很容易想到“太阳”。
答案:太阳刚出百姓就赶牛下地耕作,烈日晒着脊背仍在地里劳作。
像这样勤苦不敢懈怠,哪里是为了鸟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