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new)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实验中选择“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_______________;(3)小车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5)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______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3。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运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人站在匀速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物理学和运动的科普书籍,如《物理的奥秘》、《运动的世界》等,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科学视频:提供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视频,如探索频道的相关纪录片、科普讲座等,通过视觉媒体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和有条理。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4.牛顿第一定律与生活联系
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踢出去的足球、汽车急刹车等。
②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器材的设计、交通工具的运行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实验演示、讲解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例子,更好地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和结论。然而,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时,我发现有些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意义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体验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二)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对科学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学生对“用推理的方法推导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于“质量是决定惯性的唯一因素”学生更是缺乏感性认识,很可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影响惯性的一个因素。
所以我在课堂上要充分引导,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活动,再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概念。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一、情境导入自行车比赛中,车手用力蹬车,自行车就向前运动;不蹬,自行车则停下来。
那么运动和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16—18页,初步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②、什么是惯性?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探究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②实验思路:逐步增大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使小车运动的尽可能远③相同条件: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④不同条件: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⑤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⑥请在下面空白处设计实验表格学生组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根据数据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毛巾表面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距离最长。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但在毛巾、绵布、木板三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斜面小车的运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对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情景问题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小红旗、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四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粉笔盒立即静止。
师:同学们在我做的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1:粉笔盒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运动,最后又静止了。
生2:粉笔盒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力消失后又静止了。
教师分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同学推桌子),从表面现象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粉笔盒上,才能让粉笔盒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即:粉笔盒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于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
但是沿用两千多年的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二、新课教学[演示2]: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用力推它,小球滚动,手离开小球后,小球还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师:哪位同学从这次的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与前面实验现象不同的地方?生1:小球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仍移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受到阻力的的作用还是停下来了。
生2:前面用的是方形的,这次用的是球形的。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球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可以移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
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探究新课堂】【课前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木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
分析生活现象: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多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今天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新授课】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那阻力怎样影响运动呢?2.介绍器材(1)每次实验都需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为什么?(2)如何改变阻力大小?3.实验过程: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运动,记下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2)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将()(3)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得出的?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本节课后延伸部分,预习惯性知识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引起学习兴趣一、惯性阅读课本第18页“想想议议”,猜想下面的问题:1.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上抛出的篮球(或苹果),落下时会落在,(“人的前方”、“人的后方”或人的手中)2. 用直尺敲击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会发现。
【学生活动】1.学生利用自备的象棋棋子和钢尺完成课本P19动手动脑学物理题2。
2.将钢笔帽竖放在纸条上,迅速抽动纸条。
3.迅速拖动桌子上的水杯(内盛水)【学生活动】自学课本P18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板书:惯性【教师点拨】解释惯性: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通俗地讲,就是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者叫“惰性”,就是说,物体的这种惰性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惯性的应用:【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生活情境:公交车突然启动或急刹车时,你会怎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演示一些惯性现象生活情境:锤子头松了,我想让锤头紧紧的套在锤柄上,应该怎么办?三、防止惯性的危害高速路上因为惯性引起的安全事故安全带安全气囊四、课堂练习1.下列各场景中,属于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A.汽车进站时,关闭油门节省汽油B.挥盆泼水C.投掷物体D.汽车司机佩带安全带E.跑道的终点处留有一块空地2.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有位乘客抬头看见他的头顶上方顶棚上有一滴水即将落下,那么水滴将()A.落在乘客的正前方B.落在乘客正后方C.落在乘客头上D.落在乘客左方或者右方五、布置作业:课本P19动手动脑1、2、3、4六、板书设计1.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8.1节,即“牛顿第一定律”。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运动器材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实例,如汽车刹车原理、运动员起跑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实验过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足球运动员踢球的瞬间,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思考,激发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兴趣。
(2)讲授基本概念: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时,结合生动的动画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定律的内容。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滑块与斜面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5.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运动器材设计等。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整体设计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本节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知识。
第一课时由实验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引起学生思考: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再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由惯性实验引出惯性概念,再通过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认识加强对惯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
★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
★学法引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
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情境导入
力撤物不停
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
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
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
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
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
有条件的学校
培养学生理解问
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的基
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
态的性质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
.
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图4-1-4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顿
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知道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l.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的平衡.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具准备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收集与教材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放录像]·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师]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16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学生看书,还会有小范围的讨论)[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二、新课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师]同学们先看书P17探究的内容,观察大家面前的实验器材,说明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生]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生]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在三种表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小车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同学们分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设计的表格内)[师]同学们分析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从实验现象看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师]引导学生推理: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会怎样运动?[生]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投影]伽利略的推理和笛卡儿的补充.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敢于纠正前人的理论,用丰富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建立了新的力和运动的关系.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推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师]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力和运动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firstlaw of motion):(同学们一起说)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师]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来验证吗?[生]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况,但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生]我们国家的"神舟"号飞船再大一些,在太空就可做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了.[师](教师积极肯定同学的想法)老师相信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亲自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生]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生]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实验.[想想做做]1.把你的橡皮(或者书本)竖直向上抛出,还会落回手中吗?2.将一条小纸条放在水平的课桌上,纸条一端悬在桌边.将钢笔(或脱下笔帽)直立在纸条另一端,从桌边的一端迅速抽出纸条,钢笔会怎样?(部分同学按书P18图8.1-3,击打金属片)[生]橡皮抛出去,还会落回手中,抽出纸条(击打最下面一个棋子),钢笔还会停在原来的地方(上面小球会落到原来的地方).[师]我们坐在地球上和地球在一起运动,为什么抛到空中的橡皮落下来还在你的手上,打飞了下面的金属片,上面的小球没有一起运动而是落下来?同学们能说说原因吗?[生]这是由于惯性.[师]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演示]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师]为什么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而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向前倒?根据木块的运动能不能解释汽车在突然启动和急刹车时乘客表现出的状态?[生]木块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为木块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不一样.当小车突然启动时,木块下部随小车一起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木块向后倒,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下部由于和小车间的摩擦使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于是木块向前倒.[生]汽车在突然启动和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后仰和前倾,其道理和木块的翻倒是完全一样的.[师]了解了上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来看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生]汽车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生]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生]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还有用手可以拍掉身上的灰尘.[生]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总是会向前摔倒;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师]从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方便,同时也有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利用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惯性对我们造成伤害.三、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他们的说法都不对。
【精选】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逐句引导、启发、讲解,学生听讲并记录。
把握关键字,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实例分析:抽书,打棋子
教师提出抽书的问题,学生猜想后实验。
2.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对正确抽出的实例进行分析,共同得出惯性的定义。
牛顿第一定律
年级
八
科目
物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8.1牛顿第一定律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4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教学目标
1、感受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对人类认知世界所作出的贡献,体会物理学科唯物、唯理的思想,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静止在老师手中的书,如果不受力了,会怎么样?
5.一个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6.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光滑平面做直线运动,在第一秒末速度为1米/秒,第二秒末速度为2米/秒,第三秒末速度为3米/秒,若在第三秒末外力突然撤去,则第三秒末开始物体将做什么运动?速度为多少?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教师利用生活常见现象摆事实,提出矛盾,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水平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学科物理年级八授课教师
时间 3.12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计划
学时
1 重难点
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课时目标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5.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6.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7.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8.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学法自学、互学、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激趣导入:
视频展示:滑板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最终要停下来?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怎样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
它是在
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做法是利用了惯性和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
指出: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了解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要会用惯性来解释这些的现象。
解释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一部分。
(2)弄清要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静止还是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3)在突发情况下,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仍保持静止;原来向前运动的仍向前运动)。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
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外力时,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怎样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
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做法是利用了惯性和预防惯性造成的危害的。
指出: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了解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
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要会用惯性来解释这些的现象。
解释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一部分。
(2)弄清要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静止还是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3)在突发情况下,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仍保持静止;原来向前运动的仍向前运动)。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牛顿第一定律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力学定律,它贯穿了整个力学的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
本节先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所受的阻力越少,运动得越远,伟讲述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
牛顿最后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教学容量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结合大量的生活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牛一”。
惯性是由“牛一”引出的,生活中的惯性例子非常多,同学们的认识比较深刻,但应用惯性来解释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区分惯性的应用与防治还需要加强。
时间比较紧,如果分为两个课时来上,可能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