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 必修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3)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转录、翻译过程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交流有关基因研究的素材,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
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练习少,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当堂知识的理解巩固,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2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
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中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章基因的定义进一步的解说||,又是对下一节内容的垫定基础||,同时又为第5章《生物的变异》作铺垫||。
本节教学的核心是理解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运用纸制模型模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内容||。
在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小问题||,使学生步步深入||,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还通过对密码子的研究和对如何抑制翻译过程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细胞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
二、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对转运RNA结构的分析以及密码子简并性和通用性的特点||,认同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结合密码子的发现与破译||,基于生物学事实与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阐释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3.科学探究
利用模型建构翻译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善于团队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概念:密码子和tRNA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模拟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第2 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DNA→RNA 翻译:RNA→蛋白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表格教案
RNA
结构
基本单位
五碳糖
碱基
存在部位
2、RNA的类型
⑴信使RNA(mRNA)
⑵转运RNA(tRNA)
⑶核糖体RNA(rRNA)
3、转录
⑴转录的概念
⑵转录的场所
⑶转录的模板
⑷转录的原料
⑸转录的产物
⑹转录的原则
⑺转录与复制的异同
阶段
转录
复制
时间
场所
模板
原料
酶
过程
产物
特点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1、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姓名
乔贝
工作单位
邯郸市邯山区第一中学
年级学科
高二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章第1节。本节内容是在前3章学习逐步阐明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如何解读DNA信息?
看图了解:三种RNA 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的结构和功能。
讲述图解、动画配合演示:解读DNA信息的过程即DNA→mRNA。
提出问题:
(1)转录的定义。
(2)转录的过程。场所、模板、原料、酶、产物等。
(3)转录和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小结: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 教案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必修二为遗传与变异,涉及到分子水平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将整节课的目标分为几个问题串提出问题,带动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整体偏重讲授,但是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了多媒体演示、学生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理解与兴趣。
本节课主要需要让学生对翻译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但是需要将细节知识点讲透作为铺垫,所以采取先将小点再讲过程的方式,能够形成具有整体感的课堂。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2第4章《基因表达》的开篇,是第四章的学习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
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侧枝内容是tRNA、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认识与区分。
本节内容抽象复杂,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且这些物质为翻译过程的铺垫,所以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才能将翻译过程理解透彻。
本节教材中插图比较多,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tRNA以及翻译过程具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可以从图中找到一定的知识内容,所以需要结合图来提炼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锻炼学生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除此之外,本节内容还需要与DNA复制和转录进行比较记忆,区分易错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DNA复制以及转录的知识后,对于核苷酸之间碱基互补配对以及连接过程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于DNA控制性状这一过程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而本节内容可以结合动画、课堂活动等增强趣味性,所以学生的热情会比较高涨,也具有了一定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
而学生的归纳总结对比能力比较弱,所以在讲解类似知识点时需要进行强调,在最后需要进行对比。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2.理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概念(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利用多媒体和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 培养用生物学观点以及从分子水平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详案)-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计算DNA碱基数目、RNA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3.阐明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基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的事实,认同当今生物可能有着共同的起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中心法则的具体内容。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概述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展示章引言,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得出Bt抗虫蛋白是由Bt抗虫蛋白基因指导合成的。
阅读章题图,回忆核酸的种类和分布、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功能等知识,概括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DNA→RNA →蛋白质。
二、探讨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条件展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及二者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DNA和RNA的结构,分析、归纳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条件。
1.RNA的结构(1)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②核糖;③碱基:A、U、G、C;④核糖核苷酸。
(2)空间结构: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
2.RNA与DNA的比较3.RNA的种类及其作用(1)(2)(3)三、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指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图4-4及相关内容,分析比较并概述转录的过程。
①RNA合成的场所、模板、原料和酶分别是什么?②RNA合成的起始是如何决定的?③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DNA两条单链的碱基序列各有哪些异同?1.概念: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
2.过程3.归纳总结: (1)转录不是转录整个DNA,是转录其中的基因,不同种类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tRNA和rRNA的种类没有差异。
(2)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需要能量。
(3)完成正常使命的RNA 易迅速降解,保证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4章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 教案
课题名称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下课时 1课程标准描述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考试大纲描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高考测试等级Ⅱ级: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见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第一部分转录。
必修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聚焦在了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要学习基因有什么作用即基因的表达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遗传学的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集中讲诉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较多较深,需要2课时,其中本次说课的内容转录需要1课时。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
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等。
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报刊、杂志、影片等媒体,已经对DNA、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学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本次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学生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各种问题,虽然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年龄限制,理解能力有限,而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
学习目标1.能辨析、区分三种RNA,口述三种RNA的特点;2.能叙述转录的场所、条件(原料、模板、酶、能量)、过程和特点。
重点能叙述转录的场所、条件(原料、模板、酶、能量)、过程和特点。
难点转录的场所、条件(原料、模板、酶、能量)、过程和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多,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在处理主干和侧枝内容关系时,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⑵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⑶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四、学情分析通过第二、三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已经对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开头的“问题探讨”、本节的插图,设计一些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述、举例、图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图片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问〗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组织学生阅读P61第4章的章图。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 4 章第 1 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基因转录形成 RNA 和 RNA 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这两个相互联系的生命活动,本节是在前两章解决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后,紧接着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基因的表达,内容安排合理,不仅可以顺应学生的惯性思维进一步探究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也是对后面“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及“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基因的知识,通过必修2前3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 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且想进一步探知基因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繁多,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理解tRNA、mRNA等基本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阅读教材,借助教具模拟转录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说出转录的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体会细胞各部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的过程。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转录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将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讲“遗传信息的转录”,第二课时讲“遗传信息的翻译”和“ 中心法则”。
根据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的教学中,笔者选择新冠病毒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社会责任;然后利用必修1中DNA的分布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研究的问题,并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本节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结构功能观的理解。
4.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4.针对学生在知识拓展和应用方面的不足,我将引入更多的拓展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5.针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的不足,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网络资源:推荐一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科普文章等,让学生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2.拓展建议:
(1)开展课外实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学校实验资源,开展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组织学术讨论: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针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相关话题展开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鼓励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可以对学生在作业中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努力。同时,对于作业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题目:请描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并解释转录和翻译的区别。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状态。
(4)教材和辅导资料:提供丰富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
第四章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 必修2
带领学生一起绘画流动镶嵌模型结构图
由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得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是有选择性的,因此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课堂小结
I.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人物,假说或结论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内容
3.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放在暗处处理一段时间,目的是什么?然后把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形成自身对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什么现象?证明了绿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5.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思考:罗伯特森的静态生物模型有什么缺陷?
如果生物膜是静态,那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额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
5.1970年,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膜融合实验
让学生阅读教材P67第三段
得出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思考:本实验中所用温度是37,理由是什么?
如果将温度改成80。C,会有什么变化?改成0。C,又会有什么变化?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获得细胞膜,对膜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得出结论: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同时为欧文顿的假说提供了确实的证据,并对膜成分进行了补充
3.1925年,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展呈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得出结论: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列必然为连续的两层
重点介绍脂质中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排列。
重庆市高一生物必修二 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全套教案
4.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四章第一节。
在第三章明确了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通过本节内容进一步理解“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明确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体现性状。
本节是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基础,更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DNA分子结构及复制过程基本掌握,对基因、碱基配对等概念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转录和翻译过程十分抽象,密码子及反密码子等概念难以理解,学生容易模糊不清而混淆。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教学难点(1)理解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3)计算问题:DNA的碱基、RNA的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五、教学方法1、教法(1)问题情景法: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问。
(2)直观教学法:在学生分析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形之后,再配合多媒体展示完整的基因表达过程,构筑多媒体与图形之间的有机组合。
flash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教学。
(3)表解法: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通过比较归纳以表解法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预习,充分发挥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2)合作学习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组以及班级中进行,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来完成讨论结果汇报。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授课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一课时课标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
所谓“概述”是知识的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和扩展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即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
紧密联系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DNA及蛋白质,来探索遗传的发生机理,既承接了“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教学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基因工程”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同时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生物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1.认知发展水平方面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正值发展的鼎盛时期,具备了比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潜能。
2.知识技能储备方面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基因是什么、在哪里和能够决定生物性状等基础知识,基本了解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等实验方法,同时具备了信息筛选、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基础。
但并没有对“基因——蛋白质——生物性状”三者关系形成整体认识,并不知道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即指导蛋白质合成。
3.实际困难:本节知识内容涉及细胞内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动态变化,知识具有不可见性,抽象复杂,且所涉及的侧枝内容和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存在学习和理解的困惑。
二、教学主题同课异构,高阶思维,增效提质。
三、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
(知识: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明确实验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技能: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讨论与交流,认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认同)(二)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分析相关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高中生物 4-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翻译模板mRNA 中有A和G共有200个,那么转录成该mRNA的DNA分子中,最少有C和T多少个〔〕A、400B、200C、600D、800●拓展题12、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以下图表示。
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1)根据我们所学内容,这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属于:甲_______;乙______;丙_______。
(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3,10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该过程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作用。
〔4〕用图解形式写出甲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3、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图中恰好位于④内的三个氨基酸分别是〔查密码子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
②进入细胞质后,与[ ]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____分子,并通过代谢得以表达。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D2、D3、D4、B5、D6、B7、B8、B9、A 10、B 11、C 12、答案:〔1〕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致癌病毒〔2〕转录翻译复制模板、酶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 TP〕〔3〕逆转录逆转录酶〔4〕13、〔1〕DNA mRNA tRNA 核糖体〔2〕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3〕转录④核糖体〔4〕DNA 蛋白质补充材料转录时,为什么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1961年,韦斯等发现离体系统的双链DNA都可以作为模板,合成不同的RNA分子。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导教案: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导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二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转录、翻译中的数量关系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 =推导过程:①由总1=总2=总m=1/2总,得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②由mRNA上每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得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③由①②可得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 =④注意点:上述比值中没有考虑终止密码,若考虑只要在MRNA碱基数和DNA碱基数上再加上相应数值即可。
2根据碱基种类和数量<或比例),推测核酸类型<1)种类:①有T无U,必为DNA;②有U无T,必为RNA;③有T也有U,为DNA.RNA杂交双链分子。
<2)数量:①A=T且C=G,通常为双链DNA;②A≠T或C≠G,无U,必为单链DNA;③A=T+U且C=G,为DNA.RNA形成的杂交双链分子。
合作探究1.DNA、RNA、氨基酸的数量关系?2.基因如何控制性状?质疑讲析1.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计算⑴已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或基因中的碱基数),求控制这个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数<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
b5E2RGbCAP⑵已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由a条肽链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求控制它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数。
p1EanqFDPw先求组成这个蛋白质的氨基酸数<X个)。
因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要失去X-a分子的水,因此n=Xm-<X-a)×18,X=<n-18a)/<m-18)个;再求基因中的碱基数。
基因中的碱基数=6X=6<n-18a)/<m-18)个。
DXDiTa9E3d⑶已知基因中的碱基数<6n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求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最大相对分子质量<假设此蛋白质由a条肽链构成)。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案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案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3章学习逐步阐明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也应该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通过学案、动画、视频,分组讨论等手段,力求加深学生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概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
2.能力方面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的翻译过程五、教学用具课前准备:PPT、2段视频、学案六、教学策略与手段:由于本节内容抽象而且复杂,涉及的物质、名词又多,对转录和翻译过程尤其是翻译过程很难理解并掌握,本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案、动画、视频,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再通过多媒体完成对教材重点段落知识点检测和对教材重点思考与讨论的合理引导分析,使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深入理解与把握。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提示为辅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个性张扬,自我表现欲望强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动画视频教学素材的使用,使转录和翻译的重难点内容凸现出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教案
课题名称第4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下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考试大纲描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高考测试等级Ⅱ级: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见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分为2个课时的内容。
承上启下。
学生多基因的表达有章中是对基因本质的探索,得出了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本章节是将对基因如何表达指导蛋白质合成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下一章节基因突变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的欲望强烈。
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
同时本节教学内容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学习目标1.能说出密码子的概念,能熟练查阅密码子表,能说出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2.能结合教材66页图文,简述翻译的场所、模板、原料、产物和过程。
重点翻译的过程。
难点翻译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导(约2分钟)复习导入:结合PPT图示过程,带领学生复习DNA转录的过程跟随教师一起,复习DNA的转录过程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思(约12分钟)★二.遗传信息的翻译★阅读教材66-67,独立思考,完成下列内容:1.翻译场所:细胞质的_______________上模板:_______________原料:_______________产物:一定氨基酸序列的________________2.密码子和反密码子①密码子:位于_________上,其实质是决定一个氨基酸的_____个相邻的碱基,有_____种。
②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提纲上的学习内容。
反密码子:位于_________上,其实质是与______ ____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的碱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一、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内容。
本小节的引言指出了DNA是联系子代与亲代的物质,简要地交代了DNA 与基因,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在讲述基因的本质时,首先以果蝇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图例,交代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然后,阐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讲述了DN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首先通过讲述两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然后,用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分子的复制)和表达(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进行小结。
由于课时所限,中心法则的内容处理为小字。
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使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的;第二,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2.本小节与他它章节的联系:a.与“生物的遗传定律”紧密联系;b.与“生物的变异”紧密联系;c.与高三教材《基因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的掌握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A:知道)。
(2)DNA与RNA的异同(B:识记)。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B:识记)。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5)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B:识记)。
(6)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C: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实施方案(1)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图示进行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是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的,是以信使RNA为媒介而进行的。
四、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突破策略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此动态过程,通过列表对比理解信使RNA和转运RNA的结构不同导致的功能不同,使用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让学生明白转录在核内而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内容。
五、教具准备1.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挂图;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多媒体课件;3.信使RNA和转运RNA结构对比投;4.影片:“基因工程初探”录像片。
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发挥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基因的概念是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引出并点拨来完成的。
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应以mRNA为纽带,把基因的碱基与氨基酸联系起来,让学生最终理解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由基因的碱基决定的。
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复习提问:(1)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2)蛋白质在细胞的什么地方进行合成?学生回答: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
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质疑: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呢?学生阅读教材P14并回答:是通过RNA分子作为媒介进行的。
教师出示思考:构成人体的核酸有两种,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 )A.2种 D.4种 C.5种 D.8种答案:D总结: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基因的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的;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完成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 来传递的。
[三] 教学目标巩固l.思考:基因的概念是什么?2.思考:“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思考:细胞核中DNA分子上的基因如何指导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蛋白质的合成?[四] 布置作业1.P18复习题第一、二题。
2.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答案:D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3.下列哪一组物质是RNA的组成成分()答案:C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嘧啶和核酸[五] 总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基因的概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和基因与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遗传信息”这一名词,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基因对性状控制。
那么基因如何控制性状呢?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完成,请预习下一内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复习提问:1.什么是基因?2.基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媒介是什么?学生大胆地回答:(略)教师给予鼓励[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此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媒介,那么信使RNA怎样完成任务呢?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P14。
(2)观察基因表达的多媒体课件。
讨论提纲:(1)基因表达整个过程分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2)转录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3)翻译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教师指导:a.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b.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过程。
c.翻译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过程。
学生回答:(略)教师鼓励教师精讲:1.转录中模板DNA链的碱基是A、G、C、T是如何与信使RNA中碱基A、G、C、U互补配对呢?(1)请学生答出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2)板书DNA的一条链,显示信使RNA的形成过程;即:从形成过程可看出,是mRNA中的U碱基与DNA分子中的A碱基进行配对。
(3)通过转录,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就传递给了信使RNA。
2.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碱基是如何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1)请学生先答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以及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即:一般有20种;蛋白质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的。
(2)思考:氨基酸有20种,而信使RNA只有四种碱基(A、C、C、U),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呢?逻辑推理: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4种,41=4,不行;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16种,42=16,不行;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64种,43=64,足够有余。
教师简介密码子的发现过程:1961年英国的克里克和同事用实验证明一个氨基酸是由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决定的。
美国年轻的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和同事用人工合成方式,首先阐明了遗传密码的第一个字---UUU,即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1967年科学家已将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全部破译。
投影显示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并解说。
(3)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到达核糖体并按一定排列顺序形成蛋白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5~16并回答:需要一种搬运工具搬运--即另一种RNA(转运RNA,即tRNA)。
教师出示转运RNA模型图并讲解:转运RNA种类很多,但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
这是因为在转运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专一性地与信使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例如:信使RNA上的三个碱基AAA就是一个密码,转运RNA中转运赖氨酸的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UU,只有它才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
由于核糖体中的信使RNA中有许多密码子,每个密码子与转运特定氨基酸的转运RNA能够碱基配对,这样它才能对号入座。
也就是说一种转运RNA在哪个位置上对号人座是靠转运RNA的三个碱基去识别。
而位置则是信使RNA按遗传信息预先定了的(如下图)突出强调:a.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
b.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丙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由于DNA分子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遗传信息的传递。
教师简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练习:(投影显示)一条多肽链中有10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分子的基因中,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A.1000和2000B.2000和4000C.3000和3000D.3000和6000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