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0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卜算子·咏梅》教案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师:领略了唐诗的魅力,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首宋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

1.范读正音,划分节奏师: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生字音、节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ɡ)。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zhuó)/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生自由朗读,读准读顺)2.读懂诗词大意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品悟词意。

(生交流讨论,师总结)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残月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孤雁)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咏梅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放,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苦苦去争春斗宠,任凭百花妒忌。

即使凋谢了,化成泥,被碾轧成尘土,依然和花开时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两首词,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境?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词人孤独凄清的心境;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孤鸿”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词人遭到贬官后孤苦的处境和高洁的心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举例: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期间的生活境遇,对于学生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情感的经历?”比如,在宁静的夜晚,你是否有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表达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他们逐渐能够领悟到苏轼在特定环境下所表达的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多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卜算子》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创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教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习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诗歌全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醒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抒发的情感和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诗歌中所描绘的地方和环境如何?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诗人通过怎样的意象和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个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解读诗歌(15分钟)教师对诗歌进行解读,讲解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文学鉴赏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诗歌,讨论诗歌的艺术特点、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6.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探讨文学风格和主题的变化。

2.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和经历出发,写一篇类似风格和主题的散文或诗歌作品,发表并与同学分享。

3. 辅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和卜算子的意义。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展示。

3. 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诗歌创作的表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堂背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也是他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视角独特的方式,讲述了诗人在黄州定慧院的生活和修行。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意义并掌握其诗意、情感、意象等方面,从而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

二、教学目标1.理解黄州定慧院的生活。

2.初步了解卜算子的用意。

3.掌握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4.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

三、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设备。

2.课本及其他相关材料。

3.学生们需提前准备笔记,以方便课堂上的讲解及交流。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篇目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环境以及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2.诗歌学习1)学生们可以一起朗读诗歌。

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这些意象的感受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

3)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以“卜算子”开头和冗长的定语修饰等,也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3.艺术特点及时代内涵1)课堂讲解唐诗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学形式、时间的制约、诗人的思想等多个方面分析诗歌,从而体现唐代诗歌的独特性和时代价值。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白居易创作意图。

四、复习总结1)教师简要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

2)帮助学生自己梳理课程关键点,回顾今天上课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讨论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鉴赏和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我认为课堂讲解需要更多的重点词汇与讲解,我们可以在之前将其读入范围,以帮助学生轻易获得自己的信息。

此外,小组讨论比起教室大讨论可能更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以最丰富的方式表现出学生的权衡,并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中理解文本通过本次课堂,我们深入了解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卜算子》一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 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介绍和翻译。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领会。

2. 诗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为学生学习本诗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逐句翻译诗歌,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歌的意象。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自称“幽人”?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五、课堂小结2. 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深入领会诗歌的哲理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

2.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哲理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分析诗歌中的哲理,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人生哲理。

2. 讲解诗歌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以“寓居”为主题的诗歌。

2. 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五、课堂小结2. 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

三、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创作作品。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3

群文阅读----“东坡望月”
群文议题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
群文篇目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目标
1. 利用注释、译文、题解与师生交流增进对诗词的理解;
2.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
3. 了解苏东坡,激发对苏东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月亮诗词”里的东坡情怀
教学过程
一、东坡与月
二、诗词寻月
1. 这四首诗词里苏东坡眼中都望到了一轮什么月?
2.齐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里面写月亮的句子是哪句?请问,苏东坡的这个次望月,眼中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
后面三首诗词是分别写了一轮怎样的月亮呢?请大家自学后三首诗词。

3. 自读提示:
(1)自读诗词,用横线画出后三首诗词中写月亮的句子。

(2)边勾边想苏东坡分别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月。

三、月里悟情
1.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从这轮明月里你感受到了苏东坡一份怎样的情?千百年来月亮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她就是
爱情的象征。

花前月下、花好月圆,美好的爱情在月亮下升温。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个轮明月原来是一轮“相思月”。

2. 当我们再次走进那轮明月时我们发现,苏东坡望着的那轮明月其实寄托着他深深的情意,“眼中月”已幻化成了他的“心中月”。

3. 其他的三次望月又触动了苏东坡怎样的情呢?请小组讨论,完成《东坡望月》阅读卡。

4. 汇报交流:
拓展延伸
你还能说出哪些苏东坡关于“月”的诗词?寄寓了苏东坡怎样的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2
3.学习豪放之最《念奴娇·赤壁怀古》
(1)学生自由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情感。
(2)思考:一时多少豪杰,为何词人只对周瑜情有独钟呢?研读探究,思瑜叹己。《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体会作者感情,全班再读全词。
4.主题阅读,提升感悟
自由朗读《定风波》思考: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传达出他怎样的心境?
附件二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主题学习-苏轼豁达人生
学段学科
八年级下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六单元课外古诗词+主题丛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地朗读,并能当堂理解背诵诗歌。
水平目标:通过诵读,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准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作者在词中使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积累词句并背诵。
2.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寄语
打开两扇心门珍藏一缕月光常怀豁达之心永做乐观之人
(五)板书设计
豁达:坚守理想淡看宠辱笑对风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语文主题是学习的课型,以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为主题,选择苏轼人生三阶段有代表性的词作来学习,学生通过诵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和小组合作,对词作内容和主题把握的很好,对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词中所包涵的人生哲理理解的也很透彻。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能够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容易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诗词背诵变得丰富生动。学习《定风波》时还应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还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这是今后课外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李之仪及其代表作品;2. 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诗情以及艺术特点;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第一章:词的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介绍苏轼的生活背景1.2 讲解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影响1.3 解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创作背景第二章:词的词牌与格律2.1 讲解“卜算子”词牌的特点2.2 分析词的格律结构2.3 解读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第三章:词句解析3.1 逐句解析词的意象与寓意3.2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3.3 讲解词中的名句及其含义第四章:词的情感分析4.1 分析词中的情感变化4.2 解读词人的内心世界4.3 探讨词的情感表达手法第五章: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5.1 评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艺术价值5.2 分析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3 探讨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设定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牌特点和格律结构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评价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6.2 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词牌特点和词句解析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同词牌的词,加深对词的理解第七章:教学内容与步骤7.1 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分配: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词的背景与作者简介、词牌与格律、词句解析、词的情感分析、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7.2 教学步骤设计第一课时: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讲解词的背景与作者简介第二课时:讲解词牌与格律,逐句解析词句,分析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第三课时:分析词的情感,解读词人的内心世界第四课时:评价词的艺术价值与影响,总结课程内容第八章:教学评价与反馈8.1 教学评价方式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词的背景、词牌特点和词句解析的理解程度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词的解析和情感分析,检验学习效果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同词牌的词,展示对词的艺术运用能力8.2 教学反馈与调整收集学生作业和创作练习,了解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疑惑,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拓展9.1 教学资源准备参考书籍:收集有关苏轼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资料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文献和解读,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9.2 教学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博物馆,了解古代词人的创作环境邀请文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总结回顾教学内容,总结词的背景、词牌特点、词句解析、情感分析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点强调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0.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目标与方法六.2 选择教学方法七、教学内容与步骤七.1 教学内容安排七.2 教学步骤设计八、教学评价与反馈八.1 教学评价方式八.2 教学反馈与调整九、教学资源与拓展九.1 教学资源准备九.2 教学拓展活动十、课程总结与反思十.1 课程总结十.2 教学反思六、教学目标与方法: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全面性,涵盖对苏轼生平的了解、词牌特点的掌握、词句解析的能力、情感分析的深入以及艺术价值评价的深刻理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苏轼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困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

(3)诗人苏轼的思想感情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以苏轼的生平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简介苏轼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诗人苏轼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人生哲理。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6.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邀请语文老师共同讲解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让学生了解苏轼的文风及其变化。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意义和价值。

3.掌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掌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介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该诗歌作品。

2.分析法:通过分析该诗歌作品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歌作品,并提高其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3.创作法:通过让学生模仿该诗歌作品的写作方式,培养其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介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二步:分析诗歌1.让学生阅读该诗歌作品,并分析其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2.帮助学生理解该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与唐代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三步:模仿创作1.让学生模仿该诗歌作品的写作方式,进行创作练习。

2.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创作。

第四步:总结评价1.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2.对于整堂课程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准备1.PPT演示文稿;2.黑板、粉笔;3.相关文献资料。

七、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创作成果评价其创造能力。

3.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该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堂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堂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本教案将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主题,设计一堂关于古代算术的课堂教学。

第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及其对古代数学的贡献;2.掌握古代算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1.古代数学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的介绍;2.古代算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3.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古代算术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代算术的欲望。

步骤2:知识讲解1.简要介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的生平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古代数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2.讲解古代算术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加法、减法等;3.展示古代算术的运算方法和记数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算术的特点和应用。

步骤3:情境引入设计一个与古代算术相关的情境,例如古代商人如何使用算盘计算商品价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4:案例解析选择一两个与古代算术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使用古代算术计算长城的长度,或者如何使用古代算术解决商业问题。

详细讲解解题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算术的应用。

步骤5: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提供一些与古代算术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和古代算术的了解程度;2.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考和解决能力;3.通过小组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六章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古代算术的了解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古代算术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运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教学设计
2.熟读成诵,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4。
5.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诗句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诗人身处困境,依然坚定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分析:“诗人通过描绘孤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政治失意时的孤独与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3.文化拓展:介绍诗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卜算子”、“定慧院”等,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拓展:“‘卜算子’是古代一种占卜方式,诗人以此为题,寓意着对自己命运的探究与反思。”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引导:“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要学会像苏轼一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课后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建议:“希望大家课后能主动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作业完成时间为一周内,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作业质量。
2.解析文章和感悟文章要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流畅,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1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_1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解题1、导语(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文人写的词吗?是光照千古的苏轼,世称苏东坡。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在黄州的心路历程的第一阶段(定惠院阶段)痛苦孤独里写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

“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

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眉州人。

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

诗、文、词皆独步一时。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宏肆雄放,机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风。

一生著述宏富,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4、写作背景此词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里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

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

“乌台诗案”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里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多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有二十多人。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八年级下册语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苏轼生平经历及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借助意象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结合课下注解,赏读此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词人被贬的愁苦孤独,学习词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借助意象,感悟意境美,理解词人的愁苦孤独与清高自守。

学习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材分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共八首)中的其中一首。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年多朗读和品析古诗词的经验,尤其是对苏轼的部分诗歌及创作特点耳熟能详,前面已经学过了作者的多篇古诗文,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及欣赏素养,这就为学习这篇诗歌做好了准备。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min)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代文人有过苦难的体验,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就不会有《离骚》问世;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就不会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如果刘禹锡不是被贬,就不会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

(轻音乐播放)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930多年前的那个月夜,滴漏已尽,万物入梦,被贬至黄州的一位词人在孤寂地徘徊、痛苦地思索,他将会向我们诉说怎样的心语呢。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2019最新编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愿栖,孤单沙洲冷。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出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 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所以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涉及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涉及甚广,这时,“一世亲友,无一字见及” ,互相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够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心里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响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二、频频品读,依听说明劝导词意,领悟词的境地。

三、品读鉴赏:1.上片首两句创建怎样的气氛?“缺月”“疏桐”创建出幽冷、孤单(凄冷、孤寂亦可)的气氛。

2.“谁见幽人独来往?”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

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单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惺惺相惜。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A .处境:飘零失所,孤单凄冷。

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愿栖,孤单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孤单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气度幽恨,慌乱不已。

乌台诗案,九死一世,涉及众多,如惊弓之鸟。

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高傲、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愿沆瀣一气。

自视过高、飘零失所,惊魂不决,却仍择地而栖,不愿沆瀣一气、坚持操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一、引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卜算子黄州在定慧院寓居时的生活和作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从黄州的背景介绍、定慧院的历史背景、寓居作的特点和价值等方面进行剖析。

二、黄州的背景介绍
1.黄州的地理位置
–具体位置
–自然环境
2.黄州的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社会背景
–文化氛围
三、定慧院的历史背景
1.定慧院的创建与发展
–创建背景
–建筑特点
–行宫功能
2.定慧院的影响力
–对佛教文化的贡献
–对社会的影响
–留下的文化遗产
四、黄州在定慧院的生活
1.寓居作的时期和内容
–寓居时间段
–作品数量和类型
–主题和风格
2.寓居作的写作环境
–居住条件
–艺术创作环境
–影响因素
五、黄州寓居作的特点和价值
1.寓居作的特点
–内容抒发
–艺术手法
–思想表达
2.黄州寓居作的价值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研究价值
结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背景和特点的深入探讨,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黄州的生活与创作条件,并认识到寓居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今天,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将其作为历史的镜子,来提醒我们珍惜和发展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词,掌握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o理解词所表达的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o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词的背景及苏轼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精神,理解并珍视个人的内心世界。

o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所表达的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掌握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词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苏轼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与超脱。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词、译文、注释、图片及音频)•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作品的基本概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播放一段静谧的夜晚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o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独自思考过人生,感受过孤独与迷茫?(学生回答)o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绘孤独、迷茫与超脱之情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看看苏轼是如何通过这首词来表达他内心的复杂情感的。

2.板书课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感受氛围,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对课题产生兴趣,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词作,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词作,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词作内容。

o提问:词作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全词、译文及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词作大意。

o提问:词中的“缺月”、“疏桐”、“漏断人初静”等词语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伤感的心情与处境,体会苏轼豪放词中的婉约词风。

2.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词风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伤感的心情与处境,体会苏轼豪放词中的婉约词风。

【学习过程】:
一、简介苏轼以及“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的特点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但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二、了解“乌台诗案”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

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

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

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

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

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因为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所以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因为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三、朗读课文,品读鉴赏
A.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B.思考理解词作的内容
1.上片开头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本词托物言志(或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

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因为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C.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
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总来说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

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四、学了苏轼的词之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改变?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不过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