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I-031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管理办法
BSCI社会责任危害源识别及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后果评价(C)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少的财产
3
一般,轻伤,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可利用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危险等级划分(D)
1目的
通过辨识和评价公司及业务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场所及生产作业范围相关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审定公司重大危险清单和控制计划。
3.2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贯彻、实施、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
3.3辨识评价小组具体负责危害调查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公司控制计划。
4工作程序
4.1总则
4.1.1危险源的分类,有两种:
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b)参照事故类别的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详见现行《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卫生部、总工会、原劳动部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评价(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评价(E)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XXX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1目的规范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的管理活动,预防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部门和为公司服务的承包商。
3编制依据《健康安全环保制度》,(2019),公司4释义4.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4.2 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4.3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4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组合。
4.5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于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职责分工5.1 公司领导a)依据国家法规与其他要求对本办法的持续改进提出要求,提供指导;b)管理评审时须审核本办法的执行情况。
5.2 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a)指导、协助单位、部门开展本办法的培训,在公司范围内分享、推广实施本办法的最佳实践;b)组织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审核,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c)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进行指导、检查。
5.3 各单位、部门a)执行本办法的管理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b)对所辖员工及进入辖区作业的承包商进行本办法的培训;c)对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进行控制;d)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档案,并定期组织评估。
5.4 员工a)执行本办法的管理要求,并提出改进建议;b)参与危险源评价、风险评价;c)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辩识及预防危险源的能力。
6管理要求6.1 危险源辨识6.1.1危险源辨识旨在预先确定所有由组织活动产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例如:a)根源(如:运动的机械、辐射或能源等);b)状态(如:高处作业等);c)行为(如:手举重物等)6.1.2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上级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参见附件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1 目的和范围为了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出重大危险因素,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设备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包括生产活动、服务、交通、设施、设备、检维修、消防、供应商和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
2 职责2.1 公司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的领导工作,并批准已识别的重大风险控制清单。
2.2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确认重大风险控制清单。
2.3 各基层单位负责辖区内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
3 管理流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流程图如下:4 管理程序 4.1术语和定义4.1.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2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1.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1.4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4.2 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的种类实施风险评价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根据结果进行分级教育职工落实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填写重大风险清单检查情况实施考核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风险评价结果存档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 常规和异常活动;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3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 存在什么危害(危险源);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危害如何发生;4.是否符合法规或合同的要求。
4.4 在进行危害因素识别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与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便于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依据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属各职能部门及实体经营单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三、术语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它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辨识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危险源管理。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四、职责(一)安全质量部负责开展各职能部门及实体经营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指导和落实工作,各经营公司安全员负责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职能部门及实体经营公司负责人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和批准。
(二)安全质量部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接受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三)安全质量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追踪评价,每年一次对各职能部门及实体经营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效果检查和评审,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据情况对其进行完善。
(四)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经营单位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清单上报安全质量部:1.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7.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8.相关方要求。
(五)安全质量部组织相关公司(部门),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企业识别并评估可能对员工、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辨识1.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一切会给人员、设备、环境等带来危害、损害或危险的物体、设备、场所、作业、过程等。
危险源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人为危险源等。
1.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审查资料:通过阅读企业的安全生产文件、安全规章制度,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情况等,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现场勘查:对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问询员工和工人,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危险源清单:建立危险源清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类、编码和记录,确保全面、系统地辨识危险源。
1.3危险源辨识的要求(1)全面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的全部工艺流程、设备、场所等,确保没有遗漏。
(2)可行性:危险源辨识应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和依靠猜测。
(3)实效性:危险源辨识应能够切实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能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风险。
(4)持续性:危险源辨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危险源清单,确保及时应对新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价2.1风险评价的定义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定量,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2.2风险评价的方法(1)风险辨识:根据危险源清单,确定可能造成损害或危险的危险源。
(2)风险分析:通过对危险源的特性、概率、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
(3)风险评估:将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量化,确定其级别,确定应当采取何种控制措施。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2.3风险评价的要求(1)量化评估:风险评价应尽量量化,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以便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办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危险源辨识,企业能够识别出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规范指导危险源辨识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指导,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程。
这些规范指导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帮助企业准确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
2. 辨识方法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作业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和职业卫生评价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辨识工作。
3. 辨识记录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应当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和追溯。
这些记录包括识别到的危险源、评估结果、辨识的时间和人员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确定并评估每个危险源可能引发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企业能够理解和量化工作场所中的风险状况,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辨识与评估是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这一过程包括确定危险源的危害性、暴露程度和可能性,综合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2. 风险研判与分析风险研判与分析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的研判和分析,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记录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和归档,以备将来参考和复核。
这些记录应当包括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时间等内容。
三、管理控制办法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办法,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通过对危急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危急源管理,使公司能有效持续地掌握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员工健康和公司安全进展奠定基础。
其次条本方法适用于公司/分公司本部办公场所和施工项目部办公、生活、生产场所,与生产相关的设备设施、工器具、作业人员与作业行为。
各项目应参照本方法制定实施细则。
其次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危急源辩识、风险评价工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归口管理,按职能部门管理职责进行分工:(一)工程技术类、临时用电类由工程管理部组织,各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制定;(二)机电设备、材料和材料仓库及加工场(厂)类由机械材料管理中心,各项目部机材人员参加制定;(三)办公、生活场所、厨房临建设施和交通车辆、消防由综合事务部组织,各项目部综合部人员参加制定。
第五条危急辩识形成清单、风险评价形成评价表,由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汇总,总工程师批准。
危急辩识和风险评价范围应涵盖第三方规定的范围和作业内容。
第六条公司办公场所危急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目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掌握由综合事务部负责,工程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帮助。
第七条分公司、各项目部总工程师应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办公/项目施工环境、施工方案、选用的机电设备等详细状况进行具体辩识、评价,形成相宜清单、风险评价结果,拟定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管理方案。
第三章实施程序第八条公司/分公司办公场所危急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目标、管理方案至少每年动态更新一次。
第九条新开工项目部进场后,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职能部门人员,依据承接工程类型、作业分项及施工环境开展危急源辨识、评价工作;形成清单和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拟定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
第十条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危急源应实行动态管理,一般每半年动态更新一次;当工艺、技术、设备等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发生紧急大事、事故后,应准时进行重新辨识与评价。
第十一条参加危急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掌握措施的策划人员应具备相关力量,必要时进行培训。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了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危险源识别2.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化学毒害、噪声污染等。
为确保安全,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识别和分类。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考虑以下方面: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化学物品、操作过程等。
3.风险评估4.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影响程度。
进行风险评估时,应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流程,如风险矩阵、概率-后果分析等。
评估结果应明确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5.个人防护措施6.为降低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伤害,需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使用安全装置、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等。
同时,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以提高其防护意识。
7.作业许可制度8.为确保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性,需建立作业许可制度。
作业许可制度应明确作业分级和审批流程,对各类作业活动进行严格的许可管理。
在执行作业许可制度时,应确保作业前的安全风险评估、许可证的审核发放、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控等环节的有效实施。
9.安全培训与教育10.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需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安全培训与教育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应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11.监测与检查12.为及时发现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需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检查机制。
监测和检查应包括以下方面:工作环境监测、设备设施检查、员工健康检查等。
监测与检查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13.应急预案14.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管理办法的内容:1.危险源辨识:组织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危险源可以是物质、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组织或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
2.风险评价: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组织或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风险控制:对于评价出的风险,组织或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紧急预案等方面的,通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
4.管理责任:组织或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5.培训和教育:组织或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和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监督和检查: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组织或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相关法规法规定的要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7.信息共享和沟通:组织或企业应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进行信息共享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的最新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和企业在实施该办法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进行,加强管理和培训,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该办法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危险源识别、评价管理办法
危险源识别、评价管理办法为持续有效识别、评价、控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1、术语与定义1.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的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这些的组合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1.2、可接受的风险:根据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公司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2、职责2.1、安全环保部2.1.1、负责危险源识别的指导工作;2.1.2、负责危险源的汇总、归类、分析、评价;2.1.3、负责编制“危险源清单”,并对重要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2.2、设备能源部负责对新设备危险源的辨识。
2.3、研究所工艺工装设计室负责“四新”项目应用中的危险源的辨识。
2.4、各部门2.4.1、负责本部门范围内危险源的识别登记,填写危险源登记表,并报安全环保部;2.4.2、负责本单位范围内重要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2.4.3、当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带来危险因素变化时,负责向安全环保部提出危险源变更申请。
3、危险源辨识3.1、各部门在危险源识别前,应先收集如下资料:▲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物资: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3.2、参照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共37种:▲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的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公司正常生产运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因素。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危险源识别第五条危险源识别是发现、识别和评价危险源的过程,公司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识别。
第六条危险源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二)生产设备、设施、工具和物品;(三)生产环境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个人防护装备;(四)作业人员的行为和操作程序;(五)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
第七条公司应根据危险源识别的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确定危险源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三、危险源评价第八条危险源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
第九条危险源评价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评价等步骤。
第十条公司应根据危险源评价的结果,对危险源进行排序,确定重点管理的危险源。
四、危险源控制第十一条危险源控制是对已识别和评价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公司应根据危险源控制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一)消除或替代危险源;(二)隔离危险源;(三)采取个人防护装备;(四)改善生产环境和工作场所;(五)完善作业程序和操作规程;(六)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七)建立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五、危险源管理责任第十四条公司应明确危险源管理的责任人和部门,负责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
第十五条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应积极参与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发现危险源应及时报告。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 评价目的1.1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
1.2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3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保证安全生产。
2. 评价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与控制。
3.职责3.1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2 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 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1 总则4.1.1 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安全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1.3 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 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 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 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 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 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与分析。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高温高压、噪音振动、粉尘毒物等。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
1.观察法:通过观察现场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如观察设备是否存在锈蚀、老化等问题,是否设有安全防护设施等。
2.询问法:通过向从业人员询问相关信息,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如询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了解,是否存在操作隐患等。
3.检查法:通过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源。
如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润滑、绝缘等情况,减少设备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企业生产和员工健康带来的风险程度和影响。
风险评价是为了提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控制方案。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大小、暴露时间、暴露频次等指标,对危险源进行分级评价。
如根据实际情况,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等级,确定重点防控对象。
2.定量评价: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值的计算,确定可能导致员工伤害的风险大小。
如根据危险源的概率、暴露时间和风险程度,计算出风险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控制管理办法是针对已辨识和评价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以降低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安全。
控制管理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技术控制:通过改善设备、装置和工艺流程等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如引进先进的防护设备,采用安全操作规程等。
2.管理控制: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规范生产作业行为。
如建立紧急预案,进行定期安全培训等。
3.个人防护:针对可能的危险源,要求员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降低事故伤害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目的:确保企业能有效识别和评价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包括办公室、生产车间和外出工作场所。
二、危险源辨识:1.组织人员:明确危险源辨识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能正确识别和评估危险源。
2.流程:建立危险源辨识流程,包括收集相关信息、识别危险源、评估危险程度和确定控制措施。
三、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标准:制定适用于企业的风险评价标准,包括风险等级划分和对应控制措施。
2.数据收集: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事故报告、员工健康数据和环境数据等。
3.风险评估: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可能的风险事件、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
4.风险控制建议:为每个风险等级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以减少风险和防范事故。
四、风险管理:1.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确保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
2.资源投入:为实施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3.定期检查: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风险沟通:及时向员工和管理层沟通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结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监督和改进:1.审查机制:建立定期审查机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改进措施:根据审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3.经验总结:及时总结和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采取更好的措施预防事故和减少风险。
以上是一份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企业在制定实际的管理办法时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此外,还应注意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管理制度]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的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的管理办法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的管理办法壹、编制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和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俩种方法中的壹种: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使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并持续改进,对所有活动及服务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及服务所产生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的二次辨识,评价活动。
3职责1.1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审核与批准。
2.2全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为二级管理。
公司负责对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
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3.3公司安管理科是本办法的主控部门,负责指导各单位、各科室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调查评价,并汇总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并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组织评价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各部门与各单位。
4.4公司安全管理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5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办公楼及办公场所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6.6公司技术质量科负责对推广“四新”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环境破坏进行评估。
7.7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3.8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对本项目施工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二次识别、评价。
项目工程部门负责编制健康安全和环保的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项目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4工作流程8.1流程编号:YGJSGSMFl1-28.2流程名称: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流程8.3流程说明: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为两条主线,一条由公司安全管理主管领导组织公司机关各科室开展全公司的辨识与评价,另一条由项目安全主管领导组织项目各部门开展本项目的辨识与评价,分别通过辨识依据、信息收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等流程确定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防范管理办法
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防范管理办法1. 前言在现代化的产业生产中,各种危险源都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危险源可能来自于生产材料、设备、场所等各个方面,因此,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防范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2.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危险源管理的起点,只有准确识别出危险源,才能更好地进行评价和防范管理。
识别危险源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可能风险,包括机械风险、火灾风险、化学毒性风险等,以及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如能源、辐射等。
一般来说,危险源识别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2.1 定性识别定性识别是指通过观察和经验判断,可直观地判断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这种识别属于主观判断,但因为它简单易实施,能够较快地识别出危险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应用。
2.2 定量识别定量识别是指通过测量和统计的方式,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数量和程度。
这种识别属于客观判断,可以用更科学的方式确定危险源的存在,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3 模型识别模型识别是指将危险源与相关的模型进行对比,确定危险源的类型和程度。
这种识别方式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常在危险源识别方面较为精确和准确。
3. 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排除等级,以便针对最严重的危险源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使之达到最小化风险基准。
对于不同的危险源和不同的产业环境,危险源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
3.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适用于对少量、明显和很容易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价。
通过评估危险源的潜在威胁,采用成熟的成危险等级分类标准,来定出危险源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3.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采用科学分析等方法,对各种危险源进行与评价,以便量化危险源的大小和程度。
在此基础上更精确地确定潜在威胁的级别,以便在风险决策中为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 危险源的防范管理危险源防范管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轻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达到保护生命、防范安全事故的目的。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办法1. 前言危险源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场景、物品或行为。
正确识别危险源是开展风险评价的前提,只有在明确了危险源的范畴和特点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和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2.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危险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通过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是开展风险评价的基础。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如搅拌机、压缩机、吊装设备等。
•化学物质:如有毒、有害或易燃品等。
•物理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空等。
•生产作业方式:如热工、液态、气态等。
具体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如下:2.1. 现场勘察法通过现场勘察的方法,寻找装置、设备、场所、环境或生产作业方式等方面的潜在危险源。
现场勘察的前提是熟悉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逐一检查危险源可能出现的场所和环境。
2.2. 经验法根据历史经验、统计数据、行业资料和相关法规等,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典型危险源,通过分析和比对,找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这些危险源,进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3. 初步分析法从停车空闲状态开始,对所有的设备采集数据,对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和比对,对设备周边的环境和现场的运作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初步识别危险源。
3. 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在识别出潜在危险源之后,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损害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
控制管理则是指采取措施,防范危险源所引发的事故,以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估其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和对人身、设备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常见危险源的评估分类。
•风险值和风险等级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危险源辨识和评价采取“自下而上,公司主管部门人员负责,相关方面参与配合”的路线进行,由生产、人事、消防、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等组成辨识评价小组。
4.2危险源的辨识
4.2.1原则
a)危险源辨识应依据本程序4.1.1条款的分类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标准,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参考安全检查表,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b)辨识评价小组在a)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列出公司的危险源,记录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上。
4.3风险评价
4.3.1风险评价方法
4.3.1.1对一般因素、较易判断的行为性违章违规因素,采取直接是非判断法评价,评价结果分“轻微、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程度。
4.3.1.2对其他情况采用“定量评价(LEC法)”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危险源,即:
1目的
通过辨识和评价公司及业务范围内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场所及生产作业范围相关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审定公司重大危险清单和控制计划。
3.2行政部负责本程序的贯彻、实施、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
3.3辨识评价小组具体负责危害调查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公司控制计划。
4工作程序
4.1总则
4.1.1危险源的分类,有两种:
a)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b)参照事故类别的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详见现行《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卫生部、总工会、原劳动部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4.4.2当公司某项活动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的变化时,由辨识评价小组在一月内按本程序4.1要求进行辨识,修订相关部门的<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部。
4.4.3管理部应在接到报表一月内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经审核确认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分发。
4.4.4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或相关方提出合理要求时,管理部应及时组织重新辨识和评价与之相关的危险源。
4.5行政部负责保存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相关记录,并保持记录的更新。
5相关文件
无
6相关记录
6.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分数值
危险程序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3.2凡D值160分以上的属重大危险源。下列情况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b)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b)对进入现场的人员(含内部及外部人员)、相关方的活动也应辨识。
c)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分析,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可能导致重要事故的危险源要特别关注,不仅分析正常生产操作时的危险源,更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4.2.2辨识
a)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公司所有的活动及办公现场,从办公区、工作区域布置、建(构)筑物、物质、施工机械设备,辅助生活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几部分,采取询问、现场观察、经验判断、查阅记录等方式,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源,列表登记,综合归纳,从而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源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评价(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评价(E)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后产生的后果评价(C)
分数值
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较少的财产
3
一般,轻伤,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可利用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危险等级划分(D)
c)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d)直接观察可能导致事故,但无适当的控制措施。
4.3.3辨识评价小组根据上述标准,使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进行评价,将结果汇总填写在<重大危险源清单>中,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下发次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重大危害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参与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