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8
1.目的:对质量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和方法,以便消除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对不合格因素加以分析及采取必要的控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防止不合格的产生。
2.范围:适用于对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因素所进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的控制。
3.定义预防措施――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了消除已发现不合格原因所而采取的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4、职责4.1质管部组织实施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4.2 市场部负责顾客反馈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4.3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措施和要求对发现潜在的不合格/缺陷的责任部门必须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者,并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6、纠正/预防措施信息来源可包括:a)顾客需求和期望;b)市场分析;c)管理评审输出;d)数据分析的输出;e)满意度的测量;f)顾客信息的汇总系统;g)有关QMS记录;h)自我评价总结。
7.纠正/预防措施提出的责任者本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权利和责任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建议,但下列人员负有更直接的责任。
a)不合格/缺陷与本职工作直接相关或负责任的人员;b)质量检验人员;c)内部审核员;d)负责采购、销售、技术、设备、生产、贮存、培训的管理人员。
8.纠正/预防措施提出的方式8.1口头方式有关人员可以口头方式向有关领导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建议,管理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口头方式向下属提出预防措施指令。
口头提出的,一般限于轻微的、容易消除的、或急需解决的潜在不合格/缺陷。
8.2书面方式当潜在的不合格/缺陷较严重,较难预防或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或专题调研的结果,一般采用书面方式,《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通常一旦发现潜在不合格/缺陷时,应立即提出预防措施,因不能及时报告潜在不合格/缺陷并提出预防措施而造成经济、声誉的损失,应考核直接责任者,若由于工作性质限制可按规定时间提出,如重大的潜在不合格/缺陷,应在专题研讨后提出;解决时间较长,较难的潜在不合格/缺陷可在有关会议上提出或书面形式提出。
18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FoShan ShunDe Redapple Printing LTD. CO.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编写部门: 版本版次: RA-QP-18 品 管 部 A 版,0 次
生效日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修改记录表
版本 版次 页次 修订日期 修订摘要
佛山市顺德区红苹果印刷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页 次
RA-QP--18 A/0
作业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of 5
发行日期
2008-12-1
a. 原因分析一般由责任部门来制定,若有必要,品管部须统筹召集有关人员举行 原因分析会议,共同研讨问题发生的原因。 b. 原因分析应及时(一般要在二天内完成) ,并根据不合格现象来展开分析; c. 应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非表面原因; d. 原因分析的范围包括人、机、料、法、环(4M1E)五个要因,必要时,应运用 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原因分析; 5.1.4 纠正措施应注意事项: a. 纠正措施一般由责任部门来制定,若有必要,品管部须统筹召集有关人员举行 纠正措施会议,共同研讨制定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 b. 纠正措施应能体现可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且有可操作性,易于跟进,可检 查与验证,必要时,要有文件支持。 c. 纠正措施应表明执行人员与预期完成时间,并得到执行人员签明确认; 5.1.5 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 a. 纠正措施的执行人员应在承诺的完成日期内落实相应的纠正措施; b. 品管部负责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活 动表》上。 c. 若纠正措施是有效果的,可改善所发现的不合格,品管部须注明同意结束跟进 此项措施,并签名。 d. 若此项纠正措施是无效的,品管部需跟进责任部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 措施,直至纠正措施有效为止。 e. 若纠正措施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实施/完成,品管部应反映管理者代表处理。 5.1.6 标准化与结案处理 a. 若纠正措施涉及到文件修改,品管部应督促责任部门根据纠正措施内容进行文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识别,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发生。
3、术语、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及缩略语
4、职责
a、质保部负责产品方面预防措施进行归口管理;行政部负责体系方面预防措施管理。
b、各责任部门负责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c、产品方面的预防措施由技术开发部评审,体系方面的预防措施由管理者代表评审。
5、工作程序
5.1 由行政部制定并监督实施《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医疗器械报告控制程序》。
分别对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潜在不合格作出报警和本公司研制的医疗器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进行控制。
5.2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确认现象真实性,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分析将导致的不合格及希望采取的措施。
5.3 由责任部门确定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原因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5.4 由质保部负责人评价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需求,并记录其理由。
5.5 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这些预防措施,记录实施情况及实施结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5.6 由质保部负责人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对其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5.7 由责任部门根据评审结果,采取相对措施,如更改相关文件、完善设施设备、改变供方、控制人才、稳定作业环境等。
6、相关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6.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8-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不合格项(以下简称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使不合格能及时消除并预防类似不合格再发生。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质量活动中对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及不合格因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职责
3.1提出部门负责描述不合格现象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及完成日期。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外部质量审核发现的不合格及管理评审会提出的不符合事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并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跟进验证。
4.2《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的发出
4.2.1管理者代表针对外审发现的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4.2.2内审组长或内审员针对内审发现的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4.2.3管理评审会或质量会议上反映出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4.3.2责任部门在完成纠正或预防措施后,应将结果情况记录在《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上,返回发出部门。
4.4验证措施效果
4.4.1《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发出部门在接到责任部门返回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后,应调查落实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其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4.4.2如果验证的结果是纠正或预防措施有效,则将记录存档备案。
4.4.3如果验证结果是纠正或预防措施不符合要求时,由发出部门重新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给责任部门,直至措施验证有效为止。
5、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表格
《纠正预防措施要求单》
4.2.4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由品管部确定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4.2.5各部门主管在工作中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认为必要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单》。
CX-18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通过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有效地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达到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的目的。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组织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3.定义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质检部:负责质量异常提出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与追踪确认。
4.2生产部/工程部:根据质量异常,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拟定并执行。
5.程序5.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流程5.2纠正措实施的时机5.2.1 CCP(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的时机:A 当CCP的关键限值出现偏离时,操作人员首先中止生产,并对CCP的关键限值出现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评估,由质检员填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中的“纠正”与“不符合事实陈述”栏后交到生产部班长,相关人员要及时纠正,使偏离的参数重新回到关键限值的范围内再进行生产。
B生产部或工程部当班主管接到《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后,及时赶到现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关键限值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
评价及处理意见填写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中。
生产部负责人按处理意见对偏离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质检部对处理的结果进行验证。
C质检部负责对责任部门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中填写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评审与追踪。
5.2.2 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失控时,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实施A当OPRP失控时,质检员要及时纠正,使失控的操作性前提方案重新恢复受控。
与此同时,将偏离期间的产品隔离,并填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中的纠正与不符合事实陈述栏后交到生产部当班主管。
B生产部或工程部当班主管接到《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单》后,及时赶到现场,对失控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
ISO22000:2018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质量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2.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生产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上签名确认。
4.3预防措施:
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预防措施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
对QMS及ISO22000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超过组织规定质量目标值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4.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及记录
4.4.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的实施过程。
4.4.2质量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Preventive Control Program)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控制潜在风险和威胁的程序,旨在确保组织的运营正常、安全和符合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个包括多个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的示例,用于帮助组织识别和处理各种潜在风险。
第一步:风险评估1.组织应对自身的业务和运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确定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并评估这些风险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2.评估完成后,组织应优先考虑高影响和高概率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二步:制定预防措施1.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威胁,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
这些预防措施应清晰明确,并包含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责任分配。
2.预防措施应基于已有的最佳实践和标准,并经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审核和验证。
第三步:实施预防措施1.将制定的预防措施转化为实际行动,确保其落地执行。
2.涉及到人员的预防措施,应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措施内容和目的,并能正确执行。
第四步:监督和控制1.监督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2.定期审查并更新预防措施,以反映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措施的持续适应性。
第五步:指导和改进1.根据监督和控制的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2.基于实际的学习和经验教训,对预防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步:沟通和协作1.在整个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中,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各方的参与。
2.沟通和协作可以通过定期会议、报告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
第七步:内外部审核1.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2.内部审核可以由内审员或独立审计部门进行,外部审核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八步:修订和更新1.根据审核结果和实际需要,修订和更新预防措施。
2.组织应确保修订和更新后的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推广和执行。
以上是一个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可根据具体组织的需求和环境进行定制和调整。
18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第4页
纠正不合格
分析评价 措施需求
N结束Y Y分析合格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效果评审/ 有效性评价
N
Y
结束
程序文件
闽通汽车 MANTON
文件编号:Q/MT02-18-2010 版 本: A 共4页
纠正/预防控制程序
5.2 采取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 a) 顾客的意见和建议 b) 内/外部审核中提出的改进建议 d)管理评审 e)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 f) 其他
第2页
5.3 各部门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相关文件对不合格予以 纠正。 5.4 评价措施的需求 5.4.1 质量部对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不合格发生的原因,评价是 否采取措施的需求。纠正/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4.2 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时, 质量部初步判断责任部门,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 以 形式向责任部门提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同时对纠正/预防措施单编号,登记 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上。 5.5 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5.5.1 责任部门收到《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后,应对已发生/潜在不合格原因进行 及时、认真的分析,找出导致不合格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 施。将制定的措施及完成期限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单》中,书面反馈到质量 管理室。 5.5.2 质量部将完成期限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中,以便随时监控 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5.6 实施措施 5.6.1 责任部门负责按制定的措施组织实施,记录实施结果。 5.6.2 在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当需要增加和调整资源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配 备/调整必要的资源,并监督实施过程。 5.6.3 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如涉及文件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中有 关条款执行。
18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东莞市宁浩实业有限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编号:NH-QP18版本号:A版编制/ 日期:王娟2013-3-7审核/ 日期:韩丽兰2013-3-17批准/ 日期:韩丽兰2013-3-17受控状态:发文编号:1.0 目的对工作中实际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影响或防止不符合的产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验证。
3.0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评审提出的重大质量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
3.2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产品公司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
3.3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的纠正预防措施。
3.5 内部审核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
4.0 工作程序4.1 持续改进4.1.1 公司为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须不断提高其有效性和效率,实现所制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 日常的改进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本程序结4.2、4.3条款进行。
4.1.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涉及对现有过程、产品及对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更改或对资源需求的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C) 确定及评估对质量的影响;D)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 体系管理部门通过质量方针、目标、指标及方案的实施过程、内外部审核、数据分析、管理评审等,积极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产品创新、资源配备等),组织各部门实施改进。
4.2 纠正措施4.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4.2.2 不合格的识别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以确定:A) 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出现的不符合;B) 顾客及相关方对产品质量的投诉和意见;C) 检验、型式试验或客户验货时发现的不符合;D) 管理评审会议和质量会议中提出的问题;E)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质量问题;F) 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G)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出现的严重不合格;H)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指标及方案或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G) 有害物质测试不合格。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把质量管理活动中查出的潜在的不合格或不符合及时找出其产生原因,制定措施,防止再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对预防不合格或不符合采取的措施。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主管领导。
3.2质检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职能部门制订预防方案并组织实施。
4、程序概要4.1收集质量反馈信息4.1.1质检负责收集整理质量反馈的各种信息,管理评审提出的质量问题,由管理者代表似订预防措施方案。
4.1.2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控制工序的图示反馈信息由质检收集整理并总汇。
4.1.3质检部收集整理进货检验、成品检验的数据趋势信息.4.1.4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质量潜在发展趋势由管理者代表整理。
4.1.5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需求、期望和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由供销员收集整理。
4.1.6质量数据分析、质量记录、企业自我评价和质量管理失控的早期报警操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
4.2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1管理者代表组织潜在不合格因素分析4.2.2管理者代表组织关键产品质量生产工序人员分析产品生产质量趋势,提出预测产品质量不合格因素,制定防止不合格品产生措施.4.2.3质检部汇总进货、过程、成品的检测数据,预测产品质量生产不合格的因素,交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预防措施。
4.2.4管理者代表汇总内部质量审核发现的质量潜在的不合格趋势,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2.5供销员整理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与建议,整理、提出预防措施方案。
4.3制订预防措施。
4.3.1技术提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方案。
4.3.2管理者代表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符合项的预防措施方案。
4.4预防措施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4.1预防措施方案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4.4.2产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方案实施过程由技术组织协调,质检负责产品检验。
4.4.3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预防方案实施过程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协调,监控实施过程。
4.4.4预防措施的实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有进度要求,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18两化融合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负责设备运行过程中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不符合的相关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4.2.销售部
——负责与客户诉求相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4.3.其他各部门
——其他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其职能范围及内部各类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不符合的相关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5.2.3实施纠正措施
公司各部门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计划,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实施并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对不能在短期内实施的纠正措施,采取临时措施,并加强检查,具备条件后实施长期有效措施。
公司各部门在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有关信息。
5.2.4实施结果验证
措施实施结束后,按照措施实施计划,公司行政部组织公司各部门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每年年末开展对已识别的不符合项、潜在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编制措施实施计划(见附录A)并进行效果验证,同时针对严重不符合项编制总结报告。
5.2.5实施结果沟通
措施实施结束后,按照措施实施计划,公司行政部组织公司各部门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每年年末开展对已识别的不符合项、潜在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编制措施实施计划并进行效果验证,同时针对严重不符合项编制总结报告。
2.范围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活动。
3.术语和定义
不符合项:任何与工作标准、制度、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4.职责
4.1.行政部
——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内外审发现的和管理评审决定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18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工作程序
4.1预防措施的制定有下列三种信息来源:
4.1.1运行ZJJL-QP-12《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内审组开具的观察项。
4.1.2运行ZJJL-QP-07《顾客沟通控制程序》,项目管理部收集的顾客等各方面对监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4.1.3各部门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应针对运行情况,提出体系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4.1.4.对观察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工程技术部可应用ZJJL-QP-16《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的因果图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出不合格的潜在原因。
4.1.5工程技术部应将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总经理确定《预防措施》,并明确执行部门和落实时间,按ZJJL-QP-0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浙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本:1
修改状态:0
8-1.0
第2页共2页
4.3本程序运行涉及文件的更改时,按ZJJL-QP-01《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程序运行产生的质量记录由工程技术部负责管理,按ZJJL-QP-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5.1 ZJJL-QP-0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ZJJL-QP-01《文件控制程序》
5.3 ZJJL-QP-1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4 ZJJL-QP-15《不合格控制程序》
5.5 ZJJL-QP-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6 ZJJL-QP-1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4.1.6管理评审后,各部门应严格执行《管理评审会议纪要》中的《预防措施》。
4.1.7管理者代表组织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下次的《管理评审报告》中做出预防措施验证记录。
18预防措施实施程序
预防措施实施程序1目的采取适宜、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发生。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针对存在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术语本程序无术语与定义。
4职责4.1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为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体系的运行,参与预防措施的制定和监督预防措施的实施。
4.2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体系内所辖要素的运行,对存在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程序5.1工作流程图(见附表1)附表1 预防措施实施流程图5.2识别潜在不符合,确定采取预防措施5.2.1公司、区域/专业公司两级对口部门以及项目部根据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过程控制、检查记录、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数据分析记录、产品检验、绩效测量和监视记录、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专题分析会记录、顾客反馈信息、外部相关信息以及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信息资料,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不符合。
对于以下情况,应考虑采取预防措施:a)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b)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要求;c)工程项目中存在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分部分项工程;d)经风险评价或环境因素识别,认为需要采取预防措施;e)顾客或政府提出要求时。
5.2.2预防措施的提出部门填写“预防措施记录”A栏,描述潜在不符合事实,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5.3潜在不符合原因分析责任部门组织分析存在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填写“预防措施记录”B栏。
5.4 评审预防措施的需求5.4.1评审的组织责任部门的主管领导组织评审预防措施的需求。
5.4.2评审的依据a)措施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b)措施经济有效,能够防止发生不符合,同时不会产生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c)措施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能够体现先进的管理技术。
5.5 预防措施的制定、批准与实施5.5.1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管理评审决定需要改进的事项,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COP-18 (E.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2.2针对内部品质、环境、HSF、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判定可能之潜在问题,发出相关预防措施要求报告,要求改善
4.2VCAR--VENDOR 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 供应商/服务商预防措施要求
4.3VENDOR/供应商: 向本公司提供各相关物料的组织
4.4SERVICE VENDOR/服务商: 向本公司提供各相关服务的组织
4.5发出者: 发出预防措施要求报告之人员
4.6回应部门: 回应相关预防措施要求报告之部门
B.0
3
July.20.2006
增加对预防措施报告的监督部门以及相关要求
C.0
4
Nov.21.2010
TS16949:2009\OHSAS18001导入;文件格式更新及细化;整体变更;文件编号由NCOP-0601更换为N-COP-15;同时将TS16949、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整合在一起。
6.10品质部(需要时,汇同市场部)向客户投诉的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及时回应有关预防措施.
6.11品质部经理/主管/管理者代表应监督预防措施系统之运作是否有效.
6.12定期管理评审会中,评审本公司之预防措施之运作状况及其有效性.
*一般实施过程中,纠正措施程序和预防措施程序会一并考虑,故表格共用一个:<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只采取纠正措施,有的除了采取纠正措施外,还必须有相关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
文件编号
18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消除产生问题的实际原因和潜在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再发生。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不合格和体系日常运行中的不符合等所有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 定义
(无)
4. 职责
4. 1 技质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 2责任部门负责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4. 3相关部门负责按所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
5. 程序职责/接口
6. 注释
6.1 [框1] 信息可来于项目开发的不符合、来料重大不良、生产过程的不符合、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顾客抱怨、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等一切反馈到技质科的问题。
6.2 [框4] 对来自于顾客的抱怨和生产过程的问题,均需要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单;如顾客规
定有指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按顾客要求执行。
6.3 [框10] 对于有效的纠正措施应引入风险分析,如PFMEA。
对纠正预防措施要横向展开
与标准化。
7.相关文件
无
8.相关记录
8.1纠正预防措施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范围
为消除公司在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和计量管理活动中已经产生和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再发生,制订本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和计量管理活动中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控制。
2 相关文件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标准;
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 标准;
GB/T28001—2001 标准;
GB/T19022.1—1994 idt ISO10012-1:1992 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参照本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解释。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
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污染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4 职责
4.1由项目经理审核和实施监控;其他公司领导监管本业务系统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2 项目部负责本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改:负责组织责任部门/单位,对内、外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组织制定预防措施;跟踪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情况。
4.3 工程部向相关部门提供回访保修中发现的问题及顾客的投诉情况;对在回访保修中发现的问题及顾客的投诉,实施纠正措施;监督检查所属单位的预防措施,并进行指导和帮助。
4.4 项目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并有效实施。
5工作程序
5.1纠正措施
5.1.1 下列情况应采取纠正措施:
a、内部、外部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情况;
b、管理评审中发现的管理体系问题和缺陷;
c、当在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和计量活动中出现严重不合格/不符合时,或一般不合格/不符合多次重复出现时;
d、分析顾客投诉,认为有必要时;
5.1.2 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项
5.1.2.1对顾客进行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情况,由责任部门制订纠正措施由其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跟踪验证,保存纠正措施记录。
5.1.2.2对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所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情况,当内审组在“不合格报告”中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时,由责任单位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由单位负责人验证其实施情况,验证后的“纠正措施记录”报公司领导,公司在下次内部审核时验证其有效性。
5.1.3 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需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单位具体承办纠正措施的制订、贯彻实施,企管部负责效果验证,并做好记录。
5.1.4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和计量出现严重不合格/不符合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及时把情况报告公司分管领导和工程部、企管部,组织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必要时请公司有关部门协助进行),并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督和验证。
项目部自查发现数量较多的一般不合格/不符合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项目部应保存好“纠正措施的记录”(R13-1)。
5.1.5公司/下属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在管理工作检查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时,应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发至各有关单位并监督实施。
5.1.6公司/下属单位获悉顾客投诉或政府指令时,主管部门应组织调查了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其代表性,确定是否需采取纠正措施。
当存在的问题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影响合同的履行,多次发生或具有普遍性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5.1.7 下属单位应及时收集不合格/不符合信息,建立不合格/不符合信息台帐,并将不合格/不符合情况报公司相关部门。
由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不合格/不符合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
需采取纠正措施时,应制定、下发、组织实施、验证纠正措施。
5.1.8当采取纠正措施涉及体系文件更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1.9 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规定的纠正措施完成期限达到后,责任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证,评审其有效性。
若采取的纠正措施经严格实施后未达到预期目的,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纠正措施进行修改或制订新的纠正措施。
5.1.10公司每年将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信息汇总整理,提交管理评审。
5.2 预防措施
5.2.1 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
下列情况应采取预防措施:
a. 内部、外部审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b. 管理评审决定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
c. 特殊过程施工前;
d. 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现潜在不合格/不符合时;
e. 气候、天气、环境等条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或可能出现事故时;
f. 工程回访保修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顾客的投诉;
g. 重大危险源、环境因素;
5.2.2 内部审核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由相关负责人或下属单位领导组织分析,确定是否需采取预防措施;需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和跟踪验证。
5.2.3外部审核提出的改进意见,由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分析,确定是否需采取预防措施;需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和跟踪验证。
5.2.4 管理评审决定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由责任部门组织制定、实施和验证。
5.2.5 当天气、环境等条件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时,应制订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阐明或单独编制施工方案。
对于经常采用的预防措施,如冬季施工措施、雨季施工措施、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措施等,可以由公司/下属单位技术部门单独编制成公司技术文件,供项目施工中采用。
5.2.6 每年末进行一次数据收集,以确定其实施情况,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a. 工程部负责调查顾客满意情况;负责调查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负责调查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是否需采取预防措施;
b. 经营科负责调查工程分承包方的情况
c. 物资部负责调查物资供方的情况
发现潜在的不合格/不符合时,应分析确定原因,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制定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做好记录。
5.2.7 工程项目特殊过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可能发生的
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特殊过程阶段性完工后评审其有效性,必要时对预防措施进行调整。
制定和实施的相关“预防措施记录”应妥善保存。
5.2.8 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识别后,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5.2.9 公司和下属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在管理工作检查中发现带有共性的倾向时,分析确定原因,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制定预防措施,发至各相关单位并监督实施。
5.2.10当顾客提出采取预防措施的要求时,由项目经理组织落实,必要时请公司相关部门协助。
5.2.11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验证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保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2.12 当采取预防措施涉及体系文件更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2.13 公司项目部每年将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汇总整理,提交管理评审。
6记录
6.1 纠正措施记录
6.2 预防措施记录
纠正措施记录
预防措施记录。